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视图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视图》优秀课件1

解:下图是组合体的三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巩固新知
3.画出图中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2)加权平均数: =(xf+xf+…….+xf) (2)根据“油箱内剩余油量=汽车油箱容量﹣汽车耗油量”解答即可;
解:三视图如下: (2)点M为“等轴距点”,B,M两点的“轴距长方形”为周长等于8的正方形,求M点的坐标;
_____S_1>__S_3_>__S_2_____.(用“>”号连接)
6.(易错题)三棱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在△EFG中,FG=18cm, EG=14cm,∠EGF=30°,则AB的长为____7cm.
7.如图是一个直四棱柱及其主视图和俯视图(等腰梯形). (1)根据图中所给数据,可求出俯视图(等腰梯形)的高为___4__; (2)在虚线框内画出左视图,并标出各边的长. 解:如图所示
8.(数学建模思想)如图是一个粮仓,其顶部是一个圆锥,底部是一个圆 柱.
(1)画出粮仓的三视图; (2)若这个圆锥的底面周长为32 m,母线长为7 m,为防雨水需要在粮仓 顶部铺上油毡,则需要油毡的面积是多少?(油毡接缝重合部分不计) (3)若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4 m,高为5 m,粮食最多只能装至与圆柱同 样高,则最多可以存放多少体积的粮食?
俯视图 宽
正三棱柱 (2)
球 (3)
归纳:
主视图 左视图
三视图的具体画法为:
高
1. 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 长
宽
2. 在主视图正下方画出俯视图,注
宽
意与主视图“长对正”;
俯视图
3. 在主视图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
与俯视图“宽相等”;
4. 为表示圆柱、圆锥等的对称轴,规定在视图中加画点划线
人教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1)几何图形的组成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圆柱柱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球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按名称分) 锥圆锥棱锥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8、多边形: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弧: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有理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负有理数整数有理数分数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_课时2_几何体的三视图》学历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第一单元课时2 几何体的三视图》学历案【学习主题】第一单元课时2 几何体的三视图【学习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学习目标】1.会根据立体图判断某种视图的观看角度,知道三种视图中实线、虚线的作用.2.掌握三种视图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这三种视图与几何体,几何体立体图之间的数量关系.3.知道并会画正方体以及正方体组合体,长方体、三棱柱、三棱锥、四棱锥、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4.根据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评价任务】【资源与建议】1.三视图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联系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教材在此介绍了与此相关的内容,即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从而常用这样得到的几个平面图形来表示立体图形. 教材刻意回避了三视图这个名称,目的是螺旋式上升几何概念,但是如果不给出名称,不强调三种视图的位置,不说明三种视图之间的数量关系,就失去了数学的严谨性,因此,此处要说清楚几何体的三视图之间位置摆放的原因,要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组合体仅限于正方体组合. 例如:观察和画最简单的正方体组合图形的三视图(教材第117页“探究”). 不谈及投影线,投影面等概念,以免造成认知困难,更严格的三视图概念将在后续章节“投影与视图”中学习,教师不要急于求成.教学中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作为选学部分(相关内容已用“*”标注),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学习,锻炼空间想象能力.新课标中对“图形的投影”部分的要求为:“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学生在小学阶段只要求能辨认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虽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三视图,即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名称,但是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也没有思考过这三种视图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这三种视图与几何体、几何体立体图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是初中教学要进入的领域,此处要给出数量关系,而不必提及投影线与投影面,因为学生还未建立垂直、平行等相关严谨的数学概念.2.本主题的学习流程:出示实物,情景引入→观察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三种视图的概念→探索三种视图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画出常见几何体的三种视图→会根据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3.重点:掌握三种视图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这三种视图与几何体、几何体立体图之间的数量关系.难点:根据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一、学习准备1.回顾前面常见的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它们,得到的图形一样吗?2.通过预习,你提出了哪些问题?二、学习新知活动一情景探究(指向目标1、2、3)观察现实中的粉笔盒,茶叶罐,茶壶,花盆这些物品.1.分别从左面、正面、上面观察这些物体,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2.看到的图形一定是实物的某一个表面吗?如果不是它是什么?我们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实物的视图也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实物的表面,准确说不是看到的,而是想象到的,这种想象得到的面我们称之为_________,就像用锋利的刀切开实物一样.3.如果我们规定左右方向数量为长,上下方向数量为高,前后方向数量为宽,那么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这些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的数量(长、宽、高、半径或直径)与原物体的数量之间有何关系?(1)从正面看这些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保留了实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从左面看这些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保留了实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3)从上面看这些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保留了实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4.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这些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的数量(长、宽、高、半径或直径)之间有何数量关系?活动二思考探究(指向目标3)观察下列的几何体立体图,试着画出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三种视图:(示例)活动三思维提升(指向目标4)尝试根据三视图想象立体实物:问题1:下图为由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中有几个正方体?问题2:下图为由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两个视图,则该几何体中有几个正方体?问题2为什么会产生多种可能?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什么?活动四练习巩固(指向目标1、2、3、4)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从正面、侧面、高处往低处俯视,这三种角度看风景,若一个实物正面看是三角形,左面看也是三角形,上面看是圆,这个实物是____________体.2.有一正方体木块,它的六个面分别标上数字1,2,3,4,5,6,下图是这个正方体木块从不同面所观察到的数字情况. 请问数字1和5对面的数字分别是____________.3.下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是()4.画出下面几何体的三视图.活动五总结归纳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说一说你的看法:【达标检测】1.(检测目标1)根据下面的立体图形,在括号里填写下列展开图是从正面、上面、左面哪个角度看到的形状?2.(检测目标1)桌上放着一个圆锥和圆柱,请说出下面(1)(2)(3)三幅图是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3.(检测目标3)画出三棱柱的三视图.4.(检测目标3)一个由8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主视图和俯视图如下图所示,那么这个立体图形的左视图可能是()5.(检测目标4)骰子是6个面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5,6的小立方体,它任意两对面上所写的两个数字之和为7. 将这样相同的几个骰子按照相接触的两个面上的数字的积为6摆成一个几何体,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 已知图中所标注的是部分面上的数字,则“a”所代表的数是多少?【学后反思】1.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要点是:2.我的达标情况:3.自己需要求助的困惑或分享自己如何学会的经验:。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视图》

三视图的教学设计一、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刚从小学升到中学,形象思维较弱,抽象水平较低。
从不同的方向看,也正是立足于此,主要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几何体,因而多为直观的操作、感受,当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抽象,如将从某个角度正视的结果抽象成形状图,、由数(从上面看的形状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悟形(立体图形)、由形(立体图形)悟形(形状图),因而具有一定的抽象要求,但这样的抽象水平相对较低,学生应该已经具备这样的认知基础了。
二、教学任务分析在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及截一个几何体等内容之后,安排本节内容《从不同的方向看》,力图拓宽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对图形世界的认识。
本节的教学任务是:首先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结果,能画出简单的三种形状图;然后经历由搭建模型、观察模型、画出三种形状图,到脱离模型、由数(从上面看的形状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悟形(立体图形)、由形(立体图形)悟形(形状图)、搭模验证等过程。
本节教学任务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较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观念,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说理,相对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初一阶段的第一章,还兼具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
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种形状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种形状图,能根据三种形状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形,会根据某几何体的某二种形状图,找出满足条件的小正方块的数量。
2、过程目标:A 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合理的想象;B 在观察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C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组合体及从上面看的形状图中数字的变化导致三种形状图的变化的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善于观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品质。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下面为大家精心归纳了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1.正数与负数①正数: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②负数:在以前学过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与正数具有相反的意义。
③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注意要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增长减少等。
2.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③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④数轴: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⑤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⑥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这个点叫做原点。
⑦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全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如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4.绝对值①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②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6.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汇总一、知识结构框图二、具体知识点梳理(一)几何图形(是多姿多彩的)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1、几何图形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主(正)视图---------从正面看;2、几何体的三视图 侧(左)视图-----从左面边看;俯视图---------------从上面看.(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图形不一样的.(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4、点、线、面、体(1)几何图形的组成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体:几何体也简称体.(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二)直线、射线、线段1、基本概念图形直线射线线段端点个数无一个两个表示法直线a直线AB(BA)射线AB线段a线段AB(BA)作法叙述作直线AB作直线a 作射线AB作线段a作线段AB、连接AB延长叙述不能延长反向延长射线AB延长线段AB反向延长线段BA 2、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度量法(2)用尺规作图法4、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5、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定义: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图形:A M B符号:若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AM=BM=AB ,AB=2AM=2BM.126、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7、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8、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点在直线上; (2)点在直线外.(三)角1、角: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2、角的表示法(四种):∠1 ; ; ; .α∠β∠ABC ∠3、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4、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5、角的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6、角的和、差、倍、分及其近似值7、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借助三角尺能画出15°的倍数的角,在0~180°之间共能画出11个角.(2)借助量角器能画出给定度数的角.(3)用尺规作图法,可以作出任意给定的角.8、角的平线线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图形: 符号:9、互余、互补(1)若∠1+∠2=90°,则∠1与∠2互为余角.其中∠1是∠2的余角,∠2是∠1的余角.(2)若∠1+∠2=180°,则∠1与∠2互为补角.其中∠1是∠2的补角,∠2是∠1的补角.(3)余(补)角的性质:同(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等)角的补角相等.10、方向角(1)正方向;(2)北(南)偏东(西)方向;(3)东(西)北(南)方向.。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视图(1)教学设计课件2

活动五:检测反馈
[过渡语] 这首诗教会了我们怎样观察物体——横看、侧看、近看、身处其中看,从不同 方向看庐山,我们欣赏到不同的美景,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从三个不同方向看物体.
活动一:新课导入
导入二: 某次军事演习中展示了我国不少先进的武器,左图是一架飞机,你能知道右图是从哪 几个角度展示的吗?
[过渡语] 我们要反映一个物体的形状,一般要从多个方面观察,如上图所示,从三个 方向反映了飞机的形状,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物体的三视图.
三视图中,主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长,主视图和左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高, 左视图和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宽,三个视图的大小是相互联系的.
活动二 :新知构建:探究新知
【思考】 (4)如何画物体的三视图? 画物体的三视图时,三个视图都要放在正确的位置,并且使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 正,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和俯视图的宽相等. (5)结合三视图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画三视图时主视图与俯视图之间、主视 图与左视图之间、左视图与俯视图之间应分别注意什么? 画三视图时应注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1)通过探究物体的三视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
(2)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体会将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几何美,同时培养学生的团 队意识. (3)通过探究物体的三视图,学会多角度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活动一:新课导入
导入一: 从我们熟悉的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在此山中.”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例2 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一种小零件) 的三视图,其中支架的两个台阶的高度 和宽度相等. 解:如图所示的是支架的三视图.
[知识拓展] (1)三个视图分别从不同方向表示物体的形状,单独一个视图难以全面反映物体的形 状,三者合起来才能较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 (2)对于同一个物体,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视图一般不同. (3)在生产实践中常用三视图描述物体(如机械零件、建筑物等)的形状. (4)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边,画三视图时,三个视图要放在 正确的位置,不能随意乱放.三视图要保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这三个关 系是看图与画图的基本规律.一般情况下,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空间形状,看图 时必须将各视图对照起来看,这样才能看清物体的全貌.
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提分精练判断几何体的三视图(解析版)

专题02 判断几何体的三视图1.如图,一个几何体由5个大小相同、棱长为1的正方体搭成,下列关于这个几何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主视图的面积为4B.左视图的面积为2C.俯视图的面积为5D.搭成的几何体的表面积是20【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解析:A、从正面看,可以看到4个正方形,面积为4,故A选项正确;B、从左面看,可以看到3个正方形,面积为3,故B选项错误;C、从上面看,可以看到4个正方形,面积为4,故C选项错误;D、搭成的几何体的表面积是22,故D错误.故选A.2.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如图所示,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不可能为()A.10B.9C.8D.7【答案】A【解析】【详解】最少时为7个,最多时为9个,故选A.3.如图,将一个长方体内部挖去一个圆柱,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找到从正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主视图中.【详解】解:从正面看易得主视图为长方形,中间有两条垂直地面的虚线.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4.如图所示是一个放在水平面上的几何体,它的主视图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主视图是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可得答案.【详解】从正面看是一个上下平行,左右大肚子的图形,故排除A、D;由于几何体中部是空的,主视图需要画虚线.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5.从一个边长为3cm的大立方体挖去一个边长为1cm的小立方体,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左视图就是从物体的左边往右边看.小正方形应该在右上角,故B错误,看不到的线要用虚线,故A错误,大立方体的边长为3cm,挖去的小立方体边长为1cm,所以小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大正方形13,故D错误,所以C正确.故此题选C.6.如图,是由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A.3个或4个或5个B.4个或5个C.5个或6个D.6个或7个【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主视图,左视图,画出俯视图可能情况.所以选A.7.在桌上摆着一个由若干个相同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其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设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最少个数为m,最多个数为n,下列正确的是()A.m=5,n=13B.m=8,n=10C.m=10,n=13D.m=5,n=10【答案】A【解析】【详解】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以确定:正方体堆成的几何体由两层组成,其底面最多有9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恰好构成了边长为3个小正方体棱长的正方形,上面一层最多在这个正方形的4个顶点处各放1个相同的正方体.因此最多有正方体n=9+4=13个;底层正方体最少的个数应是3个,第二层正方体最少的个数应该是2个,因此这个几何体最少有m=2+3=5个小正方体组成.故选:A.点睛:当一个几何体已知两个视图时,它的形状不能确定.应分为最多和最少各有多少,来判断,解题关键是利用“主视图”疯狂盖,利用“左视图”拆违章,找到正方体的个数,比较复杂,求最少时容易出错,应该吧中间的向后移一行,最右边向后移2行即可.8.如图,甲、乙、丙三个图形都是由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正方体的个数.其中左视图相同的是___.【答案】甲和乙【解析】【分析】根据三个俯视图分别判断出几何体的左视图,即可得答案.【详解】解:由已知条件可知,甲的左视图有2列,每列小正方数形数目分别为2,2;乙的左视图有2列,每列小正方数形数目分别为2,2;丙的主视图有2列,每列小正方数形数目分别为2,1.∴左视图相同的是:甲和乙.故答案为:甲和乙.【点睛】本题考查几何体的三视图画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由几何体的俯视图及小正方形内的数字,可知主视图的列数与俯视数的列数相同,且每列小正方形数目为俯视图中该列小正方形数字中的最大数字.左视图的列数与俯视图的行数相同,且每列小正方形数目为俯视图中相应行中正方形数字中的最大数字.9.如图,三棱柱的上下底面均为周长为12cm 的等边三角形,现要从中截取一个上下底面均为等边三角形且底面周长为3cm 的小三棱柱.(1)请写出截面的形状______;(2)若小三棱柱的高为6cm ,则截去小三棱柱后,剩下的几何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答案】(1)长方形;(2)46【解析】【分析】(1)依据大正三棱柱的底面周长为10,截取一个底面周长为3的小正三棱柱,即可得到截面的形状;(2)依据△ADE 是周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ABC 是周长为10的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到四边形DECB 的周长,再计算棱长总和.【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截面是长方形,故填:长方形;(2)1cm DE =,3cm BD CE ==,4cm BC =()1334246222446+++⨯+⨯=+=(cm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截一个几何体,截面的形状随截法的不同而改变,一般为多边形或圆,也可能是不规则图形,一般的截面与几何体的几个面相交就得到几条交线,截面就是几边形.10.(1)如图①是一个组合几何体,右边是它的两种视图,在右边横线上填写出两种视图名称;(2)根据两种视图中尺寸(单位:cm),计算这个组合几何体的表面积.(π取3.14)【答案】(1)主,俯;(2)207.36cm2【解析】【分析】(1)根据三视图的定义解答即可;(2)所求组合几何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据此代入数据计算即可.【详解】解:(1)如图所示:;故答案为:主,俯;(2)组合几何体的表面积=2×(8×5+8×2+5×2)+4×π×6=2×66+24×3.14=207.36(cm2).【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三视图和几何体表面积的计算,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基本知识是关键.11.如图,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1)当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8个时,几何体有多种形状.请画出其中两种几何体的左视图;(2)若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n,请写出n的最小值和最大值;(3)主视图和俯视图为下面两图的几何体有若干个,请你画出其中一个几何体.【答案】(1)画图见解析;(2) n最小为8,最大为11;(3)画图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俯视图可得该几何体有2行,则左视图应有2列,由主视图可得共有3层,那么其中一列必为3个正方形,另一列最少是1个,最多是3个;(2)由俯视图可得该组合几何体有3列,2行,以及最底层正方体的个数及摆放形状,由主视图结合俯视图可得从左边数第二列第二层最少有1个正方体,最多有2个正方体,第3列第2层,最少有1个正方体,最多有2个正方体,第3层最少有1个正方体,最多有2个正方体,分别相加得到组成组合几何体的最少个数及最多个数即可得到n的可能的值.(3)根据三视图画出符合条件的一个几何体即可.【详解】(1)如图所示;下图中的任意两个即可.(2)∵俯视图有5个正方形,∴最底层有5个正方体,由主视图可得第2层最少有2个正方体,第3层最少有1个正方体;由主视图可得第2层最多有4个正方体,第3层最多有2个正方体;∴该组合几何体最少有5+2+1=8个正方体,最多有5+4+2=11个正方体,∴n的最小值为8,最大值为11.(3)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对三视图的理解应用及空间想象能力.可从主视图上分清物体的上下和左右的层数,从俯视图上分清物体的左右和前后位置,综合上述分析数出小立方块的个数.12.下图是一个机器零件的毛坯,请将这个机器零件的三视图补充完整.【答案】图形见解析.【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三视图的定义补全视图即可.试题解析:如图所示.13.用若干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一个几何体,使得从上面和左面看到的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图如图所示.请你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画出两种即可)【答案】作图见解析【解析】【分析】结合左视图和俯视图即可画出主视图.【详解】解:作图如下:【点睛】本题考查几何体的三视图画法.由几何体的俯视图及小正方形内的数字,可知主视图的列数与俯视数的列数相同,且每列小正方形数目为俯视图中该列小正方形数字中的最大数字.左视图的列数与俯视图的行数相同,且每列小正方形数目为俯视图中相应行中正方形数字中的最大数字.14.用小立方块搭一个几何体,使它从正面和从上面看的形状图如图所示.从上面看的形状图中,小方形中的字母表示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试回答下列问题.(1) x ,z 各表示多少?(2) y 可能是多少?这个几何体最少由几个小立方块搭成?最多呢?【答案】(1)1x =AB 2AC =,3z =AB 2AC =;(2)y 可能是1 或 2.【解析】【详解】 试题分析:(1)利用从正面看得到的形状图,可以得到小正方体的层数,也就可以得到相应值.(2)因为y 在中间,所以小于2层,值是1,或者2,然后分类讨论.试题解析:(1)1x =,3z =.(2) y 可能是 1 或 2,321121111++++++=,321221112++++++= .这个几何体最少由 11 个立方体搭成,最多由12 个立方体搭成.点睛:一般先由各视图想象从各方向看到的几何体形状,然后综合起来确定几何体(或实物原型)的形状,再根据三个视图“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确定轮廓线的位置,以及各个方向的尺寸.15.用小立方块搭一个几何体,主视图与左视图如下图,它最少要多少个立方块?最多要多少个立方块?画出这个几何体最多、最少两种情况下的俯视图,并用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体的个数.【答案】3,5【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判断出高度,然后确定俯视图中显示的正方体的个数,计算最多和最少的个数即可.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俯视图,最少的情况:3块;俯视图,最多的情况:5块16.用小立方体搭一个几何体,使它从正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如图所示.(1)它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体?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体?(2)请你画出这两种情况下的从左面看到的形状图.【答案】(1)10;8(2)图形见解析【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利用左视图以及主视图可以得出这几个几何体最多的块数,以及最少块数;(2)画出这两种情况下从左面看到的形状.试题解析:(1)它最多需要2×5=10个小立方体,它最少需要2×3+2=8个小立方体.(2)小立方体最多时的左视图有2列,从左往右依次为2,2个正方形;小立方体最少时的左视图有2种情况:①有2列,从左往右依次为1,2个正方形;②有2列,从左往右依次为2,2个正方形;如图所示:17.如图,在平整地面上,若干个完全相同的棱长为10cm的小正方体堆成一个几何体.(1)这个几何体由______个小正方体组成.(2)在下面网格中画出左视图和俯视图.(3)如果在这个几何体的表面(不含底面)喷上黄色的漆,则这个几何体喷漆的面积是多少cm2.【答案】(1)10;(2)作图见解析;(3)3200cm2.【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从左往右三列小正方体的个数依次为:6,2,2,相加即可;(2)由已知条件可知,左视图有3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3,2,1;俯视图有3列,每列小正方数形数目分别为3,2,1.据此可画出图形;(3)根据露出的小正方体的面数,可得几何体的表面积.试题解析:解:(1)这个几何体由6+2+2=10个小正方体组成,故答案为10;(2)如图所示:(3)露出表面的面一共有32个,则这个几何体喷漆的面积为3200c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生小学的时候已经学过几何图形,学过简单的立体图形。但是不会立体图形和几何图形的转化。
教学设计与反思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名称: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
姓名:
李存彪
工作单位:
南涧二中
学科年级:
七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2011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数学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初中几何知识的基础,也是对以前小学所学内容的总结,纵观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这个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是我也有自己的不足,过于注重活动,有些学生的思维就没有在思考上面,而是只顾自己去玩。这是我失误的地方,我需要去改正。如果让我重新上这一节课,我会通过问题来引Leabharlann 。我们学校新盖的实验楼这个问题来引入。
2.学生不会系统的学习几何知识,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弱。
这些信息是通过检测性试讲、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得出的结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学生的思维还是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所以通过活动来进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更容易让学生听懂。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学生从不同方向去观察。
让学生知道三视图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观察
巩固三视图的知识
让学生拿出不同的正方体组成不同的图形来观察。
让学生知道组合图形的三视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同桌评价:
同组成员评价:
老师评价: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在黑板上展示不同的图形和他们的三视图。
九、实践反思
本节课中我做到了让学生快乐学习数学,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目标,我还将作业进行分层.通过活动教学也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在这些教学活动的瞬间,我对学生自己观察得出结论的兴奋之情难以忘记。那是他们自己的“伟大发现”。让学生在教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我做到了。
教学重点:
从正面、左面、上面看一些简单几何体或它们的组合得到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准确画出观察所得的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拿出三棱柱,三棱锥让学生观察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可以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平面图形,能够根据从不同方向看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想象并描述它的形状;
2.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
3.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