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11年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铜仁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两加一推”的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发扬“宁愿苦干实干、不能苦等苦熬”的铜仁精神,积极面对困境,主动破解难题,克服了特大旱灾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一、综合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7.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3.5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9.9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4.3亿元,增长20.8%。

人均生产总值11583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净增2279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8.1%(以2011年铜仁市常住人口308万计算),按人民币汇率(2011年末)折合1832.75美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的结构由上年的32.3:26.3:41.4变为28.93:27.93:43.14,第一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继续上升,第二、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份额达71.07%。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分别为:第一产业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8.8个百分点。

二、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011年,全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生产克服了特大旱灾带来的严重影响,农业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势头。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9%,其中:实现农业产值93.72亿元,增长0.7%;实现林业产值4.36亿元,增长28%;实现牧业产值59.85亿元,增长3.8%;实现渔业产值3.89亿元,增长10.2%;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48亿元,增长8.3%。

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稳步增长。

2012年开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开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35175万元,比上年增长40.1%。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696920万元,比上年增长36.3%。

分来源看,农户投资69694万元,比上年增长18.2%;项目投资1509859万元,比上年增长42.7%;跨区投资138807万元,比上年增长54.1%;房地产开发投资316815万元,比上年增长29%。

分行业看,全年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为147521万元、833139万元、105451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0%、31.9%、45.9%。

其中,工业投资833139万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40.9%;房地产开发投资316815万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15.6%。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2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2%;竣工面积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8%;商品房销售面积146.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销售额648314万元,比上年增长9.5%。

其中住宅销售额为594390万元,比上年增长28.2%,占商品房销售总额的91.7%。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开放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2246.6万元,比上年增长16.8%。

分城乡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84835.6万元,比上年增长17.0%;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7411万元,比上年增长16.4%。

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96102.3万元,比上年增长27.8%;零售业零售额606344.2万元,比上年增长13.8%;住宿零售额49468.2万元,比上年增长11.0%;餐饮业零售额100331.9万元,比上年增长19.5%。

2012年全县实际利用内资项目534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102个,实际利用内资总额145.9亿元,增长68.1%。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648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县公路通车里程8306公里,其中二级公路325公里,三级公路149公里,四级公路3382公里,等外路4450。

2012年31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总值(GDP)统计

2012年31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总值(GDP)统计

2012年31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总值(GDP)统计2012年31省(自治区、直序号地区省市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增幅排名1东部广东57067.928.2%282东部江苏54058.2210.1%203东部山东50013.249.8%244东部浙江34606.308.0%295中部河南29810.1410.1%206东部河北26575.019.6%257东部辽宁24801.309.5%268西部四川23849.8012.6%69中部湖北22250.1611.3%1610中部湖南22154.2311.3%1711东部上海20101.337.5%3112东部福建19701.7811.4%1513东部北京17801.027.7%3014中部安徽17212.0512.1%915西部内蒙古15988.3411.7%1316西部陕西14451.1812.9%517东部黑龙江13691.5710.0%2318西部广西13031.0411.3%1719中部江西12948.4811.0%1920东部天津12885.1813.8%121中部山西12112.8110.1%2022东部吉林11937.8212.0%1023西部重庆11459.0013.6%224西部云南10309.8013.0%425西部新疆7466.3212.0%1026西部贵州6802.2013.6%227西部甘肃5650.2012.6%628东部海南2855.269.1%2729西部宁夏2326.6411.5%1430西部青海1884.5412.3%831西部西藏695.5811.8%12注: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网站,人口数据区、直辖市)生产总值(GDP)统计注:本表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均为初2011同期增量名义增长增幅排名人口52673.594394.338.3%291050548604.265453.9611.2%21789945429.214584.0310.1%24963732000.102606.208.1%30546327232.042578.109.5%27938824228.182346.839.7%25724122025.922775.3812.6%18438321026.682823.1213.4%12805019594.192655.9713.6%10575819635.192519.0412.8%17659619195.69905.64 4.7%31234717410.212291.5713.2%14372016011.431789.5911.2%21201915110.312101.7413.9%9596814246.111742.2312.2%19248212391.302059.8816.6%3374312503.831187.749.5%26383411714.351316.6911.2%21464511583.801364.6811.8%20448811190.991694.1915.1%6135511100.181012.639.1%28359310530.711407.1113.4%12274910011.131447.8714.5%829198750.951558.8517.8%246316474.54991.7815.3%422095701.841100.3619.3%134695000.47649.7313.0%1525642515.29339.9713.5%118772060.79265.8512.9%166391634.72249.8215.3%5568605.8389.7514.8%7303口数据为2011年各省统计公报常住人口数均为初步核算数人均GDP543256843751897633473175336701565852962738642335878564752962881852884164417386093571128054 28851 95094 33712 43426 39257 22263 33800 19609 22037 32557 36411 33179 22956。

2012年国民经济公报

2012年国民经济公报

稳中有进转型发展——《2012年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之一·综合篇编者按2012年,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内外需求双重收缩、我市主导产业受到严重冲击的严峻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坚持从市情实际出发,审时度势,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稳定经济增长, 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亮点频现。

本报昨日第4版刊发的《2012年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市GDP增长1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居黄淮四市第1位;多项重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均位居全省前六位。

这一笔笔数据蕴含着我市过去一年怎样的收获?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对《2012年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进行全面解读。

敬请关注。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持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保态势,积极推动经济较快发展,全市经济在经历二季度增速放缓、三季度缓中趋稳转换后,整体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态势明显,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民生状况继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的积极态势。

GDP增11.2%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亮点纷呈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41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居黄淮四市第1位。

全市前三个季度GDP同比增速从一季度14.3%,回落到二季度末的11.8%和三季度末的10.7%。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稳增长政策措施持续发力,四季度经济明显地企稳回升,全年经济增长11.2%。

整体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亮点频现。

第一产业稳步提升,粮食产量“九连增”。

201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7%,为2009年以来的最高增速,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黄淮四市第1位。

我市按照“三化协调、粮为基础”的总要求,以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为重点,强化政策扶持、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全力推动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生产再创佳绩,实现了稳中有进、质效并升的目标。

加快“三化”同步推进“一业”振兴——铜仁市2012年人均GDP破万元

加快“三化”同步推进“一业”振兴——铜仁市2012年人均GDP破万元
了铜仁 中心城 区与外 界无 高速公 路连
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3 4 . 3 %;
接 的历 史 ;杭瑞 高速铜 仁 段 、思 剑高 速加 快 建设 ,铜 仁 至松桃 、沿 河至德
组建 茶叶 行业协 会 ,启动茶 叶品 牌整 合工作 。完成 烟叶收购7 0 . 4 9 万担 。预 9 7 亿元 ,增长 2 0 1 2 年 ,铜 仁 市 三 次 产业 结 构 计 农林 牧 渔 业总 产值 1
达1 0 3 . 5 万亩 ,居贵
州 省第二 。规 划建
发展基础不断夯 实
备下闸蓄水 ,铜松 5 0 0 千伏输 电线路工 设畜牧产业示 范区8 个 、农业 产业 园区
交 通 运 输 建 设 突 飞 猛 进 。 长 昆 程 等6 个 项 目开工建设 ,电力保 障能 力 2 8 个 ;松桃 县 、江 口县 扶贫 产业示 范
铁路加 快建 设 ,铜 玉城 际铁 路实 质性 进一 步加强 ;全市 移动 电话 拥有 率达 园区被 列 为省级 试点 ;新增 县级 以上 3 4 家 、农 民专业 合作社 5 3 5 开工前 期准 备有 序推进 ;铜 大高 速建 4 2 % ,移动通信基 站达 3 9 0 0 个, 互联 网 龙头 企业 1 成通车 ,新 增高 速公路 5 6 公 里 ,结束 用户达 1 4 万户 。
增强 、民生改善的新局面 。
桃 盐井 、思南过 水湾 5 座 中型水库开工 业 园 区被 认定 为省 级经 济开 发区 。开 建 设 ,实施 7 1 座水 库除 险加 固工程 ,
万 山小云南 、大兴水 利枢 纽工程等 8 座 2 0 4 个, 创年 度投 产工业项 目历 史最 好 3 6 2 0 1 2 年, 铜仁市全年地方生产总值 中型水 库和 松桃陆 家坝 、玉 屏青 山冲 水平 ,全市规模工业 企业从 上年的2 4 4 7 亿元 ,增长1 7 %,实现了人均G DP 破 等5 座小 ( 1 )型水库项 目前 期工作 有 家增加到3 6 8 家 ,完成规模 以上 工业 增 O 亿元 ,增长2 1 %。 万元 。全社会 固定 资产投资7 0 0 亿元, 序开 展 。全 年新 增解 决农村 饮水 安全 加值7 增长6 5 . 1 %;财政总收入6 3 . 7 3 亿元 ,增 3 4 万人 ,新增 、改善 、恢 复灌溉 面积 现代 农业 稳步 推进 。 以实施 “ 三

2012年各市GDP排名

2012年各市GDP排名

2012年中国城市GDP排名说明:1、以下数据由宜居城市研究室对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进行统计整理,数据来源于各市政府2012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和2012年年度工作会议;部分数据为政府预估值;2、2 012年澳门和香港数据已出,台湾经济总量已公布,具体到各市县数据还未出,所列数据为2011年。

3、数据引用或转载请注明来源:宜居城市研究室(最后更新日期:2013年4月1 0日)排名城市 2012年GDP 较2011年增长率 (省、直辖市、特区)1、上海市 20101.33亿元增长 7.5% (沪)2、北京市 17801.02亿元增长 7.7% (京)香港 20401.00亿港元(约16598亿元)增长 1.4% (港)3、广州市 13551.21亿元增长10.5% (广东1)4、深圳市 12950.08亿元增长10.0% (广东2)5、天津市 12885.18亿元增长13.8% (津)6、苏州市 12011.65亿元增长10.0% (江苏1)7、重庆市 11459.00亿元增长13.6% (渝)8、成都市 8138.94亿元增长13.0% (四川1)9、武汉市 8003.82亿元增长12.0% (湖北1)10、杭州市 7803.98亿元增长9.0% (浙江1)11、无锡市 7568.15亿元增长10.0% (江苏2)12、青岛市 7302.11亿元增长10.6% (山东1)13、南京市 7201.57亿元增长12.0% (江苏3)14、大连市 7002.80亿元增长10.3% (辽宁1)15、佛山市 6709.02亿元增长8.0% (广东3)16、沈阳市 6606.80亿元增长10.0% (辽宁2)17、宁波市 6524.70亿元增长7.8% (浙江2)18、长沙市 6399.91亿元增长13.0% (湖南1)19、唐山市 5861.63亿元增长10.4% (河北1)20、郑州市 5547.00亿元增长12.0% (河南1)新北市 827.1亿美元(约5342亿元)(台湾1)201121、烟台市 5281.38亿元增长10.3% (山东2)台北市 817.4亿美元(约5277亿元)(台湾2)201122、东莞市 5010.14亿元增长6.1% (广东4)23、济南市 4812.68亿元增长9.5% (山东3)24、泉州市 4726.50亿元增长12.1% (福建1)26、哈尔滨市 4550.10亿元增长10.0% (黑龙江1)27、长春市 4506.60亿元增长12.0% (吉林1)28、石家庄市 4500.20亿元增长10.4% (河北2)29、西安市 4369.37亿元增长11.8% (陕西1)30、福州市 4218.29亿元增长12.0% (福建2)31、合肥市 4164.34亿元增长13.6% (安徽1)32、徐州市 4020.46亿元增长13.2% (江苏6)33、潍坊市 4012.43亿元增长10.6% (山东4)34、大庆市 4000.50亿元增长10.0% (黑龙江2)35、常州市 3969.75亿元增长11.5% (江苏5)高雄市 602.7亿美元(约3893亿元)(台湾3)201136、鄂尔多斯 3660.50亿元增长13.5% (内蒙古1)37、温州市 3650.06亿元增长6.7% (浙江3)38、绍兴市 3620.10亿元增长9.7% (浙江4)39、淄博市 3557.20亿元增长10.5% (山东5)40、包头市 3409.50亿元增长12.6% (内蒙古2)台中市 496.8亿美元(约3209亿元)(台湾4)201141、济宁市 3189.37亿元增长11.0% (山东6)42、盐城市 3120.00亿元增长12.7%(江苏7)43、邯郸市 3023.70亿元增长10.5% (河北3)44、临沂市 3012.80亿元增长11.8% (山东8)45、昆明市 3011.14亿元增长14.1%(云南1)46、洛阳市 3001.10亿元增长10.0% (河南2)47、东营市 3000.66亿元增长12.1% (山东7)48、南昌市 3000.52亿元增长12.5%(江西1)49、扬州市 2933.20亿元增长11.7%(江苏8)50、台州市 2927.34亿元增长7.5% (浙江5)51、嘉兴市 2884.94亿元增长8.7% (浙江6)52、厦门市 2817.07亿元增长12.1%(福建3)53、沧州市 2811.89亿元增长10.6%(河北4)54、榆林市 2769.22亿元增长12.0% (陕西2)澳门 3482亿澳门元(约2753亿元)增长9.9%(澳)桃园县 423.5亿美元(约2735亿元)(台湾5)201155、保定市 2720.90亿元增长10.5% (河北5)56、泰州市 2701.67亿元增长12.5%(江苏9)58、鞍山市 2687.10亿元增长12.0%(辽宁3)59、镇江市 2630.05亿元增长12.8%(江苏10)60、泰安市 2547.00亿元增长10.7%(山东9)61、呼和浩特 2525.60亿元增长16.0%(内蒙古3)62、宜昌市 2508.89亿元增长12.6%(湖北2)63、南宁市 2503.60亿元增长12.3% (广西1)64、襄阳市 2501.96亿元增长12.5%(湖北3)65、中山市 2447.40亿元增长11.1%(广东5)66、吉林市 2430.00亿元增长11.5%(吉林2)67、惠州市 2368.03亿元增长12.6% (广东6)68、南阳市 2367.20亿元增长10.2%(河南3)69、威海市 2337.86亿元增长9.4%(山东10)70、太原市 2311.43亿元增长10.5%(山西1)71、德州市 2230.56亿元增长12.1%(山东11)台南市 341.0亿美元(约2202亿元)(台湾6)201172、岳阳市 2199.92亿元增长12.2%(湖南2)73、聊城市 2145.65亿元增长12.7%(山东12)74、乌鲁木齐 2060.00亿元增长17.3% (新疆1)75、常德市 2038.50亿元增长12.1% (湖南3)76、漳州市 2017.80亿元增长12.6%(福建4)77、滨州市 1987.73亿元增长10.8%(山东13)78、衡阳市 1957.70亿元增长11.8%(湖南4)79、茂名市 1951.18亿元增长10.6% (广东7)80、淮安市 1920.91亿元增长12.7%(江苏11)81、江门市 1910.08亿元增长8.1% (广东8)82、芜湖市 1873.63亿元增长13.8%(安徽2)83、湛江市 1870.89亿元增长10.0%(广东9)84、柳州市 1846.00亿元增长11.7%(广西2)85、廊坊市 1793.80亿元增长9.7% (河北6)86、菏泽市 1787.36亿元增长13.0%(山东14)87、株洲市 1759.41亿元增长11.8%(湖南5)88、枣庄市 1749.08亿元增长10.5%(山东15)89、许昌市 1739.00亿元增长12.3%(河南4)90、贵阳市 1700.30亿元增长15.9%(贵州1)92、湖州市 1661.97亿元增长9.7%(浙江8)93、新乡市 1618.90亿元增长11.4% (河南5)94、咸阳市 1616.20亿元增长14.5%(陕西3)95、松原市 1605.40亿元增长12.1%(吉林3)96、连云港 1603.42亿元增长12.7%(江苏12)97、安阳市 1592.90亿元增长7.5% (河南6)98、周口市 1592.40亿元增长10.7% (河南7)99、焦作市 1576.30亿元增长11.3%(河南8)100、赤峰市 1569.35亿元增长13.6%(内蒙古5)101、兰州市 1564.41亿元增长13.4%(甘肃1)102、邢台市 1532.00亿元增长10.0%(河北7)103、郴州市 1517.30亿元增长12.4%(湖南6)104、宿迁市 1516.77亿元增长13.0%(江苏13)105、赣州市 1508.00亿元增长11.9%(江西2)106、珠海市 1503.81亿元增长7.0%(广东10)107、平顶山 1502.50亿元增长6.9%(河南5)108、桂林市 1492.05亿元增长13.3%(广西3)109、肇庆市 1453.84亿元增长11.0%(广东11)110、曲靖市 1451.27亿元增长14.7%(云南2)111、九江市 1420.00亿元增长12.0%(江西3)112、商丘市 1418.30亿元增长12.1% (河南10)113、汕头市 1415.01亿元增长9.5%(广东12)114、宝鸡市 1409.00亿元增长15.0%(陕西4)115、信阳市 1408.70亿元增长10.5%(河南11)彰化县 215.5亿美元(约1392亿元)(台湾7)2011 116、驻马店 1387.00亿元增长10.4%(河南12)117、营口市 1381.20亿元增长10.8%(辽宁4)118、揭阳市 1380.15亿元增长11.3%(广东13)119、龙岩市 1374.65亿元增长12.1%(福建5)120、安庆市 1359.70亿元增长11.5%(安徽3)121、日照市 1352.57亿元增长11.8%122、绵阳市 1346.42亿元增长13.3%123、遵义市 1343.90亿元增长15.9%124、三明市 1339.29亿元增长12.2%125、呼伦贝尔 1335.82亿元增长13.5%127、湘潭市 1282.35亿元增长12.3% 128、德阳市 1280.20亿元增长13.0% 129、盘锦市 1279.50亿元增长11.1% 130、延安市 1271.02亿元增长10.5%131、上饶市 1265.39亿元增长11.5% 132、锦州市 1248.50亿元增长10.4% 133、宜春市 1247.60亿元增长11.0% 134、宜宾市 1242.76亿元增长14.0% 135、抚顺市 1242.40亿元增长10.7% 136、张家口 1233.70亿元增长10.0% 137、马鞍山 1232.00亿元增长12.0% 138、吕梁市 1230.40亿元增长10.8% 139、临汾市 1220.50亿元增长10.1% 140、渭南市 1212.45亿元增长14.5%141、开封市 1212.10亿元增长11.1% 142、莆田市 1202.79亿元增长12.8% 143、荆州市 1196.02亿元增长11.1% 144、黄冈市 1192.88亿元增长10.6% 145、四平市 1122.60亿元增长12.3% 146、承德市 1180.90亿元增长10.5% 147、南充市 1180.36亿元增长14.2% 148、齐齐哈尔 1153.80亿元增长8.5% 149、三门峡 1148.80亿元增长12.1% 150、银川市 1140.83亿元增长12.5%151、秦皇岛 1139.17亿元增长9.1%152、达州市 1135.46亿元增长13.6% 153、凉山州 1122.67亿元增长13.8% 154、玉林市 1120.48亿元增长11.0% 155、本溪市 1112.40亿元增长10.0%156、孝感市 1105.16亿元增长12.2% 157、牡丹江 1092.70亿元增长14.1% 158、荆门市 1085.26亿元增长12.0% 159、宁德市 1077.73亿元增长12.6% 160、绥化市 1070.50亿元增长13.4%162、永州市 1048.57亿元增长12.5% 163、黄石市 1040.95亿元增长12.4% 164、乐山市 1037.75亿元增长14.4% 165、泸州市 1030.50亿元增长14.8% 166、清远市 1029.02亿元增长5.1% 167、邵阳市 1028.41亿元增长11.7% 168、衡水市 1027.47亿元增长10.4% 169、益阳市 1020.28亿元增长11.9% 170、丹东市 1015.40亿元增长14.3%171、晋城市 1011.60亿元增长11.0% 172、辽阳市 1010.30亿元增长10.3% 173、朔州市 1007.10亿元增长11.1% 174、吉安市 1006.26亿元增长14.5% 175、娄底市 1002.65亿元增长11.9% 176、怀化市 1001.07亿元增长12.0% 177、玉溪市 1000.20亿元增长12.2% 178、南平市 996.76亿元增长11.0% 179、濮阳市 994.50亿元增长12.2% 180、晋中市 985.90亿元增长10.2%181、资阳市 984.72亿元增长14.3% 182、衢州市 982.75亿元增长8.7% 183、铁岭市 981.40亿元增长9.1% 184、内江市 978.18亿元增长13.6% 185、滁州市 970.70亿元增长13.4% 186、阜阳市 962.50亿元增长11.7% 187、十堰市 955.68亿元增长8.2% 188、大同市 931.30亿元增长10.0% 189、朝阳市 921.30亿元增长10.9% 190、六安市 918.20亿元增长11.0%191、宿州市 915.00亿元增长12.5% 192、巴音郭楞 906.00亿元增长10.3% 193、红河州 905.43亿元增长13.2% 194、蚌埠市 890.20亿元增长13.0% 195、韶关市 888.48亿元增长9.8% 196、丽水市 885.17亿元增长10.5% 197、自贡市 884.80亿元增长13.9%198、通化市 881.27亿元增长14.5% 199、阳江市 877.01亿元增长13.0% 200、毕节市 872.40亿元增长15.3%。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计划【发文字号】黔府发[2012]9号【发布部门】贵州省政府【发布日期】2012.02.16【实施日期】2012.02.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黔府发〔2012〕9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省发展改革委《贵州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安排好相关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以下简称《意见》),对我省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把贯彻落实《意见》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总抓手,把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的亲切关怀和特别支持转化为工作的强大动力,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把“稳中求进、提速转型”作为工作的总基调、总目标,坚定不移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科学发展、“干”字当头,确保完成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为在“十二五”时期创造一个高于过去、高于西部、高于全国的“贵州速度”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发展。

贵州省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二月十六日贵州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推进“三化同步”,以“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创先争优”等活动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开放促开发、以民生带发展,努力克服特大干旱、雨雪冰冻、洪涝等自然灾害和要素供给偏紧、通胀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抢抓机遇、负重前行、排难而进、乘势而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加快、效益较好、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基本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为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六盘水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大力实施“三化同步”战略,着力保增长、调结构、增活力、惠民生、促和谐,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一、综合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经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为738.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3.27亿元,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51.57亿元,增长15.9%,其中工业增加值412.52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3.82亿元,增长17.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3.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2.5%。

图1 2008-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86%、61.13%和33.01%。

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0.64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54个百分点。

图2 2011年、201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二、农业农业经济运行良好。

全年种植业实现增加值23.64亿元,比上年增长8.0%。

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8.02万公顷(270.3万亩),下降1.3%;油料种植面积0.79万公顷(11.79万亩),增长11.6%;蔬菜种植面积2.08万公顷(31.2万亩),增长10.1%。

年末果园面积0.49万公顷(7.35万亩),增长10.3%。

今年雨水充沛,主要农产品产量有所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75.29万吨,比上年增长33.4%;油料作物产量1.04万吨,比上年增长2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仁市2012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铜仁市紧扣“两加一推”主基调,抢抓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实施的历史性机遇,克服了世界经济低迷、国内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奋力追比进位,大力推进“三化同步和一业振兴”,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加快、结构向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预计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完成447亿元,增长17%,完成年初计划目标,比上年净增89.75亿元、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一产120亿元,二产132亿元,三产195亿元,分别增长9%、21%和2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0亿元,增长65.1%,完成计划任务,比上年净增276亿元。

财政总收入完成63.73亿元,增长25.8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6.57亿元,增长28.7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6.2亿元,增长1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38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2元,增长20%,完成年初计划任务。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32.14亿元、贷款余额381.38亿元,分别增长18.55%、26.91%,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234.72亿元,增长62.12%。

全面实现小康程度达到67%,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80:29.50:43.70,历史性地实现二产超过一产,取得了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的重大突破。

(一)投资总量显著扩大,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一是牢固树立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的理念,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和管理,投资强度前所未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增长65.1%,接近“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数,“十二五”开局两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出“十五”和“十一五”十年累计数200多亿元。

其中22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0亿元,超目标任务约 77亿元。

二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铜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解决了主城区不通高速公路的窘境,新增高速公路56公里,杭瑞高速铜仁段、思剑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铜仁至松桃、沿河至德江、江口经石阡至瓮安高速实质性开工,铜仁至怀化、铜仁绕城高速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实施国省干道改造60公里,松桃道塘、石阡花山水库已下闸蓄水,规划到2020年建设的20座中型水库已开工6座,交通、电力、通信建设项目投资分别完成135.2亿元、21.19亿元、5.7亿元,全面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二)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10亿元,实现增加值70亿元,完成全年计划任务,增加值比上年净增22.5亿元,增长21%,其中重工业和轻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48.8亿元、21.2亿元,分别增长8.2%、30.1%。

二是工业产业项目投资初见成效。

全年共开工、续建建设工业产业项目507个,完成投资153.1亿元,其中金丰锰业、阳明电池等204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创年度新投产工业项目历史最好水平,规模工业企业新增132家,达到368家。

三是工业园区建设加快。

全市12个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3.9亿元,建成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完成年初计划任务,大龙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511”产业示范园区,碧江区、印江县、沿河县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成立黔东工业聚集区管理委员会,增强了园区集聚发展的组织保障。

四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全市民营经济注册资金达到164亿元,增长52.3%,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12亿元,民营经济占全市GDP达到48%,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五是企业技改扩能取得新成效。

淘汰产能落后企业16户,其中完成高载能企业技改扩能4户,工业能耗降低4.37%,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三)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

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652.2万亩,占全部种植业面积57%,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新增茶园20.2万亩,总面积达到103.5万亩,蔬菜播种158.7万亩,新增水果5.78万亩,总面积达到45.7万亩,中药材总面积达到37.6万亩,新增核桃46.2万亩、烤烟播种29.4万亩,茶叶、蔬菜、水果、烤烟产量分别为1.87万吨、214.4万吨、20.3万吨、70.49万担;畜牧业快速发展,分别完成肉类、水产品总产量25.4万吨、2.9万吨,分别增长12.17%、16%;新建油茶基地12万亩、竹子基地20.7万亩。

二是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改善。

新增解决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治理病险水库71座,新增改善和恢复灌面14万亩,农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62亩,新增烟水配套灌面5.45万亩。

新建成通村油路
(水泥路)1426公里,通村油路率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达到31%;新建沼气池1.73万口,治理水土流失240平方公里和石漠化治理138.96平方公里。

(四)文化旅游业创新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挂牌成立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和梵净山景区管委会,启动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规划和梵净山景区概念性规划,梵净山、大明边城、石阡温泉群创建为4A级景区。

预计全年接待游客1960万人次、增长30%,创旅游收入158.8亿元、增长75.5%,超全年计划任务8.85亿元。

在文化旅游业的带动下,服务业加快发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6.2亿元,增长18%。

(五)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化进程提速。

一是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进展顺利。

编制完成铜仁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纲要,正加紧编制总体规划;完成德江、印江县城总体规划编制;启动52个乡镇总规和700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城市控制性规划覆盖率达到45%以上。

二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城镇基础设施投资90亿元,完成全年计划112.5%;开工建设城市道路40条,新建和改造城市主次干道155.65公里、城市污水及管网工程6个、城市供水工程21个;启动3个省级、13个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以县城为重点的34个中心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新增建成区面积3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2.9个百分点,达到35%。

(六)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完成思南、万山和市直国有企业改制7户,完成铜仁国家粮食储备库改革改制和职工安置工作;启动碧江、德江、石阡等地“三权”抵押贷款试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试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组建铜仁职业教育集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项目审批时限平均压缩50%以上;整合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行政服务中心资源,实行集中办公,提高了综合服务效率。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组建了重庆、广州、杭州和青岛四个驻外招商分局,全年累计签约项目760个,到位资金450亿元,履约率100%、开工率96.5%、资金到位率42.1%、投达产率70.5%,其中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15亿元,完成省下达240亿元目标任务的131.25%,直接利用外资6394万美元。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事业稳步推进。

川硐教育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思南师范整体搬迁,启动城区“大班额”化解工程,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三项突破工程”,启动“4+2”特色教育工程,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开工建设14所乡镇幼儿园,碧江、石阡、德江3所中职学校搬迁工程加快推进。

乡镇卫生院改扩建稳步推进,铜仁市一医评定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市二医和江口县、玉屏县人民医院创建“二甲”,全市“二甲”医院达到9家;各区县卫生监督机构业务用房等基础实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7.9万人次,比上年新增7.83万人,新农合参合率98.17%。

城镇居民养
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5万人、142.5万人。

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246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3263户。

城市低保月保障和农村低保年保障金额分别提高11.5%、11.4%。

积极推进“减贫摘帽”工作,江口、松桃2个重点县和45个贫困乡的“减贫摘帽”工作稳步推进,预计减少贫困人口35.11万人。

2万人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建设工程全面完成。

深入推进计划生育全程管理服务,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实现“双降”。

“平安铜仁”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保持“双降”,群众安全感普遍提高。

(八)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成效明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全面执行。

2012年,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盯国家政策动向,精心谋划筛选符合中央和省资金投向的项目,积极上报争取,共争取到位上级补助资金167.78亿元,仅次于遵义,居全省第2位。

其中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1127个,到位资金29.27亿元,比上年净增6.16亿,这批项目属于公益性、民生性、基础性项目,建成后对夯实我市发展基础、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各项目单位严格按照中央“四个完毕”要求狠抓项目投资计划执行,完成了计划执行任务。

铜玉城际铁路、铜仁凤凰机场改扩建工程、通村油路建设工程、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铜仁卷烟厂异地技改工程、企业债券和境外金融机构贷款等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得到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特殊照顾和鼎力支持,成果丰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