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5.2平行线及其判定讲义【精】

合集下载

5.2.2 平行线的判定(第2课时)

5.2.2 平行线的判定(第2课时)

6.如图,下列条件:①AC⊥AD,AC⊥BC; ②∠1=∠2,∠3=∠D;③∠4=①∠②5④;④ ∠BAD+∠ABC=180°.其中,可得到 AD∥BC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7.如图,—个由4条线段构成的“鱼”形图 案,其中∠1=50°,∠2=50°,∠3= 130°,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2)求证:BE∥CD.
(1)解:因为∠A=∠ADE,所以AC∥DE, 所以∠EDC+∠C=180°.又因为∠EDC= 3∠C,所以4∠C=180°,即∠C=45°.
(2)证明:由(1)可知AC∥DE,所以∠E= ∠ABE.又因为∠C=∠E,所以∠C=∠ABE,
所以BE∥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
10.学习了平行线后,小明同学想出了“过 已知直线m外一点P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新 方法”,他是通过折一张半透明的正方形纸 得到的(如图1~图4).
第一次折叠后(如图2所示),得到的折痕AB与 直线m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垂直;将正方形纸 展开,再进行第二次折叠(如图3所示),得到 的折痕CD与第一次折痕③④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垂 直;再将正方形纸展开(如图4所示),可得第 二次折痕CD所在的直线即为过点P的已知直 线m的平行线.下列说法:①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
()
A.60° B.80° C.100° D.120°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若∠1=∠2C, 则AD∥BC,理由是 ( )
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如图,能判定EC∥AB的条件是

平行线及其判定知识讲解

平行线及其判定知识讲解

平行线及其判定(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槪念,会用作图工具画平行线,了解在同一平而内两条宜线的位麗关系:2.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3.掌握平行线的判立方法,并能运用“平行线的判泄方法”,判迫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要点梳理】要点一、平行线的定义及画法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如果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 要点诠释:(1)平行线的泄义有三个特征:一是在同一个平而内:二是两条直线:三是不相交,三者缺一不可;(2)有时说两条射线平行或线段平行,实际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两条线段不相交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特别地,重合的宜线视为一条直线,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位置关系.2.平行线的画法;用直尺和三角板作平行线的步骤:①落:用三角板的一条斜边与已知直线重合.②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一条直角边.③推:沿着直尺平移三角板,使与已知直线重合的斜边通过已知点.④画:沿着这条斜边画一条直线,所画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要点二、平行公理及推论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要点诠释:(1)平行公理特别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非直线上的点,要区别于垂线的第一性质.(2)公理中“有”说明存在:"只有”说明唯一.(3)“平行公理的推论”也叫平行线的传递性.要点三、直线平行的判定C 戶DF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V Z3 = Z2・・・AB〃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宜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J Z1 = Z2・・.AB〃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 Z4 + Z2=180°・・.AB〃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要点诠释:平行线的判泄是由角相等或互补,得岀平行,即由数推形.【典型例题】类型一、平行线的定义及表示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B.在同一平而内,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C.在同一平而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D.在同一平而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叫做平行线【答案】C【解析】在同一平而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不相交就平行,但在空间就不一泄了,故A 选项错;平行线是在同一平而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不相交的两条曲线就不是平行线,故B选项错:平行线是针对两条直线而言.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不一泄不相交,故D选项错.【总结升华】本例属于对概念的考查,应从平行线的槪念入手进行判断.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无数条直线可交于一点B.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但过一点与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C.直线的平行线有无数条,但过直线外一点的平行线只有一条D.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个是钝角,一个是锐角【答案】D类型二、平行公理及推论^^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一条;②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③因为a〃b,z3=z5D ・ z3+z4=180°c 〃d,所以a 〃小 ④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A. 1个 B2个 C. 3个 D. 4个【答案】A【斜析】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无数条,故①错;②中的点在直线外还是在直线上位置不明确, 所以②错,③中b 与c 的位置关系不明确,所以③也是错误的:根据平行公理可知④正确, 故选A.【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平行公理及推论”的内容,要正确理解必须要抓住关键字 词及英重要特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比较中理解.举一反三:【变式】直线a 〃b, b 〃c,则直线a 与c 的位宜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根据平行线的判左方法进行判断. 【答案】C 【解析】解:Z3与Z5不是同位角,不是内错角,也不是同旁内角,所以Z3=Z5不能判 定 ABII CD.【总结升华】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熟练 掌握平行线的判左立理.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l\〃*的是( ).【答案】平行 两直线平行的判定 类型三、 与b 平行的是(D ・ Z2+Z4=180°C ・Z4=Z5【变式2】已知,如图,BE 平分ZABC, CF 平分ZBCD, Z1=Z2,求证:AB//CD.【答案】I Z1=Z2••• 2Z1=2Z2 ,即 ZABC=ZBCD【答案与解析】 解:(1)由Z1 = Z3,可判定AD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⑵由ZBAD=ZDCB> Z1 = Z3 得:Z2= ZBAD-Z1 = ZDCB-Z3= Z4 (等式性质),即Z2=Z4 可以判定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综上,由(1) (2)可判泄:AD 〃BC, AB/7CD ・【总结升华】本题探索结论的过程采用了 “由因索果”的方法.即在条件下探索由这些条件 可推导岀哪些结论,再由这些结论推导出新的结论,直到得出结果.” 5•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 么? 【答案与解析】解:这两条直线平行.理由如下: 如图: bJ c 7• b 丄 a, c±aa••• Zl = Z2=90°・•・b 〃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总结升华】本题的结论可以作为两直线平行的判泄方法.【思路点拨】试着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t①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EF1EG, GM1EG, Z1=Z2, AB与CD平行吗?请说明理由.【答案】解:AB〃CD・理由如下:如图:J EF丄EG, GM1EG (已知),••• ZFEQ= ZMGE=90° (垂直的左义)・又••• Z1 = Z2(已知),••• ZFEQ -Z1 = ZMGE -Z2 (等式性质), 即Z3=Z4.••• AB〃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2-2平行线的判定-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课件

5-2-2平行线的判定-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课件

课堂练习
1.如图5.2-35,己知∠1=145°,∠2=145°,则AB∥CD,依据是 _同___位__角__相__等___,__两__直__线___平__行___.
图5.2-35
课堂练习
2.如图5.2-36 是一条街道的两个拐角,∠ABC与∠BCD均为140°,则 街道AB与CD的关系是_________,这是因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在线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
【例1】如图5.2-2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若a∥b,b∥c,则a∥c B.若∠1=∠2,则a∥c
C.若∠3=∠2,则b∥c
D.若∠3+∠5=180°,则a∥c
知识梳理
图5.2-27
【解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进行判断:A.若a∥b,b∥c,则a∥c,利用了 平行公理,正确;B.若∠1=∠2,则a∥c,利用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正确;C.∠3=∠2,不能判断b∥c,错误;D.若∠3+∠5=180°,则a∥c,利 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正确;故选C.
【答案】证明:∵AB⊥BC,BC⊥CD, ∴∠ABC=∠DCB=90°,∵∠1=∠2, ∴∠ABC-∠1=∠DCB-∠2, ∴∠CBE=∠BCF,∴BE∥CF.
图5.2-51
课后习题
9.如图5.2-52所示,已知∠1=50°,∠2=65°,CD平分∠ECF,则 CD∥FG.请说明理由.
图5.2-52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2.2 平行线的判定
教学新知
方法1:平行线的定义. 方法2: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方法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4:内错角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5: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七年级数学下册 5.2平行线及其判定(十大题型)(解析版 )

七年级数学下册 5.2平行线及其判定(十大题型)(解析版 )

七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及其表示方法★1、平行线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记作:AB∥CD;记作:a∥b;读作: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读作:直线a平行于直线b.【注意】1、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重合的直线视为一条直线)2、.线段或射线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平行线的画法◆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一“落”把三角尺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把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边;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与已知直线重合的边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尺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注意】1.经过直线上一点不能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2.画线段或射线的平行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平行线.3.借助三角尺画平行线时,必须保持紧靠,否则画出的直线不平行.平行公理及其推论★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也就是说:如图,如果b∥a,c∥a,那么b∥c.几何语言:∵b∥a,c∥a,∴b∥c.【注意】1、平行公理的推论中,三条直线可以不在同一个平面内.2、平行公理中强调“直线外一点”,因为若点在直线上,不可能有平行线;“有且只有”强调这样的直线是存在的,也是唯一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几何语言表示:∵∠2=∠3(已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几何语言表示:∵∠2=∠4(已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几何语言表示:∵∠1+∠2=180°(已知),∴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垂直.几何语言表示: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a⊥c,b⊥c,∴a∥b.【注意】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是前提,没有这个条件结论不一定成立.★3、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1)平行线的定义;(2)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3利用同位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4)利用内错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5)利用同旁内角互补说明两直线平行;(6)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例题1】(2023秋•埇桥区期中)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A.相交或垂直B.垂直或平行C.平行或相交D.相交或垂直或平行【分析】根据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的直线是相交线,没有交点的直线是平行线,可得答案.【解答】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两条直线相交;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两条直线平行,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的直线是相交线,没有交点的直线是平行线.解题技巧提炼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平行线的概念,牢记平行线的三个条件:①在同一平面内;②不相交;③都是直线,通过与定义进行对比来进行判断.【变式1-1】如图所示,能相交的是,平行的是.(填序号)【分析】根据平行线、相交线的定义,逐项进行判断,即可正确得出结果.【解答】解:①中一条直线,一条射线,不可相交,也不会平行;②中一条直线,一条线段,不可相交,也不会平行;③中一条直线,一条线段,可相交;④中都是线段,不可延长,不可相交,也不平行,⑤中都是直线,延长后不相交,是平行.故答案为:③,⑤.【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和相交线,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直线可以沿两个方向延伸,射线可以沿一个方向延伸,线段不能延伸.【变式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它们互相垂直B.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互相垂直C.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互相平行D.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垂直,那么它们互相平行【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及垂直、相交的定义判断求解即可.【解答】解: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交,故A不符合题意;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故B不符合题意;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故C符合题意;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垂直,它们不一定平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垂直、相交等知识,熟练掌握有关定理、定义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3】(2022春•莱芜区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B.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C.在同一平面内,若直线a∥b,a∥c,则b∥cD.若两条线段不相交,则它们互相平行【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判断,排除错误答案.【解答】解:A、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故错误;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无数条,故错误;C、在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故正确;D、根据平行线的定义知是错误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平行公理,熟练掌握公理和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变式1-4】(2022秋•乌鲁木齐期末)如图,在长方体AB CD-EFGH中,与棱EF异面且与平面EFGH 平行的棱是.【分析】与棱EF异面且与平面EFGH平行的棱是:棱AD和棱BC.【解答】解:与棱EF异面且与平面EFGH平行的棱是:棱AD和棱BC.故答案为:棱AD和棱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与立体图形,熟练掌握平行线与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变式1-5】(2022春•沙河市期末)观察如图所示的长方体,与棱AB平行的棱有几条()A.4B.3C.2D.1【分析】根据长方体即平行线的性质解答.【解答】解:图中与AB平行的棱有:EF、CD、GH.共有3条.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定义、长方体的性质.一个长方形的两条对边平行.【变式1-6】在同一平面内,直线l1与l2满足下列关系,写出其对应的位置关系:(1)若l1与l2没有公共点,则l1和l2;(2)若l1与l2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1和l2;(3)若l1与l2有两个公共点,则l1和l2.【分析】(1)结合平行线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2)结合相交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3)结合重合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1)由于l1和l2没有公共点,所以l1和l2平行;(2)由于l1和l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所以l1和l2相交;(3)由于l1和l2有两个公共点,所以l1和l2重合;故答案为:(1)平行;(2)相交;(3)重合.【点评】本题侧重考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行定义是解题关键.【变式1-7】(2022春•赵县月考)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b相交于P,若a∥c,则b与c的位置关系是.【分析】根据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必与另一条直线也相交.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a∥c,直线a,b相交,所以直线b与c也有交点;故答案为:相交.【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和相交线,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必与另一条直线也相交.【例题2】(2022春•梁山县期中)若a、b、c是同一平面内三条不重合的直线,则它们的交点可以有()A.1个或2个或3个B.0个或1个或2个或3个C.1个或2个D.以上都不对【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相交线的定义,可得答案.【解答】解:当三条直线互相平行,交点是个0;当两条直线平行,与第三条直线相交,交点是2个;当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交于同一点,交点个数是1个;当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交于同一点,交点个数是3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解题技巧提炼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根据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去讨论求解.【变式2-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A.垂直或平行B.垂直或相交C.平行或相交D.平行、垂直或相交【分析】同一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通常有两种:平行或相交;垂直不属于直线的位置关系,它是特殊的相交.【解答】解:平面内的直线有平行或相交两种位置关系.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变式2-2】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如果使其中有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三条直线有且只有个交点.【分析】根据同一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得到第三条直线与另两平行直线相交,再根据直线平行和直线相交的定义即可得到交点的个数.【解答】解:∵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如果其中有两条且只有两条相互平行,∴第三条直线与另两平行直线相交,∴它们共有2个交点.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平行的定义: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也考查了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变式2-3】平面内四条直线共有三个交点,则这四条直线中最多有条平行线.【分析】根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或平行,及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无数条,由四条直线相互平行,其交点为0个开始分析,然后依次变为三条直线相互平行、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即可求解.【解答】解:若四条直线相互平行,则没有交点;若四条直线中有三条直线相互平行,则此时恰好有三个交点;若四条直线中有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另两条不平行,则此时有三个交点或五个交点;若四条直线中有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另两条也平行,但它们之间相互不平行,则此时有四个交点;若四条直线中没有平行线,则此时的交点是一个或四个或六个.综上可知,平面内四条直线共有三个交点,则这四条直线中最多有三条平行线.故答案是:三.【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题目没有明确平面上四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从四条直线都是平行线,然后数量上依次递减,直至都不平行,这样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准确找出答案.【变式2-4】平面上不重合的四条直线,可能产生交点的个数为个.【分析】从平行线的角度考虑,先考虑四条直线都平行,再考虑三条、两条直至都不平行,作出草图即可看出.【解答】解:(1)当四条直线平行时,无交点;(2)当三条平行,另一条与这三条不平行时,有三个交点;(3)当两两直线平行时,有4个交点;(4)当有两条直线平行,而另两条不平行时,有5个交点;(5)当四条直线同交于一点时,只有一个交点;(6)当四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时,有6个交点;(7)当有两条直线平行,而另两条不平行并且交点在平行线上时,有3个交点.故答案为:0,1,3,4,5,6.【点评】本题没有明确平面上四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从四条直线都平行线,然后数量上依次递减,直至都不平行,这样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准确找出所有答案;本题对学生要求较高.【例题3】如图,直线a,点B,点C.(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分析】根据平行公理及推论进行解答.【解答】解:(1)如图,过直线a外的一点画直线a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a平行;(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理由如下:如图,∵b∥a,c∥a,∴c∥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及推论.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平行公理中要准确理解“有且只有”的含义.从作图的角度说,它是“能但只能画出一条”的意思);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变式3-1】如图中完成下列各题.(1)用直尺在网格中完成:①画出直线AB的一条平行线;②经过C点画直线垂直于CD.(2)用符号表示上面①、②中的平行、垂直关系.【分析】(1)根据AB所在直线,利用AB所在直角三角形得出EF,以及MD⊥CD即可;(2)根据图形得出EF,MD⊥CD,标出字母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2)EF∥AB,MC⊥CD.【点评】此题考查了基本作图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平行线以及垂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变式3-2】如图,已知直线a和直线a外一点A.(1)完成下列画图:过点A画AB⊥a,垂足为点B,画AC∥a;(2)过点A你能画几条直线和a垂直?为什么?过点A你能画几条直线和a平行?为什么?(3)说出直线AC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分析】(1)根据要求画出图形即可;(2)过点A有一条直线和直线a垂直,过点A可以画一条直线和a平行.(3)结论:AC⊥AB.【解答】解:(1)直线AB、AC如图所示;(2)过点A有一条直线和直线a垂直,理由: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过点A可以画一条直线和a平行.理由: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3)结论:AC⊥AB.【点评】本题考查复杂作图、垂线、平行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变式3-3】作图题:(只保留作图痕迹)如图,在方格纸中,有两条线段AB、BC.利用方格纸完成以下操作:(1)过点A作BC的平行线;(2)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与(1)中的平行线交于点D;(3)过点B作AB的垂线.【分析】(1)A所在的横线就是满足条件的直线;(2)在直线AD上到A得等于BC的点D,则直线CD即为所求;(3)取AE上D右边的点F,过B,F的直线即为所求.【解答】解:如图,(1)A所在的横线就是满足条件的直线,即AE就是所求;(2)在直线AE上,到A距离是5个格长的点就是D,则CD就是所求与AB平行的直线;(3)取AE上D右边的点F,过B,F作直线,就是所求.【点评】本题考查复杂作图、垂线、平行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变式3-4】(2022秋•内乡县期末)如图所示,在∠AOB内有一点P.(1)过P画l1∥OA;(2)过P画l2∥OB;(3)用量角器量一量l1与l2相交的角与∠O的大小有怎样关系?【分析】用两个三角板,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画平行线,然后用量角器量一量l1与l2相交的角与∠O的关系为:相等或互补.【解答】解:(1)(2)如图所示,(3)l1与l2夹角有两个:∠1,∠2;∠1=∠O,∠2+∠O=180°,所以l1和l2的夹角与∠O相等或互补.【点评】注意∠2与∠O是互补关系,容易漏掉.【例题4】(2022•寻乌县模拟)下面推理正确的是()A.∵a∥b,b∥c,∴c∥d B.∵a∥c,b∥d,∴c∥dC.∵a∥b,a∥c,∴b∥c D.∵a∥b,c∥d,∴a∥c【分析】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答案.【解答】解:A、a、c都和b平行,应该推出的是a∥c,而非c∥d,故错误;B、没有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推不出平行,故错误;C、b、c都和a平行,可推出是b∥c,故正确;D、a、c与不同的直线平行,无法推出两者也平行.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变式4-1】(2022春•丛台区校级期中)如图,过点A画直线l的平行线,能画()A.两条以上B.2条C.1条D.0条【分析】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解答】解:因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所以如图,过点A画直线l的平行线,能画1条.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及推论.平行公理中要准确理解“有且只有”的含义.从作图的角度说,它是“能但只能画出一条”的意思.【变式4-2】(2023春•萨尔图区期中)下面说法正确的个数为()(1)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两角之和为180°,这两个角一定邻补角;(4)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根据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即可判断(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即可判断(2);举出反例即可判断(3);根据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相交,即可判断(4).【解答】解: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故(1)正确;只有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故(2)错误;如图:∠ABC=∠DEF=90°,且∠ABC+∠DEF=180°,但是两角不是邻补角,故(3)错误;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正确,因为不特别指出时,一般认为,两条直线重合就是同一条直线,所以所提出的命题是正确的,故(4)正确.即正确的个数是2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和推论,邻补角,垂线,平行线等知识点,此题比较典型,但是一道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变式4-3】(2023春•泸县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分析】平行线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解答】解:根据平行线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可判断只有D选项正确.【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要熟练掌握.【变式4-4】(2023春•新民市期中)已知a∥b,c∥d,若由此得出b∥d,则直线a和c应满足的位置关系是()A.在同一个平面内B.不相交C.平行或重合D.不在同一个平面内【分析】根据平行推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可得答案.【解答】解:当a∥c时,a∥b,c∥d,得b∥d;当a、c重合时,a∥b,c∥d,得b∥d,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及推论,利用了平行推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变式4-5】(2022春•和平区校级月考)下列语句正确的有()个①任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相交就是平行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③过两条直线a,b外一点P,画直线c,使c∥a,且c∥b④若直线a∥b,b∥c,则c∥a.A.4B.3C.2D.1【分析】根据同一平面内,任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平行;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①任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相交就是平行,说法错误,应为根据同一平面内,任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相交就是平行;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说法错误,应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③过两条直线a,b外一点P,画直线c,使c∥a,且c∥b,说法错误;④若直线a∥b,b∥c,则c∥a,说法正确;【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关键是掌握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变式4-6】(2022春•大荔县期末)如图,已知OM∥a,ON∥a,所以点O、M、N三点共线的理由是.【分析】利用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已知OM∥a,ON∥a,所以点O、M、N三点共线的理由: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故答案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公理,正确掌握平行公理是解题关键.【变式4-7】(2022春•海阳市期末)若P,Q是直线AB外不重合的两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直线PQ可能与直线AB垂直B.直线PQ可能与直线AB平行C.过点P的直线一定与直线AB相交D.过点Q只能画出一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分析】根据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以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即可回答.【解答】解:PQ与直线AB可能平行,也可能垂直,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A、B、D均正确,故C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相交线、垂线的性质,掌握相关定义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8】如图所示,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三次,则产生的折痕与折痕间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平行或垂直D.无法确定【分析】根据平行公理和垂直的定义解答.【解答】解:∵长方形对边平行,∴根据平行公理,前两次折痕互相平行,∵第三次折叠,是把平角折成两个相等的角,∴是90°,与前两次折痕垂直.∴折痕与折痕之间平行或垂直.故选:C.【点评】本题利用平行公理和垂直定义求解,需要熟练掌握.【例题5】(2022春•昭阳区校级月考)如图,把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b上.若∠1=50°,则当∠2=时,a∥b.【分析】由直角三角板的性质可知∠3=180°﹣∠1﹣90°=40°,当∠2=40°时,∠2=∠3,得出a∥b即可.【解答】解:当∠2=40°时,a∥b;理由如下:如图所示:∵∠1=50°,∴∠3=180°﹣90°﹣50°=40°,当∠2=40°时,∠2=∠3,∴a∥b.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角的定义;熟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式5-1】(2022春•洞头区期中)如图,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DF∥BC的是()A.∠B=∠3B.∠1=∠4C.∠1=∠B D.∠B+∠2=18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B=∠3,∴AB∥EF,故A不符合题意;∵∠1=∠4,∴AB∥EF,故B不符合题意;∵∠1=∠B,∴DF∥BC,故C符合题意;∵∠B+∠2=180°,∴AB∥EF,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5-2】(2023秋•淮阳区校级期末)如图,木条a,b,c在同一平面内,经测量∠1=115°,要使木条a∥b,则∠2的度数应为()A.65°B.75°C.115°D.165°【分析】根据邻补角互补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2的度数应为65°.证明:如图,∵∠1=115°,∴∠3=180°﹣115°=65°,∵∠2=65°,∴∠2=∠3,∴a∥b.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邻补角互补,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变式5-3】(2023秋•泾阳县期末)如图,直线AB、CD分别与EF相交于点G、H,已知∠1=70°,∠2=70°,试说明:AB∥CD.【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1=∠AGH,进而根据∠2=∠AGH,即可得证.【解答】解:∵∠1=∠AGH,∠1=∠2=70°,∴∠2=∠AGH,∴AB∥CD.【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5-4】(2023秋•泰和县期末)如图,CE平分∠ACD,若∠1=30°,∠2=60°,求证:AB∥C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依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证明:∵CE平分∠ACD,∠1=30°,∴∠ACD=2∠1=60°(角平分线定义),∵∠2=60°,(已知),∴∠2=∠ACD(等量代换),∴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变式5-5】(2023春•樟树市期中)将一副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过点C作CF平分∠DCE交DE于点F.求证:CF∥AB.【分析】根据CF平分∠DCE以及∠DCE=90°即可得出∠FCE=45°,再根据三角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ABC=∠FCE=45°,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出结论.【解答】证明:∵CF平分∠DCE,∠DCE=90°,∴∠FCE=12∠DCE=45°.∵△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45°,∴∠ABC=∠FCE,∴CF∥A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找出∠ABC=∠FCE=45°.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找出相等(或互补)的角的关键.【变式5-6】(2023秋•靖边县期末)如图,AF与BD相交于点C,∠B=∠ACB,且CD平分∠ECF.试说明:AB∥CE.【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结合对顶角得到∠ECD=∠ACB,则可证明∠B=∠ECD,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证明AB∥CE.【解答】证明:因为CD平分∠ECF,所以∠ECD=∠FCD(角平分线的定义).因为∠ACB=∠FCD(对顶角相等),所以∠ECD=∠ACB(等量代换).因为∠B=∠ACB,。

平行线及其判定和性质课件

平行线及其判定和性质课件
回忆知识
平行线的判定:
文字叙述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数学符号表示
∵ ∠1=∠2 ∴ a∥b ∵ ∠2=∠3 ∴ a∥b ∵ ∠3+∠4=180° ∴ a∥b
c
1 a
3
4
2
b
在同一平面内,判断两条直线平行还可以用平行线的传递性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DAB=∠B= 4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EAC= 57°理由:∵DE∥BC ∴∠EAC=∠C= 57°(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BAC =180°-∠EAC-∠DAB=79 °
(4)答:能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理由:∵DE∥BC
∴∠DAB=∠B, ∠EAC=∠C ∵∠DAB+∠EAC+∠BAC=180° ∴∠B+∠C+∠BAC= 180°
∵∠1=60° ∠2=120° (已知) ∴∠1+∠2 =180°
∵ ∠2=∠5 (对顶角相等) ∴∠1+∠5= 180°(等量代换)
∴AB∥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运用知识
例一: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量得∠1=60°, ∠2=120°就可以判定AB∥CD。它的根据是什么?
∴ ∠4+∠3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3=60°(已知)
∴ ∠4=180°-∠3 =180°-60°=120°
运用知识
4
6
变式:将原题改为已知∠1=72°,∠2=72°,证 5 3 明∠5=∠6
证:∵∠1=72°∠2=72°(已知) ∴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5.2平行线及其判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5.2平行线及其判定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希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行线及其判定的知识。首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我发现同学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讲授过程中,我也发角、内错角等概念上存在一定的困惑。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主题上稍显偏离,没有完全聚焦在平行线的实际应用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高讨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仍有个别同学存在疑问。为此,我计划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消除困惑,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教学难点
a.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推理过程;
-对于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判定方法,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和图示进行详细讲解。
b.画平行线的实际操作;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画线不准确、方法不熟练等问题,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反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和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平行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画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同位角、内错角等概念,我会通过图示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行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2套人教初中数学七下 5.2.2 平行线的判定课件 【经典初中数学课件】

第2套人教初中数学七下 5.2.2 平行线的判定课件 【经典初中数学课件】

(方法二) 解:如图,画截线a,
度量∠1,∠2 若∠1=∠2 ,
1
2 a
则玻璃板的上下两边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练习:
3.如图, 如何判断这块玻璃板的上下两边 平行?
(方法三)
解:如图,画截线a,
1
度量∠1,∠2
2
a
若∠1+∠2 =180°,
则玻璃板的上下两边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谢谢同学们的努力!
Thank you!
第九章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第7课时
一、新课引入
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2 (2) x<-2 (3) x<5 (4) x<-5
2、若把以上(1)、(2)两个不等式 合起来,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x取 值范围是多少呢?
一、新课引入


利用数轴体会:
两个不等式解集的 公共部分 就是不等
式组的解集。
三、研读课文
具体分析如下:
用数轴来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可分为四种情况.
识 点
⑴ x 2,

x
3.
在数轴上表示为:
简称:大大取较大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_______。
三、研读课文
具体分析如下:
用数轴来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A
C
E2
1
B
3F
D
变式1
AC
2
E1
3
B
F
D
变式2
平行线的判定2
① 如图: 如果∠1=∠3,
a
那么a与b平行吗?
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2.2 平行线及其判定优质课件PPT

5.2.2 平行线及其判定优质课件PPT

∴AB∥CD(

B
C
3
2.在下列解答中,填空: (1)∵∠BAD+∠ABC=180°(已知) ∴(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 平行 ) (2)∵∠BCD+∠ABC=180°(已知) ∴(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 平行 )
A
D
B
C
34
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一、平行线判定的五种方法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④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⑤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相交或平行
做一做
一个长方体如图,和AA'平行的棱 有多少条?和AB平行的棱有多少条? 请用符号把它们表示出来。
和AA'平行的棱Βιβλιοθήκη 3条:BB'∥AA', CC'∥AA', DD'∥AA'.
和AB平行的棱有3条:
A'B'∥AB, C'D'∥AB, CD∥AB.
2021/3/3
D A
D' A'
C B
C' B'
一放,二靠,三推,四画
12
平行线判定方 法一:同位角 相等,两直线 平行

b
a 2
l
符号表示:∵∠1=∠2
∴a∥b
2
随堂练习1:已知直线a,b被l所截,如图,∠1=50°,∠2=
50°,试判断直线a与b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l
1
2
a
∵ ∠1=50°=∠2=50° (已知)
b
∴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2.1 平行线极其判定
c
a
a
a aa
b
平行线的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 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2.1 平行线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 。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相交;⑵平行。

(2)因此当我们得知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相交时,就可以肯定它们平行;反过来也一样(这里,我们把重合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3)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 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 ②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③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左图所示,∵b ∥a ,c ∥a ∴b ∥c注意符号语言书写,前提条件是两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才会结论,这两条直线都平行。

【典型例题】类型一、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若相交,那么有_________交点,若平行则______交点.2.在______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______两种.3.下列叙述的图形是平行线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叫做平行线.C.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叫做平行线.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4.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可能是( )A.相交或垂直B.垂直或平行C.平行或相交D.相交或垂直或平行 类型二、平行线的画法:一落 二靠 三移 四画 5. 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1)直线AB 、CD 是相交直线,点P 是直线AB 、CD 外的一点,直线EF 经过点P 与直线AB 平行,与直线CD 相交于点E ;(2)点P 是直线AB 外一点,直线CD 经过点P ,且与直线AB 平行.6.读下列语句,并作图:(1)如图 (1),过A 点画AF ∥CE 交BC 于F ;(2)如图 (2),过C 点画CE ∥AD 交BA 的延长线于E .类型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7. 如图5.2.1-2,∵AB ∥CD (已知),过点F 可画EF ∥AB ,∴EF ∥DC ,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b c8. 画∠AOB=90°,在它的边OA上取一点C,过C画EF∥OB,量得∠AC F=______度.9. l1、l2、l3为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若l1与l2不平行,l2与l3不平行,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l1与l3一定不平行B.l1与l3一定平行C.l1与l3一定互相垂直D.l1与l3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1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③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11. 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与b满足下列条件,写出其对应的位置关系:(1)a与b没有公共点,则a与b________;(2)a与b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a与b_______;(3)a与b有两个公共点,则a与b________.5.2.2 平行线的判定探索一: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13页“平行线判定的思考”,你知道在画平行线这一过程中,三角尺所起的作用吗?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如图,将下列空白补充完整(填1种就可以)判定方法1(判定公理)几何语言表述为:∵∠___=∠___ ∴ AB∥CD由判定方法1,结合对顶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判定方法2(判定定理)几何语言表述为:∵∠___=∠___ ∴ AB∥CD由判定方法1,结合邻补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判定方法3(判定定理)几何语言表述为:∵∠___+∠___=180°∴ AB∥CD平行线的判定1[1]判定方法1的认识1.如图5.2.2-1,技术人员在制图版时,用“丁”字尺画平行线,其数学依据是_______.图5.2.2-1 图5.2.2-2 图5.2.2-32.如图5.2.2-2,∠3=∠7或________,那么_______,理由是_______.3.如图5.2.2-3所示,直线AB、DE被CD所截,∠D=50°,当∠BFC=________时,AB∥DE.4.如图5.2.2-4所示,∠1=∠2,∠3=∠4,则_______∥_______∥_______.图5.2.1-283625147FEDCBA图5.2.2-4 图5.2.2-55.如图5.2.2-5所示,判定AB∥CD的条件是()A. ∠2=∠BB. ∠1=∠AC. ∠3=∠BD. ∠3=∠A[2]判定方法1的应用6.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有一对同位角相等,则这一对同位角的角平分线()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C.相交但不垂直D.不能确定7.如图5.2.2-6,能使BF∥DG的条件是()A.∠1=∠4B.∠2=∠4C.∠2=∠3D.∠1=∠3图5.2.2-6 图5.2.2-78.如图5.2.2-7所示,若∠1与∠2互补,∠2与∠4互补,则()A.l3∥l4B.l2∥l5C.l1∥l5D.l1∥l29.如图5.2.2-8所示,∠1=12∠DFG,ED平分∠BEF,试问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图5.2.2-8平行线判定2、3[1]判定方法2、3的认识1.如图5.2.2-9,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以下四个条件:①∠1=∠5;②∠1=∠7;③∠2+∠3=180°;④∠6=∠8;其中能判定a∥b的条件的序号是(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图5.2.2-9 图5.2.2-102. 如图5.2.2-10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A.AB∥EF,CD∥EFB.∠5=∠AC.∠ABC+∠BCD=180°D.∠3=∠23.如图5.2.2-11,若∠1=67°,∠2=113°,则___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图5.2.2-11 图5.2.2-124.如图5.2.2-12,若∠1+∠2=180°,那么( )A.a∥bB.a∥cC.c∥dD.a∥d5.已知:如图5.2.2-13,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直线l1∥l2的是( )A.∠1=∠3B.∠2=∠3C.∠4=∠5D.∠2+∠4=180°图5.2.2-13[2]判定方法2、3的应用6. 在山脚下,甲、乙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穿山隧道如图5.2.2-14,从甲地测得隧道走向是北偏东60°,如果甲、乙两地同时开工,那么在乙地隧道应按南偏度________施工,才能使公路准确接通.图5.2.2-147. 如图5.2.2-15,直线MN分别和直线AB、CD、EF相交于G、H、P,∠1=∠2,∠2+∠3=180°,试问:AB与EF平行吗?为什么?图5.2.2-15 8. 已知如图5.2.2-16,点B在AC上,BD⊥BE,∠1+∠C=90°.试问射线CF与BD平行吗?图5.2.2-16 综合训练(A)一、填空题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相等或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如图1,根据下列条件,分别写出AB∥CD的理由。

∵∠1=∠2(已知)∴ AB∥CD ( )∵∠2=∠4(已知)∴ AB∥CD ( )∵∠3+∠4=1800(已知)∴ AB∥CD ( )3.如图2,∠2=1050,∠1=750,则∥,4.如图3,∠3=840,∠4=960,∠1=500,则∥,∠2的度数是。

5.如图4,∠1和∠2是直线、被直线所截得的角,若∠1=∠2,则∥。

∠2与∠4是直线、被直线所截得角,若∠2=550,∠4=1250,则∥。

二、选择题6.下列各判断中,错误的是(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7.如图5,要使AB∥CD,必须具有条件是( )(A)∠3=∠4; (B)∠A=∠C; (C)∠ABC=∠ADC; (D) ∠1=∠2。

8.经过已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 )(A)0条; (B)1条; (C)2条; (D)无数条9.如图6,如果∠1=∠2=∠3,那么( )(A)AB∥CD; (B)AD∥BC; (C)∠1+∠4=1800; (D)以上都不对。

10.如图7,已知∠DAB=280,∠BCE=620,∠CEB=900,∠DAF=1180,则图中平行线( )对。

(A)0; (B)1; (C)2; (D)3。

三、简答题11.作图题(如图8)(1)过P点作EF∥AB;(2)过P点作PQ⊥CD。

12.在下列各题的括号内加注理由。

(1)如图9,∵∠A=∠ECD(已知)∴AB( )( )∵∠B=∠BCE∴( )∥( ) ( )(2)如图10,∵∠1=∠2(已知)∴( )∥( ) ( )∵∠1=∠2,∠3=∠4(已知)∴∠1+∠3=∠2+∠4( )∴( )∥( ) ( )综合训练(B)一、填空题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如图1所示的∠1、∠2、∠3、∠4中若 = ,则ABCD;若 = ,则AD∥CE。

3.如图2,已知∠1+∠2=1800 求证:AB∥CD证明:∵∠1+∠2=1800 ( )∠1=∠3( )∴∠2+∠3=1800 ( )∴ AB∥CD( )4.如图3,已知∠1=560,∠3=1200,∠2=560,则∥,∠4的度数是。

5.已知HG平分∠AGD,NI,平分∠GLE,∠AGD=∠GLE。

∴∠ =12∠AGD∠ =12∠GLF∴∠ =∠ ( )∴ HG∥NL( )二、选择题6.如图5,∠1=1300,∠2=500,正确的是( )(A) ∵∠1+∠2=1800,∴∠1与∠2是邻补角;(B) ∵∠1≠∠2,∴AB、CD不平行;(C) ∵∠2和∠3是内错角,∴∠2=∠3=500;(D) ∵∠1+∠2=1800,∴AB∥CD。

7.如图6,过点C有直线MN,要使AB∥MN,必须具有条件是( )(A) ∠B=∠ACM; (B) ∠B=∠ACB;(C) ∠B=∠BCN; (D) ∠A=∠BCN。

8.下列条件能判定互相平行的是( )(1)同位角的平分线; (2)内错角的平分线; (3)同旁内角的平分线。

(A)(1)、(2); (B)(2)、(3); (C)(1)、(3); (D)以上都不对。

9.如图7,已知∠1=1300,∠2=500,∠3=500,则图中有( )组平行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