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社会-PPT课件

合集下载

《社会和文化》PPT课件

《社会和文化》PPT课件

8
回到课件构成
. 回到各章安排
8
•社会唯名论——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 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 实存在的只是个人。它把个人行动及其细 节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它否认社会的 真实存在,用个人的存在排斥社会的存在。 代表人是吉丁斯、韦伯等。
社会——是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着的、 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方式为基础的、 相互作用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 回到各章安排
16
17
回到课件构成
. 回到各章安排
17
共产主义小社区:南街村
18
回到课件构成
. 回到各章安排
18
19
回到课件构成
. 回到各章安排
19
(二)社会具有交流的功能 (三)社会具有导向的功能 (四)社会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20
回到课件构成
. 回到各章安排
20
三、社会运行
涵义——是反映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的概念,它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 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内容:1、纵向:继承、变异、中断的关系
15
回到课件构成
. 回到各章安排
15
二、社会的功能
(一)社会整合的功能 社会整合 Integration 社会将无数单个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 力,调整种种矛盾和对立、冲突,并将其 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护统一的局面。 整合具有调解、调整、团结、融合、同化、 趋同、吸引、同一等多重含义。
16
回到课件构成
9
回到课件构成
. 回到各章安排
9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观
社会是人们相互 交往的产物 社会的基础和本 质是生产关系 社会是历史的、 具体的

社会与文化-PPT课件

社会与文化-PPT课件

让社会成员有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而不至于产生社会冲突和社会问题。
28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第一节 文化的含义与特性
一、含义 广义——指人类在劳动中所创造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 质文化。 狭义——专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 二、特征 1、超生理和超个人性 2、复合性 3、象征性 4、传递性 5、变迁性与文化堕距
6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社会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 社会观 社会的特征 社会的功能
7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一、涵义
社会唯实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之集合,而 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它只看到了社会的独立性,看不到社会对个 人的依赖性,否认个人的主体性,把社会看 成是先于个人或“超个人”存在,不能把握 社会的实质。代表人是斯宾塞、迪尔凯姆等。
9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观
社会是人们相互 交往的产物 社会的基础和本 质是生产关系 社会是历史的、 具体的
10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三、社会的特征
社会由人群组成 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人类社会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 力的活的机体
回到各章安排
思考题
名词解释:社会唯实论、社会唯名论、 社会、社会运行 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文化模式、文化堕距、文化震惊 文化的分类 比较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的功能
4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第二章
I 社会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 文化与社会 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 文化与社会 PPT课件

回首页
(4)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 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 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回首页
一、体味文化 1、文化万花筒 2、文化是什么 3、文化的力量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回首页
(2)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 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 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B、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的民族才能屹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 C、文化并不能随着物质的富裕而自动发展, 文化的发展需要人去建设。
作业
回首页
辨析:
只要物质条件好了,文化自然 而然会发展起来
回首页
B、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识别文化, 从而享受优秀文化,淘汰落后文化。
回首页
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经济发展是根本性的、基础性的, 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 物质条件。
(五)抗战初期,毛泽东同志所著的《论持久战》,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 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六)近几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折射出中国经 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个观点肯定了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D、文化教育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现代文化与社会生活PPT课件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现代文化与社会生活PPT课件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客机
游轮
地铁
轻轨火车
从三副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请你出个主意?
出谋划策
自费旅游
文娱活动
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充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就业制度的变化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人才交流会场
从“分配工作”到“竞聘上岗”,在新的就业制度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变化进行社会调查,然后分别找发言人,介绍调查情况。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中山装
列宁装
建国初期流行的服装
60、70年代
“蓝灰色的海洋”
“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
改革开放后的服装
绚丽多彩时尚个性
今天流行的男装
今天流行的女装
饮食的变化:改革开放前
A
2.(2010·十堰学业考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就业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下列各项对我国目前的就业模式描述不正确的是( )A.政府“统包统配” B.劳动者自主就业C.市场调节就业 D.政府促进就业
A
3.(2010•南京学业考试)流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烙印。下列流行语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是( )A.抗美援朝 B.大跃进 C.红卫兵 D.网上购物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 .
第23课
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日常生活的变化2.就业制度的变化3.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
畅想空间

【精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共18张PPT)

【精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共18张PPT)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什么是文化?有哪些特点?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 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解读:①人类的三大活动领域之一,总体属 于社会意识的范畴。
②文化有意识形态部分内容(三观)和非意识 形态部分的内容(技术、语言、文字)。 ③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动静结合”。 ④文化不是狭义的知识,也不是广义的文明。
长征是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在物质极其匮乏 ,装备极其简单,敌人异常强大的背景下,发扬了革命 乐观主义、大无畏的气概、超常智慧胆识和谋略。长征 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说明了什么?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 转化为物质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
3.暂时对我们还没有多大威 胁,因为他们能出口电视机,却还不能出口电视 产品。”她的话说明什么道理? 我们该如何应对?
文化力是国家创造力的源泉,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 素,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还不够强大;加强文化战略
奥巴马在竞演中说:美国真正富有的并非金钱。我们 拥有最强大的军力,但真正让我们充满力量的并非军 队。我们有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治理模式,但真正厉害 的是我们的学术和文化氛围、包容开放的思想和勇于 创新的精神以及共同的价值信念。材料说明了什么?
1.什么是文化?有哪些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 人创造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 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我国的世界遗产有29处,其中文化遗产21处、 自然遗产4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你 知道九寨沟是属于哪种遗产吗?为什么?
文化的力量;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 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生产了世界上四分之一 的服装,成为全球最大的生 产和代工基地,但中国服装 企业的利润极其微薄,几乎 没有全球知名品牌,巴黎、 米兰时装周上也鲜有中国设 计师的身影。如何破解?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和交 融,提高中国服装的设计 水平、文化内涵和渠道推 广、品牌建设。促进中国 服装业产业升级和人才培 养,提升中国的创造力和 文化软实力。

高中政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 新人教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 新人教必修3

社区文化
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斗 牛 文 化





穆斯林文化
2.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
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 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 分。其实质是精神现象。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 实践的产物。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对不同性 质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 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关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质 量和水平,领悟文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增进 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生活的情感。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努力学习科 学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竞争的意识。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关塔那摩监狱

可见:不同性质的文化对国家政治的发展 具有不同的作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是当 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上的重要因素
思考 什么是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 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 力的合力。
(1)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例如:黄色、暴力导致的青少年犯罪率大幅上升; 封建迷信的泛滥对人的斗志的消磨(如烧香拜佛、星 座血型说等);博彩业的功利主义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超女现象、芙蓉姐姐现象等奢望一夜成名)。
⑵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社会PPT教学课件

文化与社会PPT教学课件
•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D
10、[2009山东文综29] 材料四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 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 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万民俗文化资源, 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8分)
• 6、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 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错。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 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 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 7、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 程度
(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11、 2008年9月27日,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 开幕。山东省旅游品牌新标识“好客山东”与文 博会标识共同悬挂在文博会会场。“好客”是山 东人的特性,是山东的文化。底蕴深厚的齐鲁文 化不仅早已与旅游结缘,而且已成为山东旅游之 魂。齐鲁旅游因为文化的推动发展的更好更快, 山东文化则借助旅游这一载体走得更广更远。静 态的文化感染力有限,文化只有动起来,让游客 置身于动态的文化氛围中,文化才能被更多的游 客接受,才能搭载旅游业的马车传播到四面八方, 也才能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是否是一种文化活 动? 为什么? (2)“齐鲁旅游因为文化的推动发展的更好更 快,山东文化则借助旅游这一载体走得更广更 远。”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A
4、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 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 明( )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文化社会学》课件

《文化社会学》课件
《文化您展示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文化 与社会结构、身份以及多元化之间的关系。
课程概述
本节将概述《文化社会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我们将探讨文化对 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它在塑造身份和社会结构方面的作用。
文化的定义
了解文化的定义是理解其重要性的第一步。文化是一群人共享的价值观、信 仰、习俗和艺术表达形式的综合体。它扮演了人类社会中的重要角色。
文化的种类
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的精彩之处。我们将探索不同类型的文化,包括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年代文化等, 以了解它们如何塑造个人和社会。
文化的功能
文化不仅是个体认同的来源,还对社会起着重要的功能。我们将讨论文化在 社会凝聚力、价值观传递、社会变迁和社会控制等方面的功能。
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文化与社会结构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社会的运作方式。我们将探讨文化和 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文化如何塑造社会的组织和层次结构。
文化与身份的关系
个人的文化背景是构建身份的重要因素。我们将探讨文化对个人身份的塑造 作用,包括文化认同、社会角色和群体归属感等方面。
文化冲突与文化多元化
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多元化是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我们将研究文化冲突的原因,并探讨如何促进文 化多元化和包容性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