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那人,那事,那景——“感动心灵”交流会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教师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教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人和事,从中体会到真善美和假丑恶。
2. 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寻找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分析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挖掘其内在的意义。
2. 表达感动: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动之情。
3. 写作技巧: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文字表达感动的能力。
2. 难点: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精神风貌。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发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和心得。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写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评。
五、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 写作纸张:为学生准备足够的写作纸张。
3. 教学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学生的作品。
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要来写一写那些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二、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如:志愿者服务、助人为乐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和事件,讨论其触动心灵的原因。
三、写作指导(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寻找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 学生思考并确定写作对象,教师给予指导。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动手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2. 教师挑选几篇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总结。
二、细节描写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如: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教师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教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身边的人和事中存在的美好品质和感人故事。
2. 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提升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亲朋好友,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感人事迹。
2. 让学生思考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感人瞬间,以及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3. 通过例文解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写作技巧来表达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4. 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人和事,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难点:如何运用写作技巧,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生动性。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案例分析法:通过例文解析,让学生了解写作技巧。
3. 实践法: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例文,用于分析和讲解。
2. 准备写作素材,供学生参考。
3. 准备评价标准,用于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和评价。
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交流分享: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发现的身边人的美好品质和感人事迹。
3. 例文解析:教师展示相关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
4. 写作指导:教师讲解如何运用写作技巧表达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5.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要求和素材,进行写作练习。
6. 互相评改: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和修改。
7. 总结与展示: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七、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教师制定评价标准,包括内容、表达、结构等方面。
2. 自评互评: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进行点评。
3. 评价方法: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八、教学拓展1. 开展“感动瞬间”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演讲、绘画等形式展示自己发现的感人故事。
2. 组织学生参加作文比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鼓励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5篇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1一、教学准备。
1.情境设置2.课件制作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二)“专家门诊”(场景布置:四个诊室分别为“肥胖症”专科、“前后矛盾症”专科、“残缺不全症”专科、“搭配不当症”专科。
)1.症状甲:“哎哟哎哟,肚子好难过,不知得的是啥病,快找医生去看病!”乙:“哦,实在太累了,走了这么一点路就吃不消,我这人太肥了,得减一减才行”。
丙:“我的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是觉得全身不舒服,像身体里哪一部分不属于自己。
”丁:“我呢?病得最严重,缺手缺脚成残疾人了,不知能不能治好我的病?”2.挂号根据各人病情,挂号处给予不同的诊卡。
3.看病甲拿着诊卡来到“前后矛盾症”专家前,电脑出示病句:昨天下午,下了一天的雨。
身穿红衣服的小姑娘在沙滩上拾贝壳。
丙来到“搭配不当症”专科专家面前,电脑出示病句:“小红生病了,但是她没上学”(三)、出诊语言家族。
师:“刚才,小病人们个个满意而归,临走时,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小神医们能到语言王国出诊,医治一下他们那儿的所有的病人,你们愿意当小神医去一趟吗?”(学生欢欣雀跃)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师:治好了词语宝宝的病,他们真开心,他们想邀我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电脑出示题目:茂密的山水吸引水面威武的树木守卫合作翻滚的龙虾注视游客秀丽的波浪密切祖国]2、句子家族出了“词语家族”,现在让我们进入“句子家族”,去看望一下句子朋友吧?(电脑出现“欢迎来到句子家族”)师:听说我们班的小神医们今天出诊,句子病人们早就排好队等候着,你们看
那人,那事,那景
——“感动心灵”交流会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
• 林俊德:工作到最后 一刻 【事迹】林俊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总 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 林俊德,2012年病 逝。
院士林俊德生命最后三天 的“冲锋”
• 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 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 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这悲壮的一幕,凝成了 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的冲锋姿态。 悭吝的时间不肯给这位可敬的科学家临终的从容。来不及把笔记本 上5条提纲的内容填满,来不及整理完电脑中全部文档,甚至来不及给 亲人以更多的嘱托和安慰,2012年5月31日21时15分,这颗赤子之心 便匆匆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电脑只有5个小时。 林俊德院士走了,留给人们的,永远是那个冲锋的背影。 生命中 的最后3天,林俊德让人把办公桌搬进病房,争分夺秒地整理科研资料
•
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
•
•
•
“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喘息,都牵动着我们的神经,生怕某一个瞬 间他会突然倒下。”医生张利华无不动容地说,从医30多年,从没有 哪一位病人,如此地令他和同事们揪心和感动。但他很无奈,面前的林 俊德挑战生命极限、拼命地向前冲,谁也拦不住了。 两个小时后,已经昏迷的林俊德被抬叮嘱学生,办公室里 还有什么资料要整理,密码箱怎么打开……5个小时后,林俊德心电仪上 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 如果不是人们的亲眼所见,林俊德奄奄一息还能坚强地在笔记本电 脑上整理珍贵的核试验技术数据,还有那些只有他才能说明白的重要资 料,肯定没人相信这是真的。可是,人们还是泪湿衣襟,为林俊德忠于 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而感染到心灵深处。 林俊德走了,走得如此悲壮。其品质意志犹如铁打钢铸,无情的病 魔休想“俘虏”这位连续52年战斗在核试验领域的顶尖专业技术人员。 他就是那朵开在罗布泊大漠里的马兰花,他嘱咐家人将自己埋葬在成片 的马兰花中,与中国核试验基地相伴。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一课时)一.课前导入师: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我们心灵的琴弦,激起心灵的阵阵涟漪。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六十秒,回顾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有那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你心灵的琴弦?六十秒后,请同学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二.话题探讨:师:那位同学先说说,让我们大家分享分享?……师: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了这几个同学的最感动的人和事。
其实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大家作文时却常常感到生活平平淡淡,“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没有什么东西可写。
同学们想没有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呢?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答这个“谜”。
请同学们打开书57页,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讨论〈〈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多媒体出示标题)三.文本探谜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话题探讨〉〉,看哪个同学最先找出这个“谜底”?(学生边阅读边勾画)生1:我们之所以觉得没有东西可写的原因是缺少对生活的敏感。
师:你对“敏感”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呢?生2:我觉得应该是一种观察力吧!师:你的理解非常好!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一种发现美的眼光。
生3:我认为除了他刚才讲的要“要对生活敏感”外,还应该有一颗对生活感恩的心。
我们有时候觉得没有东西可以写,可能是我们对生活中的事情司空见惯了,正如书中说的一样“面对一个生活场景,一句真情的话,一个善意的微笑……只要我们的心灵不麻木,就会激起涟漪。
”生4:我和他的观点一样。
但我认为敏感和感恩这两个因素来说,感恩更重要。
有了感恩,我们才能具备对生活的敏感。
就象这个中学生写他的哑巴母亲一样,是从母亲沉默和蓄满泪水的眼睛来理解对母亲无声的教育和感恩。
读到这样的文章,真的很感动。
(众生鼓掌)师:说的特别好!俗话说“唯有真情好文章”,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我们的生活时候,就一定能发现我们身边中的真情、人性中的闪光点,就有一种冲动想把这些美的东西、感人的东西给写出来。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教师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教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和感人瞬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2. 引导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写作来传达内心的触动。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 学会用真挚的情感去描绘人物和事件,让文字充满生命力。
3. 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用文字表达内心的触动。
难点:如何让文字具有感染力,传达出真挚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写作技巧。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和心得。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写作,教师点评指导。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优秀作文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感悟和写作。
3. 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教案一、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例如:“请大家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让你感动的事情或遇到过让你印象深刻的人?”二、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优秀作文案例,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其写作技巧。
2. 引导学生讨论:这篇作文为什么能让你们产生共鸣?它触动了你们哪些情感?三、讨论交流: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和心得。
2.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四、写作指导:1. 教师讲解如何用真挚的情感去描绘人物和事件,让文字充满生命力。
2. 引导学生动手写作,尝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触动。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人和事。
3. 下次课前提交作文,并进行交流分享。
六、教学反思: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教学目标:1. 深化学生对身边人和事的理解,提升其对生活中细微之处的感悟能力。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教师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教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那些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提升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感动。
教授写作技巧,如观察、思考、表达等。
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学会观察和思考。
采用写作指导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作练习。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学习和分享。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和优秀作文。
提供写作素材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使用评价表,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3.1 教学安排每个课时安排45分钟,其中包括讲解、案例分析、写作练习和小组讨论。
每个章节安排2-3个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2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感动。
第二步:教授写作技巧,如观察、思考、表达等。
第三步: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步: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学习和分享,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使用评价表,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包括内容、表达和创造力等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指导,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4.2 教学反馈学生可以通过写作和讨论,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和修改。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写作和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和优秀作文。
提供写作素材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5.2 参考资料《写作教程》《优秀作文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案例集第六章:教学案例与分析6.1 教学案例提供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如感人的故事、励志的人物等,让学生进行分析。
“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作教学设计

“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作教学设计叶国嫒教学目标1、明确作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懂得观察、感受与思考是作文不可或缺的三个过程;2、学会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真善美,在观察与思考中辨别假丑恶,培养对生活的敏感。
3、学习准确表达自己的心灵感悟,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作文时要尽量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提取曾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培养对生活的敏感。
2、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体验法,范文、图文示例法,模仿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平凡生活体验感受入手,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提炼;阅读范文,明确善于对生活观察、思考是写好文章的前提;从范文中获得行文的方法与技巧,根据命题进行训练。
教学课时:一课时训练课时:一课时教学预设过程一、课前欣赏配乐散文《樱花思绪》二、导课:读林清玄的《芦苇与甘蔗同饮溪水》片断一边翅膀是神秘的渴望,一边翅膀是美好的梦想。
一边翅膀是彼岸的追寻,一边翅膀是此岸的探索。
一边翅膀是理想的情境,一边翅膀是感情的真挚。
一边翅膀是悲愿的光芒,一边翅膀是道心的钻石。
每个人需要的翅膀不同,但是人人都需要翅膀,人人也都需要飞行、提升与超越。
我思,故我在!我苦,故我在!我飞,故我在!诗人鲁米有一道两行的短诗:两种芦苇共饮一条溪水,“其一中空,其二为甘蔗。
”为什么站在溪水边的两种芦苇,有一种可以生出甜蜜的汁液呢?这使我想起爱因斯坦曾说过类似的话:“生活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认为世上没有奇迹,一种认为无事不是奇迹。
”认为世上没有奇迹的人,内心是空的;认为无事的不是奇迹的人,内心就有甜蜜,还能把甘蔗分给别人。
三、同学们踏进高中校园已有两个多星期,这两个多星期的生活一定有许多是我们过去未曾体验过的,请同学们在纸板上写出:1、你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是什么?2、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3、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细节是什么?(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4、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随机评价,指出他们在观察与感受上的可贵之处,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所在的班级拟举办“感动心灵”交流会。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要求:答案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1.写出本次活动的目的。
2.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个宣传口号。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教
学
内
容
3.请为你们组产生的发言代表写一则推荐词。
4.你认为本次活动应包括哪些主要环节?
5.寄发邀请函,邀请相关人员(如感动自己的人,事件的主人公,与景物相关的人员等)参加班级活动。
三、班集体活动
1.推荐或选举讨论会主持人。主持人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认真理解讨论话题的内涵,撰写主持词;布置会场;拟定讨论会议程。
2.选出最富创意的海报张贴在校园里,吸引广大师生参加班级活动。
3.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开展活动。
板
书
设
计
“感动心灵”交流会
1.活动目的
2.活签字
检查日期
二、小组活动
1.在学习小组中,讲述感动自己的人、事、景。并说明原因及其对自己的影响。
2.小组讨论,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感动心灵”的人、事、景,写作推荐词,并制作成演示文稿。
3.准备参加班级讨论会的发言稿或发言提纲,小猪讨论,推选出2-3名同学作为讨论会的发言人。
教学
环节
个案补充
教
学
内
容
4.制作“感动心灵交流会”海报。
个案补充
教
学
内
容
2.制作的海报有创意,图文并茂,有较大的吸引力和鼓动性。
3.制作的简报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格式规范,语言简明。
4.讨论会气氛和谐,参与者思路开阔,讨论深人。
六、[活动资源]
1.“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
3.“最美乡村教师”事迹。
4.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实系列节目《北纬30度.中国行》
重点
运用讨论的方法和技巧与人进行交流,沟通思想,提高认识。
难点
进一步提高制作海报和简报的能力。
教法
合作交流、讨论展示
教学设备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教
学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总是有令你感动的人、事、景,让你情不自禁地想向别人倾诉,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动。今天我们开展“那人,那事,那景——感动心灵交流会”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
四、成果展示
1.以小组为单位,编制“感动心灵交流会”简报,并寄发给相关人员。
2.将讨论会上展示的“感动心灵”的人、事、景的文字稿、简报以及同学的活动感受等汇总、整理,张贴在教室里,供全班同学阅读。
五、活动评价
1.“感动心灵”的人事、景具有代代表性.能引起引起同学们的共鸣。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2教案编号:
备课组别
语文组
上课
日期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课题:
那人,那事,那景——“感动心灵”交流会
教学
目标
1.发现和表达生活中感动自己的人、事、景,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2.运用讨论的方法和技巧与人进行交流,沟通思想,提高认识。
3.进一步提高制作海报和简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