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整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知识点精编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超全)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超全)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超全)本文档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全部知识点,内容详实且涵盖广泛,供学生和教师参考使用。

1. 第一章:空气与水- 空气的存在与运动- 空气的组成与特征- 空气的利用与保护- 水的存在与运动- 水的特征与作用- 水的循环与利用2. 第二章:物体的形状和运动- 物体的基本形状- 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的平衡与不平衡- 科学探究:物体的平衡实验3. 第三章:生物与生物的环境-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与动物的不同特征- 生物的栖息与生存条件4. 第四章:天体- 太阳系的组成与特点- 月亮的现象与运动- 星星的形状与颜色- 科学探究:观察月亮的变化5. 第五章:声音- 声音的来源和传播- 声音的强弱与音高- 声音的响度与音量6. 第六章:日常生活中的力- 力的作用与力的产生- 力的方向与力的大小- 力的效果与影响- 科学探究:施加力的实验7. 第七章:光的传播- 光的来源与光的传播-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颜色与光的阻挡- 科学探究:反射光的实验8. 第八章:热的传导和变化- 热的存在与传导- 热的变化与影响- 变温物体的传热比较9. 第九章:物质的分离和变化- 物质的纯与杂- 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质的溶解与凝固- 科学探究:物质的分离与变化实验10. 第十章:健康与生活- 生活中的卫生保健- 健康饮食与身体健康- 健康的心理与生活方式- 科学探究:人体的呼吸实验本文档为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的超全整理,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具体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

4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4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4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标题: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生命科学部分1. 生物的多样性- 认识动植物的主要种类,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等。

- 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如拟态、保护色等。

- 探索生物的生命周期,了解植物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以及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2. 人体与健康- 学习人体的基本结构,包括器官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及其功能。

- 掌握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二、物质科学部分1. 物质的状态变化- 理解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质状态及其相互转化原理,如熔化、凝固、蒸发和冷凝现象。

- 通过实验观察并理解温度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影响。

2. 简单机械- 认识杠杆、滑轮、斜面、轮轴等简单机械,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作用原理。

- 初步了解力的概念,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平衡。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部分1. 地球与月球的关系-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四季更替现象。

- 认识月相变化规律,初步探索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

2. 大气与气候- 学习大气层的基本构成,了解风的形成原理和降水过程。

- 初步认识气候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理解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与社会部分-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如通信技术、能源技术的应用,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资源的有限性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以上是对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的重点梳理与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知识去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最新修订)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汇总

(最新修订)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汇总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汇总(含重点实验设计)目录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2.热胀冷缩3.水受热以后4.水遇冷以后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5.地球6.月球7.太阳8.太阳钟第三单元昆虫9.庞大的“家族”10.养昆虫11.探究昆虫的奥秘第四单元繁殖12.用种子繁殖13.用根、茎、叶繁殖14.动物的繁殖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5.生物与非生物16.动物的庇护所17.环境变化以后第一单元冷和热弟1课冷热与温度1.怎样可以准确地知道水的温度?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

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3.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 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实验设计与记录: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实验结论: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一致吗?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继续观测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温度(该温度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时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4.在生活中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①探针式电子温度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

②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③温湿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④红外线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第2课热胀冷缩1.两支温度计,一个在热水中,液柱上升,上升的原因是液体受热时体积会增大;一个在冷水中,液柱下降,下降的原因是液体遇冷时体积会缩小。

实验1: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篇嘿,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瞅瞅四年级下册科学的好玩知识点哟!先来说说植物的生长。

你们知道吗?种子发芽可神奇啦,要有合适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才行。

而且植物的根会努力往地下钻,吸收水分和养分,就像小朋友努力学习新知识一样!再讲讲电路。

电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在电线里跑来跑去。

灯泡能亮起来,那是因为有电池、电线这些小伙伴一起帮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还有岩石,它们可是地球的宝贝。

有的岩石摸起来滑滑的,有的却很粗糙。

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纹理,我们能知道它们的小秘密。

说到动物,那更是有趣极啦!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活习性。

有些动物白天活动,有些晚上才出来玩耍。

最后说说天气,晴天、阴天、雨天,它们总是变来变去。

我们可以通过看云、看风来猜猜天气会怎么变。

怎么样,这些科学知识是不是很有意思呀?第二篇嗨呀,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四年级下册科学那些超有趣的知识哟!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月亮会有变化呀?有时候像个圆盘,有时候又像个弯弯的小船。

这可真是个神奇的现象呢!还有声音的世界也很奇妙哦!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还不一样呢。

咱们的身体就像一个超级复杂的机器,骨骼、肌肉、关节,它们相互配合,让我们能跑能跳。

力的作用也很神奇呀,推一推、拉一拉,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改变。

在大自然里,生态系统也很重要哦。

动物、植物、微生物,它们相互依存,共同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

另外,溶解现象也很有趣。

把盐放进水里,它会慢慢消失不见,这就是溶解啦。

小伙伴们,科学的世界是不是超级好玩呀?。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一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的生命的。

2、解剖种子的顺序是先剖开种皮,在分开子叶,然后在用放大镜观察两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什么。

3、种子的种皮能保护内部的组织结构。

4、观察植物的种子时不宜采用的方式是用嘴尝。

5、浸泡一天的种子的胚芽变长。

6、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主要原因是种子的胚被虫子咬坏。

6、浸泡一天的蚕豆种子,种子外部的种皮破裂,内部的胚根和胚芽开始萌发。

7、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形状,颜色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

8、种子的结构:种皮:保护种子,减少水分流失;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形成根;子叶:为胚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

第二课种植凤仙花1、我们选种子时,要选择那些丰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2、为了看清楚种子的萌发过程,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卫生纸,应该把种子放在杯壁和卫生纸之间。

3、种植凤仙花应该选择的季节是春季。

4、凤仙花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5、最适宜种子萌发的环境是潮湿、松软的土壤。

6、播种后一般经过7到10天凤仙花的种子会萌收回幼苗。

7、凤仙花种子萌发需要相宜的温度、水分、空气、泥土等必备前提。

8、播种凤仙花种子时,要先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口上,然后再放适量的土。

放一块小瓦片的目的是浇水时,多余的水会流出,而土壤不会随着流出。

9、播种凤仙花时,凤仙花种子埋入土中的合理深度大约为1厘米。

10、播种完成后,要在花盆中浇适量的水,适量的水是指使土壤湿润即可。

11、播种完成后,要将花盆放在温暖的地方。

12、播种凤仙花时,要挑选丰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丰满的种子储备的营养更丰富,更利于萌发,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能保证胚是完整的。

第三课种子长出了根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电》1、静电存在于一切物质中,电荷分正电荷和负电荷2种。

2、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

4、发电厂出的、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

5、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6、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

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

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0、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

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

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2、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13、电池和灯泡都可以串联和并联。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路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并联和串联的区别:并联多个电池,电路电压不改变,小灯泡一样亮。

串联电池越多,电路电压越大,灯泡越亮。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另外还有4个萼片、6个雄蕊、1个雌蕊。

3、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四部分构成的花。

不完全花:缺少雄蕊或雌蕊的花叫不完全花。

双性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

单性花:只有雄蕊或者只有雌蕊的花。

8、植物的花有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作用。

科学重难点四下知识点总结

科学重难点四下知识点总结

科学重难点四下知识点总结科学重难点四下知识点总结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学科,在学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年级下学期的科学课程,涵盖了多个重难点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四下学期科学课程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1. 植物繁殖植物繁殖是四下科学中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植物繁殖的方式,包括种子的传播方式、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不同植物的繁殖器官。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教师可以设计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植物的种植和繁殖过程。

2. 动物繁殖动物繁殖也是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卵生动物、胎生动物和无性繁殖。

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模型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磁性与电能磁性与电能是四下科学课程中的一大难点。

学生需要了解磁性的基本概念和磁性物质的特点,以及电能的产生和传输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探究,加深他们对磁性和电能的理解。

4. 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传播与反射是四下科学中的另一个难点。

学生需要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规律以及光的折射现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或物体观察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光的传播和反射过程。

5. 地球与宇宙地球与宇宙是科学课程中的一大知识点。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构造以及地球的运动规律,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宇宙中的其他天体,如太阳、月亮和星星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教师可以通过模型、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综上所述,四下学期的科学课程涵盖了多个重难点的知识点。

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可以通过实验活动、观察和探究等方式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xx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热胀冷缩一、填空题1.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在相同的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5.〃小喷泉〃实验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6.被踩瘪了的乒乓球,只要没有破,用热水一烫就能鼓起来,是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的缘故。

7.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二、实验探究【实验名称】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带胶塞的玻璃瓶、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等实验步骤:8、把玻璃瓶里倒满水,滴上一两滴红墨水,把带塑料管的胶塞放入玻璃瓶里,塞紧。

在塑料管的液面处做上记号。

9、将玻璃瓶分别放入热水、冷水中,观察塑料管内液面的变化,做上记号。

实验现象:玻璃瓶放入热水中,塑料管中水面上升,放入冷水会下降。

1 /11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锥形瓶、热水、气球、水槽实验步骤10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

11把锥形瓶放入有热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

12把锥形瓶取出放入有冷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把锥形瓶放入有热水的水槽中,垂下的气球会竖立胀大,放入冷水中后逐渐变小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步骤:13把金属球放入金属环中,观察现象。

14点燃酒精灯,把金属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然后放在金属环中,观察现象。

15把金属球放入冷水中片刻,再放入金属环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把金属球放入金属环中能通过,金属球加热后再放入金属环不通过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又能通过金金属环。

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简答1.物体热胀冷缩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1)瓶装饮料不能装得很满(2)水烧开时,会溢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整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知识点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第一单元:《自然法庭的听证会》1、搜集事实与证据的方法: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验,观察。

2、蝴蝶有一对明亮放光的复眼,是由15000多只小眼睛组成的,它们呈六角形的楔状。

蝴蝶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等阶段3、我国有许多珍稀的蝴蝶品种,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4、裳凤蝶和金裳凤蝶,在香港受到法律的保护,雌蝶展翅时有15厘米宽。

5、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来的,毛毛虫在食物链中起着重要作用,毛毛虫的大量消失同样会导致鸟类数量的减少,甚至灭绝6、蝴蝶也是传播花粉的昆虫,许多植物开花结果都需要蝴蝶来帮忙。

7、蝴蝶以它美丽的姿态美化了大自然,研究蝴蝶对保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提高艺术欣赏水平等都是有重要的意义。

8、蝴蝶的生存权利应该受到保护的理由:1、蝴蝶非常美丽,显示了大自然的神奇。

2、蝴蝶能传播花粉,促使植物开花结果。

3、蝴蝶在食物链中起着重要作用,幼虫是鸟类的食物。

第二单元:《我们怎样呼吸》8、人的呼吸系统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组成。

9、呼吸时,我们吸进了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0、在阳光的照射下,植物的绿叶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11、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人体所需要的氧气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

12、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13、鳃是鱼的呼吸器官,蝗虫是通过气孔呼吸的,青蛙通过肺和皮肤呼吸、肺鱼还能通过膘呼吸。

14、树叶能吸收一部分空气污染物。

15、要想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我们就要多植树种草,平时我们要做到:⑴扫地时先洒水。

⑵不要吸烟。

⑶不随地吐痰和乱丢赃物。

⑷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⑸坚持锻炼增强免疫力。

⑹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用手帕捂住鼻子,保护呼吸器官。

第三单元:《植物在成长》16、种子都有种皮。

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水分和温度。

植物生长需要空气、水分、温度、土壤、阳光及营养物质。

17、种子发芽要经过种子膨胀、种子破裂、长出根、再长出芽几个阶段。

18、一株完整的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19、一朵完整的花有:花冠、花托、花柄、花萼、雄蕊、雌蕊等六部分。

20、植物的茎能运输水分和养料。

21、植物的一生要经过:种子、种子发芽、长出真叶、长出茎叶、开花、结果几个过程。

猪笼草为热带食虫植物的代表物种,全世界有70种左右。

22、像黄瓜那样寿命不超过一年的植物叫一年生植物。

第四单元:《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23、太阳是一个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球体,它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太阳表面火舌翻滚温度达到约6000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到2000万摄氏度。

24、太阳的体积很大,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大约亿千米。

25、在我们平常生活里,我们所见到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暖房、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电池、日光浴、晒衣服都要用到太阳。

26、太阳高度是指人看太阳的视线与人的水平视线之间的夹角,中午太阳高度大,物体的影子短,气温就高。

早上和傍晚太阳高度小,物体的影子长,气温就低。

27、测气温时,我们要把温度计放在通风和不被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这样测量的结果才准确。

28、日晷是我国古代人们根据影子移动规律制作的测定时刻的仪器,由一个晷面和一根晷针组成。

29、圭表是我国古代人们根据影子移动规律制作的测定季节和年的仪器,它是由一个平卧于正南正北方向的尺(圭)和一个直立的标杆(表)组成。

30、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根据太阳的周年视运动而确定的。

31、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32、工作中为了省力或方便而使用的一些工具或装置叫做机械。

机械是人类的伟大创造。

有了它,就如同延长了我们的肢体,加大了我们的力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

33、在杠杆尺平衡实验中,我发现左边的格数×钩码数=右边的格数×钩码数34、用一根棍子撬起或拉起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

杠杆是发明最早、应用最广的一种简单机械。

阿基米德提出了杠杆原理。

他的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说明任何事物只要借用科学的力量都可以使它变得轻而易举,极大地方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35、当杠杆的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杠杆的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杠杆的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36、绕了一根绳子的边缘有槽的轮子叫滑轮。

滑轮分为动滑轮和定滑轮两种,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叫滑轮组。

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

37、理发剪刀、镊子、筷子、钓竿是费力杠杆,是为了省距离、工作方便。

起钉锤、钳子是省力杠杆。

第六单元:《揭开燃烧的秘密》38、火就是一种燃烧现象,燃烧是有条件的。

在蜡烛燃烧时间与垫棋子数量关系实验中,只有棋子多少这一个条件是不同的,其他所有条件都是相同的,这样我们才能判断蜡烛燃烧时间与垫棋子的多少是否有关,这是一种对比实验39、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干燥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的21﹪、氮气占78﹪、其它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约占1﹪。

40、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溶于水。

41、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在加压降温情况下能形成雪状固体叫干冰,干冰可以冷藏食品,进行人工降雨,还可以用来在舞台模拟云雾。

绿色植物吸收土壤中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生物所需要的能量。

42、判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方法:1、用一根燃烧的火柴放在瓶口,火柴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火柴燃烧得更旺的是氧气。

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没有变的是氧气。

3、分别放进一只小虫,过一会,小虫活着的是氧气,小虫死亡的是二氧化碳。

43、容易燃烧的物体叫易燃物。

燃烧需要有可燃物,一定的温度,氧气三个条件.只有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燃烧才会发生。

44、灭火的方法有:用水浇;用沙盖;用盖子盖;关闭开关;用灭火器。

45、一旦发生火灾怎么办?课本75页(可以穿上浸湿的不易燃烧的衣服或裹上浸湿的毯子,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降低姿势或爬行逃生。

)第七单元:《飞上蓝天》46、飞行的物体有动物、植物、自然物体、人造物体等47、搜集事实与证据的基本途径有查阅书籍、上网搜索、调查、访问、观察记录、做实验等。

48、飞机是靠机翼的力量上升的。

49、科学研究既要有顽强的毅力,又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50、早在2400年前,中国人尝试用风筝把人送上天,以观察地面上的活动。

1783年,两位法国人成为无动力热气球上的首批人类乘客。

1900年齐柏林发明了带发动机的飞艇,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动力飞行。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坠毁,人类为探索宇宙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科学探索的步伐不会停止。

第八单元:《一千个小侦探找青蛙》51、托尼.莫飞博士指导学生们一个科学探究活动—青蛙的一千个朋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搜寻了科学的事实与证据—畸形青蛙,也调查了青蛙生活栖息的环境,并提供给科学家。

学生们的工作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推动了科学家的研究。

52、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它不仅要在水里生活,而且还要在陆地上生活。

青蛙和它的两栖类兄弟们是环境好坏的一个标志,科学家称它们为“指示生物”。

53、导致青蛙畸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化学物质污染,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和寄生虫侵害。

54、捕捉青蛙时一定要戴手套。

因为青蛙的皮肤具有渗透性,它能吸收粘在手上的各种化学物质,青蛙对这些化学物质非常敏感,一旦接触到,就可能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