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 管理学概论

合集下载

上海大学 管理学概论共49页

上海大学 管理学概论共49页
上海大学 管理学概论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大学管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大学管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大学管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管理学概论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1 管理学的定义及其发展管理学是对管理活动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运用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人类社会组织生活的需要。

古希腊有世界上第一个管理学家患急醒,醒丰饽,他是古希腊学派的创始人。

其后,有经焉德翁,托马斯·杰斐逊,罗伯特·德克斯勒等学科的提出和发展。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丰富的过程。

1.2 经济学原理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经济学原理在管理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管理学与经济学原理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指导着管理的各种活动。

经济学原理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包括:需求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和定价策略、市场失灵等方面。

1.3 经济法规和商业伦理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经济法规和商业伦理在管理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经济法规和商业伦理对管理活动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

在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守国家的经济法规,同时也要遵守商业伦理,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准。

1.4 组织行为学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在管理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指导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1.5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目标和责任、计划和控制、组织和领导、人才管理、激励和绩效评价、沟通和协调等方面。

这些基本原理是管理学的基石,对于管理活动的开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管理学中的管理职能及其实施2.1 管理职能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

这些职能是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技能。

2.2 管理职能的实施计划是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所进行的一项综合工作。

组织是管理者对各项活动进行合理布置和安排的工作。

领导是管理者对组织中的人员进行指导和促进,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工作中来,并全力以赴地完成各项任务。

第1章管理心理学概论管理心理学-上海大学李刚

第1章管理心理学概论管理心理学-上海大学李刚

⑷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 组织系统的内环境(题在 于行为激励问题。 组织目标(效率) 实现离不开组织 成员积极性、主 动性和创造性的 发挥。如何发挥
就必然涉及激励
问题。
8
系系
统外 统内 环境 环境
技术环境 工作性质、技术水平、产品特点
输 出
技 术




料入


工作人员
17
多学科交叉性特点: 管理心理学是把管理学、心理学、社会 学、生理学、医学等学科知识,综合应 用于管理实践的一门学科
管理心理学的多层次性特点:这主要体 现在两个方面: ⑴体现在个体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 规律与管理特点上 ⑵体现在高层、中层与基层管理特点上
18
管理层次与对象不同,管理重点方法与 模式也不一样。
个体层次:重点是职工个体行为积极性、 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激励与调动;
团体层次:重点是人际沟通、人际关系 与人际冲突的协调,从而增强凝聚力与 士气,提高管理效率;
组织层次:重点是组织设计、组织文化 与气氛、促进组织变革与发展。
19
高层组织与领导:面临关系全局的、非常规、 非程序化的问题,因而在管理上,宏观决策能 力、把握全局的能力与胆略,显得特别重要。
38
率先把心理学知识开始应用于工业企业的是法 国心理学家斯特恩(L·Stern),并于1903年提 出“心理技术学”这一概念。
最早进行心理技术学具体研究的是德籍美国心 理学家闵斯特伯格,被誉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经济生活》, 1913年被译为《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30
人事心理学
第1章管理心理学概论管理心理学-上海大学李刚
管理心理学

管理学概论课件整理(同济,用与整理知识框架)

管理学概论课件整理(同济,用与整理知识框架)

管理学概论课件整理1、管理的概念(见书)2、管理概念的四层涵义3、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首要职能)、组织(必要职能)、领导(核心职能)、控制(有效职能)、创新(动力职能)4、组织的概念:组织的定义、组织的使命和目的。

5、公共管理的特点:A、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

B、以公共组织为依托。

C、运用公共权力进行有效管理。

D、不具竞争性的独占性(公共利益要求)。

E、接受公众的监督和社会舆论批评及评价。

6、企业管理的特点:A、企业管理目标相对单一。

B、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

C、具有典型的经济理论(如以市场为导向、经济为最大原则)。

D、企业管理的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由此委托的经营管理权。

7、组织中的活动:业务活动、管理活动———是保证作业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管理本身没有目标,但有目的。

8、业务活动需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9、管理活动需要的资源:4M——人力资源manual labor、物力资源material、信息资源message、财力资源money10、追求效益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A、效率与效益的关系。

B、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C、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关系。

D、长远效益与眼前效益的关系。

11管理活动的四项基本特性:两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目标性、组织性、创新性12管理师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管理是科学——总结经验,上升为理论、客观规律,用以指导实践。

管理是艺术——管理科学还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

管理工作者应用管理科学,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13、管理的有效性与效率(见书)14、管理的目标性:是管理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区别于其他人类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大构成——A、是特定组织或群体的共同目标(共同性)。

B、具有层次结构性和弹性(层次性)。

C、具有时间跨度的区别(时间性)。

D、具有多种价值含义。

15管理的组织性:同一性——与管理目标相一致,载体性——管理工作实施的依托,前提性——以组织合理构建为前提,规范性——受组织规则、规范的制约。

《管理学概论》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学概论》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学概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拓展资源一、什么是管理?——管理学的基本命题探讨“管理是什么?”是每个初学管理的人首先需要理解和明白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管理的定义。

逻辑学认为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定义是对概念的内涵或语词的意义所做的简要而准确的描述。

管理的定义是组成管理学理论的基本内容,明晰管理的定义也是理解管理问题和研究管理学最起码的要求。

从词义上,管理通常被解释为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

但人类从来就不曾取得对于管理定义的一致理解。

由于管理概念本身具有多义性,它不仅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而且还因时代、社会制度和专业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随着生产方式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人类认识领域的拓展,人们对管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的差别还会更为明显。

长期以来,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管理作出了不同的解释,然而,不同学者在研究管理时出发点不同,因此,他们对管理一词所下的定义也就不同。

直到目前为止,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各种不同的管理学派,由于理论观点的不同,对管理概念的解释更是众说纷纭。

如何对管理这一复杂的概念进行比较全面和一般地概括呢?让我们对管理活动的—般情况先做—下剖析。

我们知道管理是一种行为,作为行为,首先应当有行为的发出者和承受者,即谁对谁做,其次,还应有行为的目的,为什么做。

因此,形成一种管理活动,首先要有管理主体,即说明由谁来进行管理的问题;其次要有管理客体,即说明管理的对象或管理什么的问题;再次要有管理目的,即说明为何而进行管理的问题。

有了以上三个要素,就具备了形成管理活动的基本条件。

同时,我们还应想到,任何管理活动都不是孤立的活动,它必须要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

以上分析说明,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必须由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管理主体,回答由谁管的问题;管理客体,回答管什么的问题;组织目的,回答为何而管的问题;组织环境或条件,回答在什么情况下管的问题。

上海大学管理学历年考点汇总

上海大学管理学历年考点汇总

上海大学管理学历年考题汇总
名词解析
战略制定集中产业经营策略集中一点公司战略波士顿矩阵职能战略战略实施超竞争决策
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管理跨度态度的三要素管理方格论
目标管理管理道德期望理论非正式沟通无边界组织
无边界组织,控制,相关多元化,利益相关者
非正式组织,组织文化,权变理论,控制,公平理论
简答题
1、管理者如何管理利益相关者?
2、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有哪些?
3、信息技术如何影响组织?
4、如何激发组织创新?
5、高效工作团队的特点?
6、如何领导团队工作?
7、论述赫塞布兰查得的情境领导理论?
1、比较分析传统组织于新型组织的区别
2、分析组织文化的7个维度
3、为什么说21世纪成功的组织需要成为学习型的组织?
4、你认为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为什么?
5、说明管理者制定计划的原因?
6、阐述和评价权变理论的路径——目标模式
7、当今,企业管理为什么会出现分权化趋势?
8、减少组织变革阻力有哪些策略可以选择?
1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2公平理论的内容及其实施局限
3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区别
4管理者为什么要重视非正式沟通
5赫咨伯格双因素理论内容
6高层管理者需要哪些管理技能
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价值。

2、分析三鹿企业危机处理中的道德问题。

计算题
论述题
有人说,21世纪是“扁平化”的世纪。

请结合组织变革理论谈谈你的观点。

管理者领导缺乏有效性,运用费得勒权变理论怎样采取措施提高领导有效性。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32学时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32学时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执笔人:陈克巧审核人: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管理学概论(Management Theory)教学对象:工程类各专业课程编码:课程类别:必修(选修)课。

总学时:32学时;授课30时(其中案例讨论6课时),考查2学时。

总学分:2个学分选用教材:管理学概论郭朝阳等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先行课程:二、教学目的和任务《管理学概论》工程类专业一门必修课,目的是使工科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以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知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管理基本理论,了解一定的管理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基本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概论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管理的概念、性质、职能、熟悉管理的基本问题,了解管理环境,旨在对管理有个概括认识,为今后各章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第一节管理管理的必要性、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的区别、管理的二重性理论第二节管理者“经理革命”——职业管理者的出现、管理者的类型、管理者的能力要求、.管理者的角色、成功的管理者与有效的管理者第三节管理学学科体系、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本章重点:管理的概念、特征,管理的性质和职能,管理者的类型、职能、角色、技能,个体的假设第二章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熟悉各个阶段的主要管理思想,进而加深对管理学的理解,为掌握管理的一般规律奠定理论基础。

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韦伯的官僚集权组织、古典管理时代小结第二节人际关系学说时代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的要点、行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际关系时的小结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时代管理理论丛林的出现、管理过程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方法、管理科学权变法本章重点: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韦伯的组织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霍桑试验的结论,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理论,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权变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管理学概论01

管理学概论01

管理学概论(260000539)一、单选题(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引起管理界的轰动,从此创建学习型组织、进行修炼成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

(管理者角色)是作为一般的管理者在组织系统内从事各种活动时的立场、行为和作用等一系列特性的归纳。

(经验学派)主张通过研究分析成功的或失败的案例来对管理问题进行剖析,从中提炼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原理来指导日常工作。

(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于需要的内容和结构,以研究如何推动人们的行为。

(权变理论学派)强调随机应变,试图通过“权宜应变”融各学派学说于一体。

(社会系统学派)从组织的整体出发来阐明管理的本质,它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使命)是一个组织所选择的服务领域或事业。

(宗旨)是一个组织最基本的目标,也是这个组织何以存在的基本理由。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计划)重要性。

“管理系统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利克特提出的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领导方式,这种理论把领导方式分为四类,其中一类表现为:领导者极为专制,对下属缺乏信任,习惯于由上而下地发布命令,并用恐吓与惩罚来激励下属,决策权高度集中。

这类领导方式被称为(极端专制独裁型)“集中决策、分散经营”是下列哪种组织结构的基本思想(事业部制)“鲶鱼效应”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最大启示在于(不能一味地追求安逸,要具有忧患意识)20世纪初,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发表,是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案例《关于管理理论的争论》中的海伦对付不同的顾客经常都在改变销售方式和风格,这体现了哪一种管理理论的观点(权变理论)案例《关于管理理论的争论》中的海伦对付不同的顾客经常都在改变销售方式和风格,这体现了哪一种管理理论的观点(权变理论)案例《升任总裁以后的担忧》中,郭宁要成功地胜任总裁,下列哪些选项的素质对他更重要?(战略能力)案例《升任总裁以后的担忧》中的郭宁,在担任装配部经理几年后便将许多工作交给助手去做,自己可以腾出更多时间用于规划等方面的工作,这说明了下列哪项管理艺术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管理者技能(Management Skill)
• 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 洞察事物,形成正确概念,把握主要矛盾 • 人际技能(Human Skill) 与人打交道,与他人合作和有效工作 • 业务技能(Technical skill) 熟悉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和方法
难仿制的
Nonsubstitutable
无法替代的
管理资源日益成为核心资源
• 资金资源:2004年全世界已有五万多亿美 圆的银行存款和游资; • 人力资源:2004年全世界已有三百多万各 类专家和教授; • 技术资源:2004年全世界存储有1500多万 项成熟的先进技术和专利,并以每年15% 的速度增长; • 信息资源:全世界每天有600亿个信息单位 的信息向全世界发送,并以每年20%的速 度增长;
Chp1
管理与管理者
1. 为什么要学管理?
• 成功的管理者 • 出色的被管理者 • 管理是企业的核心资源
成功管理者
马云、马化腾、王石、刘永好、宗庆后、 柳传志、潘石屹、李彦宏…… 2013年薪:lenovo CEO杨元庆1.3亿, 中集 CEO万国良862万元 乔布斯、比尔-盖茨…… 我们呢? ……
计划
领导
组织
管理总论 发展简史 社会责任 管理决策
创新与发展
课程考核方法
• 平时成绩,占分值40%; 课堂考勤10%;
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30%。
• 考试+课程论文,占分值60%。
Outline
• • • • • 管理与管理者(1st ) 管理思维形成与发展(2nd ) 管理前沿 (3rd ) 战略计划与竞争 领导理论 (9th )
组织文化
企业文化(80年代)
知识管理 学习型组织
P.M.Senge (90年代)
2) 管理方式方法研究的演进路径
科学管理理论
F.W.Taylor(20)
行为科学
E.Mayo(30)
管理科学理论
伯法(50)
决策理论
H.A.Smon(60)
生产管理、信 息管理方法
(70年代)
BPR
M.Harmmer J.Chamy(90年代)
3) 经营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
厂商理论
20年代
产业组织
贝恩40年代
市场学
P.KotlerC(60年代)
消费者理论
(70年代)
策略学
竞争大未来、
Gary Harmel, C.K.Prahalad
(战略管理)
M.E.Porter(80)
国家竞争优势
M.E.Porter(90)
《管理学》课程的内容框架
控制
管理思维的特点
• • • • 管理活动的因果关系复杂; 管理实践难以重复; 管理认知具有多重性; 解决管理问题需要问题导向
因此,学习和研究管理,需要: 与景相依、与人相合、与规相存、与时相进
管理不在于 “知”,而在于“行”。 ——德鲁克
“我永远不会提拔一个从不犯错误、特别是
从不犯大错误的人担任最高层的工作。”
基于资源的管理
( Resource-Based Management )
• 组织是一个资源集合体, 资源是战略分析的 最基本单位; • 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 有价值的资源是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 • 忽视了资源转换的作用;
管理是企业的关键能力
* 基于能力的管理
( Capability-Based Management )
Management Functions
Planning
Select goals and ways to attain them
Resources
* Human * Financial * raw materials * Technological * information
Performance
• 在这个定义中,德鲁克使用了一个关键词:使命。什么是使 命呢?使命就是组织存在的原因。关于使命的假设规定了组 织把什么结果看作是有意义的,指明了该组织认为它对整个 经济和社会应做出何种贡献。
26
管理职能
• 计划。 制定目标并确定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 组织。 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来设计组 织结构、配备人员和整合组织力量,以提高 组织的应变能力。 • 领导。 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以使他们为实现组织 目标作出贡献。 • 控制。 控制是检查、监督组织活动的进展情况,以便 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确保计划及组织目 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上述四大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创业路在何方?
• 19.2万(2013年上海新注册企业) • 商品短缺——全面过剩 的社会 整个社会试错激励及其他相关激励不足 法律约束、道德约束和信仰约束缺失. (创业试错——市场试错——人格试错) • 国有企业(政府) ——企业家 • 企业家经济是市场经济成熟形态
创业者10忌
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
探讨主题
• Ethics & CSR(4th ) • 竞争性生态(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
技术进步(“大云平移”、3D打印、物联网、量子技术)、 商业模式、全球竞争……( 5-6th )
• KM(组织间知识获取、转移、应用等; 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升级等;)(7-8th ) presentation (reference为主) • 课程论文
• 竞争获胜取决于自身的动态变化能力; 能力表现在企业变化的过程中; 组织的战略应根据能力优势来制定; 容易忽视能力的资源条件; 能力的现实交易不确定性强;
2. 如何学习管理?
• 注重培养管理思维; • 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多地)了解和 掌握重要的管理理论;(尽可能多地)了 解组织存在的重要管理问题,特别应当结 合中国企业的实际; • (尽可能理论+案例)启发学生思维,调 动学生情绪,设法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Leading
Use influence to motivate employees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4. 管理者的工作是什么?
• 管理者的区别及要求 • 管理者的工作
德鲁克:管理者的定义
• 德鲁克认为,仅将管理者定义为“对他人的工作负有 责任的人”是不够的,管理者应该是“对企业的绩效
管理学的流派及构成
1) 组织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
古典组织理论
H.Fayol,(20)
Max Weber
组织行为学
E.Mayo, K.Lewin A.H.Maslow D.McGregor(40)
组织社会学
C.I.Barnard的社会 技术系统(60年代)
领导科学
Mintzberg的经 理角色(70年代)
负有责任的人”。
• 这里所谓的绩效,就是合理使用资源(人员、设备、
原材料等)。
• 管理者两项核心要务:建立团队/权衡利益
30
管理者的区别
• 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 • 管理人员是那些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指挥或协调他 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 • 管理人员的垂直差异 首席执行官、部门经理、基层经理、监督人。 • 管理人员的水平差异 综合管理者,不同职能部门(生产、营销、财务、人事)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也是中国的最大的机遇。”
16
核心竞争力的四大资源标准meet
these four criteria become a source of:
Valuable
有价值的
Rare
稀有的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Core Competencies
核心竞争力
Costly to imitate
• 对于中国管理者的培训,90多岁高龄的德鲁克一直亲 力亲为,免费提供技术和业务的咨询和帮助。 • 德鲁克在给北京光华德鲁克研究会的开幕词中这样写 道:“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 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
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
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的人才能建设中国, 因此快速培养并使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迅速成长起来是
——德鲁克
23
研究生学习应该
• • • • 潜心研读理论、文献; 敏锐洞察实践中问题; 深入分析探讨的问题; 科学研究并解决问题。
3. 什么是管理?
管理的多种定义(理念)
• 大棒加胡萝卜(古希腊谚语)。 • 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 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办法去干。
• 孔茨(现代管理学者):管理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 境,使集体工作的人们能够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的 过程。
37
任务二:使工作富有成效,员工具有成就感
• 管理的第二项任务是使工作富有成效,使员工有成就感。 企业只有一个真正的资源:人。只有使人力资源具有生产 力,企业才能运作。
• 人力资源是所有经济资源中最未有效使用的资源,提高经
济绩效的最大机会在于提高人们工作的效率。企业能否运
作归根结底取决于它促使人们尽职尽责、完成工作的能力。
• 企业管理必须始终将经济绩效放在首位。管理层只能以它
创造的经济成果来证明自己存在的必要与权威性。如果管 理未能创造经济成果,管理就是失败的;如果管理层不能 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提供顾客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管理 就是失败的;如果管理层未能用交付于他的经济资源提高
或至少保持其生产财富的能力,管理也是失败的。
34
管理者第二项要务
• 第二项要务:管理者必须权衡目前利益与长远利
益。 • 管理者所做的一切必须既有利于当前,又有利于 根本的长期目标和原则。他即使不能把这两个方 面协调起来,至少也必须使之取得平衡。管理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