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的概念
种群与群落的概念易错题析

“种群与群落的概念”易错点例析种群与群落是一组易混淆的概念。
它们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
在解题的时候,对种群与群落的概念理解不透彻,是错题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通过几道例题来分析几个常见的误区。
例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草原上全部的鹿是一个种群②湖泊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一个草原中所有的七星瓢虫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性别比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D.③④[易错选项]B[错因分析]对“种”的概念介定不清。
一个种群中的生物,必须得先保证是同一个物种。
草原上全部的鹿的范围太大。
不能保证都是同一“种”的生物。
比如:梅花鹿、长颈鹿。
同理,②的叙述中,湖泊中的“鱼”也是多种多样的,包含了多个物种,不符合种群的概念。
④的叙述中,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不是性别比例。
[正确答案]C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池塘中所有的成年青蛙属于一个种群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的鸟属于一个群落C.一片森林中全部的植物和动物属于一个群落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属于一个种群[易错选项]A、B[错因分析]介定种群与群落的概念时,对生物个体有所遗漏。
一个种群必须包含本区域内所有本物种的生物,一个群落,则必须包含本区域内所有种类生物的个体。
不管是幼年、成年还是老年个体。
不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必须是缺一不可。
A中没能包含青蛙的幼年个体。
B中只指出了鸟类,丢掉了其它类型的所有生物。
C中丢掉了森林中大量的微生物。
[正确答案]D例3.下列各项中,关于种群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必须包含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B.种群和群落都包含本区域内的无机环境C.生活于一个池塘中的全部草鱼是一个种群,全部生物是一个群落D.一个群落中的生物必须首先保证是同一种生物[易错选项]A、D[错因分析]种群与群落的概念相混淆。
种群是针对一个物种来说的,而群落则是针对一个区域内的所有物种。
A、D选项把种群与群落的的概念混淆在了一起。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复习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知识联系框架】【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一、种群及其数量变动1.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的同种个体的集群,作为一个种群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间具有交换基因的能力。
种群虽然是有同种个体组成,但不等于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从个体层次到种群层次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一些“群体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等。
生物物种的生存、发展和进化都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行的。
因此个体与种群的关系是一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这里主要介绍一点有关种群的增长方面的知识。
种群数量的增长有两种基本模式:指数式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
指数式增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不受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的数量往往会连续增长。
以某种动物为例,假定种群的数量为N O,年增长率为λ,该种群每年的增长速率都保持不变,那么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二年后该种群的数量N2=N1·λ=N0·λ2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t图10-1如用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种群数量,那么种群的增长就会成“J”形曲线。
如图10-1所示。
种群的指数式增长模式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资源、空间和食物不可能是无限的,即使在实验条件下也无法做到。
逻辑斯谛增长:在自然条件下,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指数式增长模式增长。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种群和群落

看下面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一、种群(population)
(一)概念: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 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如:一口池塘中全部的鲫鱼
讨论:一个公园里的所有植物是一个种群 吗?为什么?
注意:种群的特点
①一定空间(一个区域): 小则如田地、池塘,大则如草原、海洋。
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 有大小、年龄、雌雄,它们都属于同一个 物种,能相互交配繁育后代。 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1. 2.
3.
4.
生物受到环境中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环境 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使现存的生物 普遍能适应环境 生物个体受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表 现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群落中生物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 生物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生物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 竞争、捕食
(注意:种群没有大小、年龄、性别、肤色之分, 一定区域内人口也可看作是一个种群)
整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是否属于一个种群?
浮流生物
细菌,真菌等 微生物
二.生物群落(群落):
在一定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 物群落,简称群落。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D )属于群落的是 ( C) 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 B、校园中的全部学生 C、一段朽木上的所有生物 D、一片地里的全部蒲公英
125万多动物中有120 万多是无脊椎动物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500多万种,已被 生物学家命名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
认识生物种群
蝴蝶
蘑 菇 蕨类 苔藓
企鹅 不是同一种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并不相同。 物种:一群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相似, 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 这些生物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知识点一 种 群1.种是生物分类等级的最小单位。
如桃树是生物的一个种,即一个物种。
2.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1)生物种群密度是描述生物种群数量的一种方法,即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地区,种群密度往往不相同。
种群密度=生物个体数单位面积或体积 (2)性别比例=雄性个体数雌性个体数(3)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的新个体数。
出生率=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4)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的死亡个体数。
死亡率=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5)种群出生率>死亡率时,种群的数量增加;反之数量减少。
种群中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和出生率相差很大。
所以种群动态变化与种群年龄结构关系极大。
知识点二 群 落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简称群落。
(1)一个区域内有一个群落。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在群落中,植物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
(2)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
(3)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
群落和种群的大小由区域性和人们观察与研究的需要而定。
【例】(2012·衢州)衢州市有许多风景名胜,下列自然景观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 .江山江郎山上的赤丹岩B .衢州烂柯山中所有松树C .开化古田山中所有生物D .龙游石窟中所有微生物【例】(2011·衢州)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俗称满江红)适于阴暗的环境生存,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鸭粪肥田促进水稻生长。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红萍、水稻等植物属于生产者B .稻田中全部的有害昆虫属于一个种群C .有害昆虫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 .稻田中所有的红萍和鸭子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例】(2012·宁波)2012年2月16日,某县警方发现一村民关养着三只形似猫头鹰的受伤的动物。
种群和群落

第二节种群和生物群落【要点精析】[ 基本知识]一、种群(一)概念:见重、难点知识。
(二)特征: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的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2.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年龄组成类型:(1)增长型:年轻个体多,年老个体少,种群密度增大。
(2)稳定型: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大致相当,种群密度趋于稳定。
(3)衰退型:年轻个体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减小。
3.性别比例: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有的比例。
性别比例类型:(1)雌雄相当:高等动物。
(2)雌多于雄:人工控制的种群(3)雄多于雌: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
4.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个体数为出生率。
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为死亡率。
二、生物群落(一)概念:见重、难点知识。
(二)结构:1.垂直结构: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水平结构: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别。
[ 重、难点知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是学习生态系统知识的基础,是本节的重点知识。
一、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说明:1.种群是由许多同种的个体组成,但又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因为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
2.种群中各个体间的关系既有互助也有斗争,但无论是互助还是斗争都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延续。
3.种群概念中的空间和时间范围,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的研究范围的大小。
二、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说明:1.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同一环境中的其他生物。
在地球上,不存在没有动物栖居的植物群体,也没有不与植物发生关系的动物群体。
正是由于不同种生物间的相互依赖和制约,才构成了生物群落这一复杂的种间关系。
2.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既有种间互相关系,又有种间斗争关系,还存在着种内关系。
3.研究生物群落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从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着手,这种结构特征主要包括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核心概念06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生物三轮复习核心要点必背知识清单(记忆版)

种群和群落一、基础再现:(一)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2.种群密度就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包括逐个计数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黑光灯诱捕。
4.样方法调查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5.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耐心出生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6.迁人率或迁出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侵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7.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二)种群的数量变化1.“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的假设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入t,其中入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2.“S"型曲线是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3.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三)群落的结构特征与演替1.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区分群落的主要依据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3.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4.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丶互利共生和寄生。
5.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6.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垂直结构中不同植物适于在分层下生长。
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不同的光照强度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7.立体农业是指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8.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9.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方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0.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第2课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下列有关松花江
的描述,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松花江
B.松花江里所有的鱼
C.松花江里所有的生物 D.松花江里所有的植物
【答案】 A
5.(2019·广东)青藏高原的某自然保护区
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
态系统。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
物种,如图 2-1 是与其有关的食物网。
的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
B.阳光
【答案】 C
C.温度
D.空气
3.(2018·湖州)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
减的。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下列生物群体中,构成
一个“ 级” 的是
()
A.所有的鱼类
B.所有的动物
C.所有的生物
D.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答案】 D
4.(2019·黑龙江)“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
【变式 1】(2019·绍兴)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目前 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已造成一定灾情。
图 27
(1)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用来防治草地贪夜蛾,这两种生物细胞
的主要区别是
。
(2)如图 2-7 所示为一种防治方法:将草地贪夜蛾爱吃的草种在
农作物(如玉米)的四周,并释放捕食蝽去捕食草地贪夜蛾,进
拟的生态系统),要想使它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
分是
()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非生物部分
图 23 【解析】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
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少了生产者。 【答案】C
【类题演练 2】 (2019·连云港)如图 2-4 表
群落的概念

群落的概念
群落的概念是:
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
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是根据人们的需要组合在一起的,而不是由于他们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组合在一起,所以农田生态系统极不稳定,离开了人的因素就很容易被草原生态系统所替代。
群落的环境:
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土壤、高度)常呈现缓渐的梯度变化,只偶因悬崖等突变地形而有间断。
虽说每种生境会发育出不同的特征群落,但它们彼此间常连续过渡而很少截然分界。
根据顶极模式假说,每个物种都根据自身的遗传、生理、发育等等特性单独地适应环境条件,因此各物种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分布。
另一方面,沿著连续的环境梯度,自然群落也逐渐过渡而很少突然间断。
不过这有例外,例如共生种可以分布相同,而互相排斥的物种可以形成明确分界,森林草原边界可因草原火而更形明显。
由于竞争种间互相排斥现象,各物种倾向于集中于环境梯度特定部位,随著生物进化而物种增多及生态位分化乃逐渐形成相应的群落梯度。
生态学家常藉梯度分析法研究环境、物种种群及群落特征三者间的交互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和群落的概念
种群和群落都是生物学领域中常提到的概念。
它们是一种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数量及
其相互作用的定量反映。
其中,种群是由物种的单个个体组成的群落的一部分,它们正在
相互竞争、互补、共生和适应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以建立起自己的生存体系;群落是指
一定区域内种群之间以及种间的的各种形式的互动,它包括植物和动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各
物种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种群和群落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有着不同的表征方式和功能。
一个种群是由一
个物种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通常具有相似的技能和结构,因此可以彼此交流;而群落
则是一整个生物复杂系统,除了一个物种的种群外,它还包括其他物种,例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形成生态系统的各种要素。
种群和群落的交互是由一系列生态过程控制的,因此可以理解为一个共存的协作体系。
为了促进种群或群落的繁殖和发展,这些生态过程必须接受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
以保证其有效生存。
例如,一个种群发生变化时,其群落中其他物种也会受到新的生态壁
垒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增加其他物种的特定生存不利因素,导致群落内的多样性降低。
因此,种群和群落一直都是生物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日常演化影响着整
个生态系统的局势,从而恰当地传达出物种组成和应对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此外,种群演
变和群落发展也有助于实现生态系统恢复平衡,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