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1]6号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1]6号](https://img.taocdn.com/s3/m/9861f13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f.png)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1]6号)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经研究,现批准“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包括“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模式研究及示范应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课程学分标准及质量内涵和学分转移制度与机制的研究及应用”和“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的研究及应用”四类项目,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研究并实践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基地的建设模式与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远程开放办学与服务模式,引导不同层次类型的高等学校面向行业或区域分层分类开展继续教育。
本项目由清华大学承担。
二、“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模式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
研究并实践不同层级广播电视大学面向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行业建设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搭建多网合一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平台及服务体系,开展典型示范应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本项目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承担。
三、“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课程学分标准及质量内涵和学分转移制度与机制的研究及应用”项目。
通过国际比较研究,研究并实践不同层次类型高等学校的本、专科及非学历继续教育课程的学分标准及质量内涵和学分转移制度与机制,搭建学分转移信息化公共服务系统平台;研究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研究中国开放大学体系的整体架构与建设模式等。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4.05.13•【字号】浙人社发[2014]76号•【施行日期】2014.05.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人社发〔2014〕76号)各市和义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省直、中央部属在浙有关单位:为推进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加强继续教育载体建设,按照《浙江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3-2020)实施方案》(浙人社发〔2013〕127号)要求,我们研究制定了《浙江省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4年5月13日浙江省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推进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省政府令第157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以下简称“省级继续教育基地”)是全省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进行知识更新的重要载体,是全省重要行业、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提升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第三条省级继续教育基地按照“示范引领、特色鲜明、注重实效、动态调整”的原则,根据全省重要行业和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实行分批建设和分级管理。
第四条省人力社保部门是省级继续教育基地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省级继续教育基地的设立、调整和撤销,制定有关政策规划,监督指导基地运行管理。
设区市人力社保部门、省直行业(产业)主管部门是所推荐省级继续教育基地的管理部门,负责基地的运行管理。
第五条获准设立省级继续教育基地的高等(高职)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它施教机构是基地建设单位,负责建立健全基地管理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制定基地运行管理办法,承担基地运行管理具体工作。
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平台与资源建设及本地化部署项目实施方案

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平台与资源建设及本地化部署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高等教育继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满足社会和学生对高等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提高教育质量,本项目旨在构建一个集在线教育、资源共享、学习管理、交流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平台,并实现本地化部署。
项目的主要目标是:1.推动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2.提供优质、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资源和服务;3.满足社会和学生对高等教育的个性化、便捷化需求;4.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项目实施内容与步骤1.项目实施内容(1)平台架构设计:包括平台架构、功能模块、界面设计等内容;(2)资源建设:包括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素材资源等的收集、整理、制作和上传等工作;(3)平台开发与部署:包括平台开发、测试、调试、部署等工作;(4)本地化实施:包括平台与资源的本地化改造、推广与应用等工作。
2.项目实施步骤(1)需求调研与分析:了解社会和学生对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需求,进行需求分析和梳理;(2)方案设计与规划: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平台架构方案、资源建设方案等;(3)资源准备与采购:进行硬件设备采购、软件系统开发等工作;(4)平台开发与测试:进行平台开发、测试、调试等工作;(5)资源整合与上传:进行各类资源的整合和上传工作;(6)平台部署与推广:进行平台的本地化改造、推广与应用等工作。
三、项目技术方案与实施计划1.技术方案(1)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存储、计算和处理的分布式和并行化;(2)应用先进的视频处理技术,实现视频流的优化传输和处理;(3)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和挖掘;(4)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推荐、辅助教学等功能。
2.实施计划(1)硬件设备采购:根据平台架构方案,采购相应的硬件设备;(2)软件开发与测试:进行平台开发、测试、调试等工作;(3)资源整合与上传:进行各类资源的整合和上传工作;(4)平台部署与推广:进行平台的本地化改造、推广与应用等工作。
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继续教育示范基地:重在建设 特在示范

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继续教育示范基地:重在建设特在示范作者:来源:《继续教育》2013年第12期本刊记者: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展国家继续教育示范基地试点,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您认为华南理工大学开展国家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了哪些自身特色?刘芳(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作为项目先期实施单位,学校对此十分重视,紧抓机遇,坚持研究与应用并重,以质量和品牌建设为核心,发挥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2010年项目启动以来,学校围绕项目建设要求,组织专家对继续教育的现状与需求、项目实施方案反复调研、论证。
2011年学校把“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并通过“985工程”专项资金加大对该项目经费的支持力度,整合基地建设的各类资源,对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和实施。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完善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建设,以整合融通各类形式继续教育为重点,积极推动继续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构建独具华工特色的继续教育体系。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4个方面。
一是整合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三种学历教育各自办学的优势,创新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面授+网络”教学模式的试验改革;二是构建继续教育“立交桥”,实现各类形式继续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建立一套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基地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办学策略。
“走出去”:送教上门,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联姻行业、企业,实施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的创新实践;“引进来”:校园文化之旅,依托校园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文化之旅,面向成人业余学生进行了一系列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精品文化活动探索和实践;四是构建立体化、数字化继续教育学习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最大化,扩大了继续教育的受众面,适应全民学习的时代需要,增强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校街联手共谋社区教育里外同力齐促基地建设——湖北大学社区教育学院项目正式启动

的多边 合作路 径 ,打 造服务社 会精神 高地 。高校继续 就年 度工作 计划 、重 大活动 、经费保 障或重要 的专题 教 育进社 区 、服务社 区居 民和 服务城 市发展是 湖北大 性工 作进行 研究审议 。在充 分发扬 民主的基础 上 ,达 学 “ 高等 学校继 续教 育示范基 地建设 项 目”中的特 色 成共 识 ,形 成具有约 束力的规 范性意 见 ,并通过 联席 和 亮点 ,也是推 动继 续教育社 会实践 活动 重要 标志性 会议 纪要 的形式确定 下来 ,用以指导 湖北大学社 区教 成果——成 立社区教育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 育学 院开展 工作 ,解 决 问题 。休 会期 间 , 日常 工作 由 = 、项 目名称 湖北大学社区教育学院 三 项 目合作单位 湖北 大学 、武汉市武 昌区徐家棚街道办事处 四 项 目内容
湖北大学 社 区教 育学院 的 目标 与宗 旨,就 是立足 咨询服 务 ;三是 开展 经常性和群 众性 的法制教 育和法 高校 优 质文化教 育资源 ,以繁 荣社区教 育 、丰 富社 区 律 咨询服 务 ;四是开展 包括绿化 、环境建 设和环境 保 文化 、服 务社 区发展 为己任 ,以满足社 区居 民精 神文 护 等 的宣传教 育活动 ;五是开展 包括各种 群众性 的文
一
21 —
慧 示 … 不 范 汜 基 墨 地 建 蠖 设
色 镰
W W W 。 j x j y b j b 。 c o m
化 、体 育 、教 育 、科普 活动 ,以 及其他形 式的社会 主 展 、共 享资源 、共建文 明的发展 目标 ;属地居 民素质 义精 神文 明建 设活动 ,不断满足居 民群众 学 习、娱 乐 的提高 ,不仅会 整体提 升城市的软 环境 ,也会为 城市 和健 身活动 的需要 ;六是 开展包括 社 区组 织 、社 区家 的招商 引资及其他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增加 引擎。 属 地 的居 民走 进 湖北 大 学社 区教 育 学 院 ,客 观 庭 、社 区居 民等组织和成 员的培训服 务。 五 、项 目的实施与推进 上也对 湖北大学 的办学 能力与管 理水平 提 出了更高的 成 立 协调 联 系工 作组 : 由湖北 大 学 、武 昌区 政 要求 ,使得学校 不得不 进一步提 升办学 能力与管 理水 府 、徐家棚街 道办事 处 、武 昌区教育局 、武 昌区社 区 平 ,在硬件与软件上取得新 的发展与突破 。
中国人民大学“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访谈记录

中国人民大学“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访谈记录作者:来源:《继续教育》2013年第11期一、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基础记者:您如何看待继续教育在建设终身学习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陈兴滨(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续教育事业依托资源、师资、技术、管理等优势,在全面提高人才素质与能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记者: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为“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哪些方面做了重要的基础准备?陈兴滨: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自1992年开始实施学分制,近几年又提出了“由学历教育服务扩展到终身学习服务,由学习者个人教育服务扩展到学习型组织教育服务”的发展新思路。
特别是初步探索出一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继续教育模式。
2011年9月,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基地建设工作。
二、适应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记者:您认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了解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陈兴滨:学习需求可以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前者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习者知识或能力的需求,后者指学习者目前的实际水平及其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开展学习者学习需求分析来获得更具体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记者:为了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创新?陈兴滨:我们使学习资源尽可能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的需要,既有通用性的学习内容,又有适合不同主体需要的特定性学习内容,让学习者和学习组织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
采用先进的资源管理手段,科学规划学习资源的生命周期,保障资源得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
同时我们还研发了知识模块化资源、移动学习资源、基于语义网本体的知识资源等等,形成了一系列数字资源开发和更新模式。
高职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二、 高职示范院校建设项 目化管理机制构建
1 标确立。 .目 依据学校< 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业, 合计确 定9 个重点建设专业, 涵盖了全校所有二级学
方 要 确定专业建设与教改项目, 案》 求, 嘎确项目 建设目 院。() 2课程、 教材建设。 学校发布 关于启动优质核心课 《
应明显、 创新项 目经 费管理 、 注重管理创新 。 关键词 : 高职探 索; 示范院校 建设 ; 目化 管理 项
中图分类号 : 74 G 1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9- 16 2 1 )3—18— 2 10 4 5 {02 0 5 0
一
指导委员会章程; ) ( 关于专业设置管理规定;6专业建 5 () 1建设项目 特性的需要。 专业建设与教改项目 设管理办法;7 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8人才培 . 的 “ ” () () 规 定了 经费 投入及用途、 建设目 主要建设内 具有典 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管理规定;9课程建设管理规定; 标、 容, () 型的项 目 要素 , 非常适宜项目化管理。 ( ) 课程建设管理规定;1) 1 精品 0 (1教材建设条例;1) ( 教 2 2高 . 质量完成建设项目 的需要。 各级示范院校建设 师教研工作量计算管理办 法。 的核心 是项目 建设, 建设的 项目 好坏直接影响到示范院 校 4 项目 . 任务量化分解。 为便于操作, 将项目目 标细 建 设的 成效, 必须按时、 按质完 成各建设项目, 这涉及方方 化, 务量化分解为四 任 个二级项目 每个二级项目 , 又分解 面面, 是一个系统工程。若用一般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为数量不等的三级项目, 做到层层分解, 层层负责。 一级 难免会出现协调、 沟通等各种问题, 必须有高质、 有效的方 项目( 个) 1 主要有专业建设与教改; 二级项 目( 4设、 新、 教材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等 3 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的需要。示范院校建设过程是 四 . 个模块; 三级项目(1 个) 1 3 包括9 个重点建设专业( 人
发挥行业高校继续教育优势培养行业紧缺人才——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行业紧缺人才‘订单式’培养项目”

中图分类号 :G 7 2
文献标 识码 :A
项 目背景 式 ”人才培 养模式 ,为煤炭 行业主体 专业 紧缺人才培 能源是 国 民经济可持续 发展 的重要物 质基础 ,中 养尽 职尽 力。在煤炭 这一艰 苦行业 ,继续教 育使命光 国作为一 个能 源生产 和消费大 国,随 着经济 的快速增 荣 ,责任重大 。
高 校和 煤炭行业 、煤炭 企业的 全面合 作 ,采用 “ 订单
煤炭 行业 “ 订 单 式 ”人 才 培养 于 2 0 0 4 年 在 中国 中煤 能源集 团公 司、淮北矿 业集 团和 山东里 能集 团三 个 煤 炭企 业 试 点 ,开 办 了专 科 层次 的 ( ( 测 绘 工程 技
作者 简 介 :周 智仁 ,男 。硕 士 。副 教授 。院 长 。研 究方 向 :成 人 教 育 与 管理 。 马捷 。女 。硕 士 。副研 究员 。研 究方 向 :成 人 教育 与管 理。
一
、Leabharlann 长 ,能 源安全 已经成 为维护 经济安全 、政治安 全乃至 国家安全 ,实现 经济 可持续发 展 、建 成小康社 会的 必
然要 求。
二、合作单位 及项 目规模 学校 成 人 教 育 充分 发挥 煤炭 行 业 龙头 高 校 的优 势 ,与煤炭 行业 、企业广泛 合作 ,每 年不 间断地为煤
术 、 煤 矿开采技 术 、 矿井建 设》 、 机 电一
体化技术 四个专业 ,共计接收企业委培学员2 5 0 人。
一
1 3 —
一
..
二 一 示汜 不 范悬 基地 地 邂 建设
锚镰 色
WWW. j x j y b j b . c o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工作和进展
主要工作和进展
2011年,50所示范基地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面授 81.6909万人,远程培训197.9875万人(其中石家庄邮 电职业技术学院124万人次)。 2011年,48所示范基地高校(清华大学和上海公安高等 专科学校无学历继续教育)学历继续教育在读人数 124.7533万人,毕业人数36.1911万人;
9
2004-2011年清华培训结业人次数对比图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122054
95149 88881 83712 70000 55000 32000 95663
0
2004年
2006年
10
2008年
2010年
(数据截至2011年12月31日)
主要工作和进展
二、案例: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8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近年来得到跨越式发展,目前,清华大 学是: 中组部:首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 基地,2009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 基地,2011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级专业 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012年
12
利用现代远程技术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
2008年开始,受国务院国资委委托,清华大学继续教育 学院自主研发了《中央企业班组长岗位管理能力资格认证 项目》,近四年来,先后为107家中央企业的近4000个 下属单位58000多名班组长提供远程学习服务。截至 2012年3月,已有21000余名学员通过考核,学员来自通 信、能源、电力、钢铁、冶金、机械、航空等领域。形成 了“大规模、可持续、有实效、低成本、高质量、能推广 ”远程培训新模式。 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工程:启动于2003年,截至2012 年7月,已在27个省、市、自治区的996个县市区,建立 了1068个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覆盖了540个国家 扶贫工作重点县,累计培训逾140多万人次。2011年12 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办公 13 室“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1年清华大学培训结业学员情况
以党政干部及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 探索开展研究型培训、企业咨询诊断式培训等新型培训模式
11
清华大学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面向各省市、自治区、企事业单位开展 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以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最广泛的方式服务 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建设。 2011年,清华大学教育培训结业面授学员达到122054人次。 从培训对象上看,主要包括: ——面向党政干部开展能力建设培训,2009年,清华大学被中组部 、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2011年,培 训党政干部及公务员35648人次,占29%; ——面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实战型培训,2011年,培训企业管 理人员52079人次,占43%; ——面向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 ——利用现代远程技术开展大规模远程教育培训。
4
(三)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11所院校近年来对继续 教育管理体制机制进行了调整改革,建立了归口管理、各 负其责的管理模式,促进了继续教育跨越式发展。去年以 来,湖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西南科技大学等院校对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机制 也进行了许多创新性探索和实践。许多高校还在继续教育 校校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政校企合作方面建立了 新模式。 (四)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各项目学校以“六支人才队伍”能力建设为核心,开展了 大量培训活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和智力保障。 5
知识普及, 0.51% 社会工作, 0.08% 专业技术, 29.17% 农村实用:, 2.15% 经营管理, 30.97% 其他, 0.00% 党政管理, 7.35% 专业技能, 29.77%
党政管理 专业技能 经营管理 农村实用: 专业技术 社会工作 知识普及 其他
6
(五)教学改革逐步深化 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沈阳理工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等待院校在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衔接转换等 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 院开发了基于行业标准的培训课程体系。 (六)面向行业企业、地方区域、西部贫困地区、城乡社 区、特定人群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西藏大学建立了覆盖全西藏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河海大 学建立了面向基层水利队伍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石家庄 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覆盖邮电系统的学习服务体系; 中国传媒大学实施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国农业大学 联合8所院校成立了“高校农业科技与教育网络联盟”, 探索建设面向“三农”的现代教育培训和科技推广服务体 7 系
建设高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 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
邱 勇建设 项目启动以来的主要工作和进展
2
主要工作和进展
2011年5月,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 建设”项目。该项目由清华大学牵头,50所高校参加。 各项目学校以项目启动为契机,围绕继续教育改革发展这 一主题,调整机构,组建队伍,研究规划,拓宽合作,在 理论研究和示范实践上取得可喜成果。特别是2011年12 月24日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上,鲁昕副部长代表教育部 给50所示范基地院校授牌,给各 项目学校巨大的激励、鼓舞和鞭 策,对项目顺利实施起到巨大推 动作用。
3
主要工作和进展
(一)继续教育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浙江大学、宁波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许多高校把继续教 育纳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北京大学专门制定了《继续 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清华大学于2011年12月启动了 继续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二)示范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一年多来,各项目学校围绕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开展了 大量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目前,已经总结 出50份典型经验,145个示范性典型案例。
培训(面授)内容分类 培训(远程)内容分类
其他, 1.04% 知识普及, 10.74% 社会工作, 5.17% 专业技术, 25.83% 农村实用:, 3.86% 专业技能, 20.53% 经营管理, 16.16% 党政管理, 16.68%
党政管理 专业技能 经营管理 农村实用: 专业技术 社会工作 知识普及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