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角砾岩与沉积底砾岩的区别
砾岩与角砾岩

第六章砾岩和角砾岩第一节一般特征第二节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第三节成因分类及主要成因类型本章重点各种砾岩的概念砾岩的成因分类,常见砾岩的特征第一节一般特征砾岩为粗碎屑岩:颗粒>50%,D>2mm或1mm其中(1-2) mm碎屑也可叫巨砂砾岩一般特征:1、成分:岩屑含量高,所有的母岩的组分在砾岩中都能体现出来,成分复杂。
砾岩的三种结构组分为:颗粒、胶结物、杂基。
2、结构:根据砾岩的大小,形态,分选,接触关系等及胶结物,杂基的含量,分布特点等可划分出多种具体类型。
(颗粒的,杂基的)3、构造:砾岩具成层性,可见到大型斜层理和递变层理,有时呈均匀块状。
另外,砾石排列常有较强的规律性,扁形砾石尤为特征,有时具压实优选。
4、产状:可组成厚度极大的砾岩岩系,也可以夹层、薄层、透镜体及其他多种局部堆积的形式存在。
5、意义:砾岩是其他岩石遭受破坏的最初产物,其性质主要取决于母岩的性质,且搬运距离不远,故研究砾岩的成分有助于追溯物源,是推断陆源区位置和性质最可靠的直接资料。
砾岩作为储层,其渗透性良好,可作为水,油,气的良好储层。
油田实例:克拉玛依,辽河,中原,二连等第二节砾岩的分类一、根据砾石圆度的分类:l、砾岩: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含量>50%,成熟度高2、角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成熟度低二、根据砾石大小的分类:细砾岩:砾石直径为2~l0mm;中砾岩:砾石直径为l~l0cm;粗砾岩:砾石直径为1~10dm;巨砾岩:砾石直径>lm。
三、根据砾石成分的分类:⒈单成分砾岩和角砾岩砾石成分单一,同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
⒉复成分砾岩和角砾岩成分复杂,有时可含几到十几种不同成分的砾石,各种类型的砾石都不超过50%。
一般来说,海(湖)滨岸砾岩成分比较简单,而河成和山麓洪积砾岩比较复杂。
四、根据砾岩在剖面中的位置的分类1、底砾岩成分比较简单、稳定、单一,磨圆度高,分选好,杂基含量少,一般为化学胶结,常分布于海侵层位的最底部(海滩砾岩),分布于侵蚀面上,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为海侵的开始阶段产物,代表一个大的地质时代的开始。
综合地质学简答题

1、简述交错层理与劈理弯曲现象的区别(10分)交错层理是沉积岩原生构造,是指细层与层系界面呈相交关系,一般细层呈弧形弯曲,细层内部岩石组成基本一致,也就是细层内部的岩石结构一致。
劈理弯曲现象是次生构造,是指由于岩性逐渐变化以起的一种弧形弯曲的现象,劈理域围限的岩性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颗粒具有规律的变化。
2、简述张节理与剪节理的区别(10分)2、论述褶皱形态分类(G J Ramsay分类)的原则和类型,并评述其优缺点。
(15分)褶皱形态分类(J.G.Ramsay):分类依据是等斜线。
等斜线是褶皱正交剖面上层的上下界面的相同倾斜点的连线,即相邻褶皱面的等斜切点的连线即等斜线。
J.G.Ramsay根据等斜线的型式将褶皱划分为三类五型:I类:IA等斜线向内弧强烈收敛,内弧曲率远远大于外弧,为典型的顶薄褶皱;IB等斜线向内弧收敛,内弧曲率大于外弧,等斜线长度相等,为典型的平行褶皱;IC等斜线向内弧收敛,内弧曲率大于外弧,转折端的等斜线长度大于两翼,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II类:等斜线平行且相等,内外弧曲率相等,为典型的相似褶皱。
III类:等斜线向外弧收敛,外弧曲率大于内弧,为典型的顶厚褶皱分类优点:具有半定量化特点、考虑褶皱层厚度变化,隐含褶皱形成机制;分类缺点:相对理想化、考虑二维空间忽视三维变化。
4、论述褶皱位态分类的原则和类型,并评述其优缺点。
(15分)1)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直立,枢纽近水平2)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直立,枢纽倾伏3)倾竖褶皱:轴面近直立,枢纽近直立4)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枢纽近水平5)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枢纽倾伏6)斜卧褶皱:轴面和枢纽两者倾向一致、倾角近相等7)平卧褶皱:轴面近水平,枢纽近水平分类优点:具有半定量化特点、考虑褶皱层三维形态、利用三角图解较为形象;分类缺点:相对理想化、未考虑岩层厚度变化。
5、简述断层角砾岩与底砾岩的区别(10分)概念:断层角砾岩是构造岩、底砾岩是沉积岩;断层角砾岩分布具有一定局限性、而底砾岩分布较广;断层角砾岩一般切层分布、底砾岩顺层分布。
砾岩、角砾岩、砂岩

砾岩、角砾岩、砂岩砾岩( conglomerate)、角砾岩( breccia)指具有砾状或角砾状结构,由>30%岩石含量的砾石、基质、胶结物组成的岩石。
碎屑为圆形或次圆形者为砾岩(conglomerate),碎屑为棱形或半棱角形者为角砾岩( breccia),其进一步定名主要根据碎屑成分和含量。
如某成分的砾石(如石英岩、石灰岩、安山岩)含量大于75%,则以砾石成分直接命名,如石英岩质砾岩(角砾岩)、石灰岩质砾岩(角砾岩)、安山岩质砾岩(角砾岩);如砾岩由多种成分砾石组成,则称为复成分砾岩(角砾岩)。
此外,还要注意颜色和胶结物成分。
砾岩属于山麓洪积和河流搬运堆积的产物。
山前、近源、快速堆积条件下形成的沉积砾岩往往砾石成分复杂,分选与圆度均差;经过远距离搬运沉积而成的砾岩往往砾石成分简单,以石英、硅质岩为主体,分选与圆度俱佳。
根据成因,还可划分为岩溶角岩、冰川砾岩等。
砾岩角砾岩砂岩( sandstone)具有砂状结构的碎屑岩石。
碎屑成分常为石英、长石、白云母、岩屑、生物碎屑及黏土矿物。
岩石颜色多样,随碎屑成分与填隙物成分而异。
如富含有机质则颜色较暗;含三价铁质者为紫红色,胶结物为SiO2者呈灰白色。
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分为粗(粒)砂岩、中(粒)砂岩、细(粒)砂岩。
砂岩的进一步定名应根据碎屑成分、胶结物或基质成分、碎屑粒径综合考虑:如岩石中碎屑主要是石英,其次为长石(<25%),胶结物为CaCO3,碎屑为粗粒,则定名为粗粒钙质长石石英砂岩;如岩石中碎屑主要为石英,其次为岩屑(<5%),基质为黏土质,碎屑为粗粒,则定名为粗粒泥质岩屑石英砂岩。
当胶结物或基质成分肉眼难以确定时,可根据碎屑成分与粒径定名,如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细粒岩屑石英砂岩等;当碎屑成分与胶结物成分肉眼都难以判别时,也可以根据颜色命名如紫红色砂岩、灰绿色砂岩、灰黑色砂岩等。
砂岩美术编辑:车玥逸校对:张腾飞。
《沉积岩与沉积相》砾岩和角砾岩 ppt课件

3.构造特征:
递变层理、大型斜层理、 块状层理、叠瓦状构造
叠瓦状构造
当砾岩里含有一定砂,如何命名?
三级命名法: >50% :基本名 25%-50%: 质 10%-25%: 含 砾石含量20%, 砂75%--含砾砂岩 砾石含量30%, 砂65%--砾质砂岩
第二节 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
依据
结果
一、根据砾石圆度的分类 二、根据砾石大小的分类 三、根据砾石成分的分类 四、根据砾岩在剖面中的位置的分类 五、根据砾岩的地质成因分类
一、根据砾石圆度的分类
1.砾岩: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含量>50%。 2.角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
二、根据砾石大小的分类
• 细砾岩:砾石直径为2~l0mm; • 中砾岩:砾石直径为l~l0cm; • 粗砾岩:砾石直径为1~10dm; • 巨砾岩:砾石直径>lm。
三、根据砾石成分的分类
常见于山区河流,多位于河床沉积的底部。成分 复杂,为复成分砾岩,结构成熟度中-低,砾石对 称性差,具定向构造,长轴大部分与水流垂直, 近岸处与岸边平行。呈透镜状,带状分布,伴随 冲刷面构造。
大石河:花岗岩,花岗片麻岩,闪长岩,安山岩,石英岩等 滦河:闪长玢岩,安山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河成砾岩
本科必修课
沉积岩与沉积相
复习与思考
1. 根据成因,沉积构造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2. 层理的基本构成单元? 3. 波痕的几何要素? 4. 碎屑岩的颜色成因分类及影响因素? 5. 沉积构造与沉积结构有何区别? 6. 根据粒度,碎屑岩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第六章 砾岩和角砾岩
(Conglomerates & Breccias)
,磨圆度高,分选好,杂基 含量少,一般为化学胶结, 常分布于海侵层位的最底部 (海滩砾岩),分布于侵蚀 面上,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 或不整合接触,为海侵的开 始阶段产物,代表一个大的 地质时代的开始。
综合地质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矿物和岩石1.什么叫矿物?什么叫造岩矿物?矿物〔Mineral〕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的元素或化合物。
造岩矿物rock forming minerals 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称造岩矿物。
主要造岩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云母、方解石、白云石。
2.地壳中的造岩元素通常是指哪8种元素?含量最高的是元素是什么元素?O Si Al Fe Ca Na K Mg地壳中重量百分比最大的10个元素的顺序是:O>Si>Al>Fe>Ca>Na>K>Mg>Ti>H,假设按元素的原子克拉克值(原子个数),那么原子个数最多的元素是:O>Si>H >Al>Na>Mg>Ca>Fe>K>Ti。
3.常见主要造岩矿物有那些?肉眼如何鉴别?主要造岩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云母、方解石、白云石。
详细鉴别方法参照课本方法…4.什么叫岩石?什么叫岩石学?岩石〔Rock〕是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和岩屑组成的集合体。
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成分、构造构造、产状、分布、成因、演化历史和它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等的学科,地质学的分支。
〔w〕5.野外如何区分三大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矿物成分均为次生矿物,成分复杂,但较稳定,常见有石英、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和黑云母等。
次生矿物占当数量,物成分简单,但一般多不固定,常见的有:石英、正长石、白云母、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绿泥石和海绿石等。
除具有原岩的矿物成分外尚有典型的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透辉石、矽线石、盐晶石、十字石、红柱石、阳起石、符山石等。
构造粒状,斑状构造为其特征以碎屑,泥质及生物碎屑构造为其特征以变晶,变余、压碎构造为其特征。
构造具流纹,气孔及块状构造多具层理构造多具片理构造6.如何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互相转化关系?阐述岩浆岩的分类根据和分类方法,并进一步阐述三大岩类之间的互相转化关系?答案:〔1〕岩浆岩根据其化学成分〔SiO2〕分为四类,即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又根据生成条件〔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2分〕。
砾岩和角砾岩

砾岩性质主要取决于母岩的性质,
而且一般搬运距离不远,故研究砾石的成 分有助于追溯物源。
第六章 砾岩和角砾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一般特征 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 主要成因类型 研究方法和意义
一、根据砾石的圆度分类
砾岩(conglomerates):圆状和次圆 状砾石含量>50%。一般为沉积作用形成。 角砾岩(breccias):棱角状和次棱角状 砾石含量>50%。成因:沉积作用、构造作
底砾岩、层间砾岩和层内砾岩的特征比较
主要特征 底砾岩 层间砾岩 层内砾岩
在沉积间断面上由海侵、流 在连续沉积的背景上,由于 沉积物(岩)处于准同生阶 成因特点 水冲刷作用而形成 水流的突然增强而产生的 段的半固结状态,经侵蚀破
冲刷作用而形成的,它是边 碎和再沉积而形成的 冲刷边沉积的产物 砾石成分 一般比较简单,稳定性高的 坚硬砾石较多 结构成熟度 较为单一,且为下伏岩层破 较为单一,与下伏岩层相同 碎的产物 砾石磨圆度低,分选差,杂 基多, 成熟度低
底砾岩
层间砾岩
层内砾岩
1. 底砾岩 (basal conglomerates)
常常位于海侵层位的最底部,分布于侵
蚀面上,与下伏地层呈假般较简单,稳定组分较高,磨圆
度高,分选性好,基质含量少。反映长距离 搬运。
2. 层间砾岩 (interformational conglomerates) 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之间,它的存在并不代 表有侵蚀间断,与下伏地层是连续沉积的。 砾石成分较复杂,磨圆度差,基质成分复杂。 它们通常是当地岩石边冲刷、边沉积的破坏 产物。
各种成因类型砾岩的特征及其对比
《综合地质学》复习资料-地大北京

一、名词解释:矿物:岩石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的无机固体物质。
砾岩:陆源碎屑直径大于2mm,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
砂岩:是由直径为0.01mm-2mm的碎屑颗粒组成的,其中砂的含量超过50%,是机械沉积作用的产物。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样,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及未结晶的玻璃质称为称为基质,这种结构称为斑状结构。
似斑状构造:岩石由两群大小不同的矿物颗粒组成,但斑晶和基质基本上是同一时代的产物,是在相同或相近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的,基质是显晶质的,这种结构称为似斑状构造。
沉积作用:在地球表面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所经历的搬运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
沉积岩:是在地球表面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地质体。
岩浆岩: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或者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成的岩石。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酸性火成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硬度高,耐磨损,在地壳上分布最广,主要成分是长石、云母和石英。
玄武岩:一种基性喷出岩,SiO2含量变化于45%~52%之间,主要矿物成分为基性斜长石和单斜辉石。
岩盆:是中央微向下凹的整合盆状侵入体。
流面:侵入岩的原生流动搞糟,是片状、板状矿物及扁平捕掳体、析离体作平行排列形成的流面构造。
流线:侵入岩的原生流动构造,是指岩浆流动过程中针状、柱状矿物或长形捕掳体定向排列形成的线状构造。
倾角:倾向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所夹锐角。
变质作用:现存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的改变及化学活动流体的参与导致岩石发生成分、结构和构造方面改变的一种地质作用。
交代作用: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参与下通过组分的带入带出而使岩石总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板岩:具有板状构造的浅变质岩石,由泥质岩、粉砂岩或中酸凝灰岩经轻微变质作用而形成。
砾岩和角砾岩.ppt

二、根据砾石大小的分类
根据砾石的大小,可把砾岩分为以下四类:
细砾岩:砾石直径为2~10mm; 中砾岩:砾石直径为1~10cm; 粗砾岩:砾石直径为1~10dm 巨砾岩:砾石直径大于lm。 在实际工作中,对粗碎屑岩粒度大小的研究,应尽可能较准确地确 定出砾石的粒度组分,这是因为它除了可以用以分类命名外,还可以根 据其分布频率的特征,较简便地判断砾岩的成因。
3)风暴浪打碎早期形成的半固结岩层并原地或就近堆 积下来形成 。
第三节 成因分类及主要 成因类型
一、滨岸砾岩 二、河成砾岩 三、洪积砾岩 四、冰川角砾岩 五、滑塌角砾岩 六、岩溶角砾岩
一、滨岸砾岩
这种砾岩主要形成于海或湖的滨岸地带,由河流搬运 来的砾石沿海(湖)岸、经海(湖)浪作用长期改造而成。 其特点是砾石成分较单一,以稳定组分为主,如石英岩、 隧石及石英等;分选性好,往住以一个粒级占绝对优势, 在直方图上显示为一个突出的主峰;磨圆度好;扁平对称 的砾石常见,粗砾很少。砾石最大扁平面向着深水方向倾 斜,倾角不大,一般7o--8o,不超过13o。砾石长轴(即A 轴)大致与海(湖)岸线平行。滨海砾岩中有时含滨海的 生物化石碎片,但很少含有完整化石。在海侵过程中,这 种砾岩常是底砾岩的开始部分。砾岩体成层性好,横向分 布稳定,呈席状延伸。
粗粒碎屑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母岩的性质,而且一般搬运距离不 远,故研究砾岩的成分有助于追溯物源。在这种研究中所揭示的某 些岩石学特征,有时是研究其他岩类时极难甚至不可能得到的。可 以认为,它是推断陆源区位置和性质最可靠的直接资料。
第二节 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砾岩:因位于海浸层序底部而得名,代表一个长期的沉积间断之后所开始的新的
沉积,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底砾岩的特点是:分布面积不大但较稳定,砾石磨圆度高、分选性好,成熟度高,粒度由下至上逐渐变细等,代表长期侵蚀间断的产物,是判断构造运动和区域不整合存在的重要标志。
这种砾岩的成分一般比较简单,稳定性高的坚硬砾石较多,磨圆度高,分选性好;杂基含量少,主要是砂质—粉砂质成分,这表示它们经历了长距离的搬运。
通常分布范围广,如山东汶南、蒙阴一带,上侏罗统汶南亚组与下伏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呈超覆不整合接触。
在不整合面上,汶南亚组底部有底砾岩,砾径1—5cm,砾石成分以石英岩为主(约占80%—90%),其次为石灰岩和少量火成岩,磨圆度好,多为钙质胶结,厚约5—6m,分布普遍。
辨识标志是:
1)具有下伏老岩层的砾石和碎屑;
2)砾石分选性和磨圆度高,成分较杂,但以硅质砾为主;
3)下伏岩层的顶部有风化壳和粘土层或黄褐色氧化层;
4)其胶结物的时代才能代表底砾岩的形成时代;
5)可产有砂金、金红石、钛铁矿、锆英砂等重砂矿床。
层间砾岩:
因位于连续沉积的地层内部而得名,其上下无沉积间断,胶结物与砾石岩性常常相同。
通常是当地岩石边冲刷、边沉积形成的。
也可以在成岩阶段,由于胶体脱水,体积收缩,岩石碎裂成角砾,再被胶结,则可产生成岩角砾岩(砾岩)。
在动荡不安的沉积环境或同生断层中,可形成同生角砾岩,角砾与胶结物的成分相同。
层间砾岩的特点是:整合地夹于其他岩层之间,它的存在并不代表有侵蚀间断,与下伏地层是连续沉积的。
在其砾石成分中,可有软的不稳定的岩屑,有时,这些岩屑甚至是主要的,如石灰岩、粘土岩及弱胶结的粉砂岩等岩屑,磨圆度差,杂基成分复杂,它们通常是当地岩石边冲刷、边沉积的破坏产物。
如北京西山黑龙潭、郝家坊一带在下二叠统上杨家屯煤系中,有七层隧石中砾岩,它与砂岩、粘土岩组合成七个正旋回,岩性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呈规律性重复出现,为层间砾岩。
层内砾岩:
层内砾岩是指该岩层在准同生期尚处在半固结状态时,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成的砾石沉积物,再经成岩作用而成的砾岩。
这种成因的砾石确切地讲应属于内碎屑,故又称为同生砾岩。
由于形成这种碎屑的作用常很局限,所以砾石成分单一,未经搬运或搬运距离很短,只有轻微磨损,并一般限于单一的沉积环境内,厚度通常几厘米,最大可到1--2m。
层内砾岩在碳酸盐岩中分布普遍,如我国北方寒武系和奥陶系中的竹叶状砾屑石灰岩;在砂岩内的泥页岩碎屑也是很常见的。
后一种类型的层内砾岩,其中泥页岩砾石通常呈薄片状或板状“漂浮”在砂质的基质内,并出现在砂、泥岩互层剖面的砂质层底部。
层内砾岩比较普遍,但不指示沉积作用上有任何大的间断。
断层角砾岩或构造角砾岩:指在应力作用(断层作用)下,原岩破碎成角砾
状,被破碎细屑充填胶结或有部分外来物质胶结的岩石。
一般认为:角砾碎屑含量大于30%
的称为断层角砾岩,而碎屑含量小于30%的则称为断层泥。
它是动力变质岩中碎裂程度中等
的岩石。
构造角砾岩在断层破碎带广泛分布。
其厚度取决于破碎的强度。
有时可厚达数百米,
延伸数十至数百公里。
断层角砾岩:是由仍保持原岩特点的岩石碎块组成,角砾胶结物为磨碎的岩屑、岩粉
以岩石压溶物质和外源物质分为张裂角砾岩和压碎角砾岩两种,前者发育在张性断层重,后
者发育在压性断层中。
断层角砾岩的辨识特征:
1)角砾成分为断层两侧岩石,胶结物为岩粉、断层泥和热液物质,如硅质、铁质、钙
质等;
2)具有动力变质现象,如构造透镜体、挤压片理、断层褶皱等;
3)呈线状,与断裂分布相一致;
4)断层角砾岩往往与断层泥、断层泥砾岩、碎粉岩、碎斑岩、碎裂岩等形成一个完整
的分带序列;
是寻找热液矿床的标志。
不同成因的角砾岩的特征比较
类型角砾成分角砾大小分布产出形态胶结物质
断层角砾岩较杂,断层两侧不同
岩层的岩石角砾不均,离断裂面
愈近角砾愈细
沿断层面定
向分布
切层(体)产出钙质硅质铁质断层泥
胶结同生角砾岩
同生角砾岩较单一,与所在岩层
的岩性基本相同较均平行层面
与层理一致
有层理与砾岩层的岩性相同
火山角砾岩较杂,但一般均属火
山岩角砾不均基本与层面
一致
有层理凝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