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考试试题(一)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考试试题(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提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帮助学前儿童归纳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或经验,使之概念化、条理化,最适合采用()。
A.辨别性讨论法B.修正性讨论法C.交流性讨论法D.归纳性讨论法2.将10以内的双数集合表示为{2,4,6,8,10},这是采用了()表示集合。
A.列举法B.描述法C.文氏图法D.韦恩图法3.“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深入,能按两种特征将集合分成子集”的幼儿处于()阶段。
A.笼统知觉集合B.感知集合界限C.感知集合元素D.感知集合包含关系4.“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使说出的一个数词与手点的一个物体对应”是指()。
A.口头数数B.按物点数C.按群计数D.接数5.“把10以内数字和相应数量的一组物体配对”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
A.小班幼儿B.中班幼儿C.大班幼儿D.小、中班幼儿6.幼儿能按数取物,说明其数概念的发展处于()。
A.数量的感知阶段B.数词与单位实体间的联系建立阶段C.数的运算初期阶段D.数的运算阶段7.“运用数序排出10以内自然数数列,并理解数列中数的顺序和数差关系”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
A.小班幼儿B.中班幼儿C.大班幼儿D.小中班幼儿8.“认识到进行加减运算不一定需要操作实物,而可以通过数数来完成”这表明幼儿的加减运算能力处于()。
A.符号运算阶段B.实物运算阶段C.表象运算阶段D.抽象运算阶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9.教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时,教师应()。
A.先教加法、后教减法B.先教减法、后教加法C.加法与减法同时教D.加法与减法穿插讲授10.下列量概念的教育要求适合于中班幼儿()。
A.按物体的量的差异进行3个物体的正排序B.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5以内正、逆排序C.按次序规则或特定规则进行10个物体的正、逆排序D.初步理解依次排列物体之间的传递性和双重性关系11.“5根小棒可以从小到大排列,也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体现的是量的()。
数学试卷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1、小明在对应排列卡片时,总要先和上面一排相对应的卡片碰一下,然后才把它放在下面。
这一现象说明小明学习数学所具有的特点是( A )。
A:依赖于动作 B:依赖于表象 C:依赖于多样化的生活经验 D:依赖于练习2、“学习数的守恒”这一内容主要适合的年龄班是( B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中班3、幼儿能理解大小的相对性的年龄大致为( D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4、李老师:“绿纸条长还是红纸条长?”小明:“要看红纸条和谁比?”从这一对话中可以看出,小明( D )。
A:能对物体的长度作出反应 B:能用词汇表达对长度的认识;C:能按长度排列物体 D:能理解长度的相对性5、“学习量的守恒”这一内容主要适合的年龄班是( C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中班6、公式A=B+B'反映的是数的组成的( D )。
A:互补关系 B:互换关系 C:等差关系 D:等量关系7、红红小朋友经常把大的、长的、高的物体称为大的,红红小朋友的大致年龄应该是( B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8、幼儿在数学学习中,只关注自己的动作,而不能与同伴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反映了幼儿数学学习具有( D )。
A:外部动作的心理特点 B:不能顺应的心理特点C:不自觉的心理特点 D: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9、儿童最初认识空间方位关系的参照系统是( C )。
A:自己的动作 B:其他物体 C:自己的身体 D:其他人10、儿童最容易感知的量是( D )。
A:粗细 B:高矮 C:轻重 D:大小11、在教育评价过程中,通过与儿童谈话,使儿童思想真实、自然地流露,从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方法是( A )。
A:临床法 B:行为检核法 C:观察法 D:作业分析法12、引导幼儿感知几何图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般采用( D )。
22秋季-福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一-辅导资料-答案5

22秋-福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一-0005 试卷总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书写数字是结合()教学进行。
A.数的组成
B.加减法
C.基数
D.相邻数。
【此题正确选项】:A
2.数的守恒教育一般安排在()进行。
A.小班
B.小班到大班
C.小班到中班
D.中班。
【此题正确选项】:D
3.()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
A.口头数数
B.按物计数
C.说出总数
D.按数取物。
【此题正确选项】:D
4.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往往开始于:
A.对操作材料的兴趣
B.对活动过程的兴趣
C.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D.对活动内容的兴趣
【此题正确选项】:A
5.____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A.操作法
B.讲解演示法
C.游戏法
D.试验法。
【此题正确选项】:A
6.书写数字是结合()教学进行。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附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到(),从()到(),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2.幼儿数学教育评价的原则包括()原则,()原则和()原则。
3.观察法是指儿童凭借(),对周围世界的客观事物和现象,在其自然条件下,按照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实际情况,研究和确定它们的()的方法。
4. 数学游戏的特征是()性,()性,()性,()性,重复性,探索性。
二.选择题(答案不一定唯一)(每题3分,共9分)1. 制定数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A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对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影响B 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需要对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影响C 数学的学科特点对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影响D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对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影响2. 2岁左右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年龄特点()A 大部分对于差异明显的物体能够做出反应B 对于差别较小的物体的感知不明显C 能够理解物体在长度、面积、容积等方面的守恒现象。
D 不能用语言表达物体量的差别。
3. 学前儿童空间方位的发展过程包括()。
A 辨别空间方位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左右→前后→上下B 辨别空间方位的区域的发展变化过程:近的、不连续区域→远的、连续区域C 辨别空间方位的参照基准的发展变化过程:以自身为中心→以客体为中心D 辨别空间方位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上下→前后→左右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序数:2、分类:3、操作法:四.简答题(共30分)1.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点是什么?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和任务是什么?3. 什么是操作法?使用操作法时应该注意什么?五.论述题(20分)1.如何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原则?2.举例说明如何引导幼儿学习量的排序和量的守恒?参考答案一、1、个别一般同化顺应2、客观性全面性参照性3、自身感官性质和关系4、趣味社会自主假象二、1、ABCD2、ABD3、BCD三、1.序数:表示有限集合中每个元素的位置的自然数称为序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个数字比5大?A. 3B. 4C. 6D. 2答案:C2. 一个苹果加上两个苹果,总共有几个苹果?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B3. 以下哪个选项表示的是“3”?A. 〇〇〇B. 〇〇C. 〇〇〇〇D. 〇答案:A4. 如果我有3个气球,再给你2个气球,我还剩几个气球?A. 1个B. 2个C. 3个D. 5个答案:A5. 哪个数字是“10”的一半?A. 5B. 6C. 7D. 8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数字“2”比数字“1”大________。
答案:17. 如果我有5个糖果,给了你2个,我还剩下________。
答案:38. 把“4”分成两个数,可以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2和2 或 1和39. 从1数到5,一共有________个数字。
答案:510. 一个正方形有________个角。
答案:4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1. 所有的圆形都是相同的。
()答案:×(错误)12. 数字“8”比数字“7”大1。
()答案:√(正确)13. 一个三角形至少有3个角。
()答案:√(正确)14. 一个长方形有4个角,都是直角。
()答案:√(正确)15. 数字“0”表示没有。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请列举5个比10小的数字。
答案:1, 2, 3, 4, 5, 6, 7, 8, 9(任选5个)17. 请解释什么是“加法”。
答案:加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它将两个或更多的数合并成一个总数。
五、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8. 假设你有10个积木,请画出将它们分成两组的两种不同方式。
答案:[图示或描述] 一组有6个积木,另一组有4个积木;或者一组有7个积木,另一组有3个积木。
19. 画一个有4个角的正方形,并在每个角上标出角的名称。
答案:[图示] 画一个正方形,并在每个角上标出“顶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1一、客观题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了()A、直觉行动思维B、表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辨证思维2、在为儿童提供操作活动时,可以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活动。
这种做法所体现的数学教育原则是()A、发展儿童思维结构B、让儿童动手操作C、联系儿童生活D、重视个别差异3、从儿童的认识、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等方面提出数学教育目标,这一分类的角度是()A、教育基本内容B、儿童身心发展C、数学教育内容D、社会发展要求4、数学教育内容应是幼儿所熟悉的、所理解的,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这体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A、启蒙性B、启发性C、生活性D、可探索性5、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采取的形式是()A、集体活动B、小组活动C、个别活动D、集体与小组结合活动6、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A、自然数B、集合C、序列D、对应7、按一般发展趋势看,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是()A、5~6岁B、4~5岁C、3~4岁D、2~3岁8、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中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要求的是()A、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B、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C、会10以内数的倒着数D、认识阿拉伯数字1~109、“认识时钟”的教育活动属于()A、托班教学内容B、小班教学内容C、中班教学内容D、大班教学内容10、教师口述应用题,幼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对应用题的理解与思考是凭借()A、表象B、动作C、实物D、概念11、研究表明,幼儿辨认形状的关键在于()A、配对B、指认C、掌握形状名称D、拼合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排序比分类难B、分类比排序难C、比较比排序难D、辨别比分类难13、数学思维的主要成分包括()A、集合B、排序C、计量D、分类E、对应14、目前在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有()A、个别活动形式B、小组活动形式C、集体活动形式D、集体与小组结合的活动形式E、师幼互动形式15、量的守恒包括()A、长度守恒B、面积守恒C、容积守恒D、体积守恒E、数的守恒二、主观题1、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有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幼儿数学教育评价有( )、( )、( )的原则。
2.数学游戏的特征( )、( )、( )、( )、( )。
3. 根据皮亚杰(J.Piaget,1896──1980)的《 儿童心理理论 》来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 )分钟;中班的( )分钟;大班的( )分钟。
4.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包括( )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主体性等原则。
二、选择题(答案不一定唯一)(每题3分,共15分)1. 数学游戏的原则包括( )。
A 联系生活实际原则B 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原则C 直观形象性原则D 针对性,启发性原则2. 6~7岁年龄段数学教育认知目标包括( )。
A 学习按物体二~三个特征进行分类,并学习按标记进行 逐级分类。
B 初步感知集合的交集、并集关系及包含关系。
学习10以内的单、双数,相邻数以及认识零。
C 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D 学习5以内的数数(实物、点子),能说出总数,并能 手口一致地按数取物、按物取数,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3. 是中班数学教育内容的是( )A 按物体量的某一特征(高矮、粗细、厚薄)进行分类B 以对应方法比较不同类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C 学习10以内的序数,学习1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
D 学习按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6以内的正、 逆排序;学习按一定的规律排列顺序。
4、书写数字是结合( )教学进行的 ( ) A 数的组成 B 加减法 C 基数 D 相邻数5、数学区域活动的关键在于( ) ①教师对幼儿的观察 ②操作材料的投放 ③教师对幼儿的指导 ④区域活动规则的建立三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计数2.数学区3.启发探究法 4、按物点数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 4、“一一对应”比较的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及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学前儿童量的概念发展过程是()、()、()2.“一一对应”比较经常使用的方法有()、( )、()3.计数发展的过程包括()()( ) ( )。
4.运用各种感官比较物体的量的方法有()( ) ( )( )。
5.顺口溜数数是为()教学打基础。
二、选择题(答案不一定唯一)(每题3分,共15分)1、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A智力 B抽象逻辑思维能力C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D思维能力2、教师可采用()的方法来了解、分析幼儿经验准备情况()A 任务分析 B问卷调查 C观察 D谈话3、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发展过程()。
A 从不规则图形到规则图形B 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C 从局部到整体,从粗糙到细致D 从具体实物到几何图形,再到具体实物4.下列是分类的方法的是()。
A 按物体的名称分类。
B 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C 按物体量的差异分类。
D 按物体的用途分类。
5. “1”和“许多”的教育方法( ABC )A 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再运用观察比较法让儿童理解“1”和“许多”的意义。
B 利用游戏,让儿童愉快地在游戏中进行操作,深入理解“1”和“许多”的意义和关系。
C 联系日常生活,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应用“1”和“许多”,巩固“1”和“许多”的认识D 让幼儿自学。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自然测量2.情感目标3、观察法4、重叠法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 幼儿数学教育评价的方法有哪些?2. 简述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特点。
3.什么是分类?分类的方法一般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1”和“许多”的教育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2.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年龄特点有哪些?答案:一、1、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从特征的绝对性到相对性、从不精确表述到逐渐精确表述重叠比较法、并放比较法、连线比较法。
3、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群计数4、观察比较、触摸比较、运动感知比较、各种感官联合感知比较计数二、1、D2、C3、ABCD4、ABCD5、ABC三、1.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指利用自然物作为量具进行直接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全国自考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皮亚杰独创的一种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是()
A. 观察法
B. 临床法
C. 测试法
D. 作业分析法
答案:B
2. 儿童辨别空间方位的区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能认识上下方位的物体
B. 只能认识靠近自己身体的物体
C. 只能认识正对自己的物体
D. 能逐渐认识前后和左右两个维度方位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答案:D
3.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纵向层次中,最具操作性的是()
A.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B.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目标
C. 小、中、大班数学教育目标
D. 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答案:D
4. 对客观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的认识是()
A. 空间概念
B. 狭义的空间概念
C. 广义的空间概念
D. 空间方位
答案:B
5. 儿童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是()
A. 口头数数
B. 按物点数
C. 说出总数
D. 按数取物
答案:C
6. 根据前苏联学者的观点,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儿童在进行()
A. 空间定位时的参照标准的发展
B. 空间定位时的参照系统的发展
C. 空间定位时的系统的发展
D. 认识空间方位时参照系统的发展
答案:B
7. 儿童最初理解的时间概念是()
A. 白天和黑夜
B. 整点和半点
C. 星期和天
D. 年和月
8. 儿童在计数时,最初需要用手点着物体逐一计数,逐渐发展到可以用眼看着物体默默计数,这反映了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具有()
A. 从同化到顺应的心理特点
B. 从个别到一般的心理特点
C. 从具体到抽象的心理特点
D. 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的心理特点
答案:D
9. 下列属于学前儿童小班认识几何形体教育要求的是()
A. 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
B.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C. 学习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D. 学习不受颜色、大小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图形
答案:A
10. 如看数拍手,按要求摸图形等游戏属于()
A. 运用多种感官进行的数学游戏
B. 竞赛性的数学游戏
C. 结合音乐的数学游戏
D. 结合体育活动形式的数学游戏
答案:A
11. 下列哪一选项是大班儿童的时间概念发现呈现出的年龄特点()
A. 儿童能掌握一些最初步的时间概念
B. 儿童对于具体相对意义的时间概念如昨天、明天、今天还不能掌握
C. 儿童能理解并会说出早晨、白天、晚上、夜里等词汇
D. 儿童对时间的认识逐渐向更长、更短的时间段扩展
答案:D
12. 儿童常常认为早上就是起床的时候,上午就是上幼儿园的时候,这说明儿童的时间概念具有()
A. 主观性
B. 含糊性
C. 易和空间关系混淆的特点
D. 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的特点
答案:D
13. 哪种教学方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A. 操作法
B. 演示讲解法
C. 谈话法
D. 观察法
答案:A
14. 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活动设计的重点是()
A. 教育目标的确定
B. 材料的提供和活动规则的确定
C. 操作材料的活动方式
D. 教师的指导和评价
答案:B
15. 几何形体是对客观物体形状的()
A. 分析与比较
B. 抽象与概括
C. 归纳与集合
D. 描述与反
答案: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
2. 简述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3. 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有哪些?
4. 为什么说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主动性、独立性、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发展?
5. 教师口述应用题时有哪几种形式?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22题必做,23、24题中任选一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6. 数学教育为何能帮助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1题必做,2、3题中任选一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试述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之间的关系?
2. 试述幼儿数概念形成、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3. 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注意生活性
四、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某小班教师设计了一个“我和小猫做游戏”的活动,通过为小猫发皮球、给小猫戴帽子,为小猫发红花等,学习用重叠对应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你对这一活动有什么看法,为什么?
2. 请设计1~2个关于图形守恒的教学活动。
(写出活动目的、活动过程及建议各部分)。