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用强:课题研究中的选题与研究设计

合集下载

中小学教师科研方法讲座:选题策略与方案制定

中小学教师科研方法讲座:选题策略与方案制定

三、选题的基本策略
意义大 角度新 切口小 实用强 资源足 有兴趣 讲学术
1.意义大 要有比较高的立意,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
宏观高度看问题,瞄准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发 展趋势和热点问题选择课题
意义聚焦哪里来? 教育政策引导的方向 教育学术研究的重点 教育实践探索的热点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 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
全面发展 的人
自主发展
学会学习 健康生活
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社会参与
责任担当 实践创新
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学科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体育与健康 美术 音乐 艺术 外语
10.完善作业考试辅导。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 和作业时间,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 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
指导意见(2019)
突出德育时代性。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 践教育各环节。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改进科学文化教育,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强化实验 操作,建设书香校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 养。 有序推进选课走班。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依据学科人才 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 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 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 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 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积极推广应用优秀教 学成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教学研究和指导。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选题指南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选题指南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选题指南近年来,教师教育教学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选题指南进行探讨,以帮助广大研究者找到有挑战性又有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追踪研究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选题建议:通过对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进行系统的追踪研究,揭示学科教育的变化和影响,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指导。

二、探究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方法选题建议:通过深入研究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分析其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为其他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模式。

三、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选题建议:通过调查与问卷调研等手段,探究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

四、研究教师职业发展与教育教学质量的关联性选题建议:通过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发展需求和发展规律进行研究,探究其与教育教学质量之间的关联性,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五、探索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选题建议:研究如何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并探索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探讨多元评价在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选题建议:从多元评价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在教师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和工具,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七、研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关系选题建议:通过研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关系,探讨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为改进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八、探索实践性教师教育的有效途径选题建议:研究如何通过实践性教师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具有应用能力的教师提供支持。

九、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困境与对策选题建议:研究当前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如绩效评价、职称评定等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十、研究学校教育氛围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影响选题建议:通过对学校教育氛围的研究,分析其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影响,从而为打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提供理论依据。

教育研究的程序与方法

教育研究的程序与方法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界定核心概念
分解问题
例:生命化课堂的创建研究
◆ “生命化教育理念”的研究 ◆ 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的研究 ◆ 关注生命的学科课堂研究 ◆ 激励生命成长的多元发展评价策略研究 ◆ “生命化教师”及其成长的研究 ◆ 亲师合作共同关注生命成长的策略研究
概念结构图: 生命化课堂的创建研究
全纳教育视野下的女性教育问题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欧美影视文化与中学生价值观教育 校园网络建设与小学德育创新 中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潍坊市三所中学为例 教师文化研究 ——基于教师休息室的文化透视
(二)研究现状综述(文献综述)
◇ 注意区分: △△问题研究现状综述
零散、断续、表面、个体
课题引领的反思性教学: 系统、持续、深入、公开
反思性实践的两种类型
日常反思性教学:
零散、断续、表面、个体
课题引领的反思性教学: 系统、持续、深入、公开
一、为何研究课题?
1、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 教师角色:由 “甘于奉献的蜡烛” 到 “需要不断充电的长明灯” ◆ 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学生第二,教师第一 ◆ 参与教育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例:
● 个性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互动及教育的现代化 论素质教育中的个性教育 ● 阅读指导法在合作学习中的应用 ——△△△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反思之一
● 课题表述的三个基本要求
√ 忌用疑问句和陈述句 √ 字数不要太多 √ 表述方式恰当
课题表述方式示例:
小学科学教学审美化研究 中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实地研究
二、如何设计研究?
(一)课题名称

体育科研

体育科研

1.现实的体育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蕴有丰富的内容,包括研究 问题,需要我们用心观察,勤于思考。体 育是一项涉及面广、参与者众的活动,研 究问题不断涌现,我们要多参与其中才能 不断有所体悟。这种实践包括体育训练竞 赛、体育管理、体育产业、体育休闲娱乐、 体育文化等等方面的活动,也包括各种体 育学术活动乃至体育研究活动本身。
3. 可行性
指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符合这项研 究的要求。比如,一个没有受过较多训练 的人如果按国家社科基金的课题招标指南 选课题,则可能力不从心,这就不具有可 行性。又如一年内指定要完成的课题如果 涉及实验、调查人员太多,则拖延时日也 是不允许的,也即没有可行性。
4. 适宜性
指所选课题适合研究者的各项条件, 包括兴趣、对相关领域的熟悉程度、各种 研究资源是否具备等,也包含与研究所规 定达到的高度是否适合。
初步查阅文献与事实 确定课题 建立研究假设 确定查找文献范围 搜集原始文献资料 阅读文献资料
记录文献资料
加工整理文献资料 撰写文献综述
(一)确定查找文献资料的范围 (二)搜集原始文献的检索方法 1.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 2.采用合理的检索方法去查寻文献出处
一般常用的三种检索方法(1)检索工具法:顺查法 倒查法 (2)追溯检索法 (3)循环检索法
(二)实验法的作用
搜集感性材料、检验假说、形成科学理论
(三)实验法的分类
按实验环境:实验室实验 现场实验 按实验内容:心理实验 教育实验 运动生理实验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 按实施因素:单一实验 综合实验 单组前后测实验 心理调节对女子体操运动员平衡木运动平衡能力的影响
第四节 案 例 分 析 案例一: (一)题目:竞技体操运动中平衡木赛前心理训练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检验赛前心理训练提高体操运动中平衡木比

乒乓球运动员林高远的决胜局技战术分析

乒乓球运动员林高远的决胜局技战术分析

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以中国优秀的左手横板乒乓球运动员林高远为研究对象,从他在2017至2019年的决胜局比赛入手,对林高远的各项技术和战术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找出林高远在决胜局技战术上的实力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

研究方法: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林高远的技战术特点进行统计、整理。

并选取与林高远打法类似相近的一名运动员作为辅助观察分析对象,即德国左手横板运动员波尔。

研究结果:从三段分析法得出林高远在决胜局中的失利场次表现依次是相持段、接抢段、发抢段。

发球中逆侧旋的得分数量最高,第三板技术中的上旋转攻得分率和使用率最高,接发球技术中反手拧拉的使用率为51.6%,居第一位。

决胜局第四板的技术中,上旋转攻的得分率为64.7%,使用率为68.0%,双双居第一位,但林高远的决胜局发球落点得分率并不高,仅为42.1%。

研究结论:(1)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林高远在决胜局中的发抢段和接抢段表现不是很稳定,接抢段的优势凸显在整个决胜局比赛过程中,林高远的连续进攻能力在决胜局比赛中发挥较好。

(2)观察对手的各种变化对于决胜局比赛的走向是极重要的,运用熟悉且非保守技术来进行搏杀是林高远在决胜局中的得分利器,连续进攻能力的持续稳定对于决胜局的比赛至关重要。

(3)林高远在决胜局的第三板技术上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因赛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在进攻时,林高远的技战术很难保持发挥的稳定性。

在相持段中,林高远无论是对拉、对冲还是反拉对手都发挥的较为正常,但缺少一板力量大、速度快的制胜球。

(4)从德国乒乓球运动员波尔在决胜局的表现中可以得出:战术上波尔很明确,相持中反拉对手或者连续进攻对手,让对方疲于防守,出现漏洞后波尔一板制敌。

这从侧面反映出波尔面对决胜局比赛灵活多变的技战术风格是值得我国运动员在决胜局关键时刻借鉴的。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员;林高远;决胜局;技战术分析AbstractObjective: This study mainly took Lin gao yuan, an excellent left-hand table tennis player used to handshake grip, as the example. Throug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Lin’s technical and tactical characteristics in his final games from 2017 to 2019, this paper will find out the reasons for Lin's strength in final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studied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n’s techniques and tactics by the approach of analyzing literature, video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methods, and selecting a player similar to the way Lin play as an auxiliary observation object, that was, German’s left-hand player Bohr.Research Result: From the three-stage analysi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Lin gao yuan's failure in finals emerged at rally part, receive-then-attack part, and serve-then-attack part. The highest points in the serve are scored by side-spin and the scoring rate/utilization rate of the top-spin attack in the third plate technique are the highest. The usage rate of the backhand twisted in the receiving technique is 51.6% which ranking the first. In the fourth board technique of the final, the scoring rate of the top-spin attack was 64.7% and the usage rate was 68.0%, both ranking the first.B ut Lin’s scoring rate of serve landing point in final was only 42.1%, which was not that high.Conclusions: (1) Chinese table tennis player Lin gao yuan performed not that well in the receive-then-attack part and serve-then-attack part of finals. The advantage of the the receive-then-attack part was highlighted in the finals, obviously, Lin's continuous offensive abilit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rocess. (2) Observing the changes of the opponen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the direction of the final game. The use of familiar and non-conservative techniques to fight is the scoring tool of Lin gao yuan and the stability of continuous offensive ability is crucial to the final game.(3) Lin's performance on the third board is worthy of recognition.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for Lin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in technical tactics due to the ever-changingsituation on the court. In the rally part, Lin played well at rally, drive and counter-drive, but he lacked a strong and fast winning ball. (4) From the performance of German table tennis player Bohr in the final,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he was quite clear at tactics. Counter attacking and continuous attacking made the opponent tired of defense, then he can win the game out of one shot when another were flawed. This reflects the flexibl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style in the crucial moment of the final of Bohr, which is worthy of emulation by most Chinese athletes.Key words: Table Tennis player;Lin gaoyuan; final game;technical and tactical analysi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选题理由及意义 (1)1.1选题理由 (1)1.2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3)2.1乒乓球技战术的研究 (3)2.1.1关于乒乓球技术的简述 (3)2.1.2有关乒乓球战术的简述 (3)2.1.3关于技战术关系的研究 (4)2.2关于乒乓球技战术分析理论方法的研究 (5)2.2.1乒乓球技战术指标评估研究 (5)2.2.2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方法及AI与乒乓球技战术分析系统的研究 (5)2.3关于对优秀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和运用研究 (6)2.3.1对优秀运动员技战术的研究 (6)2.3.2对男子技战术运用和主导因素的研究 (6)2.4对运动员林高远的相关研究 (7)2.5对运动员波尔的相关研究 (7)2.6决胜局的研究 (8)2.7关于运动员竞赛心理的研究 (8)3研究对象与方法 (10)3.1研究对象 (10)3.2研究方法 (10)3.2.1文献资料法 (10)3.2.2专家访谈法 (10)3.2.3录像观察法 (11)3.2.4三段分析法 (13)3.2.5数理统计法 (14)4结果与分析 (15)4.1林高远决胜局失利场次技术分析 (15)4.1.1林高远决胜局发球直接得分统计 (15)4.1.2林高远决胜局第三板技术得失分统计 (16)4.1.3林高远决胜局接发球技术统计 (16)4.1.4林高远接发球直接得失分技术统计 (17)4.1.5林高远决胜局第四板技术得失分统计 (18)4.1.6林高远决胜局相持段最后一板得失分统计 (19)4.2林高远决胜局失利场次战术分析 (19)4.2.1林高远决胜局发抢段战术诊断指标 (19)4.2.2林高远决胜局接抢段战术诊断指标 (20)4.2.3林高远决胜局相持段战术诊断指标 (21)4.2.4林高远决胜局发球落点分布与分析 (22)4.2.5林高远决胜局发球线路的技术统计 (23)4.2.6林高远决胜局接发球落点分布与分析 (24)4.2.7林高远决胜局接发球线路统计分析 (25)4.3林高远决胜局获胜场次技术分析 (25)4.3.1林高远决胜局发球直接得分统计 (26)4.3.2林高远决胜局第三板技术得失分统计 (26)4.3.3林高远决胜局接发球技术统计 (27)4.3.4林高远接发球直接得失分技术统计 (28)4.3.5林高远决胜局第四板技术得失分统计 (29)4.3.6林高远决胜局相持段最后一板得失分统计 (30)4.4林高远决胜局获胜场次战术分析 (31)4.4.1林高远决胜局发抢段战术诊断指标 (31)4.4.2林高远决胜局接抢段战术诊断指标 (32)4.4.3林高远决胜局相持段战术诊断指标 (33)4.4.4林高远决胜局发球落点统计与分析 (34)4.4.5林高远决胜局发球线路的技术统计 (35)4.4.6林高远决胜局接发球落点分布与分析 (36)4.4.7林高远决胜局接发球线路统计与分析 (37)4.5林高远与波尔的决胜局“三段”比较 (39)4.5.1波尔决胜局“三段”战术诊断指标 (39)4.5.2林高远与波尔决胜局的发球抢攻段比较 (41)4.5.3林高远与波尔决胜局的接发球抢攻段比较 (42)4.5.4林高远与波尔决胜局的相持段比较 (43)5结论与建议 (44)5.1结论 (44)5.2建议 (44)5.3研究局限 (45)参考文献 (46)附录A (53)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4)致谢 (55)1选题理由及意义1.1选题理由乒乓球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也是中国在奥运赛场上冲金夺银的利器。

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论证与设计(曾旭)

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论证与设计(曾旭)

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论证与设计(提纲)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曾旭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科学、具体的研究设计,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一半,没有充分、科学的研究设计,就没有科学的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课题的来源课题的选定决定了研究的目标、对象和方法;正确选题能提高科研效率。

决定一个研究能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所选择的科研课题。

提出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2、从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问题3、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4、从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提出问题5、从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中移植和借鉴而提出问题二.课题选择应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1、必要性(价值性原则): 指选题要具有研究的价值。

选题有无研究价值,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

可从三个方面来衡量:第一,方向性。

第二,针对性。

第三,普遍性。

2、科学性:指选择不与教育教学原理相违背的问题。

3、可行性:指研究承担的单位和课题组必须具有完成所选课题的主客观条件。

4、创新性:指所选的课题是别人没有提出来过的,或者是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方面,它是新颖的。

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要有问题意识,思考最该做什么?什么问题能带动问题的解决,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分析现状,以学校现有状况为基础进行选择。

三、课题的论证(一)、准确界定研究课题——研究的新颖课题名要求:标明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

如“初一代数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关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研究”(二)、充分论证课题的价值——研究目的与意义论证课题的价值,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背景论证)。

指的是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2、课题研究的认识价值(理论价值)。

教育科研课题选择与课题论证设计

教育科研课题选择与课题论证设计




二、选题的原则 (一)必要性原则 指选题要具有研究的理论价值(认识价值)或实践价 值。 1. 理论价值(认识价值)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理论价值多为认识价值,即通过研 究进一步深化人们对教育活动、教育要素的具体认识。 比如,重新认识学生的学习潜力、重新认识师生之间 的交往方式、重新认识评价的效能,或者树立新的教 育理念,形成新的教育思想等。课题研究的认识价值, 是通过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深化探究来获得的。因此, 论证课题的认识价值,关键是要说明课题研究在对事 物本质与规律的把握上能够获得新进展。


(四)从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理论及政策 问题中寻找课题 教育改革和发展呼唤着教育科学研究。研究当 代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是整个教育科研的主旋 律。要研究解决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亟待解 决的问题,研究探讨社会主义教育的规律和特 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科 学体系,目前,有许多重大课题急需研究解决。


(三)科学性原则 指选择与教育教学原理不相违背的问题。科学 的中小学教育科研题目的选择必须遵循中小学 教育及与之有联系的多种事物的客观规律,必 须充分认识研究的客观条件。应通过对中小学 教育的历史现状的分析,对他人的研究成果和 多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经过科学论证 等形成课题,切忌主观想象,盲目选题。 案例8: 科学的: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研究。 不科学的:大题量训练与提高学生解题速度的 研究;小学低年级开展半程马拉松训练的研究。


案例5: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教育部关于《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学科、数 学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每门 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2次。考试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教育质量监测 不公布学生成绩与排名。

需求驱动教学法的选题与实施

需求驱动教学法的选题与实施

◦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需求驱动教学法的选题与实施曾永强(漳州市实验小学,福建漳州363000)摘要:小学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必须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从学生关注的热点、学科整合需求等方面选择符合学生内在需要的需求任务主题。

分层设计需求任务,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建构,将新知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并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完成需求任务的情况。

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建设高效课堂为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建构主义;壬务驱动;需求驱动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较普通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在教 学实践中我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学生学习的内需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需求驱动教学法”研究。

让传统以教 师为主导的“任务驱动”教学,变成以学生内需为主导的“需 求驱动”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学生的 内在需求,将教学目标与学生内在需求紧密联系,在此基础 上,设计符合学生内在需求的教学任务。

以学生为本,发挥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内在需求驱动下,自主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形成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教师尝试不断挖掘学生的内在需求,以此驱动学 生的探索与实践,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课堂教 学中,学生由任务驱动下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教学信息加工的主动参与者、实践操作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的角 色则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课堂主动建构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以需促学”。

同时通过学 生主动建构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 到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以学促需”。

建构主义认为建立“认知结构是一个永恒的构造过程,主体(学生)是结构之间建立联系的中心,导致形成结构的主要功能是同化作用”。

而学生知识的同化必须以学生的内在需求为基础,这正是需求驱动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研究问题:实例分析范式方法 Fra bibliotek论变量
领范
范论实理开定定
内容
述证论发性量
域畴

研构
自因 调 变变 节 量量 变
究建

外语基础、行业、实训一体化教学设计研究 “双师型”和“双师素质型”外语教师的发展策略 在线课程对大学英语人才培养机制的应用研究 在线课程在英语教学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不同版本高等学校英语数字化教材比较研究 数字化技术在英语考试中的应用研究 ESP课程建设及教学模式研究 项目式学习方式(PBL)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对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影响的实证研究 测试(竞赛)对英语学习的反拨作用研究 职业英语在线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小班化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7、研究问题:两点建议
1、对已有问题可以进行研究,但是要有自己的贡献。
侧重点不同(内容,地区等) 例1:教师组织公民行为 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现状分析和提升建议 中小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探析
例2:校长—教师互动 已有研究:现象,影响(对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满意度等) 进一步的研究:阶段,影响(对其他因素等),提升策略
课题研究中的选题与研究设计
曾用强 2017.01.10
1、什么是研究
任何一项研究至少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研究什么? 2、怎么研究? 3、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论文范例 论文范例
1、什么是研究
研究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客观的数据或证据,以此来验证或 解释某一具体的研究问题,目的是为了探索、认识新知 。
5、研究问题:问题的来源
以下归纳了研究问题的主要来源:
一、从理论文献中找研究问题(课题)
1、关注已有研究文献中忽略的问题 2、关注已有研究结果中相互矛盾的地方 3、关注已有研究在方法论方面的问题 4、关注研究问题的内涵实质与联系
二、从教育实践中发现研究问题(课题)
1、教育实践是课题的主要来源。 2、移植、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提出问题 3、从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提出问题 4、从教学的疑难中寻找研究问题(课题)
研究问题应具有价值性:一是所选择的研究问题 (课题)的实践价值;二是所选择的研究问题( 课题)的理论价值。
4、新颖性:选题应具有创新性就是所选的课题是别人没有 提出来过的,或者是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 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方面。
研究在哪方面具有新颖性?比如,针对研究问题,你在理 论模型、研究方法或研究结论的应用方面具有新颖性。新 颖性必须建立在适宜性的基础上,你的理论模型、研究方 法或研究结论首先必须与你的研究问题相适宜,而且具有 较强的科学性,在确保适宜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新颖性 才具有它的价值。
三、从过去研究中发现研究问题(课题) 四、从与专业人员接触中发现问题 五、课题指南
6、研究问题:实例分析
【实例】一所农村中学,生源较差,但许多学生并不甘于 现状,想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这种背景下,学 生的心态是非常矛盾的,心里承受能力明显低于同龄的 城市学生。
有位女生读初一时,是个大胆泼辣,干事风风火火, 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被老师任命为班长。在工作中, 她表现出管理班级的出色才干,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 但到了初二年级,由于调换了班主任,她没有再当上班 干部,随即她也下降到班级的中游水平。初二下学期, 英语较差的她,有一次鼓足了勇气,带着期盼的心情向 英语老师请教难题,没想到英语老师用一句“这么简单 的题目也拿来问,自己不会去想一想”便把她打发了。 这句话对她的刺激很大,甚至改变了她的性格。从此, 她变得自卑、寡言,认为自己被人瞧不起,不受老师重 视,于是便甘于沉默,甘于落后。这种消沉情绪一直带 到了高中。上高中以后,她发现同学们个个对学习、对 班级工作、对各种活动跃跃欲试,她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感到自己与同学的差距很大,不管从行动上,思维方式 上,还是言语表达上,她都落伍了。她一个人坐在教室 里,看着大家说笑,她感到一种莫名的欠缺。
研究问题具有明确的研究变量 研究变量具有可信、有效的测量工具 研究变量的表示法满足研究目的的要求
可操作性就是指:研究问题有变量且具有操作化定义、变量 是可测量的且有明确的表示法、变量之间的关系具有解释性 。也就是,围绕研究变量,操作化、可测量、解释性。
相同的研究问题可能因为研究变量的不同定义、采用不同 的测量工具等可以有不同的研究设计。除了上面的例子中 ,学习动机缺失可以定义学习动机缺失的强度,也可定义 为动机缺失的类型等。再比如,写作能力可以定义为写作 水平,通过评分获得成绩;也可以定义为写作过程,通过 对作文进行标注,从而获得作文的思想内容来源、语言表 达的准确率和复杂度、篇章结构的连贯性等指标。
新颖性也称为创新性或独特性,指研究问题具有某种新的 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如:(1)填补空白:几乎不可能;(2)研究的思路;( 3)研究的角度;(4)依据的理论;(5)研究的对象; (6)研究的方法;(7)研究的内容。
5、可行性:具备主客观条件。
可行性就是指在研究这个课题时,各种条件是有可能的,具备的。如主观条 件是指研究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实践经验、专业特长、 科学品格、兴趣爱好及献身精神等;客观条件是指所研究的课题必须具备有 相关的物资条件,包括文献资料、协作条件、环境条件、相关的科学发展程 度以及研究经费等。
英汉位移构式演化的历时比较研究
2083
现代汉哈文新译《论语》及其双语对比研究
2084
语义信息守恒原理下词汇、语义和句法三位一体的汉英简单句的句义比较研究
2085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非限定小句的功能类型研究
2086
汉、英双宾结构的构式化和语义表达专门化进程语料库比较研究
4、研究问题:概念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 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 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 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 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1)选取研究主题。研究主题指的是研究所涉及的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 比研究问题宽泛。研究主题可以包含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 (1)发掘你感兴趣的现象 (2)选择理论架构 (3)确定研究意义(或价值):理论上的贡献、或教学的实际应用
2)形成研究问题。通过过滤而聚焦到一个具体的问题。 (1)确定研究变量 (2)构建变量关系图 (3)明确研究目的:构建理论模式、验证某种假设或解释某种因果关系
5、研究问题:选题的基本步骤
【学习、观察、交流】
|发现 看得见的现象
课堂上不少学生在玩手机
|凝练 看不见的概念
学习动机缺失
|构建
变量关系图 |确定
导致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 学习动机缺失的表现形式
研究问题(确定目的和价值、选择研究视角或理论基础)
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调查:学习者、教师、环境、管理等 学习动机缺失的表现形式:学习心理、学习行为、课堂表现
研究变量的可操作化定义决定了研究的基本架构(包 括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等)。所谓研究问题,就是通过研 究想要回答的问题。同一选题可能设计出多个不同的研究 问题。比如,你想探讨“在线教育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2、先进性: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个理论是否具有先 进性,即:它是否是该领域中经典的理论模型或最新的理 论模型?这些问题涉及到研究问题的先进性。一个研究问 题值不值得研究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它的先进性。对研究 问题的研究变量进行操作化定义之后,就必须就其先进性 进行评估。具体而言,一个研究问题的先进性必须基于以 下三个问题进行评估:
4、研究问题:概念
研究问题是指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是一个可以通 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所谓能研究的问题,是指能够收 集到证据(或数据)予以回答的问题。如:教师的教学方式 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作用、教师对待不同性别学生的方式 是否不同等。
5、研究问题:选题的基本步骤
所谓选题就是选择有意义、并且有可能实现的科学问题来进行研究。
8、研究问题的评价标准
一个问题之所以能成为研究问题,它必须 具备以下五性特征: 可操作性 先进性 新颖性 价值性 可行性
1、可操作性:研究问题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取决于以下两个问 题的回答:研究问题是否明确了具体的研究变量?研究变量 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且具体,就说 明你的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具体而言,一个能够研究的问题 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 高职英语专业“词困生”的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扎根理论】
• 高职英语专业“词困生”词汇习得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
• 高职英语专业“词困生”的词汇教学研究 – 基于网络的词汇教学探索
【实证研究】
3、研究的基本流程
论文范例
研究问题
|
|定义
|
研究设计
研究变量 -------------------- 变量值(数据)
英语将来事态句的最简句法分析 汉韩“白”类词的语义、语法和语用特征对比研究 英汉同声传译译员轮换与译语质量 二语学术写作言据性资源使用的实证研究 高校外语新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2072
基于一手文献的西方语义学史论
2073
实现优选论视角下的形态学研究
2074
基于句法终端成分特征的论元结构理论研究
英语将来事态句的最简句法分析 汉韩“白”类词的语义、语法和语用特征对比研究 英汉同声传译译员轮换与译语质量 二语学术写作言据性资源使用的实证研究 高校外语新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英语将来事态句的最简句法分析 汉韩“白”类词的语义、语法和语用特征对比研究 英汉同声传译译员轮换与译语质量 二语学术写作言据性资源使用的实证研究 高校外语新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2075
基于互动观的构式语法理论与应用研究
2076
语言符号学视域的中医语言体系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