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苹果产业的现状

合集下载

甘肃省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及展望

甘肃省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及展望
成 就 与 未 来
甘肃省 静宁县苹 果产业发展 的经验 、 启示及展 望
口 王 田利
接 耍: 静宁县是甘肃苹果栽培第一大县 , 国著名优质苹果基地和重要苹果 出口基地 。回顾过去 。 全 静
宁 苹 果 产 业做 大 做 强 的主 要 经 验 是 : 源优 势 与 产 业 项 目相 结 合 , 地 扩 张 与 效 益 提 升 相 结 合 , 业 规 模 发 资 基 果
质 ; 快 实 用 技 术 推 广 。 高 规 范 化 管理 水 平 ; 建 防灾 应 急 体 系 , 加 提 创 确保 产业 安全 运 行 。 关键 诃 : 宁 ; 果 ; 静 苹 发展 ; 经验 ; 示 ; 策 启 对
日F 努 在 恶 环 “ 0 8北 京奥 运 推荐 果 品一 等奖 ” 三懈 力, 穷山 水 2 0 r
启 示 是 , 政 推 动 是产 业发 展 的 组 织 保 障 ; 新 是 产 业 发 展 成 功 的 关 键 ; 标 准 切 入 、 水 平 运 行 、 质 量 行 创 高 高 高 入 市 、 效 益 运 作 是做 大做 强优 势 产 业 的 最 基 本 要 求 ; 伸 产 业 链 条 , 育 壮 大 龙 头 企 业 , 能 提 高 产 业 效 高 延 培 才
苹 果 出 口基 地 。 至 2 0 截 0 9年底 , 全 人 民 大 会 堂 。
宁县经过 3 0多 年 的 不 等 国际市 场 。 成 纪 富士 ” “ 等产 品获 陆腹 地 , 土地 资源 丰 富 , 空气 干燥 ,
降雨 稀 少 , 拔高 , 海 昼夜 温 差大 , 生
境 中建 成 了甘 肃 苹 果 栽 培 第 一 大 等 1 大奖 。精 品静 宁苹 果 已是 态环 境优 越 ,劳 动力成 本低 廉 , 3项 苹 县 , 国著 名优 质苹 果基 地 和重 要 国宴 首选 , 进 了 中南 海 。 进 了 全 走 走 果 生产潜 力 巨大 。历届 县 委 、 府 政 对苹 果 产业发 展 高度重 视 , 始终 把 县果 园 总面积 46 . 7万 h 占耕 地 m,

静宁县苹果产业现状分析

静宁县苹果产业现状分析
FZA ・IO H Y NI A H ND CA A J A U
林混 交基 地 , 北 山造 林站 、 阳镇 为核 心 的北 部 3 以 武 O万

查 研 究
亩干旱 地 区造 林示 范基地 , 以新 寺 、 阳等乡镇 为核 心 的 武
河谷 川 台地 区万亩果 品基地 的 “ 大基 地 ” 带 动 了果菜 四 ,
是 生 产 优 质 高档 苹 果 独 特 的 自然 资 源 。 境 内海 拔 13 0 4 4  ̄225米 ; 年平 均气 温 7  ̄ ≥1 ℃的 . C, 0 4 有 效 积 温 25 9 2  ̄ 年 均 日照 时数 222小 时 , 霜 3  ̄33 0C, 5 无
优 势 互 补 和 资 源 共 享 的 原 则 , 上 将 实 施 封 山 禁 牧 与 生 县 态 能 源 建 设 项 目 、 业 产 业 化 建 设 项 目 、 贫 开 发 整 村 农 扶 推 进 项 目 的 实 施 有 机 结 合 , 进 封 山 禁 牧 发 展 舍 饲 养 殖 促
造 林 的 方 式 , 佣 当 地 群 众 参 与 植 树 造 林 , 播 绿 了 荒 雇 既 山 , 增 加 了 当 地 群 众 的 收 入 ; 管 护 工 作 中 , 管 局 采 又 在 林
静宁县苹某产业现状分析
为全 面 掌 握 我 县 苹 果 产 量 、 值 、 产 丰产 栽 培 技术 措 施 以



从 20 0 6年 开 始 至 2 0 0 9年 四年 的 时 间 ,漳 县 先 后 在 金 钟 、 草 滩 、 滩 、 泉 等 乡 镇 实施 合 作 造 林 1. 大 草 东 12万
亩 , 中自龙 江林管 局 实施 82万 亩 , 资 达 2 4 0多 万 其 . 投 6 元, 在三岔镇 建立 10亩育 苗基 地一处 , 0 投资 5 O万元 ; 小 陇 山林业 实验局实施 3 亩 。在造林 中 , 管局采取 跟班 万 林

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者:王兄喜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08期甘肃省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迅速,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生产管理日趋规范,品牌效益突显,苹果产业成为当地第一大支柱产业,对富民强县作用巨大。

但是,静宁苹果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品种单一、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高新技术普及率低等问题,影响了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笔者现将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总结,供广大果农朋友以及有关部门参考。

静宁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腹地,总土地面积21.92万公顷,耕地总面积10.21万公顷。

境内海拔1340~2245米;年平均气温7.4℃,≥10℃的有效积温2539~3320℃,年均日照时数2252小时,无霜期159天,年均降雨量423.6毫米;日均温差12.1℃,昼夜温差大。

由于气候条件独特,该县被农业部划定为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之一。

静宁县苹果产业自1986年起步以来,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水果生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先后被评为“中国苹果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和“中国苹果20强县(市)”。

一、发展现状1. 面积与布局目前,全县苹果总面积53340公顷,占到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4.3%、耕地总面积的52.3%,农民人均1.725亩。

栽培品种以红富士为主,约占栽培总面积的95%,零星栽有秦冠、黄元帅、黄香蕉、乔纳金等品种,授粉树配置不到位,纯品种园比重大。

在地域分布上,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3的南部十乡镇基本上实现了果园全覆盖,中部六乡镇川区和向阳平缓地带也已全部建园,北部乡镇因气候冷凉,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小面积零星试验栽培阶段。

为突显产业效益,全县按照连片规模发展的模式,建成了李店河流域10万亩绿色苹果出口创汇基地、葫芦河流域10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等一批上规模的示范基地。

2. 产量与收益 2012年,全县挂果果园面积达26680公顷,产果45万吨,总产值16亿元,果园平均单产16866千克/公顷、产值59970元/公顷,农民人均果品产业收益345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

浅谈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

浅谈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

《果树栽培学课程论文》——浅谈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浅谈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我省静宁县苹果产业的现状,分析了有关苹果产业发展的政策及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最后,展望了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苹果产业现状发展前景苹果作为静宁县优势产业,得到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苹果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至目前,全县果园总面积4.67万公顷,占耕地的46.5%,户均0.49 公顷,人均0.107公顷。

2007年结果园面积1.1万公顷,产量19.8万吨,产值3.71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2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

2008年挂果面积1.5万公顷,产量24万吨,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2009年挂果面积2万公顷,产量30 万吨,产值6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1300元以上,占当年农民收入的50%以上。

苹果产业为全县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从整体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看,果产业应有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008年以来,我们依托甘肃省“一村一品”科技增收项目,采取建办示范点与辐射带动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广果业高新技术,落实标准化生产管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1]一、静宁县苹果产业基本现状(一)最适宜区优势生产基地规模居于全国先进行列2003年国家《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公布,静宁县名列全国27个苹果最适宜区县和55个国家级苹果出口基地县之中。

按照《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即使在全国最好的苹果生产区域中,我们的产业规模也是占有很大优势的,主要是以仁大、李店为代表的静宁县苹果在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定位。

(二)稳固占据全县最大的农业支柱地位自1923 年苹果引进我县以来,尤其是经过1986 年区划调整以后的快速膨胀,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逐渐成长为全县乃至全省的一个亮点,全县现有苹果70 多万亩,2009 年总产量30 万吨。

静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静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静宁苹果先后获得“中华名果”等13个大 奖,拥 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出口创汇基 地、良 好农 业 规 范(GAP)基 地 认 证 和 中 国 驰 名 商 标 等 国 家 级 名 片 , 被评为“2016全国果菜产业最具影响力品牌”;静宁先 后被评为“中国苹果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 进 县” “全国现代苹果产业十强县(市)”等荣誉称号。
收 稿 日 期 :20190112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谢 小 强 (1983- ),男 ,本 科 ,农 艺 师 ,主 要 从 事 果 业 技 术 推 广 工 作 。 电 话 13993371593;E-mial:747555274@qq.com
18
谢小强:静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关 键 词 :静 宁 ;苹 果 产 业 ;存 在 问 题 ;发 展 建 议 文 章 编 号 :1005345X(2019)04001803 中 图 分 类 号 :S661.1 文 献 标 识 码 :A
1 静宁县苹果产业现状
静宁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甘肃省 18个干旱县之一,也是农业部 划定 的 全 国 苹 果 优 势 产 区 之 一 。 近 年 来 ,县 委 、县 政 府 坚 持 把 发 展 苹 果 产 业 作 为 加 快 脱 贫 攻 坚 、推 进 乡 村 振 兴 、实 现 富 民 强 县 的重要举措,举全 县 之 力,集 全 县 之 智,坚 定 不 移 发 展壮大苹果产 业。 截 止 目 前,全 县 果 园 总 面 积 稳 定 到 6.67 万 hm2,占 耕 地 面 积 的 68.6%,户 均 7066.7m2,人均1560m2,为全国苹果规模种 植 第 一县。2018年,挂 果 园 面 积 达 到 4.3 万 hm2,产 量 76万t,产值35.5 亿 元,农 民 人 均 果 品 纯 收 入 达 到 5500 元 。

静宁苹果的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

静宁苹果的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

静宁苹果的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静宁苹果是中国的一种名优苹果,因其果实色泽鲜艳,口感酸甜适中,而备受消费者喜爱。

以下将从静宁苹果的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两方面,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一、静宁苹果的发展现状1.品种特点:静宁苹果是中国的一种名优苹果,其果实大形饱满,外观鲜亮美丽,果皮光洁透亮,呈现出红色或斑纹状。

同时,静宁苹果具有鲜香郁甜的口感,果肉脆嫩多汁,糖酸适中。

2.产地优势:静宁苹果主要产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

该地区盛产苹果,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阳光充足,有利于苹果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苹果产业的支持力度,为静宁苹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品牌建设:静宁苹果以其独特的品质特点,积极推进品牌建设。

通过加强品牌形象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消费者对静宁苹果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

此外,静宁苹果也积极参加各大农产品展会,扩大知名度。

4.生产规模扩大:随着对静宁苹果的认可度和需求的提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同时,为了保证静宁苹果的质量,生产主体加大了科技投入,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5.市场供求情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消费者对静宁苹果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市场空间较大,但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因此,静宁苹果需要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认知度。

二、静宁苹果的营销策略1.品牌建设:通过加强品牌形象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消费者对静宁苹果的品牌认知度。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如电视、广播、户外广告、网络等,将静宁苹果的优势和特点传递给消费者。

2.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

根据市场调研结果,进行产品品种的选择和生产规模的调整,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建立起完善的营销网络,扩大市场渠道覆盖。

通过与大型超市、社区店、电商平台等合作,增加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量。

4.优化产品包装:静宁苹果的包装要简洁大方,突出产品特点和品牌形象。

静宁苹果产业的现代化表现

静宁苹果产业的现代化表现

为主 , 集雨节流浇灌和对现有水源 的充分利用为辅的水分管 理方法的综合利用 , 促进苹果生产优质高效 。 千百年来, 干旱
缺 水 一直 是 静 宁农 业 生 产 的 限制 因 素 ,在 长期 的 生产 过 程 中, 静 宁 在苹 果 生产 中逐渐 形 成 了 以覆 沙 、 覆草、 覆 膜为 主 的
程加快 ,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变化 , 积极加快果业 的现代化进
程, 破解 生 产难 题 , 促进 果业 又好 又 快 的可持 续发 展 , 已取得
了可喜的成果。
1 静宁 苹果产 业 的现代 化主要 表现
1 . 1 旱作 覆盖 栽培 体 系形成 , 达 到 国际依 靠水平 静 宁 地 处 我 国 内陆 , 降水稀少 , 空气干燥 , 年 降雨 量 仅 3 9 0~ 4 5 0 m m, 远远 低 于苹 果 正 常生 长结 果 的需 水量 , 在 长期
学肥料进行混合 , 一次性于秋季施入 土壤中 , 供果树生长之
需, 这 样 可有 效 地解 决 果 园管 理 中劳动 力 短 缺 的 问题 , 同 时 由于各 种肥料 分解 时 间长 , 可提 高各 种肥料 的当季利 用率 。
1 . 3 . 2 黑膜覆 盖推 广 面积 逐 年扩 大。黑膜 覆 盖既有 良好
型旋耕机的普及率达 7 0 %, 小型抽水设施普及率达 3 0 %, 农
用机 械 在果 业 上 的 大量 应 用 , 使 大 量 劳动 力 得 以解 放 , 劳 动 强度 大幅减 少 , 果 园管理 的精 细化程 度提 高 。
1 . 3 省 工栽培 法悄 然兴起 , 适应农 村 劳动 力转移 趋 势
1 . 3 . 3 综合 疏果 法成 为主 流。疏花 疏果 是苹果 生 产 中提 质增 效 的主 要 措 施 之 一 , 通 常要 经 过疏 花 、 疏果 、 定 果 等 环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趋势探析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趋势探析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趋势探析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趋势探析即将过去的2014年对大西北的甘肃静宁县来说是一个丰收的年份。

尽管遭遇了低温、霜冻、雪灾、冰雹等自然灾害,但约60万吨的苹果产量、24亿元的产值,对一个西部国家级贫困县来说收获是巨大的。

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因苹果产业的飞速发展,在收获了一张又一张的“国家级名片”之后,2014年,静宁县又建成“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大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01.2万亩,跻居全国县(区)苹果种植面积之首。

种苹果能致富——产业富民深入人心10月中旬,静宁县治平乡雷沟村村主任雷拖胜家的苹果早已出售完毕:8亩多果园,收入了32万多元。

这位50岁刚过的果农是静宁县第一批评选出的务果能手之一。

1980年,21岁的雷拖胜在“家里太穷娶不起媳妇”的思想重压下“斗胆”承包了农业社的6亩耕地种上了苹果,成为雷沟村种苹果的第一人。

“现在是挣钱了,但刚开始种果树却艰难得不得了!”谈起这些年来自己靠务果发家致富的感受时,雷拖胜说,记忆最深的还是当初自己将家里的田地种上果树后和父亲产生的思想矛盾,“我刚种上,第二天,树苗都被父亲拔出扔到了路旁!”“种树能顶饭吃吗?”雷拖胜的父亲对种植苹果曾表示怀疑。

时光飞逝,经过30多年的发展,像雷拖胜父亲一样对种果树发家致富的众多顾虑和怀疑早已被市场经济活生生的现实所打消。

在当下的静宁,你如果问农民干什么最挣钱最稳当,那么得到回答最多的是“种苹果啊”,农民对“种苹果能致富”已深信不疑,产业富民的理念家喻户晓。

10月19日,位于静宁县中部的甘沟乡圪垯村王东有家的5亩挂果园被来自四川的客商收购了。

“卖了4.6万!比一个公务员一年的工资还要多!”面对采访,一直靠外出打工补贴家用的王东有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圪垯村村支书张自谦介绍,目前,全村果园种植面积已达2100多亩,超过了总耕地面积三分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宁苹果产业的现状近年苹果销售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由于苹果收购价格近几年逐渐走高,影响的部分市场的销售量,给后期苹果的销售带来的压力;二是高价位导致了销售量的降低,使库存数量增多,给经销商带来了潜在风险;三是部分客商提前抢购苹果,致使一些未成熟的苹果进入市场,损害了苹果的声誉,也给后期的大量成熟苹果的销售带来不利因素。

苹果是静宁三农一个支柱产业,是关系到全县的一个重中之重的产业,静宁苹果产业直接关系到我县的发展,其作用不可忽视,因此,作为苹果产业的一名参与者,有必要对静宁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出路做一个分析和透视。

一、静宁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静宁苹果产业是静宁农村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产业。

已成为静宁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但市场环境因素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是动态的,静宁苹果产业若要在市场生存及发展,就需要有一整套可供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方案。

因此在做出对静宁苹果产业出路分析之前,有必要对产业现存的问题做出分析。

(一)、产业结构问题目前,静宁苹果种植及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栽培为主,有知识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打工,而经营土地的农民都是老弱病残和留守妇女,他们粗放地经营着土地。

果农人口众多,而平均农户种植面积为亩。

果农既是生产者,也是经营者,而农民一般知识水平低,果园规模小,生产资源不足。

果园技术管理不规范,导致生产的苹果质量一致难以保障,也难以利用机械设备,科学技术形成规模效应。

特别是苹果采收时期,农户急于将苹果出售,而在对市场信息不了解情况下,往往出现价格混乱,竞争无序,大部分苹果只能以散装或简易装的形式出售,经济效益低。

静宁苹果产业龙头企业少,占市场份额不大,行业内企业数量不多且规模小,未能发挥辐射及主导市场地位。

由于产业内组织松散,货源分散往往导致交易成本高、品质差,难以实现苹果采后的分级、清洗、打蜡、包装、保鲜等商品化处理。

(二)、果品结构不平衡、单产低、优果率低的问题静宁苹果的品种结构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主栽品种比较单一,红富士栽培面积接近总栽培面积的;二是品种结构搭配不尽合理,早中熟品种相对较少。

致使成熟期过于集中,苹果采后市场销售压力大;三是鲜食品中,适用于加工的品种很少。

另一方面,随着苹果优质果率的提高,对加工企业原料来源的稳定性将会面临巨大危机。

虽然静宁的苹果经过园艺革命推广四项关键技术优果率有了明显提高,但目前实际优果率仍不足60%,尤其是黄土高原果园的单产较低,平均亩产公斤左右。

其主要原因是静宁各苹果产区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生产基础薄弱。

主要表现在生产领域,一是根据果树专家反映,静宁省果园有机肥料投入不足,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大多在1%以下,与国外(苹果生产发达国家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5%)差距较大;另外,静宁省果园多半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降水偏少,没有灌溉设施及条件,这些都是直接导致优果率低和单产低的主要原因。

(三)、苹果产业专业人力资源缺乏,发展后劲不足静宁县从事苹果产业的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一是苹果种植者一般居住在偏僻乡间,与外界接触沟通机会相对比较少,思想受传统作务技术影响较大,不易接触新事物;另外,种植者文化层次不高,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苹果种植者以初中以下学历为主,约占种植者,其中初中占,文盲或半文盲占劳动力。

而高中及以上学历占,在从事苹果种植的群体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足。

而且现在农村专设的果农培训机构几乎为零,果农的信息技术主要来源于媒体;二是果业技术培训人才短缺,果树技术、信息来源单一。

同时,办公资金不足,设施简陋缺乏基本办公自动化条件,技术、信息来源主要靠省、市的文件传达。

亦缺少出国参观学习的机会,接受再培训机会太少,直接导致专业技术前瞻性技术信息缺乏。

另外,从事苹果产业人员后继人才较少。

各县的果业技术部门,受国家大中专学生从2000年不分配工作因素影响,基本上没有人员的补充。

苹果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此,苹果产业人力资源发展存在后劲不足,同时缺乏果业方面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四)、苹果生产、采后处理环节薄弱静宁县苹果生产,大力推广苹果四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在苹果生产环节还存在果园机械操作程度低和一些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不足的问题。

静宁深加工专用品种缺乏,原料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多数加工企业没有自己的原料基地,主要以当地的残次果为原料加工生产,缺乏专用原料,导致产品质量差,售价低。

加工产品单一,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效益差。

另外,一些企业缺乏质量意识,不能够按照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产品质量,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

而且,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弱。

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人员,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生产企业过于集中,布局不合理,造成了对原料的竞争,导致原料成本的增加,企业间无序竞争较严重。

果品在贮藏、包装、加工、运输等环节能力不足。

目前,静宁省果品储藏能力约万吨,但气调、冷藏能力不足万吨,只占全县果品总产量%,而气调库贮藏量为万吨,约占全省苹果产量的%。

发达国家果品气调贮藏能力在60%-80%,苹果气调贮藏量占总产量的60%以上,是我国3-4倍;静宁县几乎没有有分级、清洗、打腊采后处理生产线。

大部分果品靠人工分选、包装。

果品大小、形状色泽差别较大,更缺乏专业化冷藏运输工具,商品化水平低,与国外差距较大,严重影响静宁苹果的市场竞争力。

(五)、苹果产业物流体系薄弱,市场及营销体系不健全静宁县苹果产业内的物流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在物流供应链所涉及的农资供应,生产种植,果品储存,运输,流通领域,消费及后消费领域等环节的物流信息不透明及设施缺乏。

另外,静宁省苹果产业内企业化程度低,果农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投入不足,缺乏组织性。

静宁县近几年虽然培育出一些果品龙头企业,但从总体上讲,龙头企业占市场分额小、数量少,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对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够,没有与果农形成合作共同体,未能发挥对苹果产业的影响力。

在苹果生产的标准化方面与先进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与国际标准及市场接轨性差。

另外,企业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具有国际市场竞争的品牌,无法立足国际市场。

虽然县内部分苹果生产地也注册了一些品牌,但果实质量参差不齐,被盗用和假冒的情况也十分严重,不能用品牌效应来增加苹果附加值。

同时也没有建立创造品牌、维护品牌生命的基地管理体系。

地方品牌相互恶性竞争,很难打出一个国际品牌形象。

美国用红星苹果在全球水果舞台上塑造了一个高档品牌“美国蛇果”,其内在品质远远不如静宁红富士。

静宁以优质红富士内在优秀的品质和酸甜爽脆的口感赢得了全国消费者的认可。

静宁苹果品牌太多,相互竞争,何时能塑造一个国际品牌形象,何时能建立维护品牌生命的基地管理体系?尽管静宁苹果地域品牌保护在运行,但那只是产品的地域保护,苹果作为商品,其品牌价值也许被忽视,或许我们都在思路上走入一个误区……果业管理者、政府及果业企业都得思考……另外,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一方面是企业大多经济实力不足,缺乏外贸人才;另一方面是静宁县在金融信贷体系支持力度不够,企业流动资金短缺。

全县果品收购季节时间集中、资金需求量大,受银行贷款条件的限制,中小企业贷款非常困难,大多数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

影响产业的长远发展。

(六)、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缓慢静宁省苹果产业在农业信息化发展方面,虽然在过去几年加快发展速度,但是在应用,开发研究方面仍是严重滞后。

系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商品化应用软件少。

所以末能形成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实现对苹果的生产,加工,储运,流通与市场配送,信息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整体进行监控。

而产业内企业及各级政府未能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更合理地配置农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苹果的质量。

而政府对苹果产业在信息化宏观指导,调控和直接投入的力度减少。

目前,虽然在产业内建立了静宁县相关果品信息网站,但网上的生产、供求信息较少;各苹果基地县没有专业的果品信息网站。

另外,过去一直注重生产环节,而忽视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人财物投入严重不足。

对市场研究太少,信息不灵,对产品销路、消费者口味习惯、国际市场变化趋势等知之甚少。

另外苹果产业的信息化基本设施系统未能充分发出预警通报,不能抵御天然灾害,对抗干早、冻害和雹灾等抗风险能力低。

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静宁县苹果产业的长远发展。

(七)、销售行为落后,企业和果农双重损失中国苹果产量居世界第一,苹果作为鲜食果,必须经保鲜储藏才能延长供应期,在国外苹果农场生产的苹果采摘后24小时就进入气调,即使鲜发市场苹果都先预冷后进入车间包装上市,保证消费者吃到的水果是新鲜品质。

然而在静宁苹果产区受果农落后的销售行为影响,没有一家企业能做到苹果采摘24小时——72小时能及时入库的。

果农将苹果采摘后不分级堆在一起放在地头等行情、等价格,这样加大了企业收购难度和收购成本。

收到的苹果早已过了最佳储存期,这样的苹果经过同样成本的储藏,出库后在市场就没有多大的竞争力,使企业储藏成本增加,效益下滑,利润损失巨大,经营风险增高,发展缓慢。

然而农民的损失更大,堆放田间地头,苹果失水率都在5%以上,商品率下降10%——15%。

受果农销售行为影响,客商及储存企业都难以提高果价,果农受损失巨大……卖果难和收果难同时存在,政府和果业管理部门及专家教授都重视对农民的生产管理、栽培管理、施肥和防病虫害等知识培训,而忽视了对农民采后管理、销售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使静宁苹果产业果农经营思想原始,销售行为落后,常见到送技术下乡,未见到送思想和观念下乡。

其实静宁农民最薄弱的是思想观念,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民产后销售行为思想观念引导和教育,来提高产业整体经营水平。

二、静宁苹果产业发展经验及设想(一)、推广引进新优苹果品种,调整品种结构静宁苹果产业应重视苹果良种科研,加强引进新优苹果品种以迎合及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口味,风格苹果之个性化需求。

另外,加快种苗产业化之工程建设,与农业科研中心等共同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苹果,以加强竞争力。

(二)、重视农业信息技术之应用及加强与苹果生产及市场销售体系的连接县政府应大力扶持苹果产业内龙头企业、科研中心和地方技术站推行及应用农业信息技术。

同时,静宁苹果产业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包括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农作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确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网络化贯穿了产前、产中、产后。

如产前主要为生产规划和准备生产资料,产中主要体现在种植,产后主要体现在加工,流通和农副产品销售方面。

理信息化方面,无论是前期的资源配置和优化、中期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上,部可以因为管理的高效和准确,而带来标准生产和规范管理。

还可利用服务网络,让市场和销售也变得可以预见,使静宁苹果品牌的认知度和销售渠道得到广泛的拓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