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五千年第七章 汉字与姓氏文化

合集下载

百家姓文化讲解

百家姓文化讲解

• 三、新百家姓 • 今天,新百家姓是以人 口多少来排序,其中 300个单姓和81个复姓 较为常见。
1、大姓及其起源 • 在新百家姓排行榜上的前9个姓, 包括了汉族人口数的一半。但是中 国人的姓氏现今仍在使用的有4000 多个,也就是说,不到0.5%的姓, 占据了50%的人口。中国历史上曾 经存在过23000多个姓。
• 我国古今的大姓所以成为大姓,都有不同的原因, 其原因有时还很复杂,但也不是说毫无规律可循 的。大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 一是它们源远流长,姓出多元,分布广泛。 • 二是大姓在历史上多是国姓,姓这个姓的人统治 中国的时间很长,从而形成人口学上的“马太效 应”。 • 三是在古代,帝王之家或名门大姓往往享有人口 繁殖的特权,从而也导致了人口数量的膨胀。 • 还有一个原因是赐姓。在相应的王朝中,由于姓 国姓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一些皇帝还特别开 恩,拿自己的姓氏作礼物,赏赐给那些有功的人, 形成赐姓现象。
• • • • • • • • • •
1、以国名为姓氏。 2、以邑、亭、乡名为姓氏。 3、以居住地为姓氏。 4、以先人的名或字为姓氏。 5、以祖上谥号为姓氏。 6、以爵位为姓氏。 7、以亲属的排行为姓氏。 8、以官职为姓氏。 9、以技艺为姓氏。 10、以德行或著闻之事为姓氏。
• 11、因赐姓、避讳而改姓。赐姓即天子、 皇帝赐给臣民的姓。 • 12、因避仇、避祸而改姓。 • 13、少数民族的姓及其改姓。古代北部、 西部和西北部的匈奴、鲜卑、羌、氏、羯 等少数民族原有的复姓、三字姓、四字姓, 经过多次民族融合,有的已改成单姓,和 汉族的姓氏融合为一体。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翟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汉字与姓氏文化

汉字与姓氏文化
31

语言文化 ・
字 的构 型和笔 画加 以解 释说 明 。遇 到笔 画较多 的
十一 分支 。而 《 左 传》、 《 国语 》 中凡列 国卿 大 夫 家
族 多称 “ 某 氏” , 如鲁桓 公之后 称 “ 孟 氏 ”“ 叔 孙 氏” “ 季 氏” , 齐 国的 “ 崔氏” “ 田 氏” 等 。《 史记 ・

语言文化 ・
汉 字 与 姓 氏 文 化
口杨 天 奇
然物 其 实 就 是 其 部 落 的 图腾 崇 拜 物 。 《 说 文 解 字》 说: “ 姓, 人 所 生也 。古 之 神圣 母 , 感 天 而 生 子 故称 天 子 。从 女 , 从生 , 生亦声 。 ” 在许 慎 看来 , 古 代 的神圣 之母 由 于上 天 感 应 而 生 育 子女 , 所 以人 就是 “ 天子” 。可 见 , 最早“ 天子 ” 一 词 并不 是 皇 帝
“ 树 高 千丈 , 落 叶归根” 的特 殊 情 结 , 实 质 上 就 是 对 姓 氏崇拜 的延 续 。而今 , 姓 氏被 当成 了一个词 ,
其 实姓 和 氏原本 是两 个完 全不 同的概 念 。 “ 姓” 与远古 时期 的 图腾 崇拜 有 关 , 当然 也 离 不 开 中 国独 特 的 “ 亚细亚” 生 产 方 式 。早 期 姓 的 写 法 中有麦 穗 、 日月 、 蛇、 羊等 诸 多 自然 物 , 这些 自
法, 如沈 阳 的“ 沈” , 哈 尔滨 的“ 哈” , 蒙古的“ 蒙” ,
来 的分支 。在周 以前 , 贵族 除 了有姓之 外 , 还 习惯 以国、 官 位 为 氏 。而 普 通 百 姓 既 没 有 姓 , 也 没
有 氏。
春秋之 时 “ 礼崩乐坏” , “ 姓” 和“ 氏”的界 线 逐渐 模 糊 , 出 现 合 一 的趋 势 , 到 秦 始 皇 统 一 六 国

汉字与姓氏文化

汉字与姓氏文化

汉字与姓氏文化中国历来有“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说法,姓氏不仅对一个家族来说,是最显著的标志,对个人来讲更是必不可少的识别符号。

认识一个人,要知道他的姓和姓名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中国的姓氏用字不仅对姓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汉字本身的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要谈汉字的问题,特别是汉字的文化问题,那就非得要谈姓氏的问题。

这么巨量的汉字,不仅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家族结构,民族繁衍、种族结构和遗传的信息,而且汉字的姓氏用字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文化史。

一、中华姓氏的来源(一)以母亲所在氏族、部落的名称或标志符号为姓氏《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

因生以为姓,从女生。

”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远古时期,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血缘群婚阶段,人们的姓氏,只能根据母亲的属性。

母亲所在氏族、部落的名称或标志符号就成了她出生的孩子的姓氏。

这就是从已知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的姓氏,大部分都从“女”旁的原因。

五帝之一,有虞氏舜,姓姚,名重华。

一说,“姚”为舜的出生地。

故为姓。

其实“姚”字不仅有地名义,其古义还与女性有密切的关系。

《荀子.非相》:“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繯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

”杨杰注:“《说文》曰;…姚,美好貌;冶,妖。

‟”(二)以国名为姓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如著名的齐国,就是姜子牙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而被分封于齐(现今山东),成为齐国的始祖。

公元前1066年率兵三万,牧野一战大败商军,为武王奠定了周朝。

此后,“齐”不仅是诸侯国的国名,也陆续成为了人们的姓氏。

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侯,他的后代便以“邢”为氏了。

(三)以邑名为姓氏邑即采邑,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世袭封地称为邑,从邑中得到的税收作为这些卿大夫的收入。

从汉朝开始,也专称公主等女性封君的封地为邑。

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

中国姓氏文化

中国姓氏文化

(四)刘
1.刘氏来源:出自源于姬姓,周定王赐给弟弟姬季子 的封地刘邑; 出自赐姓或他族改姓; 出自刘累(御龙氏)之后; 2.刘氏迁徙分布: 世界史上建立政权最多的姓氏:西汉、东汉、三国时 蜀汉、十六国时前赵、南朝时宋、五代十国时南汉,建立 王朝; 汉末三国时:为避“董卓之乱”,中原刘姓不断向四 方迁徙。 魏晋南北朝:刘氏大举南迁,在江南影响很大,部分 迁往日本和朝鲜半岛; 明清:有人移居台湾,或到海外谋生。 3.刘氏历史名人:刘邦 刘备 刘伯温 刘铭传
2. 2006年百家姓新顺序
袁义达、邱家儒《中国姓氏·三百大姓:群体遗传和人口 分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来源于2006年的调 查研究成果 )
3. 2014年百家姓最新顺序
武洁、杨建春《张、王、李、赵谁最多——2010年人 口普查姓氏结构和分布特点》,《中国统计》,2014年第6 期。(来源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汇总结果)
7.以祖辈的字或名为姓。 如:宋公孙嘉字孔父,其后代便以孔为氏;伍子胥 名员,其后代以员为氏。常、高、汤。郑国公子 偃,字子游,其孙姓游。
8.以身份为姓。 王子、王孙、公子、公孙、长孙。
9.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 如:东方、西门、东郭、南宫、百里、欧阳、柳下。 10.以排行或爵位为姓。 如:孟、伯、仲、季;王、公、侯、伯、子、男。
3.“氏”产生于父系社会
• 《资治通鉴▪外记》:“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 分。” • 《通志▪氏族略序》:“氏,所以别贵贱,贵有氏, 贱者有名无氏。故姓可呼为氏,氏不可呼为姓。”
• 氏是由姓衍生出来的,是姓的分支,产生于父系 氏族社会,是表示拥有一定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 的家族系统的父系血缘符号。主要功能是别贵贱。
2.“字”与“名”反义相对

姓氏与中国文化

姓氏与中国文化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 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 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 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 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 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 不利。
为什么姓和氏要严格的区分?
一、在于严格男女之别,如三代之时“男子 称氏,妇人称姓”(《通志.氏族略》)。 二、为了区别贵贱,出生低贱的人根本就不 知道自己的血统所自出,也就没有“氏”。 三、为了更好的选取婚姻之家。我国自古就 有“同姓不婚”的惯例,如果同姓相婚,不 仅有悖人伦,而且还会引起“其生不蕃”的 严重后果。
【同姓不一定同家】
中国人见了面,总是要问姓名,如果发现跟自己 是同 一个姓就会倍感亲切,认为两人“五百年前 是一家”,“实际上这并不可信,经过调查,我们 发现一个大姓可能有上百个来源,比如说中国第一 大姓‘李’,有些是来自‘嬴’姓,有些是来自 ‘赵’姓,唐朝时‘李’姓被李世民分赐给了开国 元勋,甚至在后魏时期,鲜卑的复姓也有改成‘李’ 的。”
赵 姓 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位的大姓,人口众多, 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三。
寻根溯源
1、以金天氏少昊为源起。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指出:“《左传》郯 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起族也,则秦、赵亦祖少昊氏。”西周时, 少昊之裔造父因功被赐于赵城,造父的后代奄父,为周宣王御。奄父 生叔带,因周幽王无道,离开周王室去晋国,为晋文侯御。这样,赵 氏便进入晋国,后世事晋为大夫。周威烈王时,列为诸侯,开国君主 赵烈侯,是晋大夫赵衰的后代,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后被秦国所灭, 赵国公族以原国名命姓,遂成赵姓。
11、因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汉明 帝讳“庄”字,凡姓“庄”的都改 为”严“。如南朝隆武帝把国姓"朱"

中华传统姓氏文化常识

中华传统姓氏文化常识

中华传统姓氏文化常识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久远而古老,历史悠久,不仅丰富了我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象征。

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融合了汉字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构成了独特的文化格局。

“姓与名,是一个民族的两个精神招牌”。

从文字上讲,“姓”,古代指祖先,后指“宗族”。

而“名”,则是个人“身份”的标记。

中国古代的“姓名”,就是用文字表达古老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标志,是家族的财富。

中国姓氏的发展,历史久远,始于西周时期,以封建制度定型以来,姓氏就成为国家和家族的重要文化构件,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姓氏文化已经渗透到每个中国家庭,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遗产。

古代中国分家姓氏的发展有:从源头、仰山、隐姓埋名、以谥号为姓、称谓更姓等,形成了渊源流长的中国姓氏。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有30160个姓氏,其中中国的姓氏有36000余个,占全世界的比例大约为12%。

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不胜枚举,他们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焕发出辉煌的光芒,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让他们的家族也享受到了荣誉。

其中,有自己的姓氏。

比如,孔子,笔名墨子,谥号太师,历史上有“孔家”之称;屈原,笔名禹锡,谥号屈尊,历史上有“屈家”之称;成吉思汗,笔名突则,谥号大长元,历史上有“汗家”之称;而毛泽东,笔名汉青,谥号无名,历史上有“毛家”之称。

他们留下的姓氏,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辉煌,也展示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秩序精神。

中华传统姓氏文化,在中华民族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尤其是在家庭礼仪方面,姓氏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极具特色。

如家族祠堂建筑,家族老宅改造,家族聚会,家训和祖宗祝福等,都成为中华民族重视宗族历史传承的重要方式。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言传身教”,自古以来,父母就习惯把自己的历史文化传承给子子孙孙,家庭教育也就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特别是传统的姓氏文化。

家庭教育使子子孙孙记住自己的历史文化,从而获得文化的归属感和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得以长存,把古老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保留到今天。

《汉字与姓氏文化》课件

《汉字与姓氏文化》课件

姓氏在汉字中的体现
简化与繁化
姓氏在汉字中通过简化和 繁化的方式得以体现,反 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 发展和文化演变。
异体字与通假字
姓氏中存在异体字和通假 字的现象,丰富了汉字的 多样性,也增加了姓氏的 复杂性。
避讳与避嫌
在姓氏中有时会采用避讳 或避嫌的方式,以符合社 会伦理和道德规范。
汉字与姓氏的文化内涵
艺术作品
姓氏文化在艺术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绘画、雕塑、影视等,通过艺术的手法 呈现姓氏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姓氏文化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历史研究
姓氏文化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姓氏的起源、演变和分布的研究, 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家族传承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信息。
姓氏研究
姓氏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历史,还有助于现代社会的应用,如寻根溯源、家族传 承、文化交流等方面。通过对姓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挖掘和传承姓氏文化的价 值。
03
汉字与姓氏的关系
汉字在姓氏中的作用
01
02
03
标识作用
汉字作为姓氏的载体,能 够清晰地表达和区分不同 的姓氏,是标识个人身份 的重要符号。
文化传承
汉字在姓氏中承载了丰富 的文化信息,通过姓氏可 以追溯家族的历史、文化 和传统。
社会交往
在人际交往中,汉字姓氏 有助于建立和维持社会关 系,促进社会互动和交流 。
民俗活动
姓氏文化在各种民俗活动中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如婚礼、葬礼、节庆等, 通过特定的仪式和习俗来表达对祖先 的敬仰和家族的认同。
传统习俗
姓氏文化承载着许多传统习俗,如祭 祖、修谱、族聚等,这些习俗在现代 社会中仍然被广泛传承和弘扬,有助 于凝聚家族和民族情感。
姓氏文化在文学艺术中的应用

汉字五千年

汉字五千年

汉字五千年公元1793年9月,经过整整一年的颠簸,英国勋爵马噶尔尼率领着一个庞大的商业使团,浩浩荡荡地前来东方觐见大清国的皇帝乾隆。

这是一个新兴帝国与中国这样一个古老帝国之间的第一次正式会晤。

为了这次来访,英国专门准备了能代表其最新科技水平的发明创造作为礼品,计有590件之多,包括天文地理仪器、自鸣钟、近代火器、轻便马车和船舶模型等,而由科学家、画家、测绘员、医生等135人,以及650名官兵和水手组成的使团更是阵容强大。

不过,这一干人等只有一人略通中文。

而且,在当时整个西方世界能使用汉字的,掐指算算也不会超过一百人。

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因为国力日渐衰弱。

于是,汉字与这块生养它的、命运多舛的土地一起,遭逢数次劫难,历经几多坎坷。

斗转星移,时光如梭。

在公元21世纪的门口,汉语在世界范围内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从2004年开始,在短短的几年里,全球94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316所孔子学院和337个孔子课堂。

这是有史以来汉语和中国文化第一次应外国政府和人民的要求,成体系地走出国门。

目前,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数已超过了4000万。

然而,对于正在兴起的汉语热,这不过是波澜壮阔的大潮卷起的第一个浪头。

在岁月的长河中,历经沧桑而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是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

时至今日,随不同文明应运而生的各种文字,为什么只有汉字能够一帆数千载?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礼乐文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理念、风俗习惯......成为华夏文明的旗帜。

中华文化就是一个很大的圆,而汉字就是它的半径,汉字走得越远,圆就越大。

总之,我们博大精深、灿烂无比的华夏文明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离开了汉字,我们民族文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公元1793年至今不过二百多年,但这浴火重生的过程既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一面镜子,不论是我们的社会,还是我们的传统,甚至我们特立独行的汉字,都因此而获得了一个回望自己的角度......一、人类奇葩天、人、合、一《说文解字》:“天,颠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姓氏的主要来源

1、最古老的姓氏:姜、姬、姚、姒、嬴等。
2、国邑为姓氏:周分封同姓宗族和异姓功臣。


周、鲁、卫、晋、滕、虞等为姬姓国;齐、宋、陈、 杞、焦等为异姓国。此外还有卿大夫的采邑赵、韩、 魏、燕等等。


3、以居住地为姓氏:
西门、东郭、南宫、东方、西闾; 柳(柳下)、池(池边)、傅(傅岩)。
清·戴震字東原。 《易·說卦》:“萬物出乎震,震,東方 也。”


清·王練字澄江。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餘霞散成 綺,澄江靜如練。”
男子的字,下面常系一“父”字,如:仲 尼父、仲山甫等; 女子的字,下面常系一“母”或“女”字, 如:孟妊车母、帛女等;趣的委婉表达

唐宋时期流行、明清最盛;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說文解字•女部》的一些古姓用字
姜,神農居姜水,因以爲姓。從女,羊聲。


姬,黃帝居姬水,因水爲姓。從女, 聲。 姚,虞舜居姚墟,因以爲姓。從女,兆聲。

2、氏——男性中心社会的标志

只要分立家支,就要命氏。
《通鉴·外纪》:“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 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顾炎武:“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不 变”。
4、名与字的关系

《白虎通·姓名》:“或傍其名而為之字者, 聞名即知其字,聞字即知其名。”

名和字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1)名与字意义基本一致。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许慎:聃,耳漫也。 战国时代屈平,字原。 《尔雅·释地》:“广平曰原。” 三国时诸葛亮,字孔明。 唐代杜甫,字子美。



第七章 汉字与姓氏文化
主要内容

一、说说“姓”与“氏”;
二、姓氏的主要来源; 三、名、字、号;



四、人名的时代信息;
五、姓名趣谈;

一、说说“姓”与“氏”

1、“姓”——母系社会的残痕;
許慎《說文解字•女部》:


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人,母感天而生
子,故稱天子。因生以爲姓,從女生。生 亦聲。《春秋傳》曰,天子因生以賜姓。


贵族阶级内部显示出高低。
与平民(有姓无氏)和奴隶(有名无姓) 区分出贵贱。


先秦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则不可通 婚。
3、姓=氏

郑樵《通志》:“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 庶,或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姓氏之失 自此始。”
顾炎武:“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 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 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2)名与字意义相关联。
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 西汉司马迁,字子长。 宋代苏轼,字子瞻。 宋代文学家晁补之,字无咎 。 明代散曲家陈铎,字大声。




(3)名与字意义相对相反。
孔子弟子曾点,字皙。 点是小黑点,皙为肤色白,二字义相反。 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愈是胜过,与退相反。 清代学者王念孙,字怀祖。

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

姓是不变的,氏是可以变的;
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

“姓別婚姻,氏別貴賤”

王的儿子叫王子,王的孙子叫王孙,诸侯 的儿子叫公子,公子之子叫公孙,公孙之 子则以其祖父的字当做氏。
商周,卿大夫有封邑,就以封邑之名为氏, 其子孙或以所居之地为氏,或以祖父的谥 号为氏,形成了一個姓氏关系等级图。
7、以职业或技能为姓氏:
屠、庖、陶、甄、卜、巫。在夏商周时期,“百工”属于 低级贵族,不得封土,但可称氏,后人以其职业为氏。


8、以爵号、谥号为姓:
爵号以王、侯最突出;王有姬、子、姒等姓的后代演变而 来。
9、以事为氏:
李氏:祖少昊之后皋陶,本姓嬴,尧舜时任理官,掌刑 狱,后人以官为氏。商末理征得罪纣王被杀,其子避难山 中,以木子为食,遂改姓李。


古人名、字赏析

晉·潘岳字安仁。 《論語·雍也》:“仁者樂山。”又《里 仁》:“仁者安仁。”岳即山,所以“安 仁”與“岳”相應。
南宋·李兼字孟達。 《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 則兼善天下。”


唐·陸龜蒙字魯望。 《詩·魯頌·閟宮》:“泰山岩岩,魯邦 所瞻,奄有龜蒙,遂荒大東。”朱熹集傳: “龜蒙二山名。”二山為魯國地望。
林氏:祖比干,其遗腹产于林中。周代追封赐姓林。
车姓:汉武帝丞相田千秋老迈,特许乘车入宫,人称 “车丞相”,后人以此为氏。
10、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



避君讳 : 姬姓避唐玄宗李隆基之讳改为周姓; 淳于姓避唐宪宗李纯之讳改为于姓。 赐国姓: 唐徐世勣改李勣; 宋西夏李继迁赐姓赵; 明郑成功赐姓朱。 表彰:马三保改郑和。 改贱姓: 隋杨玄感谋反被枭,后人赐姓枭; 武则天登位,赐中宗之后王皇后蟒姓。

1、名——传统文化的镜象
姓氏表明血缘、名字标明个体。


《说文》:“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 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左传》:“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 有假、有类”,规定不能以国名、官、山 川、隐疾、畜生、器皿、丝帛等事物命名。

2、字——成年立身的符号

字是成年的标志。既成人,则应受尊重,平辈 及晚辈不能直呼其名,于是命字代名,以示敬 意。 “幼名冠字”;“男子二十,冠而字”;

4、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姓氏。



王子、王孙:周景王之子名朝,其孙以朝为氏,后写 作晁。 公子、公孙:宋桓公,公子名夷字子鱼,公孙友,公 孙友二子以鱼为氏。 此外还有牛、关、柯、丰、乐、仇、廖等。

5、以排行次第为姓氏。

孟(伯)氏、仲氏、叔氏、季氏。


6、官职为姓。
司马(军政和军赋)、司徒(丞相)、司空(工程)、司 寇(司法和纠察)、史、理、钱、宗、帅。
11、少数民族称呼转化:



宇文、鲜于、尉迟、慕容、长孙、贺兰。 北魏孝文帝,拓跋氏改姓元,其他贵族改姓穆、 陆、贺、刘、楼、于、尉等; 归顺隋唐的九姓西域小国:康、曹、石、何、 史、安等。 张、王、李、赵、刘、曹、吴、罗、包、何、 慕、金、关、佟、康等,有的是少数民族的姓。
三、名、字、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