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教案 《雪绒花》

八年级音乐教案 《雪绒花》
八年级音乐教案 《雪绒花》

八年级音乐教案《雪绒花》

艺术组施晓蓓

课题:《雪绒花》选自音乐剧《音乐之声》插曲

课型:唱歌课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影音乐及电影音乐的特点、作用。

(2)学会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雪绒花》能以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有感情演唱歌曲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4)通过认知,学习了解三拍子强弱规律及指挥图示。

2、过程与方法:

视唱法、讲授法。采用“引入——实践——创设——共同发展”的模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尽可能让教学过程趣味性、实践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钢琴、乐器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生动活泼的展开学习、演奏,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为歌曲加进伴奏等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唱、欣赏《音乐之声》插曲《雪绒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以及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乐于探讨电影音乐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歌曲《雪绒花》的演唱情绪的变化及合唱的优美和谐的旋律。再了解电影音乐艺术中的作用并能声情并茂地演唱电影音乐。

三、教学难点

2、歌曲的演唱情绪的变化及合唱的和谐。

教学用具

电钢琴、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课件、简单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雪绒花的美丽容颜吗?有谁知道雪绒花是哪个国家的国花呢?(背景音乐,纯钢琴版)

给出雪绒花的图片(奥地利欧元2分硬币、奥地利国花)

3、介绍雪绒花(雪绒花在奥地利象征着勇敢)导入课题---《雪绒花》

4、介绍词曲作者:音乐剧《音乐之声》是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与剧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于1959年合作完成的。1965年改变成同名影片,同年该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

5、介绍相关故事:(通过播放电影片段讲述电影故事,让学生了解这部影片及音乐。)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萨尔茨堡,在萨尔茨堡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名叫玛利亚的年轻女子,她生性活泼、热爱生活、善弹吉他、喜欢唱歌。后来,玛利亚到特拉普上校家担任家庭教师,玛利亚用爱心与音乐和几个失去母爱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上校离家期间玛利亚和孩子排练了合唱。孩子们用甜美、和谐的歌声迎接上校回家,歌声深深打动了上校,激发了他歌唱的兴致。上校轻拂六弦琴,唱了《雪绒花》,歌曲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反复聆听全曲,跟着音乐哼唱(童声合唱版);

2、学生随范唱齐唱歌曲(中文版);

3、指出需要更正的地方,再随伴奏齐唱歌曲。

(三)难点学习:

20 05 5 | 7 6 5 | 3 - 5 | 1--|

雪似的花朵深情开放

八分休止符节奏型 X0 0X X|(反复练习)

(四)视频欣赏

1、《雪绒花》插曲片段一(调动积极性)

设置问题:主人公此时唱起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含义呢?这样的画面你们感受如何?此时的音乐让你们有何感想?

学生:学生说音乐甜美、人物美丽、家庭幸福、声音和谐。

设计意图:创设音乐情境,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学生欣赏后讨论回答)

2、欣赏插曲片段二,对比《雪绒花》出现在尾声,再次感受它再次出现表达怎样的情感?

设置问题:此时主人公再次唱起《雪绒花》有表达了什么含义呢?(学生讨论后回答)五、再次回到课本深入学习,把握感情

歌曲的第一部分好似在低声诉说雪绒花盛开的美好情景;

歌曲的第二部分由“景”转“情”借景抒情,由对雪绒花的赞美转向对德寇侵占下的祖国的深深祝福。

六、拓展延伸:

1、教师:播放歌曲《多来咪》。提出问题:谁听过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出自哪部电影?

学生:《多来咪》选自《音乐之声》电影。

让学生尝试用英语演唱歌曲。(让雪绒花真正回归本土)

欣赏电影片段《孤独的牧羊人,思考与《雪绒花》在情绪上有何不同?(让学生放松、提高学习兴趣)

七、巩固拓展

教师提问与学生之间讨论互相学习

1、音乐对电影艺术本身有什么作用,音乐的魅力在哪?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什么是电影音乐?(引导学生讨论)

2、教师小结

电影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一种音乐体裁,是指为电影创作、编配的音乐,它是综合艺术——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音乐的功能主要有:突出主题,抒发感情、背景气氛,推动剧情发展结构统一的作用。

八、课堂小结:

师:任何一个有尊严的人无不用真情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祖国的独立与尊严,为了生活的幸福与安宁,一起高唱《雪绒花》。全体师生共同演唱《雪绒花》。(总结本课时重点内容,肯定成绩,提出今后努力方向。)

九、布置作业:

1、让学生回家到网上查询有关《音乐之声》金像奖的详细资料,下节课和老师同学共同欣赏。播放课件,谢谢合作,再见!背景音乐《雪绒花》。

2、预习下一课。

板书

《雪绒花》

1=C 3/4

中速

优美、深情

歌曲《摇篮曲》教案

歌曲《摇篮曲》教案 陈壬秀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3、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 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4、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方法: 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电教设备 2、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两个乐句.3\4拍,每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唱。形成弱强弱弱的舞曲风格,摇摆韵律。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那充满无限温

存慈祥的万千柔情。并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爱。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 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运用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并运用于生活之中。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合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 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八年级音乐教案 《雪绒花》

八年级音乐教案《雪绒花》 艺术组施晓蓓 课题:《雪绒花》选自音乐剧《音乐之声》插曲 课型:唱歌课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影音乐及电影音乐的特点、作用。 (2)学会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雪绒花》能以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有感情演唱歌曲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4)通过认知,学习了解三拍子强弱规律及指挥图示。 2、过程与方法: 视唱法、讲授法。采用“引入——实践——创设——共同发展”的模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尽可能让教学过程趣味性、实践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钢琴、乐器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生动活泼的展开学习、演奏,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为歌曲加进伴奏等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唱、欣赏《音乐之声》插曲《雪绒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以及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乐于探讨电影音乐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歌曲《雪绒花》的演唱情绪的变化及合唱的优美和谐的旋律。再了解电影音乐艺术中的作用并能声情并茂地演唱电影音乐。 三、教学难点 2、歌曲的演唱情绪的变化及合唱的和谐。 教学用具 电钢琴、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课件、简单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雪绒花的美丽容颜吗?有谁知道雪绒花是哪个国家的国花呢?(背景音乐,纯钢琴版) 给出雪绒花的图片(奥地利欧元2分硬币、奥地利国花) 3、介绍雪绒花(雪绒花在奥地利象征着勇敢)导入课题---《雪绒花》

音乐教案-雪绒花_初中音乐教案_模板

音乐教案-雪绒花_初中音乐教案_模板 课题名称:歌曲《雪绒花》 一、教材简介: 歌曲《雪绒花》选自家喻户晓的美国音乐剧《音乐之声》。它是一首优美的三拍子歌曲。乐曲为一段体,旋律优美抒情,表达了歌唱者的爱国之情。歌谱难易适中,以听唱为主,附以英文歌词的学唱。 二、学习者分析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已具有情感分析能力,对理解作品、分析作品都有自己的见解,对其进行爱国思想教育较初一学生时期更易被接受的。学生的许多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都能用的上,不同的学生会从中认得不同的心得。因此以这种教材内容设置作为培养空间观念的载体,恰当且顺应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节奏╳0 0 ╳╳|的掌握及英文歌词的学唱。 本课时通过学习《雪绒花》培养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的能力;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手段表现音乐的能力;并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本节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亲身体会及想象、创设意境,尽可能多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思维敏捷能力。并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作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告诉学生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唱了或觉得这样的歌不好听而不唱了,教师的责任鼓励他、引导他、启发他、激励他排除障碍而喜欢唱歌。 采用“引入——实践——创设——共同发展”的模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尽可能啬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钢琴、乐器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生动活泼的展开学习、演奏,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为歌曲加进伴奏等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 四、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学图片、钢琴、教学磁带等教具。 五、教学和活动过程 首先,以音乐问好的形式进行组织教学(说明:音乐问好是音乐课堂的一个特色,按歌曲的节奏写成,为学唱歌曲埋下伏笔) 在复习和导入过程中,老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不久看过的美国音乐剧《音乐之声》吗?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描述一下吗?学生考虑后回答:记得。讲得是家庭女教师领着上校家的七个孩子一起学习、生活、唱歌的故事。(说明:学校组织看电影时特意安排了《音乐之声》的观赏,使《雪绒花》的学习变得有的放矢。)接着老师提示学生回想一下《音乐之声》中你印象最深的音乐片段——播放音乐短片《Do Re Me》和《雪绒花》并提示各种手势动作为音乐伴奏,学生随着影片中孩子们的动作模仿并轻轻地用“啦”哼唱。用优美的声音、用各种手势: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来表现音乐。(说明:这样既做了发声练习,又做了节奏练习打破了以前单纯的发声练习和节奏练习的常规,使课堂变得更活跃。)

《雪绒花》小学音乐教案

《雪绒花》小学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喜爱多元的音乐文化,树立宽容待人、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过程与方法】 体会歌曲中人民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人民对祖国热爱的情绪。 【知识与技能】 感受3/4拍的律动,通过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体会歌曲的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满含深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感受3/4拍的律动,体会热爱祖国的情绪。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 老师设置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国花是什么花吗?它象征着什么含义?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我们中国的牡丹花是国花,牡丹花它象征着富强昌盛,也祝福我们国家繁荣富强。 老师设置问题:这种小花是什么花?它是哪个国家的国花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雪绒花,属于奥地利的国花。它是生长在海拔高环境艰苦的高山上,城里难以得见,能够见到野生的雪绒花的人非常勇敢,所以雪绒花象征的含义是勇敢,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就和雪绒花有关,他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 逐步探知,新课教学 欣赏电影插曲《雪绒花》视频,了解歌曲剧情和背景。 老师讲述:这个视频里的人物他是一位冯·特拉普上校,他有七个孩子,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剧情,电影音乐之声描写了热爱音乐的见习修女玛利亚,在退役海军上校冯·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师的故事。这首歌曲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音乐之声最初并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音乐剧,于1959年在美国百老汇上演,成为当时百老汇公演实践第二长的音乐剧。1965年这部音乐剧就被改编成了电影,电影版的音乐之声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里面有趣的情节、动人的音乐、优美的风光、乐观的生活态度都引发了人

雪绒花音乐教案.doc

雪绒花 学习目标:1通过学唱,能够用亲切,赞美,充满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雪绒花》。 2通过聆听欣赏,对所学的电影歌曲及音乐产生兴趣,进而激发爱国热情。 3通过认知,学习了解三拍子强弱规律及指挥图示。 学习重点:用满含深情的声音学唱歌曲《雪绒花》。 学习难点:三拍子强弱规律及指挥图示。 教学方法:视唱法、讲授法。 教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背景音乐《1 2 3》)刚才听的这首歌,你能说出它的名字么?(生答)这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一首插曲,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哆来咪》更受瞩目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 二、多媒体播放图片,导入新课 1师设问:请看大屏幕,你认识这是什么花吗? 师总结:这种花名叫雪绒花,是我们生活中很少见到的一种植物。 2多媒体出示雪绒花相关知识: 雪绒花,又名火绒草。多年生草本。植株被白色或灰白色绵毛。叶互生,全缘。原产欧洲的高海拔地区。是著名的高山花卉之一,被誉为阿尔卑斯山的名花。这种花在阿尔卑斯山脉中通常生长在海拔1700米以上的地方,由于它只生长在非常少有的岩石地表上,因而极为稀少。 3师总结:雪绒花虽不是艳丽娇媚的花朵。,却有着顽强独立的性格,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所以,人们赋予它勇敢坚强的象征,成为奥地利的国花。在奥地利,因为野生的雪绒花生长在条件艰苦的山上,常人难以见其美丽容颜,所以,见过雪绒花的人都是英雄。从前,奥地利许多年轻人,冒着生命危险,攀上陡峭的山崖,只为摘下一朵雪绒花献给自己的心上人,只有雪绒花,才能代表为爱牺牲一切的决心。 【画外音内容:《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善良,会弹吉它,喜欢唱歌。(边讲解边放片断1)】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她教上校家七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学会了许多歌曲,通过歌唱,她还和孩子们结成了好朋友。《哆来咪》就是其中的一首。(边讲解边放片断2) 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她。上校很感动,他也边弹吉它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边讲解边放片断3)从上校的眼神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后来,玛丽亚成了七个孩子的妈妈。不久,德国纳粹分子占领了萨尔斯堡。上校为了不背叛祖国,决定举家逃亡。在音乐节上,他们全家再次唱起了《雪绒花》,

《摇篮曲》小学音乐课教案

《摇篮曲》小学音乐课教案 《摇篮曲》小学音乐课教案 教学过程: 二、师:好了,刚才同学们,精彩的方言使我们知道了只要你 敢想,只要你敢做,美梦一定会实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敢想、敢做音乐家——舒柏特。(师:上节课,我布置了让大家自己去搜 寻关于舒柏特生平的事迹介绍,谁来说一下) (生描述,师补充):舒柏特:十九世纪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1797——1828),出生于维也纳附近小学教师家庭。幼时在教堂 唱诗班受音乐教育并任歌童,8岁随同父亲和哥哥学习提琴、钢琴 14岁开始创作歌曲,16岁开始创作交响曲,17岁为歌德的诗篇谱曲。18岁完成第二、三交响曲,五部歌剧及一百四十多首歌曲。 舒柏特曾在本地小学任教三年,以后失业终生。他的一生非常贫穷受进了折磨,于1828年死于伤寒病。他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 财富:共写了十四部歌剧,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九部 交响曲,其中很有名气的有“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 曲”“鳟鱼五重奏”歌曲“美丽的磨坊姑娘”等,他的歌流行七大洲,并且有很多首成为世界名曲。尤其是他创作的歌曲,有时一个 早晨能写五、六首,并把遇见的每一件事都变成歌曲。他的歌曲常 常被称为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 其中他创作的“摇篮曲”流传渗广。体现了一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三、感受聆听中外不同的“摇篮曲” 说到了摇篮曲,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两首不同国家的“摇篮曲”,一首是舒柏特创作的.,一首是我国东北民歌的,互相对比一下,歌曲在情绪、意境和音色上有什么特点?

1、播放东北民歌“摇篮曲”与舒柏特的“摇篮曲”的录音。 (聆听感受歌曲舒缓、安逸的情绪,安详柔美的意境;柔和甜美的音色,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趣。) 2、个别提问听后感 四、学习新歌 导言:这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的,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母爱都是伟大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舒柏特的“摇篮曲” 1、教师范唱。(集体哼唱) 2、出示歌曲(几拍子、几段歌词) 3、个别提问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引入:关于这首歌曲的来历,有这么一个故事,你们想听不想听? 舒柏特19岁那年,有一天他十分饥饿,下意识地走进一家饭店,当服务员向他出示菜单时,他身无分文感到十分尴尬,他四下张望 希望遇到一位熟人或朋友,可饭店里全是陌生人。当他低头失望时,忽然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克劳蒂乌斯的一首小诗,立即把这首诗谱成 歌曲交给了店主,才换来一份土豆充饥,可是在他死后三十年,这 首“摇篮曲”的手稿竟以四万法郎高价卖了出去。同学们,今天老 师给你讲这个故事就是向你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知识就是力 量”“知识就是财富”希望你们刻苦学习,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创造 更多的财富来报效祖国,报答养育你的妈妈。 4、学生视唱,教师伴奏 导言:为了更好地理解、学习这首歌曲,请大家想象自己小时侯妈妈哄你入睡时的情景,心里怎么想?试着唱一唱(有表情的演唱) 5、分析歌曲,指出重点难点 师:你能看出歌曲是由几个乐段组成的吗?歌曲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有两个乐句,节奏平稳而规律,充满温馨的气氛;第二乐段开

七年级音乐上册-歌曲《雪绒花》教案

××中学教案 NO: 15 课题歌曲《雪绒花》时间12.10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能够用亲切,赞美,充满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雪绒花》; 2.通过聆听欣赏,对所学的电影歌曲及音乐产生兴趣,进而激发爱国热情; 3.通过认知,学习了解三拍子强弱规律及指挥图示。 教学 重点 用满含深情的声音学唱歌曲《雪绒花》。 教学 难点 三拍子强弱规律及指挥图示。 教学 方法 自主学习、设问引导、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板 书 设 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一)复习旧识; (二)导入新课(播放图片)。 1.师设问:今天的这节音乐课,从一朵花开始,请看大屏幕,你们认识这是什么花吗? 学生讨论认知。 师总结:这种花名叫雪绒花,是我们生活中很少见到的一种植物。 2.多媒体出示雪绒花相关知识。 三、新课教学: (一)介绍歌曲《雪绒花》。

1.多媒体播放歌曲。 2.歌曲《雪绒花》简介(学生朗读)。 师总结:歌名虽然是雪绒花,但是作者却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花来赞美————祖国。 3. 歌曲《雪绒花》的演唱背景(学生朗读)。 (二)学习三拍子强弱规律。 1.师:这首歌拍号? 生:3/4拍。 2. 师:不同的拍子有不同的强弱规律。 (1)3/4强弱规律:╳╳╳| 2/4强弱规律:╳╳| 强弱弱强弱 ●○○●○ (2)师:那如何用我们的肢体表现节拍的强弱规律呢? 强拍拍手,两个弱拍拍肩膀。 (3)练习: 师:让我们师生共同用自己刚才创造的肢体语言表现该节奏强弱吧! 3/4 ╳╳╳| ╳╳╳| ╳╳╳| ╳╳╳|| ●○○●○○●○○●○○ (三)学习3/4拍指挥图式。 师:我们对三拍子的强弱已经掌握得非常娴熟了,那怎样为歌曲指挥呢? 同学们可以讨论分析一下(师稍作提示:我们数学上常用的图形) 学生得出:三角形△即是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老师指挥△,学生练习△。

《雪绒花》音乐教案

《雪绒花》说课稿 一、说内容: 人教版教材七年级《雪绒花》,主要教学内容是唱《雪绒花》,欣赏《Do-Re-Mi》、《孤独的牧羊人》 二、说教材: 歌曲介绍:《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唱好歌曲,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本课中,还有两首情绪欢快活泼、演唱形式多样的欣赏歌曲,因此本课第二个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扩大音乐视野。 三、说教法、学法: 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介绍电影剧情——听《Do-Re-Mi》——猜谜雪绒花——学唱歌曲——用英语演唱——欣赏片段《孤独的牧羊人》。 2、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断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拓展学生思维。 2、在学习歌曲时,以教师语言启发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操作、歌唱比较分析歌曲旋律,使学生能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并通过演唱歌曲,再从歌词中感受旋律,以表达歌曲的情绪。 3、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欣赏电影片断和听老师演唱前,都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让他们明确欣赏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旋律许多学生都很熟悉,。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大了一些,音乐课的气氛已不像小一点的孩子上课好调动,我安排了由教师抑扬顿挫的语气讲故事,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会弹吉它。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为老师,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玛丽亚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温暖。介绍《音乐之声》的剧情入手,讲到这里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影片产生好奇感,自然过渡到听电影中玛丽亚教孩子们的一首歌曲《Do-Re-Mi》。 2、猜谜导入歌曲:一说到猜谜,学生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植物,我再介绍雪绒花的得名。《雪绒花》的歌声随着影片的放映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我们看歌词(多媒体出示歌词)你能试着把歌词中人们对雪绒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学生带着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学唱歌曲: (1)首先听老师演唱歌曲,再带问题听录音,回答老师的问题看看这首歌的调号和拍号,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学生通过反复聆听熟悉歌曲旋律,很快

雪绒花教案

《雪绒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达到能有表情的演唱的要求。 2、通过学习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达到能感知音乐要求。 二、重点与难点: 1、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为重点。 2、学习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进而能感知音乐为难点。 三、教具: 电子琴或钢琴、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亲密的接触——导课: 学生进入课堂,放音乐《雪绒花》。上课师生问好,打出雪绒花图片,问这是什么花?“雪绒花”(导课以简单形象为主)那么今天本节课咱们要欣赏的歌曲就是《雪绒花》。 2、多彩的旋律——学习歌曲 放录音,学生欣赏。体会一下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 (欣赏完后)引导:同学门看一下,这首歌的名字虽然是——《雪绒花》。但是他是借用“花”来赞美——“祖国”(学生答)。那么,歌曲的情绪是什么呢? ⑴、情绪:亲切的,赞美的,充满深情的。 放录音,学生欣赏。学生用上述情绪来轻轻哼唱歌曲,进一步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⑵、节奏:舒缓的、舒展的。 老师弹伴奏范唱,通过展示两乐段的力度变化引导学生回答。(老师要深入的进行范唱示范,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变化的感受。) ⑶、力度是:弱与强的对比。 ⑷引导:同学们看一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三拍。那么,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强——弱——弱 好了,下面咱们来做一个练习——“拍一下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规则:强拍拍手,两个弱拍拍肩膀。并且通过两个弱拍拍腿交换进行。练习:拍手清唱歌曲。(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⑸引导:拍子我们该怎样指挥呢?同学门看一下它的指挥图示。(课本)咱们在指挥时可以划一个三角符号来表示——老师示范后学生练习。 练习:指挥清唱歌曲。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拍手,二组指挥。然后再交换进行。 ⑹老师弹伴奏,学生拍手或指挥进行歌曲的演唱练习。 (7)通过游戏进一步感受音乐:强拍两个同学双手击掌,弱拍各自拍手或拍腿交换进行,以达到培养学生乐感的目的。 (8)集中教唱英文。 五、意境的感受——练习歌曲 引导:通过展示两种不同意境下的图片,(上校在家时演唱的与上校一家逃离时唱的)让学生带着不同的情绪进行演唱。(根据情况加入拍手和指挥,通过老师的引导进行)

小学音乐摇篮曲教案

《摇篮曲》 教案

《摇篮曲》 教学目标 1、准确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掌握八六拍强弱规律以及摇篮曲体裁的特点。 3、通过音乐作品的情绪、格调、思想倾向感悟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理解“爱”意思,学会珍惜、感恩。更富有爱心。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等。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同学们,你们从小到现在一定学习了不少诗歌也背诵过不少诗歌,对吗?今天王老师也带来了一首诗,这首诗是作者在他50岁时所作。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道你们学过没有?(播放CD) 出示《游子吟》 同学们还记得这首诗歌的意思吗?

师生讨论这首诗歌的涵义和所要表达的感情。总结后,同学有感情的齐读诗歌。 二、新课教学 1、初听乐曲 你们朗读的真美、很有情感。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那满满的爱。老师想送你们一首歌,你们想听吗?(播放CD) 2、感受乐曲 这是一首好听的歌吗?有谁观察到老师刚刚表演了什么?那老师唱着这样的乐曲在加上这样的表演让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一起认识这有着魔力的乐曲怎么样? 出示课题《摇篮曲》播放CD 3、熟悉旋律、感受情绪 刚刚老师看出同学们听的很投入,在不自觉中表演了起来。那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听到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情绪:温柔、亲切、安宁。 速度:较慢。 力度:较弱。 旋律:柔美、抒情。 同学们听得真仔细,说的也很全面。那老师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同学不由的为它表演了呢?同学们请观察乐曲的拍号是几几拍?八六拍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强弱弱次强弱弱 6/8 (播放乐曲、划拍小声哼唱) 本乐曲采用八六拍,八六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次强弱弱。更能增强摇晃、动荡的感觉。突出摇篮曲的特点。 4、分层学习、掌握歌曲。 (1)随音乐采用“哼鸣”方式或“啊”方式学习旋律,熟悉旋律。(2)自主探究、填词。再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自学填词。教师从旁指导、纠正。 (3)处理歌曲、完整演唱。注意换气位置及结束句的变化。 (4)分组表演,各唱一段。 5、打击伴奏 提供学生可能用的打击乐,分组讨论自由商量。 大家表现的很精彩,也很动听。生活中很多东西可以利用来为音乐伴奏。如筷子、碗碟等。同学们可以课后开动脑筋试试你喜欢的音乐伴奏伴奏。 三、拓展延伸 其实摇篮曲体裁曲目很多,今天老师还有带来了几首摇篮曲,其中一首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所作的。(歌曲背景)我

初中音乐课《雪绒花》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雪绒花》教案 教学理念: 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教材分析: 歌曲《雪绒花》是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该故事片根据美国当代著名戏剧、电影作曲家里查.罗杰斯创作的同名音乐剧改编拍摄。剧情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影片中由罗杰斯和词作者奥斯卡.哈默斯坦合作的插曲脍炙人口,成为影片中最精彩的组成部分。其中《Do Re Mi》、《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流传最为广泛。这部影片曾荣获五项奥斯卡金像奖,在世界影坛被誉为最动人的音乐故事片之一。《雪绒花》以深情悠长的歌调,用3/4拍子唱出,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真挚地倾吐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器乐曲《雪绒花》的配器较为丰富,有一定难度,但该曲目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认真的良好品质,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能力,养成他们在器乐学习中的集体合作精神,建设音乐的耳朵,享受音乐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声唱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在合奏中培养认真的学习品质,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并享受合作成功的喜悦。 3、在综合表演中分享音乐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合奏的协调性和音乐的美感。 教学准备: VCD光盘、竖笛、电子琴、各类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课前律动。演唱《青春舞曲》,用两种节奏做律动,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一、组织教学 多媒体播放网上音乐《哆来咪》,教师检查学生学具准备及座次、分组情况。 二、导入新课 刚才听的这首歌,你能说出它的名字么?(生答)这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一首插曲,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哆来咪》更受瞩目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 讲故事:《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多来米》便是其中的一首。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

初中音乐教案——雪绒花

初中音乐教案——雪绒花 一教材简介:歌曲《雪绒花》选自家喻户晓的美国音乐剧《音乐之声》。 它是一首优美的三拍子歌曲。 乐曲为一段体,旋律优美抒情,表达了歌唱者的爱国之情。 歌谱难易适中,以听唱为主,附以英文歌词的学唱。 二学习者分析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已具有情感分析能力,对理解作品分析作品都有自己的见解,对其进行爱国思想教育较初一学生时期更易被接受的。 学生的许多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都能用的上,不同的学生会从中认得不同的心得。 因此以这种教材内容设置作为培养空间观念的载体,恰当且顺应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节奏╳╳╳|的掌握及英文歌词的学唱。 本课时通过学习《雪绒花》培养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的能力;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手段表现音乐的能力;并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本节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亲身体会及想象创设意境,尽可能多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思维敏捷能力。 并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

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作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告诉学生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唱了或觉得这样的歌不好听而不唱了,教师的责任鼓励他引导他启发他激励他排除障碍而喜欢唱歌。 采用引入——实践——创设——共同发展的模式进行教学。 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尽可能啬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钢琴乐器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生动活泼的展开学习演奏,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为歌曲加进伴奏等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 下一页四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本次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学图片钢琴教学磁带等教具。 五教学和活动过程首先,以音乐问好的形式进行组织教学(说明:音乐问好是音乐课堂的一个特色,按歌曲的节奏写成,为学唱歌曲埋下伏笔)在复习和导入过程中,老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不久看过的美国音乐剧《音乐之声》吗?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描述一下吗?学生考虑后回答:记得。

摇篮曲音乐教学设计

《摇篮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摇篮曲》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是运用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以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通过音乐作品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 教材分析: 《摇篮曲》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两个乐句。3\4拍,每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唱。形成弱强弱弱的舞曲风格,摇摆韵律。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并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爱。《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为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的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种直观的感性接受逐渐的走向了理性的认知,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在音乐课堂中又羞于开口,不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不喜欢自己演唱,更不喜欢民族音乐,而偏爱流行音乐,为此,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在我们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多去聆听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因为它是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的音乐精华,我们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渐的喜欢民族音乐。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用连贯、流畅、柔和的声音演唱音乐作品。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与感受、演唱的过程中,了解摇篮曲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歌曲的情绪,体验歌曲蕴含的情感,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节拍的强弱处理、八度大跳及高音、装饰音的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组织教学欣赏与感受 1.师多媒体出示图片,请学生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使用对比音乐欣赏法,最短的时间比较直击主题。 2.出示主题《摇篮曲》 3.聆听音乐,说出听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感受音乐 4.简介作者以及生平的主要作品 学唱环节 1.发声练习 2.解决节奏,提炼难点,降低难度,循序渐进

初中音乐《雪绒花》教案.

第二单元美妙的人声 ——《雪绒花》教案 教材分析: 歌曲《雪绒花》是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该故事片根据美国当代著名戏剧、电影作曲家里查.罗杰斯创作的同名音乐剧改编拍摄。剧情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影片中由罗杰斯和词作者奥斯卡.哈默斯坦合作的插曲脍炙人口,成为影片中最精彩的组成部分。其中《Do Re Mi》、《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流传最为广泛。这部影片曾荣获五项奥斯卡金像奖,在世界影坛被誉为最动人的音乐故事片之一。《雪绒花》以深情悠长的歌调,用3/4拍子唱出,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真挚地倾吐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柯尔文手势认真学唱《雪绒花》,并能用轻声唱法有感情地背唱这首歌曲。 2、能学习了解五线谱中音符的结构,了解五线谱中集中常用音符的写法及时值。 3、能在视唱练习等活动中,掌握五线谱常用音符及其时值。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五线谱音符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多媒体播放网上音乐《哆来咪》,教师检查学生学具准备及座次、分组情况。 二、导入新课 刚才听的这首歌,你能说出它的名字么?(生答)这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一首插曲,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哆来咪》更受瞩目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 讲故事:《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摇篮曲》教案

第6课摇篮曲 《摇篮曲》教案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着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 x . x | ,突出了轻摇摇篮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对比,使歌曲洋溢浓厚的对母亲对孩子无限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的情感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崇敬世界歌王舒伯特,了解舒伯特的艺术人生及在世界乐坛上的辉煌成就与贡献,热爱音乐的情感得到深化。 2、感受舒伯特音乐的魅力,深化经典歌曲《摇篮曲》所表达的真挚、纯洁、深沉的母爱情感,能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及气息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摇篮曲》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旋律风格及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摇篮曲的不同魅力。 教学重点:能控制自己的声音,利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唱好装饰音、附点音符。 教师准备:有关舒伯特音乐作品CD光盘《摇篮曲》 学生准备:了解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和有关故事;复习以前唱过的摇篮曲。 教学过程: 一、聆听故事,感悟舒伯特的艺术人生。 1、抒发母爱 教师启发: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最崇高、最纯洁、最伟大的,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是什么爱吗?(学生小组议论,个人充分发表意见,交流看法) 师:是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说到母爱,在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中,我们常常都可以见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欣赏母亲摇着摇篮,小宝宝静静安详地睡觉的情景图片,联想、回忆自己童年在

七年级上册雪绒花

新课标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雪绒花》精品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雪绒花》,能以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聆听、欣赏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通过演唱等活动体验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对所学的电影音乐产生兴趣,能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 3、能根据电影场景设计不同的表演形式,乐于参与表演当中。 教学重点: 用中、英文唱好歌曲两声部,并初步了解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节奏╳0 0 ╳╳|的掌握及二声部学唱。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雪绒花说课稿一、说内容

人教版教材七年级《雪绒花》,主要教学内容是唱《雪绒花》,欣赏《Do-Re-Mi》、《孤独的牧羊人》 二、说教材 歌曲介绍:《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唱好歌曲,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本课中,还有两首情绪欢快活泼、演唱形式多样的欣赏歌曲,因此本课第二个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扩大音乐视野。 三、说教法、学法: 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介绍电影剧情——听《Do-Re-Mi》——猜谜雪绒花——学唱歌曲——用英语演唱——欣赏片段《孤独的牧羊人》。 2、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断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拓展学生思维。

摇篮曲教案及反思

《摇篮曲》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2、通过《摇篮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心。 3、了解摇篮曲的音乐体裁特征和音乐家舒伯特,初步感受中外《摇篮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附点音符、了解装饰音的唱法;认识四四拍; 2、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愉快的梦》进教室。(音乐在播放中渐弱) 二、导入 欢迎大家回到我的音乐课堂,下面播放一段录音,请大家仔细听 1、婴儿的哭声,然后是唱摇篮曲的声音。 1)你们刚才听到什么?。 那你们知道刚刚在唱的是什么歌吗? 2、介绍摇篮曲,了解舒伯特 摇篮曲,是妈妈哄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前面听到的这首《摇篮曲》是十九世纪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作品。 下面就由音乐小博士带我们一起认识舒伯特(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文: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828年)奥地利作曲家音乐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被后人评价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1] 。 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和他的《摇篮曲》听完音乐小博士的介绍,谁来说一说:从舒伯特的故事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他在饥寒交迫的时候还坚持做什么?(师小结:嗯,舒伯特真是个了不起的音乐家,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要像舒伯特那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1、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聆听《摇篮曲》,重温在妈妈怀里睡觉的那种感觉。 4、师问:听完歌曲,有谁来说说这首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是怎么样的? 速度:稍慢;力度:轻柔、舒缓;情绪:优美、抒情;那谁再来说说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很好,四四拍。) 5. 有谁知道四四拍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对啦,强、弱、次强、弱,我们一起用两个全手掌拍出强拍,用半手掌拍出次强拍,弱拍分别拍在肩膀上) 三、歌曲学唱 1、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这首《摇篮曲》的乐谱,这首歌曲可以分为两个乐段,每个乐段有两个乐句组成,谁来说说哪些乐句是相同的? (你观察得很仔细! 现在请大家跟着钢琴一起轻声学唱歌谱)

摇篮曲小学音乐教案

摇篮曲小学音乐教案 【篇一:小学音乐教案(摇篮曲)】 模范小学教师授课教案 2016—2017年度第二 【篇二:湘教版音乐四下《摇篮曲》教案】 课题:《摇篮曲》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通过歌曲的学习掌握 相关的音乐知识。 2、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 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方法: 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电教设备 2、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材分析: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 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不同国家,不同民 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 伯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教学过程: 一、创设背景引出课题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听一小段音乐,听听发生了什么事?在结尾出 现的曲子又是什么歌曲? 生:聆听。讨论。 引出摇篮曲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 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 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学生听范唱歌曲《摇篮曲》并请学生思考歌曲要表达什么内容。 学生聆听,并回答。 2、用跟唱法学唱歌谱,重点教学第三乐句的附点四分音符及倚音。 跟唱完请学生用哼鸣来完整的唱出歌谱。 3、学生再次聆听第一段,并请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速度如何? 学生讨论并回答。 4、根据学生的答案,要求学生用慢的速度,宁静、平稳的情绪,轻柔、亲切的声音演唱第一乐段,并加上怀抱孩子哄其入睡或摇摇篮 的动作。 5、学习四拍子的指挥图式及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请学生加上四拍子的指挥图一边划拍子,一边演唱歌曲。 6、学生自己学唱第二、三段歌曲,强调歌曲的情绪等要求。 7、介绍《摇篮曲》的作者舒伯特并讲关于《摇篮曲》的小故事。 舒伯特(1797——1828),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 开创者之 一。八岁开始随父、兄学习提琴和钢琴。虽然三十一岁就夭折,但 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歌曲之王”。总共写下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六十七 首歌曲等近千件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c大 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鹅之歌》、剧乐《罗莎蒙德》等。 歌曲背后的故事:只换得一顿晚餐的无价宝 这位天才的音乐家常常饿着肚子过日子。一天,他徘徊在维也纳的 街头,天晚了,饥肠辘辘,荷包里却一分钱也没有,晚餐如何解决?他也想不出头绪来。他本能地走进一家饭店坐了下来,可是分文也 拿不出来,怎能点菜吃饭?也许会碰上朋友熟人进来,顺便帮一点 忙吧?但左顾右盼,始终没有见到一张熟悉的面孔。正在失望之际,餐台上一张报纸中的小诗跃入他的眼睑。作曲家本能的把他的思绪 转到了诗歌的意境中去。他浮想联翩,乐思绵绵,立即便把它谱成 歌曲并写了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