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传输试验1

合集下载

排粪造影及结肠传输试验在慢性便秘中的作用(内容详细)

排粪造影及结肠传输试验在慢性便秘中的作用(内容详细)
影像医学科
7
便秘的分类
慢性便秘
功能性
器质性
慢传输型
出口梗阻型
混合型
结肠运输试验
排粪造影
医学精制
长海医院 影像医学科
8
测量项目正常标准及诊断价值
测量项目
正常标准
意义
肛直角 (ARA)
肛上距 (DUAC)
R:98.67±13.84(62~155) D:114.83±14.92(70~173) R-D:18.3±16.5(-19~66) 力排较静坐大,提肛最小
长海医院 影像医学科
21
医学精制
长海医院 影像医学科
22
盆底松弛综合征
会阴下降(Perineum Descending ,PD)
力排肛上距≥31mm,经产妇≥35mm 多数伴有其他异常,如直肠前突、粘膜脱垂、
盆底松弛综合征,包括AMP、IRI、ERP、 RC、PD、SP、PFH、S-RS,此型多见
同时出现上述两类表现,如RC+SPFS
医学精制
长海医院 影像医学科
14
盆底痉挛综合征 (The Spastic pelvic floor syndrome,SPFS)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uborectalis syndrome,PRS)
298(55.1)
盆底疝
38(27.7)
260(64.4)
298(55.1)
内套叠
40(29.2)
217(53.7)
257(47.5)
骶直分离
29(21.2)
178(44.1)
207(38.3)
直肠摺曲
21(15.3)
163(40.3)
医学精制

胃肠传输功能检查

胃肠传输功能检查

胃肠传输功能检查
一、实验材料及检测仪器
40g硫酸钡作为造影剂;检测仪器:500mAX光机。

二:方法
患者将40g硫酸钡放入早餐稀饭内一起服下,服钡后4、8、12、24、48、72小时摄立位腹部平片,钡完全排出后停止摄片,72小时仍未排出者,每24小时摄片一张,直至钡剂完全排出,检查期间记录每次排便时间。

三、注意事项
试验前三日停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泻剂及镇静药物等,试验前一日晚上排便灌肠。

试验期间受试者饮食、休息、日常活动如常。

四、优势
1、钡与饭同服,两者混在一起,可真实反映胃肠传输情况。

2、传输检查与形态兼顾,钡在何处一目了然。

3、全面评价消化道传输功能,可以对便秘进行精细而准确
分型。

4、检查方法简单,便于推广。

结肠传输试验

结肠传输试验
10
1978年Martelli提出了正常人大肠运动的一些参 数,指出5天排出标志物小于80%为结肠传输异常。
中国人和西欧人相比肠道通过时间具有显著的差 异,中国人正常的全肠道通过时间为3.1天,一般取近 似值3天(72h)。
11
我国目前的诊断标准依各时相标记物 剩余数确定
①正常:72h≤4粒; ②结肠慢运输:96h≥4粒,且运输指数≤0.4;
4
1978年Martelli提出了正常人大肠运动的 一些参数,指出5天排出标志物小于80%为结 肠传输异常。
1981年Arhan提出了结肠分段通过时间的 测量方法。
5
常规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48-72小时内应注意: ①不得行钡剂或碘剂胃肠道造影,也不得服用其他重金属药物。 ②不使用任何影响消化功能及胃肠道动力的药物、泻剂、润肠剂,
①3种标记物运输结果基本一致者说明受试期间结肠功
能稳定,结果可信;
②2种标记物运行一致,另1种标记物运输差异在临近1
个等级之内,以近似的2种标记物为准;
③2种标记物运行一致,另1种标记物运输差异达2个等
级或3种标记物结果各相差1个等级说明结肠功能不稳 定,结果不可靠。
13
运输指数(Transit Index,TI)
物及杂粮。 (2)保证每日摄入各类蔬菜,不过量摄入水果。 (3)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水分,总量不少于2000ml。 运动和保健要求: (1)保证每天适当体育活动。 (2)保证每日早晚各按摩腹部1次。
7
目的:
对便秘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指导,可使相当一部分 便秘患者恢复正常排便,排除了那些由于不良饮食和 生活习惯、不健康的精神情绪以及滥用泻剂引起的对 药物的依赖性导致的便秘,可以更准确的筛查出真正 存在结肠运输缓慢及出口梗阻的患者。

结肠传输试验.

结肠传输试验.

TI 越大提示出口梗阻型便秘( 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 的可能性越大。
14
腹平片分区:自第 五腰椎棘突沿脊柱正中 向头侧方向划腹正中线, 从第五腰椎棘突分别向 盆腔两侧终末部边缘划
两条切线。
15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计算总结肠通过时间及分段
结肠通过时间来进行结果的判定,但该方法比较复杂,
结肠运输试验,避免因偶然的结果导致临床误诊;
17
2、检查过程中应逐日阅片,即根据具体情况及
时实行“四停”摄片,即:①发现肠道内有钡剂、碘剂
及其他高密度影像者停;②标记物已排空者停;③已达
诊断要求者停;④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者停。避免使病 人多摄片、多曝光、多花费。
18
3、虽然结肠传输试验的结果对于出口梗阻型便秘
可以有一个初步的判定,但结肠传输试验绝不能替代 排粪造影,并且如果病人拟在短期内完成这两项检查, 应先行结肠传输试验,避免因排粪造影前肠道准备及 造影后钡剂残留影响结肠传输试验的结果。
19
4
1978年Martelli提出了正常人大肠运动的
一些参数,指出5天排出标志物小于80%为结
肠传输异常。
1981年Arhan提出了结肠分段通过时间的
测量方法。
5
常规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48-72小时内应注意:
①不得行钡剂或碘剂胃肠道造影,也不得服用其他重金属药物。 ②不使用任何影响消化功能及胃肠道动力的药物、泻剂、润肠剂, 不清洁灌肠,直至检查结束。 ③检查期间要求受试者保持正常的起居和生活规律,膳食合理,情 绪稳定。 ④外地患者应缓行结肠运输试验,避免因“水土不服”影响检查结 果。
9
3粒(胶囊)法运输试验

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对慢性便秘的诊断价值

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对慢性便秘的诊断价值

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对慢性便秘的诊断价值
冉勇;李林霞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
【年(卷),期】2007(18)7
【摘要】目的评价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对慢性便秘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126例慢性便秘患者同时进行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 结果结肠运输异常23例,出口梗阻者124例.其中直肠前突84例,会阴下降66例,直肠前壁粘膜脱垂和/或直肠内套叠54例,盆底痉挛综合征29例,耻骨直肠肌肥厚症11例,内脏下垂7例. 结论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检查对慢性便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总页数】2页(P23,72)
【作者】冉勇;李林霞
【作者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四川,攀枝花,617067;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四川,攀枝花,6170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
【相关文献】
1.结肠运输实验联合动态排粪造影对便秘的诊断价值 [J], 郭振民
2.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检查对临床便秘的诊断价值 [J], 尹修芳;唐孝文;胡蜀豫;郑学玉
3.排粪造影联合结肠传输试验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价值 [J], 白石柱
4.排粪造影联合结肠传输试验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价值 [J], 白石柱
5.结肠运输试验联合动态排粪造影对便秘的诊断价值 [J], 张晓艳;张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肠运输实验报告模板

结肠运输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结肠运输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观察和分析结肠运输功能,为便秘等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3. 掌握结肠运输试验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结肠运输试验是一种检查结肠传输功能的方法,通过观察口服的标记物在结肠内的运行情况,评估结肠的传输功能。

实验过程中,受试者口服一定数量的标记物,随后定期拍摄腹部平片,观察标记物在结肠内的分布和移动情况,从而判断结肠的传输功能是否正常。

三、实验材料1. 标志物胶囊(20粒/枚);2. X线摄影设备;3. 记录表格;4. 检查室及换衣间;5. 检查床。

四、实验方法1. 检查前准备:(1)受试者检查前3天禁服泻药及对肠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和刺激性食物;(2)检查前1天上午8点,受试者口服含20粒标志物胶囊1枚;(3)受试者检查期间生活及饮食习惯不变。

2. 检查过程:(1)受试者于检查当天空腹,按预约时间到达检查室;(2)受试者更换检查室提供的衣物,平躺在检查床上;(3)医护人员在受试者腹部涂抹耦合剂,进行腹部平片拍摄;(4)受试者每隔24小时拍摄腹部平片1张,连续拍摄5天;(5)受试者每天记录存留在右、左半结肠及直肠、乙状结肠的标志物粒数。

3. 数据分析:(1)计算受试者结肠运输指数(TI):TI第三天乙部存留的标记物数/第3天全结肠存留的标记物数;(2)根据TI值判断结肠运输功能:TI值越小,越接近于0,慢运输可能性越大;TI值越大,越接近于1,出口梗阻可能性越大;(3)分析受试者标记物在结肠内每日的运动情况,判断标记物在哪段结肠运动缓慢。

五、实验结果1. 受试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等;2. 受试者结肠运输指数(TI);3. 受试者标记物在结肠内每日的运动情况;4. 受试者结肠运输功能诊断结果。

六、实验讨论1. 分析受试者结肠运输指数(TI)与结肠运输功能之间的关系;2. 分析受试者标记物在结肠内每日的运动情况与结肠运输功能之间的关系;3. 结合受试者临床表现,讨论结肠运输试验结果对便秘等疾病的诊断价值。

钡条结肠传输试验在慢性便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钡条结肠传输试验在慢性便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钡条结肠传输试验在慢性便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孔浩;王晓兵【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的钡条结肠传输试验在慢性便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12名排除器质性疾病和药物因素的慢性便秘患者的结肠传输时间和直肠肛管压力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改进后的结肠传输试验在便秘患者中的应用,同时了解其与直肠肛管测压在反映出口梗阻型便秘检查中的差异.结果①功能性便秘(FC)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各时间点钡条排除率较健康志愿者均明显降低.FC患者60和72 h钡条排除率明显高于IBS-C患者(均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志愿者比较,FC与IBS-C患者右半结肠传输时间(RCTT)、左半结肠传输时间(LCTT)、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RSCTT)和总结肠传输时间(CTT)明显延长,提示其结肠传输较正常者明显减慢.与FC患者比较,IBS-C患者RC T 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76例FC患者和36例IBS-C患者直肠肛管测压结果进行了比较,其中FC和IBS-C患者排便时肛门括约肌无松弛者分别为34和1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排便时肛门内括约肌无松弛导致结肠传输减慢,差异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RSCTT或C T T异常者多存在排便时肛门内括约肌无松弛.结论 FC和IBS-C患者结肠传输较正常人群均明显减慢;排便时肛门内括约肌无松弛导致直肠乙状结肠传输减慢;钡条结肠传输试验和直肠肛管测压对于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结果一致.【期刊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47)006【总页数】5页(P720-724)【关键词】钡条结肠传输试验;钡条排除率;结肠传输时间;直肠肛管测压【作者】孔浩;王晓兵【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 ,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 ,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 ,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 ,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2.2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结肠传输试验应用于慢性便秘的诊断及分型

结肠传输试验应用于慢性便秘的诊断及分型

时间<3 h且与年龄 因素无明显相关性 ,  ̄ 3, 与国外文 献 报告一致 。柯美云【 贝报告健康者 4h J 0 J 8 标记物
排 出量为 8 .%。但 受 排 便 频 度 的制 约 ,8 97 4 h以上 7h 内基 本 排 空 标 记 物 者 仍 不应 归 人便 秘 范 畴 , 2之 故 临床上 多将 7h排 出标记 物 8 %及 以上者 ( 2 0 剩余 数 ≤4粒 ) 列为 正常 【6, 该说 这一 标准 是适 宜的 , 5 J应 , 目前我 们 以此作 为 诊 断 标 准进 行 诊 断 , 结 果属 临 若
便 形状 改变 。
3 讨 论
3 1 影响肠道蠕动的因素 在检查期间应尽量避 . 免影响肠道蠕动 的因素发生, 以降低假 阴性率。整
个检 查期 间患 者 不 得 服 用 任 何 影 响 胃肠 功 能 的 药 物, 直至 检查结 束 , 且在 检查 期 间要保持 正 常的起 居 习惯 及生 活规 律 , 理 的饮食 及精 神情 绪 , 合 因此在 检 查之前 应 和患者 及 家 属 做 好 沟通 , 检查 期 间 要 帮 在
助 监 督患者 。
12 方 法 .
受试 者 自检 查前 3天起 禁 服 泻 剂 及其
他 影响肠 功能 的 药物 及 食 物 的基础 上 , 最好 于 自然 排便 后进 行 。检 查 当 日早 餐 后 服 含 有 2 0粒 不 透 x 线 的标 志物 胶囊 1 , 服标 志 物 后第 7h 10 颗 于 2 、2h摄
线 , 从第 5腰椎 棘 突 向下 划 出 骨 盆 右侧 人 口边 缘 再 的切 线 , 向左划 出至髂 后 上棘 的切 线 。将 大 肠 分 为 右侧结 肠 区 、 侧 结 肠 区 、 肠 乙 状 结 肠 区 3个 区 左 直 域 。通 过这 3个 区域来 描述 标志 物位 置 。标志 物 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肠传输试验
一、定义:通过口服的方法向胃肠道中投入标志物,然后定时观察和计算标志物在结肠中运行、分布的情况,借以观察结肠的传输情况,则称为结肠传输试验。

二、历史回顾:1969年Hinton首先使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结肠传输时间,利用不透X线标志物在腹平片的消失情况进行观察、计算。

1978年Martelli提出了正常人大肠运动的一些参数,指出5天排出标志物小于80%为结肠传输异常。

1981年Arhan提出了结肠分段通过时间的测量方法。

尽管前人对胃肠通过时间的测定方法很多,但效果不理想,仍以Hinton法测定结肠传输时间、Arhan法测定结肠分段通过时间简单易行,被广泛应用。

三、检查前准备:大多数文献中提到检查前48h-72小时内不得行钡剂或碘剂胃肠道造影,也不得服用其他重金属药物。

凡近期曾服用上述药物者,必须经摄片证实确已全部排空方能开始结
肠运输试验。

不使用任何影响消化功能及胃肠道动力的药物、泻剂、润肠剂,不清洁灌肠,直至检查结束。

检查期间要求受式者保持正常的起居和生活规律,膳食合理,情绪稳定。

外地患者应缓行结肠运输试验,避免因“水土不服”影响检查结果。

在汪志杰的《结肠运输试验应用常规》一文中提到除上述检查前的准备外,还要求受检者做到以下几点:
1、饮食要求:
(1)保证每日摄入主食量不少于200g,应适当摄入麦片、黑面包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及玉米、小米、薯类、南瓜等杂粮。

(2)保证每日摄入各类蔬菜,特别是叶类蔬菜不少于500g,不过量摄入水果。

(3)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水分(包括牛奶、豆浆、汤等),总量不少于2000ml,其中包括晨起后即饮温热淡盐水500ml。

2、运动和保健要求:
(1)保证每天适当体育活动,或大步快走不少于30min,至少要微微出汗。

(2)保证每日早晚各按摩腹部1次,每次10分钟,逆时针方向。

按上述这些要求,对便秘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指导,可使相当一部分便秘患者恢复正常排便,排除了那些由于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健康的精神情绪以及滥用泻剂引起的对药物的依赖性导致的便秘,可以更准确的筛查出真正存在结肠运输缓慢及出口梗阻的患者。

四、检查方法:
结肠传输试验的检查方法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各地区、各医院所应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仍然为Hinton法,现介绍如下:
检查当日早8:00一次性吞服含有20粒不透X线的标志物胶囊1颗,于服标志物后第24h、48h、72h摄腹部平片。

一般要求卧位拍摄。

该方法简单易行。

但结肠传输试验属于对结肠功能的检查,功能是会变的,而且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会有一些偶然的结果出现在结肠传输试验中,因而后人对检查方法进行了改进,对于上述检查结果显示为重度结肠慢运输(120h≥15粒或144h≥4粒)需行结肠切除术者,最好应用3粒(胶囊)法运输试验进行重复检查,在得到验证后再考虑手术。

方法为每套3枚胶囊,分别含环形、柱形和条形不透光标记物20粒,即M1、M2、M3,首日晨8:00服M1,24 h摄腹部平片后服M2,48h摄腹部平片后服M3,此后摄72h, 96h和120h腹平片。

五、诊断标准:
1978年Martelli提出了正常人大肠运动的一些参数,指出5天排出标志物小于80%为结肠传输异常。

我国是80年代中期开始开展这项工作的,1990年李实忠等人提出由于膳食结构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欧人相比肠道通过时间具有显著的差异,中国人正常的全肠道通过时间为3.1天,一般取近似值3天(72h)。

因此我国目前的诊断标准依各时相标记物剩余数确定如下:
正常:72h≤4粒;
结肠慢运输:96h≥4粒,且运输指数≤0.4;
再分3度:轻度:96h≥4粒;
中度:120h≥4粒或96h≥15粒;
重度:144h≥4粒或120h≥15粒;
慢运输倾向:结果介于正常和轻度慢运输之间,即:72h≥5粒至96h≤3粒;
出口梗阻:72h≥10粒,且连续2天运输指数>0.6,最后1天
≥0.75;
混合型:慢运输与出口梗阻同时出现,运输指数=0.5。

对于3粒(胶囊)法结肠传输试验:3种标记物运输结果基本一致者说明受试期间结肠功能稳定,结果可信;2种标记物运行
一致.另1种标记物运输差异在临近1个等级之内,以近似的2种
标记物为准; 2种标记物运行一致.另1种标记物运输差异达2个
等级或3种标记物结果各相差1个等级说明结肠功能不稳定,结
果不可靠。

运输指数(Transit Index,TI)的计算:通常计算72 h TI TI = SRM(/ RCM + LCM + SRM)
RCM:右半结肠区标志物数;LCM:左半结肠区标志物数;SRM:乙状结肠直肠区标志物数;TI 反映乙状结肠、直肠部位
留存标志物与结肠其他部位留存标志物的比例。

TI = 0 ~ 1,
TI 越小提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可能性越大,TI 越大提示出口梗阻型便秘( 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的可能性越大。

图1 分段CTT 测定的腹平片分区自第五腰椎棘突沿脊柱正中
向头侧方向划腹正中线,从第五腰椎棘突分别向盆腔两侧终末部
边缘划两条切线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计算总结肠通过时间及分段结肠通过时间来进行结果的判定,但该方法比较复杂,多用于结肠传输试验对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判定与排粪造影一致性的研究中,实际临床工作中应用比较少。

六、小结:
1、结肠运输试验对于结肠运输功能的检查是不容质疑的,但它毕竟属于功能性结肠,我们应辩证的去分析检查结果,当结果与临床不相符的时候,我们应积极分析原因,特别是对于重度结肠慢运输的病人,手术指证的掌握必须慎重,必要时复查或行3粒胶囊法结肠运输试验,避免因偶然的结果导致临床误诊;
2、检查过程中应逐日阅片,即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实行“四停”摄片,即:①发现肠道内有钡剂、碘剂及其他高密度影像者停;②标记物已排空者停;③已达诊断要求者停;④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者停。

避免使病人多摄片、多曝光、多花费。

3、虽然结肠传输试验的结果对于出口梗阻型便秘可以有一个初步的判定,但结肠传输试验绝不能替代排粪造影,并且如果病人拟在短期内完成这两项检查,应先行结肠传输试验,避免因排粪造影前肠道准备及造影后钡剂残留影响结肠传输试验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