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姓氏名字从汉字看姓的起源姓是

合集下载

中华姓氏的来源 PPT

中华姓氏的来源  PPT

• 包 • 得姓始祖:春秋后期,楚国的大夫申包 胥。 • 图腾释义:包姓,伏羲氏继承其母仇夷 氏的蛇图腾为姓。"包"的"勹"和"巳"均 为蛇。"包"与"抱"古为同义,即仇夷 氏之女华胥怀抱蛇子伏羲之像。因而 伏羲熟食称"庖俎",称为"庖牺氏"。 • 郡望探流:上党郡。战国时韩国初置。 秦灭韩后因之。治所在壶关(今山西省 长治市北)。相当于今山西省沁水以东 地区。 • 人文景观:1、湖北江陵市是包姓发源 地 • 家风家规:豪滑胃威,净罗比峻。节妇 守义,子归宗。--宋· 包拯 • 姓氏对联:尽交天下贤豪长者;常作江 山烟月主人。
• 曹 • 得姓始祖:帝喾时,陆终第 五子曹安。 • 图腾释义:曹姓炎帝第五世 祝融八姓之一的族称。曹上 部取象在灵台(瑶台或坛台) 设立的春秋东西卯酉二建木, 是两个"东"字左右并列,表 示卯和酉在一条水平线上, 中间穿过建木。下部就是灵 台,又是日出汤谷的象形。 曹姓始祖为陆终五子安。曹 族迁到中国台湾后称为曹人。 周文王第13子振铎封曹得 姓。
日在木下为杳日在树顶为杲日在地平为旦日在山下为昏日在午前午后为昃当槫木转为建木天干时称为重所以古代重东为一义
中华姓氏的来源
• 中国人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时 候就有"姓"了,是跟母亲的姓。 "姓"是由"女"和"生"组成,就 说明最早的"姓"只知有母,不 知有父。所以夏、商、周的 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 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 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 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 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 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 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 民有姓有名、没有氏。

中国姓氏的起源

中国姓氏的起源

中国姓氏的起源
中国姓氏的起源
中国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部落社会,当时
人们以父系为血缘关系的核心,以家族、亲族、部落为单位生活和工作,因此人们在取名时通常以父亲的名字作为姓氏。

随着社会的演进和发展,人口的增长和迁移,这些家族、亲族和部落逐渐融合形成了更大规模的社会结构,姓氏也随之演变和发展。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那时
贵族们已经有了明显的姓氏,如姬、姜、姚等,但这些姓氏仅流传于少数民族或部落中,还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姓氏。

汉代以前,姓氏基本上只有单姓,通常由一个汉字构成,如赵、钱、孙、李等。

到了隋唐时期,人口增长和社会变迁促进了姓氏的多样化,许多人开始使用复姓,如欧阳、司马、上官、诸葛等复姓也逐渐流行起来。

姓氏的演变和发展与文化、历史、地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姓氏与某个地区或民族息息相关,如岳阳、苏州、汉族等,这些姓氏多与人们所居住的地方或族群有关。

另外,一些姓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被视为一种象征或意义的符号。

例如姬姓据说是黄帝的后代,司马姓则与春秋时期的诸侯有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姓氏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如
今已经有数万个姓氏。

其中,一些姓氏具有显著的地区特色或族群特征,如哈尼族的兰姓、藏族的达娃姓、维吾尔族的吾买
尔姓等。

其他一些姓氏则与某些职业或行业相关,如医生常用的王、李、张姓、律师常用的黄、郭、陈姓等。

总之,中国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部落社会,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

姓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文化的独特财富之一。

中华姓氏源流

中华姓氏源流

中华姓氏源流一、姓氏的由来“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姓”对人类来说,并非是与生俱来的。

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有关。

在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每一个氏族都以某种崇拜物作为本氏族供奉的神物与标志,此即图腾,后来就发展为用来区分身份、地位等的姓氏。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初期。

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

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

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

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

所以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

后来在战国时期姓与氏合而为一,统称为姓氏。

姓的产生是作为共同血缘关系的识别。

《白虎通〃姓名》称:“人所以为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

故纪世别类,使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皆为重人伦也。

”而氏则是部落、氏族的标志,是用来区别贵贱的。

宋〃郑樵《通志〃氏族略序》说:“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故有同姓、异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东周末年,随着奴隶制度的崩溃,姓与氏开始混合使用,姓氏成为表明家族来历的标志,正如郑樵所说:“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郡望)明贵贱。

”封建社会时期,人有贵贱之分,到了近代,姓氏才无贵贱之别。

二、姓氏的源头中国人的姓氏的总源头可以追溯至炎黄时代,中国的姓氏基本上都来源于当时的后代。

具体来说总源有三:黄帝族、炎帝族、东夷族。

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为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与炎帝共同被后世尊为“人文始祖”。

中国古代姓氏主要来源

中国古代姓氏主要来源

中国古代姓氏主要来源我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且具有传承。

从古至今我国姓氏已发展到几万个,那么,它们都是怎么来的,有哪些来源呢?1、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的百家姓,有些是由图腾演变而来的,如:熊、马、牛、羊、龙、凤、山、水、花、叶等。

《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2、以祖先名字中的字为姓氏《国语·晋语》云:“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

”后多认为黄帝的后裔,后来陆续分支成为不计其数的其他姓氏,构成中华民族的主流。

黄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儇、依。

3、以封地名和国名为姓氏宋:出自子姓。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公元前十世纪周公平定了武康叛乱之后,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受封于宋国,建都商丘(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公元前28...我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且具有传承。

从古至今我国姓氏已发展到几万个,那么,它们都是怎么来的,有哪些来源呢?1、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的百家姓,有些是由图腾演变而来的,如:熊、马、牛、羊、龙、凤、山、水、花、叶等。

《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2、以祖先名字中的字为姓氏《国语·晋语》云:“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

”后多认为黄帝的后裔,后来陆续分支成为不计其数的其他姓氏,构成中华民族的主流。

黄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儇、依。

3、以封地名和国名为姓氏宋:出自子姓。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公元前十世纪周公平定了武康叛乱之后,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受封于宋国,建都商丘(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汉字与姓氏文化

汉字与姓氏文化

汉字与姓氏文化中国历来有“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说法,姓氏不仅对一个家族来说,是最显著的标志,对个人来讲更是必不可少的识别符号。

认识一个人,要知道他的姓和姓名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中国的姓氏用字不仅对姓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汉字本身的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要谈汉字的问题,特别是汉字的文化问题,那就非得要谈姓氏的问题。

这么巨量的汉字,不仅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家族结构,民族繁衍、种族结构和遗传的信息,而且汉字的姓氏用字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文化史。

一、中华姓氏的来源(一)以母亲所在氏族、部落的名称或标志符号为姓氏《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

因生以为姓,从女生。

”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远古时期,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血缘群婚阶段,人们的姓氏,只能根据母亲的属性。

母亲所在氏族、部落的名称或标志符号就成了她出生的孩子的姓氏。

这就是从已知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的姓氏,大部分都从“女”旁的原因。

五帝之一,有虞氏舜,姓姚,名重华。

一说,“姚”为舜的出生地。

故为姓。

其实“姚”字不仅有地名义,其古义还与女性有密切的关系。

《荀子.非相》:“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繯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

”杨杰注:“《说文》曰;…姚,美好貌;冶,妖。

‟”(二)以国名为姓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如著名的齐国,就是姜子牙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而被分封于齐(现今山东),成为齐国的始祖。

公元前1066年率兵三万,牧野一战大败商军,为武王奠定了周朝。

此后,“齐”不仅是诸侯国的国名,也陆续成为了人们的姓氏。

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侯,他的后代便以“邢”为氏了。

(三)以邑名为姓氏邑即采邑,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世袭封地称为邑,从邑中得到的税收作为这些卿大夫的收入。

从汉朝开始,也专称公主等女性封君的封地为邑。

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

从甲骨文“姓”、“氏”二字看中华姓氏的由来

从甲骨文“姓”、“氏”二字看中华姓氏的由来

从甲骨文“姓”、“氏”二字看中华姓氏的由来今天的姓和氏是同一个概念,没有区别。

但从甲骨文“姓”、“氏”二字的构形来看,上古时期姓和氏是不同的。

姓是源于同一个女性祖先的氏族共同所有的符号标记,氏则是姓的分支,是后来子孙繁衍后各个分支特有的称号或标记。

从演进过程来看,中华姓氏经历了一条从严格区分、明血缘、别贵贱到姓氏合流的发展之路,演绎出一部中华姓氏文化史。

二、姓氏的来源方式(一)姓的来源方式由于姓是母系氏族时期形成的,“统系百世而不变”,所以先秦时期姓的数目很少,据顾炎武统计,“见于春秋者二十有二”[7](P526)。

而这些数目很少的古姓又几乎全部起源于史前传说时代,由于时间久远,史料缺乏,所以除了少数几个史料记载较为详细的姓之外,多数古姓的来源方式已经不可知晓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前人曾提出过多种假说。

1.图腾感生说。

我国古代文献如《诗经》、《史记》、《春秋繁露》、《白虎通》、《论衡》等书都有这方面的记载。

《白虎通·姓名》:“禹姓姒氏,祖昌意以薏苡生;殷姓子氏,祖以玄鸟子生也;周姓姬氏,祖以履大人迹生也。

”王充《论衡·奇怪篇》:“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於天。

禹母吞薏苡而生禹,故夏姓曰姒;契母吞燕卵而生契,故殷姓曰子。

后稷母履大人迹而生后稷,故周姓曰姬。

”图腾感生是图腾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的母系氏族社会,人们不了解怀孕生子的奥妙,把氏族繁衍归之于图腾的作用。

母系氏族时期的人认为,氏族中的女性若与图腾发生神秘的接触,就可以“感而受孕”。

这种感生说,在许慎《说文》中也有反映,《说文》:“姓,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因生以为姓,从女生,生亦声。

”“母感天而生子”中的“天”就是作用于始祖母身上使其受孕的异物,即图腾。

于是,这一直接导致始祖母受孕的事物——图腾,就成了氏族的共同崇拜物,图腾的名谓也被作为氏族共同拥有的符号标志,这就是族号,或者说姓。

中国姓、氏、名、字、号的由来与演变

中国姓、氏、名、字、号的由来与演变

中国姓、氏、名、字、号的由来与演变姓,氏,名,字,号的由来什么是姓氏?姓、氏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名又是怎么回事?我们在看古书,、古典戏剧时往往会碰到同一个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又有字、号的情况,有时还不止一个号,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称呼。

这又是怎么回事。

姓——产生于母系氏族时期,代表母系血统,区别血缘,后区别婚姻,姓不可变。

氏——产生于母系氏族晚期,代表氏族分支,区别子孙,后区别贵贱,氏可变。

例如:一个部落姓为“姚”,其一支子孙如果迁居到柳树旁,可能就地取材,姓氏就为“姚柳”,“姚”为姓,“柳”为氏;同样,迁徙到槐树旁,可能会称为“姚槐”。

“姚”用来区别其他部落,不可变。

“柳”、“槐”为氏,区别氏族分支,具有可变性。

姓氏的合一约在秦汉时期。

同姓不婚,以“姓”区别婚姻。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都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指远古时期的某个部族,他们因使用的工具、生存的方式而得名,比如说有巢氏,指远古时在树上筑巢栖居的原始人,其实是人类从森林走向平原的第一步,燧人氏,现代发现的遗迹表明他们已经学会了钻木取火,神农氏时期人类已经学会了耕种农作物。

以上指的都是我国史前口传历史中的人类,顺序大致为:盘古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轩辕氏,从盘古到轩辕大约历经一百万年。

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

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

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

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

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

这里就来谈一谈这方面的知识,主要讲一讲姓、氏、名、字、号的历史由来及演变情况。

一、姓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

高考文化常识专题:传统文化之中国人姓、氏、字、号的由来

高考文化常识专题:传统文化之中国人姓、氏、字、号的由来

中国人姓、氏、字、号的由来我们中国人都有名有姓,古人还有字有号。

那么,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一、姓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

在远古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

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

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楚姓)等22个姓。

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

所以,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

中国有多少个姓?宋代的《百家姓》里面提到了502个姓氏。

明代有一本《皇明千家姓》,记载的姓氏有1968个。

当代的《中国姓氏汇编》这本书里共收姓氏5730个。

其中单姓3470个,双字姓2085个,三字姓163个,四字五字姓12个。

台湾的《中华姓符》这本书里共收姓氏6363个,但里面有异体字重复收入的情况。

二、氏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当然也有的小部落没这样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

有的部落一边沿用旧姓,一边有自己的“氏”。

这些小部落后来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们又为自己确定氏,这样氏便越来越多,甚至于远远超过原来姓的规模。

从时间上来讲,这已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事情了,氏带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

所以“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

《通签·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就很能说明二者的关系。

“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

顾炎武也说:“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

”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氏。古代掌管占卜的官。“卜”象灼龜之後龜 甲上的龜甲上的裂紋。《說文•卜部》:“卜,灼剝龜 也,象灸龜之形。一曰象龜兆之縱橫也。”甲骨文正 像龜甲裂紋(兆)。子孫遂以卜為氏。
史氏。古代負責記事的官。姓史者來源之一是古 代的史官。《說文•史部》:“史,記事者也。”小篆 和甲骨文象工作之狀。
裘氏。《周禮•考工記》有裘氏,掌管製裘。甲骨 文象裘衣之形。後世以爲求索之求,遂加“衣”為裘, 成爲形聲字。為裘姓來源之一。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舊時將別人的姓寫錯了, 被認爲是很不禮貌的事。幸虧漢字形體結構奇特,除 少數獨體字外,都是像搭積木似的。一個一個都是由 “預製構件”組合成的,人們在交際場合互問姓名時, 怕對方弄不清楚自己的姓氏,常是把姓的結構方式也 介紹出來。
有許多氏可以從漢字結構上得到形象的認識。如 一些以官職或技藝為氏的:
祝氏。其來源之一是古代的祝史。祝史掌管祭祀 時向神作辭通誠。這既是一種職務,也是一種技能。 甲骨文中“示”為神位,象人跪於神前張口作辭禱告 之狀。其子孫便以祝為氏了。
巫氏。古代以歌舞降神的一種人。《說文•巫部》: “巫,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兩袖象形。” 甲骨文和小篆象垂袖而舞之狀。古代為男巫,巫也是 官職。子孫便以爲氏。
原來在遙遠的古代,人類曾經歷過母系氏族制。那 時的婚姻是族外群婚制。即甲氏族中的一群同輩男子, 嫁到乙氏族中給一群同輩女性作丈夫。一個女子有一個 主要的丈夫,但同時還有多個“附屬”丈夫。同樣,一 個男子有一個主要妻子,但同時也有多個“附屬”妻子。 生下的孩子,自然就是漢代班固《白虎通•號》所說的那 樣:“古之時,未有三綱六紀,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 父。”這
第七章 漢字與姓、氏、名、字
第一節 從漢字看姓的起源
姓是表示個人所生家族的符號。那麽,爲什麽叫“姓” 呢?許慎《說文解字•女部》云:
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稱 天子。因生以爲姓,從女生。生亦聲。《春秋傳》曰, 天子因生以賜姓。
許慎的話有幾層意思:①姓是個會意字。由女、生構 成。表示的意思是:女性所生的,也就是孩子。②遠古的 聖王不是他父親和他母親所生的,而是他母親和天神發生 特殊交感,懷胎生下來的,所以叫“天子”。③根據生他 的那個女性或出生之地來確定姓(也就是說子隨母姓), 所以“姓”纔從女生,並讀“生”聲。④父系社會有了天 子,天子常因臣子有功勛,也根據其祖姓賜他姓本姓,使 他得到大宗的光寵。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姓是 母系社會的產物,因爲是用母親的族徽來表示哪個母親生 的孩子,所以“姓”纔用“女”、“生”會意。
姬,黃帝居姬水,因水爲姓。從女, 聲。 段玉裁於“姓”字下註云:“皇帝母居姬水,因以爲 姓。”
姚,虞舜居姚墟,因以爲姓。從女,兆聲。 段玉裁於“姓”下註云:“舜母居姚墟,因以爲姓。”
我們說,姓是母系社會的產物,並不是說, 所有的姓都來自母系氏族社會。社會在發展,姓 也在發展。當父系氏族社會取代了母系氏族制之 後,子孫繁衍日盛,一個氏族分成了若干支,往 往一人之子便可分化為若干個姓。
也解答了許慎說的“古之神聖人,母感天而生子” 的“神話”。孩子生下來跟母親生活,只知道哪 個女子是他的母親,至於那個男子是他的生身父, 那就不好確知了。這就是姓爲什麽“從女生”的 原因。所以有一些古姓都從“女”,也是這個道 理。請看《說文解字•女部》的一些古姓用字:
姜,神農居姜水,因以爲姓。從女,羊聲。 段玉裁註:“《渭水篇》註曰:‘岐水又東逕姜氏城 南爲姜水。’引《帝王世紀》‘炎帝神農姜姓。母女登遊華 陽,感神而生炎帝。長於姜水’是其地。” 於“姓”字下註云:“神農母居姜水,因以爲姓。”
今天的姓有的是古代的姓,但更多的是來自古代的 氏。今天姓和氏已無區別,這種姓氏合一的局面是秦以 後形成的。春秋時諸侯互相攻伐,小國被滅亡,公族、 大夫和他們的後裔淪爲平民,戰國更是如此。秦滅六囯 後,衆多的王子王孫、公子公孫,以及庶姓貴族都成了 秦的臣民,身份地位不存在了,區別貴賤的氏還有什麽 存在的條件?所謂“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司馬遷作 《史記》大書“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乃 反映的歷史現實。姓氏合一是歷史的必然。
氏是區別身份地位的高低貴賤的。有官位的以官位 為氏,從事某一職業或技藝的便以其職業技藝為氏。王 的兒子叫王子,王的孫子叫王孫,諸侯的兒子叫公子, 公子之子叫公孫,公孫之子則以其祖父的字當做氏。發 展到商周,卿大夫有封邑,就以封邑之名為氏,其子孫 或以所居之地為氏,或以祖父的諡號為氏,這樣一個姓 氏關係等級圖就形成只有名的奴隸分出了貴賤。 所以先秦的貴族男子稱氏,女子稱姓。這叫做“姓別婚 姻,氏別貴賤”。
第三節 姓氏的穩定性和可變性
在近代的白話小説中,尤其是武俠小説中,當 一個人表白自己光明磊落、敢做敢當的時候,常說: “大丈夫行不改姓,坐不改名——我就是某某人!” 中國人特別看重姓氏,這大約是長期受了儒家的敬宗 法祖的思想的影響,所以纔這樣對待自己的姓氏的。 因爲改了姓就意味著換了祖宗,這是莫大的恥辱。
第二節 漢字所反映的氏
姓是母系社會的產物,而氏則是父系社會的產物。 氏是在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類從原始群體到母 系社會是一大進步,使得人口質量大大提高。從母系 社會發展到父系社會,婚姻制度更嚴,子孫繁衍日盛, 他們各自獨立之後,要有一個區別支派的符號,這便 產生了氏。階級社會形成後,氏不但是姓的分支的符 號,而且是區別男子身份地位的標誌。
弓氏。《周禮•考工記》有弓人,掌製弓。甲骨文 象弓之形。是弓姓來源之一。
以國、封邑或居住之地為氏的,字多從“邑”。 邑即城邑。如:鄧、郇、鄭、鄒、郭、邠、郎、鄖, 等等,皆國名、地名。從“阜”的字,有的是國名或 地名。如:陳、陶、阮、陝、陸、陵,等等。先民多 背山面水而居,從水的字也多是氏。如:漆、漕、淇、 淮、潘、濮、濟、淄、汲等,都是水名或地名。以上 各氏,皆可借助字的形符,一望而知是以國或地為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