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报告
煤层注水湿润半径考察报告

##矿13-1煤层注水湿润半径考察报告二〇一五年三月目录1试验目的 (1)2概况 (1)2.1煤层情况 (1)2.2顶底板情况 (1)2.3煤层其他参数情况 (2)3注水试验设计 (2)3.1试验主要设备 (2)3.2钻孔设计 (3)4注水湿润半径考察 (4)4.1动压注水湿润半径考察 (4)4.2静压注水湿润半径考察 (6)5结论 (9)##矿13-1煤层注水湿润半径考察报告1试验目的为更好的考察矿井13-1煤层注水湿润半径,为13-1煤层注水相关技术参数提供可靠设计依据,在13-1煤层121301工作面机巷距切眼以南20m处巷道内设计注水试验钻孔,开展煤层注水试验,分别采取动压和静压注水进行试验,对13-1煤层的注水湿润半径进行考察。
2概况2.1煤层情况13-1煤层位于第四含煤段中部,全区稳定可采。
根据工作面内及附近地质勘探钻孔及风、机、切眼等巷道实际揭露的地质资料分析,121301工作面13-1煤层全层厚度为3.00~6.20m,平均厚度(含夹矸)为5.00m;13-1煤层平均含有一层夹矸,夹矸多为炭质泥岩,次为泥岩,结构复杂,厚度为0~0.60m,平均厚度为(最大为0.5m、最小为0.1m)0.40m;纯煤厚平均厚度为(最大为5.6m、最小2.8m)4.60m;通过加权平均,13-1煤层结构为0.60(0.40)4.00m。
根据121301工作面风、机两巷以及切眼实际揭露的地质资料,工作面内13-1煤层倾角4~15°,平均倾角约为11°。
在断层及构造影响区域,煤层局部倾角变化较大。
为避免断层、构造等地质因素对试验造成影响,试验选择煤层稳定无地质构造的区域进行。
2.2顶底板情况1.煤层顶板岩性老顶:中砂岩或粉砂岩;中砂岩呈浅灰白色,中粒砂状结构,泥、硅质胶结,颗粒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厚度0~3.25m,平均厚度1.62m,普氏硬度系数6.8~7.8;粉砂岩呈浅灰色,硅泥质胶结,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云母岩屑,水平~斜层理,厚度0~2.35m,平均厚度1.12m,普氏硬度系数4.8~6.2。
回归煤矿煤层注水可注性论证报告

贵州天健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沙县源村乡回归煤矿一采区煤层注水可注性论证报告编制单位:金沙县源村乡回归煤矿一采区通风科编制时间:二〇一八年元月一、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 (1)二、矿区自然地理情况 (2)三、煤层及地质条件 (2)四、矿井概况 (6)五、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 (7)六、煤层不注水之论证 (9)七、矿井综合防尘措施 (10)八、完善防尘管理制度 (13)一、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金沙县源村乡回归煤矿位于金沙县城正东方位,直线距离约50km,行政区划隶属金沙县源村乡管辖。
矿区地理坐标:东径106°35′13″~106°38′24″;北纬27°26′39″~27°27′18″,矿区面积1.4248km2。
矿山距源村乡11km;距沙土镇约22km;经沙土至遵义县三合约42km;经沙土至遵义南站57km,至遵义市城区约70km,交通运输较方便(见插图1)二、矿区自然地理情况1、地形地貌回归煤矿位于贵州高原西北部,侵蚀作用为主、切割作用为次的高中山山岳地貌类型。
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南界附近的最高山顶海拔高1020.8m,最低处在矿区的南西角海拔高908m,相对高差为112.8m。
矿区外附近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850m。
矿区山脉走向总体呈南北向排列,与区域地质构造线走向趋于一致。
2、气象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根据金沙县气象站资料,区内年平均最高气温为33.5°C,最低为12.1°C,年降水量为880.2~1824.6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日照时数较少,全年仅在1050~1180小时之间,阴雨天气多达215天。
3、水系矿区位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上游支流偏岩河东北侧,区内及其附近地表无水库、河流等地表水体存在,仅在矿区西部存在一条自北而南的溪沟,沟水主要由大气降雨补给,由大气降雨汇集而成,其流量受大气降雨控制,枯水季节为1~3m3/h甚至干枯,雨季为5~30m3/h。
掘进工作面短壁煤层注水及效果分析

掘进工作面短壁煤层注水及效果分析根据山西寿阳段王煤业集团段王掘进矿工作面煤层状况,通过合理利用掘进工作面迎头浅孔抽放钻孔,进行煤层注水施工工艺,优化煤层注水参数,加强煤层注水管理,使掘进工序产尘量大幅度降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标签:掘进工作面利用浅孔抽放钻孔煤层注水降尘0 引言掘进工作面作业地点相对狭小,各工序交叉作业、平行作业较多,高瓦斯矿井中又常用了工作面迎头浅孔预抽工艺,因此,科学优化掘进工作面煤层注水措施尤为重要,利用工作面浅孔预抽后废弃钻孔,进行短壁煤层注水,增加煤的水分,从而减少煤层掘进工过程中煤尘的产尘量。
原生煤尘处在煤体内部的缝隙中,在和水进行混合后,就会发生粘结,这种情况下,在煤块破碎时,就会大大降低煤尘的飞扬能力,这样就可以减少尘源。
在开采煤体时,煤体受到破坏的表面,凹陷的地方,容易有水积存,这样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煤体细微颗粒的飞扬,减少浮尘。
从一些实际现场试验的具体情况来看:当煤层的含水量达到4%时,煤尘的将减少80%,其除尘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1 煤层注水实践1.1 工作面概况150405掘进工作面煤层厚度为 3.19~5.02m,平均厚度4.31m,结构简单,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工艺。
煤层瓦斯含量8.27m3/t,自然发火期为70天,煤层原生水分为3.12%,煤层总的孔隙率为2.68%,煤尘爆炸指数为6.788Mpam/s,具有爆炸危险性,局部煤质松软、破碎。
1.2 工作面钻孔布置受采动影响,原始煤体及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形成卸压区和应力集中区。
在卸压区内煤层膨胀变形,透气系数大大增加。
使用ZQS-150/28型气动钻机,施工直径为Φ69mm钻孔。
钻孔布置在该区域内,对浅孔瓦斯抽采及掘进工作面短壁注水均有较好的效果。
若瓦斯抽放钻孔与注水钻孔分别施工,一方面增加了施工钻孔数量,另一方面,抽放钻孔与注水必须分开施工,若同时施工,会造成抽放钻孔内水量增加,影响抽放效果,而受抽放负压影响,煤体注水压力也相应受到影响。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综合测试中心_企业报告(供应商版)

4 / 11
7
山西潞安集团司马煤业有限公司矿 山西潞安集团司马煤业有 井通风阻力测定及系统评价项目 限公司
\
8
中煤华晋集团韩咀煤业大型固定设 山西中煤华晋集团有限公
备预防性试验项目结果公告
司
\
峁底、车家庄、黄家沟煤矿《2022
9
年度瓦斯等级鉴定报告》苏村煤矿 山西华润联盛能源投资有 《2022 年度瓦斯涌出量测定报告》 限公司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3 日 生成
3 / 11
*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1.4 地区分布
近 1 年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综合测试中心中标项目主要分布于山西等省份,项目数量分布为 12 个,占 比企业近 1 年项目总数的 100%。从中标金额来看,山西的中标总金额较高,表现出较高的地区集中 度。
9.9
项目成交公告
6
山西潞安集团司马煤业有限公司矿 井内、外部漏风率测定服务项目二 次
山西潞安集团司马煤业有 限公司
9.1
公告时间 2022-11-15 2022-10-20 2022-12-15 2022-09-13 2022-08-04 2022-05-11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3 日 生成
1.1 总体指标 ..........................................................................................................................1 1.2 业绩趋势 ..........................................................................................................................1 1.3 项目规模 ..........................................................................................................................2 1.4 地区分布 ..........................................................................................................................4 1.5 行业分布 ...........................................................................................................................5 二、竞争能力 .................................................................................................................................6 2.1 中标率分析 ......................................................................................................................6 三、竞争对手 .................................................................................................................................7 3.1 主要竞争对手....................................................................................................................7 3.2 重点竞争项目....................................................................................................................7 四、服务客户 .................................................................................................................................8 4.1 关联客户中标情况 ............................................................................................................8 4.2 主要客户投标项目............................................................................................................9 五、信用风险 ...............................................................................................................................10 附录 .............................................................................................................................................10
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防尘技术试验

结果分析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分析,评估试验效果,得 出结论。
CHAPTER 04
试验结果
粉尘浓度下降情况
粉尘浓度下降明显
通过煤层注水技术,工作面粉尘浓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下降 幅度超过80%。
呼吸性粉尘浓度下降
注水后,呼吸性粉尘的浓度也显著下降,有效降低了职业病 的风险。
[3] 马海涛, 王雅琳, 马睿. 煤层注水防尘技术在综采工 作面的应用及效果[J]. 煤炭科学技术, 2017, 45(10): 99-104.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CHAPTER 05
试验结论
注水防尘技术有效性
注水防尘技术可有效降低采煤工 作面的粉尘浓度,改善作业环境
。
注水后煤层水分增加,降低了煤 尘的产生和飞扬,减少了呼吸性
粉尘的生成。
注水技术对工作面的生产影响较 小,且具有较好的降尘效果。
技术推广应用前景
注水防尘技术适用于不同的采煤工艺和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针对不同的采煤条件和设备进行个性化调整,以充分发挥注水防尘技术 的优势。
CHAPTER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2] 张志强, 王晓琳, 李晓晨. 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防尘 技术试验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9, 48(2): 209-216.
[1] 王建华, 王全安, 赵学义, 等. 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 防尘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J]. 中国煤炭工业, 2018(3): 68-73.
在粉尘防治方面,注水技术可与其他降尘措施结合使用,提高降尘效果 。
注水技术的推广将有助于改善采煤工作面的作业环境和降低职业病的发 生率。
煤层注水防尘技术试验研究报告

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报告

XXX煤业有限公司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报告编制人:通风副总:通风矿长:总工程师:二O一六年五月XXX煤业有限公司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报告一、交通位置X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于灵石县城东南方向一带,行政区划属灵石县南关镇管辖。
井田地理坐标:该矿向西17Km可达大运公路和南同蒲铁路线上的南关站,高速公路仁义口距井田约3 km。
交通较便利。
二、煤层概述XXX煤业有限公司按照初步设计开采10号煤层,采煤工作面均采用长壁综采采煤法,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
支护方式采用锚网喷加锚索支护。
根据山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2月4日测试结果:10号煤层火焰长度55mm,最低岩粉用量70%。
依据AQ1045-2007《煤尘爆炸性鉴定规范》,判定该矿10号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10号煤层吸氧量0.6396cm3/g,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类,自燃倾向性质为自燃。
依据GB/T20104-2006《煤自然倾向性色普吸氧鉴定法》,判定该矿10号煤层自然倾向性等级为Ⅱ类,属于自燃煤层。
采煤工作面在回采时会产生大量煤尘,污染环境,给作业工人带来一定的身体危害,长期吸入,会引起尘肺病,因此,应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
煤层注水是减少采煤工作面粉尘产生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通过煤层注水一般除尘率可达60%~80%,煤尘注水实施较好的工作面,可以将总粉尘浓度减少75%~85%,呼吸性粉尘浓度减少65%以上。
煤层注水是通过钻孔将压力水注入煤层中,使煤层得到预先湿润,增加煤体的水分,减少采煤时粉尘产生的一种技术措施。
在回采工作面回采前首先对10号煤层进行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
三、测定方法煤层注水可注性判定指标包括:原有水分(W)、孔隙率(n)、吸水率(δ)、坚固性系数(f)的测试计算。
根据《MTT1023-2006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方法》对煤层取样的要求分别在10号综采工作面和轨道顺槽内均匀布置采样点取样。
1、原有水分的测定根据《MTT1023-2006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方法》7.1原有水分测定要求,利用CSD20M矿用本安型水分测定仪,10号煤原有水分W为0.61%。
寺河矿煤层注水试验及效果分析

寺河矿煤层注水试验及效果分析朱杰【期刊名称】《《山东煤炭科技》》【年(卷),期】2019(000)011【总页数】3页(P183-185)【关键词】煤层注水; 对比试验; 注水参数; 降尘效果【作者】朱杰【作者单位】晋煤集团寺河矿山西晋城04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14+.4集团公司成立《矿井综合防尘技术与应用(子课题一:煤层注水研究)》科技项目,在寺河矿W1308工作面、W2302中段工作面、5304工作面进行煤层注水试验。
通过对煤层现场进行考察,并根据煤层条件的不同给予实施不同的符合条件的封孔及注水试验,将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其作为进行注水参数确定和修正的数据依据,探讨分析合理的注水工艺技术及装备对具体工作的价值以及意义。
寺河矿各采面注水情况基本一致,现以W2302中段工作面为例,来说明现阶段注水试验的效果。
1 现有煤层注水防尘问题现状分析煤层开采过程中,降低开采产尘量的最直接/最有效方法即为煤层注水预湿煤体。
同时,通过煤层注水,可增加煤层水分含量,有效降低破碎机运行以及煤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浓度。
但是当前部分煤矿煤层注水防尘方面存在盲目性,欠缺科学的注水试验指导。
以寺河矿W2302中段工作面为例,开展现场试验指导,获取最佳数据,为后期煤层注水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思路。
2 试验煤层概况试验煤层为3#煤,位于秦庄村西南,山水沟东北,属于西二盘区,水平名称+280m,工作面名称为W2302(中段)工作面。
该煤层的地面标高范围在629.50~768.40m之间,工作面标高范围在246.00~274.00m之间。
该煤层采掘情况如下:工作面南为W2301工作面(已采),东为w2302(东段)工作面(已采),西为西区北辅运输大巷,北为W2303工作面(已掘)。
该煤层走向长904.23m,倾斜长296.30m,面积267019.12m2。
该煤层平均厚度6.30m,倾角在1°~7°之间,平均倾角为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报告编制:生产技术科总工程师:矿长:编写日期:2017年2月*******煤矿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报告**********************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02°15’00″、北纬26°55’00″。
矿区有矿山公路3公里经益门镇与川滇(108线)公路干线相接。
煤矿南距会理县城34公里,北距西昌市160公里,到成昆铁路永郎站57公里,交通极为方便。
一、地质构造*******矿井范围内断裂发育,共查明大小断层25条,沉积环节复杂,为山间凹陷陆相沉积,煤层厚度及夹矸在走向和倾向变化极大,地质构造程度为复杂详见下表:二、煤层、煤质************含煤地层为三叠系白果湾组,厚442.76米,含煤16层,自下而上编为C1至C16,广布于本区王家坪、老山坪、打白龙洞、祝家坝、核桃湾以及曾家坪、罗家坪诸地段,主要可采煤层为C1、C2、C3、C6、C11、C12、C16。
各煤层延长1000米至6300米不等,共厚一般在50.32一83.87米。
另一为侏罗系益门组(J1y)砂岩层中夹有煤线数层。
在所有煤层中,单煤层很少,仅C1、C10、C15和C16四层,余皆属复煤层,更确切地说为复杂与单一相交变化的煤层。
1、可采煤层特征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为C1、C2、C3、C6、C11、C12、C16,共计7层煤。
其中C6、C16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C1、C2、C3、C11、C12号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现将各煤层特征叙述如下:C1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底部,距下覆地层顶界3.79-7.95m,矿区内均有分布,走向长度约2500m,倾向宽度约450m。
该煤层在矿区Ⅴ线和ⅩⅩⅩⅡ线之间内因煤层薄化(煤层厚度0.09-0.35m)不可采其余地段均可采,可采厚度0.77-12.35m(采用厚度,下同),平均厚度3.89m。
顶板为黑色、深灰色炭质粘土岩、砂质粘土岩、细砂岩为主。
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砂质粘土岩。
该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煤类单一,属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
C2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底部,距C1煤2.61-20.31m,矿区内均有分布,走向长度约2500m,倾向宽度约470m。
该煤层在矿区Ⅴ线和ⅩⅩⅩⅡ线之间内因煤层薄化(煤层厚度0.10-0.32m)不可采其余地段均可采,可采厚度0.88-13.95m,平均厚度5.57m。
该煤层局部含夹矸1-5层,主要分布于Ⅲ~Ⅴ号勘探线之间,单层夹矸厚度0.15-1.02m,以深灰~灰黑色薄层状炭质泥岩、泥岩和粉砂岩为主。
顶板为黑色、深灰色炭质粘土岩及黑色细砂岩为主。
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深灰色砂质粘土岩。
该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结构简单~复杂,煤类单一,属较稳定、大部分可采煤层。
C3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底部,距C2煤2.11-18.62m,矿区内均有分布,走向长度约2500m,倾向宽度约500m。
该煤层在矿区Ⅴ线和ⅩⅩⅩⅡ线之间内因煤层薄化(煤层厚度0.08-0.42m)不可采其余地段均可采,可采厚度1.48-40.19m,平均厚度8.93m。
该煤层局部含夹矸主要为1-2层,偶见3层,主要分布于Ⅰ~Ⅴ号勘探线之间,单层夹矸厚度为0.29-1.92m,以深灰~灰黑色薄层状炭质泥岩、泥岩和粉砂岩为主。
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砂质粘土岩为主。
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钙质粘土岩。
该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结构简单~复杂,煤类单一,属较稳定、大部分可采煤层。
C6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中部,距C3煤42.43-66.58m,矿区内均有分布,走向长度约2500m,倾向宽度约510m。
煤层总厚度为1.52-9.21m,平均5.39m,全区均可采。
该煤层局部含夹矸1层,主要分布于Ⅲ号勘探线以南,单层夹矸厚度为0.07-0.96m,以深灰~灰黑色薄层状炭质泥岩、泥岩和粉砂岩为主。
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砂质粘土岩为主。
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钙质粘土岩。
该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结构简单,煤类单一,属较稳定、全区可采煤层。
该煤层受F4逆断层影响,在矿区南侧重复出现,主要分布于F16断层以南至矿权8号和9号拐点之间,可采厚度0.92-24.58m,平均厚度5.13m,走向长度约1050m,倾向宽度约360m。
C11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中部,距C6煤20.36-36.34m,主要分布于F16断层以南至矿权8号和9号拐点之间,走向长度约1100m,倾向宽度约400m。
煤层厚度为3.53-19.43m,平均8.34m,不含夹矸。
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细砂岩为主。
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中粒砂岩。
该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结构复杂,煤类单一,属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
C12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中部,距C11煤4.16-33.56m,主要分布于F16断层以南。
煤层厚度为0.75-1.80m,平均1.30m,不含夹矸,F16断层至Ⅸ之间可采,走向长度约700m,倾向宽度约400m。
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细砂岩为主。
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中粒砂岩,偶见灰岩。
该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结构简单-复杂,煤类单一,属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
C16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顶部,主要分布于15-18号矿权拐点之内。
煤层厚度为1.26-1.72m,平均1.49m,不含夹矸,全区均可采,走向长度约1050m,倾向宽度约360m。
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浅灰色石英细砂岩为主。
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灰色细粒砂岩,偶见灰岩。
该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煤类单一,属较稳定、全区可采煤层。
2、煤质(1)煤的物理性质各煤层物理性质差别不太明显,为黑色、黑灰色及褐色等,其颜色随矿物成份及风化程度而异。
煤的光泽为油脂、玻璃及暗淡多种,组成类型以半亮煤及半暗煤为主,断口以锯齿状为主,次为纤维、贝壳状。
受后期构造挤压影响,煤层普遍为质地疏松的碎块及叶片状、粉末状结合体。
(2)煤岩特征区内各煤层除C3丝炭含量偏高外,其余煤层成份变化不大,以亮暗煤为主,次为镜煤,可见少量丝炭(见下表)。
益门煤矿煤岩成分百分比统计表(3)综合评定在************所有煤层中,单煤层很少,仅C1、C10、C15和C16四层,余皆属复煤层,更确切地说为复杂与单一相交变化的煤层。
夹石厚度极不稳定并多呈透镜体产出的矿区煤层结构也是成煤作用上的客观重要特色,往往某一剖面的某一煤层,其夹石可自一层到多层,厚以0.5米至数米,但相邻剖面却不复出现;或者某一探煤石门(钻孔)的某一煤层其夹石较多,厚在0.5米至2米以上,但相邻探煤石门(钻孔)所见即大大减薄甚至尖灭。
各沉积小旋廻内煤层合并分岔现象频繁,综合评价结果为不稳定煤层。
三、开拓方式、准备方式及采煤方法1、矿井开拓方式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与阶梯平硐多水平联合开拓,开拓巷道布置方式为集中布置方式,在煤层群底板中设置集中底板运输大巷,通过采区石门与各煤层联系。
2、矿井准备方式矿井准备方式依据煤层赋存条件为采区准备式,准备巷道在底板岩石中布置倾斜上山组(二条)的巷道布置方式,上山坡度控制在40°~45°之间,两条上山与上下水平均相通。
同时,在上山倾向上由下至上划分分段,每分段垂高8m,在设计分段处分别开掘分段石门揭露煤层,然后沿C1煤层底板布置机巷,沿C3煤层顶板布置风巷,机、风巷位于同标高, C1、C2、C3三层煤联合布置,待掘至采区边界,拉开切眼形成采区一翼生产系统。
3、采煤方法根据特厚煤层放顶煤采煤方法的特点,结合益门煤矿煤层赋存条件,采用水平分段悬移支架放顶煤采煤法,采煤高度2.3m,放顶煤高度6.9m,采放比1:3,水平分段高9m左右。
工作面宽度为煤层水平厚度,一般在15~55m左右,平均30 m左右。
四、结论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四十五条相关规定:“井工煤矿采煤工作面应当采取煤层注水防尘措施,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外:(一)围岩有严重吸水膨胀性质、注水后易造成顶板垮塌或底板变形,或者地质情况复杂、顶板破坏严重,注水后影响采煤安全的煤层;(二)注水后影响采煤安全或造成劳动条件恶化的薄煤层;(三)原有自然水分或防灭火灌浆后水分大于4%的煤层;(四)孔隙率小于4%的煤层;(五)煤层很松软、破碎,打钻孔时易塌孔、难成孔的煤层;(六)采用下行垮落法开采近距离煤层群或分层开采厚煤层,上层或上分层的采空区采取灌水防尘措施时的下一层或下一分层”。
益门煤矿地质构造类型为Ⅲ类Ⅲ型,构造极为复杂。
矿区断裂以南北走向逆推断层最为发育(F1-F6),对煤层影响最大,其使煤系地层迭置3次以上,并呈叠瓦状产出,其次是东西向的横切平推断层(F9-F27),对煤层连续性破坏极大,其与南北向断层一起将区内地层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块状。
矿区内含煤层为三叠系白果湾组(T3bg)(包含原来划分的三叠系一平浪组、下侏罗系白果湾组),属陆相泑陷沼泽沉积型煤系地层(鸡窝煤串珠状)。
煤层沿走向、倾向变化极大,属极不稳定、特厚、特软、急倾斜煤层。
具体情况如下:1、煤层水平厚度一般在5~60m之间,最厚可达80m,平均在30m 左右;倾角较大,在30°~80°之间,平均倾角53°,煤层极软,普氏系数仅0.5~0.75.打钻孔时易塌孔、难成孔;符合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四十五条第5项之规定。
2、煤层普遍为质地疏松的碎块及叶片状、粉末状结合体。
注水后,易造成劳动条件恶化,甚至影响采煤安全或造成安全事故。
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四十五条第2项之规定。
3、矿区内工作面采高8—10m,走向、倾向断层分布不均,地质条件复杂,伪顶为一层2—3m厚的砂质粘土岩,遇水膨胀变软;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四十五条第1项之规定。
4、采煤方法为水平分段悬移支架放顶煤采煤法,上层或上分层注水后直接恶化工作面劳动条件,给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和现场工人操作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四十五条第6项之规定。
综上所述,根************实际情况,结合《煤矿安全规程》之规定,***********不适宜采取煤层注水措施,但是,现场必须加大喷雾洒水防尘密度,确保防尘设施正常使用,加强工人佩戴防尘保护用品,现场严格监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