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评估及治疗
脑卒中症状的急诊评估与治疗策略

目录
• 脑卒中症状概述 • 急诊评估流程 • 治疗策略 • 预防与日常管理 • 病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脑卒中症状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 破裂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
分类
缺血性脑卒中(80%以上)和出 血性脑卒中(20%以下)。
常见症状与表现
通过手术剥离颈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解除颈动脉狭窄,改善脑部血液供应。该方法适用于颈动脉狭窄程度较 重的患者。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通过运动疗法、电刺激等 物理手段,促进瘫痪肌肉 的恢复,改善肢体功能。
认知康复
针对脑卒中后出现的认知 障碍,进行认知训练和心 理辅导,提高患者的认知 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语言康复
稳定期治疗
长期使用抗高血压、降糖、降脂药物 ,控制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复发的 风险。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使用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降脂药物,降低 血栓形成的风险。
手术治疗
机械取栓
使用导管和机械装置,将血栓从颅内血管中取出,恢复脑部血液供应。该方法适用于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等大 血管的血栓栓塞。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长期随访
对高危人群进行长期随访,密切关 注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05
病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治疗案例
患者情况
诊断
治疗
结果
患者张先生,58岁,突 发右侧肢体无力,言语 不清,送往医院急诊。
CT扫描显示左侧脑梗死 。
紧急溶栓治疗,同时给 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
神经保护剂。
患者症状逐渐缓解,一 周后出院,三个月后恢
突然出现的单侧肢体麻木 或无力。
脑卒中的预后评估及康复指导

脑卒中的预后评估及康复指导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功能。
脑卒中的预后评估和康复指导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论文将探讨脑卒中的预后评估方法以及康复指导的重要性。
1. 预后评估方法脑卒中的预后评估是评估患者在脑卒中后的康复情况以及预测康复能力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预后评估方法包括神经系统功能评估,生活能力评估和认知功能评估。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评估方法的内容及其作用。
(1) 神经系统功能评估神经系统功能评估是评估患者的肌力、感觉、平衡和运动功能等神经系统相关的功能。
常见的评估工具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强度量表(MRC)。
这些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卒中的严重程度,从而指导康复治疗的目标和干预方法。
(2) 生活能力评估生活能力评估是评估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包括自理能力、独立生活和社交能力等。
常见的生活能力评估工具包括Barthel指数和Modified Rankin量表(mRS)。
这些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判断其是否需要康复护理和康复训练。
(3) 认知功能评估认知功能评估是评估患者的注意力、记忆、言语能力和计算能力等认知功能。
常见的认知功能评估工具包括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米尔福德认知评估量表(MMSE)。
这些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判断其是否有认知障碍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2. 康复指导的重要性脑卒中后的康复指导对于患者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
康复指导包括康复措施的选择、康复目标的设定以及康复治疗的推进等内容。
下面将详细说明康复指导的重要性。
(1) 康复措施的选择康复指导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康复措施。
例如,对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选择物理康复治疗;对于语言和言语能力障碍的患者,可以选择语言康复治疗;对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选择认知康复治疗。
康复指导的目的是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和康复潜力,选择最合适的康复措施,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和效果。
康复科脑卒中康复评估表及治疗计划

MMSE量表
语言功能
吞咽功能
洼田饮水试验: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ADL能力
Barthel指数评分:
情感
HAMD:HAMA:
并发症
其他
康复计划:
患者主要问题
训练目标
训练计划
□关节活动度受限;
□肌力降低;
□肌张力低下;
□肌张力增高;
□痉挛;
□异常运动模式;
□协调控制能力差;
□平衡功能差;
□步行能力差;
□肢体负重训练;
□躯干控制训练
□肢体协调性训练;
□提高运动速度训练;
□精细运动训练;
□步态训练;
□感觉功能训练;
□认知功能训练;
□言语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并发症处理;
医师:
日期:年月日
康复科脑卒中康复评估表及治疗计划
济南市中医医院
脑卒中康复评估表及康复计划
姓名: 性别: 年龄:
诊断: 住院号:评定日期:
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
关节活动度:
肌力:
Brunnstrom分期:
改良Ashworth分级:
Holden步行能力评定:
感觉功能
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
平衡功能
坐位: 立位:Berg平衡量表:
□加强步态能力;
□改善感觉功能;
□改善认知功能;
□改善言语功能;
□改善吞咽功能;
□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改善情感障碍;
□预防改善并发症、继发损伤;
□良肢位的摆放及保持;
□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度;
□起立床训练
□肌力训练
脑卒中 nihss评分

脑卒中 nihss评分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会导致大脑血供中断。
NIHSS(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评分是用于
评估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功能损害的工具。
NIHSS评分涉及一系列的项目,包括意识、面部肌肉功能、
肢体运动和协调等方面。
每个项目都会得出相应的分数,总分最高为42分,分数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
以下是NIHSS评分的项目和相应的分数范围:
1. 意识
- 0分:清醒
- 1-2分:轻度意识障碍
- 3-4分:中度意识障碍
- 3-4分:重度意识障碍
- 任何分数:昏迷
2. 面部肌肉功能
- 0分:没有面部肌肉瘫痪
- 1分:轻度面部肌肉瘫痪
- 2分:中度面部肌肉瘫痪
- 3分:重度面部肌肉瘫痪
3. 肢体运动
- 0分:无瘫痪
- 1分:轻度瘫痪
- 2分:中度瘫痪
- 3分:重度瘫痪
- 4分:完全瘫痪
4. 协调
- 0分:正常
- 1分:轻度协调障碍
- 2分:中度协调障碍
- 3分:重度协调障碍
其他项目还包括敏感度、语言能力、视野和注意等方面的评估。
NIHSS评分将根据每个项目的情况,对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进
行综合评估。
这个评分系统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康复情况的一种工具。
营养学脑卒中康复评估表及治疗计划

营养学脑卒中康复评估表及治疗计划脑卒中患者个人信息- 姓名:- 年龄:- 性别:- 住院编号:营养学评估1. 身体成分评估- 体重:- 身高:- 体质指数(BMI):- 体脂百分比:- 肌肉质量:2. 饮食评估- 饮食惯:- 饮食类型:- 饮食摄入量:- 饮食质量评估:3. 营养摄入评估- 蛋白质摄入量:-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脂肪摄入量:- 矿物质摄入量:- 维生素摄入量:营养治疗计划基于以上的营养学评估结果,制定以下的营养治疗计划:1. 能量摄入控制:- 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康复目标,合理控制能量摄入,确保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
- 设置合理的饮食份量和进食频次,避免摄入过多或过少。
2. 蛋白质供给:- 根据患者体重、年龄和肌肉质量,合理确定蛋白质摄入量。
- 优先选择高生物价值的蛋白质来源,如动物性蛋白。
3. 碳水化合物供给:- 根据患者能量需求和糖代谢情况,合理确定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 选择低GI(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减少血糖波动。
4. 脂肪供给:- 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植物油、鱼油等。
- 限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5. 矿物质和维生素供给:- 根据患者的血液检测结果,合理补充缺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6. 饮食建议:-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纤维的摄入。
- 控制盐的摄入,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入。
- 饮水量适当,保持良好的水分平衡。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的不同,营养治疗计划可以进行个性化调整和优化,确保脑卒中患者获得合理的营养支持,促进康复进程。
> 注意:本文档仅作为参考和指导,具体实施时应结合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脑卒中的诊疗规范标准

脑卒中的诊疗规范标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规范包括评估和诊断。
这些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和病因分型等。
在病史和体征方面,重要的是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
其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血管及心脏病危险因素、用药史、药物滥用、偏头痛、痫性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
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也应该立即进行。
病情严重程度可以用NIHSS、饮水实验、MRS评分和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进行评估。
在脑病变和血管病变检查方面,急诊平扫CT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多模式CT可以区别可逆性和不可逆性缺血,并且可以识别缺血半暗带。
标准MRI在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颅窝梗死方面明显优于平扫CT。
多模式MRI包括DWI、PWI、水抑制成像和SWI等。
DWI可以早期发现缺血灶并且对早期发现小梗死灶较标准MRI更敏感。
PWI可以显示脑血流动力学状态。
血管病变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MRA、CTA和DSA等。
MRA和CTA可以提供有关血管闭塞或狭窄的信息,而DSA的准确性最高。
所有患者都应该进行平扫脑CT/MRI检查。
保持体温正常,避免高热或低体温,特别是在脑出血或脑水肿的情况下更应注意体温控制。
四)血压控制: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个体化地制定血压控制策略,避免过度降压或过度升高血压。
五)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水平,避免高血糖对脑血管的损害。
六)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对于符合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应及时给予相关治疗,以预防再次脑卒中的发生。
七)其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以给予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抗抑郁治疗等支持性治疗措施。
三、康复: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训练等,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需要给予患者和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和教育,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和康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2023中国脑卒中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2023中国脑卒中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背景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在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都造成了许多患者的死亡和严重后果。
为了提高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中国专业脑卒中医生和研究人员制定了2023中国脑卒中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共识内容1. 脑卒中的定义和分类:共识明确了脑卒中的定义以及各种脑卒中的分类方法,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
2. 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急诊处理:共识指导医生如何在早期识别脑卒中症状,并给出了在急诊情况下的处理方案。
3. 脑卒中的影像学检查:共识明确了脑卒中患者在影像学检查中的评估标准和选择方法,包括CT扫描和MRI等技术。
4. 脑卒中的药物治疗:共识列出了常用的脑卒中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等。
5. 脑卒中的手术治疗:共识指导了脑卒中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操作方法,包括血管瘤切除和动脉瘤栓塞等。
6. 脑卒中的康复管理:共识强调了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包括康复评估和康复训练等内容。
实施建议为了促进共识的落地和实施,以下实施建议被提出:1. 将共识内容纳入脑卒中的相关培训教材和临床指南中。
2. 举办研讨会和学术会议,分享共识内容并讨论实践经验。
3. 加强脑卒中诊治团队的沟通和合作,提高整体水平。
结论2023中国脑卒中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为中国脑卒中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并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基准。
共识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中国脑卒中患者的生存和康复率。
>注意:此文档内容为2023中国脑卒中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的概述,具体细节和操作方法请参阅原始共识文件。
脑卒中患者的评分标准

脑卒中患者的评分标准
1. 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是评
估中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常用工具,包括了11项测试,如意识状态、视觉、运动能力等,总分范围从0到42分,分数越高表示中风
越严重。
2. mRS评分,修正Rankin量表(mRS)是评估中风患者病后生
活质量和功能状态的常用工具,分为0-6级,0表示没有症状,6表
示死亡。
3. Barthel指数,用于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如何进
行个人生活自理、移动、上下楼梯、穿衣、洗澡等,总分100分,
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强。
4. CHA2DS2-VASc评分,用于评估房颤患者中风危险的评分系统,包括年龄、性别、心衰、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
5. HAS-BLED评分,用于评估抗凝治疗下出血风险的评分系统,包括高血压、肝肾功能、中风史、出血史等因素。
这些评分标准能够帮助医生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当然,具体的评分标准还会根据不同的临床情况和研究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踏出踝能背屈
Ⅵ亚正常阶段 痉挛仅在快速运动时 可做各种伸抓、 坐或站位时髋外展
出现,双臂水平外展, 个别指活动、
坐位时髋内外旋伴
双臂上举过头
充分伸指
踝内外翻
注意:关于Brunnstrom 六阶段评定法中Ⅳ和Ⅴ的上肢 和下肢的动作,在评定中,患者只要能够做出一个动 作,即为达到要求。
1.1.2、上田敏评定法
1.2.4、神经科分级
级别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评定标准 肌张力降低 肌张力正常 肌张力稍高,肢体活动未受限 肌张力高,活动受限 肌肉僵硬,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
1.2.5、反射检查
(检查腱反射亢进的情况,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 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和跟腱反射)
级别
评定标准
0级
无反应
1+级
2、手可放于腰后部 可做少量伸指 2、坐位膝屈90°时踝背屈
3、肩0°肘屈90°前臂旋前、旋后 和一些拇指运动 3、仰卧位髋屈曲,膝伸直
Ⅴ分离运动 1、肘伸展位肩外展90° 掌伸抓,
1、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
2、肘伸直前臂中立位臂上举过头180° 球、柱状抓握释放 2、立位膝伸直足稍向前
3、肘伸直肩屈30°~90°前臂旋前、旋后
定阶段法
上肢
手
下肢
Ⅰ 驰缓、无反射 不能进行任何运动 无功能
不能进行任何运动
Ⅱ开始出现痉挛 不随意的共同运动、 可有轻微屈指动作 不随意的共同运动、
联合反应
联合反应
Ⅲ痉挛阶段
随意的共同运动 可做粗抓握、
随意的共同运动、
不能释放
取坐位和站位时、髋、
膝、踝屈曲
Ⅳ部分分离运动 1、肘伸展位肩前曲90° 侧捏在形成 1、坐位时足后滑使膝屈>90°
脑卒中的评估及治疗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李威
目录
一、脑卒中的定义 二、脑卒中的评估 三、脑卒中的治疗 四、预后
一、脑卒中的定义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disease,CVD)又 称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 变所引起的脑部神经组织病变。以起病急骤,迅 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
1.2.3、肌张力减低
级别
评定标准
轻度 置
肌张力降低;肌力低下;将肢体置于可下垂的位
上并放开时,肢体只能保持短暂的抗重力,然后落
下;仍存在一些功能活动。
中到重度 包括肌张力显著降低或消失;徒手肌力评定肌力0 级
或1级;将肢体 置于可下垂位置上并放开时,立即
落下;不能进行任何功能活动。
(其他方法:肢体下落试验和肌力测试(如徒手肌力测试 等))
临床表现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等脑部症状 和引起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局灶性神经功能 异常,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一组 临床综合征。
二、脑卒中的评估
1、运动功能评定 2、感觉功能评定 3、认知功能评定 4、言语功能评定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6、心理与精神功能评定 7、并发症的评定 8、目前国内的分类
1.2.2.1、正常肌张力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运动性肌张力
1.2.2.2、异常肌张力分类:
肌张力减低(迟缓):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 肌张力增高(痉挛):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 肌张力障碍:肌张力损害或障碍,如手足徐动症,舞蹈症, 扭转痉挛症,等等。
1.2肌.张2力.3增、高痉时的挛阻力和包肌括动张态成力分增和静高态成的分区,动别态成分为
肌肉被动拉伸时神经性(反射性的)因素和非神经性(生物力 学的)因素所致的阻力,静态成分则是肌肉从拉长状态回复到 正常静息状态的势能,为非神经性的因素。神经性因素表现为 肌肉运动单位的活动由于牵张反射高兴奋性而增加,中枢神经 系统损伤后的痉挛、折刀样反射和阵挛皆属此类;非神经性因 素则表现为结缔组织的弹性成分和肌肉的黏弹性成分的改变, 尤其是肌肉处于拉伸或缩短位制动时。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 可因神经因素造成肢体处于异常位置,并由此导致非神经因素 的继发性改变。因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肌张力增高是神经 性因素和非神经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痉挛与肌张力增高并 非等同。通常所说的肌张力增高简单的被认为是痉挛。
反射减退
2+级
正常反射
3+级
痉挛性张力过强,反射逾常
4+级
阵挛
1.2.6、痉挛的评定 1.2.6.1 改良Ashworth量表(MAS)
级别
评定标准
0级 无肌张力的增加
1级 肌张力轻度增高:表现为检测部位被动屈曲或伸展时,出
现卡住感和释放感(不是在关节活动范围末段),或在关
节活动范围的最后部分出现轻微阻力
1+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
住,继续活动呈现最小阻力
2级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在通过关节活动大部分范围时出
现,但仍能较容易被移动
3级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
4级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上田敏评定量表
上田敏评定量表
上田敏评定量表
上田敏评定量表
Brunnstrom量表与上田敏评定量表的对比
1.2、肌张力的评定
1.2.1、肌张力(muscle tone)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 的情况下,肌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临床上所 谓的肌张力是指医务人员对被检查者的肢体进行被动 运动时所感受到的阻力。
1、运动功能评定
1.1、运动分期的评定 1.1.1、偏瘫病人恢复的本质 1.1.2、Brunnstrom 六阶段评定法 1.1.3、上田敏评定法
1.1.1、偏瘫病人恢复的本质
偏瘫病人恢 复的本质是: 异常模式向 正常模式的 转变,质变 非量变。
1.1.1、Brunnstrom 六阶段评
上田敏认为Brunnstrom评价法正确地把握了 脑卒中偏瘫的恢复过程,判断标准基本明确,但 是分级太粗,应将其细分以便增加敏感性。为此, 上田敏以Brunnstrom评价法为基础设计了十二级 评价法。BrunnstromⅠ、Ⅱ、Ⅲ、Ⅳ、Ⅴ、Ⅵ级 分别相当于上田敏十二级评价法的0、(1、2)、 (3、4、5、6)、(7、8)、(9、10、11)、12, 因此上田敏十二级评价法和Brunnstrom评价法没 有本质上的区别。但上田敏评价法太过复杂和费 时,不利于临床应用,故临床上仍然以 Brunnstrom评价法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