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发展历程-产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历程及经验作者:王丽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9年第29期摘要:对苏州工业园区建立至今的规划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科学性与现实性相统一、长远性与动态性相统一、严肃性与合理弹性相统一、分层制定和实施、理念以人为本等规划经验。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历程经验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始终强调规划的重要作用。
苏州工业园区启动之初,花费3300万元用整整一年时间编制总体规划,接着又花费2亿元编制150项单项规划,截至目前,园区不惜耗巨资先后编制了300多项规划。
在此基础上,苏州工业园区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的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
一、规划历程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4-2000年):重点关注70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区的时期。
该阶段通过吸收借鉴新加坡的规划编制经验,以“新镇”建设为核心理念,主要对70平方公里的中新合作区进行规划编制,而周围的行政辖区只是通过概念性规划进行了宏观控制。
规划结构突出贯穿“河西新区—苏州古城—一期园区—二、三期中心”的轴线规划思路,形成以城区干将路向东延伸至金鸡湖的直线为中心轴线,沿中轴线发展商业中心,并在商业中心南北两侧设置居住区,在居住区两侧设置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
从宏观来看,整个中新合作区又分为三个实体区域,分别是:一区衔接苏州古城区,面积15.2平方公里,为现代化新型商务区;二区位于金鸡湖东,面积16.4平方公里,为高质量的滨水住宅和高科技工业区;三区靠近上海,面积35.3平方公里,用于用地较广的工业企业。
这一时期的主要规划有:《苏州工业园区初步规划》《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总体规划》《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详细规划》《苏州工業园区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苏州工业园区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另外,该时期还编制了《苏州工业园区周边地区概念规划》以及园区下辖各镇的总体规划和控规,初步形成了以70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区为主导,带动周边各镇共同发展的格局。
(完整)苏州工业园和张江高科园案例分析

1.1.1 案例借鉴(1)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城东金鸡湖畔,下辖三个镇,总面积达80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25 万。
借鉴新加坡的管理模式,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 年,历经16 年的发展,园区规划完善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已经初具规模,高新产业竞争优势明显,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
2009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12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92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 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为512.8 亿美元。
○1发展定位、战略与目标定位:苏州现代化新城区,中央商务区。
发展理念:实现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
发展战略:重点实现四个转变,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从资源依赖、投资拉动向科技依托、创新驱动转变,从“工业经济”、“制造经济” 向“服务经济”、“智力经济”转变,和从“人力资源优势”向“人才资源优势”转变。
发展目标:把园区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创新型新城区。
○2主导产业、示范区与产业业态主导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四大示范区:即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突出的科技示范区,以承接跨国公司离岸外包业务为主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以虚拟口岸为依托的现代商贸物流运营中心示范区,以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示范区。
四大产业业态:信息产业集群,包括独栋高端办公楼、组合式商务中心、花园式办公;制造业园区,包括公园式制药园区、集中式中低层研发区;会展中心,包括临湖大体量建筑、倚自然景观的特色建筑群;休闲服务业,包括酒店式公寓、商务型酒店、分散式度假型酒店主题酒店。
○3空间布局苏州工业园区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配套。
目前已经建成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独墅湖高教区,国际博览中心等大型生产服务设施68 万平方公里,建成邻里中心、左岸商业街、星海休闲广场等生活服务设施50多万平方米。
苏州工业园区二十年发展变化调查报告

苏州⼯业园区⼆⼗年发展变化调查报告苏州⼯业园区⼆⼗年发展变化调查报告【摘要】苏州⼯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重要的经济合作项⽬之⼀。
从1994年园区开发⾄今,它已从⼀⽚农⽥变⾝为苏州市区发展最快、前景最好的城市⾏政规划区域。
本⽂通过⽐较园区开发前后的⾯貌,分析园区迅速崛起的原因,展望未来的前进⽅向。
【关键词】苏州;⼯业园区;发展⼀、⼯业园区⼆⼗年的巨变与发展1、⼯业园区开发前后的对⽐苏州⼯业园区是中国-新加波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地处苏州城东⾦鸡湖畔,⾏政区域⾯积288平⽅公⾥。
⾃1994年开始启动开发以来,苏州⼯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苏州⼯业园区已成为中国改⾰开放的重要窗⼝、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也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国际竞争⼒的开发区之⼀。
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06年跨国公司眼中的中国吸引⼒城市”评选中,苏州⼯业园区位居“开发区综合吸引⼒”20强之⾸。
然⽽,谁⼜能想到如今环境优美、拥有投资价值的现代化的⼯业园区在三⼗年前竟是⼀⽚的⽔稻⽥。
2、⼯业园区的发展概述17年前⾦鸡湖西17年后⾦鸡湖西17年前,当掘⼟机在苏州市的东边轰响时,⼈们并没有想到⾦鸡湖畔将从此升起⼀颗璀璨的“明珠”;17年后,3299家外商投资企业⼊驻、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103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9万个……这颗璀璨“明珠”闪耀出的夺⽬光芒让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倍感骄傲。
1992年,改⾰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出“要借鉴新加坡经验”,于是,在两年之后的1994年,由中新两国政府合作开发建设的苏州⼯业园区破⼟动⼯。
旧貌换新颜,昔⽇的农⽥⽔乡逐渐变成集商务、居住、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化、旅游于⼀体的现代化新城。
这颗“明珠”由此慢慢绽放出它的光芒。
国际科技园、⽣物纳⽶园、创意产业园、⾦鸡湖⾦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综合保税区、旅游度假区……17年间,苏州⼯业园区各项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名副其实的“改⾰开放试验⽥、国际合作⽰范区”。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摘要】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发展起来的典范之一。
本文将从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背景和现状入手,介绍其建设初期的历程,探讨其建设模式的创新,分析企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总结其创新发展的经验。
结合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其他工业园区的启示,并展望苏州工业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分析和总结,可以为其他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同时也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时代潮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经验、背景、发展现状、初期、创新、企业服务体系、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发展、成功经验、启示、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背景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始于199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探索的一项重要工作。
1990年代初期,为了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苏州市政府决定在苏州市东北部的苏州新区(现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一个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背景是苏州市政府依托苏州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资源禀赋,以及对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尝试。
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的工业园区,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企业和资本,推动苏州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背景的基础是苏州市政府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引进和吸纳国外的先进生产理念和管理模式,以提升苏州市的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背景的重要性在于为苏州市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其成为全国著名的经济强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1.2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现状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建立的经济特区之一,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园区。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产业布局,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多个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苏州工业园成功模式分析

苏州工业园成功模式分析199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苏州市同新加坡有关方面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开创了中新合作的新模式。
苏州工业园在11年的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一、苏州工业园现状苏州工业园地处苏州城金鸡湖畔,行政面积288平方公里,辖下三个镇,户籍人口25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
11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年均40%左右的快速增长,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2万个。
2004年,园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进出口总额281亿美元,新增合同外资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新增注册内资174亿元。
截至2004年,吸引了52家世界500强70多个项目,其中上10亿美元项目就有5个。
全区整体绿化率超过45%,并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试点认证。
苏州工业园以不到苏州市4%的土地、人口和5%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4%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的工业总产值、17%的固定资产投资、30%的注册外资、28%的实际利用外资、31%的进出口总额。
苏州工业园不仅成为率先实现统筹发展的排头兵,也创新地发展了一种工业园模式,为其它城市的工业园建设提供了借鉴。
二、苏州工业园模式的成功经验分析(一) 准确规划做得好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中新双方专家融合国际上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
1、苏州工业园在建设的过程中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
运用了“国际规划”的理念,有整体意识,通过一横两纵的生态廊道,构筑了与市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富有明显地域特征的生态网架。
2、规划已开始就是高标准,投入了上千万,正是高投入和一流的规划师保证了规划精细,规划代替了85%的工作量。
苏州工业园区二十周年之城市记忆

文 I 袁 雯
7 条 载 城 街 市 区 记 、 忆 一 的 片 物 片 质 产 遗 业 产 园 是 、 一 座 个 座 个 建 风 筑 景 带 、 一 … 条 …
—_ = =
它 们纵 向记 忆着 城 市 的完 整 史脉 ,横 向记忆 着 城 市 的 深 厚 阅 历 ,并 在 这 纵 横 之 间 交织 出 每 个 城市 独 有 的个性 。 然 而 ,在 城 市 漫 长 的 发 展 过程 中 ,她 总 是 一 边创 造 ,一 边 消 失 。我 们 不 仅 要 记 忆 “ 创造 ” 。更 应 该记 忆 “ 消 失 ” ,以弥 补 城 市 发 展 过程 被忘 却 ,城 市 连续 史 脉 被 切 断 。 因此 ,在 我 国 城 市 飞 速发 展 的 今 天 ,如
I . . . . . . . . . . . . . _ _ JI . . . . . . . . . . . . . - _ J
4 . 苏 州 评 弹 学校 5苏 州 儿 童 医 院 园 区 总 院
MODERN SUZHO U l 083
田 团 [
■, -
在 拍 摄 中 ,我 们 主 要 采 用 航 拍 的 形 变化 ,用相 机 见证 了一个 随 着 时间 会 “ 流 新建 建 筑工 地 ,看 到 的是 国 际化 、现 代化 式 ,因为航 拍 能够 获 得 宽 阔的视 野 ,从 而 动 ”的 苏 州 ,用照 片 来诠 释 苏 州工 业 园区 更全 面 地 展现 建 筑的 风 貌 ,也可 以更 自 由 地取 景 构 图 ,提 高拍 摄 的效 率 ,但 与此 同 的 曾经 、现 在 、以及 未来 的发 展 。
的一 个 园 区 ,因此 也乐 在 其 中 ,并有 如 下
苏州工业园区集群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苏州工业园区集群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对苏州工业园区集群发展进行分析。
一、现状分析1. 产业结构优化:苏州工业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打造了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该园区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2. 创新创业环境独特:苏州工业园区注重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建立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创新创业平台。
这些举措吸引了大量创新人才和项目,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3. 人才优势凸显:苏州工业园区坚持人才优先的发展理念,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该园区近年来聚集了大量在科技创新、管理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专业领先优势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未来趋势分析1. 产业集群协同发展:随着各类产业在苏州工业园区集中发展,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未来,该园区将进一步加强产业间的协同发展,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更高效的产业链条,推动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2. 数字经济成为新引擎:未来,苏州工业园区将以数字经济为核心驱动力,加速数字化转型。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还可以推动新业态的发展,助力苏州工业园区成为数字经济的领航者。
3. 加强国际合作与创新联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苏州工业园区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互利共赢合作。
通过建立创新联盟、引进国际领先技术和项目,促进跨国企业在该园区的发展,提升园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4. 绿色、可持续发展:未来,苏州工业园区将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大环保投入和引入绿色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和排放,优化生态环境。
同时,园区还将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起来,苏州工业园区在过去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大成就,未来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案例分析

苏州工业园1.案例背景信息位置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市区东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
定位 苏州东部新城,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和苏州中央商务区。
功能 工业、商贸、居住等各项城市功能。
城市空间发展 与现有城市相结合, 成为高效率的城市实体,提供良好的居住、商业环境,平衡苏州市的线性发展.苏州工业园功能组成、功能载体:产业:综合保税区、沙湖动漫城、服务外包产业园、创意产业园 创意泵站 科技:国际科技园、中新生态科技 生物纳米科技园 教育:独墅湖高教区 休闲:阳澄湖旅游度假区公共服务机构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公用事业,公积金管理中心、苏州物流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独墅湖图书馆。
1 分区商业中心2 邻里中心3 大学4 职业学院5 区域医院6 社区医院7 文化中心8 主题公园9 体育中心 10 体育场/游泳池 11 科研1 122222 2222 2 22 2 23 344 5 6 78910 11 11 11 11 11 112.产业结构与布局:(1) 一个核心区:中央商贸区两大行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三大亲水商圈: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四个生活服务功能点:高教区、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国际博览中心五个特色商业街:李公堤商业水街、中央河步行街、葑谊商业街、斜塘商业街、浅水湾商业街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时序1995-2000:首期重大基础设施及水、电、气及供热等大型源厂建设。
2001至今:中新合作区基础设施及周边各镇主要路网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教育卫生、商业休闲、社区服务等现代化配套设施。
(2)宏观——空间布局模式空间布局——圈层+轴线圈层居住区:紧邻金鸡湖工业区:无污染高科技工业(100—1000米隔离带);一般工业商业区:服务镇内居民和周围乡镇轴线服务业走廊:商务区、行政服务区、休闲游憩区、生态绿化区纵向轴线式规划不仅保证了园区本身良好的空间发展形态,也使得新区与老城区有机连成整体.工业园区是古城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原有城市空间的生长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
2008
2020
起步期
发展期
成熟期
• 后沙峪片区、顺义老城区、林河制造业 基地及马坡片区
• 控制汽车整车制造业发展,引导发展汽 车配套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优先引入具 有研发性质的企业。
• 对现有产业在地域上进行整合,逐步调 整京顺路沿线的制造加工企业搬迁至中 心组团
• 引进国际知名会展管理公司对新国展进 行管理,并移植国外成熟品牌展会
• 毗邻大城市伦敦,一次世 界大战后英国城市均面临 着住房紧缺的问题,居住 需求急剧上升
田园新城发展模式的关 键成功因素
• 邻近大城市,制造业和工 业从内城迁至田园城市
• 交通方式基于铁路与步行
• 城市规模较小,人口数量 少,避免了大城市的通病
• 城市四周必须要有永久性 的绿地和农地围绕
采取的关键举措
园区概况
顺义区老城区以北,北京东北方向
距首都国际机场约10公里,距北京市区32公里,依托京顺路,京承高速 ,机场高速实现快速对接
中心组团占地62平方公里
顺义 新城
顺义
空港城
中心区
首都
机场
以汽车和电子信息制造为基础,大力促进以会展、电子信息技术服务和汽
车服务、汽车贸易为主导的生产服务业发展
潮白河
机场高速
3 价值三:土地利用策略——同步加大居住用地和服务业用地
❖居住、工业用地比例过高挤压公共设施用地影响城市职能发挥 ❖同步加大居住用地和服务业用地,控制工业用地,预留一定用地作为未 来发展的缓冲
4 价值四:高新产业扩大和升级带来的高收入人群
❖高新企业数量不断增大,人员高层次和高收入是房地产市场的有力支撑
• 抓住北京高校外迁机遇,大力引—进大—专
院校,为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聚集储备 人才 • 鼓励满足中产阶级郊区化居住需求的中 低密度房地产开发,同步建设与之相配 套的高质量生活配套服务设施
• 完善顺义与北京中心城区高速路网建设 • 调整控规,局部提高存量土地开发强度 • 确定预留土地用于发展未来城市的开放
空间
• 后沙峪西片区、马坡镇北部区域、牛栏 山片区
• 河东新区
• 利用空港优势和会展机遇,大力发展与 汽车制造业相关的金融贸易等生产型服 务业
• 提升中心片区的社会服务业质量和水平 ,进行老城区的更新
• 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
• 在发展成熟的汽车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服 务业基础上,培育自己的品牌展会
• 大力发展与会展业相关联的现代服务业
5 价值五:先进、现代和智能化的基础设施
❖先进路网、现代化供水供电和智能化通讯设施保证了区域始终不落伍
深圳科技园/基本情况
园区概况
地理区位 交通条件
沙河西路以西、滨海大道以北
距桃园中正国际机场55公里,中山高速公路、北部第二高速公路通过, 南北电气化铁路贯穿台湾西部
占地规模 占地11.52平方公里
• 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 ,如需扩延则再建一座田 园新城
• 田园城市选址的用地范围 内必须含有一定数量的农 地和绿地
• 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 委员会受托管理
• 最大限度的吸引私人企业 和政府机构来田园城市投 资,以提供足够的就业机 会
4
北京顺义新城/基本情况
地理区位 交通条件 占地规模 园区性质 入园企业 从业人员 周边环境
1 价值一:服务业为核心纽带,紧密衔接支柱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2 价值二: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新城人口升级置换
❖现状与规划人口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且现状人口整体素质偏低 ❖缺乏高水准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阻止了高素质郊区化人口的大规模进入 ❖通过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吸引人口进入
北京顺义新城/区域价值核心支撑点
园区性质
以研发、科技、教育为主要功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 的92%
入园企业
世界500强企业有60多家入驻;以中兴、金蝶为首的企业具有超过50% 的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
从业人员 共6万余人在此就职
周边环境 积极营造完善的产业生态,激情的人文生态和良好的环境生态
深圳科技园/发展历程
包含中国民生银行、金蝶软件等金融保险、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物流、会 展服务等产业的总部基地相继入驻
顺义
至成熟期,将实现63万制造业及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导入
环境优美,临近的天竺、温榆河地区是北京最早最成熟的高档别墅区
空港工业区
温榆河 首都机场 汽车基地
新国展
北京顺义新城/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开发区域
开发策略 关键举措
• 位置和规模:
-位于Colchester、Hertford及 St.Albans 这三个小城之间,距离伦 敦西北36km
-占地970公顷
-规划人口5万人
•用地功能组合:
-工业占25%,居住占40%,商业服务 占10%,公共绿地/公园占25%
•主要特点:
-规模较小,密度较低,多为多层建筑 -城市四周有永久性农地围绕 -按邻里单位进行规划建设,绿地相隔 -规划采用了更为规则、几何的方式 -强调城市田园风貌和美学景观设计
Mimram流域
Welwyn Garden City
36km 伦敦
3
英国韦林花园/成功因素
田园城市在城市环境不断恶化的工业革命时代获得了成功,但随着汽车时代和城市郊区化的到 来,田园城市的理想再难实现。
内在核心驱动因素
• 工业革命造成了城市的环 境不断恶化,人们都在向 往和追求田园般城市的美 好生活
• 适时发展中高密度的住宅公寓、办公物 业及商业、酒店等物业
• 根据新城的发展状况,制 定河东新城的开发策略
• 已发展城区的城市更新和 动态规划调整
• 加快顺义的轨道交通建设
• 调整京顺路沿线的生产制造加工企业, 沿京顺路大力发展中等密度郊区办公物 业,控制土地价格以保持物撑点
1994
1996
1999
2002
发展阶段
孕育期
建设期
成长期
稳定发展期
• 规划总纲学
• 土地清查与规
• 虚拟大学园成立 • 深圳软件园挂牌
关键举措
习探讨
• 联系高科技 企业及大学
划
• 大学研究院建 设
成熟工业园区案例研究
成熟工业园区案例——工业园区向城市多功能综合体动态发展
英国韦林花园
台湾新竹工业园
北京顺义新城
深圳科技园
西安高新区
苏州工业园区
上海张江高科园
常州北部新城
2
英国韦林花园/基本情况
韦林花园城是霍华德“田园城市”规划思想的集中体现,是田园化城镇的杰出代表
Welwyn Garden C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