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试题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10分)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

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

”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

A.曰B.为C.谓D.谓之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

古代汉语试题

古代汉语试题

二、用六书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10%: 1豕;象形:象猪形 2字;会意:从从子 3荆;形声:从刑声4刃;指事:刀上加一点指示此处是刃口 5牧;会意:从攴从牛 6闽;形声:从虫门声 7车;象形:象车形 8豫;形声:从象予声9本;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根部 10集;会意:从雥省从木1、行:象形:象道路形2、颍:形声:从水顷声3、逐:会意:从辵从豕4、豫:形声:从象予声5、寸:指事: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寸关节6、集:会意:从雥省从木7、益:会意:从水从皿8、本: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为根部9、好:会意:从女从子 10、鱼:象形:象鱼之形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字,并写出其今字 1、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 2、公赐之食,食舍肉; 舍捨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共供4、闲于兵甲,习于战攻; 闲娴5、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县帜甚高; 县悬6、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反返古代汉语试题2一、单项选择题1×10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信武果 B 取尖安 C从休亡 D 朝高回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 A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B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C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D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 A肖 B服 C 期 D朔4、下面全为异体字的一组是 A 阙掘咏詠 B沽酤预豫 C賸剩笋筍 D陈阵泪淚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 A引申义 B 本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是 A恭敬 B动静 C恐惧 D逶迤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的是 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C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8、方言的作者是 A王念孙 B许慎 C 段玉裁 D扬雄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B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C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反;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 A生庄公及共叔段; B公赐之食;C姜氏何厌之有 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二、填空题1ⅹ15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部首;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和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来辨认本义;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和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的标志;5、“知、智”是一对字,“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由”通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 ,“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 ;7、采取或两种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 ;四、名词解释3×41、金文2、四体二用3、词的引申义4、同源词五、简答题23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62、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明;63、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变革11 六、短文阅读20一给下面这段古文加上标点10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二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5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1余姑翦灭此而朝食”2不介马而驰之;3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4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以折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5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试题2参考答案一、1、B;2、C;3、A;4、C;5、B;6、D;7、A;8、D;9、D;10、B 答错1个扣1分,多选、错选均不给分;二、1、小篆、540;2、辐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综合式引申;3、形符亦可答为意符或形旁;4、假借字、形声字;5、古今、犹;6、阜、朕;7、绘形象物、烘托显物;8、同音替代;答错1个扣1分;四、1、金文指铸刻在各种青铜器如钟、鼎、鬲、簋、盘等上的古文字;因为古代称铜为金,所以称这些文字为金文;3分2、四体二用:六书是古人提出的最早、最系统的汉字形体构造理论,它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故称之为“四体”,假借、转注是用字法,故称之为“二用”;3分3、词的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衍化出来的其他相关意义叫作引申义;3分4、同源词:由同一语源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一组音义相通的词;3分五、1、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有扩大、缩小、转移三种情况;①词义的扩大指一个词的意义后代比前代所表达的概念外延大而内涵小,即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比如“河”本指黄河,后来指一切河流;②词义的缩小指一个词的意义后代比前代所表达的概念外延小而内涵大,即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比如“妃”原指一般的配偶,后来专指皇帝的妾以及太子、王、侯的妻子;类似例子还有“宫、臭”等;③词义的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移到另一个范围,比如“寺”原指官署、官舍,后来用来指僧众供佛、居住之所的名称,类似还有“钱、涕、乐府、坟”等;每点各2分;2、古今字是历时现象,是指汉字历史上由于当初字少而用多,到后来陆续分化出新字区别字的问题,古字和今字不是同时并存的;2分如“縣”和“懸”;通假字是共时现象,是指同一时期读音相同相近的字相互代替使用的问题,通假字与本字同时并存;2分如“辨”和“辩”;举例各占1分3、从商代文字到小篆,汉字的图画性虽然在不断减弱,但是象形表意的原则始终没有真正抛弃,而隶书特别是汉隶,彻底抛弃了汉字的图画性质,完全不顾汉字的表意原则;1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它解散篆体,将古文字“随体诘诎”的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划道;2分2省去了篆文中的某一部分;2分3把篆文里相同的偏旁转化为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2分4把篆文里不同的偏旁归并为相同的偏旁;2分5将篆文复杂的笔划省并为简单的笔划;2分六、一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每错1处扣0.5分二①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指晋军再吃早饭;②不给马披上甲就驱马进击;③郤克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鞋上,仍然击鼓不息;④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我的手和肘;⑤如果有难走的路,我一定要下来推车,你难道知道这些吗每句翻译各2分;古代汉语试题3一、填空22%:1、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说、说、说;2、和是汉字产生的两个途径;3、六书中, 、、、是造字法, 、是用字法;4、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5、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有:1词义扩大;2词义;3词义;4词义 ;6、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式和式;7、单一型的被动句主要有字式、字式、字式; 8、有些宾语可以依靠、、“焉”等字提前在动词或介词前; 二、用六书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10%: 1豕2字3荆4刃5牧6闽7车8豫9本10集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字,并写出其今字6%:1、姜氏欲之,焉辟害2、公赐之食,食舍肉;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4、闲于兵甲,习于战攻;5、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县帜甚高;6、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词义,并指出其属本义,还是引申义14%;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2、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3、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4、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5、多行不义,必自斃;6、率西水浒,至于岐下;7、虽有甲兵,无所阵之; 1、探求本义的方法2、判断句活用的三种情况八、标点并翻译16%:郅都河东大阳人也以郎事文帝景帝时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在厕野彘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姬等邪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不伤贾姬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上亦赐金百斤由此重都汉书·致都传试题3参考答案一、填空:1、结绳八卦仓颉造字2、记号图画3、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4、古隶5、缩小转移感情色彩的演变6、链条辐射7、“为”“见”“被” {或“於”于、“见”、“为”8、“是”“之”每空1分二、用六书分析汉字的结构:1、象形:象猪形;2、会意:从从子;3、形声:从刑声;4、指事:刀上加一点指示此处是刃口;4、会意:从攴从牛;6、形声:从虫门声;7、象形:象车形;8、形声:从象予声;9、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根部;10、会意:从雥省从木;每小题1分三、古今字:1、辟避2、舍捨 3、共供5、闲娴5、县悬6、反返四、解释词义,并指出属本义,还是引申义:1、城墙本义2、安抚引申义3、官职引申义4、源头本义5、垮台引申义6、水边本义7、兵器本义1、一是分析字形;对于象形、指事、会意字,可以直接以形见义;对于形声字,要凭借形旁来分析它们所属的事类,进而在若干义项中找出本义;二是依据文献资料,以证实对字形的分析;2、一是用于表示隐喻;二是用于表示某种曲折复杂的联系;三是用于表示原因;八、标点并翻译:郅都是河东大阳人,任郎官奉事汉文帝;汉景帝时,任中郎将;郅都敢于直言进谏,在朝廷上与大臣当面辩驳;他曾经有一次随从汉景帝到上林苑,贾姬在厕所,野猪也闯进厕所,景帝用眼睛向郅都示意,郅都不去救;景帝自己要拿兵器去救贾姬,郅都跪伏在景帝跟前说:“死了一个姬妾,再选进一个姬妾,天下缺少的难道是姬妾之流吗皇上纵使不重视自己,对祖宗对太后该怎么说呢”景帝返回不去救了,野猪也没伤害贾姬;太后听说这件事,赏给郅都金百斤,皇上也赏了金百斤,从此重视郅都; 古代汉语试题4 一、填空22%:1、六书的名称是称:、、、、、 ;2、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说、说、说等;3、最早的字体是和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式和式;5、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有:1词义;2词义;3词义;4词义 ;6、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四种:1 2 3 4 ;7、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是用字煞句; 二、用六书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10%:1、行:2、颍:3、逐:4、豫:5、寸:6、集:7、益:8、本:9、好: 10、鱼: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词义,并指出其属本义,还是引申义14% 1、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塗之……2、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4、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5、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6、宋人有酤酒者;7、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6%:1、庄公寤生,惊姜氏;2、甘其食,美其服;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4、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5、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六、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0%:l、师进,次于陉;2、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3、清静贞正以自虞;4、率西水浒,至于岐下;5、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6、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7、姜氏何厌之有8、多行不义,必自斃;9、王忿然作色;10、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1l、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12、颍考权为颍谷封人;13、有鸟焉,其名为鹏……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14、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15、寡人有疾,寡人好货;七、简答题6%:l、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2、探求本义的方法八、标点并翻译16%: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注:1表:标记2而:义同“如”试题4参考答案一、填空: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结绳八卦仓颉造字3、甲骨文金文4、链条辐射5、扩大缩小转移感情色彩的演变6、名作动名作状使动用法意动用法7、“也”二、用六书分析汉字的结构:1、象形:象道路形;2、形声:从水顷声3、会意:从辵从豕;4、形声:从象予声5、指事: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寸关节;6、会意:从雥省从木7、会意:从水从皿;8、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为根部9、会意:从女从子10、象形:象鱼之形四、解释词义,并指出属本义,还是引申义:1、树本义2、兵器本义3、安抚引申义4、城墙本义5、官职引申义6、卖酒本义7、占有本义五、词类活用:a 惊动词的使动用法 b 甘、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c 犬名作状 d 隧名作动e 船名作状六、解释加点词的词义:1、时驻扎2、今字作“阵”3、通“娱”4、水边5、迎、咬6、距坟墓打柴7、满足8、倒下,此指垮台9、脸色,特指恕色10、勉励 11带汗的肉食12边疆13穿过到……去11、开门12、优美13、到……去临时驻扎14、贱踏的范围黄河15、钱财七、简答题:1、一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三是用“是”、“之”、“焉”作提宾标志2、一是分析字形二是依据文献资料来印证八、标点并翻译:楚人想要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竖立标记;澭水突然水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而在夜里徒步过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军中惊骇的声音如同都邑里的房屋崩塌一样;以前先立标记的时候是能涉水的,现今河水已变化而增多了,楚国人还是顺着标记涉水,这就是他们之所以失贩的原因;现代的君主效法先王的法度,就有似于这种情况;古代汉语试题5一、单项选择题2×101.下面哪一项是“術”的本义:A学术、学问 B 邑中的道路C技能、技艺 D 方法 2.“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是:A 文学课 B 理论课 C 基础课 D 应用课 3.下列各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 女耳自 B 本刃末 C 武信从 D 江河娶 4.下面选项全为通假字的一组是:A 知智益溢 B早蚤昏婚 C莫暮反返 D信伸畔叛 5.“责毕收乎”中的“责”用的是“责”的:A 本义 B 引申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是该词的本义是:A 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C 绝江有托于船;吕氏春秋·知度 D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诗经·周南·汉广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有: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庄公寤生,惊姜氏;C 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D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8、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共有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宫、释亲等;它是: A 尔雅 B 玉篇 C 正字通 D 康熙字典9、“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对文 B 异文 C衍文 D 互文10、“汤之问棘也是已”的“之”的用法或意义是:A 结构助词“的”B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C 指示代词“这”D动词“去”二、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空格上1ⅹ101.形声字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个部分叫 ,也叫义符,另一部分叫声符,也可叫音符; 2、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 被称为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也叫转折点; 3.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 ; 4.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 ;5.礼记与、仪礼合称为“三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6、“防”、“隄”、“陸”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祁”、“部”、“邦”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 ;7、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属于 ,而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则属于今文字;8、“布”、“甫”等字的声符是 ;9、“此小大之辩也”之“辩”与构成通假字; 三、解释加点的词,或解释其语法作用; 一解释加点词的词义;1ⅹ101、树木而塗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2、士生鄙野,选而禄焉,非不贵也;3、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6、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7、泽梁无禁,罪人不孥;8、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塗之;9、寡人有疾,寡人好货;10、无德而望其福者约; 四、名词解释2×51、金文2、六书3、4、诗经5、同源词五、简答题5×41、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变革 2.举例说明词义的变迁主要包括哪几种情况; 3、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明; 4、古今词汇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六、标点翻译;1.给下面这段话加上标点;10ⅹ1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二翻译下面的文章10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者;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1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2代乐毅;注:1即墨,齐邑名;2骑劫,燕将;试题5参考答案一、B C A D A D C A D B答错1个扣1分,多选、错选均不给分;二、形符、隶书、说文解字、仓颉造字说、周礼邑、古文字、父、辨、表达色彩感情色彩答错1个扣1分三、一1、种植、栽种2、偏远的乡村3、鼓励、勉励或受到鼓励4、去、到5、兵器、武器6、急切貌,拼命追求的样子7、不以其妻和儿女为奴隶8、涂上泥9、钱财、财物10、穷,困迫;答错1个扣1分四、1金文指铸刻在各种青铜器如钟、鼎、鬲、簋、盘等上的古文字;因为古代称铜为金,所以称这些文字为金文;指出“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即可得2分;2六书是古人提出的最早、最系统的汉字形体构造理论,它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其中前四种是“四体”,反映了汉字的四大结构类型;指出“象形……”等六种类型即可得2分;3词的本义指有文字可考的、有文献资料可供参证的最初的意义;“文字可考”、“有文献资料”、“最初的意义”缺一项或两项都扣1分;4、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包括“风”、“雅”、“颂”三部分;二者缺一项扣1分;5、同源词:由同一语源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一组音义相通的词;“同一语源”、“音义相通”缺一项扣1分;五、1、隶书,特别是汉隶,彻底抛弃汉字的图画性质,不顾汉字的表意原则1分;一方面它解散篆体,将古文字“随体诘诎”的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画,完成了汉字的线条化过程2分;另一方面,许多篆文的两笔在隶书中归并成了一笔,或把篆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合并起来,或直接省去篆文的某一部分等等,完成了汉字的符号化过程2分;2、一般把词义的变迁分为三种情况: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无论扩大、缩小还是转移,都是针对古义而言;此外还包括感情色彩的转移、词义轻重的变化等等;2分说出前三个即可①词义的扩大;如:中国,最早指“国都里”,词义扩大后,指“以周的国都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再扩大,指除去边疆以外的所有地方;最后扩大到指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领域;②词义缩小;如:臭,原指一切气味,包括香味,后来仅指不好的气味;③词义转移;如:坟,本指大的土堆或河堤,后来指墓上的土堆,再后来就指坟墓了;④感情色彩转移;如:爪牙,本指动物的尖爪和利齿,是中性词,后引申为“卫士、得力助手”的含义,变为了褒义词,后来又专指坏人的帮凶,成了贬义词;⑤词义轻重的变化;如:诛,本义为“用言语责备”,后来指“杀戮”,词义加重;3、古今字是历时现象,是指汉字历史上由于当初字少而用多,到后来陆续分化出新字区别字的问题,古字和今字不是同时并存的;2分如“縣”和“懸”;通假字是共时现象,指同一时期读音相同相近的字相互代替使用的问题,通假字与本字同时并存2分;如“辨”和“辩”;例子1分;4、1词汇由少到多;2分2表达思想的功能从粗疏趋向精密;1分3构词方式由以单音词为主变为以多音节词主要是双音节词为主,可以简称为双音化趋势2分;六、1、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错1处扣0.5分2、不久,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继位,惠王和乐毅不和;田单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在燕国实行反间计,扬言说:“齐国国王已经死去,没有攻下城池的原因有两个;乐毅害怕被杀而不敢返回来,名义上是攻伐齐国,实际是想联合齐国人在齐国称王;齐人没有依附他,所以暂且延缓进攻即墨城,等待时机或齐人归附;齐人所担心的是,别的将领来,这样即墨城就被攻破了;”燕王信以为真或认为确实这样,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古代汉语试题6一、单项选择题2×101、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 A 不谷 B 惠 C 令 D 陛下2、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 A 象形 B 指事 C 会意 D 形声3、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A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D子慕予兮善窈窕.. 4、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式的句子是:A 制,严邑也;B 是皆秦之罪也;C 南冥者,天池也;D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5、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 A 然煮烹烧 B 遵道建造 C 鄙阶阵都 D 物特牢牺 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 A 贾逵 B 郑玄 C许慎 D 马融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之“已”的用法或意义是: A 动词“停止” B同“矣”,语气词; C 副词“已经” D 而已、罢了 8、下列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有: A 迹、跡 B 知、智 C 详、佯 D 沽、酤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有:A 王者贵乎士贵乎 B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D 小国寡民 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A姜氏何厭之有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D莫之夭阏者; 二、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空格上1ⅹ101、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 ,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2、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所以又称为 ;3、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和 ;5、诗经的语言以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 ;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构成古今字;8、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选自 ,原书本无题目,这一题目是选者后来加的; 9、尽管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汉字的 ,而不是源; 10、“離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的“離”与构成通假字; 四、指出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种类型1×10 自:北:眉:上:莫:吠:雲:三:其:霜:五、名词解释2×51、甲骨文2、六书3、词的本义4、风骚5、古今字六、简答题5×41、简要说明关于汉字起源的三种传说,并加以评价; 2、举例说明通假字与假借字的区别; 3、举例说明什么是辐射式词义引申;4、辨析下列两组同义词的词义1领、颈、项2畏、惧七、标点翻译20一给下面的文章加标点10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效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二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ⅹ5秋水时至,百川灌河;1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於北海;3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5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试题6参考答案。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A 姜氏何厌之有?B 敢问何谓也?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从左右,皆肘之。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盍各言尔志?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百里奚举于市。

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A 惠等哭,舆归营。

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11、下列各组汉字,都是形声字并且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C )A、陣都鄙隣B、树析休栔C、修脩儵倏D、胃肺膾炙1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D )A、暱——昵B、翦——剪C、桀——揭D、赴——讣13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A)A、知——智B、昏——婚C、雕——彫D、襍——雜14 下列句子,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B )A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王力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王力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王力古代汉语在中国古代文化和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本文将提供一些古代汉语试题及其答案,以便读者进行学习和练习。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语意相近的一组是:A. 盖梁之请、晋升、茂盛B. 眷顾、顾盼、告听C. 疾驰、奔驰、迅猛D. 险峻、峻岭、严峻答案:B2. “闻一多”一词的古代汉语写法是:A. 闻京豆B. 文一多C. 问一多D. 听一多答案:C3. 古代汉语中,“玉不琢,不成器”一词的意思是:A. 玉石经过打磨才能发光B. 人需要不断磨炼才能成材C. 玉器并非琢磨而来D. 礼成方能玉成答案:B二、填空题1.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的“弥”字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越发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里”字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之间3. “宛行生出于腹中,于丹熟出于皮肤之下”中,“熟”字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变成三、简答题1. 解释古代汉语中的“韬光养晦”一词,并举例说明。

答案:古代汉语中的“韬光养晦”意思是指隐藏才华,待时而动。

例如,晋代山涛是一位很有才华的画家,但他并不张扬,而是在平时韬光养晦,等待合适的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

2. 描述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主要区别。

答案: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存在一些词汇和用法上的差异。

古代汉语使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比如古代汉语中的“余”代表“我”,现代汉语中用“我”来表示。

古代汉语还有一些独特的用法,比如“尔”代表“你”,现代汉语中用“你”来表示。

此外,古代汉语对字音、字形和文法等方面的要求也与现代汉语不同。

四、应用题请结合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九天揽月,五岳倒为轻”1. 这句话中的“九天”代表什么?答案:九天代表极高的位置或境界。

2. 这句话中的“五岳”指的是哪五座山?答案:五岳指的是中国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古代汉语试题及解析

古代汉语试题及解析

古代汉语试题及解析多项选择题1、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从总的方面来看,大致有______。

(2 分)2、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个系统是______。

(2 分)3、下列句子中都有双声连绵字的是?(2 分)5、给《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作注释的是?(2 分)6、下列上古韵部中属于入声韵的是?(2 分)8、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______。

(2 分)9、下列句子中“是”作指示代词的是?(2 分)10、连词“则”的主要用法是______。

(2 分)单项选择题11、下列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2 分)12、下列句子中与“公语之故”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 分)13、被称作古今汉字分水岭的字体是( )。

(2 分)14、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处所的一项是()。

(2 分)15、“六书”之名始见于__________。

(2 分)16、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比喻的一项是()。

(2 分)17、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1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克”的意思是?(2 分)19、下列句子中与“公赐之食”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 分)20、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2 分)21、《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可见”,指的是“六书”中的()。

(2 分)22、下列各句中,用“所”字帮助表示被动的一句是?(2 分)23、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是______。

(2 分)24、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第一次给“六书”中的每一书下了定义,并举例予以说明,其中“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六书”中的______。

(2 分)25、“穆公访诸蹇叔。

”其中“访”的词义是?(2 分)26、________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该书收单字56000左右。

(2 分)27、下列句子,属于用判断句形式表示原因的一句是?(2 分)28、“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中“给”的意思是?(2 分)29、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对待的一项是()。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42页)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42页)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 B伏牺氏 C仓颉 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 B耳林从解 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 B通假字 C繁简字 D 异体字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B 3000C 40000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 B涉崔莫私 C安即和牧 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 B保禄私空 C寐融照哀 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 B郊胡鸽邵 C河诂语超 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A改换意符 B增加意符 C读音相同 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 B张玉书 C阮元 D 许慎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 B目曰戒哀 C又甘受朝 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 B翦——剪 C说——悦 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陈——阵 B赴——讣 C矢——屎 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25、“北”是一个()字。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的语言形式,其词汇、语法、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

由于其独特性和历史价值,学习古代汉语成为了许多人的兴趣和研究领域。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些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

一、选择题1. 下列古代诗词的作者是谁?春江花月夜 A. 杜甫 B. 李白 C. 苏轼 D. 白居易答案:C. 苏轼2. “神仙何日下凡尘,一念人间便现身”是哪位古代文人的名句?A. 王安石B. 范仲淹C. 文天祥D. 李清照答案:B. 范仲淹3. 古代文人常用的七律格式是几个字?A. 五言绝句B. 七言绝句C. 五言律诗D. 七言律诗答案:D. 七言律诗4. 下列哪位古代文人并非唐代诗人?A. 白居易B. 杜牧C. 杜甫D. 王之涣答案:D. 王之涣5. 古人常用“昔日门前流水人家,今日泱泱众人墓”来表达什么意思?A. 感叹时光荏苒B.寄托对往事的思念与怀念之情C. 不舍人间美好D. 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答案:A. 感叹时光荏苒二、填空题1.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中的“子规”是指什么鸟?答案:夜鹭2. 宋代文学家苏轼自号为:答案:东坡居士3. 古代诗词中的“修短合度”是指什么意思?答案:诗句的构思要合乎逻辑,字数要适中4. 古代文人的纸笔工具中,常用的毛笔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答案:动物的毛发5. 古人用“五岳归来不看山”来表达什么意思?答案:经历过更大的风浪后,对一般的景物不再感到惊讶或惊奇三、简答题1. 简要描述古代中国诗歌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答案:古代中国诗歌多以五言或七言为基本结构,常常表达个体对于自然、思乡、友情等情感的抒发。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其中表现了登高时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对于自然的情感抒发。

2. 简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

答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以及诗词体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古代汉语试卷

古代汉语试卷

古代汉语试卷《古代汉语》试题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阅卷人号学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表格内。

)要A阮元B王念孙C王引之D陆德明2、引的本义为()A开弓B延长C牵引D后退不3、“四体不勤,五穀不分,孰为夫子?”该句中“为”的词性是()A.介词B.判断词C.动词D.语气词4、下列各句中的代词“其”活用为第二人称的是()请A.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B.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C.其言古者,为设诈称,借与外力,以成其私。

级内班D.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

”5、下列各句中,用“所以”表示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的一句是()线 A.吾之所以距子矣。

部B.魏王所以贵张子者,欲得韩地也。

本C.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校封D.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句中“远虑”充当():A.谓语B.宾语C.状语D.补语)密7、《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一句中“后”字是()点A简体字B古今字C本字D异体字学教8、“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中“给”的意思是()(A给予B供应,使足C足,丰足D给予,使足站9、“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左传·秦晋鞌之战》)句中授“合”、“险”、“病”的含义是()函A.合兵一处、危险、受重伤B.双方交兵、难走的路、受重伤C.合作、难走的路、突然生病 D.敌我交战、危险、意外病倒10、“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中“肆”的意思是()A.伸展B放肆C陈设D店铺11、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古代汉语》试题(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1页共8页A成熟的隶书产生于秦代B行书是由楷书发展而成的C小篆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D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1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该句中“也”字表示()A.祈使语气B.判断语气C.肯定语气D.顿宕语气13、“《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中“偏”的意思是()A直属的下级B自己的侪类C自己的亲人D自己的上级14、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递遞B村邨C禽擒D章彰15、下列各句中,属于意念上的被动句的是()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B.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用六书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10%): 1豕;象形:象猪形 2字;会意:从从子 3荆;形声:从刑声4刃;指事:刀上加一点指示此处是刃口 5牧;会意:从攴从牛 6闽;形声:从虫门声 7车;象形:象车形 8豫;形声:从象予声9本;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根部 10集;会意:从雥(省)从木1、行:象形:象道路形2、颍:形声:从水顷声3、逐:会意:从辵从豕4、豫:形声:从象予声5、寸:指事: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寸关节6、集:会意:从雥(省)从木7、益:会意:从水从皿8、本: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为根部9、好:会意:从女从子 10、鱼:象形:象鱼之形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字,并写出其今字 1、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避 2、公赐之食,食舍肉。

舍捨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共供4、闲于兵甲,习于战攻。

闲娴5、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县帜甚高。

县悬6、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反返古代汉语试题(2)一、单项选择题(1×10)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信武果 B 取尖安 C从休亡 D 朝高回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 A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B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C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D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肖 B服 C 期 D朔4、下面全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阙掘咏詠 B沽酤预豫 C賸剩笋筍 D陈阵泪淚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A引申义 B 本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是()A恭敬 B动静 C恐惧 D逶迤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的是()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C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8、《方言》的作者是()A王念孙 B许慎 C 段玉裁 D扬雄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B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反。

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生庄公及共叔段。

B公赐之食。

C姜氏何厌之有? 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二、填空题(1ⅹ15)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和()。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来辨认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和()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的标志。

5、“知、智”是一对()字,“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由”通()。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

7、采取()或()两种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

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

四、名词解释(3×4)1、金文2、四体二用3、词的引申义4、同源词五、简答题(23)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

(6)2、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明。

(6)3、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变革?(11)六、短文阅读(20)(一)给下面这段古文加上标点(10)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二)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5)癸酉,师陈于鞌。

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

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

齐侯曰:“(1)余姑翦灭此而朝食!”(2)不介马而驰之。

(3)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4)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以折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

”缓曰:“自始合,(5)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试题(2)参考答案一、1、B;2、C;3、A;4、C;5、B;6、D;7、A;8、D;9、D;10、B 答错1个扣1分,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二、1、小篆、540;2、辐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综合式引申;3、形符(亦可答为意符或形旁);4、假借字、形声字;5、古今、犹;6、阜、朕;7、绘形象物、烘托显物;8、同音替代。

答错1个扣1分。

四、1、金文指铸刻在各种青铜器(如钟、鼎、鬲、簋、盘等)上的古文字。

因为古代称铜为金,所以称这些文字为金文。

(3分)2、四体二用:六书是古人提出的最早、最系统的汉字形体构造理论,它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故称之为“四体”,假借、转注是用字法,故称之为“二用”。

(3分)3、词的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衍化出来的其他相关意义叫作引申义。

(3分)4、同源词:由同一语源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一组音义相通的词。

(3分)五、1、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有扩大、缩小、转移三种情况。

①词义的扩大指一个词的意义后代比前代所表达的概念外延大而内涵小,即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比如“河”本指黄河,后来指一切河流。

②词义的缩小指一个词的意义后代比前代所表达的概念外延小而内涵大,即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比如“妃”原指一般的配偶,后来专指皇帝的妾以及太子、王、侯的妻子。

类似例子还有“宫、臭”等。

③词义的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移到另一个范围,比如“寺”原指官署、官舍,后来用来指僧众供佛、居住之所的名称,类似还有“钱、涕、乐府、坟”等。

每点各2分。

2、古今字是历时现象,是指汉字历史上由于当初字少而用多,到后来陆续分化出新字(区别字)的问题,古字和今字不是同时并存的。

(2分)如“縣”和“懸”。

通假字是共时现象,是指同一时期读音相同相近的字相互代替使用的问题,通假字与本字同时并存。

(2分)如“辨”和“辩”。

(举例各占1分)3、从商代文字到小篆,汉字的图画性虽然在不断减弱,但是象形表意的原则始终没有真正抛弃,而隶书特别是汉隶,彻底抛弃了汉字的图画性质,完全不顾汉字的表意原则。

(1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它解散篆体,将古文字“随体诘诎”的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划道。

(2分)(2)省去了篆文中的某一部分。

(2分)(3)把篆文里相同的偏旁转化为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

(2分)(4)把篆文里不同的偏旁归并为相同的偏旁。

(2分)(5)将篆文复杂的笔划省并为简单的笔划。

(2分)六、(一)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每错1处扣0.5分(二)①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指晋军)再吃早饭。

②不给马披上甲就驱马进击。

③郤克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鞋上,仍然击鼓不息。

④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我的手和肘。

⑤如果有难走的路,我一定要下来推车,你难道知道这些吗?每句翻译各2分。

古代汉语试题(3)一、填空(22%):1、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说、()说、()说。

2、()和()是汉字产生的两个途径。

3、六书中,()、()、()、()是造字法,()、()是用字法。

4、()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5、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有:(1)词义扩大;(2)词义();(3)词义();(4)词义()。

6、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式和()式。

7、单一型的被动句主要有()字式、()字式、()字式。

8、有些宾语可以依靠()、()、“焉”等字提前在动词或介词前。

二、用六书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10%): 1豕2字3荆4刃5牧6闽7车8豫9本10集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字,并写出其今字(6%):1、姜氏欲之,焉辟害?2、公赐之食,食舍肉。

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4、闲于兵甲,习于战攻。

5、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县帜甚高。

6、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词义,并指出其属本义,还是引申义(14%)。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3、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

4、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

5、多行不义,必自斃。

6、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7、虽有甲兵,无所阵之。

1、探求本义的方法?2、判断句活用的三种情况?八、标点并翻译(16%):郅都河东大阳人也以郎事文帝景帝时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在厕野彘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姬等邪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不伤贾姬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上亦赐金百斤由此重都(《汉书·致都传》)试题(3)参考答案一、填空:1、结绳八卦仓颉造字2、记号图画3、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4、古隶5、缩小转移感情色彩的演变6、链条辐射7、“为”“见”“被” {或“於”(于)、“见”、“为”8、“是”“之”每空1分二、用六书分析汉字的结构:1、象形:象猪形。

2、会意:从从子。

3、形声:从刑声。

4、指事:刀上加一点指示此处是刃口。

4、会意:从攴从牛。

6、形声:从虫门声。

7、象形:象车形。

8、形声:从象予声。

9、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根部。

10、会意:从雥(省)从木。

每小题1分三、古今字:1、辟避2、舍捨 3、共供5、闲娴5、县悬6、反返四、解释词义,并指出属本义,还是引申义:1、城墙本义2、安抚引申义3、官职引申义4、源头本义5、垮台引申义6、水边本义7、兵器本义1、一是分析字形。

对于象形、指事、会意字,可以直接以形见义。

对于形声字,要凭借形旁来分析它们所属的事类,进而在若干义项中找出本义。

二是依据文献资料,以证实对字形的分析。

2、一是用于表示隐喻。

二是用于表示某种曲折复杂的联系。

三是用于表示原因。

八、标点并翻译:郅都是河东大阳人,任郎官奉事汉文帝。

汉景帝时,任中郎将。

郅都敢于直言进谏,在朝廷上与大臣当面辩驳。

他曾经有一次随从汉景帝到上林苑,贾姬在厕所,野猪也闯进厕所,景帝用眼睛向郅都示意,郅都不去救。

景帝自己要拿兵器去救贾姬,郅都跪伏在景帝跟前说:“死了一个姬妾,再选进一个姬妾,天下缺少的难道是姬妾之流吗?皇上纵使不重视自己,对祖宗对太后该怎么说呢?”景帝返回不去救了,野猪也没伤害贾姬。

太后听说这件事,赏给郅都金百斤,皇上也赏了金百斤,从此重视郅都。

古代汉语试题(4)一、填空(22%):1、六书的名称是称:()、()、()、()、()、()。

2、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说、()说、()说等。

3、最早的字体是()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