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外国

学前教育史——外国学前教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历程。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外国学前教育的起源、发展以及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一、起源与早期发展1. 欧洲:学前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特别是德国和英国。
弗里德里希·弗罗贝尔(Friedrich Froebel)被认为是幼儿园之父,他在1837年于德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强调通过游戏和自然探索进行学习。
2. 美国:随着欧洲移民的到来,学前教育理念也传入了美国。
19世纪末,美国开始出现公立和私立的幼儿园,旨在为儿童提供早期教育和社会化的机会。
二、20世纪的发展1. 苏联:苏联在20世纪初期对学前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认为这是培养未来公民的重要途径。
列夫·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的理论对苏联及全球的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丹麦、瑞典和挪威等国家在20世纪中叶开始实施广泛的学前教育政策,强调平等和包容性,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环境。
三、现代趋势与挑战1. 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学前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也在不断交流与融合。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推动学前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技术整合: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前教育带来了新的教学工具和资源。
如何有效整合技术,同时保持儿童的身心健康,成为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项挑战。
四、未来展望1. 早期干预: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早期教育对于儿童长期发展的重要性,预计未来各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和支持。
2. 家庭与社区参与:家庭和社区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未来的学前教育模式可能会更加注重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与互动。
总结: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教育理念的演变和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外国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探索适合当代儿童发展的教育方 法和手段,如项目式学习、游戏 化教学等,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 趣和创造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3
中世纪学前教育
Chapter
中世纪儿童观与教育观
儿童是“小大人”
教育内容以宗教经典为主
中世纪人们普遍认为儿童是成人的缩 影,具有与成人相似的身体和智力特 征,因此教育应尽早开始。
儿童从小就要学习宗教经典和教义, 了解宗教仪式和规范。
教育目的是培养宗教信仰
在中世纪,宗教是人们生活的中心, 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宗教信 仰和道德观念。
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
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是外国古 代至近现代的学前教育思想、制度和 实践。
范围
包括古代东方和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近 代欧美国家的学前教育以及现代世界各 国的学前教育等。
学习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目的与方法
目的
通过学习外国学前教育史,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学前教 育思想、制度和实践,掌握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 规律,为当今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启 示。
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前教育机构逐渐得到社会的认 可和政府的支持,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学 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也不断更新和完善, 从最初的简单读写和算术教育发展到包括语言、数 学、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教育。
近代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近代学前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二是注重全面发展,培养儿童 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素质;三是强调游戏和活动的教育价值,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学习和成长。
外国学前教育史第1章

外国学前教育史
第1章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1.原始社会学前教育概述
前氏族时期的学前教育 原 始 社 会 学 前 教 育
母系氏族时期的学前教育
父系氏族时期的学前教育 军事民主制时期的学前教育
2.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非独立性 2)教育的平等性 3)教育的原始性
第2章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1.东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概况
首陀罗:剥夺受教育权
2.古代印度的宗教教育
时间:公元前6世纪印度教育的通称 任务:维系种姓压迫,培养宗教意识
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 形式:家庭教育为主 宗 教 教 育 佛教的幼儿教育
内容:佛教经典;道德品格教育; 言行举止训练 开始时间:3—5岁 内容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教育内容以《吠陀经》为主,教学方式是口耳相传,教育场所是家庭, 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古印度的学前教育是古代东方的典型代表。
1.古印度种姓的学前教育差异
婆罗门:接受完备的教育体系;3—5家庭教育;
古 印 度 种 姓 刹帝利 减少《吠陀经》学习数量,主要学习行业知识 吠舍
1)古埃及 1)古希腊 2)古希伯来 3)古印度 2)古罗马
2.西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概况 3.西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
1)柏拉图 2)亚里士多德 3)昆体良
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1.古埃及社会背景 2.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学 前 教 育 学 校 宫廷学校
2024年《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202p

2024年《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202p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外国学前教育概述第一节: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脉络第二节:外国学前教育的现状与趋势2. 第二章:欧美国家的学前教育第一节:英国的学前教育第二节:美国的学前教育第三节:法国的学前教育第四节:德国的学前教育3. 第三章:亚洲国家的学前教育第一节:日本的学前教育第二节:韩国的学前教育第三节:印度的学前教育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
2. 使学生掌握欧美和亚洲国家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3. 培养学生对外国学前教育的研究能力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各国学前教育制度的比较分析。
2. 教学重点: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国学前教育实例,引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2. 讲解: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详细讲解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
3. 例题讲解:分析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前教育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国家的学前教育特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某一国家学前教育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2. 内容:外国学前教育发展脉络欧美国家学前教育特点亚洲国家学前教育特点各国学前教育比较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请分析欧美国家学前教育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请谈谈亚洲国家学前教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借鉴意义。
2. 答案: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的简述。
欧美国家学前教育制度特点及启示的分析。
亚洲国家学前教育借鉴意义的论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1学前教育简史 (第十一章 现代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学前教育发展)

现代欧美主要国家
和日本的学前教育发展
学习目标
1. 了解这一时期西方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状况
;
2. 明晰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
3. 掌握对各国学前教育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法案和政策。
第一节 现代英国的学前教育发展
一、 19世纪末至二战之前英国学前教育
(一) 保育学校的创建 (二) 1918年《费舍法案》 (三) 1933年《哈多报告》
一、 19世纪末至二战之前的学前教育
十月革命之前的学前教育 十月革命之后的学前教育
第五节 现代俄国的学前教育发展
二、 二战之后至80年代学前教育
(一)统一学前教育制度的创立 (二) 1962年《托儿所-幼儿园统一教学大纲》
三、 80年代以来的学前教育
(一)苏联解体前的学前教育 1984年《幼儿园教育大纲》修订 1989年《学前教育构想》 学前教育机构
德国是一个与宗教有着密切关系的国家,所以信仰主义 和国家主义是德国教育的重要特征。
一、 19世纪末至二战前法国学前教育
(一) 魏玛共和国时期 (二) 纳粹统治时期
二、 二战后至80年代的德国学前教育
(一) 学前教育指导思想 (二) 学前教育机构 (三) 学前教育管理政策 (四) 学前教育师资培养ຫໍສະໝຸດ 第四节 现代美国的学前教育发展
一、 19世纪末至二战之前美国学前教育
(一) 公立幼儿园的发展 (二) 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 (三) 美国学前教育的“蒙台梭利热”现象 (四) 保育学校的传入和儿童看护的发展
二、 二战之后至80年代美国学前教育
(一) 幼儿教育机会均等运动
(二) 开端计划 (三) 幼儿智力开发运动
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 皮亚杰学前教育实验方案
外国学前教育史

(二)19世纪下半期的学前教育 1、19世纪50年代,伦克夫妇和别
劳夫人将福禄倍儿幼儿园传入英 国
2、1870,《初等教育法》 3、1876,实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
试
4、幼儿园双轨发展
第二节 近代德国的学前教育
一、19世纪上半期的学前教育 ——慈善机构 (一)巴乌利美保育所: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1、古罗马的雄辩家和教育家 2、《雄辩术原理》 (二)论学前教育
1、论儿童早期教育:7岁前 2、论游戏:娱乐、学习、活动方
式
2、论语言教学法:认识字母、书 写、阅读
4、论教师和教学原则 5、论体罚:反对体罚,
体罚的5条罪状 6、论家庭教育: (1)慎选保姆 (2)母亲的作用
第九章 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
二、古代罗马的学前教育 (一)背景 (二)学前教育概况 1、前期:家长制 礼貌、宗教色彩、父亲的格言、歌谣 2、后期:(1)教育变成了皇帝的工
具 (2)基督教对学前教育的重大影响
奥古斯丁
苏 格 拉 底
第三节 西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柏拉图 (一)生平与著作 ——阿加德米学园,欧洲哲学史上第一
外国学前教育史
三、父系氏族时期: 儿童由妇女来照管和教育 四、军事民主时期: 军事训练教育 总括: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非独立性 2、平等性 3、原始性
第八章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被统治者所独占,具有
鲜明的阶级性 第一节 东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一、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1、背景 2、概况--皇族子弟:宫廷学校
四、教育对象、内容、学科范围、 方法的变化
——儿童是自然的人
维多里诺
自学考试外国学前教育史1-3章PPT课件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外国学前教育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借鉴意义
挑战
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等。
机遇
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提高、教育技术的不断创新等。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在美国教育家杜威等人的推动下,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兴起,强调教育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20世纪初学前教育改革…
20世纪初的学前教育改革运动对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学前教育的科学化和专业化进程。
03
04
05
20世纪初的学前教育改革运动
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逐渐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以幼儿园、托儿所等机构为主的学前教育体系。
蒙台梭利教育法
强调儿童的自由和自发,通过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和教具,促进儿童的身体、智力和情感发展。
华德福教育法
注重儿童的个性和精神发展,通过灵活的教育方法和活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发展适宜性教育的评价
发展适宜性教育
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各种理论和思潮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从蒙台梭利教学法、行为主义理论到发展适宜性教育,我们看到了不同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和影响。这些理论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但都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和教育环境的适宜性。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论和方法,为儿童提供更加全面、适宜的教育。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推动学前教育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教会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宗教信仰和道德品质,通过宗教仪式和活动进行。
外国学前教育史 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适宜6岁前入学,6岁前可以在母亲的保护下以游戏的方式学习。儿童到6
岁时,骨骼和头脑的发育日趋完善,很容易能学完需要在家庭里学会的东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二)著作
1. 《大教学论》1632年出版,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比较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他 本人被誉为“近代教育学之父”。
2.《母育学校》学前教育代表作。1633年出版, 是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 -
这本书是写给父母的,包括如何对幼儿进行教育以及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详细论述 了在家庭中进行幼儿教育的各个问题。
夸美纽斯认为教材的选择应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切勿超过其理解程度;应 由浅入深,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提出课程必须按照儿童身心发展阶段来编排,适应自然原则,通过周围生活 发展儿童的观念,发展外部感官能力等。他依照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确定学制 和课程的做法,是西方教育史上的创举。
三、论学前教育
(四)体育
提醒父母要保持子女的健康;
一、中世纪的儿童观
(一)性恶论 基督教会在中世纪地位独尊,鼓吹由于儿童带有“原罪”来到人世的,故生来性恶,
人人必须历经苦难生活的磨难,不断赎罪,才能净化灵魂。 (二)预成论——成人化教育 按照预成论的观点,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在于身体大小
和知识多少的不同而已。儿童被看成是个缩小了的成人。 预成论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 由于受预成论的影响,人们无论是在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都忽视儿童的身心特
问题: 事实果真如此吗?这两个时期的学前教育也是这样吗?通过本章的学 习,我们一起走进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八章
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中世纪的学前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第一节
斯巴达的幼儿教育 教育形式:
出生后:由善于抚养、调教孩子的妇女进行教养 5—6岁:男孩被父亲带到成年男子聚会的场所,接受
生活方式的初步熏陶 7岁以后:男孩进入国家公育机关“教育场”,集体生活
会 活动接受父亲的影响和教育,或进入学校学习;
女 孩继续在家跟随母亲学习纺织羊毛及做家务活。
教育内容:有关礼貌及宗教色彩的知识,常以父亲的格言及歌 谣的形式进行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第一节
❖ 后期罗马的学前教育
基督教的兴起对儿童观及幼儿教养的影响
积极方面:1、婴儿是具有灵魂的人,谴责杀婴无异于谋杀或 异教徒的邪恶行为,改变了杀婴或弃婴的陋习。
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是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相关的,其中婆罗 门教的教育是以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婆罗门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的。佛 教教育在印度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幼儿教育的有家庭教育和寺、 庙教育之分。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教所统治。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第二节
种姓制度是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社 会体系。种姓制度以婆罗门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 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 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 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 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 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第四章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实用文档 LOGO
第一章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
一、幼儿教育的性质及形式
前氏族时期—群婚制
儿童公有/公育
母系氏族时期—偶婚制
8岁前后有区别
父系氏族时期—一夫一妻制 全家总动员
实用文档 LOGO
第一章 第一节
一个群体中的 女子与另一群 体中的男子互 为共同的妻与 共同的夫
教育内容:军事训练、性格教育
外铄论、国家(或社会)本位论的典型范例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 环境的刺激或要求,以及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是一个关于解释 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名词,和内发论(遗传决定论)相对。 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英国的(洛克)和美国的(华生)。
1.国家对幼儿的体质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优选法”措施; 2.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 3.轻视任何形式的体力劳动和劳动教育; 4.教育已成为奴隶主阶级及其子女的一种享受和特权,
从小就开始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灌输剥削 阶级思想意识;
但斯巴达和雅典的整个学前教育还处在萌芽阶段。 这些共同点与斯巴达和雅典都是奴隶制国家有关。
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 并与印度的社会体系、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 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实用文档 LOGO
第一章 第二节
四、结语
❖ 教育具有了阶级性、等级性 ❖ 儿童公有公育转变为以家庭教育为主 ❖ 特权阶层子弟的教育开始和劳动、
社会生活脱节以及流行父权制
外国学前教育史
李向玲
LOGO 实用文档
绪论
❖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为什么要学习外国学前教育史 ❖学习外国学前教育史的方法 ❖外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
实用文档 LOGO
第一编 古代学前教育
❖第一章 原始社会及古代东方国家的幼儿教育
❖第二章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学前教育
❖第三章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都要重走父辈的从业道路,世代相传地去继承父业。从教育 的形式上看,它具有多样性和等级性。儿童是按照各自出身 的不同而接受相应等级的教育的。从教学的内容上看,它具 有实践性和职业性一般总是家长从事的职业,也就成为儿童 学习和仿效的目标。
❖ 3、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方法:家长制加体罚
实行家长制加体罚,儿童身心备受摧残。
4.在教育方法上,斯巴达强调简练、严厉和服从,雅典 注重和谐、灵活和温情。 这些不同点的产生,是由于斯巴达是实行奴隶主贵族 寡头政治制度的农业城邦,而雅典是实行奴隶主民主 政治的工商业城邦。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第二节
二、古代罗马的学前教育
❖ 前期罗马的幼儿教育
儿童观:子女乃父母的私有财产,父亲对子女有生杀大权 教育方式:7岁前由母亲教育,满7岁时男孩跟随父亲参加社
实用文档 LOGO
(二)对偶婚的特点:
❖ 1、与群婚相比,配偶范围逐步缩小到相对稳定 的成对男女之间
❖ 2、与一夫一妻制相比,成对配偶 3、对偶婚仍属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 ❖ 4、对偶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婚姻形态
实用文档 LOGO
第一章 第一节
二、幼儿教育的内容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学前教育概况
古希腊 斯巴达 雅典
←两个代表 两个时期→
古罗马 前期罗马 后期罗马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第一节
一、古代希腊的学前教育
❖ 斯巴达的幼儿教育 3万(奴隶主)——25万(奴隶和平民)
教育目的:培养性格坚强、英勇善战的军人 儿童观:儿童属国家所有,教育亦是国家的责任;
生产劳动教育
社会知识及道德规范教育
其他(宗教教育、美育、军事体育)
实用文档 LOGO
第一章 第一节
三、幼 儿教育 的方法
观察与模仿 尊长的讲授与示范
其他
实用文档 LOGO
第一章 第一节
四、原始人的儿童观
婴儿是父母的隶属物品
现象:杀婴、弃婴或杀婴献祭 流行的必然性:
生产力水平低,控制人口 对留下的子女更加爱护,教育意识强化
7岁以前:男女儿童受同样的教育 7岁以后:男孩有教仆陪同进文法和音乐学校
女孩一直受家庭教育,学习读写、演奏乐器、 纺织、缝纫、烹饪和刺绣等
教育内容:军事、体育、智育
家庭教育内容:音乐、故事、游戏、玩具、行为习惯的培养 (父亲通常不关心年幼子女的教育 )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第一节
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共同点: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第一节
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不同点:
1.在婴儿生存权上,斯巴达是由政府官员来决定,而雅 典一般由父母来决定;
2.在培养目标上斯巴达是培养英勇善战的战士,雅典则 要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
3.在教育内容上,斯巴达偏重于身体的养护和品格的陶 冶,雅典则还增加初步知识和音乐欣赏等;
群婚制
亦称“单偶 婚”、“个体 婚”,一男一 女结为夫妻的 婚姻形式
指一男一女在 一定时期内结 成相对稳定配 偶关系的婚姻 形式
偶婚制
一夫一妻 制
实用文档 LOGO
第一章 第一节
(一)对偶婚形成的原因:
❖ 1、相对个体的生产方式要求相对个体的婚姻 ❖ 2、相对稳定的居住环境相对稳定了男女两性的
结合 ❖ 3、自然选择规律不断排斥群婚制 ❖ 4、婚姻禁例增多,随意选偶越来越困难 ❖ 5、人类感情因素发展的结果
儿童公育,送国家特设的托儿所, 母
事柏、拉图
亲喂奶。孩子的本性需要游戏,讲故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第二节
4、论幼儿游戏和故事材料的选择
他认识到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应给予满足,原则是游戏 的内容和方式必须符合法律精神;让孩子发明自己的游戏是 最好的;游戏还应与音乐相配合。 重视讲故事,认为这是进行道德、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
典。信奉梵教、毗湿奴和湿婆为三大主神。把人分为四种种姓,主张吠 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这些宗教信条,也就是为婆 罗门教的幼儿教育提供了主导思想。
古代印度实行家长制,婆罗门为保证种姓的世袭和尊严,父亲必须在 家里细心指导子女记诵吠陀为经典。种种家庭教育从儿童幼年开始,教 育内容除了身体养护和传授生活知识、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外,最主要 的是传颂《吠陀》经典。 ❖ 2、佛教的学前教育(识记)
佛教的幼儿教育一般在家庭里进行,主要在信仰方面、公德意识的 养成方面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通过耳濡目染初步了解有关知识 和内容。
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是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相关的,其中婆罗 门教的教育是以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婆罗门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的。佛 教教育在印度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幼儿教育的有家庭教育和寺、 庙教育之分。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教所统治。
肉体以拯救灵魂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学前教育
第二节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学前教育思想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昆体良
普鲁塔克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第二节
一、柏拉图
1、生平、著作与世界观
柏拉图
2、学前教育的意义与任务
“凡是开头最重要”“先入为主” 早期教育的任务主要在于对儿童 施加合适的影响,以形成良好的 习惯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第二节
3、学前教育阶段的划分及教育内容
7至17岁:接受普通教育,音乐和体育
18至20岁:军事训练、音乐教育、算术、几何、天文
20至30岁:高深的科学理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30至35岁:哲学用辩证法认识真理
35至50岁:积累工作经验
50岁:成为最高统治者——哲学王
岁)
7岁前是学前教育: (出生至3岁——3至7
实用文档 LOGO
第一章
第二节 古代东方国家的幼儿教育
一
古代埃及
古代希伯来
二
古代印度
三
教育形式:家庭教 育、宫廷教育 教育内容:父辈技 艺的传承,包括祭 祀、医学、建筑、 农务等 教育方法:家长制 加体罚
教育形式:家庭教 育、会堂教育 教育内容:父辈技 艺的传承,包括祭 祀、医学、建筑、 农务等 教育方法:家长制 加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