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赏析
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及赏析

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及赏析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永别了,宣州谢条大厦的小树书云2、《乐府·将进酒》(名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看庐山瀑布”(名句:河水往下流3000英尺,怀疑银河落九天。
)4、《赠汪伦》(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独自在月光下喝酒6、《上李邕》(名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7.“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独行。
8、《望天门山》(名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在荆门告别(名句:山穷水尽,江入荒野。
)10、《送友人》(名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1.《秋蒲松》(名句:白发三千尺,边愁似长。
)12、《早发白帝城》(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3.“静夜思”(名句:床前明月疑地霜)14、《行路难》(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5.《登金陵凤凰台》(名句:总是因为浮云遮住了太阳,看不到长安很伤心。
)1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7.《永别了,天上的海》(梦见天上有名的小鸡。
)18、《玉阶怨》(名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19.“渡江而不渡河”(名句:黄河西来征服昆仑,怒吼千里,触龙门。
)20、《菩萨蛮》(名句: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独自在月光下喝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请月亮,影子变成三个。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月亮将暂时遮蔽,欢乐必须到达春天。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当你们醒来时彼此做爱,当你们喝醉时分开。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歌欣赏)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
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
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李白经典诗词赏析

李白经典诗词赏析从小到大,我们就知道李白这位诗人,我们学过他很多古诗。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关于李白经典诗词赏析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李白经典诗词赏析(一):行路难三首(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对李白的深厚友情。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都是渲染朋友为李白所设的饯,行之宴的丰盛与隆重。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这时却“停杯投箸”不能饮,足见内心的不平静,继而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添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然而当他的思绪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
通过这样曲折迭宕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李白经典诗词赏析(二):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诗句赏析

李白诗句赏析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以下是对李白诗句的赏析: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人通过描绘敬亭山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喜爱,同时也透露出对尘世生活的厌倦。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这句诗极富表现力,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愁苦。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内心的感受与外在的景物相结合,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深沉与情感。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通过描绘黄鹤楼和扬州的景色,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同时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向往。
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月亮和云彩比喻成天镜和海楼,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喜爱。
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诗人通过描写故乡水送自己远行的场景,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及时行乐的看法,认为人生在世,应该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樽空对着月亮。
这句诗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豪情,认为自己天生必定有所作为,即使失去千金财富也会重新崛起。
这句诗体现了诗人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期望。
8.“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礼法和功名利禄的蔑视,认为钟鼓馔玉这些世俗之物不值得珍贵,但愿能够长醉不醒,远离世俗纷扰。
这句诗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和能力的自信,认为自己有朝一日必能大展宏图,而不是一直默默无闻地生活在草野之间。
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的经典赏析

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的经典赏析李白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具才华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才华横溢,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下面是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以及它们的经典赏析。
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李白最著名的短诗之一,表达了诗人在他人熟睡之时,独处夜晚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明月既是夜晚景色的描绘,又是引发了思乡之情的媒介,通过诗人的情感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李白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是李白的长诗之一,其气势恢宏,豪情澎湃。
诗中诗人借饮酒为主线,咏史抒怀。
通过描述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和生活哲理,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时光的追求,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才华。
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的一首长诗。
诗中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绪,通过描述黄鹤楼和长江的景色,表现了对友情和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人借黄鹤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友谊的深厚追忆之情。
四、《行路难》金谷园中花满蹊,水边行路已无泥。
自知行处最寻常,衣冠不整还内顾。
落叶堆积晚纷纷,独行脚下生莓苔。
十步乡闾十步戎,不得到处心鬼来。
《行路难》是李白的七言绝句,描绘了诗人在行路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表现了对世俗人事的疲倦和厌恶。
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和行路经历,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思索和对人生的感慨。
五、《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李白的经典诗词注释及赏析

李白的经典诗词注释及赏析李白的经典诗词注释及赏析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的经典诗词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的经典诗词注释及赏析1《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下来。
⑺海楼:海市蜃楼,海市蜃楼,亦称“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
这里状写江上云雾的变幻多姿。
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
怜: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赏析】这首诗是借景抒情之作。
构思巧妙。
脉络井井有条,结构波澜起伏,颇有层次。
在艺术上,写得曲折含蓄、波澜起伏,忽而写地面上的山光水色,忽而写太空的奇异景象;忽而写白天对山峦起伏、江流奔腾的大自然的欣赏,忽而又写夜晚对太空景象变幻的享受。
最后才用拟人化手法,曲折含蓄地表现诗人离乡惜别的情思。
我们透过诗人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欣赏,就能体会到青年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其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
尤其"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逼真地描写出诗人乘船穿过三峡,崇山峻岭,逐渐消失在广阔的原野上;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随着山势的消失,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缓缓东流,诗人就使用这种白描的笔触,淡淡的色彩,描绘出一幅非常真实的山水画卷,给后代人们留下了领略不尽的审美感受。
李白的诗歌和赏析5篇经典

李白的诗歌和赏析5篇经典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
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
”(《说诗晬语》上)。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白的诗歌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朝代:唐朝|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
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
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
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静夜思朝代:唐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就流传非常广泛,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名篇。
望庐山瀑布朝代:唐朝|作者: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诗人李白的诗歌及赏析

诗人李白的诗歌及赏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我在此整理了李白的诗歌及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李白的诗歌及赏析11将进酒李白〔唐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不足贵一作:何足贵;不愿醒一作: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古来一作:自古;惟通: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标题的意思为“劝酒歌”,内容多是咏唱喝酒放歌之事。
这首诗是诗人当时和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老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作客,正值仕途遇挫之际,所以借酒兴诗,来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抒发。
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消愁,感叹人生易老,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这首诗十分形象的体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热情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得意须尽欢”。
全诗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李白咏酒的诗歌非常能体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
《将进酒》即为其代表作。
2行路难·其一李白〔唐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同:馐;直同:值)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雪满山一作:雪暗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碧一作: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的前四句写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李白的诗词集锦

李白的诗词集锦【年代】:唐【作者】:李白——《黄鹤楼送之广陵》【内容】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这首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
【年代】:唐【作者】:李白——《渡荆门送别》【内容】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年代】:唐【作者】: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内容】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年代】:唐【作者】: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内容】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赏析】:这首诗写于天宝八载(749)。
【年代】:唐【作者】: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内容】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年代】:唐【作者】:李白——《灞陵行送别》【内容】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年代】:唐【作者】: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内容】其一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临当上马时,我独与君言。
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
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
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
【年代】:唐【作者】: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内容】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赏析】:这首诗写作于天宝初年。
【年代】:唐【作者】:李白——《送友人》【内容】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乌栖曲
•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 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
•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 东方渐高奈乐何! • 赏析首联 • 诗开头两句,以洗炼而富于含蕴的笔法,勾画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 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乌栖时”,照应题面,又点明时 间。诗人将吴宫设置在昏林暮鸦的背景中,无形中使“乌栖时”带上某种象 征色彩,使人们隐约感受到包围着吴宫的幽暗气氛,联想到吴国日暮黄昏的 没落趋势。而这种环境气氛,又正与“吴王宫里醉西施”的纵情享乐情景形 成鲜明对照,暗含乐极悲生的意蕴。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1、请赏析此诗颔联。 答:此联虚写,夸张。想象奇特,承上句写自己的心随着友人而去,高 挂在咸阳树上,陪伴友人。形象表现作者送别时心潮起伏的难舍难分的 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友人的牵挂与思念之情。
• 1、《将进酒》中以黄河水一去不返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水的永恒伟 大反衬人类生命的微弱渺小。本诗写黄河水从西部飞流直下中原,奔入 东海,用奔腾的黄河水象征裴十四恢弘阔大、雄豪浩瀚的襟怀。
• 2、诗人用汹涌的水势,比喻社会环境的险恶和人生道路的艰难,裴十 四身骑白鼋,面对汹涌的江水,不敢度过。“金高南山买君顾”句,借 用郑子瞀的典故,盛赞裴十四的高贵品格,在那险恶的政治环境里,襟 怀豪迈的裴十四不肯摧眉折腰,不肯为富贵而忘义。
• .前人评价此诗的颔联中的“苦”“寒”两个字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
•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谈一谈诗人在 此诗中的形象?
2、诗的开头写五月“寒”,结尾则写“斩楼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开头写“寒”点明了边塞的苍凉与苦寒,而结尾写“斩楼兰”,与开头 形成鲜明对照,更突出了边塞将士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 赠孟浩然原文 •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赏析颔联和颈联 • 答:颔联和颈联刻画了一幅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 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 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 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 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颈联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 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 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 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 塞下曲六首(其一)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 答: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 诗中有两处:①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②用战 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 诗的开头写五月“寒”,结尾则写“斩楼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 答:开头写“寒”点明了边塞的苍凉与苦寒,而结尾写“斩楼兰”,与开 头形成鲜明对照,更突出了边塞将士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颔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随”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入” 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 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赏析颈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 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 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赏析尾联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侧面表达,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 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 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全诗各句都不明言“道士”和“不遇”,却都是围绕“访道士不遇”而展开的。首联写 访道士时所见之景,只闻犬吠,不见道士出。颔联“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不闻钟” 暗示无人。颈联是在道院所观之景,这显然是不遇道士而出现的观赏动作。尾联是以问 讯的方式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
• • • • •
• • • •
• 送友人入蜀
•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 赏析颔联 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 的脸侧重迭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象是腾云驾雾一般。“起”、 “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 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 • 赏析颈联
• 夜泊牛渚怀古 •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 【注】①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 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 此袁宏名声大著。 • 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 好了铺垫。 • B.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 涌上心头。 •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 华的伯乐。 • D.这首诗的诗意简明而又单纯,没有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着一份悠然不 尽的神韵。 • C“余亦能高咏”是说“我”也有高咏的才华,不是说诗人发出高亢的呐喊。
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折柳”表达战士对家乡的思念。用环境的荒凉来 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 的情操。
• 远近结合。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 着栈道。 “笼”字生动、传神,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 覆盖而成的特色。后者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与前面的“芳树” 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两联相互映衬,风光旖旎, 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
•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 赏析本诗 • 这首送别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 羁和乐观开朗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希望而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诗中的山 水形象,隽美秀丽,明媚动人,自然美与人情美--真挚的友情,互相衬托; 纯洁无邪、胸怀坦荡的友谊和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交相辉映, 景中寓情,情随景现,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这首诗以情动人,以美感人, 充满诗情画意。
• 宿五松山①下荀媪家
•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 跪进雕胡饭②,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 ①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县南。②“雕胡”,就是“菰gū”,俗称茭白, 生在水中,秋天结实,称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作美餐。
• “苦”字,不仅指劳动的辛苦,还指心中的悲苦。秋收季节,本来应该是欢 乐的,可是在繁重赋税压迫下的农民竟没有一点欢笑。农民白天收割,晚上 舂米,邻家妇女舂米的声音,从墙外传来,一声一声,显得十分凄凉。这个 “寒”字,十分耐人寻味。它既是形容舂米声音的凄凉,也是推想邻女身上 的寒冷。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赏析颔联: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比喻、以动写静。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 澈、品莹;以彩虹喻桥,写出双桥之美。以动写静,“夹”不但写出宣城处于双 溪之中的轮廓,而且活化了溪流绕城而过的形象;“落”使地上桥影拥有从天而 降的动感,令人遐想。 • 赏析颈联“寒”“老”二字效果: • “寒”,使笼罩寒气。“老”,使色彩枯黄。二字形象地描绘出人家炊烟在秋空 里袅袅升起,炊烟笼罩下的橘树柚树,已带有几分寒意,梧桐也已染上枯黄的秋 色,显出了衰老的姿态。点出了秋凉的景色,营造了凄清的氛围,透露出诗人带 有微微凉意的心境。 • • • • • • •
• 赠裴十四 •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 •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 裴回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 “金高”句。金高:极言价高。南山:指终南山。买君顾:《列女传》卷五 《楚成郑瞀传》:‘郑瞀者,郑女之嬴媵,楚成王之夫人也。初,成王登台, 临后宫,宫人皆倾观,子瞀直行不顾,徐步不变。王曰:“顾,吾以女为夫 人。”子瞀复不顾。王曰:“顾,吾又与女千金而封若父兄。”子瞀遂一 顾。’此借用郑子瞀事,意谓隐南山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君王的垂顾。” • 1、“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与《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 水天上来”中黄河的意象有何不同? • 2、“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表现了裴十四怎样的品格?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本诗运用比喻、用典、反衬手法,写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极写琴声之入神。首 联写他来自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 “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 姿态,“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 到琴声之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 是通晓音律之人,寄寓作者救济苍生的抱负,期待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尾联写 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日之将尽,反衬琴音高妙诱人。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 流水,明快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