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 5 棘头虫病 旧
常见人体寄生虫的治病及其实验诊断方法

常见人体寄生虫的治病及其实验诊断方法类别分类寄生虫种类致病诊断方法医学原虫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阿米巴肠炎、阿米巴痢疾、肠外阿米巴病(脏器脓肿)粪便直接涂片查滋养体;碘液染色查包囊;铁苏木素染色;体外培养;浓集法迪斯帕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哈门内阿米巴、微小内蜓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齿龈内阿米巴均为肠腔共栖型阿米巴、口腔共栖型阿米巴同上;齿龈阿米巴可取齿垢涂片查滋养体耐格里阿米巴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脑脊液或病变组织查滋养体棘阿米巴肉芽肿性阿米巴脑膜脑炎、角膜炎脑脊液或病变组织查滋养体或包囊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穿刺涂片;NNN培养;动物接种蓝氏贾第鞭毛虫贾第虫病(腹泻、胆道感染)粪便检查同阿米巴原虫;十二指肠液或胆汁检查滋养体阴道毛滴虫滴虫性阴道炎、前列腺炎、尿道炎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前列腺液检查锥虫非洲锥虫病(睡眠病)、美洲锥虫病(Chaga病)血液(淋巴液、脑脊液)涂片染色;免疫诊断;DNA诊断孢子虫疟原虫疟疾(冷、热、汗、肝脾肿大,凶险型疟疾)血液涂片染色(瑞氏或吉姆萨染色);ELISA; PCR 刚地弓形虫先天感染(流产、胎儿畸形、脑钙化、视网膜脉络膜炎等);获得性感染(发热、淋巴结肿大、脑炎)组织印片或切片查滋养体;动物接种;免疫组化;DT; IFA;ELISA; PCR隐孢子虫隐孢子虫病(腹泻)粪便涂片染色(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免疫诊断肉孢子虫肉孢子虫病(肌肉及全身症状与体征)粪便涂片、肌肉活组织检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孢球虫等孢球虫(腹泻)粪便涂片或浓集法查卵囊人芽囊原虫腹泻及全身症状粪便涂片和碘液染色纤毛虫结肠小袋纤毛虫小袋纤毛虫痢疾同上类别分类寄生虫种类致病诊断方法医学蠕虫线虫似蚓蛔线虫(蛔虫)蛔虫病、蛔虫并发症粪便涂片查虫卵;检获成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钩虫)钩虫病(钩蚴皮炎、消化道症状、贫血)粪便涂片法、浮聚法查虫卵、钩蚴培养法查幼虫毛首鞭形线虫(鞭虫)鞭虫病(消化道症状)粪便涂片法、浮聚法查虫卵蠕形住肠线虫(蛲虫)蛲虫病(肛门瘙痒)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丝虫)淋巴丝虫病(超敏反应、慢性阻塞性病变)夜间采血或体液、尿液查找微丝物;免疫学及DNA诊断旋毛形线虫旋毛虫病肌肉活检查囊包、免疫诊断粪类圆线虫粪类圆线虫病(肺炎、肠炎等)粪便浓集查虫卵;痰液查幼虫(碘染);ELISA广州管圆线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脑炎脑脊液查幼虫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免疫学诊断等棘头虫猪巨吻棘头虫棘头虫病病史;诊断性驱虫;免疫学诊断吸虫华支睾吸虫(肝吸虫)胆管(囊)炎、胆结石、肝脾肿大、肝硬化等粪便或十二指肠液涂片查虫卵;免疫学诊断布氏姜片虫(姜片虫)姜片虫病(胃肠道炎症、营养不良等)分辨直接生理盐水涂片法查虫卵肝片形吸虫片形吸虫病(肝炎、消化系统症状、全身症状)粪便或十二指肠液涂片查虫卵;免疫学诊断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肺吸虫病痰或粪便查虫卵、免疫诊断日本血吸虫(血吸虫)尾蚴性皮炎、肝硬化、肾病粪便涂片或浓集查虫卵;毛蚴孵化法;环卵沉淀试验、其他免疫检查绦虫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猪带绦虫病、囊尾蚴病(脑、眼、皮下等)粪便查节片或虫卵;皮下结节活检查囊尾蚴;IHA、ELISA 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牛带绦虫病(消化道症状)粪便查节、头节或肛门拭子法查虫卵微小膜壳绦虫膜壳绦虫病(肠炎等)粪便检查虫卵或孕节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病(肝、肺等)体液检查棘球蚴砂、免疫诊断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手术取虫鉴定类别分类寄生虫种类致病诊断方法医学节肢动物螨疥螨疥疮皮肤刮拭涂片查疥螨蠕形螨蠕形螨病(毛囊炎、痤疮、酒糟鼻等)透明胶纸或挤压涂片法查螨虫粉螨肺螨症、肠螨症、尿螨症等痰、粪、尿中查粉螨医学昆虫蝇蛆蝇蛆病(消化道、皮肤组织、眼、泌尿生殖道、耳鼻喉等)患处取幼虫鉴定虱皮炎、传播疾病内衣、头发、阴毛查找卵、若虫或成虫潜蚤潜蚤病(皮肤)患处取虫鉴定来源:《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06工作室2010-3-19。
猪大棘头虫病诊疗技术

猪大棘头虫病是由少棘科、巨吻 属的蛭形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小肠引 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本病在全国多地 都有存在,在辽宁省散养猪多发,规 模化猪场猪少发,本病还可感染人, 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1猪大棘头虫病生活史成虫寄生在猪小肠内,虫卵随粪 便排出体外,卵内含有幼虫—棘头呦,被中间宿主—金龟子或蛴螬畜业技术疫病防治(甲虫的幼虫)吞食后,棘头呦逸出, 穿过其肠壁进人体腔中发育为棘头体, 然后继续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棘头囊。
当中间宿主变成蛹和成虫时,棘头囊 仍留在其体内,而且继续保持感染力。
猪吞食了含有棘头囊甲虫成虫、蛹、幼虫时都可感染。
棘头囊进人猪小肠 后,棘头体破囊而出,以吻突固定在 肠壁上发育为成虫。
幼虫在中间宿主 体内的发育时间差异较大,如果甲虫 幼虫在6月份以前感染棘头卵,则棘 头呦可在其体内经3个月可发育成具 有感染性的棘头囊;如果在7月份以 后感染,则需要经过12~13个月才能 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棘头囊。
棘头囊 发育为成虫需2.5耀4个月。
成虫在猪体 的寿命为10~24个月。
2猪大棘头虫病临床症状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有时 只表现消瘦和发育缓慢。
10月龄以上 猪受害严重,严重感染时,病猪食欲 减退,出现刨地、互相对咬或匍匐爬 行,不断哼哼等腹痛症状,下痢,粪便带血。
经1~2个月后,日益消瘦和 贫血,生长育迟缓,有的成为僵猪。
有的因肠穿孔后体温升髙、呼吸浅表、 剧烈腹痛、后期继发腹膜炎,腹壁紧 张、呻吟、肌肉震颤,迅速死亡。
3猪大棘头虫病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粪便检查 (沉淀法)发现虫卵确诊。
死后剖检, 在小肠浆膜面可见大量浅黄或黄褐色 的豆粒大结节,切开肠管可发现大量虫体。
沉淀法检查操作步骤:(1)取粪便2g 置于烧杯中,并加人少量清水,用玻璃棒将粪便充分捣碎 并混匀,再加人清水至烧杯的2/3处。
(2)将混匀的粪水用40~60目的铜筛过滤到另一烧杯中静置。
(3)滤液静置30耀40m in 后,慢慢倾去上层液,保留沉渣,重新加水混 匀并静置。
寄生虫

寄生虫一、多种动物共患。
1、华枝睾吸虫病(肝吸虫病)吸虫P422、棘球蚴病(包虫病)绦虫P3、细颈囊尾蚴(水铃铛)绦虫P4、裂头蚴P5、旋毛虫P6、肾膨结线虫病P二、反刍动物1、片形吸虫病(肝蛭)(水嗉子)P44(吸)<肝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
2、双腔吸虫病P49<矛形双腔吸虫、中华双腔吸虫>3、阔盘吸虫病P51<胰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枝睾阔盘吸虫.>4、前后盘吸虫病(同盘吸虫病)P54<鹿前后盘吸虫>5、日本分体吸虫病(血吸虫病)P556、东毕吸虫病(尾蚴性皮炎、稻田皮炎)P7、牛羊绦虫病(扩展莫尼茨绦虫、盖氏曲子宫绦虫、中间无卵黄腺绦虫)P8、牛囊尾蚴病(牛囊虫病)P9、脑多头蚴病(脑包虫病、回旋病)P10、犊新蛔虫病P11、牛羊消化道线虫病P12612、网尾线虫病(肺线虫病)P13413、牛吸吮线虫病(牛眼虫病)P13714、牛羊丝状线虫病(腹腔丝虫病)P138三、猪虫病。
1、猪姜片吸虫病2、猪囊尾蚴病(猪囊虫病)P913伪裸头绦虫病4、蛔虫病(线虫病)P1405、食道口线虫病(结节虫病)P1446、毛尾线虫病(鞭虫病)P1457、类圆线虫病(杆虫病)P1477、后圆线虫病(肺线虫病)P1488、胃线虫病1519、冠尾线虫病(肾虫病)15310、猪棘头虫病177四、禽1、前殖吸虫病2、卷棘口吸虫病3、后睾吸虫病4、鸡绦虫病5、水禽吸虫病6、鸡蛔虫病7、鸡异刺线虫病(盲肠虫病)8、禽胃线虫病9、禽毛细线虫病10、鸭鸟蛇线虫病(鸭丝虫病)11、鸭棘头虫病五、犬猫寄生虫。
1、犬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P702、犬猫绦虫病103泡状带绦虫、羊带绦虫、豆状带绦虫、带状带绦虫、多头带绦虫、连续多头绦虫、斯氏多头蚴、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犬副孔绦虫、线中绦虫、宽节双叶槽绦虫、曼氏迭宫绦虫3、蛔虫病172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狮弓首蛔虫4、钩虫病174犬钩口线虫、巴西钩口线虫、狭首弯口线虫六、马属动物。
寄生虫分类

泰勒属
璃眼蜱
璃眼蜱
14-20d
弛张热或间歇热,贫血、出血、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胀
水肿。血液稀薄,红细胞减少,胃提状溃疡,淋巴结肿大
血虫净(贝尼尔
)
黄牛、水牛、瘤牛、牦牛、犏牛。寄生于红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内
伊氏锥虫病
伊氏锥虫
锥虫科
锥虫属
虻、厩蝇
虻、厩蝇
5-11d
进行性消瘦、贫血、黄疸、高热、心肌能衰竭
肌肉中发现
无害化处理
羊肌肉
犬狼小肠
脑多头蚴
多头带绦虫
带科
带属
牛羊骆驼
环境中虫卵
中宿2-3月终宿41-73d
神经症状和视力障碍
头骨变薄,变软,皮肤隆起
吡喹酮,丙硫咪唑
牛羊大肠
犬、野犬大肠
疥螨病痒螨病
疥螨痒螨
疥螨科
疥螨
痒螨
足螨属
无中间宿主
在体表发育
8-22d
剧烈的痒感,皮炎
皮肤皱裂。出现痂皮
伊维菌素,敌百虫
传播媒介
生活史
病症
病变
驱虫药
寄生动物
锚头蚤
锚头蚤
锚头蚤科
无中间宿主
9次蜕皮发育感染
焦急不安,减食,消瘦
不规整的深孔
高锰酸钾
鱼体表,鳍眼
鲺病
日本鲺
鲺科
无中间宿主
经5-6次蜕皮
极度不安,急剧狂游和跳跃,鱼体消瘦,易并发赤皮病
皮肤受损,溃疡
晶体敌百虫
鱼体表和腮上
马常见寄生虫病
常见寄生虫病
寄生虫科属
中间宿主
小爪虫病
小爪虫
凹口科
无中间宿主
黄蟮常见的几种病

黄鳝几种常见病的防治在养殖黄鳝过程中应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其常见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腐皮病病鳝行动无力,整天将头伸出水面,体表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形红斑,以腹部两侧为多,有的还会腹部出现蚕豆大小紫斑,严重的表皮腐烂成漏斗状的小洞,若剥去腐皮肉,往往可见腐皮和内脏。
防治方法:(1) 经常更换池水,保持良好水质,是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
(2) 在加换新水的同时,全池泼洒漂白粉1ppm,连续3天,有较好疗效。
(3) 每立方米水体,用红霉素2.5万单位噻唑拌饵料投喂,每天一次,连续3-6天2.肤霉病此病是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或饵料不足而引起黄鳝互相咬伤,伤口感染霉菌而致,伤口处长出棉絮状"白毛",病鳝食欲不振,最后消瘦死亡。
防治办法:(1) 用5%食盐水浸洗鳝种后放养。
(2) 已发病的可用0.04%的食盐和0.04%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3.烂尾病此病在高密度养殖的黄鳝池或运输途中容易发生,病鳝尾部发炎充血,继而肌肉腐烂坏死,以致尾柄或尾部肌肉烂掉,尾椎骨外露,病鳝的头伸出水面,反映迟钝,行动无力。
防治方法:(1)注意鳝池水面的环境卫生,可减少此病的发生和危害。
(2)用0.2ppm呋嘀唑酮全池泼洒。
(3)用每毫升0.25单位的金霉素液浸洗消毒鱼体,效果很好。
4.毛细线虫病此病系毛细线虫侵入黄鳝肠道所致,造成黄鳝消瘦,而后死亡。
防治方法:(1)放养前黄鳝池用生石灰消毒,可预防此病。
(2)每50公斤黄鳝用9%晶体敌百虫5-7.5克拌入河蚌肉中投喂,连喂6天。
(3)用贯众、荆、苏梗、苦楝树根皮等中草药合剂,按每50公斤黄鳝用药总量290克(比例按顺序为16:5:3:5),加入相当于总药量3倍水,煎至原水量的1/2,倒出药汁,再按上述方法加水煎第二次,并两次药汁拌入饲料投喂,连喂6天。
5.棘头虫病由棘头虫寄生肠道引起,肠道发炎充血,阻塞肠管,严重时造成肠穿孔,引起黄鳝死亡。
防治方法:(1)养鳝池放养前用生石灰消毒可预防此病。
2016执业兽医考试【寄生虫学】新增和强调内容及模拟试题(附答案)

第三单元兽医寄生虫病学(分值比例25%)第一小节《大纲》新增和强调的内容单元细目新增要点一、寄生虫学基础知识2.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与危害性(1)寄生虫的发育(2)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3)寄生虫的免疫逃避(4)寄生虫病的危害三、人畜共患寄生虫病1.弓形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2.利什曼原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3.日本分体吸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4.猪囊尾蚴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5.棘球蚴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6.旋毛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四、多种动物共患寄生虫病2.新孢子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4.肉孢子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6.类圆线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7.毛尾线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五、猪的寄生虫病1.猪球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2.(突出)猪姜片吸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5.猪棘头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六、牛、羊的寄生虫病3.(突出)牛、羊球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5.吸虫病(歧腔吸虫病和东毕吸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7.羊脑多头蚴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8.牛、羊消化道线虫病(牛蛔虫病、毛圆科线虫病、仰口线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11.羊狂蝇蛆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七、马的寄生虫病3.马绦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4.马消化道线虫病(副蛔虫病、圆线虫病和胃线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6.马胃蝇蛆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八、禽的寄生虫病1.组织滴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5.鹅球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6.前殖吸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7.后睾吸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11.消化道线虫病(禽蛔虫病和胃线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12.禽皮刺螨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九、犬、猫的寄生虫病2.犬复孔绦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3.猫蛔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4.猫钩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十一、家蚕的寄生虫1.微粒子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2.蝇蛆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3.蒲螨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十二、蜂的寄生虫病1.孢子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2.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3.蜂螨病(狄斯蜂螨病和小蜂螨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第二小节《大纲》新增和强调的内容新编试题A1型题答题说明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近期鱼塘谨防棘头虫病

近期鱼塘严防棘头虫病鱼棘头虫病是鱼塘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虫体寄生于患鱼的肠道,鲤鱼、黄鳝、鳗鱼、鲢鱼和草鱼的发病率较高。
一旦有鱼感染棘头虫病,鱼的生长就会受阻,直接影响到鱼塘的经济利润。
从多年来鱼塘疾病防控了解,鱼棘头虫病也有明显的流行季节,通常在春夏季较容易感染,所以近期鱼塘养殖人员注意做好防控。
一、鱼棘头虫病的症状表现感染有棘头虫的病鱼,会有精神不振、离群独游、食欲减退乃至不食现象,腹部会明显膨大。
如果没得到及时医治,随着病情发展,还会显现生长缓慢、逐渐消瘦情形。
当然,一些病情严重的,不及时医治,时间长有的会显现死亡病例。
由于一旦鱼感染了棘头虫,那么棘头虫就会寄生在病鱼的肠内,破坏肠壁,所以对病鱼剖检可见肠部有明显病变,且有虫体寄生。
二、鱼棘头虫病防控措施1、平时养鱼进程中注意预防,特别是流行季节、易发鱼塘,更要切实加强预防,着落发病几率。
注意保持鱼塘坚持良好水质,有病鱼及时找到病因进行控制,避免继发感染或病害分散。
必要时可用纤虫清20-25ml/1米水体,进行泼洒,来进行预防。
2、一旦发觉有鱼感染棘头虫病,要及时对症医治,可用吡喹酮预混剂0.05~0.1g/1kg体重,拌饵投喂,每3~4日1次,连续3次。
注意用药前,停食一天。
可驱杀鱼体内棘头虫。
3、也可用肠虫净3.0g-5.0g/1kg饲料,拌饵投喂,一日一次,连用2-3次病情严重时可适当加量使用。
在用药后,注意包装用后要集中烧毁。
4、医治本病也可用复方阿苯达唑粉0.2g/1kg体重,拌饵投喂。
一日1次,连用3日。
专门驱除鱼类肠道寄生虫,医治棘头虫病。
三、春夏季养鱼注意想要让鱼塘健康良性发展,减少鱼病产生,春夏季养鱼,要注意安排人员每天早晚对鱼塘进行巡查。
发觉鱼塘内残留的饵料或污染物品时,及时打捞出来,保持好的水质。
另外,每天喂鱼要确保饲料新鲜清洁,不用变质饲料。
发觉疑似病鱼或病鱼要及时控制,在气温、天气多变时要及时调剂管理,避免应激产生。
海水鱼的常见病症

细菌性鳃病
由细菌侵入鱼的鳃部后引 起,导致鳃部出现炎症、 充血、缺氧等症状,影响 鱼的呼吸和生存。
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
由病毒侵入鱼的神经系统 后引起,导致鱼出现神经 症状和死亡。
病毒性腹水病
由病毒侵入鱼的腹腔后引 起,导致腹腔出现炎症、 积水、缺氧等症状,影响 鱼的生存。
病毒性鳃病
由病毒侵入鱼的鳃部后引 起,导致鳃部出现炎症、 充血、缺氧等症状,影响 鱼的呼吸和生存。
对于伤口感染、坏死组织等,需要进行清创处理,以促进伤口愈 合。
生物治疗
使用益生菌
01
通过给予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海水鱼的免疫力和
抵抗力。
使用免疫增强剂
02
给予免疫增强剂来增强海水鱼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如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等。
使用中草药
03
中草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可以用于海水鱼的治
疗和预防。
其他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如使用紫外线、超声波等物理方法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消炎、止痛、促进愈合 等作用。
生态防治
通过改善养殖环境、调整水质等方法来预防和治疗海水鱼疾病,如使用生态制 剂、定期消毒等。
05
海水鱼疾病案例分析
案例一:海水鱼寄生虫病的防治
总结词
海水鱼寄生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对鱼类的健康和生存构成威胁。
海水鱼养殖环境
海水鱼养殖通常在开 放的海域或室内养殖 系统中进行。
室内养殖系统则可以 更好地控制环境因素 ,但运营成本较高。
开放的海域养殖系统 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如水流、温度、盐 度等。
海水鱼养殖的挑战
疾病是海水鱼养殖面临的主要挑 战之一。
海水鱼疾病通常具有较高的传染 性和死亡率,给养殖业带来巨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棘头虫病
• 结合流行病学和临诊症状,以直接 涂片法或沉淀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 确诊。
治疗
猪棘头虫病
• 无特效药物。 • 可试用左旋咪唑、氯硝柳胺、硝硫 氰醚。
防制措施
猪棘头虫病
• 对病猪进行驱虫,消灭感染来源; • 加强猪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切断传 播途径; • 改放牧为舍饲; • 消灭中间宿主。
生活史
猪棘头虫病
• 发育过程 • 雌虫所产虫卵随终末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被 中间宿主的幼虫吞食后,虫卵在其体内孵化 出棘头蚴,棘头蚴穿过肠壁,进入体腔内发 育为棘头体,进一步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棘 头囊。猪吞食了含有棘头囊的中间宿主的幼 虫或成虫而感染。棘头囊在猪的消化液中脱 囊,以吻突固着于肠壁上发育为成虫。
复习思考题
• 1.猪棘头虫的形态构造特点及发育过程。 • 2.猪棘头虫病的诊断及防制措施。 • 3.鸭棘头虫生活史,疾病症状、诊断及防 制措施。
鸭 棘 头 虫 病
生活史
鸭棘头虫病
• 中间宿主大多形棘头虫的中间宿主为湖沼钩 虾;小多形棘头虫为蚤形钩虾、河虾和罗氏 钩虾;腊肠状多形棘头虫为岸蟹;鸭细颈棘 头虫为栉水蚤。 • 发育过程虫卵随终末宿主粪便排出,被中间 宿主吞食后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棘头囊,鸭 吞食含有棘头囊的中间宿主感染。 • 发育时间被中间宿主吞食的虫卵发育为棘头 囊需54~60d;鸭食入棘头囊后发育为成虫 需27~30d。
生活史
图 4-3 蛭形巨吻棘头虫生活史(采自曾宪芳)
生活史
生活史
猪棘头虫病
• 发育时间 • 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期限因季节而异, 如果甲虫幼虫在6月份以前感染,则棘头蚴 可在其体内经3个月发育到感染期;如果在7 月份以后感染,则需经过12~13个月才能发 育到感染期。棘头囊发育为成虫需2.5~4 个月。
二、棘头虫的形态结构
1、外部形态
(2)体壁
• 体壁由五层固有层和两个肌层组成。 从外至里为:上角皮、角皮、条纹 层、覆盖层、辐射层、环肌层和纵 肌层。 • 角皮中密集的小孔具有从宿主肠腔 吸收营养的功能。
二、棘头虫的形态结构
2、内部器官
• 内部器官主要是生殖系统,还有排 泄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 内部器官均包裹在囊内,由韧带悬 在假体腔内。
猪棘头虫病
• 终末宿主 • 猪,也感染野猪、犬和猫,偶见于人。
• 中间宿主
蛴螬(qícáo )
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别名白土蚕、核桃虫。 成虫通称为金龟甲或金龟子。 除危害荔浦芋外,还危害多种蔬菜。按其食性 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 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 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 以及幼苗, 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 此外某些种类的蛴螬可入药,对人类有益。
第二节 鸭棘头虫病
• 鸭棘头虫病是由多形科多形属和细 颈科细颈属的棘头虫寄生于鸭小肠 内引起的疾病。 • 主要特征为肠炎、血便。
病原形态构造
鸭棘头虫病
• 多形科的特点为虫体体表有刺,吻突为卵圆形, 吻囊壁双层,黏液腺一般为管状。 • 多形属的虫体主要有: • 大多形棘头虫 • 小多形棘头虫 • 腊肠状多形棘头虫 • 四川多形棘头虫 • 细颈科虫体的特点为颈细长,黏液腺梨状、肾状 或管状。 • 细颈属的主要虫种有: • 鸭细颈棘头虫
二、棘头虫的形态结构
生殖器官
• 雄性生殖器官
包括两个睾丸、 输精管、射精管、雄茎和交合伞。 包括卵巢、子宫 钟、子宫、阴道和阴门组成。
• 雌性生殖器官
三、棘头虫的生活史
• 棘头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甲壳类动物或昆虫作 为中间宿主。成熟的虫体交配后。雌虫产出含 幼虫(棘头蚴)的虫卵。
终宿主 外 界 虫卵 棘头蚴 中间宿主 终宿主
主要症状
猪棘头虫病
• 临诊表现随感染强度和饲养条件不同而不同。 • 感染虫体数量不多时症状不显著。 • 若感染较多时,可见食欲减退,可视黏膜苍 白,食欲异常,拉稀,粪内混有血液。 • 若肠壁因溃疡而穿孔引起腹膜炎时,则体温 升高(41~41.5℃),腹部异常,疼痛,不食, 起卧抽搐,多以死亡而告终。
♂
♀
雌虫长30—68cm
二、棘头虫的形态结构
吻突与其上的钩
二、棘头虫的形态结构
• 棘头虫无固定颜色,因吸收宿主营养物 质而呈乳白、黄、橙、棕褐和淡红色等。 • 棘头虫雌雄异体,雌虫大于雄虫。
• 棘头虫与线虫一样有假体腔,内含生殖、 排泄器官和神经系统及体腔液。
• 棘头虫无消化系统,虫体通过表皮(角 假皮)吸收营养。
诊断要点
鸭棘头虫病
•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粪便检 查发现虫卵或剖检发现虫体确诊。
治疗
• 选用丙硫咪唑、左咪唑。
鸭棘头虫病
防制措施
鸭棘头虫病
• 对流行区的鸭进行预防性驱虫; • 雏鸭与成年鸭分开饲养; • 选择未受污染或无中间宿主的水域 放牧; •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饲料以增 强抗病力。
病原形态构造
鸭棘头虫病
• 腊肠状多形棘头虫,虫体纺锤形,吻突球状。 雄虫长13~14.6mm。雌虫长15.4~16mm。 虫卵呈长椭圆形,有3层同心圆的外壳,大 小71~83um×30um。
• 四川多形棘头虫,虫体短钝圆柱形,吻突类 球形。雄虫长7~9.6mm。雌虫长 8.8~14mm。虫卵呈椭圆形,内含幼虫。 虫卵大小为78~86um×24~32um。
• 成虫寿命 • 成虫在猪体的寿命为10~24个月。
流行病学
猪棘头虫病
• 感染来源 • 患病或带虫猪,虫卵存在于粪便中。
• 感染途径 • 终末宿主经口感染。 • 抵抗力 • 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高温、低 温以及干燥或潮湿的气候下均可长时间存活。
流行病学
猪棘头虫病
• 感染原因猪吞食了含有棘头囊的甲虫幼虫、 蛹或其他幼虫。放牧猪比舍饲猪感染率高, 后备猪比仔猪感染率高。 • 繁殖力雌虫繁殖力很强,1条雌虫每天产卵 26万~68万,产卵持续时间达10个月,使外 界环境受虫卵污染相当严重。 • 地理分布本病呈地方性流行。
猪巨吻棘头虫成虫及头部构造
猪 巨 吻 棘 头 虫
棘 头 虫
病原形态构造
猪棘头虫病
• 虫卵呈长椭圆形,深褐色,两端稍尖,卵内 含有棘头蚴。 • 卵壳壁厚,由4层组成,外层薄而无色,易破 裂;第2层厚,褐色,有皱纹,两端有小塞状 结构;第3层为受精膜;第4层不明显。 • 虫卵大小为89~100um×42~56um,平均为 91um×47um。
• 棘头虫病是由少棘科巨吻属的蛭形 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小肠(主要是 空肠)内引起的疾病。 • 主要特征为下痢,粪便带血,腹痛。
病原形态构造
猪棘头虫病
• 蛭形巨吻棘头虫,是寄生于猪小肠内 的大型虫体之一。 • 虫体呈乳白色或淡红色,长圆柱形, 前部较粗,后部逐渐变细;体表有横 皱纹; • 头端有1个可伸缩的吻突,上有5~6行 小棘,每列6个。
猪巨吻棘头虫虫卵
虫卵长椭圆形,深褐色,两端 稍尖,卵内含有一幼虫称棘头 蚴。卵壳由四层组成,外层薄 而无色,易破裂;第二层厚, 褐色,有皱纹,两端有小塞状 结构;第三层为受精膜;第四 层不明显。虫卵大小为(89~ 100)μm×(42~56)μm,平 均为91μm×47μm。
生活史
• 中间宿主 • 金龟子及其他甲虫。
成虫
棘头体
棘头囊
成虫
虫卵
棘头蚴
• 自然界中的虫卵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先发育
为棘头体,尔后变为感染性幼虫--棘头囊。
终末宿主因摄食含有棘头囊的节肢动物而被
感染。
• 在某些情况下,棘头虫的发育史中可能有搬
运宿主或贮藏宿主,如蛙、蛇或蜥蜴等脊椎 动物。 • 有的棘头虫需要有第二中间宿主。
第一节 猪棘头虫病
鸭 棘 头 虫 病
图 4-4
大多形棘头虫(Petrochenko) 2. 雌虫 3. 卵
1. 雄虫
病原形态构造
•
鸭棘头虫病
小多形棘头虫,新鲜虫体橘红色, 纺锤形。雄虫长3mm,雌虫长10mm。 吻部卵圆形,吻囊发达。虫卵细长, 具有3层卵膜,大小为107~ 111um×18um。
鸭 棘 头 虫 病
蛴螬(qícáo )
蛴螬体肥大弯曲近C形,体大多白色。体 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 蛴螬终生栖居土中,其活动主要与土壤的 理化特性和温湿度有关。在一年中活动最 适的土温平均为13~18℃,高于23℃,逐 渐向深土层转移,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 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因此蛴 螬在春、秋季两季危害最重。
病原形态构造
•
鸭棘头虫病
细颈科虫体的特点为颈细长,黏液腺梨状、 肾状或管状。细颈属的主要虫种有: • 鸭细颈棘头虫,呈纺锤形,前部有小刺, 吻突上吻钩细小,体壁薄而呈膜状。雄虫白 色,长4~6mm,吻突椭圆形。雌虫黄白色, 长10~25mm,吻突膨大呈球形。 • 虫卵呈卵圆形,卵膜3层,棘头蚴全身有小 棘。虫卵大小为62~751um×20~25um。
瘦,黏膜苍白。 • 在肠道主要是空肠和回肠和浆膜上有灰黄或 暗红色小结节,其周围有红色充血带,肠黏 膜发炎,重者肠壁穿孔,吻突穿过肠壁吸着 在附近浆膜形成粘连,肠壁增厚,有溃疡病 灶。 • 严重感染时,肠道塞满虫体,可能出现肠壁 穿孔而引起腹膜炎。
诊断要点
第八章 棘头虫病
• 第一节 猪棘头虫病 • 第二节 鸭棘头虫病
一、概述
棘头虫属棘头动物门棘头虫纲的动物。 过去常称的蠕虫包括了吸虫、绦虫、线 虫和棘头虫四大类,但寄生在畜禽的棘 头虫要比三类寄生虫少的多。 棘头虫主要寄生在畜禽的消化道。
二、棘头虫的形态结构
1、外部形态
(1)形状 多样,有椭圆形、纺锤形、圆柱状、 梭形、棒状等。大小由1.5毫米至650毫米不等. 最显著特征是虫体的前端有一个可伸缩的吻突. 其上有钩. 雄虫长7-15cm,呈长逗点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