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浅析家族制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图文稿
我国家族企业委托-代理机制问题探析

少 , 多的是徒然付 出 巨大 的代 价和 留下 深 刻的教 训而 已 。 更
我国家族企业委托-代理机制问题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家族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但家族企业在发展中也遇到不少的问题,其中委托-代理问题是家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家族企业;委托;代理 1 我国家族企业建立委托—代理机制的必然性 家族企业在其发展的初期由于规模小、易于管理,因此发展迅速。
但随着家族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领域的拓宽,家族制管理模式的弊端就会逐步暴露出来。
例如,家族内部有限的资金、人才资源难以满足企业的扩张需要;企业家集权领导,难以保障决策的科学化;在用人问题上,长期以来陷入“先家族后企业”的怪圈,过于考虑家族成员的利益,严重挫伤了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家族和非家族成员的双重判断标准,使企业难以获得社会的认同;家族成员间利益及经营理念的冲突,导致企业严重内耗等等。
这些潜在弊端的不断显现,无不说明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若还固守原来的家族制管理模式,则必然会严重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有关学者就家族企业生命周期与其组织结构和委托代理模式的演进得出如下结论(见表1): 由此可见,随着家族企业的不断成长壮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行委托代理机制成为家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家族企业种种弊端的根本途径。
根据苏启林-朱文(2003年)模型,在家族企业成熟时期,家族企业因非家族成员发生道德风险而带来的损失小于由家族信任而节约的交易成本,此时,非家族成员的贡献水平高于家族成员,家族企业将倾向于聘请职业经理人。
2 我国家族企业建立委托-代理机制的困境 委托代理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只要存在两人或多人的合作性活动,就可能出现委托代理关系。
家族制企业聘请职业经理人,家族企业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便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
这一关系可以视为一份合同,在合同中,家族企业的所有者雇佣代理人(即经理层)为其进行经营活动,并把某些决策权交给代理人。
委托代理机制是家族企业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重要手段。
浅析家族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

浅析家族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家族企业是指由家族成员共同控制和经营的企业。
与非家族企业相比,家族企业在组织结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家族企业通常由家族企业主和职业经理人两类人承担重要的经营管理角色,二者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委托代理关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浅析家族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
首先,从家族企业主的角度来看,家族企业对家族企业主有着独特的要求和期望。
家族企业主通常是企业的创始人,他们对企业有着深厚的感情,视企业为家族的传承和延续。
因此,家族企业主追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注重家族成员间的亲情和信任。
他们希望家族企业能够始终保持家族的特色和传统,并积极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
家族企业主往往通过委任职业经理人来代表自己管理企业。
职业经理人是指受雇于家族企业的非家族成员,他们通常具有专业的管理经验和知识。
家族企业主通过委任职业经理人,将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交由专业人士来负责,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然而,家族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关系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问题。
家族企业主对企业的信息和资源拥有较全面的了解,而职业经理人往往只能获得有限的信息。
这种不对称的信息是否会影响到职业经理人的决策和行为,是家族企业主需要时刻关注的问题。
其次,家族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存在着权力和利益的冲突。
家族企业主希望职业经理人能够忠诚于家族企业,但职业经理人在日常管理中往往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标,可能会追求其他个人利益。
家族企业主需要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来平衡双方的权力和利益,确保职业经理人能够为家族企业的长期发展做出最优决策。
此外,家族企业主还需要解决家族传承和继任问题。
众所周知,家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家族的传承和新一代的接班人。
然而,家族继承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家族企业主需要通过培养家族成员的管理能力和意识,制定家族继承计划,确保企业顺利过渡到下一代的手中。
企业战略-建立以委托代理制为核心的民营企业新制度

★★★文档资源★★★摘要: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现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进入了二次创业阶段。
目前,民营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过去建立的旧体制已无法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新要求。
民营企业要冲出这个“瓶颈”就必须明晰产权,在建立股份制的基础上实行委托代理制度。
关键词:民营企业产权委托代理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状况的复杂化,企业的发展遇到了难以逾跃的“瓶颈”,各种弊端也日益显示出来。
有人曾把这些问题归纳为民营企业的十大内伤:目光短视、独断专行、缺乏诚信、忽视激励、张力错位、管理粗放、盲目多元、疑虑下属、营销偏向和疏于选人。
然而,这十大内伤只是停留在对民营企业所存在问题的现象描述,并没有涉及本质问题。
造成民营企业种种弊端的根源是民营企业的产权问题(包括了产权界定问题和产权集中度问题)及委托代理制度的不健全。
一般认为,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民营企业不会存在产权界定不清的问题,然而在我国情况并非如此。
在我国民营企业出现的产权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独特发展历程造成的。
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初期,为了求得政策上的保护,许多民营企业挂靠在政府机构或国有企业属下,或者以“集体经济”的名义注册,戴一顶“红帽子”。
这造成了“红帽子”企业天生的产权不清,为日后的产权纠纷埋下了隐患。
另一种情况是合伙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是企业创办初期,几个家族成员或几个朋友合办的企业。
由于合伙制是无限责任制,随着企业发展,往往容易产生产权纠纷问题。
此外,大多数民营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也是阻碍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大多数企业是由其几个家族成员或几个不存在血缘关系的人出资成立,出资人分别持有企业的股份,出资人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经营者。
这样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只适用于企业发展初期,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经营状况越来越复杂,两权合一的经营管理方式必然会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桎梏。
控制性家族类型、双重三层委托代理问题与企业价值

控制性家族类型、双重三层委托代理问题与企业价值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控制性家族类型、双重三层委托代理问题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文章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理论梳理,明确控制性家族类型的分类及其对企业治理机制的影响。
随后,文章深入分析双重三层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揭示不同控制性家族类型下双重三层委托代理问题的特殊性。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优化企业治理机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等方式,缓解双重三层委托代理问题,提升企业价值。
文章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实践启示,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控制性家族类型、双重三层委托代理问题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理解,还可以为完善企业治理机制、提升企业价值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的研究成果也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公司治理理论,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文献综述控制性家族类型、双重三层委托代理问题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随着家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在控制性家族类型方面,学者们主要关注了家族控制权的集中程度、家族成员参与管理的程度以及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方式等因素。
这些因素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和运营效率,还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和长期发展。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家族控制权的集中程度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为集中的控制权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和减少代理成本。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过高的家族控制权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和利益输送等问题,从而损害企业价值。
双重三层委托代理问题是指在家族企业中存在的两层代理关系和三重代理冲突。
第一层代理关系存在于家族股东与非家族股东之间,主要关注控制权的分配和利益分配问题;第二层代理关系存在于家族股东与家族管理者之间,主要关注家族成员的管理能力和利益协调问题。
浅析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我国国有企业改制进程中,如何解决好国有企业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并确保委托人目标的实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本文结合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实际情况,在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全面的挖掘出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国有企业;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约束机制1 委托代理问题的提出按照詹森和威廉·麦克林的定义,委托代理关系是指这样鲜明或隐含的契约,根据这个契约,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委托人)指定雇用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提供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
委托代理关系作为一种契约关系,反映的是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为实现委托人的利益而从事某种活动,委托人相应地向代理人支付某种报酬的经济关系。
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思想是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条件下对代理人的激励和约束问题,以减少所有者的经营风险。
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属全体人民,国家代表全体人民行使管理国有企业资产的权力,由国家委托地方政府管理,政府委托职能部门,再委托给企业经营者。
这种层层委托、层层代理的关系,就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在初始委托人与最终代理人之间又涉及到多个“中间人”,每个中间人既是上级委托人的代理人,又是下级代理人的委托人,而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不一致,委托人追求利润最大化,代理人则追求个人尽可能多的货币与非货币收益,国有企业这种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毫无疑问会带来一系列的委托代理问题。
2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所有者缺位长期以来,我国理论上和法律上都明确认定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归全体劳动人民,国家作为代表行使所有权,产权的最终主体是全体劳动人民。
但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特殊的产权关系和政企不分的现状,实际情况与理论设想和法律规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人人是所有者,人人不负责任;个个是主人,个个对所有物漠不关心。
家族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族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家族企业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家族成员创办并持续经营的企业。
这类企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快速决策和高度集中的所有权控制。
然而,由于家族成员之间存在亲缘关系和情感联系,家族企业管理也面临着许多特殊的问题。
1. 经营不专业化:在一些家族企业中,领导者可能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或管理能力来有效地经营企业。
他们往往依赖自己的直觉和经验做出决策,而忽视专业意见和市场趋势。
2. 子承父责:传统上,在许多家族企业中子女会按照惯例继承父辈的职位。
这种遗传式领导交接可能无法确保最佳人选被任命,并且可能会导致领导层缺乏新鲜血液和创新思维。
3. 缺乏规范化制度:相对于股份制公司等其他形式的组织结构,以及大量非亲戚雇员与重要职位竞争机制, 家族企贵公司通常缺少透明公正的规范化制度,如薪酬政策、晋升机会等,可能导致家族成员之间产生嫉妒和不满情绪。
4. 短视经营:一些家族企业过于关注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发展策略。
他们可能集中精力在短期利润最大化上,而忽视战略规划、市场调查和产品创新等对未来可持续性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
5. 家庭内部冲突:由于亲属关系的存在,在家族企业中常常出现家庭内部冲突。
这些冲突可能是由不同意见、角色混淆或权力斗争引起的,并且可能对企业运营产生负面影响。
二、解决方案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并实现合理有效的家族企业管理,以下是几种可行的解决方案:1. 引入专业经理人:引入非家族成员担任高管职位可以帮助提高专业管理水平。
这些经理人通常具备丰富的行业知识和管理经验,能够为公司引领正确发展方向并优化运营流程。
2. 建立委任制度:制定一个透明公正的委任制度来选择合适的领导者,而不仅仅基于亲属关系。
这样可以确保最佳人选担任企业重要职位,并鼓励公司内部竞争和成长。
3. 建立规范化制度:建立薪酬政策、晋升机会和绩效评估等规范化制度,以公正、透明的方式管理家族成员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这将有助于促进激励和减少不当竞争。
家族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家族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家族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大陆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家族式经营的企业至少占到了90%以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族企业这一经济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家族企业如何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全球企业发展的大趋势是实行股份制,主要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和经营企业,家族企业也不例外,在逐步实行股份制的同时,家族企业管理出现越来越多的非家族化现象。
家族制企业聘请职业经理人行为就构成了委托-代理关系,这一关系可以视为一份合同,在合同中,家族企业的所有者雇佣代理人(即经理层)为其进行某些活动,并把某些决策权交给代理人。
在国内,家族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的成功概率很低,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
我国家族企业经过20多年高速发展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要求家族企业突破家族模式,众多家族企业纷纷开始引进职业经理人。
但是,在解决了职业经理人“请进来”的问题之后,却往往忽视了“怎样用”的问题。
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主在职业经理人的引入问题上都踟蹰不前,即便职业经理人“空降”之后,也往往得不到充分的信任。
究其根本,有职业经理人由于不了解所在企业的情况,或者自身管理水平等原因而产生的管理不当等问题。
但作为引入方(委托方)的家族企业家们,显然在职业经理人的引入问题上负有更大的责任。
这方面企业家通常表现出的问题是,信任不够彻底,放权不够,或者由于文化价值观的不同而导致失和。
这正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研究对象。
本文的主要观点,认为在家族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合作过程中,作为委托方的家族企业家是占据优势的一方,可以说企业家的行为直接影响了二者的合作效率。
在这个意义上,家族企业家超越自己,在软环境上为职业经理人的发展创造空间是双方合作的根本。
如果家族企业家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做出正确的定位,必将导致家族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缺乏一种可信赖的委托—代理关系,造成委托-代理成本过高,家族制企业难以向现代企业过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战略浅析家族制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文档资源★★★内容摘要:家族制企业聘请职业经理人行为构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从而带来了委托人-代理人问题,增加了企业的费用与成本。
笔者认为代理人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设立信息显露机制,改进激励机制,加强内部与外部的约束机制建设等途径解决。
关键词:委托代理家族企业管理
家族制企业委托人-代理人问题及其成因
家族企业从18世纪诞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家族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大陆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家族式经营的企业至少占到了90%以上。
在这些企业中,既有家庭作坊式企业或单一业主制企业,同时也有合伙制企业、共有制企业,甚至还出现了家族成员保持临界控制权的企业集团。
全球企业发展的大趋势是实行股份制,主要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和经营企业,家族企业也不例外,在逐步实行股份制的同时,家族企业管理出现越来越多的非家族化现象。
委托代理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只要存在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的合作性活动,就会构成委托代理关系,家族制企业聘请职业经理人行为就构成了委托-代理关系,这一关系可以视为一份合同,在合同中,家族企业的所有者雇佣代理人(即经理层)为其进行某些活动,并把某些决策权交给代理人。
如果双方都是效用最大化者,就有理由相信,代理人
不总会为委托人的最佳利益行动,这就产生了委托人-代理人问题,所谓委托人——代理人问题是由于委托人不能确知代理人的行为而产生的问题,它是指代理人可能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而以牺牲所有者的利益为代价,委托代理问题泛指一切在委托人失察情况下代理人不受惩罚的机会主义行为。
如果代理人得知,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行为细节不很了解或保持着‘理性的无知’,而自己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而不受惩罚,那么代理人就会受****而机会主义地行事。
经济主体的利己动机是普遍存在的,代理人的利己性和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必然导致代理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通过降低劳动努力或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来达到自身效用的最大满足。
委托人-代理人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目标的不一致。
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通常需要通过代理人的行为来实现,但是委托人的目标并非总是代理人的目标。
委托人的目标在于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代理人的目标却可能是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大化和实现对企业的控制。
信息不对称。
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委托人一般很难监督代理人的行为,代理人工作的努力程度都只有自己最清楚,委托人一般很难进行监督并予以有效控制。
如果委托人能够监督代理人的行为,就可以防止代理人的偷懒和卸责行为。
家族制企业的委托代理成本
由于委托人-代理人问题的存在,就会产生代理成本和代理费用。
代理成本。
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在目标函数上存在不一致性,代理人会利用信息优势来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这种由于代理关系而对委托人
造成的损失被视为代理成本,它包括:向代理人支付的薪水、奖金等费用;代理人的非货币收益。
例如一些职务性开支,代理人追求豪华的办公设施,为其服务的行政、秘书人员、交通生活便利等,都会增加企业的开支,导致企业的成本上升和利润减少;有代理人决策与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最佳决策差异导致的企业效率损失。
代理费用。
代理费用包括三个部分:委托人的监督费用;代理人的保证费用;剩余损失,即委托人监督不了、代理人又不能自律的情况下委托人承受的损失。
家族制企业解决委托人-代理人问题的途径
激励机制设计。
要根据代理人的风险偏好设计激励方案,既要让代理人获得一定的稳定收入,又要使其收入与努力程度挂钩,并承担一定的风险,使代理人和委托人的目标函数相一致。
信息显露机制设计。
信息显露的目的在于使信息最大可能的流通和趋于对称分布,这主要通过合约中的激励相容和内部代理人之间的权利制衡,以及决策的民主化和透明度来实现。
信息显露机制的设计利于降低约束成本。
约束机制设计。
约束成本与代理成本一般而言是此消彼长的。
一般来说,合约越完全,就越能有效约束代理人的行为,代理成本就越低,但也会带来较高的约束成本。
降低代理成本可以通过建立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来实现。
市场或退出机制可以同时对委托人和代理人形成制约,由于存在竞争性的代理人市场,当前代理人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和被替代
压力,如果代理人不履行合约规定的代理责任,就会被新的代理人所替代,这种潜在的被替代危险能够促使代理人认真行履行代理职责。
在现实经济中,不同的家族制企业采取的解决措施是不一致的,有的侧重于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有的企业尝试包括所有制安排在内的激励计划,其产生的效果各有不同。
家族制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实质上就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弈,是一种动态的信息不完全的博弈,不同的条件会产生不同的博弈结果。
更多相关文档
·我国虚拟经济发展思路探讨 (4691字)·企业分拆重组与国有企业改革(3418字)
·论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可行性 (4445字)·公司增资法律问题辨析 (4605字)
·企业战略风险预警新思路 (4341字)·使用价值对商品交换的影响分析(5854字)
·树立以人为本的商品价值观 (3322字)·公司僵局及其替代性救济的实施 (4423字)
·论服务理念的定义与推行 (2048字)·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3344字)
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
站长统计
〖涌旖鹑诖葱拢忧慷孕槟饩玫募喙堋N夜欠⒄怪械纳缁嶂饕骞
遥鹑谧杂苫潭然贡冉系停鹑诖葱陆匣郝K孀盼夜时臼谐〉亩酝饪牛铱梢灾贫ㄏ喙卣撸С植⒐睦鹑诖葱缕分值目⒂胗τ茫笠堤峁┒嘀址婪逗妥品缦盏墓ぞ撸保骱媒鹑谘苌ぞ叩墓婺?刂疲晟朴泄亟鹑诖葱路ü妫Vそ鹑诖葱碌恼=校档徒鹑诖葱路缦铡J紫龋⑽榷ā⒔∪⒏咝У慕鹑诩喙芴逑担忧拷鹑诩喙埽婪逗突饨鹑诜缦铡F浯危纬捎行虻氖谐』啤1Vな谐≈贫鹊奈榷ㄐ浴⑹谐〗灰椎墓浴⑹谐≡俗鞯墓娣缎浴⑼蹲收吆戏ㄈㄒ娴谋U闲浴Q细窆娣缎槟饩玫耐痘灰仔形揽考际醣U希⒎缦赵ぞ妥远ň低常Vぜ喙艿母咝院陀行浴T俅危忧慷孕槟庾时镜目刂啤V氐闶嵌孕槟庾时驹俗鞴痰募喙埽梢酝ü什刂啤⒈Vそ鸸芾淼仁侄味曰嵩笔敌醒细窆芾恚蓖晟平崴阒贫取⒔⒑侠淼慕崴慊埂<忧啃槟饩迷诵谢鼓诓考嗫刂疲匀宋鳎忧慷匀说墓芾恚踩芾碇贫龋娣恫僮魅嗽钡男形<忧磕诳亟ㄉ瑁
岣吣诓炕硕游樗刂剩⒛诓吭ぞ低场nbsp;
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稳定可靠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
虚拟经济的发展对信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我国现行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的基础设施却远远落后于这种要求,大大加剧了虚拟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企业虚假包装上市、信息虚假披露给证券市场造成的极大破坏。
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可以使虚拟经济参与主体方便、快捷地获取对方真实的信息,降低交易费用,减少风险,避免引起经济震荡。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艰巨庞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对于我国虚拟经济的重要领域证券市场,由于起步晚、规模小、制度缺陷、市场化程度低,其信用体系的建立就尤其关键。
建立社会主义证券市场的信用体系,要注意几个问题:改革政府的行政方式,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
信用体系的建立需要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尽量避免政出多门、政策多变,按市场规律管理市场,增加政策透明度。
必须建立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从道德上树立诚信的观念。
建立比较完善的信用法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严格规范上市公司运作。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建立上市公司信用体系。
只有这样,上市公司股票、债券等产品才能够不断吸引投资者,才能够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透明,才能够确保投资者参与重大经营决策、参与企业财务监督和设立激励机制,投资者才有机会按其持股比例行使对企业的经营和监督的表决权,并享有相应的收益权。
这些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虚拟经济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