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其师信其道
亲其师而信其道

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能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不仅有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且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更有利于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标签:师生关系;良师益友;和谐;威信“亲其师,信其道”一句源自《学记》,意思就是: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其所言,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
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果确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自然会亲近你,信服你,对于教师所教,也会得到学生的认同,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产生良好的效果。
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在这里笔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1.建立友好关系,创建和谐氛围“亲其师,信其道”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亲其师”,教师必须降低姿态,放下架子,努力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发自内心的肯定你,接受你。
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当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1.1倾注爱心,关爱学生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爱心,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蕴涵着无穷的力量。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面对的是不是一件件工具,一张张图纸,而是一个个充满活力、逐渐成长的学生。
教师应当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成为学生的朋友,有时我们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温和的眼神,一句淡淡的问候,一次轻轻的抚摸,都会让学生感受到师爱的温暖,都可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和潜在的能力。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成长进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1.2懂得尊重,相信学生尊重架起了沟通师生间情感的桥梁。
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也要尊重他们的感情,更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信其道,爱其师,乐其道的意思

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信其道,爱其师,乐其道的意思尊师重道,从古至今,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从古代的孔子、老子、荀子,到现代的毛泽东、邓小平,尊师重道,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国古代文化君子劝学和尊师重道,无不以此为前提。
古今中外,作品无不论及“尊师重道”,古人少不了把“尊师重道”当作品核心思想,而现代作家也用“尊师重道”绘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
无论是文人士大夫还是平民百姓,对老师的敬重和对道德的尊重均应不断深化,以求不断把传统文化的精神继承好,由此显出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的新一代精神。
(二)尊师重道的理解尊师重道,意为先要尊重老师,履行学习的义务,不能忘记老师给予的帮助。
学习,如孔子所言,要遵守其道德准则,努力求学,以此将自己的学习和社会扌力融合。
“尊师重道”让我们明白,要有责任心,尊重老师,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责任,而不是只是一种义务。
老师教会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勤奋,而且要有进取心、有责任心、有自信心,有长远的视野,有平衡的审美情趣,并竭力以新的视野和思考方式去探索、发现,改变处境,掌握一切可能。
不论是在学习、工作、事业、友谊中,“尊师重道”即是一种社会正规之守则,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老师和学习,谨守学习义务,以此加强社会责任自觉。
(三)尊师重道的内容尊师重道,其宗旨和内容,有如下几点:一是尊重老师。
尊重老师,不仅要尊重他们的才华,更要尊重他们的教诲和态度,并致以礼节的问候。
学习的精神,从尊敬老师开始,因为老师是引领学生成长的和平大使,要记住师者之风,学以致用,积极进取。
二是重视学习。
重视学习,要有认真的潜心学习的精神,认真领会老师的教诲,把神圣的知识进行实习,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积极参与课堂研讨和班级活动,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加强实践能力。
三是崇尚道德。
尊师重道,要以道德良知为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按照道德标准行事,不仅要求言行得体,而且要求对他人有信仰,对朋友有礼容,对社会有责任,从而继续把优良的传统文化精神继承好。
亲其师信其道的意思

亲其师信其道的意思
“亲其师,信其道”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
出自《学记》的“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原文节选: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译文:最理想的教育是:在校按正当的典籍进行,离校后始终遵循不疑。
这犹如不练习弦上操作手法就不能演奏琴瑟,不学习比兴之法就不能作诗明志;不学习杂事就不能理解和实践各种礼仪;同样,不喜欢自己的学业,就不可能以学为荣。
所以,君子对于学业,总是致力于情志的修养,技艺的修习,居处的严谨,交游的端庄。
做到了这些,就能专心于学而敬爱师长,亲爱朋友而信守道义,因而即使离开他的老师和朋友也不会背离老师的教导。
浅析“亲其师,信其道”

OCCUPATION2011 1120在中国的传统教育过程中,从学生层面分析,一直存在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现象。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几年教龄的老师都知道,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情绪。
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就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程,喜欢学这门科目,相应的,这一科的学习成绩就好。
可见,老师的人格魅力有多大,老师的缺点对学生的影响又有会多深!在笔者担任中专生班主任工作的几年中,对此也深有体会。
一、“亲其师”何谓“亲其师”,简言之,就是学生愿意和老师亲近,热爱老师,崇拜老师。
1.使学生“亲其师”的原因分析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笔者经常看到,学生对一部分教师敬重、爱戴,也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们的教育,并付诸行动;但也有学生对部分教师的正确教育,不以为然,对他们所讲授的课存在厌倦情绪,有的班主任工作得不到学生的支持,甚至是抵触和对立。
为何不同的教师进行同样的教育,却对学生产生如此不同的效果呢?其原因就在于,学生不愿意亲近这样的老师,甚至疏远这样的老师。
当然对老师的教育不以为然了。
2.如何做到使学生“亲其师”(1)了解学生,从让学生了解自己开始。
首先,作为老师,最让学生欣赏、佩服、敬重的,还是其自身正直的人品和过硬的素质。
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在言谈、举止上,老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作为老师,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在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笔者在刚刚接手新班级的时候,就会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前来报到的学生,尽量多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
一段时间以后,笔者发现,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但也有各自不一样的问题。
例如,独生子女的问题,有自大、自我为中心和自闭现象。
有的同学一入学就把父母给的生活费花光了,不会洗衣服,不会拖地,但热衷上网,对老师、对同学存在撒谎的现象。
有的同学刚入学就夜不归寝,通宵泡网吧。
还有些同学因为是初次离开家,面对陌生的环境,心理上往往处于一种排斥的状态,这一特点在来自农村的学生群体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出自《学记》一一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的古训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一一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学生方面,总有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现象, 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开始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并且会努力把它学好。
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源自《学记》一书,原话说:“•…安其学而亲其师, 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即:……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从而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
能够这样,即使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
那么,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个人认为可以做以下尝试:首先,作为老师,最让学生欣赏、佩服、敬重的,主要还是正直的人品和过硬的素质。
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的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在言谈、举止上,老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当你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年轻老师尤其应该注意,在自己从学生向老师的过渡过程中,尤其要在学生中树立积极的形象,赢得学生的好感。
另外,要吸引学生,老师必须有扎实的学术功底、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我们平时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先要准备一桶水。
”如今,随着经济、科技、社会意识形态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广。
这对老师无疑是一种挑战,所以,老师的知识更要向纵、深发展,不断充实自己。
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才是学生真正会从内心敬佩的老师。
譬如现在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材料涉及到世界文化历史、植物学、生物学、医疗保健、教育改革、还有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如果作为一个英语老师,没有其他方面的知识做后盾,上课必然会捉襟见肘、举步唯艰。
当然,英语老师流利的口语、漂亮的板书、幽默风趣的谈吐、激情四溢讲课、多才多艺的展示,都会成为学生亲其师”的理由。
其次,我们一直提倡老师跟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这不是随便几次谈心”和了聊天”就能实现的。
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的意思

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的意思《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咱中国人不是常说嘛,“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这话可真是太有道理啦!你想想看,学习这件事儿啊,要是你心里安定,踏踏实实地学,那得多带劲!就好比你要去一个远方,心里有底,知道该咋走,那一路上不就顺顺当当嘛。
而亲近老师呢,就像是有了一个超级导航!老师是什么呀?那可是知识的引路人啊!他们肚子里有那么多的学问,就等着传授给咱呢。
你要是和老师关系好,那老师不得把压箱底的本事都教给你呀!老师就像那明亮的灯塔,在学习的海洋里为你照亮前行的路。
你说,能不亲近老师吗?再说说朋友,和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耍,那得多快乐呀!大家一起探讨问题,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不定就把难题给攻克了呢。
朋友就像是你的学习小伙伴,能陪着你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学习都好像变得不那么枯燥了,反而充满了乐趣。
信其道呢,就是要相信知识的力量,相信通过学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这就像是你相信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一样坚定。
当你真正相信了这个道,你就会有动力去追求更多的知识,去不断提升自己。
咱可以想想古代那些大学问家,哪个不是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老师尊敬有加,对朋友真诚相待,对知识的追求坚定不移呢?就说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吧,那关系多铁呀!弟子们跟着孔子到处游历,学习知识,互相帮助,这不就是“安其学,亲其师,乐其友,信其道”的最好体现嘛!在咱现在的生活中,也得这样啊!在学校里,好好听老师讲课,和老师多交流,把老师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
和同学们呢,要友好相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这样一来,学习不就变成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了嘛!你再看看那些学习好的人,是不是大多都是做到了这些呢?他们心里安定,知道自己要什么,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和朋友们一起努力。
这多好呀!咱也得向他们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
所以说呀,“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这句话可真是太对啦!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把它运用到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的意思

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的意思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解释“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的含义
2.尊重和信任老师的重要性
3.尊敬老师的表现
4.遵循老师的教诲,努力学习
5.结论:总结全文,强调尊师重教的意义
正文
“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是一句古语,意味着要亲近、尊重、信任并效仿自己的老师。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尊重和信任老师是非常重要的。
尊重老师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尊重老师的职业。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他们承担着传播知识、启迪智慧的重任。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对他们表示感激。
其次,我们要尊重老师的个人品质。
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传授知识,还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我们要尊重老师的品行,学习他们的优点。
尊敬老师的表现之一就是信任他们的教诲。
我们应该相信老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遵循他们的指导,努力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谦逊和好学的态度,珍惜老师的教诲,不断完善自己。
遵循老师的教诲,努力学习是尊敬老师的重要体现。
我们应该珍惜课堂时间,认真听讲,勤奋学习。
在课余时间,我们也要自主学习,巩固课堂所学,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告诉我们要尊重和信任老师,尊敬他们的职业和个人品质,遵循他们的教诲,努力学习。
亲其师,信其道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学生方面,总有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现象,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开始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并且会努力把它学好。
“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源自《学记》一书,原话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即:……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从而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
能够这样,即使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
那么,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个人认为可以做以下尝试:首先,作为老师,最让学生欣赏、佩服、敬重的,主要还是正直的人品和过硬的素质。
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的“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在言谈、举止上,老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当你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年轻老师尤其应该注意,在自己从学生向老师的过渡过程中,尤其要在学生中树立积极的形象,赢得学生的好感。
另外,要吸引学生,老师必须有扎实的学术功底、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我们平时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先要准备一桶水。
”如今,随着经济、科技、社会意识形态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广。
这对老师无疑是一种挑战,所以,老师的知识更要向纵、深发展,不断充实自己。
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才是学生真正会从内心敬佩的老师。
譬如现在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材料涉及到世界文化历史、植物学、生物学、医疗保健、教育改革、还有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如果作为一个英语老师,没有其他方面的知识做后盾,上课必然会捉襟见肘、举步唯艰。
当然,英语老师流利的口语、漂亮的板书、幽默风趣的谈吐、激情四溢讲课、多才多艺的展示,都会成为学生“亲其师”的理由。
其次,我们一直提倡老师跟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这不是随便几次“谈心”和了“聊天”就能实现的。
很多老师的确经常会找学生谈话,但是,这种谈话是等级分明的,就是一个老师对学生的说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这句出自《学记》——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的古训,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一门功课。
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为了使这个电路不发生短路,我在教育教学中尝试了一些办法。
一、做学生的朋友
“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当好学生的“友”,学生才会信服老师,工作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走近他们,与他们交流,而这样就必须要知道他们的名字和基本信息。
比如今年的一年级新生,有好几个是我带过的上届毕业班的学生的弟弟妹妹,开学第一天来报到时,我就将他们一对上号了,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第二天看到他们在陌生的校园里好奇的东张西望时,我喊了他们的名字,拉拉他们的小手,摸摸他们的小脑袋,有意询问一些小事情,看到我在那么多小朋友里首先记住了他们,他们显得很兴奋,很自豪,很得意。
所以,只要在校园里看见我,就会有意的进入我的视线,或者跑过来和我打招呼,放学站路队时,只要我经过
他们身边,就会伸出小手和我握手,说再见,显然,虽然我不带他们的课,但他们已经把我当朋友了。
在校园里,有一种现象司空见惯:学生向老师行礼问好时,老师们大多自顾自的说话或者忽略回答。
将心比心,学生心里一定不自在,基于此,我不但对学生的问候一一回应,还经常主动与学生打招呼。
有些老师认为学生是小辈,比自己低一辈,还要自己先跟学生打招呼,没道理。
其实主动跟学生打招呼并不吃亏,学生觉得你平易近人,下次肯定会先跟你打招呼的。
“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学生一定会拿你当朋友。
曾经带过一位女生,父母离异,又双双外出打工,家中只留爷爷奶奶和她。
孩子自小离开母亲,由于种种原因,心中对母亲充满了恨。
一年级时,她母亲从新疆回来看她,她面对母亲,冷冷的看着,然后跑走了。
看着那个冷冷的受伤的小背影和流泪的母亲,我心里很难受。
在后来的交流中,我知道了她对母亲的抱怨和恨意很深,并且不愿意原谅母亲。
那么小的孩子心里充满了恨意,多令人痛心啊,我想帮帮她,减轻甚至消除她内心的苦。
经过慢慢的开导,孩子渐渐消除了对母亲的恨,能通过我的手机接妈妈的长途电话了,后来还常常主动要求用我的手机给她远在新疆的妈妈打电话,母女其乐融融,相互牵挂,互相倾诉思念之情,幸福常常溢满她的脸庞。
前几天,她的妈妈还打来电话,说孩子上初中后表现很好,和她的关系也一直融洽,还口口声声说,她母女能有今天的融洽关系,离不开我的努力。
那孩子也过几天发个短信给我,看得出心情不错。
看着这些,我心
里踏实了。
二、说到做到,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本身就是一本非常珍贵的教科书,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今年的这个班是我开学初才接的,相互之间的了解不够。
前几天,学生提出要烧洋芋吃,我怕这种活动对他们有影响,有些犹豫,他们为了让我同意,做了详细计划和分工。
看他们这么热情高涨的策划着课余活动,不便否定,只好表示支持。
但计划归计划,毕竟是孩子,虽然见过别人码灶,但自己单独动手实践的机会还是太少,所以,为了鼓励他们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我答应他们,他们烧洋芋成功了。
我负责买咸菜。
因为他们有人说过,咸菜就烧洋芋,天下美味。
第一天,他们没有码好灶,烧出的洋芋是生的,他们不死心;第二天,烧出的虽然熟了,但没达到他们自己的要求,仍然想再试一试;第三天,我怕他们再失败而进取心受挫,就帮他们码好灶,点好火,并指导整个过程。
这次,当他们看到烧出的焦黄焦黄的洋芋时,兴奋地欢叫着,把最好的洋芋送到老师们的手中。
看到他们自豪快乐的笑脸,我兑现了我的承诺,买来了咸菜,虽然他们羞涩地一再推辞,但能看出,他们内心是快乐的。
我这样做,就是让学生觉得我做事有始有终,能说到做到,自然也就会把我的话作数。
三、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尽管教学任务很重,我仍然会毫不吝啬地不定期的抽出时间给学生进行课文内容表演或进行相关的辩论赛。
在表演时,我都要在黑板上写下“积极参与表演”的同学名字和“不文明观众”的名字起到了鼓励和约束作用;在辩论赛中,当正反方有精彩的表现时,我会不失时机的给他们加上一分,有时为了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让他们进行换位辩论。
当辩论赛结束时,再让他们说收获,这样,语言训练和做人教育同步进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学习兴趣随之提高,学习效果也好多了,学生对老师更加喜欢、信任和赞赏了。
四、鼓励后进生以带动班级进步
后进生是班上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数是学习基础差或思想后进,他们很少得到别人的肯定,有时一个班级有几个后进生就使整个班集体的水平都提不高。
今年刚接手的这个班,人数不多。
有几个学生因为学习兴趣不高,作业总是拖拖拉拉,有一位女生,总是不按时完成作业。
批评过几次,可到了第二天又是一样。
我想老批评也不是办法,只会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抵触情绪,于是我试着找她的优点。
例如当值日生负责,认真听讲的那节课举手积极,我希望她能改变,可是,十周下来,我有些气馁了,那孩子不知内心有没有变化,但便面看起来竟然荣辱不惊!以前批评她时,她面无表情,现在设法找她的优点鼓励她时,她也面不改色,大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气概。
我最近总在想,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尤其是那些充满缺点的学生,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他们,一定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
然而,在这位学生面前,鼓励和欣赏怎么就没效果呢?
就在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位优秀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察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是啊,用“灯笼”和“显微镜”,显然,我做的不够,而发现“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我做的更不够,我太急躁了,这个女孩五六年累积下来的不良习惯,怎么会在一朝一夕的到改变呢?因此,仅有“灯笼”和“显微镜”还不够,还要我们拿出十二分的耐心,迎接“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师德演讲稿
《班务工作与爱心》
唐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