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共37张PPT)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PPT

《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PPT
❖整体把握《文化生活模块》的结构
单元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主要内容 讲述文化的内涵和作用,形成对文化 的基本认识
隐性逻辑 是什么
第二单元 分析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揭示文化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横向传播、纵向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
为什么
第三单元
阐释中华文化的成就及中华民族精神的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内涵和时代意义
考点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文化特色:不同区域,各有特色。
2、文化的内涵
(1)从本质上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实质是精神现象。
(2)从内容上看: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 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系 5.文化与综合国力
表现、特点及优秀文化 的作用等选择题、非选
一个内涵:文化
择题都会涉及。
的内涵
2.材料多以近年来有影 两个作用:文化
响的文化产品、中国文 对社会、对人
化走出去的事例、中国 的作用
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两个特点:文化
文化对人 的影响
6.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7.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8 .丰富精神世界, 增 强 精
C、文化塑造人生
D、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
考点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重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区别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决定
经济、政治
文化
反作用
表现:①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 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化生活》第一课 第一框 体味文化ppt课件

《文化生活》第一课 第一框 体味文化ppt课件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
文化是历史创造的生存形式系统,既 包含隐性形式,又包含显性形式,并具有 为整个群体或在一定时期为某个特定部分 所共享的倾向。
——美国人类学家克鲁克洪和凯利
12
马克思、恩格斯从广义、狭义两个角度 理解和运用文化概念。
“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 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 精神财富的总和。
——当代西方学者罗威(wrence Lowell)
据不完全统计,时至今日,人们关于文 化的说法有三百种之多。
9
20世纪50年代开展扫盲运动,提 倡“学文化”。这里的“文化”是指 识字、学知识。
一个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在公交车 上旁若无人地抽烟,人们说他“没文 化”,是指缺乏文化修养和文化底蕴。
38
海尔文化的七个层次
海 尔 文 化: 一 年 孵 化 一 千 亿 元
39
1、表层文化——海尔标志、中心大楼、广告、样品展
室、园区绿化、商标……
2、浅层海尔文化——海尔职工礼貌、素养、……
3、中层海尔文化——产品、服务
4、深层海尔文化——OEC管理模式、定额淘汰、竞争
上岗的组织平台、自主管理班组……
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伟大功绩 时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 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是“科 学巨匠”。
31
阅读以下材料: 1〉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 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坚持不懈地开展 “扫黄””打非”斗争,坚决查处传播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 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
的关系看)

文化生活 开学第一课(课堂PPT)

文化生活  开学第一课(课堂PPT)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文化选择第一单元把握文化的一般意义文化的内涵和作用第二单元为什么是什么第三单元第四单元怎么办怎么看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时间空间
高二政治
1
马 云
2
自我介绍
3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 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 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 规律的惩罚。
4
5
6

广






企 业
网 络

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第一单元 是什么 把握文化的一般意义

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化 第二单元 为什么 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时间空间:传播、继承、
发展、创新
中 华
第三单元 怎么看
把握文化的核心价值 文化认同:中华文化

化 第四单元 怎么办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文化选择
8

文化生活第一轮复习课件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ppt

文化生活第一轮复习课件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ppt

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 在新加坡首映后,在全球循环放映,总收入 达3亿美元,成为迪斯尼公司生产的利润最高 的影片之一。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 更高的文化素养。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 争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据了解,为购买“超级女声”节目冠名 权,蒙牛乳业投入了2800万元。在竞得冠名权后,为 了投放“超级女声”标志的公交车体、户外灯箱、平 面媒体广告,蒙牛又追加了将近8000万元的投资。
另据了解,2005年蒙牛计划向市场投放20亿袋印 有“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的产品,销售额应该 在20亿元左右,其中广告和促销费用可能超过 1亿元。 探究1:“超级女声”属于什么现象?古代的皇帝虽 然能够成天载歌载舞,却无法欣赏到我们今天的超级 女声,为什么?这种时代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

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 到30%;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 上文化程度的占12.4%。 针对上表反映的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程度状况,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 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原因。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可从文化的 社会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 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会促进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 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发 展方式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亿万农民群众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 体。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培养有文化、懂 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 才智力支持。

文化生活第一课课件

文化生活第一课课件

据悉,《变形金刚》总投资是1.5亿美元 票房从季军到冠军,《变形金刚》只用了一天时间。 周一首日试映的880万为全美票房季军,第二日就达到 2750万,成为史上周二票房冠军,六天捞钱1.52亿美元 。 社会的物质基础, 而除北美当地,《变形金刚》在全球其他地区的票房也 经济、技术实力。 全线飘红。 1、为什么美国能“导演”变形金刚二十多年的传奇生涯?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 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一贯主张“诗言 志”,他的大量诗作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 可侵犯、不可欺侮和独立自主,屹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的铮铮骨气,体现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 建设祖国的战斗豪情,影响之深,无与伦比, 外国曾有人说毛泽东是“一个诗人赢得了新中 国”。这主要表明: A.思想、理想、信念都是文化的形式 √B.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先进的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诗人的气质和风范成就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 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 你问我什么是文化, 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
• 文化(culture)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 cultura,原意是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 15世纪以后,逐渐扩展到对人的品德、能 力等方面的培养,具有了“教化”的涵义。 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罗孔仅在《文化: 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一书中所罗列的 从1871年到1951年80年间西方学者关于文 化的定义,就有164种。
• 而一个远离家乡的人看到月亮时,会更有人 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月亮对于农民来说, 中秋圆月代表团圆、丰收和圆满;而天文学 家眼中的月亮,只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已。
关山月
• • • • •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
重大影政发行了《海峡西岸 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 《海峡西安建设》 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 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l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l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l C. 邮票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l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3
2、文化的社会作用
l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 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 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
l 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 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
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
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
2
l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 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 《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 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l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l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l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l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l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这是因为
l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l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l 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l 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l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l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l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l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l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
l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l 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l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人教版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复习课件

与个人 文化是一种素养。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 特点 的关系 逐步培养出来的。
与物质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 的关系 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随堂练习 P 133
10、(2016·江苏单科,19)“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 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 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 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 这段话表明( )
最新考纲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考点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范围 内涵
本质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 活动及其产品。
是一种精神现象,更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通过 社会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
与社会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的关系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专题一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真题引路
考点
考例
2017课标Ⅰ,19
2017课标Ⅰ,40(2)
2018课标Ⅲ,20
文化 与社 会
2017课标Ⅰ,19 2017课标Ⅱ,19 2017课标Ⅱ,40(2)
命题分析
本考点主要以选择题的 形式考查文化的内涵与 特点、文化与经济、政 治、综合国力的关系, 或以主观题的形式综合 考查文化的作用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随堂练习 P 133
12、(2015·四川文综,12)短短几年间,M创新科技有 限公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民用小型 无人机的领航者。该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专注 于产品的态度,在于它“激极尽志,求真品诚”的企业 精神。这说明( )。

文化生活 开学第一课 ppt课件

文化生活 开学第一课 ppt课件
高二
文化生活 开学第一课
马 云
文化生活 开学第一课
精品资料
自我介绍
文化生活 开学第一课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 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 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 规律的惩罚。
文化生活 开学第一课
文化生活 开学第一课
文化生活 开学第一课

广






企 业
网 络




文化生活 开学第一课
第一单元 是什么 把握文化的一般意义

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化 第二单元 为什么 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时间空间:传播、继承、
发展、创新
中 华
第三单元 怎么看
把握文化的核心价值 文化认同:中华文化

化 第四单元 怎么办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表明(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解析】 本题材 料反映 的是某 一文化 的情况 、不代 表普遍 性,故 ①错误 。文化 的价值 不是用 经济价 值来衡 量的, 故④错 误。因 而选B
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在文化生活中体验,参与文化活动、知识中培养,社 会生活中获得享用)
化 与 社 会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分类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3、文化的力量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 注意:文化的转化 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性和两重性
C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在发展文化旅游中,云南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
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
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当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3)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2、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 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 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 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 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 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探究共享 “文化”是什么?Hale Waihona Puke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1)我们前面所学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就不属于文化的范畴:如商 品的买和卖;人大代表选举就不属于文化。
(2)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与 经 济、 政
1、关系
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文化与政治相交融
治 2、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的地位、措施
1、 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
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
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
判断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1) 小林下基层参加农业生产活动
(经济现象)
(2)小林参加学校运动会、辩论会、读书俱乐部
(3)小林在超市购买水果
(经济现象)
(4)小林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5)小林参加海淀区人大代表选举
(政治现象)
(6)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7)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科比尔卡共获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解开了人体感受外界的工作原理,这个核心物质就是G蛋白偶联受体。
文高 中
化《 思 想
生政 治
活必 修 ③ 》
·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学科网
2、理解文化的内涵目及标要其求 特征 3、感悟文化的力量。
你认为我们身边哪 些现象属于文化?哪 些活动属于文化活动?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①静态: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 学、文学、 艺术等。 ②动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 是文化活动。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 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 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 佐证了 ( )
【解析】 本题材 料反映 的是文 化市场 存在的 问题, 故B答案 最符合 。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 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1)科学技术 (2)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3)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对个人(国内):人们为了参加政治生活,需 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2)对国家(国际):世界范围内的反对文化霸权 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 克思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直至引导中国人民建立了 新中国。
启蒙运动是一场弘扬理性,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 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发展了 人文主义,主张人权自由,反对教权,反对专制。它不 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而且对亚洲的影响也很大,推动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 本的维新变法。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时间上)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 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3/24/2022
图腾
信息高速公路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从空间上看)



校园文化

饮 食 文 化
3、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对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补充)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也不是自古就有的,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的素养都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
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实质是精神现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各抒己见
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 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甲骨文
简牍
纸书
电子书
文化实质是精神现象。文化的表现和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物、艺术品、书籍、光盘、互联网中承载着大量的历史和现 实中的文化,除此以外,还衍生出了文化产业、文化产品。
文化特点三: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 物质载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
是因为(

A、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决定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C、只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
5、随着旅游经济走强,突出“文化旅游”的名人故里之争越
1、文化“万花筒” ①文化形式多种多样。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③不同的区域文化各具特色。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味 文
2、文化是什么
(2)特点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一化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由人创造、为人特有,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8)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9)小林参观燕都文化遗址
(自然现象)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活动相对于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的。
文化特点一: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 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相对于自然而言)
泰山是文化吗?泰山石刻是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材料一:韩愈在《师说》里写到:“人非生而知之,孰 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
演越烈。古代名人曹操、诸葛亮等,神话中的孙悟空、观音
等均成为一些地方争抢的对象。最让人诧异的是,连虚构的
文学人物、贴有“奸商、恶霸、淫贼”标签的反面人物典型
西门庆,也被几个地方当成了香饽饽。这表明(
)
A.经济推动文化发展
B.繁荣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C.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落后与腐朽文化的泛滥
材料二:如把一个刚刚出生的中国婴儿托付给一个美国白人 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英语并用刀叉吃饭。如把一个刚刚出生的 美国白人婴儿托付给一个普通中国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汉语并 用筷子吃饭。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什么?
文化特点二: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 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 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指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运用
政治 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
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文化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 及其产品。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补充)
经济
反映 反作用
基础 集中表现
(2)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
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 性。如:世界观
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
不具有阶级性。如:语言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