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报告剖析
《2024年新登煤业二1煤层注水技术研究》范文

《新登煤业二1煤层注水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保障生产安全和提高煤层开采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煤层特点的差异化处理手段对安全生产及采煤效率有重要影响。
在新登煤业公司二1煤层的开采中,采用煤层注水技术对确保煤矿的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工作面生产条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针对新登煤业二1煤层的具体情况,探讨并分析注水技术的实际应用和研发情况。
二、二1煤层的特点及现状分析二1煤层具有厚度大、瓦斯含量高等特点,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由于煤层瓦斯含量高,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处理,容易引发瓦斯突出等安全事故。
同时,由于煤层硬度大,传统的开采方法效率低下,对设备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有必要针对二1煤层的特点进行技术研究和改进。
三、注水技术原理及在二1煤层的应用注水技术是一种通过向煤层注入压力水,使煤体湿润并改变其物理力学性质的技术手段。
在二1煤层的开采中,注水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降低瓦斯压力,提高煤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采空区的瓦斯积聚和冒顶事故的发生。
此外,注水还能够降低煤尘的生成和飞扬,改善工作面的作业环境。
四、新登煤业二1煤层注水技术研究(一)技术研究方向针对新登煤业二1煤层的实际情况,注水技术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优化注水工艺参数,如注水压力、注水量等;二是研究注水对煤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三是探索不同地质条件下注水技术的适应性。
(二)技术研究内容及方法1. 对注水设备的优化改进,如泵的功率、注水管的布置等,以提高注水效率和质量。
2. 开展实验室和现场试验,通过对比不同注水参数下的煤体物理力学性质变化,找出最佳的注水工艺参数。
3. 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分析不同地质条件对注水技术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技术应用成果通过上述研究,新登煤业二1煤层注水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方面,优化了注水工艺参数,提高了注水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注水技术有效降低了瓦斯压力和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采空区的稳定性,改善了工作面的作业环境。
采煤工作面深孔煤层注水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采煤工作面深孔煤层注水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日趋紧缺,井下采煤的困难和危险程度也越来越高。
针对采煤过程中存在的深孔煤层注水问题,注水技术的应用成为一种研究热点。
深孔煤层注水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煤层瓦斯等安全隐患,减少采煤工作面的危险程度,提高采煤效率和矿山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深孔煤层注水技术进行深入探究和实验研究,探索稳定、高效、可持续的注水方案,为矿山提供更具实用性的技术支撑,降低采煤作业中的风险和损失,同时促进煤炭和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内容1. 对深孔煤层注水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优缺点,探索合理的注水方案。
2. 通过在实验室中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注水实验,分析注水过程中煤层渗透性、注水速度、水头压力等因素对注水效果的影响。
3. 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提出优化方案,并对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工程实践验证。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分析、问题梳理、优缺点比较,确定研究方向和切入点。
2. 实验研究法:在实验室中建立注水试验系统,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和变量,分析注水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获取实验数据和结果。
3. 技术经济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和经济评价,综合考虑技术成本、使用效益、环境贡献等因素,评价注水技术的可行性和优劣。
五、研究意义深孔煤层注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保障矿山安全生产、提高采煤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可以为深化工业技术与实践的融合提供经验,带动能源研究和技术创新发展,提升我国煤炭和能源领域的竞争力,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进程。
六、研究计划1. 2021年6月至8月:文献综述,制定研究方案,确定实验方案。
2. 2021年9月至11月:建立注水实验系统,开展注水实验,获取实验数据。
3. 2022年2月至4月: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可行性评价。
4. 2022年5月至6月:完成论文撰写,准备答辩材料。
成庄矿煤层可注水性探讨

成庄矿煤层可注水性探讨
王翔丙;王赶跃
【期刊名称】《现代矿业》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为了分析成庄矿煤层水的可注性,采集了成庄矿内开采的3#煤层煤样和
矿井水,在实验室进行煤样原始水分、吸水性、矿井水表面张力及其与煤接触角的
测定.结果表明,煤样的含水率平均为3.01%,自然吸水率和强制吸水率分别为3.43%和4.01%,矿井水的表面张力为80.9mN/m,与自然状态的煤样接触角平均值为61.2°,与干燥状态的煤样接触角平均值为62.7°,与饱和状态的煤样接触角平均值为53.7°.结合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标准,初步断定成庄矿可以采用矿井水对煤层注水的方法防治粉尘灾害.
【总页数】3页(P139-141)
【作者】王翔丙;王赶跃
【作者单位】张家口矿业集团宣东矿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成庄矿煤层气井抽采区域地质研究
2.成庄矿3#煤层五盘区带压开采可行性研究
3.煤层气开采后成庄矿15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4.成庄矿15号煤层坚硬难
垮顶板定向水力压裂技术研究5.成庄矿15~#煤层槽波能量衰减系数CT成像技术的应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掘进工作面短壁煤层注水及效果分析

掘进工作面短壁煤层注水及效果分析根据山西寿阳段王煤业集团段王掘进矿工作面煤层状况,通过合理利用掘进工作面迎头浅孔抽放钻孔,进行煤层注水施工工艺,优化煤层注水参数,加强煤层注水管理,使掘进工序产尘量大幅度降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标签:掘进工作面利用浅孔抽放钻孔煤层注水降尘0 引言掘进工作面作业地点相对狭小,各工序交叉作业、平行作业较多,高瓦斯矿井中又常用了工作面迎头浅孔预抽工艺,因此,科学优化掘进工作面煤层注水措施尤为重要,利用工作面浅孔预抽后废弃钻孔,进行短壁煤层注水,增加煤的水分,从而减少煤层掘进工过程中煤尘的产尘量。
原生煤尘处在煤体内部的缝隙中,在和水进行混合后,就会发生粘结,这种情况下,在煤块破碎时,就会大大降低煤尘的飞扬能力,这样就可以减少尘源。
在开采煤体时,煤体受到破坏的表面,凹陷的地方,容易有水积存,这样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煤体细微颗粒的飞扬,减少浮尘。
从一些实际现场试验的具体情况来看:当煤层的含水量达到4%时,煤尘的将减少80%,其除尘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1 煤层注水实践1.1 工作面概况150405掘进工作面煤层厚度为 3.19~5.02m,平均厚度4.31m,结构简单,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工艺。
煤层瓦斯含量8.27m3/t,自然发火期为70天,煤层原生水分为3.12%,煤层总的孔隙率为2.68%,煤尘爆炸指数为6.788Mpam/s,具有爆炸危险性,局部煤质松软、破碎。
1.2 工作面钻孔布置受采动影响,原始煤体及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形成卸压区和应力集中区。
在卸压区内煤层膨胀变形,透气系数大大增加。
使用ZQS-150/28型气动钻机,施工直径为Φ69mm钻孔。
钻孔布置在该区域内,对浅孔瓦斯抽采及掘进工作面短壁注水均有较好的效果。
若瓦斯抽放钻孔与注水钻孔分别施工,一方面增加了施工钻孔数量,另一方面,抽放钻孔与注水必须分开施工,若同时施工,会造成抽放钻孔内水量增加,影响抽放效果,而受抽放负压影响,煤体注水压力也相应受到影响。
煤层注水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及效果浅析

煤层注水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及效果浅析一、煤矿安全问题的现状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安全问题之一。
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煤层存在的稳定性问题和矿井生产作业中的非正常状态,导致煤矿产生瓦斯、煤尘爆炸、坍塌等危险情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煤层注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煤矿生产过程中。
二、煤层注水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煤层注水技术是指在煤层中注入水,从而实现煤层稳定、防治火灾和爆炸等危险情况的一种措施。
具体来说,煤层注水技术通过以下原理来实现:1.增加煤层饱和度煤层注水技术通过往煤层中注水,能够显著地增加煤层的饱和度,使岩石结构更加紧密,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煤层的稳定。
2.提高煤层的自燃温度经过注水处理的煤层可以明显提高其自燃温度,从而可以减少煤层自燃的风险。
3.防止煤尘爆炸煤层注水技术通过增加煤层中的水分含量,从而可以防止煤尘爆炸的发生。
煤层注水技术可以很好地隔绝瓦斯和空气,减少瓦斯矿井的剧烈波动,从而减少了瓦斯抽采的风险。
三、煤层注水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煤层注水技术在煤矿安全领域的应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下面从煤矿生产领域的几个方面,来分析煤层注水技术的应用效果。
1.稳定煤层注水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煤层的稳定性,减少煤层开采过程中出现坍塌和山洪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2.防治火灾煤层中的火灾是煤矿生产中值得警惕的一种情况,而煤层注水技术能够提高煤层的自燃温度,减少其自燃的风险,有效地防治火灾的发生。
3.质量更高的煤炭注水后的煤层比没有注水的煤层更加紧密,煤炭的质量也更高,品质也更好。
4.降低煤尘爆炸风险注水后的煤层中更含水分,从而可有效地控制火灾或炭疽病的发生,减少煤粉尘的积累,降低煤尘爆炸的风险。
注水后的煤层中水分含量增加,空气与瓦斯分离,遏制了瓦斯扩散的风险,有效地减少瓦斯抽采的风险。
四、总结与展望作为煤矿生产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煤层注水技术在保障煤矿生产安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提升和需求的增加,煤层注水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为煤矿生产提供更加确切的技术保障。
寺河矿煤层注水试验及效果分析

寺河矿煤层注水试验及效果分析朱杰【期刊名称】《《山东煤炭科技》》【年(卷),期】2019(000)011【总页数】3页(P183-185)【关键词】煤层注水; 对比试验; 注水参数; 降尘效果【作者】朱杰【作者单位】晋煤集团寺河矿山西晋城04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14+.4集团公司成立《矿井综合防尘技术与应用(子课题一:煤层注水研究)》科技项目,在寺河矿W1308工作面、W2302中段工作面、5304工作面进行煤层注水试验。
通过对煤层现场进行考察,并根据煤层条件的不同给予实施不同的符合条件的封孔及注水试验,将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其作为进行注水参数确定和修正的数据依据,探讨分析合理的注水工艺技术及装备对具体工作的价值以及意义。
寺河矿各采面注水情况基本一致,现以W2302中段工作面为例,来说明现阶段注水试验的效果。
1 现有煤层注水防尘问题现状分析煤层开采过程中,降低开采产尘量的最直接/最有效方法即为煤层注水预湿煤体。
同时,通过煤层注水,可增加煤层水分含量,有效降低破碎机运行以及煤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浓度。
但是当前部分煤矿煤层注水防尘方面存在盲目性,欠缺科学的注水试验指导。
以寺河矿W2302中段工作面为例,开展现场试验指导,获取最佳数据,为后期煤层注水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思路。
2 试验煤层概况试验煤层为3#煤,位于秦庄村西南,山水沟东北,属于西二盘区,水平名称+280m,工作面名称为W2302(中段)工作面。
该煤层的地面标高范围在629.50~768.40m之间,工作面标高范围在246.00~274.00m之间。
该煤层采掘情况如下:工作面南为W2301工作面(已采),东为w2302(东段)工作面(已采),西为西区北辅运输大巷,北为W2303工作面(已掘)。
该煤层走向长904.23m,倾斜长296.30m,面积267019.12m2。
该煤层平均厚度6.30m,倾角在1°~7°之间,平均倾角为4°。
煤层预裂注水试验及防尘效果分析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68·2021年第03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1)03-0068-02煤层预裂注水试验及防尘效果分析李志勇1,张延松2,马旭3,刘星乐1,上官良良1(1.山东能源集团兴隆庄煤矿,山东济宁273500;2.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590,3.山东能源集团南屯煤矿,山东济宁273500)摘要:南屯煤矿煤层渗透性较弱,静压注水效果不明显。
为提高煤层的注水效果,减少煤炭开采过程中粉尘浓度,以93下09工作面轨道顺槽为实例,采取高压气体预裂爆轰与注水相结合技术。
实践证明,对工作面实施采取煤层预裂及注水技术后,煤体含水率显著提高,工作面粉尘浓度明显降低,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煤层预裂;注水;含水率;防尘效果中图分类号:TD714.4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1.03.0221工作面概况南屯煤矿位于山东省邹城市西部,在太平、北宿、城关和中心店境内,隶属于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东西长10.5km,南北宽4.5km,面积约43.5km2。
井田设计地质储量33019.7万t,可采储量21465.9万t。
根据矿方提供的工作面相关资料,原设计是在运输顺槽实行煤层静压注水。
但是由于煤层渗透性较低,使用长距离钻孔注水由于水压较低,注水量不到目标值的10%。
为了提高注水钻孔湿润半径和煤层吸水率,试验选取在93下09工作面运用高压气体预裂爆轰技术进行预裂注水试验。
2预裂钻孔布置本次试验选在93下09轨道顺槽内,在煤层中部布置炮孔,炮孔直径和装药直径的选择一方面考虑产气预裂剂在煤层中的预裂范围,另一方面考虑煤层内钻孔的难度和标准钻头的大小。
距停采线15m打第一个水平炮孔,炮孔1、2、3、4、5、6参数为70m×Φ65mm,装药卷50m×Φ50mm,炮孔间距10m;6号与7号炮孔间距15m;炮孔7、8参数为25m×Φ90mm,装药卷15m×Φ76mm,炮孔间距15m;炮孔在水平方向与煤层夹角均为80°,钻孔布置如图1所示,钻孔装药顺序如图2所示,钻孔装药参数如表1所示。
煤层注水湿润半径考察报告

##矿13-1煤层注水湿润半径考察报告二〇一五年三月目录1 试验目的 (1)2 概况 (1)2.1 煤层情况 (1)2.2 顶底板情况 (1)2.3 煤层其他参数情况 (2)3 注水试验设计 (2)3.1 试验主要设备 (2)3.2 钻孔设计 (3)4 注水湿润半径考察 (4)4.1 动压注水湿润半径考察 (4)4.2 静压注水湿润半径考察 (6)5 结论 (9)2 / 112 / 11##矿13-1煤层注水湿润半径考察报告1试验目的为更好的考察矿井13-1煤层注水湿润半径,为13-1煤层注水相关技术参数提供可靠设计依据,在13-1煤层121301工作面机巷距切眼以南20m处巷道内设计注水试验钻孔,开展煤层注水试验,分别采取动压和静压注水进行试验,对13-1煤层的注水湿润半径进行考察。
2 概况2.1煤层情况13-1煤层位于第四含煤段中部,全区稳定可采。
根据工作面内及附近地质勘探钻孔及风、机、切眼等巷道实际揭露的地质资料分析,121301工作面13-1煤层全层厚度为3.00~6.20m,平均厚度(含夹矸)为5.00m;13-1煤层平均含有一层夹矸,夹矸多为炭质泥岩,次为泥岩,结构复杂,厚度为0~0.60m,平均厚度为(最大为0.5m、最小为0.1m)0.40m;纯煤厚平均厚度为(最大为5.6m、最小2.8m)4.60m;通过加权平均,13-1煤层结构为0.60(0.40)4.00m。
根据121301工作面风、机两巷以及切眼实际揭露的地质资料,工作面内13-1煤层倾角4~15°,平均倾角约为11°。
在断层及构造影响区域,煤层局部倾角变化较大。
为避免断层、构造等地质因素对试验造成影响,试验选择煤层稳定无地质构造的区域进行。
2.2 顶底板情况1.煤层顶板岩性老顶:中砂岩或粉砂岩;中砂岩呈浅灰白色,中粒砂状结构,泥、硅质胶结,颗粒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厚度0~3.25m,平均厚度 1.62m,普氏硬度系数6.8~7.8;粉砂岩呈浅灰色,硅泥质胶结,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云母岩屑,水平~斜层理,厚度0~2.35m,平均厚度1.12m,普氏硬度系数4.8~6.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
报告
编 制:生产技术科 总工程师: 矿 长:
编写日期:2017年2月 会审意见 部 门 职 务 签 名 矿领导 矿 长 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机电矿长 财务矿长 总工程师 工会主席 生产技术科 科 长 安全监察科 科 长 调 度 室 主 任 机 电 科 科 长 总 工 办 主 任 *******煤矿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 报 告 **********************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02°15’00″、北纬26°55’00″。矿区有矿山公路3公里经益门镇与川滇(108线)公路干线相接。煤矿南距会理县城34公里,北距西昌市160公里,到成昆铁路永郎站57公里,交通极为方便。 一、地质构造 *******矿井范围内断裂发育,共查明大小断层25条,沉积环节复杂,为山间凹陷陆相沉积,煤层厚度及夹矸在走向和倾向变化极大, 地质构造程度为复杂详见下表: 断层断号 断层产状 断层性质 断层长度(米)
断距(米)
被错切煤层 垂直 水平
F1 NNE向,倾向SEE,倾角53° 逆断层 3200 不详 不详 C14、15、16 F2 NNE-NS,倾向E,倾角42° 逆掩断层 10000+ 386 128 C1、C2、C11、C12等
F3 NS向,倾向E,倾角82° 逆断层 5000+ 361 90 白果湾组各煤层
F4 NNW-NNE向,倾向E,倾角74° 逆断层 6000 249 147 同上 F10 走向N W 平移断层 310 同上 230 同上 F11 走向N45-55°W 平移断层 1200 很小 40 C5—16 F12 走向N53-60°W 平移断层 630 同上 20 无影响 F15 走向N70°E 平移断层 220 微 70 C6、C11 F16 走向N60~700W 平移断层 240 微 25 C5—C13 F17 走向接近EW 平移断层 500 微 10 同上 F19 走向NW 平移断层 400 微 20 同上 F27 走向NW 平移断层 500 微 120 C1-C6 F28 走向NW 平移断层 200 微 不详 C5—C13
二、煤层、煤质 ************含煤地层为三叠系白果湾组,厚442.76米,含煤16层,自下而上编为C1至C16,广布于本区王家坪、老山坪、打白龙洞、祝家坝、核桃湾以及曾家坪、罗家坪诸地段,主要可采煤层为C1、C2、C3、C6、C11、C12、C16。各煤层延长1000米至6300米不等,共厚一般在50.32一83.87米。另一为侏罗系益门组(J1y)砂岩层中夹有煤线数层。在所有煤层中,单煤层很少,仅C1、C10、C15和C16四层,余皆属复煤层,更确切地说为复杂与单一相交变化的煤层。 1、可采煤层特征 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为C1、C2、C3、C6、C11、C12、C16,共计7层煤。其中C6、C16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C1、C2、C3、C11、C12号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现将各煤层特征叙述如下: C1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底部,距下覆地层顶界3.79-7.95m,矿区内均有分布,走向长度约2500m,倾向宽度约450m。该煤层在矿区Ⅴ线和ⅩⅩⅩⅡ线之间内因煤层薄化(煤层厚度0.09-0.35m)不可采其余地段均可采,可采厚度0.77-12.35m(采用厚度,下同),平均厚度3.89m。顶板为黑色、深灰色炭质粘土岩、砂质粘土岩、细砂岩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砂质粘土岩。该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煤类单一,属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 C2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底部,距C1煤2.61-20.31m,矿区内均有分布,走向长度约2500m,倾向宽度约470m。该煤层在矿区Ⅴ线和ⅩⅩⅩⅡ线之间内因煤层薄化(煤层厚度0.10-0.32m)不可采其余地段均可采,可采厚度0.88-13.95m,平均厚度5.57m。该煤层局部含夹矸1-5层,主要分布于Ⅲ~Ⅴ号勘探线之间,单层夹矸厚度0.15-1.02m,以深灰~灰黑色薄层状炭质泥岩、泥岩和粉砂岩为主。顶板为黑色、深灰色炭质粘土岩及黑色细砂岩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深灰色砂质粘土岩。该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结构简单~复杂,煤类单一,属较稳定、大部分可采煤层。 C3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底部,距C2煤2.11-18.62m,矿区内均有分布,走向长度约2500m,倾向宽度约500m。该煤层在矿区Ⅴ线和ⅩⅩⅩⅡ线之间内因煤层薄化(煤层厚度0.08-0.42m)不可采其余地段均可采,可采厚度1.48-40.19m,平均厚度8.93m。该煤层局部含夹矸主要为1-2层,偶见3层,主要分布于Ⅰ~Ⅴ号勘探线之间,单层夹矸厚度为0.29-1.92m,以深灰~灰黑色薄层状炭质泥岩、泥岩和粉砂岩为主。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砂质粘土岩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钙质粘土岩。该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结构简单~复杂,煤类单一,属较稳定、大部分可采煤层。 C6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中部,距C3煤42.43-66.58m,矿区内均有分布,走向长度约2500m,倾向宽度约510m。煤层总厚度为1.52-9.21m,平均5.39m,全区均可采。该煤层局部含夹矸1层,主要分布于Ⅲ号勘探线以南,单层夹矸厚度为0.07-0.96m,以深灰~灰黑色薄层状炭质泥岩、泥岩和粉砂岩为主。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砂质粘土岩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钙质粘土岩。该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结构简单,煤类单一,属较稳定、全区可采煤层。该煤层受F4逆断层影响,在矿区南侧重复出现,主要分布于F16断层以南至矿权8号和9号拐点之间,可采厚度0.92-24.58m,平均厚度5.13m,走向长度约1050m,倾向宽度约360m。 C11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中部,距C6煤20.36-36.34m,主要分布于F16断层以南至矿权8号和9号拐点之间,走向长度约1100m,倾向宽度约400m。煤层厚度为3.53-19.43m,平均8.34m,不含夹矸。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细砂岩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中粒砂岩。该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结构复杂,煤类单一,属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 C12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中部,距C11煤4.16-33.56m,主要分布于F16断层以南。煤层厚度为0.75-1.80m,平均1.30m,不含夹矸,F16断层至Ⅸ之间可采,走向长度约700m,倾向宽度约400m。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细砂岩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中粒砂岩,偶见灰岩。该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结构简单-复杂,煤类单一,属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 C16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顶部,主要分布于15-18号矿权拐点之内。煤层厚度为1.26-1.72m,平均1.49m,不含夹矸,全区均可采,走向长度约1050m,倾向宽度约360m。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浅灰色石英细砂岩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灰色细粒砂岩,偶见灰岩。该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煤类单一,属较稳定、全区可采煤层。 2、煤质 (1) 煤的物理性质 各煤层物理性质差别不太明显,为黑色、黑灰色及褐色等,其颜色随矿物成份及风化程度而异。煤的光泽为油脂、玻璃及暗淡多种,组成类型以半亮煤及半暗煤为主,断口以锯齿状为主,次为纤维、贝壳状。受后期构造挤压影响,煤层普遍为质地疏松的碎块及叶片状、粉末状结合体。 (2) 煤岩特征 区内各煤层除C3丝炭含量偏高外,其余煤层成份变化不大,以亮暗煤为主,次为镜煤,可见少量丝炭(见下表)。 益门煤矿煤岩成分百分比统计表 组分
煤层 编号
凝胶 化物质 丝炭 化物质 角质 化物质 矿物杂质 镜煤 亮煤 暗煤 丝炭
C12 53.07 30.28 2.70 14.87 19.69 34.07 28.52 3.00 C11 45.42 44.75 4.05 7.26 8.30 47.49 43.40 3.37 C6 43.87 44.29 3.12 8.54 4.97 43.76 40.72 2.90 C3 43.56 44.57 4.07 7.37 6.51 30.35 43.39 12.11 C2 49.22 35.90 3.19 11.93 9.78 40.51 34.29 3.67 C1 49.61 38.87 3.29 9.03 12.79 33.96 30.49 4.06
(3)综合评定
在************所有煤层中,单煤层很少,仅C1、C10、C15和C16四层,余皆属复煤层,更确切地说为复杂与单一相交变化的煤层。夹石厚度极不稳定并多呈透镜体产出的矿区煤层结构也是成煤作用上的客观重要特色,往往某一剖面的某一煤层,其夹石可自一层到多层,厚以0.5米至数米,但相邻剖面却不复出现;或者某一探煤石门(钻孔)的某一煤层其夹石较多,厚在0.5米至2米以上,但相邻探煤石门(钻孔)所见即大大减薄甚至尖灭。各沉积小旋廻内煤层合并分岔现象频繁,综合评价结果为不稳定煤层。 三、开拓方式、准备方式及采煤方法 1、矿井开拓方式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与阶梯平硐多水平联合开拓,开拓巷道布置方式为集中布置方式,在煤层群底板中设置集中底板运输大巷,通过采区石门与各煤层联系。 2、矿井准备方式 矿井准备方式依据煤层赋存条件为采区准备式,准备巷道在底板岩石中布置倾斜上山组(二条)的巷道布置方式,上山坡度控制在40°~45°之间,两条上山与上下水平均相通。同时,在上山倾向上由下至上划分分段,每分段垂高8m,在设计分段处分别开掘分段石门揭露煤层,然后沿C1煤层底板布置机巷,沿C3煤层顶板布置风巷,机、风巷位于同标高, C1、C2、C3三层煤联合布置,待掘至采区边界,拉开切眼形成采区一翼生产系统。 3、 采煤方法 根据特厚煤层放顶煤采煤方法的特点,结合益门煤矿煤层赋存条件,采用水平分段悬移支架放顶煤采煤法,采煤高度2.3m,放顶煤高度6.9m,采放比1:3,水平分段高9m左右。工作面宽度为煤层水平厚度,一般在15~55m左右,平均30 m左右。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