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量具内部校准规程-通止端规
自制通止规尺寸规定和操作要求

自制通止规尺寸规定和操作要求1.目的规范公司生产检验用自制通止规的设计制作和使用2.范围公司内所有用于检验的自制通止规3.设计依据3.1依据《GBT 1957-2006 光滑极限量规技术条件》和产品实际使用情况,公司内部使用通止规的尺寸来源于成品图纸上电镀后的尺寸,按尺寸公差上下限±0.005mm制作,成品检验用塞规和金加工检验用环规施行内控标准。
3.1.1例1:有成品内孔尺寸为Φ25±0.1mm,则在制作成品光滑塞规时,通端要比尺寸下限+0.005mm,即24.905mm,止端要比尺寸上限-0.005mm,即25.095mm。
而金加工用则为通端24.895mm,止端25.105mm3.1.2例2:有成品外径尺寸为Φ15(0/-0.1)mm,则在制作光滑环规时,通规要比尺寸上限+0.005mm,即15.005mm,止端要比尺寸下限-0.005mm,即14.895mm。
而金加工用则通端为14.995mm,止端为14.905mm3.1.3在制作光滑通止规时,需看清图纸是否对尺寸根部清角有要求。
如有,在制作成品时,端面不许有超过R0.1的倒角。
如没有,在需加工R0.3的倒角。
3.1.4所有光滑通止规作用面粗糙度要求不超过0.8um4.材质一律为HPb59-1的黄铜棒。
5.验收、登记、借用制作完成后,由委托部门验收后,交质管部登记、编号、保管。
使用部门借用/归还需在质管部登记和销帐。
6.校验与处置质管部对登记在账的通止规每半年集中内校一次。
尺寸偏差0.005mm以内。
对于校验不合格的,依据实际情况,施行返工、报废和限定使用。
对于报废和限定使用的需安排重新制作。
7.检查使用7.1使用前先检查光滑通止规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有无损坏、磕碰现象。
并用千分尺自校尺寸,确定尺寸满足检测要求。
7.2将光滑通止规测量面和工件表面擦净,以免影响测量准确度和加快磨损。
7.3光滑通止规通端应能顺利通过工件,光滑通止规的止端应不能通过工件,产品合格。
自制量具校验规程

自制量具校验规程1.0目的为了使自制检具有效管理,并使产品质量得以保证,特制订本校准规范。
2.0范围适用于全厂范围内自制检具。
3.0校验周期检定周期一般为半年或一年,最长不超过一年。
4.0校验方法4.1环槽塞规的技术要求和检定方法4.1.1外观4.1.1.1要求4.1.1.1.1环槽塞规的表面不应有严重缺陷。
4.1.1.1.2新制造的和使用中的环槽塞规不应有影响使用准确的缺陷。
4.1.1.2检定方法:目力观察4.1.2两头尺寸4.1.2.1要求4.1.2.2检定方法用精度为0.001为外径千分尺测量环槽塞规的两端,千分尺上的读数,应不超过规定的要求,连续测量几个方向,不超过规定的要求,则环槽塞规检定合格。
4.2直径卡板的技术要求和检定方法3.1外观3.1.1要求3.1.1.1直径卡板的表面不应有严重缺陷。
3.1.1.2新制造的和使用中的直径卡板不应有影响使用准确度的缺陷。
3.1.2检定方法:目力观察3.2两头尺寸3.2.1要求3.2.1.1直径卡板的两端尺寸应与规定的要求一致。
3.2.1.2直径卡板的止端和通端应能符合规定的要求。
3.2..2检定方法用三等量块(尺寸与直径的规定尺寸一致)去塞,如果量块与直径卡板正好重合,则尺寸相同,反复几次,不大于或小于规定的要求,则直径卡板合格。
4.3环表标棒和对尺标棒的表面不应有严重缺陷4.1外观4.1.1要求4.1.1.1环表标棒和对尺标棒的表面不应有严重缺陷4.1.1.2新制造的和使用中的直径卡板不应有影响使用准确度的缺陷。
4.1.2检定方法:目力观察4.2尺寸4.2.1要求4.2.1.1环表标棒和对尺标棒的尺寸要求不超过规定。
4.2.2检定方法用精度为0.001的外径千分尺检定环表标棒和对尺标棒,尺寸应符合规定,从不同方向测量几次,几次测量符合规定要求,则标棒检定合格。
4.4总长校准连杆的技术要求和检定方法5.1外观5.1.1要求5.1.1.1总长校准连杆的外观应无严重的缺陷,两头顶点应无明显的碰伤等。
自制通止规尺寸规定和操作要求

自制通止规尺寸规定和操作要求1.目的规范公司生产检验用自制通止规的设计制作和使用2.范围公司内所有用于检验的自制通止规3.设计依据3.1依据《GBT 1957-2006 光滑极限量规技术条件》和产品实际使用情况,公司内部使用通止规的尺寸来源于成品图纸上电镀后的尺寸,按尺寸公差上下限±0.005mm制作,成品检验用塞规和金加工检验用环规施行内控标准。
3.1.1例1:有成品内孔尺寸为Φ25±0.1mm,则在制作成品光滑塞规时,通端要比尺寸下限+0.005mm,即24.905mm,止端要比尺寸上限-0.005mm,即25.095mm。
而金加工用则为通端24.895mm,止端25.105mm3.1.2例2:有成品外径尺寸为Φ15(0/-0.1)mm,则在制作光滑环规时,通规要比尺寸上限+0.005mm,即15.005mm,止端要比尺寸下限-0.005mm,即14.895mm。
而金加工用则通端为14.995mm,止端为14.905mm3.1.3在制作光滑通止规时,需看清图纸是否对尺寸根部清角有要求。
如有,在制作成品时,端面不许有超过R0.1的倒角。
如没有,在需加工R0.3的倒角。
3.1.4所有光滑通止规作用面粗糙度要求不超过0.8um4.材质一律为HPb59-1的黄铜棒。
5.验收、登记、借用制作完成后,由委托部门验收后,交质管部登记、编号、保管。
使用部门借用/归还需在质管部登记和销帐。
6.校验与处置质管部对登记在账的通止规每半年集中内校一次。
尺寸偏差0.005mm以内。
对于校验不合格的,依据实际情况,施行返工、报废和限定使用。
对于报废和限定使用的需安排重新制作。
7.检查使用7.1使用前先检查光滑通止规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有无损坏、磕碰现象。
自制检具的校验方法

球头环规的校验方法
文件编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修改状态:0
生效日期:2002年5月1日
页次:1/1
球头环规每季度自检一次,并做好校验记录。
1.球头环规校验工具为经过检验符合要求的内测千分尺。
2.校验方法:分别测量球头环规的止、通两端,测量值符合球头环规图纸要求的为合格,可以生产线上使用。
拟制
审核
批准
中欧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蜗轮箱测中心距检具的校验方法
文件编号:
修改状态:0
生效日期:2002年5月1日
页次:1/1
蜗轮箱测中心距检具每季度自检一次,并做好校验记录。
1.蜗轮箱测中心距检具校验工具为经过检验符合要求的游标卡尺。
2.校验方法:分别测量芯轴的直径、检验轮的直径、塞尺的厚度,三个尺寸和的一半为测量值,测量值符合蜗轮箱测中心距检具图纸要求的为合格,可以生产线上使用。
拟制
审核
批准
中欧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止通塞规的校验方法
文件编号:
修改状态:0
生效日期:2002年5月1日
页次:1/1
止通塞规每季度自检一次,并做好校验记录。
1.止通塞规校验工具为经过检验符合要求的杠杆千分尺。
2.校验方法:分别测量止通塞规的止、通两端,测量值符合止通塞规图纸要求的为合格,可以生产线上使用。
拟制
审核
批准
自制塞规校验规程

自制塞规校验规程1.0目的为确保检验﹑测量和试验用的自制塞规能溯源至国家标准,保持其量值的准确可靠,规范内校操作,特制订本内校操作规范。
2.0范围本公司0-100㎜范围的自制塞规均适用。
3.0校验设备千分尺。
大理石平台。
工业酒精。
棉花棒。
棉纱手套、碎布。
使用时必须保证手、机工件的清洁。
所用装置应有CNAS认可的计量机构进行校准合格,每年需校准一次。
并在校准有效期内使用。
4.0环境条件室内温度要求控制在20±5℃,湿度控制在60±15 RH%。
5.0校验方法5.1外观:5.1.1要求:塞规表面应无锈蚀、碰伤或其它缺陷,不得有磁性,使用中及修理后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5.1.2方法:目视5.2塞规圆度:5.2.1要求:塞规的圆度要求控制在0.005以内。
5.2.2方法:用外径千分尺对塞规的同一截面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检定,大于20mm的在45度四个方向进行检定,最大与最小检定之差的一半即为塞规此截面的圆度。
5.3尺寸误差:5.3.1要求:自制塞规通端基本尺寸应为被检尺寸下限尺寸,公差为+0.005/0mm自制塞规止端基本尺寸应为被检尺寸上限尺寸,公差为0/-0.005mm5.3.2方法:塞规以1级外径千分尺在塞规通端及止端的口部和根部沿不同方向测出的最大值即为检定尺寸。
5.4允收标准5.4.1塞规允收标准:塞规规格允收标准0.01~0.06以下±0.0050.06~0.1以下±0.0060.1~0.35以下±0.0080.35~0.65以下±0.0100.65~3.0以下±0.0155.4.2被校塞规各项要求均符合本指导书中相应项目的要求,则说明该塞规校准合格,否则为校准不合格。
合格的贴上绿色合格标签,不合格的注明不合格项,并贴上蓝色限用标签。
5.4.2计量校准不合格的允许降级处理或限制使用。
5.4.3校准证书及其原始记录资料至少保存3年。
自制量具自校规定

5.5上述检验中,只要有一项接近极限尺寸,则判为不合格。
5.6使用中的自制塞规、卡板等自制量具,一般每半年按5.3 5.4条进行检验;并填写自校记录。
6相关记录
***************有限公司
页 次: 第1页 共1页
文件名称:自制量具自校规定
发行日期:2021/8/1
1目的
为了对塞规、卡板等自制的量具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精密度符合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生产过程新制造的和格的内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
《自制量具自校记录表》
4.自校环境
室温
5.校准过程
5.1检查自制塞规、卡板等自制量具外观应无锈蚀、拉毛、划痕等损伤;
5.2自制塞规、卡板等自制量具的工作表面至少应通过精磨加工获得;
5.3新制造的塞规、卡板等应按图纸等要求用经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的千分尺、游标卡尺进行外径或内径的尺寸检验和目测外观检查。检验合格后建立台帐并编号,即可投入使用。
量具内部校准规程

1、游标卡尺内部校准规程1目的对游标卡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适用于普通游标卡尺及带表游标卡尺的内部核准。
3校验基准外校合格的量块。
4环境条件室温5校验步骤5.1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带表卡尺表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5.2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5.3取2~3块任意基准量块进行度量,量块被测面要干净、平整。
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内。
允许误差范围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0.01mm、±0.02mm。
5.4测内径接触面磨损程度: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然后移动表头,使卡尺上面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测量值与标准值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0.01mm、±0.02mm,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中。
5.5可根据不同量程的卡尺选用不同的基准量块或组合进行校准;5.6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6校准周期每年一次7相关记录《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2、千分尺内部校验规程1目的对千分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适用于千分尺的内部校准。
3校验基准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
4环境条件室温5校验步骤5.1检查千分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刻度是否清晰。
5.2扭动千分尺螺栓调校零位,使刻度对准零点。
5.3根据不同量程的千分尺选择适宜的标准量块3~4块,(可对标准量块进行组合测量)。
每块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内。
允许误差范围为±0.01mm。
5.4外径千分尺的校验:任意取5-6块标准量块,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扭动螺栓使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1——自制量具校验规程-初版

自制量具校验规程
1、目的
为保证自制检具的精确度,能够在合格的状态下进行成品校验,满足客户要求。
2、范围
适用与本公司所有的自制检具。
3、术语定义(略)
4、职责
质量部(工程部)负责对自制检具进行一次内部校准。
5、内部校验流程
5.1自制量具、检具收到后,需要进行验收,确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确认合格后,需要提供自检报告。
同时,在自制量具上贴好自校合格标签(标签上内容需要有校验人签字与校验时间、有效时间),常规校验周期为6个月(金工使用通止规校验周期为3个月)。
所有校验需要记录在《自制检具、量具管制一览表》上。
5.2 重新校验后,如果发现数据超差,影响精度,需要出具报告,同时粘贴报废标签,并通知使用部门。
5.3 校验标准依据
5.3.1 按设计图纸进行确认,测量。
特殊检具可以按限度样进行验证确认。
6、相关文件(略)
7、相关记录
《自制检具、量具校验报告》
编制:审核: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止规内部校准规程
KT/WI-06-019
1 目的:加强对计量器具的管理,确保器具测量的准确性及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2 校验范围:公司内使用的所有光滑通止规(以下简称通止规)
3 校验环境:温度20±5℃,周围无振动、噪声、外部干扰
4 校准方法:以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的千分尺对通止规直接校准
5 校准周期:2年
6 校准步骤:
6.1取标准块对校验的千分尺进行使用前校准。
6.2用无尘纸沾酒精,将通止规擦拭干净。
6.3检查通止规使用部位应无变形、碰缺、凸起、锈斑等其它影响精度的缺陷。
6.4检验时用千分尺分别测量如图所示的部位,通端部位沿圆周方向测量均布的三个直径(止端部位沿圆周方向测量均布的一个直径),通端记录最大值,止端记录最小值。
6.6 校准完后对通止规进行防锈维护。
7 判定标准:A、B、C相应位置中最大值
7.1通端:
⑴0≤MAX( A、B、C)- Φ1≤0.005mm
(2)0≤MAX( A、B、C)-MIN( A、B、C)≤0.005mm
以上两点均满足判定该通止规通端尺寸合格
7.2止端:D相应位置中最大值
⑴0≤Φ2-D≤0.005mm
以上满足判定该通止规止端尺寸合格
通止规尺寸合格基础上,外观满足6.3要求时即可判定该通止规合格。
编制:批准:
日期:日期:
8表格(如下:通止规内校记录表)
通止规内校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