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分析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关于汉字的研究报告(精选10篇)

关于汉字的研究报告(精选10篇)

关于汉字的研究报告关于汉字的研究报告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汉字的研究已经成为学者们的热门话题,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汉字的起源至今仍然无法确切知晓,根据文献记载,汉字可能来源于甲骨文或商代文字,但最早的汉字已经在3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出现了。

汉字的传世记录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如《诗经》、《尚书》等,这些文献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重要见证。

汉字发展的历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社会的演进,汉字逐渐从原始的象形文字,转化为会意文字,让人们的阅读和书写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汉字的基本结构包括笔画和组成部分,汉字的手写部分有其固定的笔画顺序和笔划方法,而且具有很强的基本缩写功能,这些功能使得汉字成为了一种非常适合在纸面上记录信息的文字。

汉字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现代汉字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甲骨文研究、古文字研究、语言学研究、心理学研究、计算机技术研究等。

在这些研究中,计算机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了汉字研究的一大新亮点。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汉字的结构、笔画、音序、语义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还能够帮助汉字研究人员进行文献整理和汉字信息的检索。

汉字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汉字除了可以记录语言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其音、形等方面的特征表达情感、传达信息。

尤其在现代数字信息时代,汉字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电子媒介。

在互联网发展的进程中,汉字也得到了新的应用。

通过汉字的转化、计算、处理等方式,汉字得到了数字化的记录和管理,这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汉字的保护和传承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保护和传承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价值的体现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汉字文化遗产,国家对于汉字的保护和传承进行了大力的推动。

现在,各种文化机构和团体在传承汉字文化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5年中国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发展与研究综述_周文德

2005年中国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发展与研究综述_周文德

2005年,我国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继续向前发展,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本年度,教育部批准在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黑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大学增设博士点,在渤海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通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宁波大学、华侨大学、吉首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广西民族学院、四川外语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等大学增设硕士点。

这些增设的学位点,必将进一步促进整个学科的发展。

二、本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有2篇论文获奖:(一)意西微萨・阿错《汉、藏语言在“倒话”中的混合及语言深度接触研究》,导师:曾晓渝,单位:南开大学;(二)唐贤清《〈朱子语类〉副词研究》,导师:蒋冀聘,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三、本年度,学界举办重要学术活动多次,在《中国语文》等刊物上发布消息的重要学术活动就有以下一些:1月6日至9日,首届中国人类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2月27日,商务印书馆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3月13日,中国语言学会召开新一届在京理事会;3月18日至19日,二十一世纪中国语言学论坛在广西大学举行;4月9日至10日,中国语言学发展战略高级论坛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4月15日至17日,新世纪中国语言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山西大学举行;4月17日至19日,纪念汉语词类问题大讨论50周年专家座谈会在芜湖召开;4月22日至23日,二十一世纪汉语言文字学发展趋向高级研讨会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5月27日至29日,江苏省语言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暨纪念段玉裁诞辰270周年大会在常熟举行;6月3日至5日,第三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暨第九届现代汉语语法研讨会在浙江金华举行;6月9日至11日,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13届年会在荷兰莱顿大学举行;7月23日至25日,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在北京举行;7月26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重庆社会科学ChongqingSocialSciences2006年第12期(总第144期)No.12,2006(SerialNo.144)2005年中国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发展与研究综述周文德谭代龙摘要:本文从学位点增设、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学术活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术论著发表情况等五个方面对2005年国内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的发展情况作了综述。

2008年中国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发展与研究综述

2008年中国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发展与研究综述
语 言学 研 究
语 文 知 识
2 0 年 第 4期 09
2 0 年 中国汉语 言文字学学科发展与研究综述 08
周 文德 申红义
( 川外语学院, 庆 403) 四 重 0 0 1
摘要 : 文从 学科 建设 、 本 学术 活动 、 研 项 目、 文 专著 等 四个 方面 对 2 0 科 论 0 8年 国 内汉语 言文 字 学学科
收 稿 日期 :0 9 9 1 20 — — 5
1 .中 国训诂 学研 究 会 2 0 0 0 8年学 术 年会 暨 黄 侃 国际学 术 研讨 会 于 l 0月 2 — 2 4 6日在 武 汉 大 学 举行 。 1 .第七 届 全 国汉 语 词 汇学 学 术研 讨 会 于 1 1 0 月 1— 2 7 1日在 河北 大学举 行 。 1.第二 届汉语 语 法南 粤论 坛 于 1 月 l— 1 2 1 5 7 日在 肇庆 举行 。
的发展状况作 了综述。 文章重点分析 了2 0 年的学术论文情况 . 08 对研究热点和理论方法作了分析。 文 章还对本学科的年度发展作 了总结和分析 , 对今后发展作 了 展望。
关键词 :0 8汉语 言文 字学 ; 究; 20 ; 研 综述
汉语 言 文 字学 是 中 国语 言文 学 专业 下 属 的 二 级学科 。2 0 0 8年度 , 国汉 语 言文字 学学科 不断 发 我 展, 势头 良好 。具体 表现 在学科 建设 、 术 活动 、 学 科 研项 目、 文专著 等几个 方面 。 论

方向、 语法 现象 的描 写与解 释 、 言 的对 比与 运用 。 语 6 .中 国语 言 学 会 第 十 四届 学 术 年 会 于 8月 2— 3 7 O日在 温 州大 学 召开 。主题 : 代汉语 语 法 、 现 历史语 法 、 汉语 方言 、 历史语 音 、 历史 词 汇和语 言运

汉子相关的研究报告论文

汉子相关的研究报告论文

汉子相关的研究报告论文引言汉字作为中文文字的基础,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深远而丰富,对于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语言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汉字相关研究逐渐兴起,涉及诸多领域,包括汉字的演变、结构与构造、教学方法等。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探讨汉字相关的研究成果,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1. 汉字的历史与演变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发展。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甲骨文时代,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篆文等文字的研究,人们逐渐揭示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和语义变化。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汉字从最初的象形文字逐渐演变为形声文字,融合了意符和声符的特点,大大拓展了文字表达的范围。

汉字书写系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字体和书写规范,对于认识和理解汉字具有重要意义。

2. 汉字的结构与构造汉字的结构与构造是汉字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汉字的结构可以分为字形结构和字义结构两个层面。

2.1 字形结构字形结构主要研究汉字的形状和构造方式。

汉字的字形结构可以分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等,不同的结构方式反映了汉字的演变和书写规律。

在字形结构研究中,有许多经典的汉字词典和字体学研究成果,如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等。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了解汉字的结构演变以及字形变异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2.2 字义结构字义结构是指汉字的组词方式和意义关系。

汉字的组词方式可以分为会意、指事、形声、转注等多种类型。

这些字义结构反映了汉字的语义演变和词义变化。

通过对汉字的字义结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字,有助于提高中文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3. 汉字教学方法研究汉字教学方法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非汉语母语者需要学习和掌握汉字。

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教授和学习汉字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

在汉字教学方法研究中,尝试了许多创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

其中包括游戏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循环教学等。

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字词关系研究述评

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字词关系研究述评
# " !
言 4读 为 2者 !不 以 为 误 0凡 言 4当 为 2者 !直
# % 斥其误 % 三者分而汉注可读 !而经可读 % (!
* 比方 之 词 (* 变 化 之 词 (* 就 正 之 词 ( 中 的 * 词 ( 指注经术语 ! 这段话明确了两点 & 其 ,拟 一 ! 区分注经术语角度 !* 比方之词 (5, 音 术 语 !* 变 化 之 词 (,, , 通 字 术 语 !* 就 正 之 词 (,, ,校 勘 术 语 0其 二 !辨 别 *注 经 ( 和 *字书 ( 不同的字词关系特点 ! 即所谓 * 字书 不言变化 (! 说明字书释字以同词同字而不 同形的异体字为主 ! 而经传释字以同词而 异字的假借字为主 % 二 $ 字的形义关系和字的音义关系 汉 字 在 产 生 之 初 * 厥 意 可 得 而 说 (! 奠 定了表意文字的基础 ! 随后在经传注释中 才有了本字和假借字的沟通 % 本字是根据 某一个词的意义而造的字 ! 字形和字义是 统一的 % 假借字是同音替代字 ! 是经典中主 要的用字现象 ! 字的形体依据的词义并非 经典中使用的意义 ! 因此其形体和意义是 脱节的 % 本字和假借字关系建立的基础就 是用字同词 % 早在西汉初年 ! 传注家就已经 认识到经籍中这一特殊的用字现象 ! 用形 义相 合 的 本 字 来 改 读 形 义 脱 节 的 假 借 字 % 如-诗经 周南 汝坟.&*惄如调饥3(毛传&* 调 ! 6 6
%
子纯取周诗 & 上采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下取鲁 &凡三百五篇 & 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在竹帛故也( ’ 依据
&
这种说法 &!诗经 #经历秦火而得以保全的主 要原因在于讽诵 ’ 师生口耳授受 ! 自然难免 异文异字 ’ 因此 % 毛诗与三家诗既有今文古 文之不同 & 复有本字借字之各别 & 异 文 异 字

二十年来近代汉字研究综述_景盛轩

二十年来近代汉字研究综述_景盛轩

二十年來近代漢字研究綜述景盛軒 内容提要 近代漢字是聯繫上古漢字和現代漢字的橋梁。

近二十年來近代漢字在研究理論、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和突破。

今後除了繼續進行近代漢字考釋工作外,還需要在常用字考源、古今字替换和文字系統構建等方面加大研究。

關鍵詞 近代漢字 研究綜述 常用字作爲漢字學研究的一個分支學科,近代漢字研究越來越受漢字學者的關注。

2007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發佈的“文字學名詞”中就有“近代漢字”(modern Chinesecharacter)一項,明確指出近代漢字是“秦漢以後至20世紀初葉使用的以隸書和楷書爲主體的漢字書寫符號系統”。

①“近代漢字”這門學科自上世紀由唐蘭先生提出來以後,②經朱德熙、蔣禮鴻等先生的大力宣導,近年來由王寧、張涌泉等先生富有實效的具體推動,到現在已經取得了蔚爲壯觀的成就。

本文打算就近二十年來的近代漢字研究作一個簡要綜述。

一 理論研究近二十年來,漢字學界對近代漢字的名稱、分期、研究意義和研究内容等作了一系列的探索。

在這方面有四篇重要的文章。

1.許長安《近代漢字學芻議》(載《語文建設》1990年第5期)。

這篇文章在董理前人理論的基礎上,提出把漢字劃分爲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階段有利於對漢字的研究。

儘管對近代階段的漢字各家有不同的名稱,作者採用了“近代漢字”這個名稱,宣導建立近代漢字學。

作者認爲,近代漢字可以分爲漢代隸書、魏晉南北朝楷書、隋唐五代漢字、宋元漢字、明清漢字、現代漢字六個時期。

近代漢字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字源、字量、字形、字音、字義、字序、斷代研究以及漢字教學法等八個方面。

(32—34頁)這是近二十年來第一篇專門討論近代漢字的文章,强調了建立近代漢字學的重要性,並就該學科的構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這些意見今天看來仍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當然,對文中提出的近代漢字的内部分期以及相應名稱還值得進一步討論。

此外,作者所列近代漢字的研究内容過於龐雜,音義的研究已經超出了對漢字本體研究的範圍。

《文字学概要》学习综述

《文字学概要》学习综述

《文字学概要》学习综述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六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它起源于图画,经长时期演变,形成文字。

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叫文字学,它研究文字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文字的类型极其特点,以及研究文字和社会、语言、书写工具等的关系。

第一部分历代汉字学研究简介一、先秦两汉时期: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对汉字的研究大致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萌芽,当时的研究主要在统一规范字形和对汉字起源与单字形音义解释的探讨等方面。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在《说文解字》影响下编纂字书的时期,汉字研究主要表现在字书的编纂上。

三、隋唐五代时期:此时汉字的研究集中在刊正文字、刊定《说文解字》、编纂学习用汉字的工具书等方面。

四、两宋时期:这时期的汉字研究的成就不大,值得一提的是六书的研究、字书和古印籍的编纂的编纂。

五、元明时期:清代是汉字研究的兴盛时期,随着经学的昌盛,汉字研究形成一个高潮,使以解经为目的的文字学转化成为科学的文字学。

这一时期汉字研究主要成就在于字书的编纂、《说文解字》的研究、古文字研究三个方面。

六、二十世纪以来:从清末民初到现在,这是科学汉语文字学的建立时期。

西方科学研究方法的传入、甲骨文等古文字的发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促使汉字研究想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研究的内容空前丰富,成果较多。

第二部分汉字的性质一种文字的性质是由这种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

汉字的性质,指的就是这种文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本质属性,汉字是一种语素—音节文字,这就是它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本质属性。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1符号是不同层次上的东西。

当讨论汉字性质的时候,如果不把文字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性质,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符的性质明确区分开开,就会引起逻辑上混乱。

从结构上看不能分析的的汉字,我们称之为独体字。

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根所组成的字。

传统汉字学里,把会意字和形声字都归入合体字。

《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综述

《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综述

《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综述摘要:一、《说文解字》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简介二、《说文解字》的内容及特点三、《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四、当代学者对《说文解字》的研究与应用正文:《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字学著作,作者是南朝梁代的学者许慎。

该书成书于公元100 年左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解释汉字字义、字形和字源的字典。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

一、《说文解字》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简介《说文解字》成书于南朝梁代,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字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此之前的秦汉时期,汉字的字形、字义、字音已经基本稳定,但是缺乏系统性的整理和解释。

许慎作为南朝梁代的著名学者,他对汉字的热爱和执着使得他决心完成这部著作。

《说文解字》是许慎倾注心血的结晶,它为后世汉字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文解字》的内容及特点《说文解字》共收录了9353 个汉字,对于每个汉字,许慎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包括字义、字形、本字、异体、假借等方面的内容。

在字形方面,《说文解字》采用了篆书、隶书和楷书三种字体,这使得该书成为了研究汉字字形的宝贵资料。

在字义方面,《说文解字》详细解释了每个汉字的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对于研究汉字的语义变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说文解字》在中国文字学史上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首先,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解释汉字的字典,对于后世汉字研究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其次,《说文解字》对汉字的字形、字义、字音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为后世汉字的整理和规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最后,《说文解字》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汉字字形和字义,对于研究古代汉字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当代学者对《说文解字》的研究与应用当代学者对《说文解字》的研究仍在继续,他们在许慎的基础上对汉字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同时,《说文解字》在当代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它仍然是汉字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参考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人大复印资料》文字类综述2007年《人大复印资料·汉语言文字学》共收101篇全文,其中方言类22篇、文字类7篇、训诂类5篇、词汇类4篇、音韵类14篇、语法类49篇。

论点摘编中收录了5篇文字学类文章。

索引中收录了259篇文字类文章。

综合上述三部分,2007年《人大复印资料·汉语言文字学》共收录271篇文字类文章。

从整个汉语言文字卷来说,语法研究是重点,其次是方言研究,文字学研究相对少些。

笔者将文字类研究分为:《说文解字》研究,共48篇;现代汉字学研究,共 54篇;单字研究,共19篇;古文字研究,共24篇;汉字发生研究,共7篇;汉字结构形体研究,共40篇;汉字文化研究,共22篇;三字研究,共19篇;俗字研究,共5篇;专书研究,共9篇;族字研究3篇;其他类20篇。

笔者将对《说文解字》研究、现代汉字学研究、古文字研究、三字研究、俗字研究等研究方向做综述。

一、《说文解字》研究《说文解字》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文字学的研究重点,2007年《人大复印资料·汉语言文字学》依旧收录了很大比重的《说文解字》研究成果。

笔者将《说文解字》研究分为价值研究、重文研究、体例研究、文化研究、释义研究等方面。

1.1文化研究《说文解字》中的文化研究是其研究重点,共有11篇。

有一点比较特殊:收录的7篇部首及部首字研究<牛部、心部、玉部、女部、水部、木部、示部),都是研究文化。

可见文化研究已经成为《说文解字》研究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说文“玉”部字小考》孔明玉宜宾学院学报 2007.1这是一篇阐释玉石文化的文章。

玉石文化在我国古代生活中到处可见,且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的特点。

《说文解字》亦收有“玉”部字,此文把《说文》所收“玉”部字进行分类,并与先秦文献和出土遗物相参照,试图说明我国玉石文化的早期特点。

《近十年对<说文>体现的文化现象的研究》王德周聊城大学学报 2007.2 这是一篇综述性的研究文章。

《说文解字》是一座语言文化的宝库,书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现象是多层面的。

深入对《说文》所反映出来的文化现象的研究,十分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哲学、政治、经济等的认识。

因此,该问题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出现了许多高水平的论著。

此文仅就近十年来关于《说文》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现象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引起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

1·2价值研究《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宝典,关于它的价值研究也是层出不断的。

2007年《人大复印资料》共收录8篇价值研究方面的文章。

说文学一直来奉《说文解字》为圭臬,价值研究旨在指出其用处。

有的从《说文》本身的价值出发,有的从说文学的其他理论著作出发阐释其价值。

《说文解字》的汉字史论与结构构成价值罗红胜、刘守安求索 2007.6 此文阐述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专著。

《说文解字·叙》对汉字起源、构造、字体、书体等作了详细地论述,揭示了汉字史论中的诸多问题。

《说文解字》所建立的“六书”理论,是关于汉字构成的理论。

它对汉字字体、书体不同结构方式的归纳、概括和对当时所应用的大量汉字结构构成的具体说解,具有重要的理论分析与实践价值。

《段注古今字理论的历史贡献》班吉庆扬州大学学报 2007.2 这是一篇阐释段注在古今字理论方面的历史贡献的文章。

作者认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系统地阐释了古今字问题,段提出的一系列古今字理论,如古今字是古今人用字不同、古今字非古籀篆隶之别、古今字的古和今是相当而言的等等,在当时说来是非常卓越的。

作者认为肯定段注的历史贡献,指出其中某些不足,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王筠<说文释例>校改本的文献学价值》唐桂艳文献 2006.4此文意在阐释2002年在山东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发现的《说文释例》校改本的文献学价值。

认为它在版本上是承前启后,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从校勘考订价值、史料价值两个方面来阐释该版本的价值。

1·3重文研究共收录5篇。

《说文》的重文研究,可以大致上包括“古文”、“或体”、“俗字”、“奇字”、“篆文”、“今文”、“籀文”、“通人说”、“秦刻石”等字体的研究。

《说文》一书中的多体重文多是古文或籀文,对古文字的演变和研究文字的字际关系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说文>或体之义近形符通用考》郑春兰、程邦雄古汉语研究 2007.1此文认为所谓“义近形符通用“是指“意义相近的形旁在构字时常通作通用”,它“是利用偏旁分析来研究古文字形体的一种重要手段”。

义近形符通用是自甲骨文便有的一种构字方式,《说文》中的一部分或体即以此方式构成。

作者在对或体及其相应的字头正篆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得出四十五组义近形符通用例,并从义着手,辅之以形,这些形符有的仅义近,有的甚至字形也相近,而这个通用原则是构成异体字的一个重要手段。

《<说文解字>大徐本俗别字研究》张崇礼汉字文化 2006.6作者对大徐本俗别字进行了分析,认为徐铉注的147个俗别字中,有84个字与现代汉字规范字形完全相同。

作者阐释了俗别字产生的途径。

作者还从大徐本所注俗别字阐述汉字简化的几种途径。

二、现代汉字学研究现代汉字学是随着汉字学的确立而发展起来的。

它主要包括字形、字义、字音、字序和中文信息处理、字量、汉字教案法、现代汉字学理论、汉字改革运动、汉字在其他民族文化中的演变等方面。

2007年《人大复印资料·汉语言文字》共收录55篇现代汉字学研究方向的文章。

其中汉字改革运动25篇,现代汉字学理论20篇,汉字教案4篇等。

下面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来做现代汉字学研究的综述。

2·1汉字改革运动汉字改革运动包括汉字拼音运动和汉字简化运动。

汉字简化依然是当今的热点。

汉字拼音运动已经丧失了其生产土壤,国人已经逐渐明白汉字的重要性。

汉字不是一种落后的文字,它具有科学性,具有光明的前途。

特别是随着女书的消亡,文字学界越来越认识到纯表音文字的生命力并不是强大的。

《“汉字革命”可以休矣》李知文汉字文化 2006.3这是一篇批评汉字革命论的文章。

作者通过对“汉字革命”的回顾、“汉字革命”的源头的阐述,证明汉字自身的恢宏奇妙使得汉字免于毁灭的灾难。

继而阐述“汉字革命”的两个负面成果,并提到“汉字革命”并没有偃旗息鼓,最后论述汉字的伟大前程。

这是一篇综述类的文章,文章没有多大创新性。

《略论建国以来汉字的简化和整理》桑哲吉首大学学报 2006.6 汉字的简化是汉字发展的逻辑结果。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先后进行了两次汉字简化,第一次简化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为文字改革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而第二次简化则归于失败,成为汉字简化史上的一次失误。

在汉字的整理和规范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整理异体字、编订通用汉字和常用汉字字整理规范地名和人名用字等。

2·2现代汉字学理论建立汉字学是为了区别于文字学,而现代汉字学是专门研究现代汉字,区别于古代文字的研究。

汉字研究应当厚今而不薄古、厚古而不薄今。

现代汉字研究决不是抛弃传统汉字学,从事现代汉字的研究者要有深厚的传统汉字学的基础,要从传统汉字学里吸收一切有用的东西。

《现代汉字学的学科建设》苏培成语言文字应用 2007.2此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现代汉字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第二部分讨论了现代汉字学的性质和现代汉字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章太炎在汉字理论上的贡献》万献初长江学术 2006.4此文认为章太炎先生不信甲骨文,怀疑金文,有失偏颇。

但是尽管如此,章太炎先生在继承传统小学的同时,又借鉴了西方词源学理论,对《说文》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自己的汉字构形理论框架与汉字形义学理论系统,这对于传统汉字学向现代汉字学的转变有重要意义。

《“现代现代汉字学理论高级研讨会”专辑<三)3、关于现代汉字的几点认识》何占涛渤海大学学报 2007.4现代汉字研究始于清末的新检字法的创造,而“现代汉字学”学科的建立则以1980年5月周有光先生在《语文现代化》第二辑里发表的《现代汉字学发凡》为标志。

现代汉字是记录现代汉语用的字,也就是现代白话文用字。

现代汉字应当以五四作为现代的“起点”。

作者认为研究现代汉字意义重大。

2·3汉字教案随着对外汉语教案的扩大,汉字教案方法逐渐被人重视起来。

汉字作为方块文字,与拼音文字大有不同,如何才能更好地教授汉字成为汉字教案的热点。

同时,语文教育中的汉字教案也应该得到重视。

《现代汉字构形法在对外汉语汉字教案中的应用策略——对英美学习者的汉字教案》王颖渤海大学学报 2007.4作者主张从现代汉字构形法入手,以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理论为理据,提出了现代汉字构形法在对外汉语汉字教案中的应用策略,即从汉英文字构形法的共性开展教案:汉语文字的笔画与英语文字的字母对应教案,汉语文字的部件与英语文字的词根对应教案,汉语文字的整字与英语文字的单词对应教案。

这样的教案策略,有利于减少英美学习者对汉字的陌生感,降低学习者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对外汉语汉字教案取得良好的效果。

笔者认为这种教案法还需要实践的证明。

这种教案法将汉字拆分,不利于英美学习者对汉字的整体认识。

且作者在论述中称汉字为象形字,这是一种绝对错的说法。

三、古文字研究古文字研究主要是以出土文字为资料,以单字研究、系列字研究为重点。

2 007年《人大复印资料·汉语言文字学》总共收录24篇。

其中,单字研究有6篇,系列字研究5篇。

7篇文字类中有3篇是古文字研究。

但从这个数字看,古文字研究还是重点。

古文字研究具有很大的难度,除了具有非常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要有研究的材料,且在材料的选择上非常重要。

《试说平山战国中山王墓铜器铭文中的“旆”字》吴振武中国文字学报2006.第一辑作者认为平山战国中山王墓铜器铭文中相当于“也”字的“旆”字,大概是从彤沙之“沙”的象形初文得声的;而其本身,则很可能就是当旗缨或所谓有虞氏之旌旗讲得“绥”(绥>字之本字。

《殷墟甲骨文之前的商代文字》黄德宽中国文字学报 2006.第一辑文章通过对商代后期甲骨文发展水平的论证,确立探讨商代前期文字的起点,并通过小屯陶文与甲骨文关系的分析,阐明商代陶文对探索当时文字体系发展水平的价值。

在全面考察商代前期几批重要陶文的基础上,作者讨论了商代前期文字发展的相关问题,并获得了关于商代前期文字发展情况的基本结论。

《论燕国文字中的所谓“都”当为“袁阝”<县)字》赵平安语言研究2006.4作者认为战国时代燕国文字里有一个被释作都的字,实际上应释作袁阝。

它和晋系文字的瞏阝相当,表示县的意思。

该字的释读,为战国县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原始资料。

四、三字研究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研究称为“三字研究”。

三字研究共有20篇,其中异体字研究12篇,通假字研究6篇,综合研究2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