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功能主义

合集下载

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

–功能分析方法
• 为考察社会现象提供了新颖的观察角度,发展了系统分析方法。
第二节 功能主义理论的来源(三个)
一、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主义思想
• 孔德、斯宾塞、帕累托、涂尔干
(一)孔德的功能主义思想:有机体类比
1.生物学中的个体有机体和社会学中的社会有机体之间存在对 应性:
家 庭 阶 级
细胞
生物有机体
• 功能主义主要原则
– 功能主义的研究主题
• 一个社会系统为了维护其存在,有哪些基本条件必须得到 满足,而这些条件又是如何得到满足的?
• 这一研究主题也就暗示着任何现存社会都具有一些基本制 度模式(即结构),而这些制度模式之间发生着相互支持 的关系(即功能),从而保证了社会系统的生存。
• 功能主义主要原则
必要功能条 件 生存需求 生物 营养 社会 生产系统 分配系统 (商业、交通、银行) 调节系统 (管理机构、统治机构和政 府)
分配需求
循环
调节系统
神经
对系统的分析,只需考察系统是否 满足了这些基本的需求或功能条件及 满足的过程。
(三)功能主义和涂尔干
• 现代功能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先驱之一
– 帕森斯认为涂尔干是对他影响最大
• 3.这种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
– 虽然承认“社会系统的功能统一(即社会整合)是一个假设”,但是
没有详细指出:如何评估使社会系统存在下去的功能统一的必要程 度(社会整合的最低限度是什么),也没有说明检验这种假设所必 须的操作步骤。
– 所以,容易产生的解释是:现在的社会系统,因为它存在和维持着, 所以它实现了最低程度的整合。 – 因此容易陷入同义反复:一个需要研究的社会系统,必定存在着最低 限度的整合,因为它存在。(宗族关系作为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必 定有助于社会整合)。 – 既然根据系统的存在来判定系统是由已整合的部分构成的,那么这种 推论就不合理,从而会陷入循环论证:社会系统的存在要求它的组成 部分对系统的存在有所帮助。 – 进一步陷入不合理的目的论:对于整合的假定和关于各组成部分对于 整体作用的分析,表明:某一特定结构的原因(如宗族关系)在于系 统对整合的需要。

04功能主义学派

04功能主义学派

第二节
功能主义学派
学派特征:人类学的研究课题不是构拟族群
历史,而是再现以亲属制度为基础的无文字 社会运转过程,也就是研究非西方社会的社 会文化整体及其功能。 田野工作的研究方法 重视一文化元素在整个文化体系内占什么样 的位置,发生什么样的功能,满足什么样的 需要等方面。
标志:两部著作—— 1922年,布罗尼斯劳· 马林诺夫斯基
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拉德克 利夫-布朗的《安达曼岛居民》。这 两本著作标志着功能主义人类学诞 生了。
动机与结果:
社会历史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后,英国政府的殖民统治危机以及 利用土著社会制度的企图,但得到 的结果却是对西方社会与文化自我 反省以及对“非西方文化”合理性 的承认。
一、马林诺夫斯基
2、核心概念2:需要
需要三层次: 1、基本需要:包括营养(食)和生殖(性)以及 御寒、居往等等,针对这些需要就有耕种、婚姻、 衣着、房屋等制度。 2、派生需要:包括社会分工合作,协力共处的秩 序,文化的继承,信息的传递等等,相应地发生经 济、政治、教育、文字和语言等制度。 3、整合需要:包括知识、信仰、文娱等等,在文 化中就有学术、宗教、文艺、娱乐、竞技、旅游等 制度。

我在写《生育制度》时就跳出了这三层需要论的框 架,根本放弃了把婚姻、抚育、家庭、亲属、宗族 等一系列的文化现象看成满足生物需要的文化措施。 我认为人并不是为了满足性的生物需要不得不生孩 子,生了孩子不得不抚养与教育,组成家庭,一直 到不得不组成宗族或氏族。我认为人们结合成了社 会,是为了要维持社会的存在,人是个生物机体, 有生又有死,所以社会要维持其完整,就必需有一 个新陈代谢的机制。这个机制我称之为“社会继 替”。为了完成社会继替的功能,才产生婚姻、家 庭、亲属等一系列社会制度,总称之为生育制度。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冲击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冲击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冲击:一、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各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的权力与尊严在西方各国普遍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受人文主义复兴思潮的影响,人们开始对现代主义建筑进行反思,现代主义建筑因此而受到挑战。

后现代主义建筑和当代的各种建筑风格由此而产生。

三、它们主要表现在对个性化建筑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后现代主义派的建筑风格:1、后现代主义建筑主要表现在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与否定。

2、它具有强烈的引喻性、文脉性和装饰性。

3、主要分为几个派别:(1)戏谑古典主义;(2)比喻古典主义;(3)基本古典主义;(4)复古主义;(5)现代传统主义。

后现代主义派的建筑风格:(1)戏谑古典主义:以折衷、戏谑和嘲讽的手法使用部分古典建筑的形式和符号。

代表作: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美国电话电报大楼、波特兰市公共服务中心、德国斯图加特国家艺术博物馆、日本筑波市政中心、文丘里住宅、费城老年人公寓、特拉华州住宅(2)比喻古典主义:以古典建筑的比例、尺度和符号为构思基础,半现代半古典,对古典和传统建筑持严肃和尊重态度。

代表作:安姆维斯特中心、德克萨斯州河湾乡村俱乐部、科德克斯公司总部大楼、芝加哥卢斯公寓、美国通用食品公司总部大楼、陌生住宅、玛基住宅(3)基本古典主义:以古典城市的布局为中心,通过古典建筑的比例达到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的和谐与统一。

代表作:意大利莫迪纳市殡仪馆骨灰楼、西班牙国家罗马艺术馆、奥姆扎巴文化中心(4)复古主义:古典主义是建筑的灵魂,对现代建筑有强烈的反感,主张建筑应全方位的复古。

代表作:伦敦杜佛斯大厦、美国新泽西州贝涅医院、美国国务院富兰克林大厅、西班牙塞戈维亚城市博物馆(5)现代传统主义:以现代建筑为载体,古典装饰为点后缀,讲究装饰细节,态度玩世不恭,手法折衷主义。

代表作:伊利诺依州美国儿科医院大楼、纽约摩根银行总部大楼、美国肯塔基州路易士维尔人文大厦、英国多梅斯菲尔德公园产生现代主义建筑的三个思想因素:1、对传统建筑的否定2、建筑应有强烈的时代感3、建筑的服务对像思维方式的改变盛期的现代主义建筑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它主要由理性国际主义、粗野主义、典雅主义和有机功能主义四个流派组成。

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
• ⑶强调功能分析
2. 马林诺夫斯基(B. Malinowski 1884-1942)
• “客观地说,是马林诺夫斯基描画出了现代社会学功能 主义的大致轮廓”。
⑴文化的功能:
• 功能:对某种需要的满足。 • 文化的功能: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
的或心灵的习惯,它们是直接的或间接的满足人类的需 要。
条件:指行动者无法控制和改变的那些阻碍其实现目标的客观要 素。条件不仅仅指自然物质条件,同时也包括社会条件。 4.规范:行动者在确立目标、选择手段、克服障碍时所遵循的社会标 准。
行动者
单元行动的要素
规范
手段1 手段2 手段3 手段4 手段n
目标
条件
三、社会系统理论(晚期思想)
(一) 社会系统 social system 社会系统理论的5个基本理论假设:
二、社会行动理论(早期思想) (一) 行动概念 区分了行为与行动: 行为:对刺激的反应。 行动:主体朝向目标的动作,带有意志性和导向性。 (二)社会行动要素 1.行动者:个人。
2. 目的:行动者希望达到的预期状态。 3.手段和条件: 手段:指环境状态中行动者可以控制和利用的那些促成其实现目标的 工具性要素。实现同一个目标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手段。
其社会学思想的来源:孔德的实证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及拉 马克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他较早提出了“社会系统”、“社 会功能”、“社会控制”和“社会进化”这样一系列的概念,因 此与功能主义理论的崛起都有直接的关系。
• ◆迪尔凯姆
身为法国社会思想尤其是孔德有机体论的继承人, 迪尔凯姆的早期著作充满了有机体论的术语。他除了大 量地应用与生物学有关的术语外,他的基本假定也反映 了有机体论者的假设。⑴社会自身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实 体,它区别于并且不可被还原成自己的各个组成部分。 在把社会当作实体时,迪尔凯姆把分析的重点放在社会 整体上。⑵他在强调分析整体时,把系统的组成部分看 作是完成整体基本功能、满足整体需要的必要条件。⑶ 他强调社会处于“常态”和“病态”之中,他将社会系 统概念化,因而强化了“功能需要”的观念。若要避免 “病态”出现,就必须满足社会系统的需要。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早在1845年,瑞典就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的工业设计协会,从事技术形工业生产的公司聘请艺术家来进行创作,提高了设计水平。

斯堪的纳维亚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设计首先在瑞典和丹麦发展起来。

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简单实用的传统设计观念,以功能主义为第一要素,在功能与形式之间找到新的平衡,设计简单、大方、实用,针对普通大众,突出功能、没有太多繁琐装饰,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瑞典和丹麦等现代派民族设计风格。

这种风格与艺术装饰、追求时髦和商业价值的形式主义不同,它不完全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而是以特定文化背景,克制对于形式和装饰的过分追求,尊重功能主义和传统,在形式与功能上一致且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他们没有一味地模仿所谓的国际流行风格,而是立足于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传统手工艺和传统材料,带有民族的文化底蕴,是设计发展成熟的标志。

到了20世纪40年代中期,功能主义已逐渐包括了许多实际上和风格上的变化。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这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取得较大成就,并获得了国际声誉。

早在1930年的斯德哥尔摩博览会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将德国严谨的功能主义与本土手工艺传统中的人文主义融会在一起。

在1939年的纽约国际博览会上,又确立了以“瑞典现代风格”作为一种国际性概念的地位。

经过20世纪40年代一段艰苦的时期之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

其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在国际上大受欢迎。

在1954年米兰三年一度的国际设计展览中,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展示出了全新的面貌,参展的瑞典、丹麦、芬兰和挪威都获得了很大成功。

这些国家的设计组织在战后实行了一种合作政策,它们的第一项主要成就是名为“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展览。

在美国艺术基金会的赞助下,这个展览从1954—1957年在北美22个城市的主要博物馆巡回展出,因此使“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形象在国际间广为流行。

室内设计中人与空间的情感历程

室内设计中人与空间的情感历程

室内设计中人与空间的情感历程作者:徐成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9期摘要:情感在艺术学中的重要地位,甚至是最核心的因素。

在反复的现代与后现代的博击下,现在的室内设计,在人与空间的情感关系上也变得多元化与模糊化,不过可以很明朗的看到一个未来的趋势,即从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强调人性或物性的单向情感交融,慢慢走向强调“人—空间”之间关系的双向情感互溶。

关键词:室内设计近现代史,人与室内空间的关系;情感的理解;情感关系未来趋势1. 人与空间情感关系的历史室内设计的历史从广义上,从人类开始霸占一个天然的洞穴时,就已经开始了。

其中人与空间的关系,也从简单的霸占改造一步步走向精致理性的艺术装饰,在这其中,人与空间的情感关系也发生着不断变革。

1.1 近代不论是工艺美术运动中关于“没有灵魂”的机器与人之间关系的讨论,还是新艺术运动中主张运用高度程序化的取自大自然的元素,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人们在设计观念上其实已经开始思考人与人所创造出来的产品或者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十世纪30年代的艺术评论家和历史学家称功能主义是本世纪的的天才和正统风格。

他们认为功能主义突破了以前那种模仿古代风格的古典主义美学,减少或者消除附加装饰,强调可用性,掩盖了功能主义工业设计的社会背景和为大众的设计目的,抹煞了欧洲工业设计的人中心思想和人道主义本质。

功能主义代表了20世纪大部分现代化设计思想、设计和制造方法以及设计的产品。

这种情感本质上是“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苗头。

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莫里斯,一直怀着乌托邦社会改革理想,渴望有一天黑暗里的千百万劳动大众能够被那些由他们自己创造、并且被他们自己的艺术所照亮。

在这一时期的室内设计中,人们对于人与空间的关系虽没有明确的评论导向,但是从反对束缚反对工业化的态度和多倾向采用源于自然,返璞归真的装饰纹样等特点,可以看出此时人们在他们所处的空间中无意识的注入了对自然的情感,不仅仅单纯的是为了功能而设计的。

对机能主义心理学理解

对机能主义心理学理解

对机能主义心理学理解对机能主义心理学理解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一个流派,它没有明确的起始标志和终点,是构造主义与行为主义之间的一个过渡。

作为美国的第一个心理学流派,机能主义心理学集中在很实际的、功利主义探讨有机体适应环境或心理过程完成什么。

创始人为詹姆斯。

理论演变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先驱是詹姆斯。

一位深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影响的心理学家。

他认为意识是连续不断流动的,人的心理是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发挥作用的。

他还持有实用主义观点,强调有效用的思想就是真理。

因此,心理学应该把有效用的心理过程而不是静态的心理内容作为研究对象。

1890年,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指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

”他还主张意识的功用是指引用机体适应环境,强调意识是流动的东西,称为意识流。

意识流这个词含有意识是不可分析的整体之意。

他的这些主张成为后来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基本信条。

但是詹姆斯本人没有建立一个学派。

机能心理学作为一个自觉的学派创始于杜威。

其他重要代表有安吉尔和卡尔。

这个学派的活动中心是芝加哥大学。

1894年,杜威和安吉尔来到芝加哥。

1896年,杜威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在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

他在这篇文章中认为反射弧是一个连续的整合活动,不能把反射弧简单地还原为感觉和运动元素。

他还认为一个反射与它前后的反射是相连的,不能孤立开来理解。

他虽没有指名反对构造心理学在美国的代表铁钦纳,却以反射弧概念为题。

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并阐明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功能的主张,为美国机能心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1904年,安吉尔出版了《心理学》教科书,更加系统地提出了机能心理学的`主张。

他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心理事实和意识事实,意识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工具。

他还阐述了意识的功能以及意识是怎样在人的进化过程中为应付新环境、解抉新问题而发展起来的。

他主张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生物科学,心理学的方法应包括内省法和客观观察法。

世界建筑史——精选推荐

世界建筑史——精选推荐

世界建筑史世界现代建筑史第⼀章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现代建筑和现代主义建筑的区别“现代建筑”是⼀个具有强烈时间阶段特制含义的概念,指现代的所有建筑活动,时间是从⼗九世纪中叶到现在。

“现代主义建筑”则是⼀种建筑风格的特指术语,主要是指⼆⼗世纪初起在全世界各国发⽣的各种建筑⽅式和建筑思维⽅式的探索和成果⼀、现代建筑产⽣的社会背景---18世纪与19世纪的欧洲社会18世纪中期的欧洲,⼤部分国际还处于⽐较落后的农业经济阶段,各国⼤都沿袭了⾃古典主义、⽂艺复兴以来的⽂化传统,古典主义和⽂艺复兴成为西⽅⽂化的核⼼,存在两种不同的建筑:权贵的建筑和百姓的建筑。

资产阶级在⼗⼋世纪后半叶和⼗九世纪,终于成为欧洲和美洲的新权⼒阶级、统治阶级,他们不希望采⽤⽼的建筑形式,于是开创了现代建筑知识传统,但多是采⽤各种历史风格的⼤混合。

⼆、欧美在建筑上的古典复兴运动的背景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欧洲⼏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出现了建筑设计上的复古主义现象,其中以法国的古典主义复古,英国的新哥特主义(浪漫主义)以及在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包括英国和法国)产⽣的折衷主义三个浪漫最具有代表性。

古典主义运动的原因:通过考古加深了对于罗马以前风格的认识,是当时的建筑家能够得到新的构思和灵感的重要资源;资产阶级看到罗马以前的⼀个近乎于理想国的社会形态,于他们希望强调的⾃由、民主、博爱⽴场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复古体现资产阶级的新政治⽴场古典复兴运动的风格主要是采⽤希腊风格、和托斯卡纳风格。

1、法国以古典主义为中⼼的建筑复古运动18世纪法国开始了启蒙运动,从意识形态上明确倾向于借⽤古典罗马时期的政治理想主义和影响注意。

考古还发现了罗马时期建筑的伟⼤⾯貌,从⽽给法国的建筑古典主义复兴提供了物质的参考基础代表法国古典主义复古运动最⾼潮的是拿破仑帝国时期的⼤量建筑,这时期的⼤型建筑包括三个主要内容A、为发达的经济⽽建⽴的新型建筑B、为解决⼈⼝⽇益膨胀的城市居住问题⽽建造的⼤量多层住宅公寓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功能主义的本质和基础仍然是功能主 义的,所谓“有机”即是指它的形式较现代 主义更为自由,这种自由不是故作离奇, 而是对功能、材料和人体工学深入研究的 结果,有机功能主义试图通过形式与功能 的完美组合来创造一种贯用的、简洁的和 易于感受的美,这个美的范畴仍然没有脱 离“形式服从功能”的信条. 一般来讲,北欧 家具营造了一种富于人性与生气的居家气 氛,而有机功能主义则由于经济实用,使 低收入家庭以及公共场所成了其最好的去 处。

就以萝美雅丝柔帘为例,优雅的外形、轻柔飘逸的材质、并非单单为 了美观而设,她们的存在有功能上的更为重要的意义。轻柔飘逸的薄 纱材质,是为了更好地过滤强烈的太阳光,使得入室光线变得柔和。
遮光帘片的设计,是为了满足 私密以及达到最强的遮光效果。 但是,反过来说,为了达到这 些功能,窗饰设计者并不是用 冷冰冰的功能性设计来达到, 因为考虑到“有机”这个层面, 使得形式依然是跟着功能走。 而且,在达到功能的同时,窗 饰呈现了更加优雅的外观。
家具设计思想要求人性化,主张家具设计应该以人为本、 尊重人、关怀人、去关怀每个人、每一类人、满足人的生 理和心理需求,而不是人去适应家具。另外,有机家具还 应该是绿色环保的“绿色家具”,用起来舒服、让人有亲 切感、有利于自然环境、考虑到老弱病残人。
有机功能主义在建筑上的应用:
在室内的 应用:
有机功能主义的定义、特征
有机的含义:
含碳的,尤指其中 氢原子连接到碳 原子上的化合物 的 有机溶剂 ; 事物的各部分互 相关连协调而不 可分,就像一个生 物体那样 有机联 系。
功能主义:
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领域 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设 计最终形成。现代主义是主张 设计要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 生活需要,以讲求设计功能、 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 其最为重要的理念便是功能主 义。功能主义就是要在设计中 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 即任何设计都必须保障产品功 能及其用途的充分体现,其次 才是产品的审美感觉。简而言 之,功能主义就是功能至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