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一次函数应用及综合问题(讲练)(解析版)

合集下载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综合问题(3易错7题型)—2024年中考数学(全国通用)(解析版)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综合问题(3易错7题型)—2024年中考数学(全国通用)(解析版)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综合问题目录【中考预测】预测考向,总结常考点及应对的策略 【误区点拨】点拨常见的易错点【抢分通关】精选名校模拟题,讲解通关策略(含新考法、新情境等)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是全国中考的热点内容,更是全国中考的必考内容.每年都有一些考生因为知识残缺、基础不牢、技能不熟、答欠规范等原因导致失分.1.从考点频率看,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考查的基础,也是高频考点、必考点,所以对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必须熟记.2.从题型角度看,以解答题的第三题或第四题为主,分值8分左右,着实不少!易错点一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中由面积求点坐标【例1】(2024·广东珠海·模拟预测)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图象5y x =−+与y 轴交于点A ,与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4B a ,过点B 作AB 的垂线l .(1)求点A 的坐标及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若点C 在直线l 上,且ABC 的面积为5,求点C 的坐标;S=ABCABCS=【例2】(2024·甘肃陇南·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4y x =−与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与x 轴相交于点C ,已知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5,n n 和(),5m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点P 为反比例函数ky x=图象上任意一点,若2POC AOC S S =△△,求点P 的坐标.【例3】(2024·山东济宁·一模)如图,点()3,6A ,()6,B a 是反比例函数y x=的图象上的两点,连接OA 、OB .(1)求a 的值; (2)求AOB 的面积;(3)若点C 的坐标为()9,0,点P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若POC △的面积等于AOB 面积的3倍,求点P的坐标. )AOB 的面积为AODBOES S=,由BOEAODAOEB S SS S=−四边形,可得AOBS=1273322POCAOBSOC PE S =⨯⨯==⨯,即可求解,【详解】(1)解:∵点()3,6A ,()6,B a 是反比例函数y x=的图象上的两点, ∴63m=,解得:18m =,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18y x=, ∴186a =,解得:3a =, 故答案为:3a =,(2)解:过点A ,B ,作AC x ⊥轴,BD x ⊥轴,垂足分别为D ,E ,由(1)可知,点()3,6A ,()6,3B 是反比例函数18y x=的图象上的两点, ∴6AC =,3OD =,3BD =,6OE =,AODBOES S=,∵BOEAODAOEB AOEB S SS S−=−四边形四边形,∴()()()()()1112763632222AOBADEB SS AD BE DE AD BE OE OD ==+⋅=+⋅−=+−=梯形, 故答案为:AOB 的面积为272, (3)解:设点P 坐标为18,p p ⎛⎫⎪⎝⎭,过点P ,作PE x ⊥轴,垂足为E ,∴18180PE p p=−=,9OC =, ∴1273322POCAOBSOC PE S =⨯⨯==⨯, 即:118279322p ⨯⨯=⨯,解得:2p =或2p =−, ∴()2,9P 或()2,9P −−,故答案为:点P 的坐标为()2,9或()2,9−−.一次函数中平移问题【例1】(2024·河北邯郸·二模)如图,直线1:4l y x =+与y 轴,x 轴交于点A ,点B ,直线2l 与y 轴,x 轴交于点A ,点,2C OC OA =.(1)求点A 的坐标及直线2l 的解析式;(2)点13,22D m m ⎛⎫+ ⎪⎝⎭在直线3l 上.①直接写出直线3l 的解析式;②若点D 在ABC 内部(含边界),求m 的取值范围;③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为整点,将直线3l 向上平移n 个单位长度(n 为整数),直线3l 在第二象限恰有4个整点,直接写出n的值.=OC OA2①点在ABC 内部(含边界)【例2】(2024·河北石家庄·一模)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B 的端点为(2,2)A ,(4,1)B .直线:2l 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C ,D 两点,动点P 从点D 出发,沿y 轴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下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 秒.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动画:线段AB 为蓝色光带,当有动点或动直线经过线段AB 时,蓝色光带会变成红色.(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①若直线l 随点P 向下平移,当2t =时,蓝色光带是否变红?②点M 是直线l 上的一点,若点M 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的过程中,能使蓝色光带变红,求点M 的横坐标M x 的取值范围;Q m n三点共线时,直接写出m与t的函数关系式.(3)当点C,点P与蓝色光带上的点(,)直线过直线又直线②点A)()20C −,易错点三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中求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例1】(2024·甘肃兰州·模拟预测)如图,一次函数8y 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0ky x x=<的图象交于(),6A a ,B 两点.(1)求此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及点B 的坐标;(2)在y 轴上存在点P ,使得AP BP +的值最小,求AP BP +的最小值.则AP BP +的最小值A =【例2】(2023·辽宁盘锦·二模)如图,一次函数4y 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ky x=(k 为常数且0k ≠)的图象交于()1,A a −,B 两点.(1)求此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及点B 的坐标;(2)当反比例函数值大于一次函数值时,直接写出x 的取值范围;(3)在y 轴上存在点P ,使得APB △的周长最小,求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APB △的周长. )解:点点点A题型一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例1】(2024·浙江·模拟预测)已知点()11,A m n ,()22,B m n ()12m m <在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像上. (1)用含有1m ,1n ,2m ,2n 的代数式表示k 的值.(2)若123m m b +=,124n n kb +=+,2b >.试比较1n 和2n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例2】(2024·浙江杭州·一模)设一次函数31y ax a =++(a 是常数,0a ≠). (1)无论a 取何值,该一次函数图象始终过一个定点,直接写出这个定点坐标: (2)若24x ≤≤时,该一次函数的最大值是6,求a 的值. 【详解】(1)解:一次函数1, 当3x =−时,11y =,∴无论a 取何值,该一次函数图象始终过定点(3,1)−;(2)解:当0a >时,当4x =时,一次函数14316y a a =++=,1.(2024·北京·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y kx b =+(0k ≠)的图象经过点()0,1,()2,2−,与x 轴交于点A .(1)求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及点A 的坐标;(2)当2x >时,对于x 的每一个值,函数2y x m =+的值大于一次函数y kx b =+(0k ≠)的值,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解:一次函数2.(2024·浙江宁波·模拟预测)已知一次函数10y mx n mn =+≠.(1)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x mx n +−=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试说明一次函数1y mx n =+的图象过第一和第二象限.(2)在(1)的条件下,已知另一函数2y nx m =+的图象与y 1图象的交点在第四象限,求不等式12y y >的解. 【答案】(1)见解析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x mx n +−=的解,可看作抛物线2y x =与直线y mx n =−+的交点, 根据题意得,抛物线2y x =与直线y mx n =−+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0n >,∴一次函数1y mx n =+的图象过第一和第二象限; (2)解:∵2y nx m =+,0n >,∴直线2y nx m =+一定经过第一、三象限, ∵直线2y nx m =+与y 1图象的交点在第四象限,∴直线2y nx m =+一定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0m <, ∴0m n −<, ∵12y y >, ∴mx n nx m +>+, 整理得()m n x m n −>−, ∴1x <,即不等式12y y >的解集为1x <.题型二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例1】(2024·陕西西安·一模)已知反比例函数3my x−=. (1)若该反比例函数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 都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求m 的取值范围; (2)若点()2,3A 在此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1.(2024·福建南平·一模)反比例函数ky x=图象经过点(1,6)A ,(,3)B a . (1)求a 的值;(2)若点(,)C m n 在反比例函数ky x=图象上,其中3n <,求m 的取值范围. 题型三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与不等式综合问题【例1】(2024·贵州毕节·一模)如图,一次函数()0y ax b a =+≠与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2,3A 和()3,B m 两点,与x 轴交于点C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直接写出关于x 的不等式(0)kax b x x+>>的解集. )解:点又B【例2】(2024·陕西宝鸡·一模)如图所示,一次函数1y x m =−+图象与反比例函数2ky x=图象相交于点(,3)A n 和点(3,1)B −.(1)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当12y y >时,求x 的取值范围.1.(2024·山西朔州·一模)如图,反比例函数()1110,0k y k x x=>>与一次函数()2220y k x b k =+≠的图象交于()2,3A ,3,2B m ⎛⎫⎪⎝⎭两点.(1)求m 的值及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直接写出当12y y >时,x 的取值范围.)解: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交于当24x <<时,12y y <,所以,当12y y >时, x 的取值范围为02x <<或4x >.2.(2024·江西九江·一模)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4y x=−的图象相交于点()1,A m −,(),1B n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结合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4kx b x+>−的解集.3.(2024·河南安阳·模拟预测)如图,一次函数12y 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0)y k x=≠的图象交于()(),12,A a B b −,两点,与x 轴相交于点C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观察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112kx x−<的解集;(3)若(),0P m 为x 轴上的一动点,连接AP ,当APC △的面积为52时,求点P 的坐标. )解:函数)函数在112y x =−中, 当y =解得:2x =,()2,0C ∴, ()0,P m ,APC S =△题型四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中求三角形面积问题【例1】(2024·山西大同·一模)如图,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相交于点()6,32A n −−,点(),3B n −,与y 轴交于点C .(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点D 是点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连接AD BD 、,求ABD △的面积.S=ABD【例2】(2024·吉林白山·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5y 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相交于()1,A m 、()4,B n 两点,与x 轴相交于点C ,连接OA 、OB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AOB 的面积. AOBS=1.(2024·湖南长沙·三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32y x b =−+与反比例函数()0ky k x=≠交于()(),6,4,3A m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OA OB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求AOB 的面积.解:点解:点AOBAOCBOCS SS=+与反比例函数(0)ky x x=>的图象交于点()1,C a ,D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过点D 向y 轴作垂线与一次函数图象交于点E ,其中点A 的坐标为(3,0)−.(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连接,DB DC ,当DCE △的面积等于DBC △面积的2倍时,求点E 的坐标;(3)若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P DP ,当DPE 与AOB 相似时,求点D 的纵坐标. 坐标,根据DPE 与AOB 相似计算即可,注意分情况讨论.()033b =⨯−+∵过点D向y轴作垂线与一次函数图象交于点∴设12D mm⎛⎫⎪⎝⎭,,则点E纵坐标为∴1239y xm=+=,解得x412⎛⎫当AOB PED∽时,当时,AOB PED ∽,此时时,P AOB DE ∽,此时∴12PD m =,DE m ⎛=− ⎝∴1243PD m DE m m m ==⎛⎫−− ⎪⎝⎭时,E AOB PD ∽,此时时,P AOB ED ∽,此时,则N EPM PD ∽∴EM MP PEPN DN PD== 此时12EM DN m==,DE 当D AOB EP ∽时,PE PD 同理当AOB DPE ∽时,PD综上所述,当DPE 与AOB 相似时,求点题型五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中求证问题【例1】(新考法,拓视野)(2024·河南周口·一模)如图,反比例函数ky x=与正比例函数y ax =交于点()3,2A 和点C ,与正比例函数6y x =交于点B 和点D .(1)求k 与a 的值,并求点B ,C ,D 的坐标; (2)求证:CBD ADB ∠=∠.1.(2024·湖南怀化·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如图,一次函数y ax b =+(a 为常数,0a ≠)与反比例函数ky x=(k 为常数,0k ≠)的图象相交于点()25A ,和点()4B m −,.(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过点A 作y 轴的垂线,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相交于点C ;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过点B 作y 轴的垂线,相交于点D .求证:C ,O ,D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2.(2024·河南平顶山·一模)如图,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x=的图象交于第一象限(1,4)C ,D(4,m)两点,与坐标轴交于A 、B 两点,连接OC ,OD (O 是坐标原点).(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当kax bx+<时,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3)将直线AB向下平移多少个单位长度,直线与反比例函数图象只有一个交点?题型六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中求线段长问题【例1】(2024·广东珠海·一模)如图1.直线21y x =+与y 轴交于点B ,与反比例函数()0ky x x=>的图象交于点()1,A a .图2将线段AB 向右平移m 个单位长度()0m >,得到对应线段CD ,连接AC ,BD .当点D 恰好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时,过点C 作CF x ⊥轴于点F ,交反比函数图象于点E .(1)求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2)求EF 的长度.1.(2024·河南·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1y ()0kx b k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2y ()0mm x=≠的图象相交于第二、四象限内的()1,3A −,(),1B a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1)求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在x 轴上找一点P ,使PA PC −最大,求PA PC −的最大值及点P 的坐标.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Rt AD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题型七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探究平移问题【例1】(新考法,拓视野)(2024·广东深圳·模拟预测)小明在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后,进一步研究了函数1yx=−的图象与性质.其探究过程如下:(1)绘制函数图象,如图,列表:下表是x与y的几组对应值,其中m=;描点:根据表中各组对应值,x y,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连线:用平滑的曲线顺次连接各点,画出了部分图象,请你把图象补充完整;(2)通过观察函数图象,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3)利用函数图象,解不等式1230xx−+<.观察图形得出函数的性质:图象关于y轴对称;故答案为:图象关于y轴对称;(3)【例2】(2024·陕西西安·一模)乐乐同学在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函数21y x =-的性质.以下是他的研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如表是y 与x 的几组对应值.(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描出了以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3)观察图象,发现这个函数图象为中心对称图形,则它的对称中心为______;(4)若直线2y x =与函数21y x =-的图象交于第一象限内一点(),P x y ,则下面关于x 的取值范围描述正确的是( )A .1 1.25x <<B .1.25 1.5x <<C .1.5 1.75x <<D .1.752x <<【详解】(1)解:①4x =时,413y ==−, 23m ∴=, 故答案为:23; (2)解:如图:(3)解:观察图象,发现这个函数图象为中心对称图形,则它的对称中心为(1,0);故答案为:(1,0);(4)解:作出直线2y x =如图:把3y =代入2y x =求得 1.5x =,把3y =代入21y x =-,求得53x =, 观察图象,若直线2y x =与函数21y x =-的图象交于第一象限内一点(,)P x y ,则x 的取值范围是51.53x <<, ∴关于x 的取值范围描述正确的是C ,故答案为:C .1.(2024·山西大同·一模)中考新考法:注重过程性学习,某数学小组在研究函数221x y −+=+时,对函数的图象进行了探究,探究过程如下:(1)①x 与y 的几组对应值如下表,请补全表格;②在上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上表中各组对应值为坐标的点,并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2)我们知道,函数()()20,0,0y a x h k a h k =−+≠>>的图象是由二次函数2y ax =的图象向右平移h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k 个单位得到的.类似地,请直接写出将2y x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平移可以得到221x y −+=+的图象;(3)若一次函数123y x =−+的图象与函数221x y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求AOB 的面积. 【答案】(1)见解析,(2)向左平移1个单位,向上平移2个单位(3)5(2)2y x=−的图象向左平移1(3)一次函数123y x =−+的图象,如图,可知∴AOB 的面积为()12232⨯⨯+=。

(完整版)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典型例题解析

(完整版)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典型例题解析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典型例题解析(1)【1】. 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函数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8x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其中A 点的横坐标与B 点的纵坐标均为2。

①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②求△AOB 的面积;③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OA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的顶点A 是一次函数Y =X +m 和反比例函数Y =mx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且△AOB 的面积为3, ①求两个函数的解析式;②如果线段AC 的延长线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另一个分支交于D 点,过D 作DE ⊥X 轴于E 点,则△ODE 的面积和△AOB 的面积大小关系能否确定; ③ 试判断△AOD 的形状。

【3】. 两个反比例函数x k y =和x y 1=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点P 在x ky =的图象上,PC ⊥x 轴于点C ,交x y 1=的图象于点A ,PD ⊥y 轴于点D ,交xy 1=的图象于点B ,当点P 在xky =的图象上运动时,以下结论:①△ODB 与△OCA 的面积相等;②四边形P AOB的面积不会发生变化;③P A 与PB 始终相等;④当点A 是PC 的中点时,点B 一定是PD 的中点.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少填或错填不给分).642-2-4-55BAOY Xf x () =-8x42-2-4-6-55C E DBO A h x () =6xk y x=1y x=【4】. 已知如图:点(1,3)在反比例函数Y =kx(x >0)的图象上长方形ABCD 的边BC 在X 轴上,E 为对角线BD 的中点,反比例函数Y =kx(x >0)的图象又经过A ,E 两点,若E 点的横坐标为m.①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②求点C 的横坐标;③当∠ABD =450时,求m 的值。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详解课件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详解课件

局限性
一次函数只能描述线性关系,对于非线性问 题可能无法准确描述,且对于多变量问题可 能无法全面考虑。
如何提高解决一次函数问题的能力
掌握基本概念
理解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 和性质,包括斜率、截距 、单调性等。
强化计算能力
提高计算能力和技巧,能 够快速准确地求解一次函 数的表达式和值。
实际应用练习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加 深对一次函数的理解和应 用能力。
详细描述
在斜率与距离问题中,我们需要找到 斜率和距离之间的关系。通过设定一 次函数模型,我们可以表示斜率和距 离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03
一次函数问题的解决步骤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
识别问题中的变量和参数
代入已知条件求解
首先需要从问题描述中识别出变量和 参数,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将已知条件代入一次函数模型中,解 出 k 和 b 的值。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详 解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一次函数简介 • 一次函数的应用场景 • 一次函数问题的解决步骤 • 一次函数问题的实例解析 • 总结与思考
01
一次函数简介
一次函数的定义
01
02
03
一次函数
形如y=kx+b(k≠0)的 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
k
斜率,表示函数图像的倾 斜程度。
单调递减。
奇偶性
02
一次函数无奇偶性。
值域
03
对于任意x,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因此一次函数的值域为全体
实数。
02
一次函数的应用场景
线性关系问题
总结词
线性关系问题是一次函数最直接的应用场景,通过建立一次 函数模型,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中关于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 的问题。

一次函数综合应用(习题及解析)精选全文

一次函数综合应用(习题及解析)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一次函数综合应用(习题及解析)例题示范例 1: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经过点 A(0,3),且与正比例函数y=-x 的图象相交于点 B,点 B 的横坐标为-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思路分析:从完整的表达式入手,由正比例函数过点 B,可得 B 点坐标,然后由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经过点 A,B,待定系数法求解.解:∵点 B 在正比例函数 y=-x 的图象上,且点 B 的横坐标为-1∴B(-1,1)将 A(0,3),B(-1,1)代入 y=kx+b,得b 3k b 1k 2b 3∴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2x+3.巩固练习一次函数 y=2x+a 和 y=-x+b 的图象都经过点 A(-2,0),且与 y 轴分别交于点 B,C,那么△ABC 的面积为.直线 y=kx+b 和直线 y 1 x 3 与 y 轴的交点相同,且经2过点(2,-1),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一次函数 y=kx-3 经过点 M,那么此直线与 x 轴、y 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直线 y=kx+b 交 x 轴于点A(-2,0),交 y 轴于点 B、假设△AOB 的面积为 8,那么 k 的值为直线 y=kx+1,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且与直线 x=1,x=3以及 x 轴围成的四边形的面积为 10,那么 k 的值为.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经过点(0,2),且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2,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y 1 x 6 的图象与2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 A,B,与正比例函数 y=x 的图象交于第一象限内的点 C、〔1〕求 A,B,C 三点的坐标;〔2〕S△AOC= .如图,直线 y=2x+3 与直线 y=-2x-1 相交于 C 点,并且与 y 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1〕求两直线与 y 轴交点 A,B 的坐标及交点 C 的坐标;〔2〕求△ABC 的面积.一次函数 y=2x-3 的图象与 y 轴交于点 A,另一个一次函数图象与 y 轴交于点 B,两条直线交于点 C,C 点的纵坐标为 1,且 S△ABC=5,求另一条直线的解析式.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经过点(0,10),且与正比例函数y 1 x 的图象相交于点(4,a).2〔1〕求一次函数 y=kx+b 的解析式;〔2〕求这两个函数图象与 y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如图,直线 y=kx+4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 A,B,点 A的坐标为(-3,0),点 C 的坐标为(-2,0).〔1〕求 k 的值;〔2〕假设 P 是直线 y=kx+4 上的一个动点,当点 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C 的面积为 3?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巩固练习1.6 2.y=-2x+3 3.9 44.4 或-4 5.2 6. y x 2或y ﹣x 2 7.〔1〕A(12,0),B(0,6),C(4,4) 〔2〕24 8.〔1〕A(0,3) B(0,-1) C(-1,1);〔2〕2 9. y 1 x 2 或 y 9 x 8 2 210. 〔1〕 y 2x 10 〔2〕2011. 〔1〕 k 在这一学年中,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含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含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含答案)近日,举行了一次关于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的专题讲座。

在思想方法方面,介绍了函数方法和数形结合法。

函数方法是通过观察运动和变化来分析数量关系,并将其抽象升华为函数模型,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形结合法则是将数与形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对于与函数有关的问题,使用数形结合法能够事半功倍。

在知识规律方面,讲座介绍了常数k和b对直线y=kx+b(k≠0)位置的影响。

当b大于0时,直线与y轴的正半轴相交;当b等于0时,直线经过原点;当b小于0时,直线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

当k和b异号时,即b大于0时,直线与x轴正半轴相交;当k和b同号时,即k和b的乘积小于0时,直线与x轴负半轴相交。

当k大于0且b大于0时,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当k大于0且b等于0时,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当b大于0且b小于0时,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当k小于0且b大于0时,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当k小于0且b等于0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当b小于0且b小于0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讲座还介绍了直线y=kx+b(k≠0)与直线y=kx(k≠0)的位置关系。

当b大于0时,将直线y=kx向上平移b个单位,即可得到直线y=kx+b;当b小于0时,将直线y=kx向下平移|b|个单位,即可得到直线y=kx+b。

另外,当k1不等于k2时,y1与y2相交;当k1等于k2且b1不等于b2时,y1与y2平行但不重合;当k1等于k2且b1等于b2时,y1与y2重合。

最后,讲座还通过一个例题对知识规律进行了精讲。

题目是直线y=-2x+2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C在y轴的负半轴上,且OC=OB。

要求求出AC的解析式。

的性质,需要灵活运用几何知识和代数知识。

在解答过程中,要注意清晰的逻辑思路和准确的计算,避免出现错误。

2) 在OA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作PQ⊥BP,交直线AC于Q。

我们来探究一下BP与PQ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结论。

一次函数基本题型讲解( 附答案版)

一次函数基本题型讲解( 附答案版)

一次函数基本题型过关卷题型一、点的坐标方法: x 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若两个点关于x 轴对称,则他们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若两个点关于y 轴对称,则它们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若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则它们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也互为相反数; 1、 已知A (4,b ),B (a,-2),若A ,B 关于x 轴对称,则a=_______,b=_________;若A,B关于y 轴对称,则a=_______,b=__________;若若A ,B 关于原点对称,则a=_______,b=_________;2、 若点M (1-x,1-y )在第二象限,那么点N (1-x,y-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第______象限。

题型二、关于点的距离的问题方法:点到x 轴的距离用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点到y 轴的距离用横坐标的绝对值表示;任意两点(,),(,)A A B B A x y B x y ; 若AB ∥x 轴,则(,0),(,0)A B A x B x 的距离为A B x x -; 若AB ∥y 轴,则(0,),(0,)A B A y B y 的距离为A B y y -;点(,)A A A x y1、 点D (a,b )到x 轴的距离是_________;到y 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_; 2、 已知点P (3,0),Q(-2,0),则PQ=__________,两点(3,-4)、(5,a )间的距离是2,则a的值为__________; 3、 已知点A (0,2)、B (-3,-2)、C (a,b ),若C 点在x 轴上,且∠ACB=90°,则C 点坐标为___________.题型三、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识别方法:若y=kx+b(k,b 是常数,k ≠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特别的,当b=0时,一次函数就成为y=kx(k 是常数,k ≠0),这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当k=0时,一次函数就成为若y=b ,这时,y 叫做常函数。

一次函数重难点题型专题讲练

一次函数重难点题型专题讲练

一次函数重难点题型专题讲练一次函数重难点题型专题讲练一次函数作为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

在学习一次函数的过程中,有一些重难点题型,需要我们特别重视和练习。

本文将围绕一次函数的重难点题型展开讲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一次函数的知识。

一、一次函数概念复习1.1 一次函数的概念及性质一次函数是指形式为y=ax+b的函数,其中a和b是常数且a≠0。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为a,截距为b。

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时,首先要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斜率、截距、自变量和因变量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a决定了直线的倾斜程度,截距b则决定了直线与y轴的交点。

学生需要通过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感受斜率和截距对函数图像的影响,从而掌握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

1.3 实际问题与一次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描述直线运动、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等问题。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来理解一次函数的应用,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模型的方法和技巧。

二、一次函数的重难点题型2.1 斜率和截距的计算在一次函数的学习中,学生常常会遇到需要计算斜率和截距的题型。

这些题型是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关键,也是后续应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2.2 函数关系的建立与解决一次函数的应用离不开函数关系的建立和解决,这需要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提取相关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相应的问题。

这类题型锻炼了学生的实际问题建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2.3 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综合运用是一次函数学习的高阶题型,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这类题型不仅考察了学生对一次函数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学习和教学一次函数的过程中,我认为对于一次函数的重难点题型,学生应该重点进行训练和练习。

一次函数综合题(解析版)--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

一次函数综合题(解析版)--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

一次函数综合题通用的解题思路:(1)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面积问题首先要根据题意画出草图,结合图形分析其中的几何图形,再求出面积.(2)一次函数的优化问题通常一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首先由不等式找到x 的取值范围,进而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在前面范围内的前提下求出最值.(3)用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从已知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求出函数值、函数表达式,并解答相应的问题.1(2024•鼓楼区一模)如图,直线y =-3x +6与⊙O 相切,切点为P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O 与x 轴负半轴交于点C .(1)求⊙O 的半径;(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析】(1)由OP =OA ⋅sin60°,即可求解;(2)由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扇形COP -S ΔPOC ,即可求解.【解答】解:(1)对于直线y =-3x +6,令y =-3x +6=0,则x =23,即OA =23,由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知,OB =6,则tan ∠BAC =OB AO =623=3,则∠BAC =60°连接OP ,则OP ⊥AB ,则OP =OA ⋅sin60°=23×32=3;(2)过点P 作PH ⊥AC 于点H ,∵∠POH =30°,则∠POC =150°,PH =12OP =3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扇形COP -S ΔPOC =150°360°×π×32-12×3×32=15π-94.【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圆的综合运用,涉及到圆切线的和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等,综合性强,难度适中.2(2023•宿豫区三模)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1:y =x +1与直线l 2:x =-2相交于点D ,点A 是直线l 2上的动点,过点A 作AB ⊥l 1于点B ,点C 的坐标为(0,3),连接AC ,BC .设点A 的纵坐标为t ,ΔABC 的面积为s .(1)当t =2时,求点B 的坐标;(2)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为s =14t 2+bt -54t -1或t 5 a t +1 t -5 (-1<t <5),其图象如图②所示,结合图①、②的信息,求出a 与b 的值;(3)在直线l 2上是否存在点A ,使得∠ACB =90°,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A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解法一:先根据t =2可得点A (-2,2),因为B 在直线l 1上,所以设B (x ,x +1),利用y =0代入y =x +1可得G 点的坐标,在Rt ΔABG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可得点B 的坐标;解法二:根据可以使用y =x +1与x 轴正半轴夹角为45度来解答;(2)先把(7,4)代入s =14t 2+bt -54中计算得b 的值,计算在-1<t <5范围内图象上一个点的坐标值:当t =2时,根据(1)中的数据可计算此时s =94,可得坐标2,94,代入s =a (t +1)(t -5)中可得a 的值;(3)存在,设B (x ,x +1),如图5和图6,分别根据两点的距离公式和勾股定理列方程可解答.【解答】解:(1)解法一:如图1,连接AG ,当t =2时,A (-2,2),设B (x ,x +1),在y =x +1中,当x =0时,y =1,∴G (0,1),∵AB ⊥l 1,∴∠ABG =90°,∴AB 2+BG 2=AG 2,即(x +2)2+(x +1-2)2+x 2+(x +1-1)2=(-2)2+(2-1)2,解得:x 1=0(舍),x 2=-12,∴B -12,12;解法二:如图1-1,过点B 作BE ⊥x 轴于E ,过点A 作AH ⊥BE 于H ,当x =0时,y =1,当y =0时,x +1=0,则x =-1,∴OF =OG =1,∵∠GOF =90°,∴∠OGF =∠OFG =45°,∴BE =EF ,∵∠ABD =90°,∴∠ABH =∠BAH =45°,∴ΔAB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H =BH ,当t =2时,A (-2,2),设B (x ,x +1),∴x +2=2-(x +1),∴x =-12,∴B -12,12 ;(2)如图2可知:当t =7时,s =4,把(7,4)代入s =14t 2+bt -54中得:494+7b -54=4,解得:b =-1,如图3,过B 作BH ⎳y 轴,交AC 于H ,由(1)知:当t =2时,A (-2,2),B -12,12 ,∵C (0,3),设AC 的解析式为:y =kx +n ,则-2k +n =2n =3 ,解得k =12n =3 ,∴AC 的解析式为:y =12x +3,∴H -12,114,∴BH =114-12=94,∴s=12BH⋅|x C-x A|=12×94×2=94,把2,9 4代入s=a(t+1)(t-5)得:a(2+1)(2-5)=94,解得:a=-1 4;(3)存在,设B(x,x+1),当∠ACB=90°时,如图5,∵∠ABD=90°,∠ADB=45°,∴Δ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BD,∵A(-2,t),D(-2,-1),∴(x+2)2+(x+1-t)2=(x+2)2+(x+1+1)2,(x+1-t)2=(x+2)2,x+1-t=x+2或x+1-t=-x-2,解得:t=-1(舍)或t=2x+3,RtΔACB中,AC2+BC2=AB2,即(-2)2+(t-3)2+x2+(x+1-3)2=(x+2)2+(x+1-t)2,把t=2x+3代入得:x2-3x=0,解得:x=0或3,当x=3时,如图5,则t=2×3+3=9,∴A(-2,9);当x=0时,如图6,此时,A(-2,3),综上,点A的坐标为:(-2,9)或(-2,3).【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综合题、一次函数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两点间距离公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2023•溧阳市一模)如图1,将矩形AO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原点,点A坐标为(0,4),点B坐标为(5,0),点P是x轴正半轴上的动点,连接AP,ΔAQP是由ΔAOP沿AP翻折所得到的图形.(1)当点Q落在对角线OC上时,OP= 165 ;(2)当直线PQ经过点C时,求PQ所在的直线函数表达式;(3)如图2,点M是BC的中点,连接MP、MQ.①MQ的最小值为;②当ΔPMQ是以PM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分析】(1)通过Q 点在OC 上,可以通过∠BOC 的三角函数和∠OAP 的三角函数来导出对应的边的关系,求得结果;(2)通过直角ΔAQC 中,得到QC 的长度,然后通过OP =PQ =x ,可以在Rt ΔBCP 中,得到对应的x 值然后求出结果;(3)通过QA =OA =4,可得出Q 点的运动轨迹,是以A 点为圆心,4为半径长度的圆弧,从而可知,MA 的连线上的Q 点为最短的MQ 长度,通过分类讨论,PM =PQ ,PM =QM ,PQ =QM 来求得对应的P 的坐标.【解答】解:(1)如图1,∵∠OAP +∠AOE =90°,∠BOC +∠AOE =90°,∴∠OAP =∠BOC ,又∵∠AOP =∠OBC =90°,∴ΔOAP ∽ΔBOC ,∴OP BC =OA OB ,即OP 4=45,∴OP =165,故答案为:165;(2)如图,∵AQ ⊥PQ ,∴∠AQC =90°,∴QC =AC 2-AQ 2=52-42=3,∵AQ =AO =4,设OP =PQ =x ,则CP =3+x ,PB =5-x ,∴CP 2=BP 2+BC 2,(3+x )2=(5-x )2+42,x =2,∴P 点的坐标为(2,0),将P (2,0)和C (5,4)代入y =kx +b 中,0=2k +b 4=5k +b ,解得:k =43b =-83,∴PQ 所在直线的表达式为:y =43x -83;(3)如图,①∵AQ =AO =4,∴Q 点的运动轨迹,是以A 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弧,∴MQ 的最小值在AM 的连线上,如图,MQ ′即为所求,∵M 是BC 中点,CM =12BC =2,∴AM =52+22=29,MQ ′=MA -AQ ′=29-4,故答案为:29-4;②如图,设OP =PQ =x ,BP =5-x ,∴PM 2=(5-x )2+22=x 2-10x +29,当PM =PQ 时,PM 2=PQ 2,∴x 2-10x +29=x 2,x =2910,∴P 2910,0,当MP =MQ 时,如图,若点Q 在AC 上,则AQ =OA =4,∵MP =MQ ,MB =MC ,∠PBM =∠QCM ,∴ΔPMB ≅ΔQMC (HL ),∴PB =QC ,QC =AC -AQ =5-4=1,∴PB =1,∴OP =BO -PB =5-1=4,∴P (4,0);若点Q 在AC 上方时,由对称性可知OM =MQ ,∵MQ =MQ ,∴MO =MP ,∴P (10,0);当MQ =PQ 时,不符合题意,不成立,故P 点坐标为P 2910,0或P (4,0)或(10,0).【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应用,通过一次函数坐标图象的性质,三角函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来求得对应的解.4(2022•启东市模拟)我们知道一次函数y =mx +n 与y =-mx +n (m ≠0)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所以我们定义:函数y =mx +n 与y =-mx +n (m ≠0)互为“M ”函数.(1)请直接写出函数y =2x +5的“M ”函数;(2)如果一对“M ”函数y =mx +n 与y =-mx +n (m ≠0)的图象交于点A ,且与x 轴交于B ,C 两点,如图所示,若∠BAC =90°,且ΔABC 的面积是8,求这对“M ”函数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若点D 是y 轴上的一个动点,当ΔABD 为等腰三角形时,请求出点D 的坐标.【分析】(1)根据互为“M ”函数的定义,直接写出函数y =2x +5的“M ”函数;(2)现根据已知条件判断Δ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根据互为“M ”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得出OA =OB =OC ,再根据函数解析式求出点A 、B 、C 的坐标,再根据ΔABC 的面积是8求出m 、n 的值,从而求出函数解析式;(3)ΔABD 为等腰三角形,分以A 为顶点,以B 为顶点,以D 为顶点三种情况讨论即可.【解答】(1)解:根据互为“M ”函数的定义,∴函数y =2x +5的“M ”函数为y =-2x +5;(2)解:根据题意,y =mx +n 和y =-mx +n 为一对“M 函数”.∴AB =AC ,又∵∠BAC =90°,∴Δ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ACB =45°,∵OB =OC ,∴∠BAO =∠CAO =45°,∴OA =OB =OC ,又∵S ΔABC =12×BC ×AO =8且BC =2AO ,∴AO =22,∵A 、B 、C 是一次函数y =mx +n 与y =-mx +n (m ≠0)的图象于坐标轴的交点,∴A (0,n ),B -n m ,0 ,C n m ,0,∵OA =OB =n ,∴n m=22,∴m =1,∴y =x +22和y =-x +22;(3)解: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情况,∵AO =BO =22,∴AB =4,由(2)知,A (0,22),B (-22,0),C (22,0),∴①以A 为顶点,则AB =AD ,当点D 在点A 上方时,AD =22+4,当点D 在点A 下方时,AD =22-4,∴D 1(0,22+4),D 2(0,22-4),②以B 为顶点,则BA =BD ,此时点D 在y 轴负半轴,∴D 3(0,-22),③以D 为顶点,则DA =DB ,此时D 为坐标原点,∴D 4(0,0).∴D 点坐标为D 1(0,22+4),D 2(0,22-4),D 3(0,-22),∴D 4(0,0).【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以及新定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关键是理解新定义,用新定义解题.5(2024•新北区校级模拟)如图①,动点P 从矩形ABCD 的顶点A 出发,以v 1的速度沿折线A -B -C 向终点C 运动;同时,一动点Q 从点D 出发,以v 2的速度沿DC 向终点C 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点E 为CD 的中点,连接PE ,PQ ,记ΔEPQ 的面积为S ,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其函数图象为折线MN -NF 和曲线FG (图②),已知,ON =4,NH =1,点G 的坐标为(8,0).(1)点P 与点Q 的速度之比v 1v 2的值为 85 ;AB AD的值为;(2)如果OM =15.①求线段NF 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②求FG 所在曲线的函数表达式;③是否存在某个时刻t ,使得S ≥154?若存在,求出t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由函数图象可知t =3时,Q 与E 重合,t =4时,P 与B 重合,t =6时,P 与C 重合,则Q 的速度v 2=DE 4,P 的速度v 1=AB 4,从而得出答案;(2)①当t =0时,P 与A 重合,Q 与D 重合,此时S ΔADE =2,可得AD =BC =DE =15,AB =CD =53AD =10,从而得出点P 与Q 的速度,即可得出点F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得答案;②设FG 所在的曲线的数解析式为S =a (t -6)2+k (a ≠0),把F 5,154,G (8,0)代入解析式求得a ,k 值即可求解答;③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MN 的函数解析式,当S =154时,可得t 的值,根据图象可得答案.【解答】解:(1)∵ON =4,NH =1,G (8,0),∴N (4,0),H (5,0),由图象可知:t =4时,Q 与E 重合,t =5时,P 与B 重合,t =8时,P 与C 重合,∴Q 的速度v 2=DE 4,P 的速度v 1=AB 5,∵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CD ,AD =BC ,∵E 为CD 的中点,∴DE =12CD =12AB ,∴v 1v 2=AB5DE 4=AB 5⋅4DE =85,∵P 从A 到B 用了5秒,从B 到C 用了3秒,∴AB =5v 1,BC =3v 1,∴AB =53BC ,∴AB :AD 的值为53,故答案为:85,53;(2)①∵OM =15,∴M (0,15),由题知,t =0时,P 与A 重合,Q 与D 重合,∴S ΔEPQ =12AD ⋅DE =15,∵AB :AD =53,DE =12AB ,∴DE =56AD ,∴12AD ⋅56AD =15,∴AD =BC =6(舍去负值),∴AB =CD =53AD =10,∴v 2=DE 4=54,当t =5时,DQ =v 2t =54×5=254,∴QE =DQ -DE =254-5=54,此时P 与B重合,∴S ΔEPQ =12EQ ⋅BC =12×54×6=154,∴F 5,154 ,设直线NF 的解析式为S =kt +b (k ≠0),将N (4,0)与F 5,154 代入得:4k +b =05k +b =154,∴k =154b =-15 ,∴线段NF 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S =154t -15(4<t ≤5);②设FG所在的曲线的数解析式为S=1254t-5(16-2t)=-54t2+15t-40,∴FG所在的曲线的函数解析式为S=-54t2+15t-40(5≤t≤8);③存在,分情况讨论如下:当Q在DE上,P在AB上时,∵直线MN经过点M(0,15),N(4,0),可求得直线MN的解析式为S=-54t+15(0≤t≤4),当s=154时,-154t+15=154,∴x=3,∵s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0≤x≤3时,S≥154,当Q在CE上,P在BC上时,直线NF的解析式为S=154t-15(4<t≤5);由F5,15 4知:当t=5时,S=154,当S=154时,-54t2+15t-40=154,∴t=7或5,由图象知:当5≤x≤7,x的取值范围为0≤t≤3或5≤t≤7.【点评】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矩形的性质等知识,理解函数图象中每一个拐点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6(2024•梁溪区校级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二次函数y =-ax 2+3ax +4a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正半轴交于点C ,直线y =12x 交于第一象限内的D 点,且ΔABC 的面积为10.(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点E 为x 轴上一点,过点E 作y 轴的平行线交线段OD 于点F ,交抛物线于点G ,当GF =5OF 时,求点G 的坐标;(3)已知点P (n ,0)是x 轴上的点,若点P 关于直线OD 的对称点Q 恰好落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求n 的值.【分析】(1)在y =-ax 2+3ax +4a 中,令y =0得A (-1,0),B (4,0),根据ΔABC 的面积为10,即得OC =4,C (0,4),用待定系数法即得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x 2+3x +4;(2)设E (m ,0),则F m ,12m ,G (m ,-m 2+3m +4),由GF =5OF ,可得-m 2+52m +4=5×52m ,即可解得G (2,6);(3)连接PQ 交直线OD 于K ,过Q 作QT ⊥x 轴于T ,设Q (r ,s ),可得K n +r 2,s 2 ,即得s 2=12×n +r 2,n +r =2s ①,又r 2+s 2=n 2,(n +r )(n -r )=s 2②,可解得r =35n ,s =45n ,故Q 35n ,45n ,代入y =-x 2+3x +4得45n =-35n 2+3×35n +4,解得n =5或n =-209.【解答】解:(1)如图:在y =-ax 2+3ax +4a 中,令y =0得-ax 2+3ax +4a =0,解得x =4或x =-1,∴A (-1,0),B (4,0),∴AB =5,∵ΔABC 的面积为10,∴12AB ⋅OC =10,即12×5⋅OC =10,∴OC =4,∴C (0,4),把C (0,4)代入y =-ax 2+3ax +4a 得:4a =4,∴a =1,∴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x 2+3x +4;(2)如图:设E (m ,0),则F m ,12m ,G (m ,-m 2+3m +4),∴OF =m 2+12m 2=52m ,GF =-m 2+3m +4-12m =-m 2+52m +4,∵GF =5OF ,∴-m 2+52m +4=5×52m ,解得m =2或m =-2(舍去),∴G (2,6);(3)连接PQ 交直线OD 于K ,过Q 作QT ⊥x 轴于T ,如图:∵P (n ,0)关于直线对称点为Q ,∴OQ =OP =|n |,K 是PQ 中点,设Q (r ,s ),∴K n +r 2,s 2,∵K 在直线y =12x 上,∴s 2=12×n +r 2,整理得:n +r =2s ①,∵OT 2+QT 2=OQ 2,∴r 2+s 2=n 2,变形得:(n +r )(n -r )=s 2②,把①代入②得:2s (n -r )=s 2,∵s ≠0,∴n -r =s2③,由①③可得r =35n ,s =45n ,∴Q 35n ,45n ,∵Q 在抛物线y =-x 2+3x +4上,∴45n =-35n 2+3×35n +4,解得n =5或n =-209,答:n 的值为5或-209.【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综合应用,涉及待定系数法,三角形面积,对称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Q 的坐标.7(2023•邗江区校级一模)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y =-33x +43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点和B 点,过O 点作OD ⊥AB 于D 点,以OD 为边构造等边ΔEDF (F 点在x 轴的正半轴上).(1)求A 、B 点的坐标,以及OD 的长;(2)将等边ΔEDF ,从图1的位置沿x 轴的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长度平移,移动的时间为t (s ),同时点P 从E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着折线ED -DF 运动(如图2所示),当P 点到F 点停止,ΔDEF 也随之停止.①t =3或6(s )时,直线l 恰好经过等边ΔEDF 其中一条边的中点;②当点P 在线段DE 上运动,若DM =2PM ,求t 的值;③当点P 在线段DF 上运动时,若ΔPMN 的面积为3,求出t 的值.【分析】(1)把x =0,y =0分别代入y =-33x +43,即可求出点A 、B 的坐标,求出∠BAO =3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OD =12OA =6;(2)①当直线l 分别过DE 、DF 、EF 的中点,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得出t 的值,并注意点P 运动的最长时间;②分点P 在直线l 的下方和直线l 上方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求出t 的值即可;③分点P 在DN 之间和点P 在NF 之间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求出t 的值即可.【解答】解:(1)令x =0,则y =43,∴点B 的坐标为(0,43),令y =0,则-33x +43=0,解得x =12,∴点A 的坐标为(12,0),∵tan ∠BAO =OB OA=4312=33,∴∠BAO =30°,∵OD ⊥AB ,∴∠ODA =90°,∴ΔODA 为直角三角形,∴OD =12OA =6;(2)①当直线l 过DF 的中点G 时,∵ΔDEF 为等边三角形,∴∠DFE =60°,∵∠BAO =30°,∴∠FGA =60°-30°=30°,∴∠FGA =∠BAO ,∴FA =FG =12DF =3,∴OF =OA -FA =9,∴OE =OF -EF =9-6=3,∴t =3;当l 过DE 的中点时,∵DE ⊥l ,DG =EG ,∴直线l 为DE 的垂直平分线,∵ΔDEF 为等边三角形,∴此时点F 与点A 重合,∴t =12-61=6;当直线l 过EF 的中点时,运动时间为t =12-31=9;∵点P 从运动到停止用的时间为:6+62=6,∴此时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当t =3s 或6s 时,直线l 恰好经过等边ΔEDF 其中一条边的中点,故答案为:3或6;②∵OE =t ,AE =12-t ,∠BAO =30°,∴ME =6-t2,∴DM =DE -EM =t2,∵EP =2t ,∴PD =6-2t ,当P 在直线l 的下方时,∵DM =23DP ,∴t 2=23(6-2t ),解得:t =2411;当P 在直线l 的上方时,∵DM =2DP ,∴t2=2(6-2t ),解得t =83;综上所述:t 的值为2411或83;③当3<t ≤6时,∵∠D =60°,∠DMN =90°,DM =t2,∴∠DNM =90°-60°=30°,∴MN =DM ×tan60°=32t ,DN =2DM =2×t2=t ,∵DP =2t -6,∴PN =DN -DP =t -(2t -6)=6-t ,∵∠DNM =30°,∴边MN 的高h =12PN =3-12t ,∵ΔPMN 的面积为3,∴12×32t 3-12t =3,整理得:t 2-6t +8=0,解得t =2(舍)或t =4当点P 在NF 之间时,∵∠D =60°,∠DMN =90°,DM =t2,∴∠DNM =90°-60°=30°,∴MN =DM ×tan60°=32t ,DN =2DM =2×t2=t ,∵DP =2t -6,∴PN =DP -DN =2t -6-t =t -6,∵∠DNM =30°,∴∠FNA =∠DNM =30°,∴边MN 的高h =12PN =12t -3,∵ΔPMN 的面积为3,∴12×32t 12t -3 =3,解得t =3+17(舍)或t =3-17(舍),综上所述,t 的值为4s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利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熟练掌握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注意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8(2023•武进区校级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任意两点P 1(x 1,y 1)与P 2(x 2,y 2)的“非常距离”,给出如下定义:若|x 1-x 2|≥|y 1-y 2|,则点P 1与点P 2的“非常距离”为|x 1-x 2|;若|x 1-x 2|<|y 1-y 2|,则点P 1与点P 2的“非常距离”为|y 1-y 2|.例如:点P 1(1,2),点P 2(3,5),因为|1-3|<|2-5|,所以点P 1与点P 2的“非常距离”为|2-5|=3,也就是图1中线段P 1Q 与线段P 2Q 长度的较大值(点Q 为垂直于y 轴的直线P 1Q 与垂直于x 轴的直线P 2Q 交点).(1)已知点A -12,0,B 为y 轴上的一个动点,①若点A 与点B 的“非常距离”为2,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点B 的坐标;②直接写出点A 与点B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2)已知C 是直线y =34x +3上的一个动点,①如图2,点D 的坐标是(0,1),求点C 与点D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C 的坐标;②如图3,E 是以原点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一个动点,求点C 与点E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E 与点C 的坐标.【分析】(1)①根据点B 位于y 轴上,可以设点B 的坐标为(0,y ).由“非常距离”的定义可以确定|0-y |=2,据此可以求得y 的值;②设点B 的坐标为(0,y ).因为-12-0 ≥|0-y |,所以点A 与点B 的“非常距离”最小值为-12-0 =12;(2)①设点C 的坐标为x 0,34x 0+3 .根据材料“若|x 1-x 2|≥|y 1-y 2|,则点P 1与点P 2的“非常距离”为|x 1-x 2|”知,C 、D 两点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为-x 0=34x 0+2,据此可以求得点C 的坐标;②根据“非常距离”的定义,点E 在过原点且与直线y =34x +3垂直的直线上,且C 与E 的横纵坐标差相等时,点C 与点E 的“非常距离”取最小值,据此求出C 与E 的坐标及“非常距离”的最小值.【解答】解:(1)①∵B 为y 轴上的一个动点,∴设点B 的坐标为(0,y ).∵-12-0 =12≠2,∴|0-y |=2,解得,y =2或y =-2;∴点B 的坐标是(0,2)或(0,-2);②点A 与点B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为12.(2)①如图2,当点C 与点D 的“非常距离”取最小值时,需要根据运算定义“若|x 1-x 2|≥|y 1-y 2|,则点P 1与点P 2的“非常距离”为|x 1-x 2|”解答,此时|x 1-x 2|=|y 1-y 2|.即AC =AD ,∵C 是直线y =34x +3上的一个动点,点D 的坐标是(0,1),∴设点C 的坐标为x 0,34x 0+3 ,∴-x 0=34x 0+2,此时,x 0=-87,∴点C 与点D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为:|x 0|=87,此时C -87,157;②如图3,当点E 在过原点且与直线y =34x +3垂直的直线上,且CF =EF 时,点C 与点E 的“非常距离”最小,设E (x ,y )(点E 位于第二象限).则y x=-43x 2+y 2=1 ,解得x =-35y =45,故E -35,45.设点C 的坐标为x 0,34x 0+3 ,-35-x 0=34x 0+3-45,解得x0=-8 5,则点C的坐标为-8 5,95,点C与点E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综合题.对于信息给予题,一定要弄清楚题干中的已知条件.本题中的“非常距离”的定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9(2023•海安市一模)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图形W和点P,给出如下定义:F为图形W上任意一点,将P,F两点间距离的最小值记为m,最大值记为M,称M与m的差为点P到图形W的“差距离”,记作d(P,W),即d(P,W)=M-m,已知点A(2,1),B(-2,1)(1)求d(O,AB);(2)点C为直线y=-1上的一个动点,当d(C,AB)=1时,点C的横坐标是 (2-5)或(5-2,) ;(3)点D为函数y=x+b(-2≤x≤2)图象上的任意一点,当d(D,AB)≤2时,直接写出b的取值范围.【分析】(1)画出图形,根据点P到图形W的“差距离”的定义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2中,设C(m,-1).由此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3中,取特殊位置当b=6时,当b=-4时,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如图1中,∵A(2,1),B(-2,1),∴AB⎳x轴,∴点O到线段AB的最小距离为1,最大距离为5,∴d(O,AB)=5-1.(2)如图2中,设C(m,-1).当点C在y轴的左侧时,由题意AC-2=1,∴AC=3,∴(2-m)2+22=9,∴m=2-5或2+5(舍弃),∴C(2-5,-1),当点C在y轴的右侧时,同法可得C(5-2,-1),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C的坐标为(2-5,-1)或(5-2,-1).故答案为:(2-5,-1)或(5-2,-1).(3)如图3中,当b=6时,线段EF:y=x+6(-2≤x≤2)上任意一点D,满足d(D,AB)≤2,当b=-4时,线段E′F′:y=x-4(-2≤x≤2)上任意一点D′,满足d(D′,AB)≤2,观察图象可知:当b≥6或b≤-4时,函数y=x+b(-2≤x≤2)图象上的任意一点,满足d(D,AB)≤2.【点评】本题属于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点P到图形W的“差距离”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学会寻找特殊位置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创新题型.10(2022•姑苏区校级模拟)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任意的三个点A、B、C,给出如下定义:若矩形的任何一条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平行,且A,B,C三点都在矩形的内部或边界上,则称该矩形为点A,B,C的“三点矩形”.在点A,B,C的所有“三点矩形”中,若存在面积最小的矩形,则称该矩形为点A,B,C的“最佳三点矩形”.如图1,矩形DEFG,矩形IJCH都是点A,B,C的“三点矩形”,矩形IJCH是点A,B,C的“最佳三点矩形”.如图2,已知M(4,1),N(-2,3),点P(m,n).(1)①若m=2,n=4,则点M,N,P的“最佳三点矩形”的周长为18,面积为;②若m=2,点M,N,P的“最佳三点矩形”的面积为24,求n的值;(2)若点P在直线y=-2x+5上.①求点M,N,P的“最佳三点矩形”面积的最小值及此时m的取值范围;②当点M,N,P的“最佳三点矩形”为正方形时,求点P的坐标;(3)若点P(m,n)在抛物线y=ax2+bx+c上,当且仅当点M,N,P的“最佳三点矩形”面积为12时,-2≤m≤-1或1≤m≤3,直接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分析】(1)①利用“最佳三点矩形”的定义求解即可,②利用“最佳三点矩形”的定义求解即可;(2)①利用“最佳三点矩形”的定义求得面积的最小值为12,②由“最佳三点矩形”的定义求得正方形的边长为6,分别将y=7,y=-3代入y=-2x+5,可得x分别为-1,5,点P的坐标为(-1,7)或(4,-3);(3)利用“最佳三点矩形”的定义画出图形,可分别求得解析式.【解答】解:(1)①如图,画出点M,N,P的“最佳三点矩形”,可知矩形的周长为6+6+3+3=18,面积为3×6=18;故答案为:18,18.②∵M(4,1),N(-2,3),∴|x M-x N|=6,|y M-y N|=2.又∵m=2,点M,N,P的“最佳三点矩形”的面积为24.∴此矩形的邻边长分别为6,4.∴n=-1或5.(2)如图,①由图象可得,点M,N,P的“最佳三点矩形”面积的最小值为12;分别将y=3,y=1代入y=-2x+5,可得x分别为1,2;结合图象可知:1≤m≤2;②当点M,N,P的“最佳三点矩形”为正方形时,边长为6,分别将y=7,y=-3代入y=-2x+5,可得x分别为-1,4;∴点P的坐标为(-1,7)或(4,-3);(3)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c,经过点(-1,1),(1,1),(3,3),∴a -b +c =1a +b +c =19a +3b +c =3,a =14b =0c =34,∴y =14x 2+34,同理抛物线经过点(-1,3),(1,3),(3,1),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4x 2+134,∴抛物线的解析式y =14x 2+34或y =-14x 2+13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综合题,涉及点的坐标,正方形及矩形的面积及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运用好“最佳三点矩形”的定义.11(2022•太仓市模拟)如图①,动点P 从矩形ABCD 的顶点A 出发,以v 1的速度沿折线A -B -C 向终点C 运动;同时,一动点Q 从点D 出发,以v 2的速度沿DC 向终点C 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点E 为CD 的中点,连接PE ,PQ ,记ΔEPQ 的面积为S ,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其函数图象为折线MN -NF 和曲线FG (图②),已知,ON =3,NH =1,点G 的坐标为(6,0).(1)点P 与点Q 的速度之比v 1v 2的值为 32 ;AB :AD 的值为;(2)如果OM =2.①求线段NF 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②是否存在某个时刻t ,使得S ≥23?若存在,求出t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由函数图象可知t =3时,Q 与E 重合,t =4时,P 与B 重合,t =6时,P 与C 重合,则Q 的速度v 2=DE 3,P 的速度v 1=AB4,从而得出答案;(2)①当t =0时,P 与A 重合,Q 与D 重合,此时S ΔADE =2,可得AD =BC =DE =2,AB =CD =2AD =4,从而得出点P 与Q 的速度,即可得出点F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得答案;②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MN 的函数解析式,当S =23时,可得t 的值,根据图象可得答案.【解答】解:(1)∵ON =3,NH =1,G (6,0),∴N (3,0),H (4,0),由图象可知:t =3时,Q 与E 重合,t =4时,P 与B 重合,t =6时,P 与C 重合,∴Q 的速度v 2=DE 3,P 的速度v 1=AB4,∵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CD ,AD =BC ,∵E 为CD 的中点,∴DE =12CD =12AB ,∴v 1v 2=AB4DE 3=AB 4⋅3DE =AB 4⋅312AB =32,∵P 从A 到B 用了4秒,从B 到C 用了2秒,∴AB =4v 1,BC =2v 1,∴AB =2BC ,∴AB :AD 的值为2,故答案为:32,2;(2)①∵OM =2,∴M (0,2),由题知,t =0时,P 与A 重合,Q 与D 重合,∴S ΔEPQ =12AD ⋅DE =2,∵AB :AD =2,∴AD =DE =12AB ,∴12AD 2=2,∴AD =BC =DE =2,AB =CD =2AD =4,∴v 2=DE 3=23,当t =4时,DQ =v 2t =23×4=83,∴QE =DQ -DE =83-2=23,此时P 与B 重合,∴S ΔEPQ =12EQ ⋅BC =12×23×2=33,∴F 4,23,设直线NF 的解析式为S =kx +b (k ≠0),将N (3,0)与F 4,23 代入得:3k +b =04k +b =23 ,∴k =23b =-2,∴线段NF 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S =23x -2(3<x ≤4);②存在,分情况讨论如下:当Q 在DE 上,P 在AB 上时,∵直线MN 经过点M (0,2),N (3,0),同理求得直线MN 的解析式为S =-23x +2(0≤x ≤3),当s =23时,-23x +2=2,∴x =2,∵s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0≤x≤2时,S≥23,当Q在CE上,P在AB上时,直线NF的解析式为S=23x-2(3<x≤4),由F4,2 3知:当x=4时,S=23,当Q在CE上,P在BC上时,SΔEPQ=12EQ⋅CP,∵DQ=v2t=23t,∴EQ=DQ-DE=23t-2,∵v1=AB4=44=1,∴AB+BP=v1t=t,∵AB+BC=4+2=6,∴CP=6-t,∴S=1223t-2(6-t)=-13t2+3t-6(4<x≤6),当S=23时,-13t2+3t-6=23,∴t=4或5,由图象知:当4<x≤5时,S≥2 3,综上,S≥23时,x的取值范围为0≤x≤2或4≤x≤5.【点评】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矩形的性质等知识,理解函数图象中每一个拐点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12(2022•邗江区校级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和线段ST,我们定义点P关于线段ST的线段比k=PSST(PS<PT)PTST(PS≥PT) .(1)已知点A(0,1),B(1,0).①点Q(2,0)关于线段AB的线段比k= 22 ;②点C(0,c)关于线段AB的线段比k=2,求c的值.(2)已知点M(m,0),点N(m+2,0),直线y=x+2与坐标轴分别交于E,F两点,若线段EF上存在点使得这一点关于线段MN的线段比k≤14,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分析】(1)①求出QA、QB、AB,根据线段比定义即可得到答案;②方法同①,分c>0和c≤0讨论;(2)分两种情况,画出图象,根据线段比定义,分别在M(N)为“临界点”时列出不等式,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1)①∵A(0,1),B(1,0),Q(2,0),∴AB=2,QA=5,QB=1,根据线段比定义点Q(2,0)关于线段AB的线段比k=QBAB=22;故答案为:22;②∵A (0,1),B (1,0),C (0,c ),∴AB =2,AC =|1-c |,BC =1+c 2,AC 2=1+c 2-2c ,BC 2=1+c 2,当c >0时,AC 2<BC 2,即AC <BC ,由C (0,c )关于线段AB 的线段比k =2可得:|1-c |2=2,解得c =3或c =-1(舍去),∴c =3,当c ≤0时,AC 2≥BC 2,即AC ≥BC ,由C (0,c )关于线段AB 的线段比k =2可得:1+c 22=2,解得c =3(舍去)或c =-3,∴c =-3,综上所述,点C (0,c )关于线段AB 的线段比k =2,c =3或c =-3;(2)∵直线y =x +2与坐标轴分别交于E ,F 两点,∴E (-2,0),F (0,2),∵点M (m ,0),点N (m +2,0),∴MN =2,N 在M 右边2个单位,当线段EF 上的点到N 距离较小时,分两种情况:①当M 、N 在点E 左侧时,如图:线段EF 上存在点使得这一点关于线段MN 的线段比k ≤14,∴NE MN≤14,即-2-(m +2)2≤14,解得:m ≥-92,②当N 在E 右侧,M 在E 左侧时,过M 作MG ⊥EF 于G ,如图:线段EF 上存在点使得这一点关于线段MN 的线段比k ≤14,∴GM MN ≤14,即GM 2≤14,∴GM ≤12,而E (-2,0),F (0,2),∴∠FEO =45°,∴ΔHEM 时等腰直角三角形,∴GM =22EM ,∴22EM ≤12,即22[(m +2)-(-2)]≤12,解得m ≤-4+22,∴线段EF 上存在点使得这一点关于线段MN 的线段比k ≤14,线段EF 上的点到N 距离较小时,-92≤m ≤-4+22,当线段EF 上的点到M 距离较小时,也分两种情况:①当N 在E 右侧,M 在E 左侧时,如图:线段EF 上存在点使得这一点关于线段MN 的线段比k ≤14,∴ME MN≤14,即-2-m 2≤14,解得m ≥-52,②当M 、N 在点E 右侧时,过M 作MH ⊥EF 于H ,如图:线段EF 上存在点使得这一点关于线段MN 的线段比k ≤14,∴HM MN ≤14,即HM 2≤14,∴HM ≤12,而E (-2,0),F (0,2),∴∠FEO =45°,∴ΔHEM 时等腰直角三角形,∴HM =22EM ,∴22EM ≤12,即22[m -(-2)]≤12,解得:m ≤-2+22,∴线段EF 上存在点使得这一点关于线段MN 的线段比k ≤14,线段EF 上的点到M 距离较小时,-52≤m ≤-2+22,综上所述,线段EF 上存在点使得这一点关于线段MN 的线段比k ≤14,则-92≤m ≤-4+22或-52≤m ≤-2+22.【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读懂线段比的定义,找出“临界点”列不等式.13(2022•泰州)定义:对于一次函数y 1=ax +b 、y 2=cx +d ,我们称函数y =m (ax +b )+n (cx +d )(ma +nc ≠0)为函数y 1、y 2的“组合函数”.(1)若m =3,n =1,试判断函数y =5x +2是否为函数y 1=x +1、y 2=2x -1的“组合函数”,并说明理由;(2)设函数y 1=x -p -2与y 2=-x +3p 的图像相交于点P .①若m +n >1,点P 在函数y 1、y 2的“组合函数”图像的上方,求p 的取值范围;②若p ≠1,函数y 1、y 2的“组合函数”图像经过点P .是否存在大小确定的m 值,对于不等于1的任意实数p ,都有“组合函数”图像与x 轴交点Q 的位置不变?若存在,请求出m 的值及此时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由y =5x +2=3(x +1)+(2x -1),可知函数y =5x +2是函数y 1=x +1、y 2=2x -1的“组合函数”;(2)①由y =x -p -2y =-x +3p得P (2p +1,p -1),当x =2p +1时,y =m (2p +1-p -2)+n (-2p -1+3p )=(p-1)(m +n ),根据点P 在函数y 1、y 2的“组合函数”图象的上方,有p -1>(p -1)(m +n ),而m +n >1,可得p <1;②由函数y 1、y 2的“组合函数” y =m (x -p -2)+n (-x +3p )图象经过点P ,知p -1=m (2p +1-p -2)+n (-2p -1+3p ),即(p -1)(1-m -n )=0,而p ≠1,即得n =1-m ,可得y =(2m -1)x +3p -(4p +2)m ,令y =0得(2m -1)x +3p -(4p +2)m =0,即(3-4m )p +(2m -1)x -2m =0,即可得m =34时,“组合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Q 的位置不变,Q (3,0).【解答】解:(1)函数y =5x +2是函数y 1=x +1、y 2=2x -1的“组合函数”,理由如下:∵3(x +1)+(2x -1)=3x +3+2x -1=5x +2,∴y =5x +2=3(x +1)+(2x -1),∴函数y =5x +2是函数y 1=x +1、y 2=2x -1的“组合函数”;(2)①由y =x -p -2y =-x +3p得x =2p +1y =p -1 ,∴P (2p +1,p -1),∵y 1、y 2的“组合函数”为y =m (x -p -2)+n (-x +3p ),∴x =2p +1时,y =m (2p +1-p -2)+n (-2p -1+3p )=(p -1)(m +n ),∵点P 在函数y 1、y 2的“组合函数”图象的上方,∴p -1>(p -1)(m +n ),∴(p -1)(1-m -n )>0,∵m +n >1,∴1-m -n <0,∴p -1<0,∴p <1;②存在m =34时,对于不等于1的任意实数p ,都有“组合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Q 的位置不变,Q (3,0),理由如下:由①知,P (2p +1,p -1),∵函数y 1、y 2的“组合函数”y =m (x -p -2)+n (-x +3p )图象经过点P ,∴p -1=m (2p +1-p -2)+n (-2p -1+3p ),∴(p -1)(1-m -n )=0,∵p ≠1,∴1-m -n =0,有n =1-m ,∴y =m (x -p -2)+n (-x +3p )=m (x -p -2)+(1-m )(-x +3p )=(2m -1)x +3p -(4p +2)m ,令y =0得(2m -1)x +3p -(4p +2)m =0,变形整理得:(3-4m )p +(2m -1)x -2m =0,∴当3-4m =0,即m =34时,12x -32=0,∴x =3,∴m =34时,“组合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Q 的位置不变,Q (3,0).【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综合应用,涉及新定义,函数图象上点坐标的特征,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关系等,解题的关键是读懂“组合函数“的定义.14(2024•钟楼区校级模拟)在同一平面内,具有一条公共边且不完全重合的两个全等三角形,我们称这两个三角形叫做“共边全等”.(1)下列图形中两个三角形不是“共边全等”是③;AB,点E、F分别在AC、BC边(2)如图1,在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在AB边上,且AD=13上,满足ΔBDF和ΔEDF为“共边全等”,求CF的长;(3)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3x+12分别与直线y=x、x轴相交于A、B两点,点C是OB 的中点,P、Q在ΔAOB的边上,当以P、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ΔPCB“共边全等”时,请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分析】(1)由于第③个图不符合共边要求,所以图③即为答案;(2)DF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由于F点在BC边上,E在AC边上,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可以如图②,在公共边异侧,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也可以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将图③的两条最长边重合形成),分两类讨论,画出图形,按照图②构图,会得到一个一线三等角模型,利用相似,列出方程来解决,按照平行四边形构图,直接得到ΔADE为等边三角形,计算边长即可求得;(3)由题目要求,可以知道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为PB边,由于要构成ΔPCB,所以P点只能在OA和OB边上,当P在OA边上,两个三角形可以在PB同侧,也可以在PB异侧,当在PB异侧构图时,可以得到图3和图4,在图3中,当在PB同侧构图时,可以得到图6,当P在OB边上时,Q只能落在OA上,得到图7,利用已知条件,解三角形,即可求出Q点坐标.【解答】解:(1)①②均符合共边全等的特点,只有③,没有公共边,所以③不符合条件,∴答案是③;(2)①如图1,当ΔBDF≅ΔEFD,且是共边全等时,∠BFD=∠EDF,∴DE⎳BC,∵ΔABC是等边三角形,∴ΔADE是等边三角形,AB=2,∵AD=13∴DE=AE=BF=2,∴CF=BC-BF=4,②如图2,当ΔBDF≅ΔEDF,且是共边全等时,BD=DE=6-AD=4,∠DEF=∠B=60°,EF=BF,∴∠AED+∠FEC=120°,又∠AED+∠EDA=1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一轮讲练测第三单元函数第11讲一次函数的应用及综合问题1、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2、理解: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及结合实际问题中的意义;3、会:结合函数图象确定图形面积;并根据面积确定点的坐标,进而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会解决一次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4、能:解决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并根据整数点及公共点的个数确定参数的值或范围。

1.(2019春•石景山区期末)甲、乙两名同学骑自行车从A 地出发沿同一条路前往B 地,他们离A 地的距离()s km 与甲离开A 地的时间()t h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有下列说法: ①甲、乙同学都骑行了18km②甲、乙同学同时到达B 地③甲停留前、后的骑行速度相同④乙的骑行速度是12/km h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②③【解答】解:由图象可得,甲、乙同学都骑行了18km ,故①正确,甲比乙先到达B 地,故②错误,甲停留前的速度为:100.520/km h ÷=,甲停留后的速度为:(1810)(1.51)16/km h -÷-=,故③错误, 乙的骑行速度为:18(20.5)12/km h ÷-=,故④正确,故选:B .2.(2018春•平谷区期末)某区中考体育加试女子800米耐力测试中,同时起跑的甲和乙所跑的路程S (米)与所用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图象分别为线段OA和折线O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B.乙的平均速度比甲的平均速度大C.在起跑后50秒时,甲在乙的前面D.在起跑后180秒时,两人之间的距离最远【解答】解:由题意可得,甲对应的函数图象是线段OA,由图象可知甲在匀速跑步,故选项A错误,由图象可知,甲先跑完800米,则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故选项B错误,在起跑后50秒时,乙在甲的前面,故选项C错误,由图象可知,在起跑后180秒时,甲在乙的前面,此时两人之间的距离最远为200米,故选项D正确,故选:D.3.(2019春•海淀区校级期中)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腰长为x,底边长为y,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解答】解:220Q,+=x y∴=-,即10202y xx<,Q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5x综上可得510<<.x故答案为:220=-+,510y x<<.x4.(2019春•海淀区校级月考)若一条直线与函数31=-的图象平行,且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y x面积为12,则该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 . 【解答】解:设所求直线解析式为3y x b =+,则图象与坐标轴两交点坐标为(3b -,0),(0,)b ,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11||||232b b ⨯⨯-=,解得3b =±, 33y x ∴=+或33y x =-,故该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33y x =+或33y x =-,故答案为33y x =+或33y x =-.5.(2019春•海淀区校级期中)如果直线2y x k =-+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8,则k 的值为 .【解答】解:直线2y x k =-+与x 、y 轴的交点为A 、B ,其坐标分别为:(2k ,0)、(0,)k , 11||||8222k S OA OB k =⨯⨯=⨯=, 解得:42k =±,故答案为42±.6.(2019春•石景山区期末)某长途汽车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定质量的行李,当行李质量超过规定时,则需要购买行李票,行李票费用y (单位:元)与所携带的行李质量x (单位:)kg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当行李的质量超过规定时,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多少千克的行李?【解答】解:(1)设当行李的质量超过规定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0)y kx b k =+≠.由图象可知,当30x =时,2y =;当60x =时,8y =,∴302608k b k b +=⎧⎨+=⎩解得154k b ⎧=⎪⎨⎪=-⎩∴当行李的质量超过规定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14(20)5y x x =-…. (2)在14(20)5y x x =-…中 令0y =,得1405x -= 解得20x =.∴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20千克的行李.7.(2019春•昌平区期末)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地相距2400米,王明步行从甲地到乙地,每分钟走96米,李越骑车从乙地到甲地后休息2分钟沿原路原速返回乙地.设他们同时出发,运动的时间为t (分),与乙地的距离为s (米),图中线段EF ,折线OABD 分别表示两人与乙地距离s 和运动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1)李越骑车的速度为 米/分钟;(2)B 点的坐标为 ;(3)李越从乙地骑往甲地时,s 与t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4)王明和李越二人 先到达乙地,先到 分钟.【解答】解:(1)由图象可得,李越骑车的速度为:240010240÷=米/分钟,故答案为:240;(2)由题意可得,点B 的坐标为(12,2400),故答案为:(12,2400);(3)设李越从乙地骑往甲地时,s 与t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s kt =,240010k =,得240k =,即李越从乙地骑往甲地时,s 与t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240s t =,故答案为:240s t =;(4)由图象可知,李越先到达乙地,先到达:240096(1022)3÷-⨯+=(分钟),故答案为:3.8.(2018春•东城区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24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点B .(1)求点A 和点B 的坐标;(2)若点P 在y 轴上,且012AOP A B S S ∆=V 求点P 的坐标.【解答】解:(1)令0x =,得4y =.令0y =,得2x =,(0,4)B ∴,(2,0)A .(2)设(0,)P m , 012AOP A B S S ∆=V Q 求,∴111||224222m ⨯⨯=⨯⨯⨯, 2m ∴=±,(0,2)P ∴或(0,2)-.9.(2019春•门头沟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4y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过点(0,2)B 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交于点C ,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点D .(1)求点C 、D 的坐标;(2)将直线4y x =+在直线l 上方的部分和线段CD 记为一个新的图象G .若直线12y x b =-+与图象G 有两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b 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Q 直线4y x =+与x 轴交于点A ,(4,0)A ∴-Q 直线4y x =+与过点(0,2)B 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交于点C ,(2,2)C ∴-Q 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点D ,(4,4)D ∴-(2)如图:当直线12y x b =-+经过点(2,2)C -时,12(2)2b ∴=-⨯-+,解得1b = 当直线12y x b =-+经过点(4,4)D -时,14(4)2b ∴=-⨯-+,解得2b =b ∴的取值范围为12b <„.10.(2019•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1(0)l y kx k =+≠与直线x k =,直线y k =-分别交于点A ,B ,直线x k =与直线y k =-交于点C .(1)求直线l 与y 轴的交点坐标;(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记线段AB ,BC ,CA 围成的区域(不含边界)为W . ①当2k =时,结合函数图象,求区域W 内的整点个数;②若区域W 内没有整点,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令0x =,1y =,∴直线l 与y 轴的交点坐标(0,1);(2)由题意,2(,1)A k k +,1(k B k--,)k -,(,)C k k -, ①当2k =时,(2,5)A ,3(2B -,2)-,(2,2)C -, 在W 区域内有6个整数点:(0,0),(0,1)-,(1,0),(1,1)-,(1,1),(1,2);②当0k >时,区域内必含有坐标原点,故不符合题意;当0k <时,W 内点的横坐标在k 到0之间,故10k -<„时W 内无整点;当21k -<-„时,W 内可能存在的整数点横坐标只能为1-,此时边界上两点坐标为(1,)M k --和(1,1)N k --+,1MN =;当k 不为整数时,其上必有整点,但2k =-时,只有两个边界点为整点,故W 内无整点;当2k -„时,横坐标为2-的边界点为(2,)k --和(2,21)k --+,线段长度为13k -+>,故必有整点. 综上所述:10k -<„或2k =-时,W 内没有整数点;1.一次函数的实际问题从路程时间图或速度时间图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或结合图中数据确定对应的一次函数(注意自变量取值),然后求出某时刻数值;实际问题中的方案选择问题:结合图象中的数据确定一次函数,或经过图中两个函数对比,借助自变量取值,确定方案;2.一次函数有关的面积问题①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图,12ABC C S AB y =⋅⋅V②割补法(1)补形法:如图,123ABC S S S S S =---V(2)分割法(水平底和铅垂高):如图,12ABC C A S x x BM=⋅-⋅V③等积法如图,ABM ABN S S =V V3.有关最值问题①直线y kx b =+上两点(,)A m p ,(,)B n q ,点C 在线段AB 上,则C p y q ≤≤.②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A ,B ,在x 轴上存在点P 使得AP BP +最小.考点一 已知函数求面积例1.(2019春•石景山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0)y kx b k =+≠的图象平行于直线12y x =,并且经过点(2,3)A --. (1)求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并画出它的图象;(2)此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B ,求AOB ∆的面积.【解答】解:(1)Q 一次函数(0)y kx b k =+≠的图象平行于直线12y x =,12k ∴=, Q 函数图象经过点(2,3)A --,13(2)2b ∴-=-+.2b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122y x =-; 图象如图所示:;(2)过点A 作AC x ⊥轴于点C , 3AC ∴=. Q 直线122y x =-与x 轴的交点B 的坐标是(4,0), 1143622AOB S OB AC ∆∴==⨯⨯=g .【专项训练】1、(2019春•海淀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直线2y x =平行,且经过点(1,6)A(1)求一次函数y kx b =+的解析式;(2)求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解答】解:(1)Q 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直线2y x =平行, 2k ∴=,又Q 函数2y x b =+的图象经过点(1,6)A , 62b ∴=+,解得4b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4y x =+;(2)在24y x =+中,令0x =,则4y =;令0y =,则2x =-;∴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坐标轴交于(0,4)和(2,0)-,∴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2442⨯⨯=.2.(2019春•昌平区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矩形ABCD 的边3AD =,1(2A ,0),(2,0)B ,直线(0)y kx b k =+≠经过B ,D 两点.(1)求直线(0)y kx b k =+≠的表达式;(2)若直线(0)y kx b k =+≠与y 轴交于点M ,求CBM ∆的面积.【解答】解:(1)由矩形ABCD 的边3AD =,1(2A ,0),(2,0)B ,可得1(2D ,3),(2,3)C .把(2,0)B ,1(2D ,3)代入(0)y kx b k =+≠得,20132k b k b +=⎧⎪⎨+=⎪⎩. 解得:24k b =-⎧⎨=⎩.∴直线表达式为:24y x =-+.(2)连接CM . (2,0)B Q , 2OB ∴=.1132322BCM S BC OB ∆∴==⨯⨯=g g .考点二 已知面积求点的坐标例2.(2019春•延庆区期末)一次函数(0)y kx b k =+≠的图象经过点(3,1)A 和点(0,2)B -, (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点C 在y 轴上,且2ABC AOB S S ∆∆=,直接写出点C 的坐标.【解答】解:(1)Q 一次函数(0)y kx b k =+≠的图象经过点(3,1)A 和点(0,2)B -, ∴312k b b +=⎧⎨=-⎩,得12k b =⎧⎨=-⎩,即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2y x =-; (2)设点C 的坐标为(0,)c , Q 点(3,1)A ,点(0,2)B -,2OB ∴=, 2ABC AOB S S ∆∆=Q ,∴|(2)|323222c --⨯⨯=⨯, 解得,12c =,26c =-, C ∴点坐标为(0,2)或(0,6)-.【专项训练】1、(2019春•门头沟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2(0)y kx k =+≠与x 轴的交点为A ,与y 轴的交点为B ,且2AOB S ∆=,则k 的值为 . 【解答】解:令0x =,则2y =. 令0y =,则2x k =-2(A k∴-,0),(0,2)B2||OA k∴=-,2OB =1122||222AOB S OA OB k∆∴==⨯⨯-=g解得:1k =± 故答案为:1±.2.(2019春•丰台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0)y kx b k =+≠与直线4y x =-+的交点为(3,)P m ,与y 轴交于点A .(1)求m 的值;(2)如果PAO ∆的面积为3,求直线y kx b =+的表达式. 【解答】解:(1)Q 直线4y x =-+过点(3,)P m , 341m ∴=-+=;(2)PAO ∆Q 的面积为3,(3,1)P ,∴1332OA ⨯=, 2OA ∴=,1(0,2)A ∴,2(0,2)A -.当直线y kx b =+经过1(0,2)A 和(3,1)P 时, 231b k b =⎧⎨+=⎩,解得132k b ⎧=-⎪⎨⎪=⎩, ∴直线的表达式为123y x =-+;当直线y kx b =+经过2(0,2)A -和(3,1)P 时, 231b k b =-⎧⎨+=⎩,解得12k b =⎧⎨=-⎩, ∴直线的表达式为2y x =-.综上所述,所求直线的表达式为123y x =-+或2y x =-.考点三 一次函数实际应用例3.(2019•东城区一模)弹簧原长(不挂重物)15cm ,弹簧总长()L cm 与重物质量()x kg 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当重物质量为5kg (在弹性限度内)时,弹簧总长()L cm 是( ) A .22.5B .25C .27.5D .30【解答】解:设弹簧总长()L cm 与重物质量()x kg 的关系式为L kx b =+, 将(0.5,16)、(1.0,17)代入,得:0.51617k b k b +=⎧⎨+=⎩,解得:215k b =⎧⎨=⎩,L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215L x =+;当5x =时,251525()L cm =⨯+= 故重物为5kg 时弹簧总长L 是25cm , 故选:B . 【专项训练】1.(2019春•顺义区期末)弹簧原长(不挂重物)15cm ,弹簧总长()L cm 与重物质量()x kg 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当重物质量为4kg (在弹性限度内)时,弹簧的总长()L cm 是 . 【解答】解:设弹簧总长()L cm 与重物质量()x kg 的关系式为L kx b =+, 将(0.5,16)、(1.0,17)代入,得:0.51617k b k b +=⎧⎨+=⎩,解得215k b =⎧⎨=⎩,L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215L x =+;当4x =时,241523()L cm =⨯+= 故重物为4kg 时弹簧总长L 是23cm , 故答案为:23例4.(2019•昌平区二模)“五一黄金周”期间李师傅一家开车去旅游,出发前查看了油箱里有50升油,下面的两幅图分别描述了行驶里程及耗油情况,行驶130公里时,油箱里剩油量为升.【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用时1小时时,油量剩余45升,行驶了30公里;当用时在1 2.5-小时之间时,可得:每小时行驶的里程为180301002.51-=-公里,每小时耗油量为453382.51-=-升∴当用时112+=小时时,此时刚好行驶了130公里,此时油箱里的剩油量为:458137-⨯=升,故答案为:37.【专项训练】1.(2019春•延庆区期末)小明和小华是同班同学,也是邻居,某日早晨,小明7:40先出发去学校,走了一段后,在途中停下吃了早餐,后来发现上学时间快到了,就跑步到学校;小华离家后直接乘公共汽车到了学校.如图是他们从家到学校已走的路程s(米)和所用时间t(分钟)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中①小明家与学校的距离1200米;②小华乘坐公共汽车的速度是240米/分;③小华乘坐公共汽车后7:50与小明相遇;④小华的出发时间不变,当小华由乘公共汽车变为跑步,且跑步的速度是100米/分时,他们可以同时到达学校.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 个B.2个C.3 个D.4个【解答】解:由图象可得,小明家和学校距离为1200米,故①正确;小华乘坐公共汽车的速度是1200(138)240÷-=米/分,故②正确;+=(分),则小华乘坐公共汽车后7:50与小明相遇,故③正确;4802402÷=(分),8210小华的出发时间不变,当小华由乘公共汽车变为跑步,且跑步的速度是100米/分时,小华从家到学校的所用时间为:120010012÷=(分),则小华到校时间为8:00,小明到校时间为8:00,故④正确;故选:D.2.(2019春•丰台区期末)甲、乙两个车间接到加工一批零件的任务,从开始加工到完成这项任务共用了9天.其间,乙车间在加工2天后停止加工,引入新设备后继续加工,直到与甲车间同时完成这项任务为止,设甲、乙两个车间各自加工零件总数y(单位:件)与加时间x(单位:天)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由工厂统计数据可知,甲车间与乙车间加工零件总数之差z(单位:件)与加时间x(单位:天)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请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回答:(1)图中m的值是;(2)第天时,甲、乙两个车间加工零件总数相同.【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 72050770m =+=,故答案为:770; (2)由图可得,甲每天加工的零件数为:720980÷=(个),乙引入新设备前,每天加工的零件数为:80(402)60-÷=(个), 乙停工的天数为:(20040)802-÷=(天),乙引入新设备后,每天加工的零件数为:(770602)(922)130-⨯÷--=(个), 设第x 天,甲、乙两个车间加工零件总数相同, 80602130(22)x x =⨯+--,解得,8x =,即第8天,甲、乙两个车间加工零件总数相同, 故答案为:8.考点四 一次函数中的几何综合例5.(2019春•海淀区期末)如图,直线1:21l y x =+与直线2:4l y mx =+相交于点(1,)P b . (1)求b ,m 的值;(2)垂直于x 轴的直线x a =与直线1l ,2l 分别交于点C ,D ,若线段CD 长为2,求a 的值.【解答】解:(1)Q 点(1,)P b 在直线1:21l y x =+上, 2113b ∴=⨯+=;Q 点(1,3)P 在直线2:4l y mx =+上,34m ∴=+, 1m ∴=-.(2)当x a =时,21C y a =+; 当x a =时,4D y a =-. 2CD =Q ,|21(4)|2a a ∴+--=, 解得:13a =或53a =.a ∴的值为13或53.【专项训练】(2019春•房山区期末)如图,直线243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和点B ,点C 在线段AB 上,点D 在y 轴的负半轴上,C 、D 两点到x 轴的距离均为2. (1)点C 的坐标为: ,点D 的坐标为: ;(2)点P 为线段OA 上的一动点,当PC PD +最小时,求点P 的坐标.【解答】解:(1)由题意点C 的纵坐标为2,2y =时,2243x =+, 解得3x =-, (3,2)C ∴-,Q 点D 在y 轴的负半轴上,D 点到x 轴的距离为2,(0,2)D ∴-,故答案为(3,2)-,(0,2)-;(2)当C 、P 、D 共线时,PC PD +的值最小, 设最小CD 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有322k b b -+=⎧⎨=-⎩,解得432k b ⎧=-⎪⎨⎪=-⎩,∴直线CD 的解析式为423y x =--,当0y =时,32x =-,3(2P ∴-,0).考点五 一次函数中的公共点、整数点问题例6.(2019春•石景山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1,)A m -是直线2y x =-+上一点,点A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 (1)求点A ,B 的坐标;(2)若直线:2(0)l y kx k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k 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Q 点(1,)A m -是直线2y x =-+上一点, 123m ∴=+=.∴点A 的坐标为(1,3)-.∴点(1,3)-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的坐标为(3,3).(2)当直线:2l y kx =-过点(1,3)A -时,得32k =--,解得5k =-.当直线:2l y kx =-过点(3,3)B 时,得332k =-,解得53k =. 如图,若直线:2(0)l y kx k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则b 的取值范围是5k -„或53k ….【专项训练】1.(2019春•顺义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0)y kx k =≠过点(1,2)A ,直线:l y x b =-+与直线(0)y kx k =≠交于点B ,与x 轴交于点C .(1)求k 的值;(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①当4b =时,直接写出OBC ∆内的整点个数;②若OBC ∆内的整点个数恰有4个,结合图象,求b 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Q 直线(0)y kx k =≠过点(1,2)A ,2k ∴=(2)①当4b =时,直线:4l y x =-+(4,0)C ∴联立:42y x y x =-+⎧⎨=⎩解得:4383x y ⎧=⎪⎪⎨⎪=⎪⎩4(3B ∴,8)3如下图可得:OBC ∆内的整点有:(1,1),(2,1),∴当4b =时,OBC ∆内的整点个数为2;(3)如图所示,当4b =或4-时,OBC ∆内的整点个数为2;当5b =或5-时,OBC ∆内的整点个数为4;∴若OBC ∆内的整点个数恰有4个,则b 的取值范围为45b <„或54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