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加点词语解释1

合集下载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

1.*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

②铣〔*iǎn〕:光脚。

【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

〞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阅读训练】1.解释以下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③履为履之也〔〕④而越人被发〔〕⑤以子之所长〔〕〔〕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答复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自己②有的人③穿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2.略 3.略4.此题答案较为开放。

如:①不可徙。

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

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方案,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

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展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一)(12分)河之鱼①[宋]苏轼②,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

飞鸢过而攫之,磔其腹③而食之。

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选自《苏东坡寓言选译》,张忠全编译,四川大学出版社) 【注释】①《河之鱼》为苏轼《二鱼说》中的一篇。

②鬣(liè):鱼类颌边的髫。

③磔(zhé):撕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1)飞鸢过而攫.之( ) (2)磔其腹而食.之( ) (3)好.游而不知止(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

3.下面这句话连用两个“怒”字。

请细细品味,说说“怒”字的表达效果。

(3分)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植鬣,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

4.苏轼写这个小故事,既“悼世之人”又“以自警”,你从文中获得了什么警示?(4分)(二)(12分)怒蛙说(节远)[南宋]陈傅良日有乌①,月有蛙②。

蛙与乌相遇,乌戏蛙曰:“若,脔③肉耳。

跃之高不咫尺焉能为哉!蛙曰:“吾已矣,若无靳④我!”乌曰:“若亦能怒邪?”蛙曰:“吾翘吾腹,翳⑤太阴之光;呀⑥吾颐,啖其壤;瞠吾目,列星不能辉,奚不能怒!若不吾信,月于望⑦,吾怒以示若。

”其望,月果无光。

他日,蛙遇乌曰:“曩吾怒,得毋惕乎?”乌曰:“若焉能惕我哉!吾振吾羽,翳太阳之光;肆吾咮⑧,啄其壤,徐以三足蹴之,天下不敢宁而居。

吾视若之怒,渺矣,奚以若惕为!若不吾信,月于朔,吾怒以示若。

”其朔,日果无光。

啬人⑨伐鼓,驰且走焉。

(《立斋先兰文集》) 【注释】①乌:古代神话传说,大阳中有三只脚的乌鸦。

②蛙:蟾蜍,古代神话传说,月亮上有蟾蜍。

③脔(lu án):切成块的肉。

④靳(jìn):嘲笑,侮辱。

⑤翳(yì):遮蔽。

⑥呀:张开。

⑦月于望:农历的每月十五那天,下文的“月于朔”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

《诫子书》-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诫子书》-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3 诫子书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则不能励精( )..( ) (2)淫慢(3)险躁则不能治性..( )..( ) (4)多不接世【答案】(1)达到远大目标(2)放纵懈怠(3)修养性情(4)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把握,注重平时积累。

(1)句意: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句意: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

“淫慢”,放纵懈怠。

(3)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治性”:修养性情。

(4)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答案】(1)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的翻译,把握重点实词。

(1)“学”:学习;“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才”:增长。

3.本文中与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相同的两句。

【答案】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解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句意为;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句意为: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成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学以广才,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的。

21 《孟子》二章

21  《孟子》二章

贫寒,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
凡的事业。
B.“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和“自古雄才多磨难,
从来纨绔少伟男”能证明孟子“生于忧患”的观点。
C.选文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
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
到了。
D.选文中孟子表明了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
第六单元
21 《孟子》二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语文
首页
末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
富贵不能淫
一、词语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字词,并翻译全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真正,确实 ) 大丈夫( 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哉?一 怒而诸侯惧( 害怕 ),安居而天下熄( 停息 )。”
语文
首页
末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
(2)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 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
语文
首页
末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
(3)文章第二段,论证“□□□□”的观点 时,只谈到了人的例子,论证“□□□□”的 观点时,只谈到了国家的例子,但这种论证方 式也是严密的,这里运用了互文见义的手法。 (用原文语句回答)
语文
首页
末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
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这样的人才叫作大丈夫!”
语文
首页
末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
2.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丈夫之冠也 冠:行冠礼 B.以顺为正者 正:准则 C.必敬必戒 戒:告诫 D.与民由之 由:遵循
C(谨慎。)

文言文词语解释(一)

文言文词语解释(一)

八年级上文言文词语解释一、词语解释1、缘溪行()2、落英缤纷()3、甚异之()4、豁然开朗()5、俨然()6、阡陌交通()7、黄发垂髫() 8、怡然自乐()9、具答之() 10、咸来问讯()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2、不复出焉() 13、无论魏晋()14、延至其家() 15、处处志之()16、欣然前往() 17、无问津者()18、武陵人捕鱼为业() 19、忘路之远近()20、欲穷其林() 21、便得一山()22、寻病终() 2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4、悉如外人() 25、不足为外人道也()26、便扶向路() 27、寻向所志()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德馨()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乱:()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劳形:()6、何陋之有?何:()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可爱者甚蕃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妖:()3、不蔓不枝。

蔓:()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6、宜乎众矣。

宜:()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8、予谓菊()1、能以径寸之木()2、为宫室、器皿()3、罔不因势象形()4、尝贻余核舟一()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6、高可二黍许()7、石青糁之()8、其两膝相比者()9、佛印绝类弥勒() 10、诎右臂支船()11、左臂挂念珠倚之() 12、珠可历历数也()13、左手倚一衡木() 14、其人视端容寂()15、其船背稍夷() 16、钩画了了()17、通计一舟() 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1、选贤与能与:()大道之行也()2、古人不独亲其亲亲:()亲:()3、不独子其子子:()。

子:()4、男有分,女有归分:()5、货恶其弃于地也恶:()6、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害人)。

作:()7、是谓大同是:()大同:()8、女有归归:() 9、鳏寡孤独废疾者()1、重岩叠嶂()2、夏水襄陵()3、乘奔御风奔:()4、素湍绿潭湍:()5、不见曦月曦:()6、霜旦()7、飞漱()8、属引凄异属引:() 9、或王命急宣或:()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11、良多趣味良:()12、自三峡七百里中() 13、略无阙处()14、哀转久绝() 15、其间千二百里()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时:()俱:()2、晓雾将歇歇:()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3、夕曰欲颓,沉鳞竞跃颓:()竞跃:()沉鳞:()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遂:()至:()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盖:()5、月色入户户:()6、解衣欲睡()1、自既望以至十八曰为盛既望:()2、方其远出海门方:()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倏而:()略:()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逝:()为()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善()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溯迎:()鲸波()7、吞天沃曰沃:() 8、如履平地履:()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干:()1、是曰更定是:()定:()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炉火拿:()毳:()3、雾淞沆砀沆砀:()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更:()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痛快)白:()。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一、实词的概念实词是语言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它能够直接指称事物、表示行为或者描述性质。

在文言文中,实词通常是指名词、动词以及形容词等词类。

二、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的特点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的课外文言文,以古代经典作品为主要内容,这些文言文具有古老、庄重、严谨的特点。

在这些文言文中,实词的运用尤为重要,通过对实词的解释和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内涵和含义。

三、重点实词解释1. 吾:表示“我”的意思,是古代汉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多用于诗歌、文章中表示个人的身份和情感。

2. 昔:表示“过去”的意思,常用于古代文言文中,常常用来引述古代的事物或时刻,表达过去的故事或事件。

3. 民:表示“人民”的意思,是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名词,多用于描写人类的集体或者裙体。

4. 犹:表示“还”、“仿佛”或“如同”的意思,用来表达近似或比喻的含义,常用于古诗词、文章中。

5. 乃:表示“就是”、“便是”或者“才是”的意思,多用于古代文言文中,用来表示事物的确定或者强调。

6. 或:表示“或者”、“或许”、“有时”等意思,是表示选择、疑问或者可能性的连词,在古代文言文中常常使用。

7. 惟:表示“只”、“唯一”或“而”的意思,常用于古代文章、诗歌中,表示唯一或者强调的语气。

8. 斯:表示“这”、“这个”或“此”的意思,常用于古代文言文中,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

四、实词解释的重要性在阅读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的课外文言文时,对重点实词进行解释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实词的正确解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意思和内涵。

实词的解释可以帮助读者熟悉和掌握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实词解释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领会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增进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五、总结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是理解古代文言文意义和内涵的关键。

通过对实词的解释和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领会古代文言文的意思和魅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讲 文言文词语积累(一)

第二讲  文言文词语积累(一)

第二讲文言文词语积累(一)一、课外文言文常见词语积累【瓜异】二十六年六月,邑西村民圃中,黄瓜上复生蔓,结西瓜一枚,大如碗。

(《聊斋志异》)【鳝救婢】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女仆)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

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

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

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周围)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

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子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B.从后窗投诸.河()C.比.醒而痛减()D.悉.纵之子河()2.翻译: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3.从“鳝救婢”的行为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词语释义】以千数:悯:窃:比:业:婢:周:诸:河滨:向:罢业:是:累:累年:为:纵:始:困:扬州:之:悉:【句子翻译】(1)如是累年:(2)高怀中感其异:【启示】(1)(2)【鹦鹉灭火】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贵重。

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然常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有鹦鹉飞集.他山()C、然何足.道也()D、然吾尝侨居.是山()2、翻译: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语释义】集:念:濡:皆:去:何足云也:足:然:志:见:虽:是:善:尝:皆:对:即:他山:相:相爱:遥:足:辄:汝:嘉:为:【启示与借鉴】1、2、3、【寓意】《西游记》明吴承恩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

文言文阅读 实词之一词多义

文言文阅读 实词之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1 一词多义 2 通假字 3 词类活用 4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一个词有本意、引申义、比喻义这就造成了一词多义现象。如“兵”的本意是“兵器”。一个词在 不同的语句中意义不同,而这几个意义往往是有关联的。 举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举起,抬头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发动 译文:现在逃跑是死,发动叛变也是死。 (3)举世无双。全 译文: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4)举一反三。提出,举出
或:表示以戈卫国。 本义:国家。 成语:多言或中duō yán huò zhōng, 释义为:多言或中指多方面讨论之,有的可能中的。
一词多义
向人认错,道歉 • 长跪而谢。——《战国策》
• 译文:久久跪着,认错请罪。
有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 杜门谢客。 • 译文:关着门拒绝见客。
感谢,酬谢。 •谢客数千,又重馈部吏。——《潜夫论》 •译文:酬谢很多客人,又给官吏送贵重的礼物。
缘:本义是指古时衣服的边缘。 成语:缘木求鱼,汉语成语,拼音是yuán mù qiú yú,字面 解读为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 目的。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一词多义
有人,有的人 •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自相矛盾》
• 译文: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样?。
菜汤 •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唐· 王建《新嫁娘》
• 译文:新娘进门的第三天就下厨 房,洗了手便开始烧菜做汤。
成语: 金城汤池:如钢铁铸造的城墙,像沸水流淌的护城河。比喻城池坚固, 难于攻破。 固若金汤:形容防守非常坚固。金:金城,指坚固的城墙。汤:汤池, 指防守严密的护城河。
一词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考古文课下注释桃花源记1、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2、缤纷:繁多的样子。

3、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4、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5、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6、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7、俨然:整齐的样子。

8、属:类 9、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0、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1、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12、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3、要:通“邀”,邀请14、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5、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6、具言:详细地说出。

17、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18、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19、及郡下:到了郡城。

20、诣: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1、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22、遂:终于。

23、规:计划。

24、未果:没有实现。

25、寻:随即,不久。

26、问津:问路。

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陋室铭1、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2、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了灵异的(水)。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5、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6、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7、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8、金经:指佛经。

9、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10、案牍:官府的公文。

11、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12、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记承天寺夜游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2、相与:共同、一起。

3、中庭:院里。

4、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小石潭记1、选自:《柳河东集》。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篁竹:竹林。

3、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6、卷石底以出:石头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7、翠蔓:翠绿的藤蔓。

8、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9、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0、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1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12、怡然:呆呆的样子。

13、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

14、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16、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17、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18、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19、悄怆,忧伤的样子。

20、清:凄清。

21、隶而从:跟着同去的。

岳阳楼记1、选自:《范文正公集》。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指作州郡的长官。

3、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越,及、到。

4、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5、具:通“俱”,全,皆。

6、属:通“嘱”。

7、胜状:胜景,好景色。

8、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9、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横,广远。

际涯,边。

10、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11、大观:雄伟景象。

12、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13、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4、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极,尽。

15、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16、骚人:诗人。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1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18、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

下文的“至若”,同此。

“若夫”近似“像那”。

“至若”近似“至于”。

19、淫雨:连绵的雨。

20、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1、开:放晴。

22、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25、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26、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2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28、景:日光。

29、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0、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万顷,极言其广。

31、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鸟停息在树上。

32、锦鳞:美丽的鱼。

33、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芷,香草的一种。

34、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5、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36、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

只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7、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璧,圆形的玉。

38、何极:哪有穷尽。

39、荣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宠,荣耀。

偕,一起。

40、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41、求:探求。

42、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43、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

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4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45、具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庙,宗庙。

堂,殿堂。

庙堂,指朝廷。

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46、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47、其必曰……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快乐”吧。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48、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归,归依。

醉翁亭记1、选自《欧阳修散文集》。

欧阳修,字永叔,字号醉翁,晚年又六一居士。

宋代文学家。

2、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3、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蔚然:茂盛的样子。

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5、翼然临于泉上:四脚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归之上。

6、临,靠近。

7、太守自谓: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8、意:情趣。

9、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10、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都散了。

11、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12、晦明变化: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13、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14、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秀,开花,这里是滋长的意思。

15、风高霜洁。

就是风高霜洁。

天高气爽。

16、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7、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8、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伛偻:腰背弯曲。

19、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山肴,野味。

蔌:菜蔬。

20、陈:摆开。

2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酣:尽兴的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22、射:投壶。

23、弈:下棋。

24、觥筹交错:酒杯酒筹交互错杂。

觥:酒杯。

筹:酒筹。

25、苍颜:脸色苍老。

26、颓然乎其间:醉醺醺的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醉态。

27、阴翳:形容枝叶繁茂成阴。

翳:遮盖。

28、鸣声上下:鸟到处乱叫。

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29、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而快乐。

3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同欢乐,醒来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乐趣的人。

31、谓:为,是。

送东阳马生序1、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宋濂,明初文学家。

2、致:得到。

3、假借:借。

4、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

之,指代抄书。

5、走:跑。

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7、以是:因此。

8、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9、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10、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请教。

11、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12、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言语和脸色。

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15、叱咄:训斥,呵责。

16、至:周到。

17、俟:等待。

18、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19、穷冬:隆冬。

20、皲裂:皮肤因寒冷而干裂。

21、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22、支:通“肢”。

23、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24、汤:热水。

25、沃灌:浇洗。

26、衾:被子。

27、寓逆旅:住在旅店。

逆旅,旅店。

28、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29、缨:帽带。

腰:腰佩。

腰,用作动词。

30、容臭: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31、烨燃:光彩照人的样子。

32、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缊,旧絮。

敝,破。

33、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

慕艳,羡慕。

3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出师表1、崩殂: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

2、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3、殊遇:优待,厚遇。

4、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5、光:发扬光大。

6、恢弘:发扬扩大。

7、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义,适宜,恰当。

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罚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臧否,善恶。

9、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法条令。

10、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

有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刑,罚。

11、理,治。

12、内外异法:宫廷和朝廷的刑赏之法不同。

13、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14、简拔:选拔。

15、遗:给予。

16、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

咨,询问。

17、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