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表现
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探讨

●启示: 以之为鉴,忽视“利他”“利己”的跨文化 反差 研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从“利己”和 “利他 ”出发研究普遍存在的跨文化冲突对于提高跨文 化认知感(cross-cultural awareness),避免在种种交 际活动中产生理解障碍、误解和悲剧具有的理论 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不际 ●中国:谦虚且谨慎,含蓄而排外。 ●西方:简单而直接,开门见山。
例如,若有人赞扬:“你工作做的很好!”西方人 的 反应必定是:“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谢!) 而 中国人的反应就是:“哪里!哪里!”西方人希望自己 的 个性得到社会的承认,而中国人即使对别人的称赞心里 美滋滋的,但是口头上却不敢流露,生怕被冠以自满的 帽子。
4. 总结
价值观是蕴涵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的,因此不同国 家和民族都有其特有的价值取向,且这种取向一旦形成 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改变的。 总体来说: (1)中国的价值观更注重群体意识,讲求“利他”精 神。 (2)西方人更注重个体意识,偏向“利己”的思想。 随着现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和中国在世界的崛起认 识和掌握中西方的跨文化价值观差异对避免和解决交际 中的冲突以及促进民族间的融合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
3.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形成的原因: (1) 历史发展 (2) 思维方式 4. 价值观的案例分析。 5. 总结。
1、价值观定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 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 法。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 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 则,成为人们 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 的评价标准。
2.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形成的原因
(1) 历史原因
●中国:悠久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形 成的意识。这种意识直接影响着现代人价值的形 成,现代中国依然较顺从权威,尊重长辈,重视个 人身份,强调安分己。
事例说明中西价值观差异

事例说明中西价值观差异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体现在许多方面,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事例:
1. 婚姻观念:在中国文化中,结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延续家族和传承家族的财富和财产。
婚姻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更是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
而在西方文化中,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两个人之间互相爱和支持,婚姻是两个人的个人选择,也是两个人之间的个人关系。
2. 教育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教育被认为是一个人追求成功和提高身份的主要手段。
中国文化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重要。
而西方文化的教育观念更注重自主、自由和个性的发展,西方家长更倾向于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空间。
3. 人际关系观念: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注重面子和尊重,往往会优先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在西方文化中,人际关系更注重平等和自由,个人利益和观点也更被重视。
4. 时间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被看作是一种资源,从而时间的利用和浪费也显得非常重要,迟到和浪费时间的行为被视为不礼貌。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是一种相对而言更为自由的资源,也更被看作是有限的,而延迟和拖延有时被视为事情无法避免的结果。
中西方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分析

中西方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分析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速,中西方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如何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中西方文化与价值观之间的差异,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与思考。
一、思维模式中西方文化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思维模式。
中西方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环境不同,导致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比如,西方文化下重视自由,鼓励个体主义,提倡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性,而中国文化则强调集体主义,注重集体利益和团队合作。
因此,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中西方文化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模式。
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相对开放,重视建立独立的个人思维模式和逻辑思维能力。
而中国文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平衡,重视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注重情感沟通和关系维护。
二、时间观念对于中西方文化中的时间观念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线性和客观性,认为时间是不可逆转的,要尽可能充分利用时间来实现目标和价值。
西方文化下的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十分注重效率和速度,并对时间紧迫的事情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
相反,中国文化注重时间的环状和循环性,认为时间不仅可以往前,也可以往后,过去、现在和未来是连续的,时间的长度和价值是相互联系的。
中国文化中的人们更多的是把时间看作是一种无法限制完全掌握的自然力量,以及人与自然万物的共同体现。
三、责任感和义务感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于对责任感和义务感的体验。
中国文化强调人与社会的紧密关系,追求和谐与互相帮助的社会性质,人们在生活中都承担着各种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同时,中国文化中还有许多大仁大义、舍小利、顾大局的代表行为,人们通过这些行为来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道德出品。
在西方文化下,人们强调自我实现和能力展示,个人主义在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个体和社会之间是一种松散的、基于自愿的协议关系,人们在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上比较轻松。
四、教育与文化价值观中西方文化所体现的教育和文化价值观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论述东西方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1.论述东西方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1)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
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
天人合一,在世界很多高级宗教中都有这类观念,并且有详细系统的修行方法。
西方世界观认为,宇宙万物乃上帝凭借“自由意志”,花了六天时间创造出来的,“造物主”与“被造物””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这个神圣而绝对的真理,只能由“先知”按照上帝启示,被“先验发现”出来,而不是“经验发明”出来。
西方人生观认为,所谓的人生意义,不过完成上帝赋予人的神圣使命。
2)人对“变化”的态度东方人求变,当你面对不断变化发展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想有所成就,却感觉迷茫无助之时该如何选择?在进与退、输与赢的关口,你当然会选择“进”与“赢”。
如何追求到“变”这一重要的社会生存技能,为你释疑解惑,拓展成功的思路,打开胜利的大门,让你顺利走向“赢”的彼岸。
“求稳思维”指的是在面对危机或者该出击的情况下犹豫不决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开拓精神不够或者错失良机。
干事创业需要积极稳妥、周密审慎、老成谋国。
3)动与静中西文化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区别,在于中国文化的“心”与西方文化的“行”。
正如牟先生所说,中国文化重视内在修养而西方文化重视外在知识。
修身必要养心,而知与行需并驾齐驱,从而构成了中西文化对于世界的不同相处方式。
西方人把人与自然看做是分离的两个世界,他们有别于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同于中国文化中“道”与“仁”从天而降,贯注下来,与万物同一的境界,而抽象出概念、逻辑、上帝等形而上的悬空体,纵使人们奋力的跳跃也无法真正的触碰高高在上之物。
4)人之天性观人之初,性本善抑或性本恶?这是人类文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美价值观的差异

中美价值观的差异一、核心价值观的差异(一) 个人隐私西方人强调尊重个人隐私, 即一个人怎样生活在不造成对他人危害、没有干扰别人的情况下,谁也管不着。
如私人信件不能随便拆阅,私人的事情不能随意打听, 更不能随意传播.在中国, 朋友可以不敲门就“登堂入室”,这对西方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
即使是一件小事要问,他们也需要先打个电话,问主人是否方便.(二) 个人自立即个人的生活自己负责, 不依赖父母和他人。
子女年满18 岁, 多数开始自立生活, 即使家里很富有,也要自己找工作养活自己。
还有一个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例子就是无论吃饭、购物, 甚至是买票,也都各自付款.美国人并不认为这是人情淡漠, 而认为是尊重个人作用和价值以及不坐享其成的表现。
他们从小就受到独立自主精神的熏陶。
这正是西方人独立自主、白手起家、个人奋斗精神的体现。
美国总统林肯出身卑微却为美国人民的自由平等作出了贡献, 因此备受美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这正是美国梦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三)个人表现美国人具有爱冒险、爱新奇的特点。
中国古语中有这样的说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 人必非之。
”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相对的是中国传统中的集体主义, 也有人称之为家族主义和放大了的家族主义价值观。
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强调集体的利益总是高于个人的利益。
个人利益要融入到集体利益中去, 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强调人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个人的荣辱和成功紧密地与集体联系在一起。
当然, 中国文化传统也认为个人应有个性,有个人信念, 个人利益和追求, 但不把其至于社会之上。
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是统一的,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过于强调“集体”确实容易导致忽视个人权利、自由, 影响个性发展及个人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从前面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几个方面的对比中便可清楚地发现这一点。
而过于强调“个性”, 有时也容易导致人际关系冷漠,亲情淡漠, 甚至以酗酒、吸毒来发泄心灵压抑和孤独寂寞。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比

中美价值观念对比分析1.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Oneness vs. Dividednessbetween Man and Nature)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或对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而西方则主张天人相分。
天人合一是指人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自然的崇拜,人们将自然中日夜交替、季节变换与人们的生活和活动周期相一致起来,一切都处在不断循环往复之中,并与自然和谐统一。
实际上,自古代几千年以来,人们在各个生活侧面都力求与自然统一,达到顺其自然的境界 无论是政治、思想、情感、理智和实践等方面都是如此。
人们做事情讲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追求天时、地利、人和。
在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和影响下,在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言语观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笼统、求综合和知觉上重直觉,迥异于美国人或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观。
西方人,从古至今倾向于把宇宙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天人相分,二者对立。
西方的哲学家从古代起就开始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对立的,一分为二: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等,一切二分对立。
因此人与自然相分对立,而人处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位置。
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地位,他们相信这并不是天命,顺从命运的人会遭到唾弃。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人把自己比作一部机器或一个独立存在的原子的缘故。
天人相分决定了美国人一分为二,对待事物习惯分析的思想方式和重逻辑的思维方式,以及求“准确”的言语观。
总之“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这两种不同的宇宙观构造东西方人色思维方式、民族性格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西方东方宇宙观:天人相分天人合一思维方式:抽象思维具象思维重分析、逻辑、客观重直觉、综合、主观演绎式归纳式线性圆周式言语观:法制语言人制语言重形合重意合写作:开门见山(演绎式思维)往往不开门见山(归纳式思维)2.群体取向与个人主义取向(Group vs. IndividualismOrientation)群体取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群体取向,二是他人取向。
作文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交流

作文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交流作文: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交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符号,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
中西方文化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在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同时也有必要进行交流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如何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一、价值观差异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方,家庭观念和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强调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强调个人主义和独立精神,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这种价值观差异在生活中的表现也表明,中方更注重集体利益,而西方更注重个体权益。
二、沟通方式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在沟通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方更加注重隐晦的表达方式,善于运用比喻和暗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直接和坦率,注重明确和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差异在商务交流和文化交流中会导致理解上的困难,需要各方进行调节和理解。
三、时间观念的区别中西方文化之间还存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
中方注重长远的发展和历史传承,重视过去和未来的联系。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当下和眼前的利益,注重短期目标的实现。
这种差异在商务合作和项目实施中需要注意,避免因为时间观念的差异而产生冲突。
四、文化交流与融合尽管中西方存在文化差异,但文化交流和融合是推动世界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交流和学习,我们可以互相了解和欣赏对方的文化,从而消除误解和偏见。
在交流过程中,双方应尊重对方的差异和特点,积极寻找共同点,并进行有建设性的对话和合作。
只有通过文化交流与融合,才能实现世界文明的多样化与繁荣。
总结: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在价值观、沟通方式和时间观念等方面,但这并不妨碍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尊重差异,加强交流和学习,可以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互补与共同发展。
只有通过大力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包容和发展的世界。
事例说明中西价值观差异

事例说明中西价值观差异
一、引言
二、文化背景的差异
2.1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
2.2 价值观的定义和形成
三、家庭观念的差异
3.1 家庭在中西文化中的地位
3.2 家庭责任的不同理解
3.3 独立与依赖的观念差异
四、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对立
4.1 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中的体现
4.2 集体主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4.3 个人与集体的平衡
五、时间观念的差异
5.1 时间观念的不同定义
5.2 时间观念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5.3 时间观念对工作与休闲的影响
六、教育观念的差异
6.1 教育的目标与方法
6.2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
6.3 教育制度与学生压力
七、沟通方式的差异
7.1 直接与间接的表达方式
7.2 面子与尊重的观念
7.3 冲突解决的方式
八、宗教与信仰的差异
8.1 宗教对生活的影响
8.2 宗教的社会作用
8.3 信仰与道德
九、结论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
了解中西价值观的差异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家庭观念、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时间观念、教育观念、沟通方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表现
作者:许果, 梅林
作者单位:许果(重庆邮电学院,对外交流合作处,重庆,400065), 梅林(重庆邮电学院,外语学院,重庆,400065)
刊名: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2,19(6)
被引用次数:7次
1.胡文仲试论跨文化交际研究 1994
2.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1966
3.桂保美国的智慧:实用与理想的变奏 1993
4.苏永青环球商旅应酬术 1992
5.陈良旋跨文化差异研究与国际交往 1997(01)
6.杨春苑中美文化差异述论 1998(03)
7.冯玮日本民族的智慧:大和民族的乐章 1994
1.于桂敏.白玫.苏畅.YU Gui-min.BAI Mei.SU Chang中西方价值观差异透析[期刊论文]-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5)
2.杨雁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对比分析[期刊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4)
3.许佳佳.成东.Xu Jia-jia.Cheng Dong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期刊论文]-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4.赵燕霞.Zhao Yanxia透视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期刊论文]-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11)
5.李昕辉.LI Xin-hui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形成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期刊论文]-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
2004,25(4)
6.张俊丽.李冬梅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对比[期刊论文]-语文学刊2008(3)
7.郑金鹏.邵晓波东西方文化价值观与当前高校文化价值教育模式创新[期刊论文]-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8.王新灵从家庭观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09(28)
1.冯霞中西方传统价值观比较研究[期刊论文]-广西社会科学 2009(10)
2.赵海良.颜翠英.申彦霞浅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对国际商务口译的作用[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8(8)
3.彭端英群体取向及其交际方式辨析[期刊论文]-商业时代 2007(9)
4.李星中西社交称谓词映射的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期刊论文]-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6(3)
5.郑金鹏.邵晓波东西方文化价值观与当前高校文化价值教育模式创新[期刊论文]-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6.彭端英中西方社会价值体系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现实影响[期刊论文]-新余高专学报 2006(1)
7.赵佳小议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时间观[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 2008(7)
本文链接:/Periodical_cqgsdxxb-shkx20020601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