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影响城乡统筹的制约因素和协调发展对策

七是城乡财 税制度 不同 。我 国对 个有机整体 , 统筹城 乡的产业发展 、 劳 “ 寻租 ” 和屡 禁不止的多头征地 , 建议 农村和城市长期采取不同的财税制度。 动就业 、社会保 障、规划 建设,促进 各级设立土地 征用 审查委 员会 ,由政 在 农村按产业征税 ,在城市则不对产 城乡经济 、 治、文化、社会各方 面、 府 领导牵头 ,国土 、规划 ( 政 建委) 等相
制度是世界各 国的通行作法 ,我 国正 化各种社会资源在城 乡间的配 置,带 方面 的权利 、义务和责任 ,减少土地 努力这样做 。但是 ,努力的程度还没 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 统筹城 乡发展 , 征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 : 具体 有达到统一城乡福利保 障制度和教育 就是要坚持协调发展 。 正确 处理城 乡、 补偿标 准可 考虑经济 发展 水平差异 ,
为新兴城镇,全民和集体两种土地所 生 , 征用 时违规操作 , 在腐败行为 , 存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是一项
二是土地寻租 问题突 出。据 中国
巨大 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 ,涉及社会 土地勘测研究院对 2 0 年 的统计 , 02 土 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前我 国城 乡的价
经济生活 的各个方面 ,其核心 是改变 地使用权 出让 收入全 国平均 为 l . 7 格制度不统一 , 2 9 存在工农产品价格“ 剪
劳动保障待遇 。这种城乡分割 的就业 村覆盖 、 城市 的现代文 明向农村辐射 , 地 征用制度改革 ,可参考市场经济国
宪 制度,扭 曲了劳动力的价格和供求信 让所有农 民共享工业化 、城市化和现 家的作法,结合我 国实际 ,依据 《
息 ,不利于劳动力在城 乡之间优化配 代化带来 的利益 。统筹城 乡发展 ,就 法》 按照 以人 为本 的要求 ,出台 《 , 土
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进程 中, 三农 ” 把“ 问题 放在 国 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 的突 出位置 , 推动 城乡 二元 结构 向现 代经济
的问题 。
力、 饮水 、 邮电通讯 等公 共基础设 施建 设相 比, 农村 的 同类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民无力投入的情况下变得越来越
*
收稿 日期 :0 8 5 4 20 —0 —1 作者简介 : 孙继 伟(93 )男 , 18一 , 河南信 阳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 事地方政府管理研究 。
成都市在深入贯彻落 实科 学发展 观的实践 中 , 逐步确
立 了“ 城市带动农 村 , 工业反 哺农业 ” 等具有成 都特 色 的发
展战略 。但 由于 计划 经济 时代 的 城乡二 元 结构 尚未从 根
12 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相对 落后 。和城镇居 民的道路 、 . 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上改变等原因, 成都城乡之间的发展仍存在许多不协调
进 城乡全面 、 协调 、 可持续 发展 , 就必 须统筹城 乡发展 。 因
表 1 成都市农 民收入与城镇居 民收入的差距[ 1 ]
此对成都来说 , 统筹城 乡发展 , 面推进城 乡一体化 , 小 全 缩 城 乡差距成为 和谐成 都 建设 中迫 切需 要解 决 的主 要 问题
之一
1 成都市统筹城 乡发展 进程 中的主要 问题
不 ! 矫 ;
摘要: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 面建设 小康社会 、 促进农村经 济社会 全面发展 的客 观要求 。随着社 会经
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突出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范文

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突出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范文当前乡村振兴是我国在大力推进现代化道路上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然而,乡村振兴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也同样不容忽视。
本文将围绕当前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突出困难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农民素质提升难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很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导致农村中缺乏高素质人才,而这些人才对于实现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同时,农民在素质、知识和技能方面与城市居民的差距也较大。
这意味着,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提高农民的素质,这是一个长期而繁琐的工作。
对策建议:1.加强教育培训。
建立各种农业培训机构和资金扶持政策,加强农民对于农业新技术和新科技的理解和运用,提升农民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2.提供就业机会。
在农村地区引入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通过提供高薪职位吸引本地居民回乡就业,既满足了就业需求,也提升了农民的素质。
3.开展科技推广活动。
加强科技研发和推广,培育一批高素质的农民科技工作者,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农业领域。
二、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大我国的城市化程度不断加快,城市发展快速,而农村发展缓慢,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在逐渐扩大。
这也加剧了乡村土地资源、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矛盾。
对策建议:1.完善基础设施。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特别是改善交通、通讯和水电设施等,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2.农村产业升级。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以及金融、创新等方式助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推进农村产业的升级。
3.优化非农经济。
积极开展农村旅游、文化创意、特色产业等活动,推进行业品牌建设,以非农经济作为支撑,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乡村振兴。
三、财政投入少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近年来,财政投入不足,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障碍。
尤其是在地方财政压力下,农村建设成本较高,不同地区的财政投入程度也不同。
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届三中全会将之概括为五个统筹 ,即 “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 自然的 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 城乡发展作为五统筹之首,成为新时期我国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略 。制 定各 项政 策 的 出发 点也 往往 是先 工业 后农 业 、先城 市后 农 村 、先 市 民后农 民 ,在制 度 上基 本形 成 了 “ 重 城市 轻农 村 ” 的二元结 构体 制 ,并 在我 国经 济和社 会 发展 中打 上 了深深 的烙 印 。随 着我 国经济 的快 速 发 展 ,城 乡矛盾 逐渐 显露 出来 ,相 对 于城市 发展 的蒸 蒸 日上 ,农 民依 旧生 活艰 苦 、农村 依 旧破败 不 堪 、农 业 也依 旧没有摆 脱 总体上 的落后状 态 。面对 社会 发展 中城乡 之 间的 问题 和隐患 ,党 的领 导人 提 出 了统筹 城 乡发展 的战略思 想 。统筹 城 乡发展 的 内容很 宽 泛 ,不 仅仅 指 通 常意 义 上 的经 济 发 展 ,还 包 括政 治 、文化 、
2 、城 乡居 民收入 差距 过 大 。
城 乡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和最终达到城 乡融合也有很 强的现实意义。
[ 关键 词] 统筹 ;城 乡发展 ;内涵 ;问题 ;对策 [ 中图分类号 ] F 1 2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4 6 4 9( 2 0 1 3 )0 3— 0 0 6 6— 0 3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至 2 0 0 6 年我国人均 G D P已达到 2 0 0 0 美元 ,这 表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是举世瞩 目的。在这三十余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和乡村面貌都有了极大的 改善 ,但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很多不和谐因素 , 尤其是农村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状态 ,城市和乡村发展
从多角度城乡统筹发展对策

从多角度探讨城乡统筹发展与对策摘要: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我国的城乡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城乡规划设计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规划技术界的高度重视。
城乡政治差距是导致城乡经济差距与城乡社会差距的源头,城乡经济差距是权力资源配置失衡的外在表现形式,城乡社会差距是城乡政治差距和城乡经济差距向社会福利领域延伸的结果。
统筹城乡发展要从政治层面的城乡治理入手,经过以财政支农、工业哺农、城市助农为主体的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最终实现以共享型经济增长理念支撑下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城乡差距;治理;发展与对策abstract: in the party’s reform and open policy policy guidance, china’s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has had great success. see the result in the same time, we also want to clear se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work of all kinds of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practice, these problems should cause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plann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technology. urban and rural political disparity is causing economic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th the source of the gap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society, the gap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economy, resource of power allocation is imbalance of the perceiver, of urban and rural social gap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gap gap between social welfare extension of the field to the results. coord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governance from the political level of financial support of agriculture, industry through sea city agriculture, the peasants as the main body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nd finally achieve by sharing the type of economic growth idea supporting urban and rural equal public services.key words: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management;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f2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城乡差距与城乡差别具有不同的内涵1. 城乡差距与城乡差别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
关于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措施的探讨

3
基础设施建设 、科研推广应用 的资金支持少之叉少 。厚此薄彼 的基础设施投 入 机制 ,营造了城乡居 民完全不同的生存发展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再在 3 %左右徘徊 ,农村 中小学人均教育经费总额相当于城 体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 ,城市居 民收入水平 陕速 平稳 0 倾 增长。而这一时期 ,农村和农业改革桕对滞后 ,1 8年的粮食 9 9
1 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投 入总量不 足,结构不合理。虽然农 .
0 财政支出大部分 城市居 民,征收的是个人所得税 ,征税起 点是 月收入 8O元 , 民承担了相对较重的纳税责任 ,但是 8 粥以 匕 O 6 _06 _ 9 5 -0 5年间 ,国 20 0 6年起调 整为 10 ,现 已调整为 30 6 0元 5 0元 ;对农村居民 , 年份用在只占总人 口 2 r 3 9的城市。19 -2 0 2 %,但在财政总支 征收的是农业税 ,不存在起征点 ,只要你使用土地 ,不论效益 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虽然平均每年递增 1 2个百分点 。2 0 国家财政用于农 0 5年 好坏 ,都要纳税 ,税率高达 & %,直到 20 4 O 6年全面取消农业 出中所 占比重却下降了 l
在达到的, J 是低水平的 、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 益中 ,农 民获得的收益不到 l%,而另外 9 以上的收益通过 O
这主要表现在农村。近年来城乡差别 日渐拉大 ,其原因非常复 备
了土地开发商的手中 ,以地生 途径。利益转到城市 、负 民利益的侵蚀 ,是继价格 “ 剪刀差”
加快推进统筹城乡“两化”互动的对策建议

加快推进统筹城乡“两化”互动的对策建议四川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发展时期,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阶段性发展实际,作出的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一、统筹城乡“两化”互动的理论基础学术界对工业化与城镇化基本理论主要有二个方面。
一个是二元经济理论。
代表人物是刘易斯(a.lewis)、费景汉·拉尼斯(h.fei & g.ranis)、乔根森(d.jogenson),力图研究工业和农业两个部门的增长,促使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逐步消减二元经济结构,认为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同步的。
第二个是产业结构理论,代表人物是钱纳里(chenery,hollis b),认为“在一个连续均衡的国民经济中,城市化可能表现为因果链条上的各类事件的最后结果,以导致工业化的贸易和需求的变化为开端,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就业的平缓移动为结果”。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工业化过程中城镇化的演进速度,与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变趋势有很大关系。
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效应,主要表现为工业化对非农化的拉动效应。
二、四川省统筹城乡“两化”互动的生动实践与存在问题2007年,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第一次提出,要“联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
2011年7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2011年10月,出台《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意见》。
2012年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作题为《科学发展执政为民,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的报告,明确提出了“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在联动推动工业化城镇中,突出规划先行,编制和发布了产业发展、能源、人口、城镇体系、综合交通等28个专项规划,形成了涵盖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区域协调等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规划引导体系。
城乡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城乡融合发展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深入了解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一、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一)经济发展方面城市的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
同时,农村经济也在逐步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更多机会。
但城乡经济差距仍然较大,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条件优越。
相比之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不足,部分地区道路狭窄、交通不便,水电供应不稳定,网络覆盖不全面,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公共服务方面城市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高的服务水平。
而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医疗设施简陋,文化活动匮乏,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这一方面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也导致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发展缺乏活力。
二、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一)体制机制障碍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仍然存在,一些政策在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
例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限制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产业发展不协调城市产业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
农村产业则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缺乏市场竞争力。
城乡产业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融合,难以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
(三)资金和人才短缺农村发展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金融机构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有限,农村融资渠道狭窄。
同时,农村人才外流严重,高素质人才短缺,导致农村发展缺乏创新和管理能力。
(四)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对周边农村地区造成了一定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中央党校地厅班扩大内需和经济发展专题第七课题组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指出了方向,拉开了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的序幕。
8年来,成都、重庆等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验区在探索中快速推进。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都在积极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课题组在调查研究当中对此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贫富差距拉大。
从增幅来看,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
有关数据显示,城镇居民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3年增长了103%,增加额高达8703元;而农村居民2009年人均纯收入比2003年仅增长96%,增加2531元。
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23倍,2009年则扩大到3.33倍。
青海省2003—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732元增加到12692元,增长了88%;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17元增加到3346元,仅增长84%;收入差别从4915元扩大到9346元,差距越来越大。
人口流动加快,城市功能压力加大。
有关数据显示,进城农民工由2004年的1亿增加至2008年的1.4亿,年均增长10%,2006、2007、2008年增幅分别为11%、14.5%、15.1%,农村人口流动呈加快趋势。
同时,近几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2007、2008、2009年分别新增大学毕业生495万、559万和611万,2010年预计新增700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加之城市提供就业机会的增速较慢,城市功能面临着进城农民工和毕业大学生双重压力的考验。
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很可能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公共服务落后。
目前,在教育、医疗、培训、就业等方面,国家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由于基础教育薄弱、师资队伍素质偏低等,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普遍比较落后。
2009年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总数达3114亿元,其中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拨款为990亿元,占31.79%,但这一比例与占全国69.91%的农村人口相比,相差甚远。
虽然近年来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在建立,但由于农村卫生投资比重不高,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跟不上,导致部分农民得不到有效的健康保证,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现象普遍存在。
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末,占全国69.91%的农村人口仅享有20%的医疗资源;全国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为城镇是5.41人,而农村仅2.21人。
农村金融普惠率低,农民享受金融资源不充分。
根据中国银监会提供的数据,全国2009年6月末还有2945个乡镇没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其中70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服务。
目前,“三农”贷款门槛过高,农民贷款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据中国银监会统计,2009年末全国银行业机构贷款余额39.9万亿,其中涉农贷款9.14万亿,占比仅22.9%;涉农贷款中,农户贷款为2.2万亿,仅占24.1%。
获得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农户不到1/3。
农村社保体系建设滞后,农民公共保障水平低。
当前,农村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总体上难以满足整个农村社会的需要。
如养老保险,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支出高达410亿元,但真正落实到农村的微乎其微,绝大多数农民根本享受不到;进城农民工参加城镇医疗保险比例偏低,虽然参保人数达到4335万,但实际参保率不足20%;按94%的平均参合率计算,全国至少还有5400万农民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城市居民享有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镇低保等多种保障机制,社会保障覆盖面基本上达到了100%。
上述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
总的看来,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地理和制度原因等。
从制度看,主要是城乡分治管理体制与统筹城乡发展不适应。
第一,城乡分治导致生产要素难以实现有效配置。
第二,城乡分治导致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投入不足。
第三,城乡分治导致农村消费“断层”、投资需求不旺。
同时,我国制定的一些法律法规,是和城乡分治管理制度相适应的,但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是矛盾的。
所以,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地方政府呼声很高的是,在法律法规方面的修改和完善。
首先是农村土地流转方面,要实现农村土地流转有法律依据,涉及宪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以及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条例、条规约20多条需修改。
其次是农村土地贷款抵押方面,担保法第37条第(二)项、物权法第184条第(二)项均明确规定,耕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能抵押,要实现农村土地使用权用于贷款抵押有法律依据,必须对担保法、物权法有关条款作相应修改。
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出台农村土地流转办法。
第一,要夯实土地流转的基础,即对农村土地、农村房屋全面确权颁证,做到产权明晰,归属清楚。
第二,要坚持“两个不改变”的前提条件,即农村土地流转“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不改变农民耕地承包权”,切实保护好农民的权益,防止农民永久失地。
第三,尽快出台农村土地流转的具体办法。
一是明确流转方式,二是建立流转平台,三是建立土地流转激励机制,四是探索土地流转市场定价办法。
逐步放宽城市户籍管制。
建议按照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逐步剥离附属在户籍制度上的城乡不平等待遇,渐进式放宽城市户籍管制。
第一,以在当地有合法住所(租房也行)为条件核发“居住证”,准许常住登记。
持证者享有同等的选举权、就业权、初级卫生保健,参加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基本权利和公共服务。
第二,根据社保参保年限或缴税年限,确定能否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性住房等社会救助资格。
第三,根据学籍年限和监护人参保年限,确定能否享受高考、特殊行业准入(主要针对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与户籍严格挂钩的资格。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
第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建议监管部门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进农信社加快组建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强化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的支农服务,探索组建地方法人保险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农业投资公司、农业产业基金、农贷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探索集合债券、集合信托、集合贷款等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第二是积极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
通过政府补贴、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保险机构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
扩大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范围,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结合的银保互动融资机制。
第三是探索农村产权直接抵押融资。
成都市大胆探索,经银监部门同意,凡确权颁证后的农村土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均可用于贷款抵押。
贷款到期不能偿还,区分产权类别,多种方式保证银行抵押权的实现和优先受偿:集体建设用地可由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人收购,也可由县级政府土地储备中心按集体建设用地最低保护价收购;农村房屋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可由所在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基金收购。
四是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普惠率。
鼓励金融机构和社会力量积极到农村,特别是到金融服务空白地区设点,保证每个乡镇设有固定金融网点,实现农村金融服务“无空白”、全覆盖。
建议国家对发放“三农”贷款的银行业机构,适当提高资金补贴比例,引导银行业机构将资金投向农村。
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和其他公共服务的投入。
建议通过财政拨款、社会力量等多种渠道增加投入,增强农村服务功能。
第一是社会保障方面。
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农民工综合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让农民“老有所养”;设立农村儿童住院互助金,提高新农合补贴标准,扩大补贴面,让农民“病有所医”;适当提高农村最低生活补贴标准,让农村贫困人口“低有所保”;对农民自建住房和农房改造实行补贴,让农民“住有所居”。
第二是教育方面。
实行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村教师补贴,扩大“两免一补”范围,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第三是卫生、医疗方面。
实行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对农村孕妇住院进行补贴。
完善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
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不断深入,现行法律法规的一些规定已经成为制约统筹城乡发展的“瓶颈”。
建议对不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
第一是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为农村土地、房屋等流转提供法律依据。
第二是修改完善担保法、物权法等法规,赋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地位,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用于贷款抵押提供法律支持。
第三是修订《户口管理条例》,为破除二元化户籍管理体制,实现城乡人口自由流动提供法律依据。
第四是建议制订《民间借贷管理条例》和《投资社区法》,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总之,统筹城乡发展是一场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变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任重而道远。
我们相信,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尊重历史文化、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农民意愿,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