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实施办法
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办法

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实施办法(草案)按照《河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冀政(2006)88号)、《河北省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暂行意见》(冀政办(2010)37号、《石家庄市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暂行办法》(石人社字(2010)315号)和《石家庄市市直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暂行办法》(石人社字(2010)316号),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如下办法:一、指导思想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增强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积极性为导向,建立健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有利于教师成长、设置科学、考核体系完善的教职工考核评估制度,全面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二、实施对象我校在编在岗的教职工。
三、工作原则1、分类考核,区别对待。
根据教学、行政、工勤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
(具体考核办法由科室制定)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切实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在此基础上,照顾到教师之间差距不宜拉得过大。
3、激励先进,注重实绩。
建立考核体系,完善考核内容,特别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工作贡献。
以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分配的主要依据。
4、导向驱动,杠杆调节。
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成绩突出的人员倾斜,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
5、客观公正,便于操作。
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程序规范,公平公正;简便易行,利于操作。
四、绩效工资的分配1、校长奖励基金:每学期按绩效工资总量的0.6%设立校长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优秀人员。
2、职务津贴:考核合格的,发放相应的职务津贴。
副高级:557元/月;中级544元/月;初级:440元/月;员级:334元/月。
技师469元/月;高级工448元/月。
(按5个月计发)3、奖励性绩效工资:扣除校长奖励基金和职务津贴后,按全校上岗教职工人数的考勤、工作量、教育教学过程和成果等进行分配。
五、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实施1.奖励性绩效工资包括全勤奖励、工作岗位津贴、教育教学过程与成果等奖励项目。
河北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河北事业单位工资标准表(最新).doc

2019年河北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河北事业单位工资标准表(最新)河北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河北事业单位工资标准表(最新)河北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河北事业单位工资标准表(最新)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和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冀政办发〔2015〕19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制定的《河北省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实施办法》、《河北省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实施办法》和《河北省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实施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相应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的重要举措,是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
各市、县和省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要严格执行实施办法,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严格组织人事纪律和财经纪律,确保各项工作平稳顺利进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6月24日河北省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实施办法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和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三个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3号)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实施中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15〕4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调整基本工资标准的办法从10月1日起,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同时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
调整后,职务工资标准由现行的340元至4000元分别提高到510元至5250元;级别工资各级别起点标准由现行的290元至3020元分别提高到810元至6135元,其他各级别工资档次标准相应提高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后,规范津贴补贴标准相应减少,严格按纳入基本工资后剩余的额度执行。
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及考核办法(未修改完)

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及考核办法(未修改完)嘿,各位小伙伴,今天咱们来聊聊事业单位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及考核办法。
这可是个大工程,不过没关系,跟着我,保证让你思路清晰,操作起来游刃有余!1.激励性:奖励性绩效工资必须与员工的工作业绩、贡献大小挂钩,让员工感受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公平性:分配过程中要确保公平,不能有任何歧视现象,比如性别、年龄、学历等。
3.可持续性: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要考虑单位的长期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咱们具体来看看分配方案:一、基础工资部分这部分工资是保障员工基本生活的,按照国家规定,咱们事业单位的基础工资分为三个档次:2.基础工资二档:适用于中级员工,按月工资的70%计算。
二、绩效工资部分1.绩效工资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2.优秀等级:绩效工资为月工资的30%,且上不封顶。
3.良好等级:绩效工资为月工资的20%。
4.合格等级:绩效工资为月工资的10%。
5.不合格等级:绩效工资为0。
三、考核办法1.工作业绩:包括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等。
2.工作态度:包括敬业精神、团队协作、遵守纪律等。
3.工作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4.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人际关系、社会贡献等。
具体的考核流程如下:1.每季度进行一次绩效考核,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
2.绩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3.每年度进行一次综合考核,由单位领导组织。
4.综合考核结果作为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依据。
注意事项:1.绩效考核标准要量化:考核标准不能太模糊,得具体量化,比如完成任务的数量,不能只说“完成任务”,得明确完成多少才算是达标。
解决办法:设立详细的考核指标,比如销售岗位可以按销售额来算,行政岗位可以按处理事务的效率来算。
2.避免考核过程中的主观臆断:考核结果不能凭领导的心情来定,得有据可依。
解决办法:设立考核委员会,由多人参与评价,确保评价的客观性。
河北省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实施办法

河北省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实施办法2016按照《河北省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实施办法》,从2016年7月1日起,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同时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
河北省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实施办法一、调整基本工资标准的办法从2014年10月1日起,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同时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
调整后,职务工资标准由现行的340元至4000元分别提高到510元至5250元;级别工资各级别起点标准由现行的290元至3020元分别提高到810元至6135元,其他各级别工资档次标准相应提高。
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后,规范津贴补贴标准相应减少,严格按纳入基本工资后剩余的额度执行。
在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同时,适当调整机关工人技术等级(岗位)工资标准,同时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技术等级(岗位)工资。
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技术等级(岗位)工资后,规范津贴补贴标准相应减少,严格按纳入基本工资后剩余的额度执行。
二、其他有关政策问题(一)适当提高直接从各类学校毕业生中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工资标准。
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后,规范津贴补贴标准按照其转正定级时对应的职级减少额度相应减少,严格按纳入基本工资后剩余的额度执行。
(二)适当提高机关新参加工作工人的学徒期、熟练期工资标准。
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后,规范津贴补贴标准按照其转正定级时对应的技术等级(职务、岗位)减少额度相应减少,严格按纳入基本工资后剩余的额度执行。
(三)调整公务员规范津贴补贴水平和各职级标准。
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2014年9月30日规范津贴补贴水平对应的新标准执行。
三、建立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落实公务员法要求,建立工资调查比较制度,定期开展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合理确定公务员工资水平。
建立定期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制度。
今后基本工资标准原则上每年或每两年调整一次,依据工资调查比较结果,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和物价变动等因素确定调整幅度。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5.4本方案如与国家及地方政策相抵触,按照国家及地方政策执行。
第2篇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一、引言
为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1.3绩效工资分配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激构成
2.1绩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
2.2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额的60%,按月发放。
2.3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额的40%,根据年度考核结果一次性发放。
三、绩效工资分配办法
二、绩效工资分配原则
2.1公平原则:绩效工资分配应确保公平合理,体现同工同酬,避免歧视和偏颇。
2.2激励原则:绩效工资分配应注重激励作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提升工作绩效。
2.3制度原则:绩效工资分配应遵循明确的制度规定,确保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2.4效益原则:绩效工资分配应与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合理调整分配比例。
4.1.2职称级别:根据专业技术职称等级,设定相应的绩效工资系数。
4.1.3工作年限: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设定不同档次的绩效工资系数。
4.2奖励绩效工资分配
奖励绩效工资根据年度考核结果,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分配:
4.2.1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员工,根据考核分数和排名,分配奖励绩效工资。
4.2.2考核结果为合格的员工,根据考核分数,按比例分配奖励绩效工资。
3.1基础性绩效工资分配
基础性绩效工资按照工作人员的岗位性质、工作年限、专业技术职称等因素进行分配。
河北省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

河北省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河北省省级预算管理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财政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评价和问责等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预算部门是指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预算绩效管理是指以提高财政支出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效益为目标,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和问责全过程,运用一系列绩效管理方法实施的管理活动。
第五条预算绩效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结果导向原则。
预算管理各个环节要以结果为导向,强调预算安排与支出结果之间的有机联系,注重财政支出的有效性。
(二)目标管理原则。
预算管理要围绕绩效目标来进行,事前设定目标、事中跟踪监控目标实现进程、事后评价目标完成情况。
(三)责任追究原则。
预算管理强调预算部门的财政支出责任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责任,实行绩效问责。
对无绩效或低绩效的部门及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四)公开透明原则。
预算绩效管理及财政支出结果信息要逐步向社会公开,接受有关机构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二章预算绩效管理职责第六条各级政府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政府分管领导对分管部门预算资金配置绩效、执行效率和使用绩效负有指导和监督责任。
第七条财政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职责是:(一) 制定或者参与制定有关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办法,并对有关制度和办法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 组织、指导、协调本级预算部门编制部门预算建议计划、预算绩效说明书和绩效预算草案,并进行审查和预期绩效评估;(三)具体编制本级政府绩效预算草案,并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批复部门绩效预算; (四)具体组织本级绩效预算的执行,并对预算的执行进行绩效监督检查和控制;(五)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本级绩效预算的变更事项;(六)负责组织、指导预算部门开展绩效自评工作;(七)负责审查本级预算部门绩效自评报告,并提出审查意见批复部门;(八)具体组织对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再评价;(九)指导、监督、考核下级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十)具体考核下级财政部门财政综合支出绩效和重大项目支出绩效工作;(十一)根据预算绩效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绩效问责建议;(十二)定期向上级财政部门和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本级绩效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结果情况; (十三)负责公开本级年度预算和重大项目的绩效结果情况。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办法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一、引言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其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对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激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本篇文章将探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办法。
二、绩效工资考核的意义绩效工资考核是一种以员工的工作绩效为基础,根据一定的考核标准进行评定,以确定员工工资待遇的制度。
它对于事业单位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绩效工资考核,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表现得到量化,这使得员工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2、激励员工:绩效工资考核能够直观地反映员工的工作成果,从而对员工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促进员工更好地履行职责。
3、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绩效工资考核,事业单位可以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
三、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的设计设计绩效工资考核办法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考核标准: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包括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以便对员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
2、考核周期: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考核周期,如季度考核、年度考核等。
3、考核流程:确保考核流程公开透明,让员工了解考核过程和结果,增加考核的公信力。
4、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让员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给予改进建议,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水平。
四、绩效工资考核的实施实施绩效工资考核时,应遵循以下步骤:1、制定详细的考核计划,明确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时间等信息。
2、组建考核小组,确保小组成员具备专业知识和公正态度。
3、按照考核标准对员工进行全面评估,并记录评估结果。
4、将评估结果与员工进行沟通,给予反馈和建议。
5、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员工的绩效工资待遇,确保公平性和激励作用。
五、结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办法是提高工作效率、激励员工、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考核办法的有效实施,事业单位需要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合理的考核周期、公开透明的考核流程以及有效的反馈机制。
河北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意见

河北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意见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82 号),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和时间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从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
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的补助,与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核总量,并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备案。
(四)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原则上每年1月份核定一次,核定后当年不作调整。
确因机构、人员和工作任务发生重大变化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须由卫生行政部门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批准。
四、绩效工资分配(一)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
1.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
具体标准分别由省、市、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制定,按月发放。
2.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由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主管部门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内,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和办法。
根据实际情况,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可设立岗位津贴和综合目标奖励等项目。
(二)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
卫生行政和人口计生部门要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考核的殊岗位原工资构成比例提高部分),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按本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执行,不再另行发放。
(三)绩效工资实施后,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原人事部、财政部发文确定的护龄津贴、政府特殊津贴、卫生防疫津贴、医疗卫生津贴等特殊岗位津贴仍继续按现行规定执行。
省及以下政府和单位自行建立的津贴补贴一律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