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眼底及常见异常眼底图分析(眼底照相)

正常眼底及常见异常眼底图分析(眼底照相)
正常眼底及常见异常眼底图分析(眼底照相)

关于眼底病的演讲稿

各位老年朋友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谈谈什么是眼底检查,全身疾病在眼底的表现,老年人常见的眼底病,如何食疗预防眼底病的发生。为什么说眼底是观察全身病的“窗口”? 眼底位于眼球的后半部包括玻璃体、视网膜、葡萄膜、视神经,从前面看不见眼底,需借助专门仪器才能看得见。眼底是全身唯一能直接看见血管的部位。某些与血管变化有关的全身病常常能从眼底血管及其所波及的视网膜、脉络膜的变化找到诊断的根据,估计其程度、预后、指导治疗,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出血、糖尿病、肾炎、白血病、妊娠中毒症等在一定时期眼底均可见相应的病变,有时可首先从眼底所看到的病变发现全身有关疾病。视神经与大脑连通,某些颅内疾病可以从眼底发现相应变化,例如颅内肿瘤引起颅压增高或压迫视神经时,眼底可看到视神经乳头水肿或视神经萎缩等表现,所以说眼底很像是观察全身病的一个“窗口”。 一 眼底检查是利用检眼镜检查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及视神经乳头等眼球后部的方法。分直接和间接两种。①直接检眼镜检查法。所见是放大16倍的正像。镜的构造包括照明系统和观察系统,灯光由一小镜反射入被检眼内,检眼者可通过装有可调节屈光不正的系列镜盘检查眼底。检查眼底前,应先行彻照法检查屈光间质有无混浊,查眼底应循序查视乳头、黄斑部和视网膜。一般由后极至周边部。②间接眼底镜检查法。所见是放大4倍的倒像。所见眼底范围大,立体感强,可同时看清眼底不在同一平面上的病变,利用巩膜压迫器,还可检查极周边的眼底。其工作原理与低倍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相同。检查时充分散瞳,检查者戴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者与被检者相距约40厘米,将光线射入瞳孔区,检查者在手持一凸透镜(通常用+20D),置于被检眼前,前后调节距离,即可看清眼底。其工作距离远,还可戴此镜在直视下作手术。另外还可利用裂隙显微镜加三面镜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眼底。后者由于注入的染料随血液运行可动态地观察眼底变化。当视网膜毛细血管与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受损时,可发生染料渗漏而显示出用检眼镜发现不了的情况。 二 眼底是唯一能用肉眼直接、集中观察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部位,这些血管可以反映人体全身血液循环的动态以及健康状况。所以,眼底检查不仅是检查眼睛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神经疾病的重要方法,更是许多全身性疾病监测的“窗口”。 高血压、高血脂、肾病、糖尿病、某些血液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均会发生眼底病变。眼科医生会从眼底图的细微变化中发现许多问题,从而为全身疾病提供诊断和治疗的重要资料。 我们建议,儿童及青壮年最好半年做一次眼底检查,而老年人以及“三高”人群三个月就需要检查一次。老年人在检测眼底前,最好先做眼压测试,因为全面细致地检查眼底,

9、天气图分析

第九部分天气图分析(周长青) 基本天气图分析;辅助天气图分析;锋面分析;温压图(T-LogP)分析和应用 第一章基本天气图分析 一、了解不同投影底图的用途 兰伯特(Lambert)正形圆锥投影:适用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图,如欧亚高空图和地面图都采用这种投影。 极射赤面投影:高纬度地区比较真实,一般用作北半球天气图和极地天气图。 墨卡托(Mercator)主要适用于作赤道或低纬地区的天气图底图。 二、熟悉地面、高空天气图填图符号的气象意义 以下是陆地测站(左)和船舶测站(右)填写格式 N 总云量,CH、CM和CL分别代表高、中、低云云状,以表2.1.2的符号表示。Nh代表低云量,图上填的为电码。电码和云量的关系见表2.1.3。“×”为不明或缺、错报,低云量和总云量相同时不填。h代表低云云高,以数字表示,以米为单位填写。TTT和TdTdTd :分别代表气温和露点。WW:现在天气现象。 VV :水平能见度。PPPP:海平面气压,以数字表示,以hPa为单位。填写后三位数字,最后一位为小数。如“035”,代表气压为1003.5hPa;“995”,代表气压为999.5hPa。PPP代表过去3小时气压变量。a :3小时气压倾向。“+”表示过去3小时气压升高,“—”过去3小时气压下降。“×”表示不明。W1W2:过去天气现象,定时绘图天气观测报告前6小时内出现的天气现象,补充定时绘图天气观测报告观测前3小时出现的天气现象。W1W2表示两种天气现象。RRR:6小时降水量“T”表示微量。Dd:风向。以矢杆表示,矢杆方向指向站圈,标示风的来向。静风时不填任何符号,在CH上面填有d时表示风向不明,后面的数字为风速ff 代表风速。以矢羽表示,矢羽一长划表示4m/s,一短划表示2m/s,一三角旗表示20 m/s,风速不明时,填“×”。 选填项目的符号及意义:P24P24 代表24小时气压变量。 云状符号:

先天性眼底病是什么

先天性眼底病是什么 先天性眼底病是什么?先天性眼底病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眼部疾病,它的发生是由于母亲在怀孕期间因为多种原因而造成的,但不属于遗传疾病。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先天性眼底病。 先天性眼底病是什么: 先天性视网膜皱襞患眼先天性眼底病自幼视力低下,可为单侧或双侧,多为双侧且对称,先天性眼底病多位于颞侧或稍偏下,有时为垂直或斜位,可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可伴发其他眼部或全身性发育异常。 皱襞上有时可见色素沉着,可见视网膜血管随皱襞走行,有时见残存玻璃体血管,先天性眼底病从机制上说,多认为与玻璃体系统发育异常有关,先天性眼底病视网膜与原始玻璃体粘连即形成皱襞,不引起网脱,一般无需处理。 完全性的视网膜皱襞起自视盘。可遮盖其大半,或直接起于视盘边缘或其稍远的临近网膜上,向周边伸展至锯齿缘或晶状体赤道部,部分性皱襞仅为一段皱襞,从视盘或其临近起后只达黄斑部。 先天性眼底病是什么?想必各位先天性眼底病患者已经通过上述的介绍对其病症有了相应的了解,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眼底病的相关常识,欢迎您在线咨询天津眼科专家。 眼底病变是什么 眼底病变是什么?眼底病变疾病虽然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但真正了解此病症的人却不是很多,其眼底病变是一种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同时也是我国致盲率非常高的一种眼部疾病。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眼底病变。 眼底病变是什么: 首先我们看看眼球的外部结构——眼球壁。眼球壁有三层膜构成,外层为白色巩膜,中间一层呈棕色的称脉络膜,内层为视网膜。每一层都有动脉,静脉血管负责供给营养,但一旦内二层膜发生病变,就会引起组织工作瘫痪,引起眼底病变。 1.眼底病变的病因——眼底病的病因是复杂的。常见于动脉硬汉,高血压,糖尿病,肾炎,贫血,流感,结核,高度近视,颅内上位性病变等。而从发病人群看各个年龄段都有。在这里,我们着重谈一下眼底病中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眼底病变的临床表现——患了眼底病变的病人,其临床表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患者不同程度的出现视力下降,严重是单眼或双眼视力大幅下降,甚至无光感。如果累积黄斑部时,则会引起视物缩小变形等。二是视野缩小或有暗影。病人自觉有眼前有黑的“漂浮物”“蝌蚪”或“蜘蛛网”。

第四章 天气图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天气图的一般知识 天气图底图投影方式:天气图底图是用来填写各测站气象观测资料而特制的空白地图。常用的天气图底图有:南、北半球天气图、中纬度区域天气图、热带低纬地区天气图等。制作底图的投影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兰勃特投影 兰勃特投影法又称等角正割圆锥投影。将地球体的30?和60?纬圈与圆锥面相割,经纬线及地形投影到圆锥形的图纸上,展开后经线呈放射形直线,纬线是同心圆弧。这种图最适宜作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图底图。我国、日本等国的天气图底图均采用这种投影。 2.极地平面投影 用这种投影法制成的底图,其经线为一组由极地向赤道发出的放射形直线,纬线为一组围绕极地的同心圆。这种投影适宜作北(南)半球天气图底图。 3.墨卡托投影 用一圆筒套在地球体上,地球赤道表面与圆柱面相切(或相割),光源放在地球中心进行投影。把圆筒展开便制成一张图,其经、纬线都为平行直线。由于低纬地区用这种投影与实况较为接近,而在高纬地区投影面积放大倍数太大。所以这种图主要适用于作赤道或低纬地区的天气图。 天气图的种类和图时: 1.天气图的种类 天气分布是三维空间的,为了比较全面地揭示天气状况,在气象分析和预报中,通常绘制三种类型的天气图,即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和辅助图。天气图的制作过程依次为观测、编报发送、收报、填图、分析。 地面天气图是根据地面观测资料绘制的,它是一种综合性天气图,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最基本的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就是等压面上的形势图,它是根据高空观测资料绘制的。辅助图是配合地面天气图和高空等压面图而使用的特定图。 2.天气图的图时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通常地面天气图每天制作4次,分别在世界时00时、06时、12时、18时,即北京时08时、14时、20时、次日02时。此外,中间还有4次补充观测时间,所以实际上每隔3 h就有一地面天气图产生。高空天气图一天制作两次,世界时00时、12时,即北京时08时和20时。 第二节地面天气图 地面天气图的填绘:各地同一时刻观测的地面资料,传递到各大气象通信中心,然后再由通信中心向各地气象台传播。气象台接收到各地气象观测报文之后,要按照国际规定的统一格式,把收到的电码译成数字或符号填入天气图底图。由于观测资料的来源不同,又分为陆地测站填图格式和船舶测站填图格式。 1.陆地测站填图格式(图4-2-1)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漏诊1例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漏诊1例 发表时间:2014-07-02T16:00:44.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4期供稿作者:史文净 [导读]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多数有视力下降,而且为进行性发展。 史文净(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 450000) 【中图分类号】R77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238-02 1、病例 患者,女,26岁。主因“右眼出现斜视二十余年”来诊。患者诉右眼自幼视力差,不伴眼痛、复试等不适症状,一直未治疗。半年前在当地医院就诊,诊为“右眼废用性外斜视、弱视”。今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斜视。正常产,无吸氧史。局部检查:右眼视力指数/眼前,左眼视力0.6,双眼矫正视力不提高。眼位:左眼注视,右眼外斜35?,右眼不能固视,右眼内转鼻侧角膜缘距内眦约4mm。双外眼正常,双眼球前节正常,晶状体透明。眼底检查:双眼玻璃体有点状混浊和条索状增殖,右眼视盘颞侧边界不清,上下血管弓及视网膜被牵拉偏向颞侧,黄斑向颞侧移位,并可见黄白色渗出,颞侧周边部可见新生血管。左眼视盘边界清楚,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亦可见向颞侧移位,颞侧上下血管弓受牵拉向中央聚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血管向颞侧移位,分枝密集,颞侧周边可见不规则高荧光,周边有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及异常血管渗漏。进一步询问家族病史,其有一哥一姐,姐姐自幼视力差,五年前因视网膜脱离曾行手术治疗,但疗效不佳。诊断: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假性外斜视。治疗:双眼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2、讨论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由Criswick.Schepens于1969年首次提出并命名的[1]。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眼病,血管的发育异常是本病主要病变发生的基础,多双眼发病,进展缓慢,病情轻重不等,是临床较少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有人认为是胚胎期视网膜血管和玻璃体发育异常,属先天性视网膜皱褶的变异型,亦有人认为足月产新生儿在视网膜血管发育上可出现个体差异或发育不良者,视网膜锯齿缘附近存在无血管区。出生时,因胎儿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骤然上升,胎儿氧分压转入新生儿氧分压时的急剧变化等,导致视网膜末梢血管收缩、阻塞,使局部缺血、缺氧,诱发周边部眼底血管异常增生,从而引起渗出、出血、机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产生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着极为相似的眼底改变和演变过程。因此应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鉴别,早产儿常有早产及吸氧史,而本病常有家族史。本病眼底表现以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化和新生血管生成为特征,早期可见玻璃体混浊,随病情发展有膜性增生,可牵拉视网膜血管偏向颞侧[2],并形成黄斑偏移及局限性视网膜脱离。晚期病变进一步发展,视网膜及视网膜下有大量渗出,晶状体后纤维增殖,发现牵拉性视网膜全脱离。本病例眼底可见血管弓及视网膜被牵拉偏向颞侧,黄斑区向颞侧偏位,玻璃体条索状混浊,FFA检查示周边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符合诊断。本病尚无有效治疗。预后的优劣,决定于病变程度和病情是否进展而异。病变区早期激光光凝或冷凝周边无灌注区,有望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如玻璃体视网膜损害严重,则预后不良。本病发生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复位困难,必要时可试行玻璃体切割和巩膜扣带术。本例患者尚未出现视网膜脱离,因而给予视网膜光凝病变区。FEVR常有个相对较长的发展过程,一些患者即使经过治疗后病情仍不稳定。所以我们建议患者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定期随访。 3、结论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多数有视力下降,而且为进行性发展。幼儿时发病的常合并出现弱视、斜视、白瞳症[3]。所以许多患者可能因为视力低下、斜视等为主诉前来就诊。本例患者即是如此。患者述在当地就诊时并未行眼底检查,即诊断为“右眼废用性外斜视、弱视”。当然这两项诊断并无错误,但对于本病例来说并不全面。本病例因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较轻,外观表现为“外斜视”就诊,而如若本仅按“外斜视”治疗,则很可能使眼底情况在不知情之下发展到晚期,造成难以控制的程度。因此,在临床遇到斜视患者时,不应仅检查视力,眼位,斜视度,屈光等,还应该将眼底检查作为常规项目,并且详细询问既往史、家族史等相关情况,以防止漏诊或误诊,从而使得患者得以及时正确的治疗。 参考文献 [1]Criswick VG,Schepens CL.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tinopathy.Am J Ophthalmol,1969,68:578-594 [2]张惠蓉,刘宁朴.眼底病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15. [3]Tr ese MT , Capone A Jr . Fam ilial exudati ve vit reor et inopath y. In:Hart enet t ME, ed. Pediatri c ret ina. Philadelphia: L ippincot tw illiams &w ilkin s, 2005. 425-428.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参考Word)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分析高度:925hpa 分析项目技术要求分析方式分析目的分析符号 风低空 急流 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 12 m/s时,沿12m/s以上大风区 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 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 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 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 风切变条件 灰色 显著 流线 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 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 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 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 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 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 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 析 灰色 切变 线 (辐 合 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 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 的位置分析切变线。当风场具有 明显的风速辐合时,沿最大风速 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 灰色 温度等温 度线 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 线,如-2℃,0℃,2℃等。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温度脊 红色 温度 中心 分别标注暖、冷中心。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温度脊 暖中心N, 红色,冷中 心L,蓝色 温度 脊 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 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 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 分析判断暖平流 红色 湿度等露 点温 度 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露 点温度线,如10℃,12℃,14℃ 等。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干线和湿区 绿色 等比 湿线 4-9月每隔2 g/kg分析等比湿线; 其它月每隔 1 g/kg分析等比湿 线。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干线和湿区 绿色 干线 (露 点 锋) 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 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 分析干线(露点锋)。 人工分析 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 起的大气不稳定。当有显著流 线自干线(露点锋)的干区一 侧吹向湿区时,强对流天气易 发生 灰色 等温 度露 点差 线 以1 ℃为基准,每隔2 ℃分析等 温度露点差线,如1 ℃,3 ℃,5 ℃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湿舌 绿色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精讲

附件: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暂行稿) 国家气象中心 二O 一O年三月

目次 引言 (1) 第一章高空分析 (2) § 概述 (2) § 925hPa分析 (3) § 850hPa分析 (5) § 700hPa分析 (8) § 500hPa分析 (11) § 200hPa分析 (14) 第二章地面分析 (15) § 概述 (15) § 气压场 (15) § 风场 (16) §温度场 (16) § 湿度场 (17) § 天气区 (18) § 边界线(锋) (18) 第三章综合图分析 (18) 第四章附录 (19) 附录I 术语和定义 (19) 附录Ⅱ中尺度天气分析符号 (21) 参考文献 (22)

引言 中尺度天气是指水平尺度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时间尺度几小时到几十小时的天气现象[1],按其性质分为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和中尺度稳定性天气。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包括雷暴、短历时强降雨、冰雹、雷暴大风、龙卷以及下击暴流等[2],它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中,由各种物理条件相互作用形成的中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中尺度对流天气预报的成败,从根本上取决于在业务预报过程中所做的分析[3]。因为中尺度系统及其影响的中尺度对流天气现象的明显特征是生命史短、空间范围小且变化剧烈,所以业务预报员在进行中尺度对流性天气预报时,应更加关注比天气尺度更小的天气系统,并且关注大气中瞬变的系统和微小的变化[3]。 中尺度对流天气主观分析,是利用各种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雷达和卫星等遥感探测资料、数值分析预报产品等资料,分析产生中尺度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发生发展的环境场条件。为了加强我国各级气象台站对中尺度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条件的分析和诊断,规范中尺度天气分析的技术方法,参考美国空军全球天气预报中心和美国天气局风暴预报中心的强对流天气分析技术[3-4],参考我国的常规天气图分析要求和中尺度天气分析研究[5-6],国家气象中心制定了《中尺度对流天气的天气图分析技术指南》。本指南主要包括高空分析、地面分析和综合图分析三个部分。分析是在常规天气图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产生中尺度对流性天气的主要条件(水汽、稳定度、抬升和垂直风切变条件),分析各等压面上相关大气的各种特征系统和特征线,最后形成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发生、发展大气环境场“潜势条件”的高空和地面综合分析图。 本指南仅适用于地面、高空常规和加密观测以及自动站观测资料的分析和数值预报相关参量的分析。本指南中的等值线(如等温度线、等压线等)分析原则与大尺度天气图分析原则一致,其目的是为了分析各种特征系统和特征线,在业务中以客观分析为主,人工订正为辅。

气候特征分析

第三讲气候特征分析 一.气候特征的要素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 1.气温 (1)关于气温的描述:高温(炎热)、温和、寒冷。 a.“高温”和“温和(凉爽)”一般是以夏季月均温大于或小于200C来界定的,如说我国“夏季普遍高温”,指全国大部分地区7月均温在200C以上。昆明四季凉爽,指昆明夏季月均温在200C 以下(注:天气的“高温”一般是指一天中最高温在350C以上)。 b.“温和”和“寒冷”的界定一般是以最低月均温来界定的,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指气温在00C以上,而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则指最冷月均温在00C以下。我国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是“温和”,而以北则“寒冷”。 (2)气温的影响因素分析: 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温的主导因素:a.南极酷寒() b.青藏高原气候高寒()c.中亚冬热夏冷() d.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 e.城市热岛() f.大兴安岭冬季同纬度东侧气温高于西侧() g.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而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结论: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包括: 2.气温较差分析——气温较差包括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 (1)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和地面状况(举例说明)。 (2)气温年较差则主要受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太阳高度和日照时长的年变化(纬度)等影响。2.降水: (1)关于降水的描述:多雨、湿润、少雨(干燥) (2)降水的影响因素分析。指出影响下列各地降水状况的主导因素: a.罗马夏季干燥冬季湿润,而北京夏季湿润冬季干燥() b.从日本本州岛到中国华北、西北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c.从美国西北沿海向内陆降水量从3000迅速降低到500以下() d.西欧终年湿润() 【例1】下面三幅图集依次表示某区域1月、7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a、b、c三点分别表示三座城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三个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城市代号 是,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a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是,该城 市气候的特点是__ 。 c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是,该城市气 候的特点是。 (3)最适宜修建滑雪游览中心的城市代号是, 理由是。 练习题目: 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甲、乙气候类型的分布都() A.处于迎风坡B.向高纬延伸 C.随附近洋流流向延伸D.向低纬延伸 2.关于甲、乙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天气分析

天气图基本分析方法 天气图, 分析方法 见附图A 一:地面天气图分析 海平面气压场的分析 等值线分析原则 同一条等值线上要素值处处相等。 等值线一侧的数值必须高于另一侧的数值。 等值线不能相交,不能分支,不能在图中中断。 相邻两根等值线的数值必须是连续的,及其数值或者相等,或只差一个间隔。 作为等值线的一种特殊形式,等压线的分析遵循地转风原则,即等值线和风向平行,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但实际大气,由于地面摩擦作用,风向与等值线有一定交角,风从高压一侧吹向低压一侧。 绘制等压线时的注意事项 等压线一般应保持平滑。 相邻两站间气压变化较均匀时,等压线的位置可靠内插法确定。 两条数值相等的等压线,要尽量避免互相平行或相距很近。 绘制等压线时,应尽可能的参考风的记录。 等压线通过封面时必须有明显的折角,或为气旋性曲率的突然增加,而且折角指向高压一侧。等压线的暖锋前有比较明显的气旋性弯曲,冷锋后有明显的反气旋性弯曲。(见附图1 和2) 二:绘制等压线的技术规定 等压线每隔2.5hPa画一条。 等压线应画到图边,否则应闭合起来。在没有记录的地区可例外,但应当各条等压线末端 排列整齐,落在一定的经线或纬线上。 在低压中心用红色标注D,高压中心用蓝色标注G 。 高、低压中心的符号应标注在气压数值最高或最低的地方。在有风向记录时,背风而立,高压中心符号应标注在气压记录数值最高测站的右侧,低压中心符号应标注在气压记录数 值最低测站的左侧。 高低压中心的符号还应该标注在反气旋式或气旋式流场的中心,而不一定标注在最内一条等压线的几何中心处。如果在最内一条等压线内,流场有两个或三个中心时,则应标注两 个或三个中心。 等三小时变压线的绘制 三小时变压反映了气压场最近改变情况,它是确定锋的位置、分析判断气压系统及封面未

天气图分析标准(最终版)

天气图分析标准 一、一般要求 1、等值线分析范围 (1) 03Z、06Z、09Z、18Z 、21Z地面天气图,等压线分析至图边; (2) 00Z、12Z地面天气图,等压线右端分析至150E°,另外三端分析至图边; (3)高空天气图等高线右端分析至160E°,上端分析至70N°,另外两端分析至图边。 2、标注 (1)标注的等值线数值、天气现象及系统中心符号与当地纬度线平行; (2)等值线的数值标注在闭合等值线最北端的开口处,或非闭合等值线的两端,标注颜色同等值线颜色; (3)闭合等值线中心数值标注在闭合等值线或环流中心近最值附近。 3、错误记录:记录有误时,在错误记录(数字或符号)上划一条短横线,温度用红色笔划, 其它用黑色笔划。 二、等值线分析要求 2、地面天气图 (1)等值线以黑笔分析; (2)等压线间隔2.5hPa,热带气旋在1000hPa以下时等压线间隔可取5或10hPa。 (3)等△P3线应分析出正负变压极值区,间隔可取1、2、3、4或5hPa(间隔宜相等),0值等△P3线可不分析; (4)地形等压线进出线数及数值应一一对应,只分析一条波状线; (5) 00、12Z地面天气图,等压线以间断线通过高原区; (6)无闭合等压线但有明显的气旋或反气旋环流,须绘制环流圈。 3、高空天气图 (1)等高线和等△H24线以黑笔分析,等温线以红笔分析; (2)等高线和等温线起始或终止于同一条经线; (3)等高线间隔:4位势什米,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500 hPa图间隔8位势什米; (4)等温线间隔4℃; (5)等△H24线间隔4位势什米,0值等△H24线不分析; (6)无闭合等高线但有明显的气旋或反气旋环流,须绘制环流圈; 三、天气系统分析要求 1、地面图 (1)高压中心标注蓝色“H”,低压中心标注红色“L”,热带气旋中心标注红色“”,中心气压以黑笔标注于符号下方; (2)分析锋、切变线、赤道辐合带和飑线,分析方法见表1; (3)分析锋生和锋消; (4)分析天气区并标注天气现象,分析和标注方法如表2; (5) 00Z、12Z地面天气图,以黄色实线分析锋过去12h位置; (6) 00Z、12Z地面天气图,以黄笔在热带气旋过去12h位置标注热带气旋符号,热带气旋中心的现在位置和过去位置以带箭头的黑色实线相连,箭头指向现在位置; (7)热带气旋中心的未来24 h、48h、72h位置以黑笔标注热带气旋符号,时间(如:24h)标注于预计位置正上方,气压标注于预计位置正下方,现在位置和预计位置 应使用带箭头的黑色间断线相连,箭头指向预计位置。 2、高空图 (1)高位势中心标注蓝色的“H”,低位势中心标注红色的“L”,热带气旋中心标注红色热带气旋符号“”; (2)分析500 hPa及其以下图的槽线、切变线、赤道辐合带,分析方法如表1; (3)以黄色实线分析槽线、切变线、赤道辐合带的过去12h位置;

1.1天气图分析分解

1.1 天气图分析 天气图是填有各地同一时间气象观测记录的特种地图,它描述了某一瞬间某一区域的天气状况。天气图能显示各种 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是分析判断天气变化、制作天气预报的基本工具。一般分为地面天气图、高 空天气图和辅助天气图三类。过去天气图的填绘主要由手工完成,现在天气图的绘制都是由计算机完成。目前业务上使 用的MICAPS平台能显示常用的各种天气图。 1.1.1 地面天气图 地面天气图反映了某区域某时刻的地面天气系统和天气状况。一张地面图上用数值或符号填写各个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刻的气象要 素观测记录。它填有观测时刻地面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如气温、露点温度、风向、风速、海平面气压、能见度和雨、雪、雾等; 还填有能反映空中大气现象的一些记录,如总云量、低云量、低云高以及高云、中云和低云的云状等;既有当时的记录,又有一些能反 映短期内天气演变实况的记录,如3h变压、过去6h内的天气,过去6h降水量等。地面天气图是填写气象观测项目最多的一种天气图, 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很重要的工具。 地面天气图反映了某区域某时刻的地面天气系统和天气状况。一张地面图上用数值或符号填写各个气象观测站在同 一时刻的气象要素观测记录。它填有观测时刻地面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如气温、露点温度、风向、风速、海平面 气压、能见度和雨、雪、雾等;还填有能反映空中大气现象的一些记录,如总云量、低云量、低云高以及高云、中云和 低云的云状等;既有当时的记录,又有一些能反映短期内天气演变实况的记录,如3h变压、过去6h内的天气,过去6 h降水量等。地面天气图是填写气象观测项目最多的一种天气图,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很重要的工具。图 1.1a是MICA PS业务平台上默认的地面填图格式,也是世界上通用的填图格式。在业务中由于地面填图信息多、显示屏幕有限,预 报员会根据不同需要,自行设置所显示的要素和所显示的区域范围,如图 1.2a显示的地面图中只填充了云量、风、现. 图1.1 MICAPS中地面填图格式 地面图主要分析海平面气压场(即海平面气压等值线),分为低压、高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形气压场五种基本形式,任一张海平面气压图都是由这五种基本形式构成的。 地面图主要分析海平面气压场(即海平面气压等值线),分为低压、高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形气压场五种基本形式, 任一张海平面气压图都是由这五种基本形式构成的。图 1.2a为MICAPS 平台显示的2009年10月15日14:00(北京时,下同)的地面天气图。值班预报员看到一张地面图,一般首先由海平面气压等值线分析出地面气压场的高、低压中 心,弄清高、低压所控制的区域;其次根据现在和过去6h内的天气现象分析主要天气(如降水、雷暴、大风、沙尘、 大雾等)发生的区域;第三步是结合3h变压和气压倾向、云状、云量以及温度、露点温度等其他要素,识别出当前地 面的主要天气系统;最后结合最近几张连续的地面图以及高空图、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等其他资料综合分析,判断 这些天气系统未来的发展动向,进而作出天气预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