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

七年级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

七年级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是七年级语文教材中选自《世说新语》的两则小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和人生哲理。

下面咱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两则故事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

二、字词积累1、字音谢太傅(fù)雪骤(zhòu)差可拟(nǐ)无奕(yì)女尊君在不(fǒu)2、重点实词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乃:才。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牵拉。

顾:回头看。

3、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指儿子和女儿)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趁、乘;今义:因为)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引导)4、一词多义日:日中不至(太阳)寒雪日内集(天)时:元方时年七岁(当时)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乃:去后乃至(才)乃不知有汉(竟然)而:相委而去(表承接)俄而雪骤(与“俄”连用,表时间短暂)5、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三、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初中语文世说新语二则

初中语文世说新语二则

初中语文世说新语二则【实用版】目录1.《世说新语》简介2.《世说新语》中的两则故事:管宁割席、谢安教子3.两则故事的启示正文《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刘义庆所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主要记载了自汉末到东晋时期的士族阶层的言谈举止和逸事传闻。

这部书以简练的文字和生动的故事为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风俗民情,也传递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道理。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其中的两则故事:管宁割席和谢安教子。

首先,我们来看管宁割席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管宁和华歆两位好友在读书时,发现华歆总是被外界的纷扰所吸引。

为了让华歆能够专心读书,管宁毅然决定割断两人共坐的席子,与华歆保持距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应该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在面对诱惑时,我们要有足够的自制力,不能因为一时的兴趣而耽误了学业和事业。

接下来,我们看看谢安教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描述了东晋名臣谢安教育儿子的过程。

谢安发现他的儿子们过于奢华,沉溺于享乐,于是他决定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教育他们。

他让儿子们分别穿上华丽的衣服,然后让他们在雨中行走。

当儿子们因为衣服被淋湿而感到寒冷时,谢安借机告诉他们,只有经历过困苦和挫折,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来之不易。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抓住时机,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教育他们。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懂得在逆境中奋发向前。

通过《世说新语》中的这两则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朋友之间要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在面对诱惑时,要有足够的自制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抓住时机,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教育他们;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懂得在逆境中奋发向前。

世说新语二则原文及注释

世说新语二则原文及注释

世说新语二则原文及注释导语:《世说新语两则》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包括《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古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1)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儿女:子侄辈。

(4)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5)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6)骤:急,紧。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何所似: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

(9)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10)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11)未若:倒不如。

(12)因:凭借。

(13)即:是。

(14)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5)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1)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2)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咏雪翻译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

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

”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教案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教学方法】1、诵读法。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

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

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代文学家刘义庆所撰写的一本以言语为主要内容的散文集,收录了当时社会上的各种言谈,展示了人物性格、社会风俗和时代特点。

以下是其中的两则:
一则:有一天,王羲之去拜见高僧,心想要获得高人的指导。

当王羲之到达寺庙时,僧人正端坐于蒲团之上,无所言语。

王羲之等待了很久,终于忍不住开口询问:“大师,请您告诉我写好字有什么诀窍?”僧人却径直回答:“神清气爽,心平气和。

”王羲之听后恍然大悟,意识到写字不仅仅是手的动作,更重要的是心态和气质。

二则:当时曹操在位,他的心腹大臣司马懿为人忠诚聪明,因此备受曹操器重。

有一天,曹操突然问司马懿:“你钦佩哪种人?”司马懿立刻回答:“钦佩铜墙铁壁之气的人。

”曹操听后大笑,并解释道:“不对,我为你稍作补充,钦佩能够得罪我的人。

”司马懿闻言后恍然大悟,意识到曹操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地位,正是因为他能够容忍并借力于那些勇于得罪他的人。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们对文化修养和处事之道的追求。

写字不仅仅是技巧,更需要内在的修养和心态;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容忍和包容他人的不同观点也许能带来更多机遇和智慧。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两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两则

故事情节概述
故事背景
《世说新语两则》选自南朝宋时期刘 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 部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 言行与轶事的笔记体小说。
情节梗概
本课所选两则故事分别是“咏雪”和 “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讲述了谢家 子女在寒雪日咏雪的故事和陈太丘与友 人相约同行但友人失约的故事。
结构特点及写作顺序
主题思想探讨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两则故事都涉及到家庭教育的问题。《咏雪》中谢安通过引导子女即景赋诗来培养他们的 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太丘则以身作则,教育子女要守时、讲信 用。这些都体现了古代士族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尊重他人的品质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来客因为迟到而遭到陈元方的责备,但他并没有因此生气或反驳, 而是表现出对陈元方的尊重和理解。这种尊重他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时代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
政治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和战乱。这种政治环境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文化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转型期。在这个时期,佛教、道教等宗教思想广泛传播,对当时的 哲学、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出现了许多优秀 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
02 课文解读与赏析
原文呈现及注释解读
原文呈现
《世说新语两则》是南朝宋时期刘义庆 所著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东 汉末年至东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 和轶事琐语。本课所选两则分别是《咏 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
VS
注释解读
在《咏雪》中,作者通过描绘大雪纷飞的 景象,以及谢家子女即景赋诗的情景,展 现了古代士族家庭的文化氛围和谢道韫的 文学才华。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作 者通过讲述陈元方与来客对话的故事,表 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教。

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

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世说新语》是一本收录了晋朝文学家刘义庆所编撰的语录类著作,内容涉及了晋代社会风貌、人物品格和交际方式等方面,对于了解古代社会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面将介绍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内容:一、《近臣》——“杀人不是父母,禽兽不如。

”1.1 何为近臣?在古代社会中,皇帝身边的官员称为近臣,他们直接侍奉在皇帝左右,对于国家政务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决策权。

1.2 “杀人不是父母,禽兽不如”意味着什么?这句话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近臣身份的看重和其应尽的责任。

它意味着近臣要谨守职责,以忠诚、正直的态度为国家社稷谋福利,不得为了私利而伤害他人,更不能辜负人民的期望和皇帝的信任。

二、《文声》——麦中根刻刽2.1 何为“文声”?在《世说新语》中,“文声”是指人的文采和为人之声誉,具体含义是指一个人或一种行为所传达出来的卓越品质和美好形象。

2.2 麦中根刻刽的故事麦中根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文学家,他立志学问,著文认真。

刻刽是当时的一种惩罚方式,将罪犯的名字刻在光草的竹片上,这样的惩罚可以让人永远铭记罪犯的耻辱。

以上两则《世说新语》的内容为我们呈现了古代我国社会风貌和人物品格。

通过学习和理解其中的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人文风貌,也能够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借鉴古代人的智慧和品格,成为更好的人。

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内容,给我们带来了古代社会风貌和人物品格的深刻理解。

这些故事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代的伦理道德和人文风貌,也可以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启示。

我们来谈谈《近臣》中的故事和内容。

在古代社会中,近臣是皇帝身边的官员,他们的地位尊贵,对国家政务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决策权。

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杀人不是父母,禽兽不如”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近臣,他们要以身作则,忠诚为国家效力,不能为了私利而伤害他人,更不能辜负人民的期望和皇帝的信任。

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身为公职人员或领导者的我们,应该秉持公平正义,以身作则,对待他人要真诚宽容,不得违背伦理道德,不得利用职权谋求私利,更不能伤害他人的利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中的题目。 2.请同学们交流收集到的有关 守信的名言。 3.课外阅读:选《世说新语• 言语》中的一个小片断《雪夜 访戴》来读一读。
作品简介
❖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 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 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 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 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 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 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 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拓展延伸 发挥想象
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历 代名人写飞雪的句子吗?
—— 岑 参
——杜甫
—— 毛 泽 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拓展延伸 发挥想象
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 道韫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 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 呢?
第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陈太丘与友期行
尊君在不 fǒu 太丘舍去 shě
懂礼识仪 机智聪明 刚正不阿
小组合作 分析人物
3.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 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作者写此文,意图是 什么?
1. 借元方责客之语,说明 “信”和“礼”的重要 性。
2. 也赞扬元方的聪敏。
拓展阅读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 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哪两个错 误?元方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3.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 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小组合作 分析人物
1.陈太丘的朋友到底是一个怎样 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亦称《世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也是同类小说中的代表作。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有许多作品,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表彰善良,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隽永。
二、准确把握重点字词,流利地翻译全
孔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
流程四:精彩展示
流程五:检测反馈
1填空:(2分)
《世说新语》作者,朝学家,该书主要记载。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2分)
⑴友人语巨伯曰(语:)
⑵吾今死矣,子可去(子:去:)
⑶败义以求生(义:)
⑷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委:)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远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答:
学习流程:
流程一:导入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同学们,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小少年司马光很聪明,今天我们要再见识一下其他小少年的聪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小时了了》。
流程二:自主学习
一、刘义庆与《世说新语》
刘义庆出身于官宦家庭,为南朝宋的宗室。叔父是宋武帝刘裕,后刘义庆过继于临川烈王刘道规嗣子,袭封临川王。刘义庆虽生长在王室官宦家庭,但他生活简朴、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受过严格的正统教育。他爱好学,著述很多,以《世说新语》流传最广。
答:
流程三:合作探究
1、各小组准备最佳翻译;2、推出讲解人选。
流程四:精彩展示
流程五:检测反馈
1填空:(2分)
《世说新语》作者,朝学家,该书主要记载。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3分)
⑴大未必佳(大:)⑵韪大踧踖(大:)
⑶人以其语语之(语:语:)
⑷时李元礼有盛名(盛:)⑸莫不奇之(奇:)
3译句:(2)
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二、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的内容。
答:
三、作者把人物的生活常态放在特定的环境下写,所写生活常态是,特定环境是指,这样更有利于刻画人物。
四、你看到荀巨伯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五、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答:
流程三:合作探究
2、各小组准备最佳翻译;2、推出讲解人选。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
贵州省册亨一中10-11学年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世说新语〉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学常识;2、准确把握重点字词,流利地翻译全;
3、领会“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的言外之意;4、学习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学习重点:
借助下面的注释,疏通意,借鉴现代人物分析方法分析古中人物形象。
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
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
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
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举曰:“想
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三、孔举的聪明表现在哪里?
同学们,你见过性急的人吗?今天让我们共同认识一位性急的古人,一起进入《王蓝田性急》。
流程二:自主学习
一、准确把握重点字词,流利地翻译全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
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
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
况蓝田邪?
二、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王蓝田的性格。
答:
三、找出表现王蓝田性格的动词
答:
流程三:合作探究
1、各小组准备最佳翻译;
2、推出讲解人选。
流程四:精彩展示
流程五:检测反馈
1填空:(2分)
《世说新语》作者,朝学家,该书主要记载。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2分)
⑴复于地取内口中(内:)
⑵嗔甚(嗔:)
答:
3将本改成一篇300字左右的记叙,要求不改原意,可增加适当的情节和人物。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学案二)
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重点字词,流利地翻译全;
2、学习通过人物个性化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学习重点:[:中考资网]
借助下面的注释,疏通意,借鉴现代人物分析方法分析古中人物形象。
学习流程:
流程一:导入
流程二:自主学习
一、准确把握重点字词,流利地翻译全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
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
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
⑴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答:
⑵莫不奇之。
答:
4.从中找出表示人称关系的词。(1)
答:
.谈谈这篇短表现孔融少年时的什么性格特征?小说通过人物的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释成语——小时了了
答:
2像孔融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你能说出谁的故事呢?
提示: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⑵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答:
4中点金之笔是哪句(1分)
答:
、荀巨伯不肯离去的原因是什么?(1分)
答:
6、荀巨伯的行为感动了胡贼,从哪一句可以看出。(1分)
答:
7、主要通过描写表现人物形象。(1分)
流程六:拓展链接
1、你知道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人物还有哪些?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
答:
2、“胡贼”中“胡”指北方少数民族,在我们学过的一首乐府诗中也有这样的用法。
答: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学案二)
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重点字词,流利地翻译全;
2、学习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学习重点:
借助下面的注释,疏通意,借鉴现代人物分析方法分析古中人物形象。
学习流程:
流程一:导入
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今天让我们共同认识一对好朋友,一起进入《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⑶无一毫可论(毫:)
⑷啮破(啮:)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使安期有此性,尤当无一毫可论,况蓝田邪?
答:
4本给我吗怎样的启示?(1分)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