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第三十二讲教案-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
弟子规教案全(打印版)

课题:1“谨”之“缓揭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谨”之“缓揭帘”。
过程与方法: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2、情感与目标:养成拾金不昧的习惯。
学习重点:会读、会背学习难点:理解意义,养成拾金不昧的良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弟子规》一本,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预习《弟子规》P8-9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1、复习“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二、学习“谨”之“缓揭帘”1、听泛读“谨”之“缓揭帘”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齐读。
分行读。
5、同桌练习背诵。
6、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走路时脚步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
行礼问候时要恭敬尊重。
进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不要斜着身子靠在墙上,坐着时不可以伸长双腿,腿更不可以抖动。
五、练习背诵1、自由背。
2、同桌背。
3、检查。
六、作业1、背诵“步从容”。
2、回家练习走路的姿态、端坐。
板书设计:谨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教学反思:课题:2“谨”之“事勿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谨”之“事勿忙”。
过程与方法: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情感与目标: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
学习重点:会读、会背学习难点:理解意义,养成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弟子规》一本,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预习《弟子规》P9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1、复习“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二、学习“谨”之“事勿忙”1、听泛读“谨”之“事勿忙”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齐读。
分行读。
5、同桌练习背诵。
6、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许多事情都不能急,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就不容易出错。
大班公开课《弟子规》教案

大班公开课《弟子规》教案《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班《弟子规》的公开课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弟子规》公开课优秀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课件,帮助幼儿理解《弟子规》“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这一部分内容。
2、学习汉字“饮食”“拣”“择”“ 适可”“ 过”3、继续巩固幼儿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激发幼儿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起。
4、教育幼儿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活动准备:1、课件、电脑一台2、大字卡、小子卡3、幼儿听过故事《珍珍,加油》活动过程:一、幼儿大声诵读《弟子规》:复习已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让幼儿欣赏《弟子规》“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
三、学习汉字“饮食”“拣”“择”“ 适”“可”“ 过”玩“找字”游戏,教师出示所教内容中的一个字,让幼儿在《弟子规》课文中找到这个字,并做上记号。
四、帮助幼儿学习、理解《弟子规》的内容“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一)、运用课件帮助幼儿理解。
(二)、运用故事《珍珍,加油》帮助幼儿理解(三)、幼儿学念“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1、幼儿轮流当老师来认读2、接龙法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念一句,看哪组念的准,接的快。
3、将《弟子规》“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每一个字单独分开,打乱顺序,让幼儿试拼,并把它念出来。
五、品德教育教育幼儿日常生活中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也就是“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
《弟子规》教学原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猜你喜欢:1.大班泥塑活动公开课教案2.《蒹葭》公开课教案3.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4.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5.大班语言故事公开课上说的故事6.幼儿园大班故事公开课。
《弟子规》第四课时

• 《增广贤文》
•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责人之 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 来早与来迟。一人道好,千人传实。结交须胜己, 似我不如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伤人一语, 利如刀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得宠思辱,安 居虑危。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一 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欺人 是祸,饶人是福。“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苦口利于病。
• 商鞅的故事
•
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辅佐秦孝公进
行了变法。变法之初,为了取信于民,他想出了
一个好办法。那天,商鞅在国都的南门立起一根
三丈高的木杆,并当众宣布,谁能把它扛到北门,
赏赐黄金十两。可是到了下午,还没有人去做,
这时商鞅又下令把赏金增加为五十两,这时有一
个人把木杆扛到了北门。商鞅马上把五十两黄金
• 房室清 墨磨偏 列典籍 虽有急
墙壁净敬 读看毕 有缺坏
笔砚正 心先病 还原处 就补之
• 解读: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
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 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古人写字使用毛 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 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 下来。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 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 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 (古人一书难求,故有修补之举。)
• 思考题:对待他人的缺点、错误我们如何去做? 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弟子规》 是如何表述的?
• 人物链接: 贺之章的故事
• 贺之章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性格直爽,豁 达健谈,当时的达官贤士都 很仰慕他,都愿意 和他交谈,他虽然名气很大,但爱才若渴,热情 地提携讲坛后辈。当他在京城身居要职时,李白 还是一个初露头角的诗人。贺之章读了李白的 《蜀道难》一诗后,赞叹不已,称李白是“谪 仙”。两人见面后,虽然年龄相差四十多岁,但 却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之交。后来,在他的推荐 下,李白名震天下,后来成了人人赞叹的“诗 仙”。
个弟子规第三课

个弟子规第三课《弟子规》第三课,主要讲述了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主题。
其中,泛爱众部分讲到要爱一切人,没有贵贱之分。
亲仁部分讲到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是增长德行的关键。
余力学文部分讲到学习可以增长我们的德行,但如果只注重学习而不注重实践,那么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具体来说,这一课的内容包括: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以上是《弟子规》第三课的主要内容。
弟子规之泛爱众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易解】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 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 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 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小结:像关心家业一样关心企业
《弟子规》要我 们“泛爱众”就 是要关心一切人 民大众,全心全 意为人民、为社 会、为国家服务。
小结:能帮助他人就不要推辞
A 8.2 58% A 8.2 58%
《弟子规》提倡:如 果自己有能力去帮助 他人就要尽己所能去 帮助,不能坐视不管, 因为那样是自私的。 救人于水火,是一个 有良知的人应该做的; 乐于助人的人,才会 在遇到危难的时候 “得道多助”,对于 一名企业的员工更应 如此。
假如实在非常繁忙,根 本没有一丁点时间来做 公司分配:
对于下属员工的过失, 领导者没有必要当着 其他人的面要他做公 开检讨,只要在你的 办公室,面对面的跟 他谈,就足以使其反 省了。
扬善于公堂,归过于 暗室是合乎人性的领 导法则,适当得体的 赞美,会使你的员工 感到很开心、很快乐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易解】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 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 缘,与人和睦相处。 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 托人做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换作是我,喜欢 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他人 著想。)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易解】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 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 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 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 悦诚服没有怨言。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三十三课

四好学校《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课题:泛爱众课节:第三十三课【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这堂课我们学习“泛爱众”。
我们的眼睛要不要爱护啊?(要。
)要爱护啊!来,看黑板,老师先念一遍,“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预备,齐。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谁来说一下,“泛爱众”是什么意思?好,来,请。
(我觉得“泛爱众”的意思是广泛地去爱护众人。
)众人还有众物,给他掌声鼓励。
那“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凡是人,皆须爱”的意思是只要都是人,必须互相关爱,“天同覆,地同载”的意思是都是一个天覆盖,一个地承载。
)好,给他掌声鼓励。
好,都是一个天覆盖,我们同生在一个天地之间,是不是?。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什么意思?提示:行是德行。
(德行非常高的人,他的名声自然会很高,被人尊重的人,不是看他的外表而是看他的德行。
)好,给她掌声鼓励。
请坐。
当一个人他的行为非常高尚的时候,那他的名声自然就会很高,因为人们所敬重的,“人所重,非貌高”,人所敬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德行,而不是他有多么好的外貌。
那“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是什么意思?(我觉得这个才是自己的才华,比如一个人自己的才华特别大,他对自己的要求也会很高。
)“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的意思是,我认为是被别人佩服的人,他肯定不是因为他自己说大话,而是因为他自己的确有这个能力。
)要有真才实学,好,掌声鼓励,请坐。
当一个人才学非常丰富的时候,他自然就会很有声望,那人们所佩服的是他是否有真才实学,而不是他是不是能够,言很大,说大话,而不是佩服那种自吹自擂的人、自我吹嘘的人。
“泛爱众”就是广泛地爱护众人众物。
关于弟子规教案模板

弟子规教案关于弟子规教案模板篇一:弟子规教案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习了解弟子规总叙中以下词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并学会在生活中实践。
教学重难点:如何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弟子规总叙中的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步:教学生如何行鞠躬礼,并要求以后每次上弟子规课前要向孔子像行鞠躬礼。
第二步:经文导读及讲解(一)总叙总叙就像是一本书的开头、提要、总纲领,由总叙中可知道内容说什么,而这段总叙是摘自<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教导学生弟子的本分。
1.弟子规圣人训弟子是指为人子女、学生,也可泛指所有人。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教导我们如何从日常生活中落实。
2.首孝悌次谨信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呢?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所以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恭敬父母,进而要孝顺父母。
父母就像大树,我们和兄弟姊妹就像是大树上的枝干树叶,要互相爱护和睦相处。
人生最基本的就是行孝、行悌,做到后再说修身养性。
在一切日常生活中的态度、言语、行为要合乎礼节,小心谨慎,讲求信用。
※小朋友在家庭内要对父母孝顺(学习要如何孝顺父母)、与兄弟姊妹要和睦相处(学习要如何友爱兄弟姊妹);在学校里要听从师长的教导,友爱同学。
3.泛爱众而亲仁与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有能力时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与财物,因为行善助人最快乐,俗话说:「施比受更有福」。
※对所有的人、事、物都要关心爱护,如公交车让座、帮助弱小、爱护动植物。
另外要亲近有仁德、品性的人向他学习,如良师、益友与多读好书(圣贤典籍),以作为我们人生的典范。
4.有余力则学文以上都是日常生活起居必须要做的事,做到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利用时间充实自己,好好学习有益的学问,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电视机与电动玩具上。
弟子规教案

《泛爱众》第一课时教案一,讲解“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大家想一想,我们作为人类的一份子共享一片蓝天,共居一块大地,难道我们不应该互帮互爱吗?其实爱是一个永恒的主体,自古至今有很多爱心人士,远的不说就拿里我们最近的,在四川大地震时有很多爱心人士自愿组成志愿者献爱心。
2013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航空报国忠诚敬业的罗阳;坚守大漠52年,参与我国6次核试验,为我国核爆炸技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林俊德;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张丽莉;正是花样年华,却悄然离开捐出自己的器官的何玥;为乡亲卧底,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的陈家顺等人。
他们用一个爱感动着中国,感动着我们。
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
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中国传统,尽管强调人是万物之灵,但是对于与我们人类生活在同一天地的万物也是强调应该有爱心的。
所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这四句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爱的精义:不但要爱人,而天同覆、地同载的别的万物我们也都要爱。
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但是我们人类又是怎么做的呢?《弟子规》要求我们要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不仅是对自己的亲人,对天地万物都应该如此,这样的仁爱之人才是真正的仁者。
三、“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那么接下来《弟子规》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人最应该重视什么?究竟是外在的容貌还是内在的修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呢?《弟子规》有明确的意见。
我们现在都习惯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让孩子学唱歌、学跳舞、学外语、学乐器,这当然非常好。
问题在于,我们是否也对孩子的内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呢?《弟子规》接着讲,“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这里讲的就是内在的德行和外在的容貌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真正贤德的人绝不会矜夸
陈几亭曰:“君子有二耻:矜所能,耻也 。饰所不能,耻也。能则谦以居之,不能 则学以充之。君子有二恶:嫉人所能,恶
也。形人所不能,恶也。”
故事一
• 三顾茅庐
– 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 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 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 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天的德行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
地的德行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 物
志在圣贤,将天地的德行演出来
一瓶矿泉水
• 一瓶矿泉水有多少道工序?
66 道工序
故事一
• 天堂和地狱的故事
古人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不仅是 爱人敬人之心,还要爱惜物命。
故事二
• 藏羚羊跪拜
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 做事乖张,聪明无益 • 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 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 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故事二 - 晏婴使楚
•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但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一次, 齐王派他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婴来了,想羞辱他,于是就在城 墙下开了一个又低又小的门。晏婴知道这是楚国人故意羞辱他, 就说:“我是前来访问的,这是狗洞,不是国门,如果我访问的 是狗国,我就从这个门进去。”楚国人一听,马上打开城门让晏 婴进去了。
故事二
• 王昭远是五代时期后蜀的统帅,平时他骄 傲自大,总以诸葛亮自比,经常吹嘘说: “只要我手握铁如意,坐着太平车就可指 挥大军,一统天下。”公元961年,北宋派 大军攻打后蜀。后蜀派王昭远率军抵抗, 平时趾高气昂的王昭远由于指挥失当,使 后蜀的军队一溃千里,王昭远自己也做了 宋军的俘虏。结果,王昭远自比诸葛亮要 一统天下的大话,成为了历史上的笑柄。
故事三
• 特蕾莎修女
爱 = 用心感受他人的需要
勿以己之长而盖人; 勿以己之善而形人; 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
学习水的柔软,向低处流淌 谦即是德
生活中的实例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德者,本也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都 是因为德行而名扬千秋
• 虎门销烟
故事一
林则徐先生《十无益》
• 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闻古乐 静思
合班课
• 雨啊,请你到非洲
作业
父亲节的献礼
《在节日的光环下,做欲行还休的事》 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为默默付出的父亲洗脚
为
为
万
往
世
圣
开
继
太
绝
平
学
为
为
万往世圣开 Nhomakorabea继
太
绝
平
学
复习内容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本课内容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凡是物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 之
《三字经》云:三才者,天地 人
• 晏婴见到楚王,楚王故意问他:“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 来了。”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一个规矩,上等国家派 上等的人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 楚王又 安排人在他们谈话时押过来一名犯人。楚王问此人犯了什么罪, 下面人回答:“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晏子马上说:“淮 ①南的橘子树到了淮北就成了枳②;齐国人到了楚国就成了贼, 看来是水土不同啊!”楚王听后,觉得晏婴很了不起,对他肃然 起敬,并马上向他致歉。
圣贤之道,贵在力行
做到以后再说,是圣人, 说了以后能做到,是贤人, 说了以后做不到,是骗人
我们要做哪种人? 说到要做到!
共诵《礼运·大同篇》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ú)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 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通,鰥)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yàng)。男有分。女有归。货恶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wù) 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 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 不闭。是谓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