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十章 泻下药

合集下载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代码:339】-中药学-泻下药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代码:339】-中药学-泻下药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代码:339】-中药学-泻下药[单选题]1.善泻胸胁之水的药物是A.甘遂B.大戟(江南博哥)C.芫花D.牵牛子E.商陆参考答案:C[单选题]2.用于治疗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宜用A.生大黄B.醋制大黄C.蜜制大黄D.大黄炭E.酒制大黄参考答案:A[单选题]4.既能利水消肿,又能润肠通便,治疗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及肠燥便秘的药物是A.火麻仁B.郁李仁C.桃仁D.瓜蒌仁E.柏子仁参考答案:B[单选题]5.下列各项,寓有"以泻代清"之意的方剂是A.凉膈散B.黄连解毒汤C.葛根芩连汤D.芍药汤E.普济消毒饮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凉膈散主治上中二焦火热证,方中配伍大黄、芒硝泻火通便,使热从下去。

[单选题]6.具有泻下、软坚、清热作用的药物是A.大黄B.番泻叶C.芒硝D.芦荟E.郁李仁参考答案:C[单选题]7.不宜与芫花同用的药物是A.甘草B.大枣C.乌头D.玄参E.细辛参考答案:A[单选题]8.患者,男,30岁,右下腹持续隐痛,轻度阵发性加剧,有轻度发热,恶心,胃纳不香,大便干结,小便微黄,苔白厚腻,脉弦滑,宜选A.芒硝B.大黄C.火麻仁D.商陆E.石膏参考答案:A[单选题]9.治疗水肿胀满,大便秘结,小便不利,首选药物是A.大黄B.牵牛子C.番泻叶D.巴豆E.芒硝参考答案:B[单选题]10.既能逐水退肿,又能祛痰利咽、蚀疮的药物是A.京大戟B.甘遂C.商陆D.巴豆E.芫花参考答案:D[单选题]11.属于配伍禁忌"十九畏"的药物是:A.海藻配芫花B.甘草配芒硝C.牵牛子配巴豆D.人参配大黄E.白敛配乌头参考答案:C[单选题]12.患者,男,21岁,面赤口渴,口舌生疮,心烦失眠,舌红脉数,宜选A.大黄配甘草B.大黄配黄连C.黄连配竹茹D.大黄配竹叶E.黄连配柴胡参考答案:B[单选题]13.以下除哪项外,均是攻下药的适应证A.饮食积滞B.虚寒泻痢C.血热妄行D.冷积便秘E.大肠燥热参考答案:B[单选题]14.善于治疗实热积滞,大便燥结难下的药物是A.通草B.巴豆C.芒硝D.火麻仁E.商陆参考答案:C[单选题]15.能够润肠通便,富含油脂,治老人、虚人便秘多用的药物是A.火麻仁、郁李仁B.火麻仁、芦荟C.杏仁、当归D.番泻叶、牵牛子E.芒硝、柏子仁参考答案:A[单选题]16.单味泡服,小剂量缓泻,大剂量攻下,用治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便秘的药物是A.郁李仁B.火麻仁C.番泻叶D.芒硝E.芦荟参考答案:C[单选题]17.患者,男,60岁,腹胀,大便干结,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涩,宜选A.大黄B.火麻仁C.杏仁D.松子仁E.郁李仁参考答案:B[单选题]18.患者,女,55岁,肝硬化多年,近日腹部胀大如鼓,小便量少,饮食、精神尚可,宜首选A.甘遂B.葶苈子C.巴豆D.商陆E.牵牛子参考答案:A[单选题]19."泻南补北"法适用的病理变化是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B.心阴虚而心阳亢C.肾阴虚而心火旺D.肾阴虚而肝阳亢E.肾阳虚而心火越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补肾水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火补水法或滋阴降火法。

中药学-泻下药PPT

中药学-泻下药PPT
外用能消肿散结,治疮痈肿毒。可用甘遂研末水调外敷。
• 用法用量:不入汤剂,入丸散,每次0.5~1g。
内服宜醋制,外用适量。反甘草。
京大戟
苦、寒 ;有毒。 归肺、肾、脾经。 功效:泻水逐饮,
消肿散结。
• 【应用】 本品毒烈之性与功用和甘遂相似,但逐水之
力稍逊,治水肿、痰饮、臌胀等证,常与甘遂同 用。偏行脏腑之水湿
—配附子、党参(温脾汤) ⑶ 痢疾初起,肠道湿热积滞不化
—配白芍、黄连(“通因通用”法)。 现代中西医结合: 急腹症——急性胆囊炎、胰腺炎、肠梗阻、肠痈
2、火热亢盛——取其“釜底抽薪” —使上炎之火下泄。
治吐衄,目赤,口疮,牙痛,咽痛等 ——配黄连、黄芩(泻心汤)
3、热毒壅滞——使热毒下泄 痈肿疔疖——配金银花、野菊花 肠痈初起——配牡丹皮、桃仁(大黄牡丹皮汤) 烧烫伤——单用或配用。 闭经——配益母草、红花
五、配伍应用 常与行气药配伍应用是本章药的配伍特
点。此外,还宜根据寒热虚实不同进行适当 的配伍。
4
六、使用注意
1.因证选药,因人而异。
2.中病即止,攻下药与峻下逐水药作用较强,部分有 毒,易伤正气和脾胃,故老人、小儿、体虚或脾胃 虚弱者慎用,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当慎用或忌用。 “得快利,止后服,不必尽剂。”
使用注意:哺乳期妇女慎用
芒硝
来源:
热水溶解
含有Na2SO4的天然矿物 -------- 皮硝
过滤
萝卜水煮
--上--层---液---冷--却--- 芒硝 ---风-----化---- 玄明粉(元明粉)
下层结晶
失去结晶水
朴硝 (皮 硝)
大黄
芒硝
泻热通便 —治热结便秘 泻火解毒 —治疮痈、咽痛

“中药学·泻下药--大黄”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中药学·泻下药--大黄”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中药学泻下药--大黄”的教学设计及实施张一昕;王茜;韩雪;郝蕾;曹丽静;郭秋红;刘宇;石铖【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5(000)023【摘要】围绕“主导-主体”这一教学模式,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辨证选药的思维和合理安全用药的意识。

以泻下药---大黄为例,根据教学设计的各个要素,以问题为核心,结合情境导入法、直观法、案例导入法、讨论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临床思维,促进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养成,同时有助于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检验。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er dominated-students centered" teaching mode, through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designs, could inspire strong interests on study, promote well-cultivated study habit, foster the thinking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lay solid emphasis on appropriate and safe drug selection. The article, providing the example of Dahuang, a famous purgative Chinese medicinal, according to every element of teaching design, applied multiple prob-lem-based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situation introduction, direct introduction, case analysis, intro-class discussion, in order to inspire study interests and set up clinical thinking, thus upgrading independent study capabilities of learners and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teachers.【总页数】4页(P158-160,164)【作者】张一昕;王茜;韩雪;郝蕾;曹丽静;郭秋红;刘宇;石铖【作者单位】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200;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200;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200;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200;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200;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200;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200;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4【相关文献】1."中药学·十九畏"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J], 杨赛男;戴斌2.中药学本科生导师制及其实施研究——以承德医学院中药学系为例 [J], 王子怡;祝盼盼;代盼盼;马帅;高杨;商亚珍3.中药学教学设计对中药学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启发的思考 [J], 李德森;廖华军;王英豪;吴水生4.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中药学本科生医院实践课程教学设计 [J], 常昕楠;荀培军;顾晨晨;沈岚;晋永;刘力5.临床中药学微课教学设计与思考 [J], 宇汝翠;陈象青;谢军;冯庭平;马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学课件--泻下药 PPT课件

中药学课件--泻下药  PPT课件
2019/2/14 中药学 52
2019/2/14 中药学 34
郁李仁
【药用】 本品蔷薇 科植物郁 李的成熟 种子。
2019/2/14
中药学
35
郁李仁
【性味与归经】 辛、苦、甘,平。 入大肠、小肠、脾经。
2019/2/14
中药学
36
【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润肠通便 特点:质润而降,兼行肠中积滞。 应用:大肠气滞,便秘兼气滞腹胀者 利水消肿 特点:下气利水消肿 应用:水肿腹胀满,脚气浮肿兼便秘者
清泄湿热 水肿、黄疸、淋证
2019/2/14
中药学
13
影响大黄泻下力量的因素
一、炮制 生用—力强 酒制--力弱、活血力强 炒炭—只有止血的作用 熟用—比生用力弱、比酒制力强
2019/2/14
中药学
14
影响大黄泻下力量的因素
二、配伍 与芒硝,增强疗效(大承气汤) 与甘草,泻下缓和(调胃承气汤)
2019/2/14
中药学
29
第二节 润下药
多为植物的种仁或果仁,富含油脂,具有 润滑作用,使大便易于排出,适用于一切血 虚津枯所致的便秘。
合理配伍,
如热盛伤津而便秘者,可与养阴药配伍; 兼血虚者,可与补血药配伍; 兼气滞者,须与理气药配伍。
2019/2/14 中药学 30
火麻仁
【药用】 为大麻科 植物大麻 的果实。
2019/2/14 中药学 44
大戟、甘遂、芫花功效主治异同
1. 2. 3. 不同点: 甘遂又疗风痰,治癫痫; 大戟又消瘰疬等; 芫花又祛痰止咳,治寒痰咳嗽等。
2019/2/14
中药学
45
巴 豆
【药用】本品为大戟科乔木巴豆的成熟果实。

《中药学》之泻下药

《中药学》之泻下药

《中药学》之泻下药1 攻下药(泻下力较强):大黄、芒硝、番泻叶2 润下药(泻下力缓) :火麻仁 (麻仁丸)3 峻下逐水药(泻下峻猛):甘遂、巴豆、牵牛子大黄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别名:川军,西军,酒军,熟军功效与应用:1.泻下攻积泻下作用强,尤适宜热结便秘。

大黄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大黄配巴豆、干姜:善治寒积便秘。

2.泻火解毒用于上焦火毒证(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热毒疮疡,烧烫伤。

3.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

4.活血祛瘀用于瘀血证。

还可清泄湿热,用于治疗痢疾、黄疸、淋证等湿热证。

常用饮片:生大黄(片或丁) 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用法:攻下生用,后下活血祛瘀酒蒸清上焦火酒炒止血炒炭注意:1、药味苦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服。

2、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慎用或忌用芒硝来源: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Na2SO410H2O)功效与应用:1.泻下软坚“大黄无硝不下”2.清热消肿外用治疗痈肿疮疡,目赤咽肿口疮。

用法:冲服(芒硝入水即化)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中药学》之祛风湿药用于风湿痹证①风寒湿痹②风热湿痹③痹证日久肝肾两虚。

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徐长卿、川乌(大毒) 、蕲蛇(有毒)、木瓜、乌梢蛇、桑枝。

祛风湿清热药:防己、雷公藤(大毒)。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香加皮(有毒)。

独活与羌活的比较相同点:1.祛风散寒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证。

2.发散风寒湿表邪,用于风寒挟湿表证。

不同点:独活:尤善于祛风湿止痛。

作用部位偏下,以治疗下肢痹证为宜。

解表作用较羌活弱。

羌活:解表力较独活强,祛风湿止痛作用部位偏上,以治疗腰以上风寒湿痹为宜。

羌活配独活:散风寒湿力强,风湿痹痛无论上下均可。

川乌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有大毒,炮制后用。

(生品0.3g可引起中毒)用法用量:1-3g。

宜先煎,久煎。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反贝母类、瓜蒌类、白蔹、白及、半夏。

中药学教材目录

中药学教材目录

《中药学》教材目录第八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浮萍木贼第九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第二节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白鲜皮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第三节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青果锦灯笼金果榄木蝴蝶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千里光白蔹四季青绿豆第四节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第五节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第十章泻下药第一节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第二节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第三节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千金子第十一章袪风湿药第一节袪风寒湿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青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路路通第二节袪风湿热药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穿山龙丝瓜络第三节袪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鹿衔草石楠叶第十二章化湿药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豆蔻草豆蔻草果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第一节利水消肿药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葫芦香加皮枳椇子泽漆蝼蛄荠菜第二节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石韦冬葵子灯心草萆薢第三节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第十四章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第十五章理气药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橼玫瑰花绿萼梅娑罗子薤白天仙藤大腹皮甘松九香虫刀豆柿蒂第十六章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稻芽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隔山消阿魏第十七章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第十八章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羊蹄第二节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第三节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紫珠棕榈炭血余炭藕节檵木第四节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灶心土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第一节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夏天无枫香脂第二节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凌霄花第三节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儿茶刘寄奴第四节破血消癥药莪术三棱水蛭虻虫斑蝥穿山甲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第一节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覆花白前猫爪草第二节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海浮石瓦楞子礞石第三节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矮地茶洋金花华山参罗汉果满山红胡颓子叶第二十一章安神药第一节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琥珀第二节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灵芝缬草首乌藤合欢皮远志第二十二章平肝息风药第一节平抑肝阳药石决明珍珠母牡蛎紫贝齿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叶生铁落第二节息风止痉药羚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第二十三章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第二十四章补虚药第一节补气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沙棘饴糖蜂蜜第二节补阳药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核桃仁冬虫夏草胡芦巴韭菜子阳起石紫石英海狗肾海马哈蟆油羊红膻第三节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楮实子第四节补阴药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明党参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桑椹黑芝麻龟甲鳖甲第二十五章收涩药第一节固表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须第二节敛肺涩肠药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石榴皮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粮第三节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海螵蛸莲子芡实刺猬皮椿皮鸡冠花第二十六章涌吐药常山瓜蒂胆矾第二十七章攻毒杀虫止痒药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蟾酥樟脑木鳖子土荆皮蜂房大蒜第二十八章拔毒化腐生肌药升药轻粉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

《中药学》目录

《中药学》目录

第九章清热药重楼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青果锦灯笼金果榄木蝴蝶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千里光白蔹四季青绿豆第四节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第五节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第十章泻下药第一节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第二节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第三节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千金子第十一章袪风湿药第十二章芳香化湿药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葫芦香加皮枳椇子泽漆蝼蛄荠菜第二节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石韦冬葵子灯心草萆薢第三节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第十四章温里药第十五章理气药第十六章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稻芽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隔山消阿魏第十七章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第十八章止血药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第一节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夏天无枫香脂第二节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凌霄花第三节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儿茶刘寄奴第四节破血消症药莪术三棱水蛭虻虫斑蝥穿山甲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矮地茶洋金花华山参罗汉果满山红胡颓子叶第二十一章安神药第二十二章平肝息风药第二十三章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第二十四章补虚药第二十五章收涩药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须第二节敛肺涩肠药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石榴皮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粮第三节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海螵蛸莲子芡实刺猬皮椿皮鸡冠花第二十六章涌吐药第二十七章攻毒杀虫止痒药第二十八章拔毒化腐生肌药硼砂升药轻粉砒石铅丹炉甘石第一节固表止汗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泻下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泻下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泻下药功能:泻下通便,以排除胃肠积滞、燥屎及其他有害物质(毒物、寄生虫)等;或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清解;或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从大小便排除,达到祛除停饮、消退水肿之目的。

有些药物兼能逐瘀、消癥、杀虫。

适用: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分类: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

使用注意:里实兼有表邪者,当先解表而后攻里,必要时攻下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

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虚药同用,攻补兼施,使攻下而不伤正。

泻下作用峻猛的药物,易伤正气及脾胃,故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

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中病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第一节攻下药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主治病证】(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2)火热上攻之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3)热毒疮肿,水火烫伤。

(4)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5)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6)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用法用量】生大黄:攻下。

入汤剂应后下;亦可用开水泡服,或研末吞服。

酒大黄:上部火热之证。

制大黄:活血作用较好。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芒硝【功效】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主治病证】(1)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2)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疮疡,乳痈,肠痈,痔疮肿痛。

芦荟【功效】泻下,清肝,杀虫。

【主治病证】(1)热结便秘,肝经实火,肝热惊风。

(2)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3)癣疮(外用)。

【用法用量】内服:2~5g,入丸剂,不入汤剂,或研末装入胶囊服。

外用:适量,研末干撒,或调敷。

【功效】泻热通便(大量),消积健胃(少量)。

【主治病证】(1)热结便秘。

(2)食积胀满。

(3)水肿胀满。

第二节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火麻仁既善润燥滑肠通便,又兼补虚,为治肠燥便秘之要药,兼体虚者尤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外具有润下作用的药物,除本节收载的以外, 常用的还有瓜蒌仁、柏子仁、杏仁、桃仁、决明 子、蜂蜜、当归、肉苁蓉、(生)何首乌、杏仁、 锁阳、胡桃肉、苏子、桑椹等,均散见于其他章 节,学习时应加以联系对照。
火麻仁、郁李仁共同点
二者皆质润多脂,性平,归大肠经, 均能润肠通便。都常用治肠燥便秘,二者 常相须为用。
3.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泻下药时,一 定要严格炮制法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控制用量,避免中 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第一节 攻下药
一、性能功效 本类药物多为苦寒,其性沉降,主入胃、
大肠经。具有较强的泻下通便作用,并能 清热泻火。
二、适应范围
1.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 之证。应用常辅以行气药,以加强泻下及消除 胀满作用。若治冷积便秘者,须配用温里药。
三、使用注意
1.本类药物有毒而力峻,易于损伤正气,临床应用当 “中病则止”,不可久服。
2.对于孕妇及体质虚弱的患者均忌用。均反甘草,不 宜同用。
3.对水肿、膨胀属于邪实而正虚者,在使用本类药物 时,要注意处处固护正气,可采取先补后攻、或攻补 兼施方法施治。
4.注意本类药物的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等,以确 保用药安全、有效。
服,每次1g。
芫花 Flos Genkwa
温,辛、苦。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泻下逐饮,祛痰止咳, 杀虫疗疮。芫花煎服 1.5~3g;丸散服, 每次0.6g。
商陆 Radix Phytolaccae
寒,苦;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泻下逐饮,消肿散结。
牵牛子Semen Pharbitidis
火麻仁、郁李仁不同点
火麻仁甘平油润,兼能滋养补虚,故尤 其适用于老人、产妇及体弱津枯血虚之 肠燥便秘。
郁李仁苦降油润,润肠通便作用与火麻 仁相似而药力较强,又兼能下气(兼能 行大肠之气滞),尤其适用于大肠气滞 津少之肠燥便秘。同时,郁李仁又能利 水消肿。也可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
火麻仁
Fructus Cannabis
【本课内容的要点】
1.攻下药 掌握:大黄 芒硝 了解:番泻叶 芦荟 2.润下药 了解:火麻仁 郁李仁 3.峻下药 了解:甘遂 牵牛子 京大戟(附红大戟)
巴豆 参考:千金子 商陆 芫花
名词术语解释
1.攻下:具有泻下通便、攻除积滞作用的药物,治大 便秘结、积滞内停的方法。
2.润肠通便:润滑肠道,通利大便之义,是指用富 含油脂,能润滑肠道的药物,治肠燥便秘症。
大黄
芒硝
大黄与芒硝不同点:
大黄又归脾肝心经。本品泻下攻积的力量强,善于荡涤 胃肠积滞,走而不守,如斩关夺门之势,故有将军之号, 为苦寒攻下的要药。尤宜于热结便秘,为治疗积滞便秘 的要药。取其泻下攻积之功,也可用治湿热痢疾初起或 饮食积滞,泻而不畅。同时,大黄入血分,能泻血分实 热、散血分瘀血,又具有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 祛瘀的功效,并兼能清泄湿热。又常用于: 1.血热 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火热上炎之目赤肿痛、咽喉 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常配伍。 2.肠痈腹痛。 3.烧烫伤。4.血滞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癥瘕积聚,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多种瘀血证。5.湿热黄疸、热 淋涩痛等证。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通 则不痛”的理论指导,目前临床上常以攻下药 为主,配伍清热解毒药、活血祛瘀药等,用于 治疗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囊炎、急性胰腺 炎、肠梗阻等急腹症,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 攻下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临床用途。
大黄、芒硝共同点:
二者皆苦寒沉降,归胃、大肠经,均可泻 下通便(泻热通便)。都常用治肠胃实热 积滞,大便秘结,腹满胀痛,甚则高热不 退,神昏谵语者(阳明腑实证),二者常 相须为用,二者外用都能清热消肿,用治 痈肿疮毒,红肿热痛。 注意:二者对于 孕妇、哺乳期、月经期均不宜使用。
用法。 5、试比较大黄、芒硝性能功用的共同点
与不同点。
温,辛;有毒; 归肝、肾、大肠经。 泻下逐水,破血消癥,攻毒杀积。
千金子
Semen Euphorbiae Lathyridis
【课后思考题】
1、试述泻下药的性能特点与主要适应范 围。
2、使用泻下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试述大黄与芒硝的功效与应用。 4、试述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的用量
第十章 泻下药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 配伍方法及攻下药、润下药、峻下药的 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
2.掌握药物2味,了解药物8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攻下药、峻下药大多作用峻猛,有的
有毒,要求掌握用法(包括炮制)、剂量 及禁忌,以保证用药安全。
二、功效
本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泻下通便,以 排除胃肠积滞、燥屎及有害物质(毒、 瘀虫等);或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之 邪通过泻下而清解,或逐水退肿,使水 湿停饮随从大小便排除,达到祛除停饮, 消退水肿的目的。
三、适应范围
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 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四、分类
根据本类药物作用的特点及使用范围的不 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及峻下逐水药 三类。其中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泻下作用 峻猛,尤以后者为甚;润下药能润滑肠道, 作用缓和。
大黄与芒硝不同点
芒硝味又咸,善于润燥软坚而泻下通便,善治 肠胃实热积滞,燥屎内停,大便燥结。且外用 清热消肿,又常用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 赤肿痛等证。
此外,芒硝因加工不同,有皮硝(朴硝)、芒 硝、玄明粉(元明粉、风化硝)之分。三者功 效大致相同,但有区别:
皮硝含杂质较多,多作外敷用;
芒硝质地较纯,可作内服;
五、配伍方法
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 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 陷;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益药同用,攻 补兼施,使攻邪而不伤正。
六、使用注意
1.攻下药、峻下逐水药,其作用峻猛, 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 休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 后及经期应当忌用。
2.应用作用较强泻下药时,当奏效果即 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平,甘。 归脾、大肠经。 润肠通便。
郁李仁
Semen Pruni
平,辛、苦、甘。 归脾、大肠经。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一、性能功效 本类药物在多为苦寒有毒,泻下作用
峻猛,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使体内潴留 的水液随从大便排出,部分药物还兼有利 尿作用。 二、适应范围 适用于水肿、膨胀、胸胁停饮等正气 未衰之证。
寒,苦;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逐水消肿,泻肺逐饮,消积通便,杀虫。
巴豆 Fructus Crotonis
热,辛;有大毒; 归胃、肺、大肠经。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 祛痰利咽,蚀肉疗疮。
巴豆
巴豆性热,有大毒,药力刚猛,善于峻下 冷积,开通肠道闭塞,常用治寒积便秘急 症,为温通峻下之要药。且能祛痰利咽, (外用)蚀疮。又可用治:1.喉痹痰阻, 寒实结胸;2.痈肿脓成未溃,疥癣恶疮等 证。本品入丸散服,每次0.1~0.3g。十九 畏中巴豆畏牵牛,不宜同用。
第二节 润 下 药
一、性能功效 本类药物多为植物种子和种仁,富含
油酯,味甘质润,多入脾、大肠经,能润 滑大肠,使大便软化易于排出
二、适应范围
适用于老年津枯、产后血虚、 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的肠燥津枯 便秘。
三、配伍方法
使用本类药物还应根据不同病情,配伍其他 药物。若热盛津伤而使便秘者,配清热养阴药; 由于血虚者,配补血药;若兼气滞者,可与行气 药同用。
玄明粉质地纯净,且已脱水,便于制成散剂, 除内服外,常作口腔病、眼病的外用药。部分 地区药房配方时,芒硝与玄明粉不分。
番泻叶、芦荟相同点
番泻叶与芦荟二者皆苦寒沉降,均能泻 下通便(泻下导滞)。都常用治热结便 秘,习惯性便秘。注意:二者对于孕妇、 哺乳期、月经期均不宜使用。
番泻叶、芦荟不同点:
甘遂 Radix kansui
寒,苦、甘。 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泻下逐饮,消肿散结。 注意:甘遂有效成分几乎不 溶于水,故不入煎剂,宜入 丸散服,每次0.5~1g。
大戟
Radix Euphorbiae Pekinesis
寒,苦、辛;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泻下逐饮,消肿散结。 煎服1.5~3g;入丸散
番泻叶泻下导滞作用与大黄相似,本品小剂量 可起缓下作用,大剂量则可攻下。此外,番泻 叶通过泻下通便、排除水湿可达行水消胀之功, 也可用治腹水臌胀,阳实水肿。
芦荟既能泻下通便,又能清肝火,故肝经火盛, 头晕头痛,烦躁易怒,惊痫抽搐,兼见大便秘 结者,芦荟常选用。同时,芦荟又能杀虫疗疳, 也常用治:1.小儿疳积,虫积腹痛。2.疥癣。 本品宜入丸散。
3.峻下逐水:有剧烈泄下作用,能引起连续腹泻, 或有利尿作用的药物,使内停水饮从大小便得以攻除 的治法。
4.泻水逐饮:用泻下作用峻猛,能引起剧烈腹泻或 兼有利尿作用的药物,治水肿、鼓胀、胸胁停饮等内 停而正气未衰之证的方法,使体内潴留的水液从大小 便排出的方法。
一、含义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 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2.具有较强清热泻火作用的攻下药,又可用于 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发狂;火热上炎所致的头 痛、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以及火热炽盛 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上部出血证。上述 病证,无论有无便秘,应用本类药物,以清除 实热,或导热下行,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3.此外,对痢疾初起,下痢后重,或饮食积 滞,泻而不畅之证,可适当配用本类药物,以 攻逐积滞,消除病因。对肠道寄生虫病,本类 药与驱虫药同用,可促进虫体的排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