食品营养与健康_04蛋白质与氨基酸

合集下载

食品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精)

食品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精)
苋菜红 胭脂红 柠檬黄 日落黄 靛蓝 亮蓝
2.合成色素的提取
聚酰胺吸附色素
3.定性分析 14. 定量分析 5 .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基本要 求
三、甜味剂的测定
糖精钠的测定:糖精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人工甜味 剂 其学名为邻—磺酰苯甲酰亚胺其结构式为:
1.HPLC法 2.酚磺酞比色法 [原理] 样品中的糖精钠在酸性条件下用乙醚提 取分离后,与酚和硫酸在175 ℃作用,生成酚 磺酞,再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红色溶液,与标 准系列比较定量。 [说明] ①本法受温度影响较大,要使糖精充分与 酚在硫酸作用下生成酚磺酞,应严格控制在 175士2℃温度下反应 2小时。②苯甲酸等有机 物对测定有干扰,故要通过碱性氧化铝层析柱 以排除干扰。 3. 紫外分光光度法
二、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类
三、蛋白质的一般性质
1. 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
第二节 蛋白质的测定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分两大类:一类是利用蛋白质 的共性即含氮量、肽键和折射率等测定蛋白质 含量;另一类是利用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 酸性和碱性基因以及芳香基团等测定蛋白质含 量 。 具体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是最常用的,国内 外应用普遍;双缩脲反应、染料结合反应、酚 试剂法; 国外:红外分析仪
④ 样品中若含脂肪较多时,消化过程中易产生大 量泡沫,为防止泡沫溢出瓶外,在开始消化时 应用小火加热,并时时摇动;或者加入少量辛 醇或液体石蜡或硅油消泡剂,并同时注意控制 热源强度。 ⑤ 当样品消化液不易澄清透明时,可将凯氏烧 瓶冷却,加入30%过氧化氢 2—3 m1 后再继 续加热消化。 ⑥ 若取样量较大,如干试样超过5 g 可按每克 试样5 m1的比例增加硫酸用量。
[步骤] 整个过程分三步:消化、蒸馏、吸收与 滴 定 1.消化 总反应式: 2NH2(CH2)2COOH+13H2SO4= (NH42SO4+6CO2+12SO2+16H2O

蛋白质和氨基酸

蛋白质和氨基酸

蛋白质和氨基酸蛋白质和氨基酸是生物体中重要的营养物质,它们在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定义、功能、来源以及日常摄入建议,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它们的重要性。

一、蛋白质的定义与功能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它们存在于每个细胞中,担任着构建组织、调控代谢、储存能量、传递信号等众多生物功能。

鉴于其多样化的功能,蛋白质被认为是生命的基础。

在身体内,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肌肉、骨骼、皮肤、内脏器官等组织中,构成了人体的基本结构。

此外,蛋白质还负责运输氧气、维护免疫系统功能、合成及修复组织、产生抗体等。

二、氨基酸的定义与分类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也可以作为重要的营养物质被摄入到体内。

根据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的氨基酸,将其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类。

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而非必需氨基酸则是指人体能够自行合成的氨基酸。

常见的必需氨基酸包括赖氨酸、异亮氨酸、硫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苏氨酸和组氨酸。

而非必需氨基酸包括丙氨酸、丝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天冬酰胺和酪氨酸。

三、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来源蛋白质和氨基酸主要通过日常饮食摄取。

各种食物中都含有蛋白质和氨基酸,但其含量和质量有所差异。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主要包括肉类、鱼类、家禽、蛋类和乳制品。

这些食物通常具有优质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更为全面。

植物类食物也是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大豆及其制品、豆类、坚果和谷物。

但相对于动物类食物,植物类食物中的蛋白质数量和质量较低,某些植物蛋白质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因此需要通过不同植物蛋白质的搭配来摄取完整的氨基酸。

四、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日常摄入建议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日常摄入量因每个人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水平和身体状态而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年人每天的氨基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66克。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氨基酸的氧化反应
氧化生成酮或醛
某些氨基酸在氧化条件下可生成 酮或醛,如赖氨酸氧化生成2-氨 基己二酮。
氧化脱羧
某些氨基酸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发 生脱羧反应,生成相应的醛或酮 。
氨基酸的脱羧反应
组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脱羧
组氨酸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脱羧 反应,生成组胺和二氧化碳。
鸟氨酸脱羧
鸟氨酸在特定条件下可发生脱羧 反应,生成腐胺和二氧化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可以用于制备更灵敏的呈色反应探针和检测器,提高检测的 灵敏度和特异性。
新材料的开发
高分子材料
开发新型的高分子材料,用于制备更稳定、灵敏 的呈色反应试剂和探针。
纳米材料
利用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量子点等,制备具 有优异性能的呈色反应试剂和探针。
复合材料
开发具有优异光学性能和稳定性的复合材料,用 于呈色反应的检测和诊断。
3
遗传性疾病的研究
呈色反应可以用于研究遗传性疾病的基因突变, 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遗传规律。
05 蛋白质和氨基酸呈色反应 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
生物信息学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进行深入分析 和预测,提高研究效率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呈色反应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和模式识别, 实现快速、准确的检测和诊断。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 色反应
目录
CONTENTS
•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概述 • 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 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 蛋白质和氨基酸呈色反应的应用 • 蛋白质和氨基酸呈色反应的未来发展
01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 应概述

食品营养与健康--蛋白质--复习题

食品营养与健康--蛋白质--复习题

.知识点6 蛋白质一、填空题1.婴儿必需氨基酸除了成人所需的八种必需氨基酸以外,还有(组基酸)。

2.评价食物蛋白质的好坏主要从食物蛋白质的含量和(蛋白质被消化吸收程度)、(蛋白质利用程度)三方面考虑。

3.谷类食品中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豆类中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

4.可以采用( 蛋白质互补 )的方法来提高粮谷类中蛋白质的生物价值。

5.老年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能力差,同时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下降,容易出现(负)氮平衡。

6.成人的8种必需氨基酸分别是(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7.人体内全部蛋白质每天约有( 3 )%左右须更新。

二、选择题1.在下列食品中蛋白质消化率最高的是( C )A 整粒大豆B 豆腐C 豆芽D 豆浆2.以下哪种氨基酸对于婴幼儿来说是必需氨基酸( B )3.A.精氨酸B.组氨酸 C.丝氨酸 D.胱氨酸4.完全素食且不吃豆类者,最容易缺乏的必需氨基酸是(C )A 亮氨酸B 异亮氨酸C 赖氨酸D 色氨酸5.豆类与谷类蛋白质有互补作用,是因为豆类含有较多的( C )。

"A蛋白质B.必需氨基酸 C.赖氨酸 D.苏氨酸6.测得某食物样品的含氮量为4g,则该样品中蛋白质含量为( C )。

A.24g B.64g C.25g D.18g7.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时,作为参考蛋白的是( B )。

A.牛乳蛋白质 B.鸡蛋蛋白质C.大豆蛋白质 D.大米蛋白质8.下面处于负氮平衡的是( C )。

A.正常成年人 B.青少年 C.烧伤病人 D.孕妇9.人体每天约有多少蛋白质被更新( C )。

~A.9% B.26% C.3% D.36%10.在人体内能够替代尼克酸,并发挥相同作用的氨基酸是( A )。

A色氨酸B赖氨酸C蛋氨酸D苏氨酸11.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下列奶中蛋白质含量最低的是( D )。

A牛奶 B酸奶 C奶粉 D乳饮料12.食物中含氮量占蛋白质的16%,由氮计算蛋白质的换算系数是( C )。

食品营养与健康(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

食品营养与健康(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标准课程名称:食品营养与健康课时:54适用专业: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我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培养营养健康知识应用能力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营养咨询及指导、公共营养师所必须的专业课。

学习本门课程,要求学生先行学习了《基础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及检测技术》、《理化分析及检验技术》、《绿色食品加工技术》等课程;并为后续课程《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农化残留分析与检测》、《肉类及水产品检验技术》,顶岗实习等打下基础。

该课程主要介绍营养学基础,各类食品的营养及其与健康的关系、营养调查与评价、膳食营养指导与食谱编制、各类人群的营养,以及在食品加工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营养与健康等内容。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营养学基本知识,并具备对营养知识的应用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膳食营养,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编制营养食谱;能够结合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营养与能量、合理营养等营养知识来指导不同人群的营养;通过了解食品各营养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从而在加工中能够更好地保全营养素。

结合本专业其他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系统学习,能适应营养咨询及指导、公共营养师等的工作岗位。

并且,能够为学生的后续发展,为他们以后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培训,学生可进行中级公共营养师资格考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如下能力目标:(1)能够应用营养基础知识,掌握各种营养素的功能、供给量及食物来源;(2)会使用各种营养成分表及中国居民膳食能量及各类营养推荐摄入量表;(3)能根据人体能量的需要、供给及食物来源确定人体能量及食物供给;(4)掌握平衡膳食的要求,熟练应用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5)能对单个或人群进行食物摄入量的调查,计算能力及膳食营养素摄入量;(6)能根据不同人群营养调查的结果,进行膳食营养状况的分析和评价;(7)能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确定主副食,设计和调整营养食谱;(8)能根据营养状况判断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是否满足需要;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选用建议对教材的选择应针对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按职业岗位能力和要求设计教材内容,突出“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技能适用”的原则。

食品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概念与种类

食品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概念与种类

二、蛋白质的组成

由20种氨基酸通过肽 键连结在一起并形成一定 空间结构的复杂的大分子 物质。
— 2—
过渡页
三、氨基酸的分类

根据营养功能分为 1、必需AA 2、非必需AA 3、条件必需AA
— 2—
过渡页
四、必需氨基酸的种类

成人8种:赖氨酸、苏氨 酸、色氨酸、蛋氨酸、亮 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 酸、缬氨酸。 婴幼儿9种:比成人多了 组氨酸。
— 2—
过渡页
五、条件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

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 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 转变而来,因此,被称为 半必需氨基酸。
— 2—
过渡页
六、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

其它9种氨基酸在人体可以自身 合成满足需要,故称为非必需 氨基酸。 包括丙氨酸、精氨酸、 天门冬 氨酸、 天门冬酰胺 、谷氨酸、 谷氨酰胺、 甘氨酸、 脯氨酸、 丝氨酸。
必需氨基酸的 概念及种类
必需氨基酸的概念 蛋白质的组成 氨基酸的分类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 条件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 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 七 必需氨基酸的知识检测
— 1—
过渡页
一、必需氨基酸的概念

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 不能合成或合成速率不能 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膳 食供给的氨基酸。
— 2—
过渡页
— 2—
• 七、必需氨基酸的知识检测

知 识
非必需氨基酸是不是对人体健康就不重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
谢谢

食品营养与健康 2-1.2.2-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食品营养与健康 2-1.2.2-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2∙L22.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我们日常摄入的各种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氨基酸模式都不一样,人体对不同的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程度也存在差异,所以它们的营养价值不完全相同。

从营养学角度来考虑,主要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来衡量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量’’指的是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质指的是食物中蛋白质被机体利用的程度。

下面,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如何评价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在前面的学习内容中,大家已经了解到,蛋白质中的含氮量是比较稳定的,所以,一般我们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定出食物中氮的含量,再乘以蛋白质折算系数625,就可以得到蛋白质的量。

比如,我们测算出某食物中氮元素的含量是1g,那么它所含有的蛋白质就是6.25g了。

接着我们再来讨论一下,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率如何计算。

消化率,是指在消化道内,能够被肠道中消化酶分解、吸收的蛋白质,占摄入蛋白质的百分数。

所以消化率越高,被机体利用的可能性越大,营养价值越高。

一般动物性蛋白的消化率比植物性高,一方面这是因为动物蛋白中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的更为接近,利于机体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这是因为植物蛋白质被纤维素包围而不易被消化酶作用。

所以大多数动物蛋白我们称之为“优质蛋白(可有图片或动画)蛋白质的消化率,根据是否考虑内源粪氮,也就是粪代谢氮,可分为真消化率和表观消化率。

首先我们来看看,蛋白质真消化率的计算公式:蛋白质真消化率(%)=[/-(尸F初〃XlO0%式中:I—摄入氮;F—粪氮;Fk—粪代谢氮。

/代表摄入氮,F代表粪中排出的氮,其中除了含有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蛋白质外,还有来自脱落的肠黏膜细胞以及肠道细菌等所含的氮,即粪代谢氮Fk o 所以,在计算体内真正未被消化吸收的氮时,应该用粪中排出的氮,减去粪代谢氮。

一般情况下,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可以忽略粪代谢氮,而采用表观消化率的测定方法。

食品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营养价值评价

食品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营养价值评价

食品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营养价值评价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因此,了解食物中氨基酸的含量和营养价值评价对于人们的饮食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如何评价其营养价值。

一、氨基酸的意义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类。

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无法自身合成,需要通过食物摄入的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等。

非必需氨基酸则是人体可以通过其他代谢途径合成的,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等。

充足的氨基酸摄入对身体维持正常代谢、细胞生长和修复至关重要。

二、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方法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食品样品中的氨基酸分离并检测其浓度来测定氨基酸的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常用于食品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2.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通过质谱仪检测物质的分子质量和结构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或者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等仪器来测定食品中氨基酸的含量。

这种方法准确度高,适用于同时测定多种氨基酸的含量。

三、食品中氨基酸含量的营养价值评价通过测定食品中氨基酸的含量,可以评价其营养价值。

1. 维护健康和生长发育人体需要各种氨基酸来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

必需氨基酸的充足摄入有助于维护健康和促进生长发育。

食物中富含必需氨基酸的食物,如肉类、鱼类和奶制品,对于人体的营养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2. 促进肌肉合成和修复氨基酸是肌肉合成和修复的基础。

在运动后,肌肉会发生疲劳和微损伤,而足够的氨基酸摄入可以促进肌肉的恢复和修复。

因此,运动后摄入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如乳清蛋白和豆类制品,对于促进肌肉生长和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3. 支持免疫系统功能氨基酸还可以支持免疫系统的功能。

充足的氨基酸供应可以增强抗体的合成和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因此,摄入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对于预防感染和提高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营养与健康》
时具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化合物
1.必需氨基酸 人体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 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9种:异亮、亮、赖、蛋、苯丙、苏、色、缬和组氨酸 条件必需氨基酸或半必需氨基酸:能减少人体对某
些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氨基酸。有:半胱氨酸、酪氨酸
口诀?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3 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
吸收氮=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 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性氮)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4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几种食物的BV见书26页表2-5 BV高低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与比值 蛋白质BV越高,表示该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越 高,蛋白质营养价值越好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4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3.0 6.4 5.4
2.4 6.1 2.7 3.5 1.0
3.4 6.3 5.7
2.5 6.0 3.5 3.9 1.0
3.2 5.6 5.8
2.8 4.9 3.0 3.2 1.0
3.0 5.1 4.4
1.7 6.4 2.7 3.5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3 4.4 1.5
2.7 5.1 1.8 2.7 1.0
蛋白质折算系数
食物 全小麦粉 小米 玉米 花生 杏仁 大豆(黄) 折算系数 5.83 6.31 6.25 5.46 5.18 5.71 食物 大米及米粉 鸡蛋(全) 肉类和鱼类 乳及乳制品 人乳 其它豆类
其它食品
折算系数 5.83 6.31 6.25 5.46 6.37 6.25
6.25
核桃、榛子等 5.30 《食品营养与健康》
《食品营养与健康》
案 例
思考:
为何奶粉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的影响 如此重要?
为何蛋白质不足的劣质奶粉会造成 “大头娃娃”的悲剧? 为何不法分子要在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1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含氮的有机化合物,以氨基酸为基本
组成单位。
构成机体组织 构成体内重要生命活性物质 提供能量
2.5 5.1 2.3
2.4 5.8 2.3 3.4 1.0
苯丙氨酸 +酪氨酸 苏氨酸 缬氨酸 色氨酸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3 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
3.限制性氨基酸
定义

赖氨酸是谷类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
蛋氨酸是牛奶、肉类、大豆、花生的第 一限制氨基酸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4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几种食物和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
氨基酸 人 体 全鸡 鸡蛋 牛奶 蛋 白 猪瘦 牛肉 肉 大 豆 面 粉 大米
异亮氨酸 亮氨酸 赖氨酸 蛋氨酸
+半胱氨酸
4.0 7.0 5.5
3.5 6.0 4.0 5.0 1.0
2.5 4.0 3.1
2.3 3.6 2.1 2.5 1.0
3.3 5.6 4.3
3.9 6.3 2.7 4.0 1.0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2 蛋白质的代谢 氮平衡
零氮平衡:健康成年人 正氮平衡:摄入的氮量多于排出的氮量,见婴儿、 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恢复期的病人。 负氮平衡:摄入的氮量少于排出的氮量,见于饥 饿、消耗性疾病、老年人。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3 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
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分子中同
食物蛋白质的含量
被消化吸收的程度 (蛋白质消化率) 被人体利用的程度 (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
蛋白质的 营养评价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4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1.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g/100g)可通过“总氮量”乘以“蛋 白质折算系数”,或食品中各氨基酸含量的总和来确定。
蛋白质含量=总氮量×蛋白质折算系数
食品营养 与健康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3/11/2016
1
项目2 营养学基础
2.3 蛋白质与氨基酸
2. 3
蛋白质与氨基酸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理解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熟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
掌握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食品营养与健康》
案 例
事件1:从2003年5月起,安徽阜
阳地区相继出现婴幼儿因饮用劣质 奶粉而比同龄人矮小、脑袋大、面 部浮肿、精神萎靡的情况。据统 计,因此而住院的儿童共 171 例, 死亡13例。
2.3.4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提问:为何不法分 子要在奶中添加 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含氮量为 66.6% , 是鲜牛奶的 151 倍,是奶粉 的 23 倍 。 每 100g 牛 奶 中 添 加 0.1 克三聚氰胺,理论上 就能提高0.625%蛋白质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4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2.蛋白质的消化率

不仅反映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程度,还反
映消化后的氨基酸和肽被吸收的程度

蛋白质消化率越高,表示该蛋白质容易被消化酶
分解为氨基酸,被机体利用得越多,营养价值越高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4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2.蛋白质的消化率
摄入氮 (粪氮 粪代谢氮) 真消化率 100% 摄入氮
“大头娃娃 ”事 件
经检测,劣质奶粉不合格的原因是蛋白质不达标,大部分 奶粉的蛋白质含量低于5%,最少的含量仅为0.37%。
《食品营养与健康》
案 例
事件2:2008年多个省份报告 多例婴幼儿患泌尿系统结石病例 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 的历史,而“问题奶粉”是不法分子在原奶收 购过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 随后我国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 据统计,这次共致使全国 29 万婴幼儿出现泌尿 系统异常,6人死亡。 最后三鹿集团破产,原董事长被判无期徒刑。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5 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2.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一是动物性食品:如肉、鱼、奶、蛋,其蛋白质含 量高,质量好;
二是植物性食品:粮谷类、豆类,蔬菜、水果中含 量极低。
优质蛋白:动物性蛋白与大 豆类蛋白,应占总蛋白1/3
《食品营养与健康》
小 结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互补 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应用: 荤素搭配、粗细搭配、 粮菜兼食、粮豆混合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5 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1.推荐量
成年男子极轻体力劳动为70g,女子为65 g,并随 劳动强度增加而增加 孕妇和乳母要增加15~25g
少年要略高于成年人
蛋白质产能比例:成年人占全日热能的10%~12%, 青少年占12%~14%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4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影响蛋白质消化率的因素

一般动物蛋白质的消化率高于植物蛋白质 不同加工方式:大豆整粒食用消化率 65%,豆 浆85%,豆腐94%;蒸鸡蛋>煮鸡蛋 人体因素:人体健康状况、精神因素、饮食习 惯、进餐环境等,健康高于疾病

为提高蛋白质消化率,应提倡熟食,且细嚼慢咽
2.氨基酸模式
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相互比例。
以色氨酸含量定为l,分别计算出其它必需氨基酸 的相应比值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3 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
2.氨基酸模式
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模式越接 近,这种食物提供的必需氨基酸利用价值就越高,其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越高。
《食品营养与健康》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4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3.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
生物价(BV)
蛋白质功效比值(PER) 氨基酸评分(AAS)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4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生物价(BV):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
利用程度的指标(最常用)
储留氮
生物价 = ×100
吸收氮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4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被测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量(mg) AAS= *100 参考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量(mg)
PDCAAS = AAS * 真消化率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4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4.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定义:
指不同食物适当搭配,使各自所含蛋白质中缺少 的必需氨基酸得以补偿,以提高蛋白质的总体营养 价值。
摄入氮 粪氮 表观消化率 100% 摄入氮
《食品营养与健康》
几种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
食物
真消化率
食物
真消化率
食物
真消化率
鸡 蛋
牛 奶 肉、鱼 玉 米
97±3
95±3 94±3 85±6
大米
面粉 燕麦 小米
88±4
96±4 86±7 79
大豆粉
菜豆 花生酱 中国混 合膳食
87±7
78 88 96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2 蛋白质的代谢
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小肽或氨基酸,在小肠
内被吸收,进入肝脏。
肝脏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器官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2 蛋白质的代谢
氮平衡
定义:
一个人每日摄入的氮量与排出的氮量 相等时的状态 公式: 摄入氮=尿氮+粪氮+其他氮损失 (由皮肤及其他途径排出的氮)
蛋白质功效比值(PER):幼小动物每摄入1g蛋白 质所增加的体重克数。
PER=
动物体重增加(g)
动物蛋白质摄入量(g)
《食品营养与健康》
2.3.4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