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 学案

合集下载

1、沁园春雪_导学案

1、沁园春雪_导学案

1、沁园春雪_导学案第一篇:1、沁园春雪_导学案1沁园春雪毛泽东一预习准备1、背景了解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沁.园春()莽莽.()分.外()妖娆.()稍逊.()今朝.()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借此读懂全诗惟余:莽莽:大河:顿:须:妖娆:折腰:惜:输、逊:文采、风骚:一代天骄:俱往矣:风流人物:二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

4、上阕以,饱含着作者5、下阕以的表达方式为主,纵论了了。

(二)理解分析6、总写北方雪景的句子是:它描写出、的景象。

7、“望”字统领的内容有:8、“惟余”强调“顿失”表明。

9、“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描绘出子,化静为动,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10、文中虚写的景象是这句话的效果是。

1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12、“惜”字统领的内容是13、作者用“惜”字的目的是14、本文的主旨句是三课堂检测15、本词上阕写景,融入了颂扬之情。

16、对北方雪景的描写逼真传神,其中既有静景描写,如”,又有动景描写,如“”,还有化静为动的,如“”。

这样动静结合的作用是17、“莽莽”“滔滔”都用叠词,作用是18、作者评价五位帝王时的语气有何不同?四延伸拓展阅读下面两首小诗,回答问题。

(一)(二)墙角的花,空中的鸟,你孤芳自赏时,何必和笼中的同伴争噪呢?天地便小了。

你自有你的天地。

19、这两首诗的作者是 20、选择其中一首,作简要评析。

21、选择其中一首诗进行仿写。

第二篇:1《沁园春雪》学案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学案班级:姓名:编制人:审核人: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2、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文体特点。

高中语文 沁园春学案 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沁园春学案 新人教版

1:沁园春1.能准确地背诵并默写《沁园春·长沙》。

2.理清词的思路,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3.积累词的常识。

1.扫除字词障碍: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它们的字形。

沁.园春橘.子洲百舸.寥廓..挥斥方遒.浪遏.飞舟..峥嵘2.参看注解,将词中每句大意顺畅地说出来。

3.作者介绍及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国共合作创造了大好的形势,而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毛泽东少年时便有壮志,1910年秋,他投考湘乡县小学,完成的“言志”作文题为《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①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②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③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④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⑤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他常与同学谈论时政,常引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激励自己,戏称今后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他与同学约定“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

否则,即不能做朋友。

罗学瓒以下面这首诗来描写这一群人的志向和抱负:开怀天下事,不谈家与身。

登高翘首望,万物杂然陈。

光芒垂万丈,何畏鬼妖精。

奋我匣中剑,斩此妖孽根。

立志在匡时,欲为国之英。

《沁园春·长沙》体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青年以天下为已任,肩负起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

● 一、找出《沁园春·长沙》中显示思路的关键词语,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1沁园春导学案(学生版)

1沁园春导学案(学生版)

1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1. 背诵并默写全词。

2.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4.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学习重点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学习难点把握描写湘江秋景词语的形象性、抒情性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词,有感情地朗读;借助“文本助读”,从整体上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2.完成预习自测题。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4.提出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

预习案一、了解知识(一)词的常识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所谓“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是指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以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以片数多少可以分为单调词、双调词以及三叠词、四叠词等。

词的流派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沁园: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

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二)背景知识这首词作于1925年。

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二、预习导学1.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橘.()子漫.()江百舸.()争流怅寥廓..()岁月稠(..)峥嵘..()方遒.()浪遏.()飞舟万户侯.()2.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及答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及答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及答案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 1 课《沁园春雪》学案教师寄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学习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艺术效果。

.理解的思想内容及其抒发的革命豪情。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词基础知识: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原驰蜡象分外妖娆如此多娇稍逊风骚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惟余莽莽须晴日竞折腰略输文采数风流人物俱往矣.自由朗读全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词所描写的内容。

个别示范朗读,自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

理解探究:的标题“沁园春 ?雪”由两个部分构成,分别起什么作用?.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侧重?反复诵读课文,想想毛泽东在词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合作释疑:阅读全词,完成后面对问题。

找出词中“望”和“惜”所统领的内容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望惜简析诗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应怎样理解?品读梳理:上阕:写景“望”字统领的句子实写:“须晴日”三句虚写:前两句:过渡下阕:议论、抒情“惜”字统领的句子:评古后三句:今史——俱往矣;歌——当今英雄拓展延伸:下面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看首中美了“梅”的哪些秀的品。

雨送春,雪迎春到。

已是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

待到山花漫,她在中笑。

答:0、外收集咏雪的文佳句,并作欣点,整理到井的收藏中。

参考答案làf ènji āosāohánshǔ剩下等到欠缺算得上都略提示:“沁园春”是牌,定了的形式,“雪”是目,是中描写的内容,相当于一般的目。

提示: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要求:上片写景,抒了毛主席祖国山河的;下片理是人物,抒人的答抱。

1沁园春雪导学案

1沁园春雪导学案
六、检测反馈评价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分外妖娆竞折腰还看今朝
2、根据提示填写相关字词或句子:
①这首词的上片侧重写景以字为中心下片侧重议论抒情,以字领起下文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把景物写成动景的句子是
②具有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③上阕写景虚实结合,是人借助想想,用三句描绘出多姿多彩的雪后景象
④诗人对历史上五位英雄人物有褒有贬的句子是
导学案
年级
九年级
科目
语文
主备教师
龙琼仙
审核
内容
沁园春雪
课型
精读课文
时间
2课时
学习
目标
1、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以及词这种诗歌体裁的基本特点
2、感受本词中所描绘的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所具有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品味准确、精炼的语言魅力,体会本词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4、领会本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情背诵、默写全词
⑤下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是怎样评价的?(抓关键字词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⑥“惜”字统领七句,展开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价,对这种评价你是怎样理解和认识的?作者对着人物的评价有无区别?那个字可以看出来?这个字具有怎样的语言味道?
三、语言鉴赏品味
①“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句中的“折腰”改为“赞美”好吗?为什么?
4、结合注解和资料,反复阅读成诵,基本能理解词的内容,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二、合作探究学习(以组为单位)
1、组内两两结对,交流自主学习的情况
2、整体感知①小组内一人读或齐读,想象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②组内阅读后归纳: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

《沁园春·雪》学案(通用13篇)

《沁园春·雪》学案(通用13篇)

《沁园春·雪》学案(通用13篇)《沁园春·雪》学案篇1学习步骤与要点一、了解词及词牌的知识二、熟悉写作背景三、掌握字形词义(先自己做,再对照答案订正)1.准确读出字音。

稍逊风骚莽莽滔滔分外妖娆沁园春成吉思汗今朝多娇原驰蜡象素裹略输数风流人物(答案:xùn sāo mǎng tāo fèn ráo qìn hán zhāo jiāo chílàguǒluèshǔ)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②惟余莽莽③顿失滔滔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⑤红装素裹⑥折腰⑦略输文采⑧风骚⑨风流人物(答案见课文注解)3.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这首词,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初步体会词的意境。

四、词句的理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国风光”是上阕内容的总领句。

这三句是上阕第一层,总写北国壮丽的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玉砌银裹、广袤无垠的冰雪世界。

“千里”、“万里”两句采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

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是上阕第二层,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加入想象成分。

它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和豪迈的意兴。

“长城内外”,指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指自西向东,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顿失”二字,则写出黄河变化之快,寒威之烈,使人联想到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舞”和“驰”两字,化静为动,写出“山”、“原”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须晴日”这三句是上阕第三层,是虚写,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

“看”字与“望”字照应。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雪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雪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沁园春雪》学案导学1、会说出诗歌大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会辨别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先学后教1.正音:分.外()妖娆.()竞.折腰()稍逊.()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2、解词:惟余折腰红装素裹风骚3、题解: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宋词有派和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和。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

《沁园春雪》的体裁是________,其中“沁园春”叫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

小组合作一、整体感知: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二、精读品析上阕:1、朗读上阕,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2、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3、“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4、“顿”字可否删去?为什么?5、“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三、探究质疑下阕1、朗读下阕,下阕可分几层?2.逐层理解下阕:①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③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④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请简要说明。

⑤分析这首词的主题思想。

当堂达标1.《沁园春雪》的体裁是________,其中“沁园春”叫________,“雪”是________。

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全词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一语文教案《沁园春

高一语文教案《沁园春

高一语文教案《沁园春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沁园春》这篇文章,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2. 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独立解读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鲁迅小说的主要思想和文学手法。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解读《沁园春》中的深层意义。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电子版《沁园春》文本2. 纸笔、书籍、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沁园春》一文的背景,并提出学习的问题:“我们在这个多事之秋,是否也能够有‘沁园春’的温暖和希望呢?”二、呈现文本(5分钟)将《沁园春》的文本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用纸笔阅读并标注重点词语和句子。

三、文本解读(15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针对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分析其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分析《沁园春》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以了解鲁迅的社会批判意识和文学风格。

四、情感体会(10分钟)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 文中的“沁园春”是否只是一个景点名称?它代表着什么?2. 作者为什么要以林则徐为正面形象?他的形象和寓意是什么?3. 文中的“语默语默”一词何意?它代表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态度是什么?五、延伸拓展(10分钟)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自由发挥,扩展对《沁园春》的思考:1. 《沁园春》是用土地上农民们日常的劳动犒劳自己,表达了劳动的意义。

你有没有类似的体会?2. 《沁园春》中有许多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你总结了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六、总结归纳(5分钟)请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简要总结《沁园春》的主要思想和文学特征。

七、课后拓展请学生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对《沁园春》的理解和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2.通过朗读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阅读不读不讲
学习任务: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共和国的缔造者,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作为诗人的毛泽东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十多首诗词,《沁园春雪》是他的代表作。

2、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疏通词意。

⑴多音字注音:分.外妖娆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⑵解释下列词语:须()惟余()妖娆()竞折腰()略输、稍逊()
风骚()风流人物()⑶指出下列英雄的名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3、听读诗歌,请同学们谈谈你听读的感受。

(这首词慷慨激昂、大气磅礴、很有气势)
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学习任务:
4、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上阕中诗人描绘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手法?如何之壮美?
5、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

他的感情充满喜悦,他的精神豪迈奋发,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6、下阕中作者是怎样评价古代英雄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7、那么谁才是真正的时代英雄呢?风流人物呢?
8、在上阕中选取你所喜欢的景物,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文字加以描绘。

(评学
生是否写出了和读出了壮美)
第三学习时间质疑问难不疑不讲
学习任务:
9、你还有哪些疑问?
第四学习时间课外拓展不记不讲
毛泽东诗词名句汇编
1、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采桑子·重阳》)
3、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会昌》)
4、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念奴娇·昆仑》)
5、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六盘山》)
6、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七律·冬云》)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qiáng)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qiàn)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收获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