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南山实验学校麒麟中学 王英华
郑和(1371—1433)
云南人,回族,本姓 马,小名三保。他家世代 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 亲都曾从海路朝拜过伊斯 兰教圣地麦加,这使郑和 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 况。明军平定云南时他被 掳,成为燕王朱棣的太监, 又称三宝太监。 靖难之役中,他多次 立功。明成祖朱棣即位后, 他被赐名郑和。1405年, 受命第一次出使西洋。
明代抗倭图
戚继光,明朝中期著名的 抗倭将领。自幼刻苦好学, 练就一身高强武艺。17岁 承袭父职,后又考中武举, 负责山东防倭事务。他训 练“戚家军”,纪律严明, 英勇善战,在人民群众的 大力支持下,在台州之战 中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 浙江的倭寇。后与福建广 东的抗倭名将配合,剿灭 民族英雄——戚继光 了福建、广东的倭寇。东 (1528—1588) 南沿海的倭患都被平息了。
西洋在哪里? 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文莱
为什么要下西洋?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郑 和
明成祖朱棣
起止时间 最远到达 交易物品
起止时间 最远到达 交易物品
起止时间 1405——1433(七下西洋) 最远到达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总共到过30多个国家 和地区) 交易物品 丝绸、瓷器 珠宝、香料、药材
启示 ①倡导和平,友好往来 ②对外开放,互通有无 ③积极合作,互相交流
课后探究: 郑和研究的创始人梁启超先生曾经 说,当年郑和船队比哥伦布早87年 ,船队实力比欧洲水师总和还要强 ,但为什么郑和开创的时代没有给 中国带来革命的动力,而西方世界 在新航路开辟后逐渐发展了工业文 明,并最终全面超越了中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_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ppt课件

葡萄牙占据澳门
阅读课文,思考: 1、西方殖民者何时侵入我国? 2、葡萄牙用何种手段取得澳门 居住权?
郑和下西洋的远航特点:
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 航程远;到达国家多.
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他们说的对吗?请 说明理由。
郑和从小能吃苦耐 劳,培养了英雄无 畏的气概。
宋元以来我国的 造船业发达,能 造出巨大的海船。
1.是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是造船技术的发达; 3.是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 泛运用; 4.是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 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本课小结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交往
●戚继光抗倭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葡萄牙殖民者 攫取在我国澳门 的居住权
冲突
反 映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 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知识梳理(画一画,标一标,记一记)
一、郑和下西洋1405—1433 7次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原因 2、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情况 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 二、戚继光的抗倭 1、倭寇 2、“戚家军” 3、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倭 4、民族英雄戚继光 5、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外国殖民者开始对中国的侵略 2、葡萄牙通过欺骗(假意借用)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观察下列一组邮票
郑和的船队可能到过哪些 国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所经之地—— 柬埔寨
郑和下西洋所经之地——泰国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增强政治互信
加强高层交往和战略沟通,增 进政治互信,推动国际事务合 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应对挑战
加强沟通协调,妥善管控分歧 ,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中外关 系不断向前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文化交流丰富多彩
中外文化交流在文学、艺 术、教育、科技等领域取 得显著成果,增进了相互 了解和友谊。
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中外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高层交往频繁,国际事务 合作日益密切。
未来中外交往的趋势与挑战
趋势
未来中外交往将继续向纵深发展,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合作将更加紧密, 政治互信将更加牢固。
挑战
与中国的交往为西方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推动了西 方经济的繁荣。
丰富了西方的文化
中国文化对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西方的文化内涵。
推动了西方社会的进步
与中国的交往使西方更加开放和多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 2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中外交往推动了贸易和资本的全球化流动,促进 了世界经济的繁荣。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 外的交往与冲突
目
CONTENCT
录
• 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 • 中外交往的主要方式 • 中外交往中的冲突与战争 • 中外交往对各自社会的影响 • 当代中外交往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01
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
古代中外交往的起源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丝绸之路逐渐成为古代中外交往的重 要通道,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
100%
玄奘西行
唐代高僧玄奘前往印度取经,促 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同时也为中 国与南亚地区的友好关系奠定了 基础。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请同学仔细观察2—4邮票,描述场景,猜想所到地区。
票2:东南亚郑和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 歌载舞的欢迎 票3:阿拉伯进行商品交易猜想交换什么物品? 票4:非洲受到当地黑人的热烈欢迎赠送长颈鹿
B 戚继光抗击倭寇 D 土木之变
2、1553年攫取了我国广东、 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A 西班牙 C 葡萄牙 B 英国 D 美国
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 平”反映了下列哪位历史人物 的思想?( ) A.戚继光 C.郑成功 B. 岳飞 D.郑和
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①波斯湾 ②红海一带 ③非洲东海 岸 ④非洲最南端 A、②④ C、②③ B、③④ D、①③
谈起戚继光抗倭,我们想起岳飞抗 金,文天祥抗元。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值得我们学习呢? 岳飞、文天祥名垂千古,但都不被称为 民族英雄。而戚继光却被称为“民族英 雄”,为什么?那么什么人才是“民族英 雄”? 回答要点:满族、蒙古族都是中华民族 的一员。属民族内部纷争。只有抗击中 华民族以外的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人物才 被称为民族英雄。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今孟加拉国和印度 刘家港 西孟加拉邦一带 红 海
榜葛剌
今沙特阿拉 伯的麦加
今印度科 泽科德
占 城
今加里曼 丹岛北部
今肯尼亚 蒙巴萨
今马来西亚 马六甲一带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是今天的 什么地方?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西洋:明朝时候的西洋, 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 度洋沿岸地区
5、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评价,正 确的是( ) 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②加 强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友好往来 和经济交流③促进了华侨的南洋 地区开发 ④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 萌芽的产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基础梳理】【要点归纳】1、歌谣记忆本课内容2.郑和下西洋有哪些有利条件?(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实现远航?)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客观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
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郑和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郑和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各船成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
3.如何理解戚继光抗倭的性质与意义?“倭寇”主要是指日本的海盗、武士和浪人以及走私商人。
由于明朝时期海防松弛,他们经常到我国沿海进行抢劫、烧杀活动,严重威胁到了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历史上称之为倭寇之患。
因此,戚继光等人领导的抗倭斗争,其性质是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
鉴于此,戚继光被赋予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是当之无愧的。
4.戚继光能够取得抗倭胜利的原因(1)戚继光抗倭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等。
【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A.明太祖B.建文帝C.明成祖D.崇祯帝2.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这种认识主要是基于以下哪个史实( ) A.鉴真东渡日本B.郑和七次下西洋C.郑成功收复台湾D.张骞通西域3.下图是公元纪年年代尺,郑和七次下西洋应在哪一时段( )4. “中国海军为和谐海洋亮剑/中华勇士/铁血儿男/无为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英雄水兵/勇往直前”,在这首为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壮行的《奔赴索马里》中,借六百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来激励将士们勇往直前。
那么,历史上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D.大西洋沿岸5.郑和下西洋时所携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 ②④D.①③6.方寸之间记录着历史。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堂张PPT)

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材料二:中国使臣上岸后,送上精美的金银、丝绸、 瓷器、茶叶等礼物,以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喜爱。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他们代表明朝皇帝表达友好态度。各国国王亲自率王 子、大臣以最盛大隆重的仪式欢迎来自东方的客人, 回赠本国的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珍贵特产。 但是郑和七次大规模的远航,耗费
戚继光 (1528—1588)
戚继光:明代杰出军事 家,抗倭民族英雄,字元敬, 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 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 佥事,担负防御倭寇的任务。 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 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 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 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 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 声名远扬。
葡萄牙侵占澳门的过程
葡萄牙殖民者入据澳门以后,私自扩展土地,修
筑炮台,设置官吏,开创了直接侵占我国领土的先例。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 门的居住权。
1557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于中国。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 使主权,澳门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国家做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 挺身而出,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表明戚继光驱除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并非追求 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
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郑和下西洋
友好 交往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矛盾 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郑和下西洋宝船复原模型 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最大的是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载 重量800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 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
郑和船队编制图
根据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材料一
意义一:
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 好亲切,都表示热烈欢迎;许多外国使臣搭载郑 和宝船回访中国,明成祖期间访华次数为明代最 高,达到318次; 沿途的百姓纷纷用香料、珊瑚去换取中国的 丝绸瓷器……,南洋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因郑 和到过而聚居了更多的华人、华侨,促进了当地 的发展。
苏禄王墓
迎
南京各界人士祭奠郑和 印尼三宝庙
600周年纪念邮票
二、中外的冲突
倭寇
戚继光抗倭
1553攫取澳门居住权
台州
福建
广东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交往
●戚继光抗倭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葡萄牙殖民者
冲突
反 映
攫取在我国澳门 的居住权
1433年,积劳成疾的郑和在 远航中病逝于印度的古里,此后, 随着明朝国力的衰弱,航海活动 没有再持续下去。郑和下西洋成 为中国古代最后一次世界性的壮 举。
资料:
宝 郑 庙 中国海军“郑和”舰 和 三 回望历史,郑和船队给世界带来的是美好的礼物, 庙 完成环球航行,所 宝 而不是征服者的剑。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井 郑和航海油画 到之处受到热烈欢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今沙特阿拉 伯的麦加
天方
南京
今印度科 泽科德
原创2: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感悟历史
纵观历史,我国悲惨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而当 今棘手问题亦是海洋问题。
历史的记忆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论从史出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在郑和下西洋期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 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东南亚4个国家的9位国王8次来华进行访问。他们之 中,有的因病不幸去世,将“体魄托葬中华”,至今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友好交往的 历史见证。 材料二:马六甲首席部长拿督里莫哈末阿里曾感慨地说,在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促 成下,才使马六甲这个弹丸之地,得以和当年超级强国的中国明朝建立稳固的外交 关系,而且两国的关系历久不衰。
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看,交往与冲突是并存的,和平 交往是主流,冲突是短暂的 ……
看我今朝
中国舰队在亚丁湾为商船护航。 在经济贸易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我国积极加入这一 经济大潮中。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自查互查
1、为了加强同 海外各国 的联系。明成祖派 郑和率27000多人, 从1405 年--- 1433 年,先后 7次 次下西洋,到过 亚非 30多个国 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 经济交流 ,加强了我国和 亚非各国的 友好关系 。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jué ) 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能力目标:通过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分析郑和下西洋 的影响。
3、情感目标: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 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结合材料,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众人智慧
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2:中外冲突 知识 :中外冲突——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
抗倭斗争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抗倭斗争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共同探究
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3、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 、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 忾的民族向心力。 忾的民族向心力。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2)抗倭斗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抗倭斗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 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坏。 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坏。
(3)了解抗倭斗争的简要经过
A 组建抗倭队伍“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组建抗倭队伍“戚家军” 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B 台州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台州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C 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了那里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患都被平息了。 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了那里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患都被平息了。
丝绸 瓷器
珠宝 香料 药材
馈赠出去的主要是手工技术,换回的主要是初级农业、手工业产品。 馈赠出去的主要是手工技术,换回的主要是初级农业、手工业产品。说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中国还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明: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中国还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知识1:中外交往 知识 :中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经过: 经过:1405~~1433年 倭患猖獗, 年 七下西洋, 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 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七下西洋,最远达非洲东 经过:戚家军九战九捷。 经过:戚家军九战九捷。 的入侵,他们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 戚继光抗倭 的入侵,他们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
学习目标
1 图史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地理 范围,主要事迹,重大影响; 范围,主要事迹,重大影响; 得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 上的壮举这一结论。 上的壮举这一结论。 2 分析讨论戚继光抗倭斗争 的背景功绩和取胜得原因, 的背景功绩和取胜得原因,得 出戚继光是伟大的 民族英雄这一结论。 民族英雄这一结论。 3 简要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 门的居住权的基本事实。 门的居住权的基本事实。 4 通过本课学习,增强我们 通过本课学习, 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睦邻友好 科学航海
知识1:中外交往 知识 :中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共同探究
郑和下西洋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郑和下西洋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1、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和平友好 积极影响
2、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财力损耗 消极影响
3、郑和下西洋,对明朝的国力有一定的损耗。 、郑和下西洋,对明朝的国力有一定的损耗。 因为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商业目的——赚钱, 赚钱, 【因为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商业目的 赚钱 而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而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而这一目的主要是 通过“布恩”来实现的。为此,明政府花费了许多的财力】 通过“布恩”来实现的。为此,明政府花费了许多的财力】
自主学习
1、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明成祖 派遣郑和下西洋。 1405 。 年,郑和舰队从 刘家港 出发,开始第一次出使西洋。 到1433年,郑和前后 七 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 达 红海 沿岸和 非洲东海岸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 半个多 世纪。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 经济 联系,加强了我国和亚非 各国的 友好 往来。 2、 元末明初 ,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 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 称他们为 倭寇 。 明政府派 戚继光 到浙东沿海抗倭。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东南沿海的倭 患被清除,他也被誉为 。 民族英雄 3、从 16 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1553 年, 葡萄牙 殖民者以租借的名义,攫取了我国 广东澳门 的居住 权。
知识2:中外冲突 知识 :中外冲突——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 以 诗 名 志
遥知夷岛浮天际, 遥知夷岛浮天际,
戚继光
未敢忘危负年华。 未敢忘危负年华。 明代杰出的 军事家, 军事家,抗倭 的民族英雄
但 愿 海 平 。 波
封 侯 非 意 , 我
戚继光
(1528— (1528—1588)
知识2:中外冲突 知识 :中外冲突——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
材料题 (1)今年是郑和下西洋多少周年?根据材料一说明郑和下西 洋的目的。
607年 (1) 2012 — 1405 = 607年 宣扬国威, 宣扬国威,显示中国的富强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特点: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时间早, (2) 特点: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时间早,和平交往
突
意义: 意义:平息倭患 。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后两者表现为冲突与战争。 后两者表现为冲突与战争。 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 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 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选择题: 选择题:
B D B D A
我国古代将文莱以西东南亚和 印度洋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印度洋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以东称为东洋。 以东称为东洋。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郑和下西洋的海船模型
郑和航海图
知识1:中外交往 知识 :中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刘家港
郑和下西洋》 视 频: 《郑和下西洋》图
知识1:中外交往 知识 :中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知识1:中外交往 知识 :中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1371—1435) 郑和(1371—1435)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知识1:中外交往 知识 :中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 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 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3) 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 各国的友好往来
推荐阅读: 《明朝那些事儿》 《百家讲坛》
学习重点
一、 郑和下西洋 二、 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
一、 图史结合学习目标 1 二、 比较法学习目标 1 三、 讨论分析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
1、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派遣郑和下西洋。 年,郑 。 和舰队从 出发,开始第一次出使西洋。 到1433年,郑和前后 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沿岸和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 世纪。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 联系,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 的 往来。 2、 ,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 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 民称他们为 。 明政府派 到浙东沿海抗倭。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东南沿海的 倭患被清除,他也被誉为 。 3、从 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 活动。 年, 殖民者以租借的名义,攫取了我国 的居住权。
看书,了解知识: 看书,了解知识: (1)欧洲殖民者侵略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
16世纪 16世纪
1553年 1553年
(2)葡萄牙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时间和手段
欺骗
贿赂
(3)澳门回归的时间
1999年12月20日 1999年12月20日
1881年前的澳门总督府 年前的澳门总督府 1987年4月13日签署《中葡联合声明》 日签署《 年 占驻澳门的葡萄牙海军 月 澳门总督府 日签署 中葡联合声明》 葡萄牙人初占澳门图 1838年所绘的妈阁庙外的广场 年所绘的妈阁庙外的广场 1598年以前荷兰画家布里绘制的早期澳门全图 年以前荷兰画家布里绘制的早期澳门全图
想一想: 想一想: 下面三个问题
(1)什么是“倭寇”?明朝政府派谁去进行抗倭斗争? 什么是“倭寇” 明朝政府派谁去进行抗倭斗争?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戚继光
七子之歌
编织知识网 简洁又明了
本课知识小结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 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频繁,属于友好往来。 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频繁,属于友好往来。 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交 郑和下西洋 海岸和红河沿岸。 海岸和红河沿岸。 中 往 侵略的抗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侵略的抗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意义:促进了…… 加强了…… 意义:促进了…… ,加强了…… 。 外 与 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 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了葡萄牙殖民者 原因:倭寇骚扰东南沿海。 原因:倭寇骚扰东南沿海。 的 冲
经济发展 造船水平的高超
郑和为什么 能成功地实 现远航? 原因 原因) 现远航?(原因)
客观
航海技术的掌握
条件:
指南针的使用 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
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郑和
主观
共同探究
因素
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信仰 全体:群策群力、通力合作 全体
最根本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郑和像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首航 时间 远航 次数 船数 人数 船只大小 到达地区 最受 欢迎 的物 品 带回 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