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角砾岩[1]

合集下载

构造角砾岩描述

构造角砾岩描述

构造角砾岩描述
构造角砾岩是在构造运动过程中,由于岩层错动而形成的。

根据构造角砾岩的分布和形成条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沉积构造角砾岩:它是由挤压构造变形形成的,其特征是:①岩层中普遍存在由挤压作用所引起的剪切带和劈理;②岩层中普遍存在由挤压作用形成的小型褶皱;③岩层中普遍存在有同构造或逆断层。

(2)火山角砾岩:它是在岩浆侵入作用时,因岩浆沿破碎带向上侵入,使原来具有明显节理和劈理的岩石,发生弯曲变形而形成。

(3)变质构造角砾岩:是在岩浆侵入、火山喷发和变质作用的共同作用下,由于地壳抬升而在岩石中发生弯曲变形所形成的。

(4)挤压变形构造角砾岩:它是由于地壳运动而使岩石发生弯曲变形而形成。

—— 1 —1 —。

岩石类型

岩石类型

沉积岩岩石类型1.洞穴角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 土褐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 含量60%。

其中石灰岩角砾 90%±,粒度 8cm-4cm。

石灰岩角砾灰色呈次棱角状,溶蚀后呈次园状,磨圆分选性较差。

石英角砾含量10%±,粒度4-2mm,白色,分选磨圆较差,次棱角状。

胶结物: 含量40%。

由钙质、铁质、泥质和更细的碎屑物质所胶结。

成因:分选性差,磨圆差,搬运距离较短或未经搬运快速堆积而成。

2.石英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灰白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含量60% ±。

石英含量 90-95%,粒度 10-6mm ,无色,磨圆好,分选中等,圆状、次圆状,岩屑5% :粒度3-5mm,灰色,分选磨圆较差。

胶结物:含量40% ±。

Si质、 Fe质、 Ca质胶结。

成因:碎屑物质在搬运过程中棱角被磨蚀成圆状、次圆状,长期搬运沉积而成。

3.铁质石英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紫红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碎屑物质:含量70%。

石英含量100%,粒度8-6mm 。

石英砾石分选差,磨圆较好。

紫红色,被铁质氧化。

呈圆状、次圆状。

胶结物:含量30%,Si质、铁质胶结。

成因:砾岩碎屑搬运距离较近,碎屑物快速堆积,分选差,磨圆较好。

4.燧石质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灰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含量70%。

燧石含量80%,粒度10-14mm,圆状、次圆状,分选较差,磨圆较好。

石英含量20%,粒度10-12mm。

次圆状。

白色透明、玻璃光泽。

胶结物:含量30%,由硅质、铁质、胶结而成。

成因:分选较差,磨圆较好,搬运距离较远5.石英粗砂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灰白色或浅黄色,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含量70%,以石英为主,含量85%±,粒度2-1mm。

石英圆状、次圆状,分选好。

其次长石含量10% ±,粒度1- 0.5mmm 。

长石有风化现象,分选磨圆较石英差一些。

主要动力变质岩类型

主要动力变质岩类型

碎斑岩
2-0.5
10-50
无-微量
无定向, 原岩不易 块状构造 辨认
碎粒岩 脆性动力 变质岩 碎裂岩类
0.50.1(或 0.02)
50-90
无-微量
无定向, 原岩难以 块状构造 辨认
碎粉岩(断层泥 <0.1(或 岩) 0.02)
90-100
无-微量
无定向, 原岩无法 块状构造 辨认
断层泥岩
<0.1(或 0.02)
碎块>2
0-10
无-微量
无定向, 原岩可辨 块状构造 认
碎块>2
10-50
无-微量
无定向, 原岩易于 块状构造 辨认
主要动力变质岩类型
大类 岩石类型 主要颗粒 粒径(mm) 基质(碎 基+重结 晶颗粒) 含量% 重结晶颗 粒含量% 结构 碎斑结构,碎粒、碎粉物质包 围着残留的较大的矿物碎斑, 碎斑多于碎基,碎斑大都位移 、转动,碎斑中常见边缘粒化 及撕裂现象 碎粒结构,大部分物质被碾碎 成碎粒、碎粉,碎斑少于碎基 (碎粒、碎粉物质),碎粒较 均一,且趋于圆化,其中可见 塑性现象 碎粉结构,矿物几乎全被碾碎 成碎粉,其粒度较均一,分布 较均匀,碎斑少见 未固结,多呈膏泥状,矿物颗 粒难以辨认,主要成分为泥质 、炭质、粘土矿物等(由方解 石、长石、石英等呀溶减少而 形成) 糜棱结构,岩石具1/3左右的 残留碎斑,孤立分布于碎粒或 碎粉组成的条带或条纹中,碎 斑常圆化或边缘同质碎裂化 糜棱结构,可见较大碎斑呈不 规则状、眼球状或透镜状,趋 于定向排列,碎斑及碎基中可 见破裂及各种塑性变形显微构 造 构造 其它
主要动力变质岩类型
大类 岩石类型 主要颗粒 粒径(mm) 基质(碎 基+重结 晶颗粒) 含量% 重结晶颗 粒含量% 结构 压碎角砾状结构,碎块呈尖棱 角状,大小悬殊,杂乱排列, 胶结物常为次生的铁质、硅质 、碳酸盐等,泥质和本身的破 碎物亦可作为充填物 圆化角砾状结构,碎块呈次棱 角状、次圆状、扁豆状甚至浑 圆状,大小不等但悬殊不大, 长轴有时略具定向性,胶结物 常为碾碎的更细的碎屑及粒状 矿物,其它次生胶结物很少 压扁角砾状结构,碎块被压扁 、拉长,大小较为一致,杂乱 排列,胶结物主要为原岩的碾 碎物质,二者均具明显的定向 排列,有新生的绢云母、绿泥 石呈细条状、线纹状定向分布 碎裂(化)结构,轻微破碎,裂 纹较多,但裂纹中充填物较 少,原岩结构尚能辨认 碎裂结构,碎块间几乎无或没 有明显的相对位移,碎块外形 相互吻合或适应,裂隙或碎块 间常为磨碎的物质(碎基)或次 生的泥质(粘土矿物)、铁质、 硅质、碳酸盐等充填 构造 其它

综合地质学名词解释

综合地质学名词解释

1.倾向:倾斜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为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即为倾向。

2.平移断层:是断层两盘顺断层走向相对位移的断层。

3.相似褶皱:组成褶皱的各褶皱层作相似的弯曲,各褶皱面的曲率相同,但是,无共同的曲率中心。

4.劈理折射现象:强弱岩层相同的褶皱和岩系中,劈理以不同的角度与层面相交,形成劈理折射现象。

5.流线:又称线状流动构造。

岩浆流动过程中由角闪石、长石等线状、柱状矿物或透镜体以及长条状捕虏体和析离体,以线状优选定向排列而成的线状构造。

6.流面:又称面状流动构造。

岩浆流动过程中云母等片状、板状矿物或扁平状捕虏体、析离体,呈面状定向排列而成的面状构造。

7.花岗闪长岩:是一种岩浆岩,粗粒状,斜长石含量较多,碱性长石含量较少,二氧化硅含量在56%左右,石英含量在20%以上。

8.沉积岩在地球表面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所经历的搬运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9.沉积作用:在地球表面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所经历的搬运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

10.推覆构造: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一种大型至巨型的构造。

11.岩屑砂岩:由直径为0.01~2mm的碎屑颗粒组成,其中砂的含量超过50%,是机械沉积作用的产物。

12.褶皱作用: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的现象。

13.劈理:一种能按一定方向将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14.侧伏角:线状构造包含在倾斜平面内时,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锐角。

15.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岩层,受到垂直于岩层的挤压形成的线理构造。

16.线理倾伏向: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示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用方位角或象限角表示。

17.变质作用:由于地球内力作用使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

18.岩盆:岩浆侵入沉积岩层理面之间后,沉积岩底板在岩浆强大压力下,向下沉陷而形成的盆状的整合侵入体。

角砾岩分类及特征

角砾岩分类及特征

角砾岩分类及特征因此,准确地辨别出不同成因的角砾岩(砾岩)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地学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角砾岩(砾岩):由粒径>2mm的圆状、次圆状、棱角状岩石碎屑(砾石)经胶结而成。

角砾岩能很好地反映母岩成分和性质,它与母岩关系密切。

可用它判断构造运动、古海、湖岸的位置及古河流的流向。

砾石是天然的铺路材料和水泥拌料,某些砾岩常与铀、金、金刚石、铜等共生,是良好的找矿标志。

按砾石的圆度分为砾岩和角砾岩:砾岩:圆状、次圆状的砾石含量>50%的岩石;角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的岩石。

按砾径的大小可分为:巨砾岩:砾石直径>256mm;粗砾岩:砾石直径为64~256mm;中砾岩:砾石直径为4~64mm;细砾岩:砾石直径为2~4mm。

按砾石成分分为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

单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单一,多为稳定的岩屑和重矿物,其中某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如石英岩质砾岩,燧石砾岩及石英砾岩等;复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复杂,各种成分的砾石含量都不超过50%,通常分选较差、圆度不高,砾石抗风化能力也较弱,多为洪积产物。

根据在剖面上的位置分为:底砾岩:因位于海浸层序底部而得名,代表一个长期的沉积间断之后所开始的新的沉积,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底砾岩的特点是:分布面积不大但较稳定,砾石磨圆度高、分选性好,成熟度高,粒度由下至上逐渐变细等,代表长期侵蚀间断的产物,是判断构造运动和区域不整合存在的重要标志。

辨识标志是:1)具有下伏老岩层的砾石和碎屑;2)砾石分选性和磨圆度高,成分较杂,但以硅质砾为主;3)下伏岩层的顶部有风化壳和粘土层或黄褐色氧化层;4)其胶结物的时代才能代表底砾岩的形成时代;5)可产有砂金、金红石、钛铁矿、锆英砂等重砂矿床。

注意:因不整合面常常为构造薄弱面,可为断层及热液作用所利用,故底砾岩往往叠加有构造角砾岩、热液角砾岩等,大大增加了底砾岩辨识的难度。

这就需要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伪存真。

常见岩性——精选推荐

常见岩性——精选推荐

岩性描述1、灰黄色角砾岩,角砾呈棱角状,粒度大小悬殊,大者20-30厘米,小者10-15厘米,成分为灰岩占75%,粉砂质泥岩占20%,胶结物为灰岩及泥岩岩屑,岩石具强硅化中等褐铁矿化,岩石局部被铁质侵染后呈砖红色。

2、浅褐红色构造角砾岩,角砾呈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灰岩,胶结物为灰岩岩屑及砖红色粘土,具弱硅化、弱褐铁矿化,岩石显揉皱现象。

3、灰黄色、褐红色碎裂岩化粉砂质泥岩、岩石呈碎块状,局部具有硅化、褐铁矿化现象,偶见碎裂状石英团块,,岩石呈半风化状,多成粘土及砂土状。

4、岩石中见溶蚀小孔洞,孔洞中充填方解石晶体,局部见方解石细脉沿裂隙面分布。

岩石局部见方解石细脉、方解石颗粒、溶蚀小孔洞,孔壁见方解石颗粒,结构致密。

5、浅灰、浅紫红色、灰黄色角砾岩,角砾呈棱角状,粒度大小悬殊,大者20-30厘米,小者2-3厘米,一般10-15厘米,成分为灰岩占75%,粉砂质泥岩占20%,胶结物为灰岩及泥岩岩屑,岩石具有强硅化若褐铁矿化,局部被铁质侵染后呈砖红色。

6、褐黄色粘土层,具有滑感局部中等风化,岩石整体较破碎,局部裂隙面偶见方解石细脉分布,脉宽1-4mm。

7、灰黄色角砾岩,菱角主要成分为灰岩,角砾呈菱角状次菱角状,胶结物为钙质、泥质等,泥质含量较高,蚀变较弱,具弱硅化。

裂隙面见灰白色方解石薄膜,发育方解石细脉,呈网状展布,脉宽1-2mm。

8、浅灰色中层状泥质灰岩,岩石极为破碎,由泥质灰岩碎块及泥质物组成;局部见石英细脉及方解石团块岩层面分布。

9、浅灰色薄层状灰岩,局部见方解石颗粒、铁质薄膜,泥质胶结。

岩石中见溶蚀小孔洞,空洞中充填方解石晶体,岩石裂隙面被铁质被摸充填。

10、浅灰色碎裂状泥晶灰岩,岩石见方解石团斑、方解石细脉,局部被铁锰质侵染,泥质胶结,岩石松散。

11、紫红色、灰褐色角砾岩,角砾呈棱角状,粒度大小悬殊,大者20-30厘米,小者2-3厘米,一般10-15厘米,成分为灰岩占75%,粉砂质泥岩占20%,胶结物为铁质、泥质,胶结较松散,局部可见褐铁矿化现象。

变质岩石学:蛇纹岩 原岩成分相当于超基性岩的交代变质岩

变质岩石学:蛇纹岩    原岩成分相当于超基性岩的交代变质岩

蛇纹岩原岩成分相当于超基性岩的交代变质岩。

青磐岩原岩成分相当于中基性岩的交代变质岩。

云英岩、黄铁绢英岩、次生石英岩原岩成分相当于中酸性岩的交代变质岩。

矽卡岩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内形成的接触交代变质岩。

交代变质岩(metasomatic metamorphic rock)在热的气液态溶液作用下使原岩发生交代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交代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按性质可归结为三种基本类型:水解及水化作用、阳离子交代作用和阴离子交代作用。

交代作用较弱时,常可见变余结构和构造;交代作用强烈时,则被新的交代结构、变晶结构和变成构造取代。

1.蛇纹岩(serpentinite)由超基性岩受低-中温热液交代作用,使原岩中的橄榄石和辉石发生蛇纹石化所形成的岩石2.青磐岩(propylite)中基性浅成岩、喷出岩和火山碎屑岩在中-低温热液作用下,特别是含H2S、CO2的热液作用下经蚀变作用所形成。

又叫变安山岩。

6.矽卡岩(skarn)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在气成热液的作用下,经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的岩石。

“一个变质相指一定的温度、压力区间内的一整套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变质相的划分标志: 矿物组合, 通常用基性变质岩的矿物组合划分变质相, 并以相应的基性变质岩命名相关术语提示:变质级(变质带)Winkler (1974) 按温度将变质强度划分为四个变质级(等物理系列) : 很低级, 低级, 中级, 高级.1)很低级变质: 特征是变质基性岩中出现浊沸石,硬柱石, 葡萄石, 绿纤石等矿物的出现为标志, 温度区间为200-3500C.2)低级变质: 以变质基性岩中硬柱石, 葡萄石,绿纤石等矿物反应形成黝帘石和阳起石为标志,温度区间为350-5500C3)中级变质: 标志是泥质岩石中十字石(堇青石)出现和绿泥石消失. 在变质基性岩中以普通角闪石+斜长石(An17)为特征.温度区间为550-6500C.4)高级变质: 标志是泥质岩石中白云母和石英反应形成矽线石和钾长石组合(变质成因的紫苏辉石代表高级变质条件), 温度区间> 6500C.沸石相:标志是浊沸石和钠长石开始出现为下限,温度稍高可以出现葡萄石。

双阳地区磨盘山组灰岩中角砾岩的成因探讨

双阳地区磨盘山组灰岩中角砾岩的成因探讨

第39卷 第3期2020年09月 吉 林 地 质JILINGEOLOGYVol 39 No 3Sept 2020 文章编号:1001—2427(2020)03—29—4双阳地区磨盘山组灰岩中角砾岩的成因探讨朱书宏,孔凡乾,李 东,苑 强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吉林长春 130022摘要:双阳区丁家水库一带磨盘山组发育一套角砾岩,其特征与常见的构造角砾岩、一般的沉积角砾岩及与岩浆流体相关的爆发角砾岩有明显不同。

作者根据其岩石学特征分析,认为其成因是在成岩过程中,由于异常地热或压实作用,富含烃类气体的流体爆发时形成,反映了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

关键词:磨盘山组;气爆角砾岩;被动陆缘;丁家水库中图分类号:P588 212 5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 04 10;改回日期:2020 08 13基金项目:吉林1∶5万大三家子(K51E004023)、烧锅街(K51E004024)、吉昌(K51E005024)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9004205),所属二级项目辽东—吉中地区区域地质调查。

作者简介:朱书宏(1984—),男,四川绵阳人,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工程师。

河田学夫.吉林图幅地质说明书(1/40万)[R].伪满洲国地质调查所,1932.长春地质学院吉中区测大队.1/20万吉林市、磐石县幅区测报告(手稿)[R].1961.GenesisofbrecciainthelimestoneofMopanshanFormationinShuangyangareaZHUShu hong,KONGFan qian,LIDong,YUANQiangRegionalGeologyandMineralResourcesSurveyofJilinProvince,Changchun130022,Jilin,ChinaAbstract:ThisisasetofbrecciasdevelopedintheMopanshanFormationofDingjiareservoir,ShuangyangDistrict.Itcharacteristicsareobviouslydifferentfromcommonstructuralbreccias,generalsedimentarybrecciasandexplosivebrecciasrelatedtomagmaticfluids.Basedontheanalysisofitspetrologicalcharacteristics,theauthorsbelievethatitsgenesiswasduetoabnormalgeothermorcompaction,andtheformationofhydrocarbon richfluidsduringthediagenesisprocess,reflec tingthestructuralenvironmentofthepassivecontinentalmargin.Keywords:MopanshanFormation;gas explosionbreccias;passivecontinentalmargin;Dingjiareservoir0 引言吉林省中部地区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地层,其中石炭二叠系尤为发育,主要为一套陆缘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夹少量火山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名称:构造角砾岩
英文名称:Tectonic breccia
颜色:斑杂色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角砾状结构
主要成分:由构造角砾、岩粉基质和胶结物构成
所属岩类:变质岩\动力变质岩\构造角砾岩
鉴定依据:形成于构造活动带;角砾状结构
成因:脆性动力变质而成
产地:湖北英山 采集:周汉文
收藏:中国地质大学岩矿教研室 藏号:509
描述:周汉文数字化:周汉文
岩石名称:构造角砾岩
英文名称:Tectonic breccia
结构:角砾状结构
主要成分:构造角砾、岩粉基质和胶结物
所属岩类:变质岩\动力变质岩\构造角砾岩
鉴定依据:形成于构造活动带;角砾状结构
成因:脆性动力变质而成
产地:湖北英山 采集:周汉文
收藏:中国地质大学岩矿教研室 藏号:C509
描述:周汉文数字化:周汉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