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及其寓意、相关诗句

合集下载

中国全部传统节日的诗句

中国全部传统节日的诗句

中国全部传统节日的诗句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与各个节日相关的诗句:
1. 春节(除夕、元宵):
- “大红灯笼高高挂,迎春接福喜洋洋。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花灯笑迎春,家家户户福相随。


2. 清明节: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寒食江南无客舟,绿杨陌上挽歌游。


3. 端午节:
- “碧瓦朱甍绣极鸾,香兰花胜雪八珍。


- “艾叶龙舟竞渡时,端午风情表古今。


4. 中秋节:
- “秋空明月悬,枫叶渐染红。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家家共赏月儿圆。


5. 重阳节:
- “九秋陈香菊,千古岁寒梅。


- “重阳登高节,山高水长流。


6. 元宵节:
- “花灯照映城,游人乐悠悠。


- “年年元夜月,今夜看君王。


这些诗句描绘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和庆祝方式,展现了人们对节日的期待和欢庆。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习俗,这些诗句都体现了人们对节日的热爱和祝福。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相关诗句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相关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相关诗句【春节】时间:农历一月初一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习俗: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

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宵】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诗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清明】时间:四月五日或六日。

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

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端午】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等。

诗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乞巧】时间:每年七月初七。

又称少女节或七夕.习俗: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

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中秋】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重阳】时间:农历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

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腊日】时间:农历十二月初八。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习俗:吃腊八粥【除夕】时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习俗:全家团聚吃“年饭”“守岁”.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及其寓意

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及其寓意

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及其寓意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及其寓意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寓意以及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1. 除夕(1)习俗:农历十二月三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寓意: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3)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1)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2)相关传说及寓意:古称:元日、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俗称“过大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所以每年春节,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1)习俗及寓意: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诗词中的传统节日

诗词中的传统节日

诗词中的传统节日古诗词做为行测常识考试中的常客,经常会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而且出题的角度又是多种多样的。

今天,就针对其中的一个角度进行简单的梳理。

也即是: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

下面我们一块来看看古诗词中所蕴含有哪些传统节日。

一、元宵节、灯节(1)唐寅(明)《元宵》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2)欧阳修(宋)《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例如昼。

月至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3)辛弃疾(宋)《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清明节(1)杜牧(唐)《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韩翃(唐)《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横。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短蕊五侯家。

三、端午节(1)黄裳(宋)《喜迁莺·端午泛湖》梅霖初吴萸。

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就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赢年少时,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险。

容易图画处,引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流星,夺下辞锦标方彻。

盼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低揭秘。

归属于棹晚,载荷花掉十里,一钩新月。

(2)欧阳修(宋)《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四、中秋节(1)苏轼(宋)《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辛弃疾(宋)《国子惹来》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五更反问姮娥:被白发欺人自知!乘风不好回去,长空万里,直而下山河。

斫回去桂婆娑。

人道就是清光更多。

五、重阳节(1)王维(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N53SI241SV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览胜处,飞霞茱萸少一人。

(2)杜牧(唐)《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中国传统八大节日相关诗句和故事

中国传统八大节日相关诗句和故事

节日相关的诗句和故事一、除夕《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二、春节《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三、元宵节《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四、清明节《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杏花村。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小寒食舟中作》(唐)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宋)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海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五、端午节《端午》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浣溪沙·端午》(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六、七夕节《七夕》(唐)杜甫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唐)徐凝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有哪些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积淀凝聚,形成了中国的传统节日。

在这些节日中,历来有不少文人骚客为之挥毫泼墨,吟诗赋词。

这些古诗词扮演着记录历史、记录习俗、记录感情的重要角色,也成为了我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一个窗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节日诗句1. 关于除夕的诗:《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关于春节的诗:《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关于元宵节的诗:《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关于端午节的诗:《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关于七夕节的诗:《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关于中秋节的诗:《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关于重阳节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夕节的诗词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五代·后唐)杨璞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元宵节诗词选《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 隋炀帝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中国传统节日来历、风俗、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来历、风俗、诗句

xx 传统节日来历、故事、诗句、风俗活动一、除夕: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

“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

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乃除旧布新之意。

“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XX)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XX,云有痴呆XX人卖。

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

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

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 “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

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

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风俗活动:贴春联、放爆竹、敲锣鼓、吃饺子、拜年。

诗句:XX《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元宵节:阴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来历: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被看作是吉日。

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

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

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

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及其寓意

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及其寓意

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及其寓意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寓意以及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1. 除夕(1)习俗:农历十二月三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寓意: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3)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1)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2)相关传说及寓意:古称:元日、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俗称“过大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所以每年春节,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1)习俗及寓意: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寓意以及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
1. 除夕
(1)习俗:农历十二月三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
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寓意: 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3)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
(1)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2)相关传说及寓意: 古称:元日、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俗称“过大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所以每年春节,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1)习俗及寓意: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2)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
(1)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2)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1)来历及习俗: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节日里吃粽子、赛龙舟、挂
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2)寓意: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1)来历和习俗: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2)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迢迢牵牛星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1)习俗及寓意: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2)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1)习俗及寓意: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风俗。

(2)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