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养生之道
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

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道教是中国古老且丰富的文化传统之一,其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灵的健康和平衡。
在道教经典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有关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这些语录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知识和人生哲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智慧。
1. 心态平和:心态平和是道教养生的关键。
《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语录:“安忍为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强调了心态平和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宁,不受外界的干扰和纷扰,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2. 饮食有度:道教注重饮食对养生的影响。
《列子》中有一句语录:“无过为饱,清浊去淤。
”这句话告诉我们,饮食应该适度,不要贪吃和暴饮暴食。
清淡的饮食有助于消除身体内部的积聚,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3. 修炼内功:道教强调内外修炼的平衡。
《庄子》中有一句有名的语录:“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修炼内功,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
通过修炼内功,我们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保持年轻和活力。
4. 保持身心的和谐:道教注重身体和精神的和谐。
《道德经》中有一句语录:“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这句话告诉我们,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和谐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消耗,同时提高自我调节和保护的能力,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5. 与自然相融:道教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语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相融合,以获得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以上只是一些道教养生之道的智慧语录的简要介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智慧语录的阐述,逐渐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达到身心平衡的目的。
道教的养生智慧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对生命和健康的独特理解。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中医药养生的五大原则

中医药养生的五大原则中医药养生是指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以预防疾病、强身健体为目的,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中医药养生有其独特的理念和原则,下面将介绍中医药养生的五大原则。
一、顺应自然之道中医药养生的第一个原则是顺应自然之道。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认为人体和自然界的变化密切相关。
因此,养生要顺应四时变化,合理安排生活、饮食、作息,保持人体与自然界的协调。
例如,在冬季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侵袭;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调整饮食和作息,使身体适应高温环境。
通过顺应自然之道,可以增强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免疫力,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平衡阴阳五行中医药养生的第二个原则是平衡阴阳五行。
中医养生强调身体内部的平衡,即阴阳相对而不是绝对。
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们是一对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概念。
阴阳失衡会导致身体功能紊乱,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通过调整阴阳平衡,可以提升人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此外,中医强调五行的平衡,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生相克关系。
保持五行的平衡有助于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三、重视心理养生中医药养生的第三个原则是重视心理养生。
中医强调情志与健康的关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气机郁滞,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
所以要保持心理稳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忧虑、愤怒、悲伤等情绪的困扰,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此外,中医养生还注重调养精神,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适当的休息、放松和调整,有助于缓解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四、合理饮食养生中医药养生的第四个原则是合理饮食养生。
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认为饮食是养生的重要方面。
中医提倡“饮食有节”,即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和需求,合理搭配饮食,摄入适量的营养物质。
养生饮食应注重色、香、味的搭配,多食用新鲜、天然的食材,避免食用过多加工食品和刺激性食物。
此外,中医药养生还强调适时进食、有规律、不偏食,保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防止肥胖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天人合一”中的古人养生之道

大 自 然 密 不 可 分 的 生 态 平 衡 中 的 物 种 之 一 , 以 人 类 养 生 务 必 所 使 自 己 融 人 大 自 然 之 中 才 能 完
成 。
气 “ ” “ ” 关 系 到 人 体 的 充 与 失 ,
“ ”弱 ” 营 养失衡 、 逸失 当 、 强 “ 。 劳 情 志失 调 、 邪 夹击 等诸 多 因素 , 病 都 可 以导致 元气 虚 、 、 、 、 逆 滞 陷 失
等 百 病 丛 生 。 此 无 论 是 内 、 邪 因 外
养 生 办 法 , 并 一 直 受 益 着 子 子 孙 孙 。 人 认为 人 的五脏 六腑 濡 养 、 古
阴 阳 气 血 运 行 , 、 、 的 化 生 精 气 神
都 必 须 与 四 时 相 适 应 ,不 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其 道 而 行 之 。倘 若 逆 行 春 气 容 易 伤
心境 是人 “ 内和 ” 基 础 , 是 体 的 也
人 与 自然 生 态 和 谐 的 前 提 。 不 急 不 燥 、 遇 而 安 , 为 失 随 不 去 的 东 西 懊 悔 , 也 不 为 得 不 到 的 东西 灰心 。 不可 能不 遇到难 事 。 人 而对 待 烦 恼 和 忧 愁 要 学会 调 整 , 乐 而 忘 忧 , 不 要 “ 事 觅 闲愁 ” 绝 无 。 改 变 不 良情 绪 有 六 种 办 法 :一 是
当今 现 代 人养 生 保 健 仍 然 有 益 ,
尤 其是 坚 持 “ 人合 一 ” 理 念 , 天 的 是 养 生 保 健 之 循 规 。 正 如 《吕 氏 春 秋 》 分 析 的 : 生 命 不 能 顺 所 使
养生之道效法自然 效法自然

养生之道效法自然效法自然人类源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
人类生存于宇宙中,每一个人就是一个小天体。
他必须按照宇宙的规律生存和发展。
战国时期的名人尸佼说过,“天地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日宙”。
宇宙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宇宙中元气是多维空间的,它是超越时空界限的宇宙起源之气。
当人类回归于大自然,按宇宙的规律生活时,大自然就会使人类更健康,更自由,更自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自然的法则,人事、处世、养生无所不容,包罗万象。
据现代有关科学资料称,地球已生存四十六亿年了。
远古时代原始生物生存于海洋中,它们有极强的生命力,用体表直接吸收养料而生长,他们生长的动力来源于气。
又如陆地动物,以摄取灌木、草本植物、五谷,以及牲畜肉类为食料,它们具有许多自然功能和特性。
古谚云:“蚂蚁搬家雨来临”,“金鸡报晓知天明”。
牛羊逃圈、鸟雀惊飞、鸭不下水、狗狂叫等等,这些动物的反常情况,往往就是地震前的预兆。
这是各类动物各自固有对大自然变化的灵感和本能反应。
再说,我们人类的祖先即类人猿,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着,它们住的山洞,觅的山花,吃的树果,饮的涧泉,依山为生,相林为乐,生存于大自然中,历史悠久。
按现代社会人的标准来说,它们还带有野性,不能称之为人,至多是高级动物。
如今,现代社会的人们,认识大自然,对自然中出现“月浑而风,�润而雨,久旱必有久雨”的自然现象之预测,这是人类在大自然中生活实践知识的积累,而后通过大脑意识思维的推理,以至认识自然的演化规律,所谓“人是万物之灵”。
中国哲学史上,孟子的“天人合一”观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孟子肯定“万物有则”,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他认为,天不是主宰一切人格化之上的神,而是一种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力,它的发展变化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天命是可知的,事物也是可以认识的。
孟子说的“天”,是包括了地上的自然界和整个人类社会。
天与人间社会是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天道运行的规律就体现在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中。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重要流派,道教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家养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本文将介绍道教的养生理念、养生方式以及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一、道教的养生理念1.自然与和谐: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保持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只有与自然相和,才能追求健康与长寿。
2.养生与养性:道教注重修养,追求身心的调和与自我完善。
通过修养身心,提高个体的自然能量,从而达到长寿和健康的目的。
3.内养为主:道家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内心的修炼和控制,达到对身体的养生。
相信通过内外调和才能真正达到健康和长寿。
二、道教养生方式1.养生饮食:道教强调饮食的调理与养生。
宜选择清淡自然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推崇素食,主张植物性食物对身体更有益。
同时,注重进食时间的规律和节制,不过度贪食。
2.养生功法:道家养生功法多种多样,包括太极拳、气功、黄庭内外诸多修行方法等。
这些功法总结了道家对身体和内在能量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练习可以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3.养生保健:道教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身心健康,如草木养生、拜神保健、禅修静心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调整身心状态,远离疾病和不健康的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道教养生的益处1.提升免疫力:道教注重平衡身体的阴阳,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方式提高免疫力,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2.延年益寿:道家强调内在的修炼和调养,相信良好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延年益寿。
通过内外兼修,改善机体功能和调整身体的平衡,达到长寿的目的。
3.平衡情绪:道家注重调整情绪的平衡,通过修炼和调养来达到平静、安宁的境界。
能够帮助人们抵御各种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四、结语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实践方法,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内外调和以及内心修炼,人们能够实现身体的健康与长寿。
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之道中医养生,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身心的平衡发展。
下面,我们就从饮食调养、顺应四时、动静结合、情志调摄、推拿按摩、草药养生、针灸调理以及养生保健操等八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中医养生的精髓。
一、饮食调养中医饮食调养强调“食补不如食养”,提倡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来选择食物。
春季养肝,应多食绿色蔬菜;夏季养心,应以清淡、消暑为主;秋季养肺,可多食白色食物;冬季养肾,应适当摄入温热食材。
此外,中医还强调“五味调和”,即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要适量摄入,以保持身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二、顺应四时中医养生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应顺应四时的变化来调整生活方式。
春季养生要“养肝”,多做户外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夏季养生要“养心”,注意防暑降温,避免过度劳累;秋季养生要“养肺”,适当进行锻炼,增强体质;冬季养生要“养肾”,保持身体温暖,避免寒邪侵袭。
三、动静结合中医养生注重动静结合,即适度运动与静养相结合。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但要避免过度劳累;静养则有助于调节呼吸、放松身心,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实现。
四、情志调摄中医养生非常重视情志的调摄。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
因此,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平和、愉悦。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行等方式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五、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身体各部位的按摩和推拿,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疲劳,增强体质。
常见的推拿按摩方法有穴位按摩、拍打、揉捏等,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六、草药养生草药养生是中医养生的又一重要内容。
中药具有调节身体机能、治疗疾病等多种功效,可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来选择适合的草药进行养生。
常用的草药有枸杞、红枣、当归等,可以煲汤、泡茶等方式食用。
七、针灸调理针灸调理是中医的独特疗法之一。
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施针或艾灸等刺激方式,可以调整气血流通、缓解疼痛、增强体质。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养生保健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身心灵的平衡与和平。
养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借鉴道教的养生智慧。
第一种养生之道:养身之功道家强调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通过调养气血,保持身心的平衡。
道教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的阴阳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
养生功法包括各种养生保健体操、气功和养生食疗等。
例如,太极拳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功法,通过慢跑的动作和深呼吸来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
另外,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饮食偏素,注重与自然和谐,追求平衡营养的摄入,以保持身体的机能正常化。
第二种养生之道:养心之术道教注重心灵的修养。
通过养心的方式,道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养心术包括冥想、修行和静坐等修行方法。
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精神力量,使心灵更加宁静;修行则强调修行者的境地和品德的提升;静坐是一种闭目养神的修行方法,通过意识觉知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放松。
养心之术有助于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心灵的平静状态。
第三种养生之道:养性之法道教强调保持人的性情之间的和谐。
养性之法包括性情调理和性爱养生等方面。
性情调理指的是通过调节情绪和性格,达到平衡身心的目的。
性爱养生则通过性生活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滋养身体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道教讲究男女性爱的和谐与和顺,有适度、安全、和睦的性生活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
第四种养生之道:养神之法道教强调人的意识和精神的修养。
养神之法包括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等方面。
文化修养包括读书学习、修身养性,通过研读经典和哲学思考提升个人的修养境界;艺术修养则强调欣赏艺术、参与艺术创作,通过艺术来调节情绪与心灵,达到养神的效果。
道教认为,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使人的心志更加坚定和豁达。
第五种养生之道:养道之法道教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超越自我、与道合一的境界。
中医养生保健之道

中医养生保健是一种古老而又深刻的健康理念,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身体、心灵和环境之间的平衡。
中医养生保健之道注重预防和调理,通过调整饮食、运动、情绪和环境等方面来维护人体的健康。
首先,中医养生强调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因素,合理的饮食可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比如,春季宜多食酸味食物以促进新陈代谢,夏季宜多食苦味食物以清热解暑,秋季宜多食辛味食物以抵抗寒冷,冬季宜多食咸味食物以补充盐分。
此外,中医还注重食物的烹饪方式,认为烹饪方法应该符合季节和个体的特点,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等食物,以免伤害脏腑。
其次,中医养生注重运动调理。
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改善身体的功能状态。
根据中医的理论,不同的季节和体质适合不同的运动方式。
比如,春季适合散步、慢跑、太极等缓和的运动方式,夏季适合游泳、打太极拳、瑜伽等减少热量的运动方式,秋季适合慢跑、骑行、登山等有助于增强体质的运动方式,冬季适合打太极拳、做瑜伽、游泳等有助于保持体内热量的运动方式。
此外,中医养生还注重情绪调理。
中医认为情绪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情绪不稳定会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因此,中医养生提倡保持心情愉快、积极乐观的态度,避免过度的紧张、焦虑和抑郁。
中医强调情绪的平衡和调适,通过良好的情绪管理来维持身心的健康。
最后,中医养生注重环境调理。
中医认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而恶劣的环境则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中医提倡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养生保健活动,比如户外散步、参与农耕劳作、观赏花草树木等,以获得身心放松和恢复的效果。
总的来说,中医养生保健之道是一种注重整体健康的理念,它强调了饮食、运动、情绪和环境的调理与平衡。
通过遵循中医养生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囧
80 心舍
泰囧
80 心舍
泰囧
80 心舍
血,有血海之称,所以它是人体储存荣养的倉庫。如 果肝血虚少或者染病,人的健康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6:古有医生一年只看四个病,春风,夏暑,秋湿, 冬 燥,就是这四个病,医生一年只开四剂药,就是:风, 暑,湿,燥,这四剂药。读者以为我离题了,非也, 这正是大道理套着小道理的说明,用小道理去适应大 道理的体现,从而体现了人天一体的道理,这就是五 行分阴阳;古人用简单朴素的道理,来说明人与自然 的关系与规律。我们党历来就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重 要性,年年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就是为了人民的健 康,从而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出现了无数的百岁 老人。让我们高举爱国卫生运动的大旗,去保护和創 造我们美丽的自然环境吧!
泰囧 80 心舍 www.Βιβλιοθήκη
泰囧
80 心舍
气血“补肺气睥气”健胃为主,如果是炎症那就应该 以利水清热消炎调理肺气为主[忌盐];肾主作强,主 骨,肾气充沛的人身体强壮有力。 2:脾土虚弱:土旺四季,春三月,夏六月,秋九月, 冬腊月,这四季就应该好好调理脾胃,也就是说人的 脾胃一年四季都应该旺盛,人就气血旺盛身体健康。 如果一旦失调就应该以培补气血为主活血祛瘀为辅。 心为火,火生土,心主血脉,脾胃虚弱与气血运行不 良有关,因气行血行,气滞血瘀,若是炎症还要清热 消炎,脾胃越是虚弱,肝木就克制脾土,因心生血, 脾统血,肝藏血,肝血不足虚弱,肝脏叫急就导致气 血液运行缓慢与不良。这就是五行五脏互为因果的关 系,脾为后天之本,一切病都可以从脾胃治疗。 3:心藏神主神明,与魂,魄,意,志有关,心主血脉, 与人的气血运行有关,心生血,与血脉虚少有关,心 为君主之官,为一身主宰;心要正,就是正直;心要 静,就是冷静;心正你就乐观;心静气血就不紊乱; 心静神安,动静合一,心为火脏,肾为水脏,水克火 是一种自然之理,凡属肉类的飲食都补肾,但它必须 通过血液运行才能达到目的,如果高脂肪高蛋白食用 过盛,就会造成血道堵塞,交通叫急,再加上咸入肾,
泰囧 80 心舍
泰囧
80 心舍
水必克火,食盐过量,两种因素互为因果,必然导致 各种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所以佛家戒杀生害命,飲 食讲究清淡“清”就是汤中少油“淡”就是汤中少 盐,它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它致少是一半以上正确。 所以心为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的说法,以此养生则 寿。 如果心脏为病重在补气活血祛瘀, 辅以安神镇静; 肝为木脏,木就生火,辅以调理肝气,五脏是一个统 一体,相互调节,才能平恒阴阳,协调五脏,才能达 到治病的目的。 4:肺为金主气,与气虚有关,通调水道,与排尿液有 关,肺为华盖,为外卫,与外感病伤风感冒有关,但 感冒病有寒热之分,秋冬多为风寒感冒,春夏多为风 热感冒,但感冒病都与人的卫气不足外卫不固有关, 所以必须加强锻炼,自然少感冒,虚症以黃芪防风治 疗,实症祛邪为主。 5:肝为木脏主经,与经络有关,肝主风,与中风偏瘫 有关,肝开窍于目,与视力有关,中风偏瘫多从肝治, 经络之病多从肝治,视力有关多从肝治,肝为将军之 火与人的性格有关, 治肝病多为疏肝理气, 平肝熄风, 柔肝缓肝之法治疗。人的肝脏是一个重要器官,肝藏
泰囧 80 心舍
泰囧
80 心舍
墓”意思是人从大地而生而又回归大地进入坟墓。所 以土是人们生死都离不开的物质基础;金木水火它寄 于土之中,如果离开了土什么也就没有了,有了土就 有了金木水火,所以历代的战争都是统治阶级为了土 而战争,因为有了土就有了权利就有了一切,所以土 生万物, 可见古人把金木水火土的“土”字排到后面, 原来它是一道“围墙”人们食土用金木水火;还有一 层意思就是土里长出的植物,花草树木给我们制造大 量的氧气,我们离开了氧气就无法生存;这就是人与 自然天人一体的道理。 三: 人与自然: 上面讲的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金木水 火土自然存在的自然现象;古人把五行加上阴阳就构 成了一部简单而又朴素的哲学。古人把阴阳五行这种 普遍的自然现象,广范的运用到人体的生理,病理, 治病处方用药等各个方面。 古人认为自然界是一大天, 人体是一小天,用大天套着小天,用小天说明大天; 用大道理管着小道理,用小道理说明大道理,用简单 说明复杂的天人一体的道理。水是万物生长之源,人 生来源于肾,所以肾为先天之本主水“肾为水”“水 旺于冬;土是万物生长的资本,人的脾脏传导荣养来 维持生命, 脾为后天之本, 主气, 主肉“脾为土”“土
泰囧 80 心舍
泰囧
80 心舍
旺四季”;火是热能,是力量,是动力,所以人靠心 脏的跳动来维持生命,心主血脉“心为火”“火旺于 夏”; 人们利用金来制成各种工具, 武器来保全自已, 所以肺为华盖为外卫主气“肺为金”; 自然界中的木, 有生发向上, 善动之气, 人的肝脏也有善动生发之气, 肝主经,主风,“肝为木”“木旺于春”这是五藏的 五行属性。肾合膀胱,脾合胃,心合小肠,肺合大肠, 肝合胆,这就成了五行表里阴阳相辅相成相互牵制小 天地;古人有十官九通医的说法,也就是命理医理道 理理通八方。人离不开自然,就应该顺应自然,去保 护自然。 四: 自然阴阳五行在生理病理上的运用: 你要知道所 有的病,只能平恒阴阳,调节五行,順应自然规律才 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因为你生病也是因为: 阴阳失恒, 五行紊乱,为背了自然规律才受邪于不正之气,所以 你在哪里跌倒, 就应该在哪里爬起来; 吃药属于后天, 也只能起到一个辅助和调节作用,这就叫顺应自然。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道理。 1:肾水失调:水生申,七月金,金生水:如果有肾病 的人,这时候你就要加强调理,加强锻炼,调节飲食, 加强荣养,否则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吃药应该以培补
泰囧
80 心舍
人与自然:养生之道: 一:什么是天:天就是整个大宇宙,古人所说的天, 实际上它还包括了一个阴阳的含意;天的俱体内容应 该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大自然的基本原素, 就是每时每刻和我们打交道而又奈以生存的金,木, 水,火,土。古人把金木水火土命名为“五行”五行 的含意是:“行”就是行走;行走就顺利,就没有坎 坷,没有灾难;相反:没有坎坷就没有顺利,没有失 敗就没有成功,没有灾难就没有幸福;所以五行有相 生”“相克”“相侮”因此:五行还要分阴阳,阴阳 就是强与弱,好与坏,恶与善,美与丑,真与假,男 与女,有正就有反;也就是正反两个方面的属性;这 两种属性是推动万事万物资生与消亡缺一不可的两大 要素,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唯一动力;两大要素就 是平常所说的阴阳,阴阳就是矛盾,矛盾就是阴阳, 它相辅相成而又相互克制,离开这两大要素什么也就 没有了。 二: 自然是人们赖以生存基础: 自然存在的金木水火 土是我们生存的生活资源。土地是万物之源,古人把 五行中的“土”字命名为“墓”与“庫”;“庫”意 思是金木水火在其中有藏万物之意;“墓”是“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