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末端脑钠肽原检测对老年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
IMD、脑钠肽的水平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

IMD、脑钠肽的水平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何凯【摘要】目的:通过测定中介素(IMD)、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改变,探讨其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标准将所选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心功能I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测定上述各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IMD、NT-proBNP 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Ⅳ级组的IMD分别低于I级和Ⅱ级组、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Ⅲ级组的IMD水平分别低于I级和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逐级增加(P<0.05)。
IMD与NT-proBNP呈负相关关系(r=-0.573,P<0.001)。
结论 IMD、NT-proBNP水平改变有助于了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情程度和评估此类患者预后,而患者IMD水平越低其预后较差。
%ObjectiveTo measure the change of Intermedin (IMD) and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so as to explore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diagnosis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 standard, the elderly CHF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ardiac Function Grade I Group, Grade II Group, Grade III Group and Grade IV Group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level of serum IMD and NT-proBNP in elderly CHF patients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were measured.Results IMD of Grade IV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ade I, II Group and III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IMD of Grade III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ade I and II Group withstatistically signiif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level of NT-proBNP in CHF patients was signiif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P<0.01), and was increased following the increase of grade (P<0.05). The plasma levels of IMD and NT-proBNP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r=-0.573,P<0. 001).Conclusion The changes of IMD and NT-proBNP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everity and prognosis assess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lower IMD indicates lower prognosis assessment.【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6(031)006【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中介素;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心力衰竭【作者】何凯【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心内科,重庆4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慢性心衰死亡构成了全因死亡的重要部分。
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在显著增加,它做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我国35-74岁城乡居民中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0.9%,以往对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判断使用NYHA心功能分级及6分钟步行试验,具有较大的主观因素,其准确性收到一定的影响[1]。
而脑利钠肽做为心功能紊乱时一种非常敏感和特异的指标正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美国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心脏病协会已将脑利钠肽列入到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之一。
我科于2009年10月将此项检测指标应用于临床工作,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一般资料心力衰竭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均为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急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在48-84岁之间,平均(66.4±8.1)岁。
按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8例,Ⅲ级46例,Ⅳ级26例,其中冠心病6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2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心瓣膜病4例;肺源性呼吸困难组:同期在我院住院和在门诊诊断为肺源性呼吸困难组100例,其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50-82岁,平均(65.1±7.8)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1例,支气管哮喘10例,尘肺19例,既往无心脏病及高血压病史。
1.2方法血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所有研究对象来院后即刻用已加好肝素的真空采血管采集肘静脉血3毫升,采用罗氏cobash232心脏标志物检测仪测定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同时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EF正常值50%-70%,EF<50%为心衰患者。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两组血浆中NT-proBNP水平及LVEF比较心力衰竭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两组的NT-proBNP及LVEF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心功能差的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具体数据见表1。
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133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7 No.4·临床研究·基酸,高Hcy血症是脑梗死复发特异而敏感指标,是心脑血管动脉硬化发病的高危因素;高Hcy血症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DNA的合成,致使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老化进程减速,促进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血管组织纤维化;可经释放氧自由基对血管壁氧化应激起到促进作用,损伤血管壁并致使其功能障碍,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与粘附,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5-6]。
本研究中,研究组D-D、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大体积梗死组D-D、Hcy水平>中体积梗死组>小体积梗死组;预后不良组D-D、Hcy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提示D-D、Hcy水平越高则患者预后越差。
D-D、Hcy联合诊断ACI的敏感度、准确度最高,提示D-D、Hcy联合检测ACI的的效能更佳。
综上所述,D-D、Hcy水平与ACI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ACI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较高。
参考文献[1] 赵彦坡.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临床军医杂志,2017,45(7):736-738.[2] 殷金兰,孙丹.6种指标在脑梗死诊断治疗中的意义.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4):3449-3450.[3] 鲍金圭,檀润先,梁朝莹,等.多项实验室指标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1):2993-2995.[4] 于大林,明利,唐贤勇,等.血浆标志物与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5,18(5):516-520.[5] 李博生,谢东玲,文国安.血浆标志物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2):256-258.[6] 陈明,高华,孔祥锋,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凝血功能检测及意义.海南医学院学报,2018,24(1):121-124.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患病人群以老年群体较多见,以呼吸困难、乏力等为主要症状[1],临床调查发现,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常较差,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致死,因此,尽早对患者实施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2]。
NT-proBNP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34 3 (0 1 2—3 50 1 7—1 0 2 1 )02 5—2
Clnia plc to a v l to o tr i lpr - an ti r tc p ptd a ia ie dee to i c lap ia in nd e aua in fN-e m na o Br i na ru ei e i e qu ntt tv t ci n i e r a lr a r t r a no i n h a tf iu e lbo a o y dig ss
t c i n f rh a tfiu e a d a a y e t e r l t n h p b t e l s e t o e r a l r , n n l z h ea i s i e we n p a ma NT- r BNP a d h a t f n t n M e h d 1 9 p te t t o o po n e r u c i . o to s 3 a i n s wi h h a tf i r n o h a t o to s we e s u i d Th e e s o e n al e a d t e lh c n r l a r t d e . e l v l fNT— r B p o NP we e d t r n t d b mmu o h o t g a h c a s y r e e mi a e y i n c r mao r p i s a .
11 一般资料 .
断 为 心 力 衰 竭 患 者 19例 , 中男 6 例 , 7 3 其 7 女 2例 , 龄 4 ~ 9 年 1 4
岁 , 力 衰 竭 诊 断 由 至 少 2名 医 生 根 据 病 史 、 床 表 现 、 电 心 临 心
定量检测N末端脑钠肽对心衰的诊断价值

NT po NP水 平 明 显增 高 , 随 心衰 患 者 程 度 加 重 呈 指 数 增 加 ; 验 受 试 者 工 作 特 征 曲 线 下 面 积 为 rB 并 实 0 8 8 心 衰 的 诊 断 敏 感 性 和 特 异 性 分别 为 9 . 和 9 . 。结 论 .9 ; 19 23 前 用 于 评 价 心 衰 患 者 的最 佳 实 验 手 段 。 【 关键 词】 利 钠 肽 , ; 心 力 衰竭 , 血 性 ; 诊 断 脑 充
fi r WA NG n a ,ZHA NG n ,CH EN —o g。 1 De rme to i ia b r t— al e u Lo g h i Pig Qis n . . pa t n f Cln c lLa oa o
r y;2 .Ro m f Ulr snc Dig oi ;3 De rme to a d oo y,te Pe p e S Hop t lo o o ta o i a n ss . pa t n f C r ilg h o l s ia f
b a or e tf r e l tng h a tf c i n o te s wih h a tf iur . or t y t s o vaua i e r un to fpa int t e r al e
NT— r B p o NP i c e s d i x o e t n r a e e p n n .Re ev ro e a o h r c e it u v ROC)s o d t a r a l n c i e p r t rc a a t rs i c r e( c h we h t e n a l
N T— oBN P n pa int ih fe e gr eofhe r a l r .Re u t The s r pr i te sw t dif r ntde e a tf iu e s ls e um e e lv lofNT- o pr BN P w a i fc nty ee atd i p te t wih he r al e W ih t ic e s f e t nt o a t al r , ssgniia l lv e n a i n s t a t f iur . t he n r a e o x e f he r f iu e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N-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的诊治意义

的临床 价值 。 方法 : 选取老年慢性心衰患者 12例进行研究 , 0 并与无心衰 3 例患者进行对照 。 6 采用双 向侧流免疫法测 定 N - rB P的水 平 , 衰组 随后 常规抗 心衰治疗 2周后 复测 N — rB P水平 。 结果 : tpo N tpo N 心 tpo N N — rB P浓度 观察 组为 39 6 6 2p, L 对照组为 2 3 3 # , 6  ̄ 2 gm , 0 + 8p mL 两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S ( < .1 。心衰组治疗 2周后 N— rB P的 L P 00 ) tpo N
e y b d r c in lf w mmu o sa . t si g t e Nt p d b i i t a l i e o o n a s yRe e tn : — mB e e a e e td a trt o w e s t n a d h at fi r h NP l v lw s r tse f w e k ’sa d r e r al e e u t e a y i h a e g o p h r p n t e c s r u .Re u tC mp r d t h o t lg o p t e Nt p o NP l v li h a e g o p wa in f a t s l: o a e o t e c n r ru , h - r B e e n t e c s r u s sg i c n o i h g e n fe w e s h r p , h e e ssg i c n l e r a e . n l so : t ci g t e Nt p ih ra d atrt o we k ’t e a y t e lv l in f a t d c e s d Co cu i n De e t h - mBN e e a i i y n P l v l sa h h g au n d a n sn h l e l i h o i e r f i r , n a e t e r fr n e o ig o i g t e d s a e a d i ih v e i i g o i g t e ed r w t c r n c h a al e a d c n b h ee e c f a n s h i s n m— l y h t u d n e p o eb e t n . r v y t a me t r
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老年糖尿病伴高危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

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老年糖尿病伴高危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摘要】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钠肽( NT-proBNP)对年龄超过60岁患有糖尿病并发高危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
方法设糖尿病并发心衰组50例,糖尿病非心衰组50例采取胶体金法测定肝素化静脉血中NT-proBNP 浓度水平。
结果心衰组血浆NT-proBNP 水平为(3102±627)pg/mL,非心衰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为(106±100)pg/mL,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在年龄超过60岁患有糖尿病高危心衰患者中显著增高,且升高程度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NT-proBNP 心力衰竭糖尿病老年【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132-01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 是一个主要影响老年人的临床综合征。
目前已知在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尤其是钠尿肽系统。
大量的研究显示, B型钠尿肽(BNP)水平NT-末端脑钠肽(NT-proBNP)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肽类激素,具有利尿、利钠、降低血管张力、抑制肾素-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作用[1]。
NT-proBNP检测有很好的稳定性, 且心衰时变化的幅度高于BNP, 比BNP更敏感,早期诊断的价值更高。
本文通过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浆中NT-末端脑钠肽含量,进一步明确血浆NT-末端脑钠肽浓度在糖尿病伴高危心衰患者中的意义,为早期发现糖尿病伴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2年1~10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糖尿病伴高危心力衰竭患者列为心衰组,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60~82岁,平均(72.2±7.13)岁;50例糖尿病伴非心力衰竭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60~82岁,平均(72.4±7.11)岁;所有患者均排除慢性肾衰竭、肺栓塞、肝硬化、甲亢等疾病。
脑钠肽水平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

胞合成 的具有生物学活性 的天然激素。B N P 是心
力衰竭 ( 简称心衰 ) 诊断、治疗具有特异性的检 测指标之一 … 1 。本文 旨在探讨 血浆 B N P浓度与 心力衰竭患者的 N Y H A分级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 L V E F ) 、左心室舒张末期 内径 ( L V E D D ) 相关性分 析, 评估 B N P 浓度在心力衰竭时的临床诊断价值。
心衰患者的数 目已高达 2 2 5 0 万 ,并且以每年 2 0 0
万 的速度递增 。其 5 年 的存 活率 与恶性肿瘤 相 仿 ,所以心衰的早发现 ,早治疗可以明显降低病 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M A I S E L E 4 ] 发现 ,在诊断
C HF和 左 室 功 能 不 全 时 ,B N P与 超 声 诊 断 相 比
( 3 9 . 0 4±1 2 . 5 。正常 对照组 B N P ( 2 8 . 3 2±1 2 . 2 8 )
p g / m l 、L V E F( 6 0 . 3±1 1 . 5)% 。
2 _ 3 B N P水 平 与 左 心 室 舒 张 末 期 内 径 ( L V E D D ) 正 常 对 照 组 与 心 衰 组 相 关 分 析 显 示 L V E D D与 心 衰 组 的 血 浆 B N P水 平 呈 正 相 关 。
测定 L V E F数 值 以及 L V E D D。
1 - 3 统计学处 理
用S P S S 统计软 件进行分s ) 表示 ,两组均数 比较采用 t 检验 ,多组均数的显著性检验采用单
因素方 差分 析 ,相 关性 用等 级直 线相 关 。
2 结 果
的关 注 ,大量 研究 证 明 : B N P是 心 功能 不全 的一 个 特异性 的指标 ,同时与心 衰 的程度 相关 。 本 文 总结 了 1 0 0例老 年 患者 ,根 据 N Y H A分 级 以及 L V E F 、L V E D D进行 的分 组 中 ,发 现心 力 衰 竭 程 度 越 重 ,B N P的 浓 度 越 高 , 与 之 呈 正 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末端脑钠肽原检测对老年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
随着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CHF,简称心衰)的发病者基数和新发病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成为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上升的疾病之一。
>10%老年人群(>70岁)发生心衰,在发达国家,约7%的人群患有此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体内存在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异常,其在心衰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N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作为利钠肽系统的一种肽类激素在心衰时分泌升高。
目前有多项研究显示脑钠肽(BNP)对心衰的诊断、治疗监测等方面有重要价值,而血浆N末端BNP原(NT-pro BNP)是由BNP原裂解产生,同时生成BNP,NT-pro BNP血浆中浓度更高也更加稳定,因此临床上以NT-pro BNP浓度代表BNP水平。
一、概念:
NT-pro BNP全名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是心肌细胞根据心内压力而释放的保护性肽类。
二、临床意义:
心力衰竭已经日益成为心血管病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并成为众多其他类型心血管疾病殊途同归的终末期表现。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全球心衰患者的数量已高达2250万,并且仍以每年200万的速度递增,且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20%的心衰患者出院将在30天内再住院,花费了大量医疗费用。
我国成年人心衰的患病率为0.9%,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0%,目前35~74岁成年人中约有400万的心衰患者,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1、心衰的早期确诊
心力衰竭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是避免病情恶化的关键,越早开始治疗,对病人就越有益。
但心力衰竭,尤其是在心衰早期是很难确诊的。
心衰
的典型症状,如2010年9月27日呼吸急促、踝关节肿胀、疲劳等都不具特异性,有些病情轻微的患者也没有表现出典型症状,尤其是老年患者和肥胖患者,即使有这些症状也易被忽略。
因此,初级医疗机构仅依赖临床症状和体征作为诊断依据,极易造成心力衰竭的误、漏诊。
根据《NT-proBNP检测心脏功能的国际专家共识》,NT-ProBNP是临床评价心功能的一个稳定和敏感的指标,包括在早期心脏失代偿期。
2008年欧洲急性与慢性心衰诊疗指南则将NT-proBNP列为急性心衰患者诊断流程中5项一线检查之一(心电图、血气、肺淤血、BNP或NT-proBNP增高、已知患心脏病或慢性心衰)。
2、指导慢性心衰的危险分层
根据《NT-proBNP检测心脏功能的国际专家共识》,若血中NT-ProBNP低于300pg/ml,则可排除急性心衰;NT-ProBNP≥1800pg/ml,急性心衰可能性大,无需根据肾功能和体重进行调整;若血中NT-ProBNP浓度在300
pg/ml-1800 pg/ml,急性心衰可能性较低,需根据年龄设定节点,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诊断。
3、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检测NT-ProBNP在血中的浓度可以动态监测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若NT-ProBNP水平的不断升高,则预后较差。
三、小结
N末端脑钠肽原在指导慢性心衰的危险分层、诊断,及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文章摘自:《中外健康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