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欣赏——丑角(刘雪梅)

合集下载

京剧名丑萧长华

京剧名丑萧长华

京剧名丑萧长华萧长华(1878—1967)京剧分生、旦,净、末、丑诸行当,在画家沈容圃绘制的《同光朝名伶十三绝图像》中,即有文丑刘赶三和武丑杨鸣玉,皆名重一时。

清末民初,北京城又出了一位著名京剧文丑兼教育家,他就是萧长华。

刻苦钻研誉满菊坛萧长华,号和庄,原籍江西新建县,1878年12月1日(清光绪四年戊寅十一月初八)生于北京一个梨园世家,伯父萧永寿是咸、同年间著名昆旦;父亲萧永康(艺名镇奎)是与程长庚、卢胜奎、杨月楼等同时期的著名丑行演员。

《请医》萧长华饰刘高手【音频】萧长华《选元戎》选段萧长华3岁丧母,8岁入私塾读书,10岁时与兄长荣投师景善堂徐文波门下,师从周长山、曹文奎、周长顺、裕云鹏等老师学老生、老旦及文丑。

萧长华11岁首次演出,在《四进士》中饰保童;12岁在四喜班常演《赶三关》《回龙阁》《芦花河》等老戏;后专工丑行,并于17岁时拜名丑宋万泰为师,打下了扎实的表演艺术功底。

《审头刺汤》萧长华饰汤勤【音频】马连良、萧长华《审头》(念白)青年时代,萧长华曾搭小鸿奎班、天福班、同庆班、玉成班等,与京剧名家谭鑫培、何桂山、黄润甫、王愣仙、刘鸿声、龚云甫、陈德霖、杨小楼等同台演出,以方巾丑著名。

1902年,萧长华在与王楞仙合演的《群英会》中饰蒋干,声誉鹊起;1905年,萧长华与谭鑫培合演的《审头刺汤》(饰汤勤)、《卖马》(饰王老好)、《清风亭》(饰贺氏)等剧,亦受到剧界和广大观众好评。

1913年,萧长华入喜庆和、鸿庆两班,与杨小楼合演《落马湖》(前饰樵夫后饰酒保);与刘鸿声合演《刺汤》;与龚云甫合演《钓金龟》《行路哭灵》等剧。

《群英会》姜妙香饰周瑜、萧长华饰蒋干【音频】萧长华《群英会·蒋干盗书》选段在这个阶段,由于萧长华虚心求教、博采众长,又善于细心观察社会生活,因而他精心塑造了诸多不同层次的舞台艺术形象,除蒋干、汤勤外,如他演的配角戏《乌龙院》的张文远、《法门寺》的贾桂、《女起解》的崇公道、《盘关》的皂隶、《浣纱河〉的渔丈人、《失印救火》的金祥瑞、《李七长亭》的崔顺、《取帅印》《选元戎》的程咬金;他演的主角丑儿戏的《连升店》《请医》《荡湖船》《荷珠配》《小上坟》《打灶王》等;唱工戏《十八扯》《戏迷传》;婆子戏《普球山》《探亲家》等等皆为观众所喜爱。

浅谈昆剧丑、副表演艺术

浅谈昆剧丑、副表演艺术

浅谈昆剧丑、副表演艺术 作者:徐栋寅 来源:《艺术评鉴》2022年第11期

摘要:昆剧历史悠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昆剧被授予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在这个传统的剧种里面有着五花八门的行当角色,熟悉昆剧的观众们知道,昆剧行当有“三小”之称,即小生、小旦、小丑。生旦应该来讲是最出彩也是最受大众追捧的行当,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柳梦梅;《玉簪记》中的陈妙常、潘必正等等,光鲜亮丽的扮相、才子佳人的剧情以及委婉动听的水磨唱腔,成为了昆剧的代表形象,以至于大部分学习昆剧的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学习小生、小旦,丑角虽在这“三小”里面,圈粉程度却有些差距。

关键词:昆剧 丑角 舞台发展 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11-0147-05 据了解,一大部分人会认为丑角就是一个配演,甚至龙套,近些年来看也确实如此,那么如果所有人都这么认为的话,试问有哪位孩子愿意学习丑角,下一代的丑角、末角、净角的接班人在哪里,他们会用心专攻这些“边缘”行当吗?其实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对整个昆剧发展都是極为不利的。昆剧的兴旺需要所有行当演员的充实,只有每一个行当都有站得住脚的人,昆剧舞台才会继续发光!

在中国戏曲的发展中,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无丑不成角,可见丑角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地位。丑角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性,也体现在它对观众的吸引,以及丑角可以使戏曲效果更加活泼和生动。丑角可以让戏曲变得更加完整,同时又能映衬出美的角色。昆剧素有“百戏之祖”之称,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其对行当的划分更具特色,所以广为流传。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剧又称为昆曲、昆腔、昆山腔,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珍贵的组成部分。据记载,昆剧最早发源于公元14世纪中国的江苏昆山,后经改良走向全国,从明代中叶开始直到清中叶逐渐衰落,昆剧独领我国剧坛近300年,到今天为止,昆剧已经有了六百年的历史。昆剧集合了唱念做打、舞蹈、音乐、文学、民俗、武术等丰富元素,并且曲词典雅、行腔婉转,因其独具特色,故而广泛流传。提及昆剧行当,其实在早些时候称为“家门”。比如老生家门、官生家门、五旦家门等等,一般说为“十门角色”,分别为:生、小生、外、末、老旦、旦、贴、净、副、丑。但在实际运用中,昆剧四类:生、旦、净、丑,每一类分得还要极其细致。所以说昆剧的角色丰富至极。我们今天单说说昆丑,昆曲副、丑行表演艺术,较之生、旦行更为复杂一些,人物之间的形象区别更明显、表现手段差异更大,故而从表现人物、塑造形象的角度来看,技术难度系数相对更大、技巧要求相对更高,这也是副、丑行好演员明显少于生、旦演员的原因之一。以下笔者从行当、眼神、形体、语言、唱功五大方面与大家分享昆曲丑角的些许认知。

京剧生旦净末丑介绍

京剧生旦净末丑介绍

京剧生旦净末丑介绍
京剧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戏曲形式,有四大行当,分别是生、旦、净、末和丑。

下面是它们的介绍:
1. 生: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演员。

生角包括文生(扮演文雅、儒士等角色)、武生(扮演武将或者戏曲中男性英雄角色)、小生(扮演年轻的男性角色,通常是古代文人或者书生)等。

2. 旦:旦是扮演女性角色的演员。

旦角包括正旦(扮演贵妇、皇后等高贵女性角色)、花旦(扮演普通女性角色)、老旦(扮演阿婆等老年女性角色)等。

3. 净:净是扮演丑角的演员。

丑是京剧传统角色之一,通常是扮演滑稽、嬉笑、夸张的角色。

净角包括小丑(扮演嬉笑角色)、大夫(扮演医生角色)等。

4. 末:末是一种配角,主要扮演小角色或者陪衬。

末角通常是一些次要的角色或者人物,比如官员、士兵、手下等。

末还有很多分支,例如小末、老末、武末等。

5. 丑:丑是一种角色类型,不属于四大剧种之一,但是在京剧中经常出现。

丑通常是道白、要活、落座等剧照中的配角。

以上就是京剧四大行当和丑的介绍。

每个角色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演方式,演员通过扮演不同行当的角色,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精神世界,为观众提供了不同的精神享受。

蒲剧大全名家名段

蒲剧大全名家名段

蒲剧大全名家名段介绍蒲剧是山东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蒲州,因而得名。

蒲剧发源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蒲剧以其幽默风趣的口技、活泼生动的动作和婉转多变的唱腔而闻名于世。

在蒲剧中,有许多名家名段,每一位著名表演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经典演绎,为蒲剧增添了无数的色彩和精彩。

名家名段以下是一些蒲剧大师和他们的代表作品:1. 张文霞:《女驸马》•描述:《女驸马》是蒲剧中的经典之作,讲述了女主角曹秀才穿越山门、过桥、转九道弯、攀丛、越崖等招项目,最终成为皇帝的驸马的故事。

•特点:张文霞以其出色的表演技巧和婉转动听的唱腔,将曹秀才的坚毅、机智和美丽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被誉为蒲剧界的代表演员。

2. 刘雪梅:《晁磨儿》•描述:《晁磨儿》是一出才子佳人的传统爱情故事。

男主角晁磨以其聪明才智赢得了女主角邢恩典的芳心,二人经过种种波折最终修成正果。

•特点:刘雪梅以其灵动的表演和婉转悠扬的唱腔,诠释了邢恩典聪明、坚强的性格,展现了晁磨的智慧和坚定的爱情。

3. 张学秋:《双团圆》•描述:《双团圆》是蒲剧中的一折大戏,讲述了杨定国为了救母亲被迫娶媳妇,妻子因屡屡受辱最终决定投河自尽,最后母子团圆的故事。

•特点:张学秋以其深情款款的表演和激情四溢的唱腔,将杨定国的忠孝和妻子的悲痛表达得淋漓尽致。

名段赏析这里列举了一些蒲剧名段,供读者欣赏:1. 《秦香莲》•描述:《秦香莲》是蒲剧中的经典之作,讲述了秦香莲的悲惨遭遇和奋发抗争的故事。

•特点:该剧以其悲壮的唱腔和情感真挚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成为蒲剧的代表作之一。

2. 《孟庙会》•描述:《孟庙会》是蒲剧中的一出戏,讲述了古代的孟庙盛会,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特点:该剧以其欢快的唱腔和精彩的舞蹈赢得了观众的喝彩,成为蒲剧的经典之作。

3. 《红灯记》•描述:《红灯记》是蒲剧中的一出戏,讲述了上海滩的红灯区风云故事。

•特点:该剧以其火爆的唱腔和绚丽多彩的舞台形式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蒲剧的代表作之一。

浅谈京剧文丑的分类及其表演技巧

浅谈京剧文丑的分类及其表演技巧

126戏剧论坛Drama Forum作家丑角是京剧表演“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之一。

丑角因其化装时要在鼻梁上勾画一块白色的图案,又称为“小花脸”。

顾名思义,丑角扮相并不俊美,大多扮演风趣伶俐或奸阴狡诈一类的角色。

丑角有文丑和武丑之分。

文丑一般不会武艺,以诙谐幽默、插科打诨的人物居多,念白兼做唱,扮演的角色多为狱卒、差役、更夫等。

一、京剧文丑的类别根据角色的身份、地位、年龄等,文丑通常可细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方巾丑,主要扮演头戴方巾的文人,包括儒生、书吏等各种身分,如《群英会》中的蒋干。

为了表现文人墨客的迂腐之气,这类角色动作较为文雅,韵白说得多。

二是袍带丑,扮演官场人物,文官、武官,正反面人物都有,如《六月雪》中的山阳县知县、《徐九经升官记》中的徐九经。

这类角色穿官袍,戴纱帽,讲究官府人员的气派。

三是老丑,扮演年迈的角色,如《棋盘山》中的程咬金。

这类角色有一定的身分地位,举止庄重。

四是茶衣丑,扮演各行各业的下层劳动人民,因身穿短蓝布褂子(茶衣)而得名,如《问樵闹府》中的樵夫,这类角色表演动作较为夸张,台上表演松弛自如。

五是巾子丑,扮演的角色较茶衣丑身分要高一些,表演风格比茶衣丑略微严谨一些,如《女起解》中的崇公道,表演动作基本与茶衣丑相同。

六是丑婆子,又称彩旦,是由丑角扮演的妇女。

这类人物善恶有别,像《梅玉配》中的黄婆,便属善良老妇,而《挑帘裁衣》中的王婆,则刁钻恶毒。

二、京剧文丑的表演技巧戏曲艺术中有唱、念、做、打、翻五功之说,而在文丑中却有表、念、做、唱、笑、舞六功之谈。

“表”字为首,“念”字吃功,“做”字为重,“唱”字巧伶,“笑”字为准,“舞”字精通。

具体来讲,就是“表演”要幽默意浓,“念白”要吐字如钟,“做派”要风度为重,“唱腔”要宛若鸟鸣,“笑声”要音准声美,“舞技”更要精通娴熟。

在所有这些功法中,文丑的表演位居首位。

这说明文丑虽然在传统戏里多饰配角,插科打诨,只起到衬托的作用,但“无丑不成戏”,文丑的地位却是相当重要,不可缺少的,对文丑表演水平的要求也是颇高的。

川剧人物及介绍

川剧人物及介绍

川剧人物及介绍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表演方式和戏曲形式而闻名于世。

川剧人物是川剧中的角色形象,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故事。

下面将介绍几个著名的川剧人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吧。

一、程派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程砚秋是川剧程派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程门立雪”。

他的代表作品有《红灯记》、《霸王别姬》等。

程砚秋的唱腔婉转动听,表演技巧独特,被誉为“程门立雪”的原因就是他在演出时,常常在寒冷的冬天中,站在舞台上唱戏,即使身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积雪,也不退场。

程砚秋的表演风格独特,他能够通过婉转动听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川剧四大名旦之一——袁雪芬袁雪芬是川剧袁派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袁派天后”。

她的代表作品有《白蛇传》、《巴山夜雨》等。

袁雪芬的唱腔激情四溢,表演技巧精湛,她能够通过细腻的表演和激情四溢的唱腔,将角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袁雪芬的表演风格独特,她能够将川剧的独特韵味和现代表演的元素相结合,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艺术享受。

三、川剧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尚小云是川剧尚派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尚派太后”。

她的代表作品有《牡丹亭》、《林则徐》等。

尚小云的唱腔婉转动听,表演技巧独特,她能够通过婉转动听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将角色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尚小云的表演风格独特,她能够将川剧的独特韵味和自己的个人特色相结合,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戏剧体验。

四、川剧四大名旦之一——刘派花旦刘派花旦是川剧刘派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刘派女皇”。

她的代表作品有《春闺梦》、《春秋配》等。

刘派花旦的唱腔婉转动听,表演技巧精湛,她能够通过婉转动听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将角色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刘派花旦的表演风格独特,她能够将川剧的独特韵味和自己的个人特色相结合,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戏剧享受。

以上就是几个著名的川剧人物介绍,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故事,他们通过唱腔和表演,将角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

清官的“丑角”出演——论《升官记》的人物与情节设置

清官的“丑角”出演——论《升官记》的人物与情节设置

清官的“丑角”出演——论《升官记》的人物与情节设置王敏瑗1,甘宏伟2(1.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曲阜273100;2.甘肃政法大学,甘肃兰州730070)摘要:本文主要运用传统戏曲理论和叙事学理论,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探讨《升官记》在人物与情节设置上的特点。

《升官记》没有局限于传统戏曲惯常的角色设置,而是以“丑角”为主角并演清官,塑造了一个鲜活真实的“好官”形象;同时,《升官记》改变了传统戏曲常见的人物一出场便善恶分明的模式,运用限知视角设置情节,产生了“陌生化”的审美效果;《升官记》还巧妙地使用道具,以“一人”为主线,将繁杂的题材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精心编织,增强了观赏性。

关键词:《升官记》;“丑角”;限知视角;“陌生化”中图分类号:K29;K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4630(2021)01-0029-04《升官记》是根据京剧《徐九经升官记》改编的一部戏曲电影,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湖北电影制片厂于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摄制完成。

《升官记》是一部电影,也是一部戏曲,本文则主要关注其作为戏曲文学的特点,着重考察《升官记》在人物与情节设置方面的成绩。

一、以“丑角”为主角演“好官”作为戏曲文学,《升官记》最鲜明的特点是没有局限于传统戏曲艺术惯常的角色限制,而以“丑角”为主角,并演清官。

关于以“丑角”为主角,在《升官记》中饰演徐九经的演员朱世慧曾说:“丑角要排好一出大戏,首先要解决的是唱的问题,……丑行和老生的发音同用本嗓,但老生在传统上有成套的板式腔体,丑行以念和做为特长,而丑行的‘唱’在传统剧中,多为插科打诨或者仅为四六句,没有成套的板式腔体。

”[1]20这表明,在传统戏曲中,丑角主唱是不常见的。

这是从剧本体制和演员角度看的。

我们则主要从观众的角度看以“丑角”为主角并演清官的角色体制所产生的观赏效果。

在民间戏曲中,往往为“丑角”设置一些滑稽幽默的动作、念白、唱词或情节上的误会,让观众笑起来,获得轻松愉悦的体验,甚至是在有浓郁悲剧色彩的戏曲中也常会出现“丑角”,暂时将观众从悲苦的情绪中拉出来。

戏曲作品中丑角艺术形象创作渊源及演变

戏曲作品中丑角艺术形象创作渊源及演变

河南农业2015年第12期(下)中国戏剧作品中,人物角色的行当主要包括“生、旦、净、丑”四种基本类型,其中的丑角行当,除了有时兼扮丑旦或老旦外,大都属于男子的角色。

扮演“丑角”的演员妆后脸上大都呈现出一个白色的豆腐块儿,这就是“丑角”艺术形象的脸谱特征,因此,“丑角”又称“小花脸”与“三花脸”。

丑角艺术形象的创作来自生活,有些直接以历史人物为原型,有些是旁征博引之后创作出的典型形象,艺术形象的创作及演变历程也离不开其自身所具有的深厚历史及文化渊源。

一、丑角形象的内涵意义戏剧舞台上的丑角艺术形象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所不包。

戏曲界的丑角艺术表演家们用“丑”来歌颂忧国忧民、敢做敢为的下层官吏。

如,著名丑角戏剧演员牛得草在豫剧《徐九经升官记》中扮演“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丑角形象徐九经;在豫剧《七品芝麻官》中扮演敢于审诰命的县令丑角形象唐成。

“徐九经”“唐成”等这些敢为民做主的下层官吏的丑角艺术形象非常受人民群众喜爱。

丑角艺术形象用“丑”来赞美朴实淳厚、心地善良的平民百姓。

如,著名丑角演员海连池在曲剧《卷席筒》中扮演纯朴善良的丑角形象小苍娃;胡希华在曲剧《屠夫状元》中扮演厚道实在的丑角形象屠夫胡山。

有时,丑角艺术形象也用来刻画粗犷豪放、为民除害的英雄豪杰。

如,著名京剧丑角演员张春华扮演的京剧《时迁盗甲》中水浒英雄时迁的形象等。

丑角艺术形象也用来鞭挞那些祸国殃民、阴险毒辣的昏君奸臣。

如,戏剧舞台上《窦娥冤》太守桃杌、《鹿台恨》中的商纣王、《楚宫恨》太子太傅费无极等丑角艺术形象就属于鞭挞的对象。

也多用来抨击、讽刺那些无恶不作、刁钻狡猾的坏人。

如,王传淞扮演的昆剧《十五贯》中的赌徒盗贼娄阿鼠的丑角艺术形象等。

戏剧行当中的丑角属于喜剧角色,通过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出丑角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特有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以达到让观众娱乐的目的。

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齿清晰流利为主。

如,《柜中缘》中的淘气儿等就属于用来搞笑以娱乐大众的丑角艺术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欣赏——丑角
——刘雪梅
活动目标:
1.感受丑角的形象特点及其独特的表演。
2.学画丑角脸谱,并且能大胆用肢体语言表现丑角。
3.体验丑角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已对四大行当“生、旦、净、丑”有了一些认识。
2.丑角脸谱图片四幅。
3.《法门众生相》、《七品芝麻官》、《武大郎卖烧饼》、《群丑献艺》视频片段。
4.小镜子、彩绘棒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回忆引入
师幼互用戏曲“念”的腔调问好,回忆四大行当中的生、旦、净、丑。
(二)视频欣赏,感受丑角
(1)《法门众生相》视频片段欣赏。
师:你们都笑了,哪儿很好笑?(夸张、搞笑)
可不可以学一学,做一做呢?
(2)《七品芝麻官》视频片段欣赏。
观察七品芝麻官看的动作、表情。邀请幼儿上台来模仿表演。
(3)《武大郎卖烧饼》视频片段欣赏。
师:咦?武大郎的个子怎么这么矮?
了解丑角的身段技巧——矮子功。
(三)扮丑角
(1)出示四张丑角图片。
师:丑角化妆上有什么特点?
(2)教师示范画丑角。
(3)幼儿在自己脸上试着图画丑角,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四)集体模仿表演《群丑献艺》
(五)结束小结
师:他们的外表是丑的,但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反而更喜欢他们。

活动反思:
为了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我下了很多功夫,从选教材到化妆表演,每一次都
是多次研讨之后才敲定的。因此整个活动是“活”起来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幼儿积极活跃的回答,让孩子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丑角的魅力所在。我们在轻松、
愉快的活动氛围中结束了本次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