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群武当山,位于中国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是中国道教名山,也是中国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武当山古建筑群包含了众多的宫殿、寺庙、亭台、观景台等建筑,其中许多建筑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魅力所在。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建筑风格多样,其中以道教建筑为主体,兼收并蓄了佛教建筑、儒家建筑等多种传统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建筑风格主要包括了山地宫殿、雕楼、古寺、古庙、古亭、古观景台等。
我们来看看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山地宫殿。
山地宫殿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们常常坐落在险峻的山峰之上,气势宏伟,建筑风格独特。
这些山地宫殿多为多檐建筑,柱子、梁木精美,斗拱花纹繁复,屋顶雕梁画栋,彩绘斑斓,给人以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
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雕楼也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之一。
雕楼又称观云楼,是宫殿和寺庙中的重要建筑,通常是用来观赏风景的。
武当山的雕楼建筑大多建在山巅,俯瞰群山,楼台雄伟,飞檐翘角,宛如云中楼阁。
雕楼与周围的山水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古寺和古庙更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古寺和古庙是武当山道教建筑的代表,它们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这些古寺和古庙多为悬空建筑,依山而建,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一些寺庙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建筑结构精致,古色古香,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
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古亭和古观景台也是其特色之一。
古亭和古观景台是武当山山间清幽的一道景致线,常常建在山巅或山腰,供游客休憩观景。
古亭和古观景台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多为单层或多层建筑,楼顶多覆盖琉璃瓦,雕梁画栋,显得古朴而富有韵味。
通过对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探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艺术魅力。
这些古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技艺和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他们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珍贵财富。
道教文化——武当山古建筑群

道教文化——武当山古建筑群武当山麓从汉代起就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经过元、明、清等多个时期。
其规模、布局、设计构思、技艺水平实属世之罕见,堪称“旷世之极盛,万古之奇观”。
武当山古建筑群采用中国传统空间组织方式,根据山水地形因地制宜,以自由分布组合方式和局部中轴线对称的组合方式相结合。
建筑以木构架为主,以砖、瓦为墙壁或屋面材料形成各种单体或组合建筑。
宫观位于武当山崇山峻岭之中,地势高低错落,连绵起伏,建筑群依据地势的特点而建形成了一部分建筑以轴线式布局,其他部分建筑以自由式组合的建筑群。
现存四座道教宫殿两座官殿遗址、两座道观及大盘神庵、岩庙,每一处的建筑群由若干单栋建筑围合成院落,并且院落大小不一,按照功能的需求而定。
例如南岩宫布局,非完全对称的布局形式,使其与周围环境完美的协调统一,主要包括围绕着轴线布局的建筑群和南岩峭壁自由布局的建筑群两部分。
身处其中给人以“琼阁”“画境”之感,巧妙地与山相结合,就像是南岩山生长出来的建筑一样。
而轴线布局的建筑群由龙虎殿、玄帝殿,左右四座配殿共同组成。
武当山建筑屋顶样式主要采用歇山式和硬山式,材料主要采用琉璃瓦和青瓦。
重要的宫观建筑采用的是高等级的重檐歇山式,例如紫霄大殿的屋顶就是重檐歇山顶。
屋顶总共有两层,层之间通过斗拱相结合。
上面一层由四个坡面组成,前后两坡面是向下凹入的曲面,正脊中间有一个宝顶,两头为鸱吻。
而左右屋顶上部分是山角型的山花,与垂脊相连,下部分为曲坡面,坡度比较平缓。
硬山式屋顶主要用在武当山道教配殿建筑中,等级比较低出现的不多。
屋面采用灰瓦,坡面只有前后两面,左右两边为垂直的山墙,只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屋脊上基本没有装饰,整体古朴。
武当山建筑装饰包括木雕、砖雕、石雕。
从唐代始修的武当道教庙宇,到现如今保存修复较好的宫观来看,大多数建筑为木构架砖石墙体结构。
宫观主体为抬梁榫卯、插栓等工艺措接,于是运用在梁柱枋等建筑构件上的装饰方式自然多以木雕为主。
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群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武当山是中国的道教圣地,也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其道教文化和武术文化深厚而悠久。
武当山古建筑群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建筑风格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魅力。
武当山古建筑群可以追溯到唐代,其建筑风格主要是道教建筑和武术建筑,两者相辅相成,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神秘而威武的感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是武当山的五座宫观,它们分别是紫霄宫、九华宫、全真观、太和宫和紫虚宫。
这五座宫观是武当山的核心建筑,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产。
紫霄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为宏伟的建筑之一,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约8000余平方米。
宫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紫霄殿、展仙楼和阳明亭等。
紫霄宫是武当山道教全真派的道场,也是武当山的主殿,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气势恢宏。
除了宫观建筑外,武当山古建筑群中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建筑,如黄庭宇观、达尊禅寺、紫霄潭等。
这些建筑都承载着武当山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国道教文化和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
武当山古建筑群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道教文化和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道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对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保护和传承,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希望能够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道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当山古建筑群】确实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气势恢宏,让人无不为之着迷,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道教文化和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
希望通过对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保护和传承,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希望能够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道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的世界遗产: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遇真宫)
遇真宫建于明永乐十年至十五年(1412-1417),院落错落有致,环境幽雅。由前至后有琉璃八字宫门、东西配殿、左右廊庑、龙虎殿、真仙殿等古建筑。 遇真宫是皇帝专为一名武当道士修建的,这名道士叫张三丰。 张三丰是中国道教史和武术史上的一个神奇人物,他读书过目不忘,通晓天文地理,才华横溢,且武艺高强,来无踪去无影,他在中国各名山大川云游传道,在民间影响很大,被奉为“真仙”。明洪武初年,张三丰来到武当山,曾在此处结庵修练。他演创的武当拳,名振天下,后经历代宗师的不断演进发展,最终成为中华武术中最具影响的流派之一。因张三丰被奉为武当武术的祖师,遇真宫亦被历代武当拳第子崇敬,并在此习练拳术。 张三丰在武当山时曾说,此山异日必大兴。几十年后,明成祖果然大修武当。后来,张三丰离开武当山,不知去向。明太祖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都曾下诏遣使求访张三丰其人。明成祖还在给张三丰的信中说:“……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神妙莫测。朕才质疏庸,然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但事与愿违,谁也没能访到有“长生久视之术,超凡入世之功”的张三丰,这位武当高人亦成为神秘而让后人仰慕。为表达其诚意,明成祖亲自下令建造了“遇真宫”,并谕敕张三丰祀像一组置于大殿正中,供人朝拜。至高无上的皇帝为武当山的一名道士建造宫观,并塑像祀奉,派官员洒扫,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遇真宫也因此成为武当道教浓重的一笔。
武当山古建筑群介绍

武当山古建筑群介绍
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指位于中国湖北省的武当山景区内的一系列古建筑,它们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典范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经过历代的修缮和扩建,形成了独特且完整的建筑风格。
整个古建筑群由主峰天柱峰之巅的南岳宫开始迤逦而下,分布在七十二峰之间,呈现出了宏伟壮丽、布局严谨的特点。
其中最为著名的建筑有:
1. 南岳宫: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之巅,是武当山的中心宫殿,也是武当山全面建筑的最高建筑。
2. 真武殿:位于南岳宫附近,是武当山的主要殿堂之一,供奉的真武大帝是武当山的主神。
3. 太和殿:位于南岳宫中部,是武当山修炼功夫的主要场所,也是武当派开展武术活动的地方。
4. 武当山关帝庙:位于武当山山腰,供奉历史名将关羽,是武当山道教文化和武术文化的结合。
这些古建筑都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建筑结构严谨,以木材为主要材料,色彩鲜艳,雕刻精细。
它们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水平,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
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游客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建筑造型、雕刻和绘画,了解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同时也能感受到武当山独特的山水风光和道教文化的魅力。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
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概况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丹江口市的西南部。
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武当山被皇帝敕封为“大岳”、“玄岳”,地位在“五岳”诸山之上。
武当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围又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环绕,风光旖旎,气势宏伟,被世人赞为“万山来朝”。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
明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在武当山兴建了大批建筑,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治世玄岳”牌坊建成,武当山建筑群终于形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以八宫两观为主体的庞大规模。
现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遗址,以及各类庵堂祠庙等共200余处。
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占地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规模极其庞大。
被列入的主要文化遗产包括:太和宫、紫霄宫、南岩宫、复真观、“治世玄岳”牌坊等。
太和宫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南侧,包括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
太和宫主要由紫禁城、古铜殿、金殿等建筑组成。
紫禁城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是一组建筑在悬崖峭壁上城墙,环绕于主峰天柱峰的峰顶。
古铜殿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位于主峰前的小莲峰上,殿体全部由铜铸构件拼装而成,是中国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
金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位于天柱峰顶端,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
南岩宫位于武当山独阳岩下,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
现保留有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龙虎殿等建筑共21栋。
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群武当山古建筑群位于湖北省武当山风景名胜区内,是一座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也是中国道教建筑的代表之一。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建筑风格独特,精美绝伦,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历经千年依旧璀璨耀眼。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座古建筑群的魅力。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修建和扩建,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群包括了武当山宫观、道观、道院、神庙等多个建筑单元,形成了独特的古代宗教建筑群落。
古建筑群的布局和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艺,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之作。
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为著名的建筑包括了紫霄宫、紫霄殿、神霄宫、南岩宫、三清殿等,这些建筑不仅在建筑结构和布局上有着精巧的设计,而且在雕刻和装饰上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紫霄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为重要的建筑之一,它始建于唐代,后经多次修建,成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宫殿式建筑。
紫霄宫的建筑布局属于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的典型之一,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共分为前殿、中殿、后殿三个部分,宫殿的梁柱雕刻精美,门额、悬挂、屋脊等部件更是雕刻精美,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中工艺的精湛和富丽堂皇。
紫霄殿作为紫霄宫的主要建筑之一,也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重要景点之一。
紫霄殿的建筑风格独特,气势宏伟,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规模的典范之一。
殿内梁柱的雕刻非常精美,装饰华丽,刀工细腻,给人一种华丽、高贵的感觉,足见古代建筑师的设计水平和劳作技巧。
神霄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又一精华之作,它建于明代,以“三进四庭”为布局,总占地面积将近一万平方米,是武当山最大的宫殿建筑之一。
神霄宫建筑风格优美,结构精巧,整个宫殿依山而建,气势宏伟,被誉为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明珠。
南岩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一处独特建筑,它坐落在群山之间,建筑风格独特,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
南岩宫建筑的布局与雕刻艺术相结合,给人以意境深远的寂静之感,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一处清幽胜地。
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群武当山古建筑群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的武当山风景名胜区内,是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拥有众多古建筑,包括宫观、道观、庙宇等,构成了一幅宏伟壮丽的道教建筑群,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道教开山始祖张道陵曾在此修炼炼丹,开启了武当山的道教传承。
至今,这里保留着大量古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金顶、紫霄宫、天柱岩、紫霄宫等。
金顶是武当山的标志性建筑,坐落在武当山主峰天柱山之巅,它是武当山的主要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道教建筑中的杰作。
金顶建于元朝时期,是当时道教高僧王重阳创建的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
金顶的建筑风格典雅华丽,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给人一种超然脱俗的感觉。
金顶中供奉着张三丰、王重阳等道教始祖和高僧的塑像,还有王重阳的铜像和道教经文雕刻等,是武当山的重要景点之一。
紫霄宫位于武当山西南麓,是武当山的主要宫观之一,建于明朝时期,是一座典型的古代道观建筑。
紫霄宫依山而建,古木参天,庭院幽深,风景秀丽,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典范。
紫霄宫内有道教巨著《道德经》的雕版、王重阳像、明朝风水宝典等珍贵文物,展现了古代武当山的文化底蕴。
宏伟的紫霄宫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天柱岩是武当山道教建筑群中的另一处重要景点,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山的北麓,是一处自然风光和道教文化相融的地方。
天柱岩有一个大天柱石和一尊王重阳禅像,游客常常在此虔诚祈福。
天柱岩下有道教迦陵魔像,迦陵魔是道家信仰的“神将”,其雕塑形像狰狞、栩栩如生,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典型建筑,武当山古建筑群还包括有多个道观和庙宇,如全真观、太和宫、紫霞宫、丹阳观等,这些古建筑不仅在宗教信仰上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武当山古建筑群不仅在宗教领域有重要意义,在建筑艺术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武当山的古建筑建造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平面图
五云楼
• 复真观的五云楼,也叫五层楼,高15.8米,是现 存武当山最高的木构建筑。 • 五云楼采用了民族传统的营造工艺,墙体、隔间、 门窗均为木构,各层内部厅堂房间因地制宜,各 有变化。五云楼最有名之处就是它最顶层的“一 柱十二梁”,也就是说,在一根主体立柱上,有 十二根梁枋穿凿在上,交叉叠搁,计算周密。这 一纯建筑学上的构架,是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杰作, 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因而也成了复真观里 的一大观
复真观
• 复真观又名太子坡 ,据记载,明永乐十年, 明成祖朱棣敕建玄帝殿宇、山门、廊庑等 29间。明嘉靖三十二年扩建殿宇至200余间。 清代康熙年间,曾先后三次修葺。清代乾 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又重修大殿、山门等 殿宇。后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公元 1982年经国家投资,对复真观开展全面修 缮,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被列入全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复真观建筑轴线顺坡地设置,建有山门、 九曲黄河墙、二宫门、照壁、龙虎殿、东 西配殿、大殿、太子殿、五云楼、斋房、 藏经楼、皇经阁等。环境清幽肃穆,恬静 雅适,是清新内审的好地方。
九曲黄河墙
• 九曲黄河墙长71米,墙体厚1.5米,高2.5米,浑圆平 整,弧线流畅悦目;配以绿色琉璃瓦顶,犹如两条 巨龙盘旋飞腾,无论从什么角度欣赏,都给人以美 感,体现出皇家建筑的气派和豪华。 • 关于九曲黄河墙名称的来历,见仁见智。道教思 想认为,给道教庙宇布施的道衣、经书、造像、建 筑、法器、灯烛、钟磬、斋食、香表者,都可以得 到神灵的佑护,称为“九种功德”。应该说,九曲 黄河墙也是体现道教思想的一种建筑。
之
玄岳门、磨针井、复真观
玄岳门
• 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l552年)。位于武当山镇东4000 米处,为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又“治世玄岳”牌坊。 • 它是石凿仿大木建筑结构,三间四柱五楼牌坊,高11.9 米,阔14.5米。明间与次间之比为5:3。坊柱高6.4米, 柱周设夹杆石以铁箍加固。 • 中嵌横式牌匠刻嘉靖皇帝赐额“治世玄岳”。 • 整座牌坊非常壮观,牌坊的坊额、檐椽、栏柱上,刻有仙 鹤游云、八仙祝寿等图案,坊下鳌鱼相对,卷尾支撑,坊 顶有鸱吻吞脊的装饰,檐下坊间缀以各种花鸟图案,做工 精细,堪称中国石雕艺术精品。1988年,国务院公布玄岳 门石坊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磨针井
• 磨阵井又名纯阳宫,建于清康熙年 间,为一座四合院式道院,布局精 巧,结构紧凑。 • 现存磨针井为清咸丰二年(公元 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 此宫占地面积5千平方米,计有庙 房52间。
“磨针井”名字的来源
• 磨针井之名,取自真武大帝刻苦修炼,最后得道 成功的故事,故事说:净乐国太子(即玄武)得 玉清圣祖紫元君的启示,到武当山学道修炼,但 意志不坚,欲下山还俗。走到这里,遇见紫元君 变成的一姥姆在井边磨铁杵。太子感到奇怪,上 前问道:“磨铁杵做什么?”姥姆回答:“磨 针。”太子惊问道:“那不太难了吗?”姥姆偏 过头,笑容慈祥地点化太子道:“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绣花针。”太子闻言顿时大悟,遂转身 回山修炼,最后终于得道升天。后来,人们称这 里为磨针井,并修建了磨针井和回心庵。
返回平面图
复真观大殿
• 又名“祖师殿”,是复真观神灵区的主体建筑, 也是整个建筑群的高潮部位。 • 复真观大殿敕建于明永乐十年,嘉靖年间扩建, 明末毁坏严重,清康熙二十五年重修。因清代维 修为地方官吏和民间信士捐资,虽难以保持原有 建筑的皇家等级,反而增加了许多民间建筑做法。 故通过大殿,可以同时看到明、清两代的建筑技 术和艺术的遗存。 • 大殿内供奉真武神像和侍从金童玉女。更值得一 说的是,这一组巨大的塑像为武当山全山最大的 彩绘木雕像,历600年,仍灿美如新。
祖师殿
• 祖师殿是磨针井的主体建筑,为三开间殿 堂,殿内原供有真武青年时塑像 。四壁绘 《真武修真图》壁画,线条古朴高雅,色 彩陈淡苍然,山水云树有致,各种人物栩 栩如生,具有浓厚的地方民间画风,生动 地反映了真武上山修炼的曲折故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井亭
• 殿旁栏台高举,拱拥井亭一座,重檐雕脊, 凌空展飞,婷婷秀立,轻俏典雅。亭中有 井,亭内有一眼井泉,水质清洌,甘甜如 饴,据说品尝后,能增智开慧。其上神龛 内置铁饰金姥姆磨针像,据说这尊像是供 奉的紫气元君像,手捧铁杵,头微侧偏, 笑迎过往游客,以相当高的艺术造型,渲 染了这个道教故事
返回平面图
太子殿
• 太子殿耸立于复真观建筑的最高处,小巧 精致,又不失皇家建筑的气魄。内设少年 真武读书的壁画、石案、笔墨、古籍等 。 殿内供奉有铜铸太子读书像,是武当山唯 一求学祈福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