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妈妈的葡萄
幼儿园大班教案《妈妈摘的葡萄》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妈妈摘的葡萄》含反思教案:《妈妈摘的葡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大班的语言课程。
我们将学习第X 单元《妈妈摘的葡萄》这一课时,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以及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 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葡萄的生长过程。
3. 教育孩子们懂得感恩,理解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难点:用语言描述葡萄的生长过程,理解并表达母爱的伟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葡萄图片、葡萄实物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老师拿出葡萄实物,让孩子们观察葡萄的外观,闻一闻葡萄的香味,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葡萄是怎么长出来的吗?”2. 故事讲解:老师使用故事课件,讲述《妈妈摘的葡萄》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以及母爱的伟大。
3. 故事复述:老师邀请孩子们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4. 实践活动:孩子们用画笔和彩纸,动手制作葡萄,体会葡萄的生长过程。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故事主题:《妈妈摘的葡萄》生长过程: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七、作业设计:1. 请孩子们回家后,向父母讲述《妈妈摘的葡萄》的故事。
答案:略2. 请孩子们观察家里的植物,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妈妈摘的葡萄》,让孩子们了解了葡萄的生长过程,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复述故事环节,部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仍需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孩子们的语言训练。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孩子们去果园参观,亲身体验葡萄的生长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故事,教育孩子们感恩父母,理解家庭的温暖。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拓展: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更重要的是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拓展。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妈妈摘的葡萄》绘本故事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妈妈摘的葡萄》绘本故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结合绘本故事《妈妈摘的葡萄》进行教学。
主要章节内容包括:葡萄的生长过程、妈妈摘葡萄的情景、分享葡萄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认识葡萄的种类和营养价值。
2. 通过绘本故事,培养幼儿热爱家人、懂得分享的品质。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葡萄的生长过程及绘本故事中分享的意义。
重点:通过绘本故事,培养幼儿热爱家人、懂得分享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妈妈摘的葡萄》、葡萄生长过程的图片、葡萄实物。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葡萄实物,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葡萄的外观特征,引导幼儿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
2. 例题讲解:a. 教师讲述绘本故事《妈妈摘的葡萄》,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和分享的意义。
b. 结合葡萄生长过程的图片,讲解葡萄的种类和营养价值。
3. 随堂练习:a. 教师提问,让幼儿回答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葡萄的生长过程。
b.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向家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事物。
六、板书设计1. 绘本故事《妈妈摘的葡萄》2. 葡萄生长过程a. 种子发芽b. 藤蔓生长c. 开花结果3. 葡萄的种类和营养价值4. 分享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家的葡萄树”为主题,画一幅画,并描述画面内容。
2.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一棵葡萄树,树上挂满了成熟的葡萄,妈妈正在为孩子摘葡萄,孩子在旁边开心地笑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绘本故事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葡萄的生长过程和分享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a. 组织幼儿去葡萄园参观,实地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
b. 开展家庭活动,让幼儿与家人一起分享自己喜欢的食物,培养分享意识。
幼儿园大班绘本《妈妈摘的葡萄》精品教案

幼儿园大班绘本《妈妈摘的葡萄》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绘本《妈妈摘的葡萄》,主要围绕绘本的第三章节“妈妈摘葡萄”展开详细教学内容。
内容包括:通过绘本阅读,让幼儿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认知能力;学习描述葡萄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征;引导幼儿学会感恩,珍惜家人的付出。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认识大自然的美妙。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事物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感恩家人,珍惜亲情,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描述葡萄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征。
重点: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认知能力,学会感恩家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妈妈摘的葡萄》、葡萄挂图、葡萄实物。
2. 学具:彩笔、画纸、葡萄味零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水果,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的美妙。
2. 新课呈现:阅读绘本《妈妈摘的葡萄》,让幼儿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
3. 实践操作:展示葡萄挂图和实物,让幼儿观察、描述葡萄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征。
4. 例题讲解:教师示范描述葡萄,如“这个葡萄是紫色的,形状圆圆的,味道甜甜的。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观察葡萄,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描述。
6. 感恩教育:引导幼儿讨论妈妈为什么要摘葡萄,让幼儿学会珍惜家人的付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妈妈摘的葡萄2. 板书内容:葡萄的生长过程葡萄的颜色、形状、味道学会感恩家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描述今天所学的葡萄特征,并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2. 答案:幼儿描述葡萄的颜色、形状、味道,如“这个葡萄是紫色的,形状圆圆的,味道甜甜的。
”并说:“妈妈,谢谢你给我摘的葡萄,我很喜欢,你辛苦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每个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他们观察、描述事物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指导。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其他水果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妈妈摘的葡萄》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妈妈摘葡萄》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材,主要围绕《妈妈摘葡萄》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葡萄颜色、形状和结构;学习用画笔描绘葡萄技法;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涉及教材章节为第三章《我们身边美好事物》第二节《水果家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葡萄颜色、形状和结构,解葡萄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绘画技能,学会用画笔描绘葡萄。
3.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教育幼儿珍惜父母劳动成果,懂得感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葡萄绘画技法,如何让幼儿把握葡萄形状和颜色。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用画笔描绘葡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葡萄实物、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投影仪。
2. 学具:葡萄实物、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来一串葡萄,让幼儿观察葡萄颜色、形状和结构。
通过提问方式,让幼儿分享他们对葡萄认识。
2. 讲解葡萄生长过程(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葡萄生长过程,让幼儿解葡萄是如何从一个小小花朵变成美味果实。
3. 绘画技法讲解与示范(10分钟)我现场示范如何用画笔描绘葡萄,讲解绘画技法。
用铅笔画出葡萄轮廓,然后用水彩颜料填充颜色。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自己动手画一串葡萄,我在一旁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绘画技巧。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作品,大家互相评价,我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妈妈摘葡萄》2. 内容:葡萄颜色、形状、结构;绘画技法;生长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串葡萄,送给妈妈。
作业要求:用画笔描绘出葡萄颜色、形状和结构,表达对妈妈感激之情。
答案示例:幼儿画出一串色彩鲜艳、形状饱满葡萄,旁边写上“妈妈辛苦,我爱你!”2. 作业提交:课后交给老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让幼儿掌握葡萄绘画技法,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育资料】《妈妈的葡萄》课文学习精品

《妈妈的葡萄》课文
山里,住着狐狸妈妈和小狐狸。
小狐狸肚子饿了,呜呜地哭着向妈妈要吃的:“呜——呜——妈妈,肚子饿了。
”狐狸妈妈说:“你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对不起,让我摘一串葡萄吧。
”狐狸妈妈这么说着,跳到葡萄架上,摘了一大串葡萄,急急忙忙往山里跑。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家就在眼前了,她听到小狐狸呜呜的哭声了。
狐狸妈妈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打算歇一会儿。
可是,然后传来了汪汪的狗叫声。
猎人带着狗追过来了。
怎么办?狐狸妈妈大声喊:“呜——危险!快逃呀!”
听到妈妈的喊声,小狐狸赶忙跳出山洞,向深山里逃去。
后
来,小狐狸在山里到处寻找妈妈,一年、两年,小狐狸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有一天,他来到以前和妈妈住过的山洞附近,看见一棵树下长着葡萄。
哪来的葡萄呢?小狐狸觉得很奇怪,一边想一边尝了一颗。
“呀,好甜呀。
”小狐狸吃了一串又一串,忽然记起了妈妈的声音:“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于是,小狐狸明白了葡萄是怎么来的。
想到这里,小狐狸放开嗓子,对不知什么地方的妈妈喊道:“妈妈,谢谢您!”。
幼儿园大班教案《妈妈摘的葡萄》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妈妈摘的葡萄》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生活》第四章《家的味道》,具体内容为《妈妈摘的葡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知道葡萄的营养价值,培养幼儿对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知道葡萄的营养价值。
2. 培养幼儿对家的情感,懂得珍惜家人的劳动成果。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葡萄的生长过程及营养价值。
重点:培养幼儿对家的情感,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葡萄植株、葡萄果实、PPT、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彩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葡萄植株和果实,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葡萄的外观特征,引导幼儿讨论葡萄的生长过程。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PPT展示葡萄的生长过程,讲解葡萄的营养价值,让幼儿了解葡萄对身体的好处。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题目:“妈妈摘了一串葡萄,请你画一画这串葡萄。
”引导幼儿观察葡萄的形状、颜色,鼓励幼儿用彩笔和水彩颜料进行创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在画纸上绘制葡萄,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挑选部分作品进行展示,让幼儿互相欣赏、评价,培养幼儿的表达力。
6. 情感教育(5分钟)讲述妈妈摘葡萄的辛苦,引导幼儿珍惜家人的劳动成果,培养幼儿对家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妈妈摘的葡萄》2. 内容:葡萄的生长过程葡萄的营养价值绘画葡萄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串葡萄,送给妈妈。
答案:略2. 作业要求:用彩笔或水彩颜料绘制,注意葡萄的形状和颜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葡萄的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培养了幼儿对家的情感。
但在情感教育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不珍惜家人的劳动成果,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葡萄园,了解葡萄的种植和采摘过程。
《妈妈的葡萄》教案及课后反思

《妈妈的葡萄》教案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故事,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3. 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情动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表演,学生品德素养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通过表演表达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采用角色扮演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故事课件,图片和道具。
2. 准备表演场地和音响设备。
3. 准备课后反思表,用于学生和教师的反思。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2. 阅读故事: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分享自己的感受。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情节。
5.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1. 学生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2. 教师反思:教师思考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思,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回答问题或小测验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的品德素养,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表现。
3. 评价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进行评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故事续写,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对故事进行延伸。
2. 开展亲子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故事表演,增进亲子关系。
3. 邀请家长或社区人士来校进行故事分享,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
幼儿园大班绘本《妈妈摘的葡萄》优质教案

幼儿园大班绘本《妈妈摘的葡萄》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绘本《妈妈摘的葡萄》,主要围绕教材第3章《共享生活》展开,详细内容包括:通过绘本阅读,引导幼儿感受家庭亲情,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通过观察葡萄的形状、颜色,让幼儿了解葡萄的基本特征;通过品尝葡萄,让幼儿学会分享和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绘本阅读,感受家庭亲情,培养感恩之心。
2. 帮助幼儿认识葡萄的形状、颜色,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分享、合作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品尝,学会表达自己对葡萄的感受。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绘本《妈妈摘的葡萄》、葡萄一串、观察盒、品尝盘、画纸、彩笔。
学具: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拿出一串葡萄,引导幼儿观察葡萄的形状、颜色,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绘本阅读(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绘本《妈妈摘的葡萄》,引导幼儿关注绘本中的细节,感受家庭亲情。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提问:“绘本中的小动物们为什么会感谢妈妈?”引导幼儿回答,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观察葡萄:让幼儿观察葡萄的形状、颜色,用画笔在画纸上画下来。
(2)品尝葡萄:让幼儿品尝葡萄,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5. 分享与合作(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名代表分享自己的画作和品尝葡萄的感受,其他成员给予评价,培养幼儿的分享与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绘本《妈妈摘的葡萄》2. 葡萄的形状、颜色3. 感恩之心、观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葡萄,并写下一句感谢妈妈的话。
2. 答案示例:(1)画作:画出葡萄的形状、颜色。
(2)感谢妈妈的话:妈妈,谢谢你给我摘的葡萄,我爱你!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观察、表达、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的葡萄姓名
一、组词
狐()理()摘()棵()嗓()险()猎()换()挽()
孤()狸()滴()颗()噪()检()腊()唤()焕()
二、按要求写词
1、反义词:饿()安全()附近(遥远)糊涂(明白)
照样子写词:
2、不.知不.觉:()()()()
急急忙忙:()()()()
三、词语搭配
()的哭声()的葡萄()的狐狸()地哭着
四、加标点:
1、体育老师大声喊着:“喂——冲刺啦!快跑啊!”
2、秋风吹过,火红的枫叶从枝头飘落下来。
一片、两片……转眼间,
地面上就铺得满满的了。
五、句子练习:
1、扩句子:小狐狸找妈妈。
2、把反问句改成出陈述句。
妈妈,您那么疼爱我,我怎么能不感谢您呢?
妈妈,您那么疼爱我,我感谢您。
六、回答问题:
1、小狐狸在山洞附近看到了葡萄,想一想葡萄是怎么来的?
答:当年妈妈摘的那串葡萄里面的葡萄籽钻入泥土中,重新长大结出了葡萄。
2、小狐狸为什么要感谢妈妈?
答:妈妈用自己的生命救了小狐狸,还给它留下了甜甜的葡萄,让它感受到深
深地母爱,所以要小狐狸感谢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